二十四节气之夏季养生篇
夏季养生

02 03 04 05
芒种
精神调养方面,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 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节气中药
乌梅汤
乌梅8枚、冰糖 少许
1、乌梅8枚用刀切碎; 2、将碎乌梅连核一起 放容器中加2碗清水浸 泡30分钟; 3、上灶大火烧沸,再 小火烧20分钟; 4、将乌梅汤盛出,加 冰糖调味即可。
祭蚕
节气文化
01
《小满》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02
《小满》吴藕 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03
02 民间谚语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节气养生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养生多关注皮肤疾患。
夏季养生
立夏
节气简介
立夏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7 个节 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 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 45度时为立夏节 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 大,故称为立夏。前一节气:谷雨;后一 节气:小满。民间素有“立夏种半田”之 说,此时要插秧,同时注意抓好田间管理。 立夏时节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对已成 熟的春花作物,要及时抢晴收割。
一候
物候
二候
三候
节气习俗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 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 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 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有祝福水砚涌 旺的意思。
祭车神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 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 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 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 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 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 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谱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谱春季养生食谱:1. 温补蔬菜汤: 将胡萝卜、白菜、蘑菇等蔬菜切块煮熟,加入适量的盐和姜汁,具有温补作用。
2. 绿豆粥: 将绿豆煮熟,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煮成稀粥,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3. 爆炒苦瓜: 将苦瓜切片,用油爆炒至熟,加入适量的盐、鸡精和蒜末调味,具有清热解毒、降血糖的功效。
4. 龙眼桂圆糯米粥: 将糯米和龙眼桂圆煮成粥,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具有补气养血、美容养颜的作用。
5. 韭菜炒蛋: 将韭菜切段,打散鸡蛋,用油炒至韭菜熟透,加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调味,具有温补肝肾、补充营养的功效。
夏季养生食谱:1. 凉拌黄瓜: 将黄瓜切片,加入适量的醋、盐、糖和蒜末拌匀,放入冰箱冷藏后即可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效果。
2. 西瓜汁: 将西瓜去皮,切成块状,放入榨汁机中榨取汁液,可以加入适量的薄荷叶提鲜,具有清热解毒、补水润燥的作用。
3. 竹荪鸡蛋羹: 将竹荪和鸡蛋打散,加入适量的盐和高汤拌匀,蒸熟后食用,具有滋养肝肾、补血养颜的功效。
4. 茉莉花茶: 将茉莉花放入开水中浸泡5分钟,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具有解暑降温、消食健胃的作用。
5. 红薯粥: 将红薯削皮切块,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煮成粥,具有补脾益肾、健脾养胃的效果。
秋季养生食谱:1. 枸杞炖瘦肉: 将瘦肉切块,与枸杞一同放入砂锅中炖煮,加入适量的盐和姜汁调味,具有益气养血、滋肾补肝的功效。
2. 地瓜粥: 将地瓜切块,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煮成糊状,具有补脾益胃、养血滋阴的作用。
3. 栗子炖鸡: 将鸡肉切块,与栗子一同放入砂锅中炖煮,加入适量的盐和料酒调味,具有补中益气、强筋壮骨的效果。
4. 蒜蓉苋菜: 将苋菜洗净切段,用油炒至断生,加入适量的盐和蒜末调味,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的功效。
5. 枸杞茶: 将枸杞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浸泡5分钟,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的作用。
冬季养生食谱:1. 红枣姜汤: 将红枣和姜片放入砂锅中煮开,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具有暖胃祛寒、补气养血的效果。
中医养生之夏季节气养生

中医养生之冬季节气养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根据中医理论,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
小满“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太阳黄经为60 度。
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
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着,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
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后,三后为一节气。
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养生的关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养生的关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是一种重要的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些节气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为基础,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等长的时间段。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现象,对人体健康和养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其中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气温逐渐回升,阳光逐渐增多,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逐渐加快。
此时,人们应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多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提高免疫力。
同时,春季还是肝脏的养护季节,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清肝明目,保护肝脏健康。
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其中立夏、小满、大暑等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问题。
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是防暑降温。
人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清热解暑,如多吃清凉的水果蔬菜,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此外,夏季还是心脏的养护季节,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其中立秋、白露、寒露等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气温逐渐下降,天空湛蓝,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
秋季养生的重点是养阴润燥。
人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滋阴润燥,如多吃梨、柿子、银耳等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
此外,秋季还是肺脏的养护季节,可以通过适当的呼吸锻炼来增强肺功能,预防呼吸道疾病。
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其中立冬、小雪、大寒等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气温低,天气干燥,人体的阳气最为收敛。
冬季养生的重点是温暖保护。
人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温暖身体,如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蒜、辣椒等。
此外,冬季还是肾脏的养护季节,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肾功能,预防肾脏疾病。
除了四季之外,二十四节气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人们关注健康养生的重要时刻。
人们在节日期间会进行一些特殊的饮食和活动,如春节期间的团圆饭、中秋节期间的赏月等。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养生经在二十四节气中阳气最旺的时节是夏至。
在夏至进行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这个时节虽然尽管此时天气炎热,但阴气已经开始生长,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
所以,在此时节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第一,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天白昼最畏、夜晚最短,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尽管天气炎热,阴气也开始滋长。
在此时节,宣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也有一定好处。
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另外,夏日炎热,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整夜吹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第二,补充水分。
夏至时节,人们往往会有困倦乏力、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是因为夏日炎炎,人体需水量大,再加上出扦过多,极易引起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
此时若不及髓补充水分,便容易供血不足、头痛头晕。
因此,夏季应多饮凉开水,也可喝些淡盐水或绿豆汤,但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
另外,不能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身体不适。
在此时节,也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除防晒霜等。
第三,饮食重在“养心”。
夏至后的饮食原则重在“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除了清淡饮食之外,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因为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
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第四,注意过凉或过热食物的摄入。
夏季多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G厚味肥腻之晶,宣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二十四节气大暑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

二十四节气大暑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天气炎热至极,阳光强烈,湿度较大,对于我们的身体和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但只要我们了解大暑的天气特点,掌握正确的养生常识,就能安然度过这个炎热的季节。
一、大暑的天气特点1、高温酷热大暑时节,气温通常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酷热难耐。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往往超过35℃,甚至在一些地方会达到40℃以上。
这种高温天气对人体的散热和新陈代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湿度大除了高温,大暑期间的空气湿度也较大。
高湿度会使人体感觉更加闷热,汗液难以蒸发,导致身体散热困难,容易引发中暑等问题。
3、雷雨频繁在大暑时节,由于气温高,地面水分蒸发快,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容易形成对流天气,从而导致雷雨频繁。
虽然雷雨能带来短暂的清凉,但也可能伴有强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4、日照时间长此时白天的时间较长,日照充足,紫外线强度大。
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容易晒伤皮肤,甚至引发皮肤疾病。
二、大暑的养生常识1、饮食调理(1)多喝水在大暑期间,由于出汗较多,身体容易缺水。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每天至少喝2000 毫升的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适量饮用绿豆汤、菊花茶、荷叶茶等清热解暑的饮品。
(2)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大暑时节,宜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苦瓜、黄瓜、丝瓜、绿豆、薏米等。
这些食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能够帮助身体排出热毒,减轻暑热对身体的影响。
(3)少吃辛辣油腻食物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上火等问题。
在大暑期间,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2、起居作息(1)保证充足的睡眠夏季昼长夜短,容易导致睡眠不足。
因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每天有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
中午最好能午休半小时至一小时,以补充睡眠,恢复精力。
(2)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免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这个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太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对于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非常有帮助,这是一项非常不错的养生方法,很多人都通过了,这种方法来达到了,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而且非常显著,很多人现在都不会,轻而易举的出现感冒等小疾病,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有哪些呢?注意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是最重要了,当然还需要有个好的生活心态,对自己对他人宽容大度。
而且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些都有助于养生。
夏日养生最佳调味品——食醋天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有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
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
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精力。
醋虽然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有些药物怕吃“醋”,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最好不要吃醋。
最佳蔬菜——苦味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此时,吃点苦味菜大有裨益。
因为苦味食物含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
苦瓜、苦菜、芹菜、百合、莲子等可供选择。
最佳汤肴——西红柿汤夏令多喝西红柿汤既可获得营养,又能补足水分。
烧好后待冷却后再喝的西红柿汤含有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男子。
最佳肉食——鸭肉夏季虽宜吃清淡食物,但照样能进补。
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疾疗病。
其奥妙在于鸭属水禽,性寒凉,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
大家都可以根据,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来进行养生,对于我们自身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多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养生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增强,我们抵御病毒的能力。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注意事项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注意事项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天气也愈发炎热。
在这个节气里,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夏至养生的注意事项。
首先,饮食方面得特别留意。
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比如苦瓜,它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明目等功效,是夏至时节的不错选择。
还有黄瓜、西红柿、西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要少吃辛辣、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导致上火,加重身体的负担。
像烧烤、油炸食品、辣椒等,在这个时候就得控制一下摄入量。
同时,还得注意饮食的卫生。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所以要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干净。
做饭时,生熟食品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在饮水方面,要多喝水。
由于出汗多,身体容易缺水,每天至少要喝 1500 毫升至 2000 毫升的水。
而且,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要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好习惯。
除了白开水,还可以喝一些绿豆汤、菊花茶等,既能解渴,又能清热消暑。
夏至时,作息也得调整好。
由于白昼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睡眠不足。
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尽量在 11 点之前入睡。
中午可以适当午休一会儿,哪怕只是小睡 20 分钟,也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恢复,提高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运动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
不过,在夏至时节运动,要注意时间和强度。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时分,进行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另外,情绪的调节也不能忽视。
夏季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易怒。
要保持心情舒畅,心静自然凉。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和降温。
可以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但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引起感冒。
而且,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要适当出去透透气。
24节气之小暑节气的养生知识(汇总)整理

24节气之小暑节气的养生知识(汇总)整理24节气之小暑节气的养生学问(汇总)小暑是空气质量不佳的季节。
人们应当留意气象预报,削减外出。
假如出门,要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削减对身体的损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4节气之小暑节气的养生学问,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朋友喔!24节气之小暑节气的养生学问1、留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小暑季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原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季节的饮食,肯定要留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行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养分为宜。
2、平心静气以养心小暑季节,天气酷热,人们简单烦躁担心,爱犯困,少精神。
所以,对应这一季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当依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急的心情,使心情舒服、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3、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多进冷食天热了,人们就喜爱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爱冲凉水澡。
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特别不利,很简单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贴心提示:酷热的气候,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对身体的养护哦。
4、小暑以迟睡早起为宜这是小暑养生的留意事项之一,不行马虎大意。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
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
定时起睡最好,可爱护生物钟不受影响。
小暑季节,应当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
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
此外,三餐及熬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
5、小暑衣着勿赤膊生活中,有些人喜爱在夏天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快。
二十四节气表中医养生的基石探索传统健康智慧

二十四节气表中医养生的基石探索传统健康智慧二十四节气表中医养生的基石——探索传统健康智慧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准确地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推导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包括立春、清明、立夏、秋分等等。
这些节气不仅天文地理学家关注的,同时也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医养生的体系中,成为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索二十四节气在养生领域中的应用,挖掘传统智慧对人体健康的启示。
第一、春季养生立春标志着冬季渐渐远离,春季的阳气渐长,这一时期是肝阳升发的季节,故而要注意调节肝气。
春季易患上火,可搭配食疗法进行调理。
比如,可以多吃些新鲜果蔬以滋润肝脏,如苹果、苦瓜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
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情绪,也能有效调节肝脏的功能。
第二、夏季养生夏季阳气最旺盛,人体代谢旺盛,多汗易耗损津液。
因此,在夏天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加强锻炼,提高体质,以应对高温的挑战。
此外,夏季多食富含维生素B、C等的食物,如柠檬、西瓜等,有助于清热解暑,同时多食用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等,有助于温润肠胃,促进消化。
第三、秋季养生秋季天气逐渐干燥,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容易感到疲乏、乏力等不适。
此时,应重视精神调养和补充养分,以增强体质,预防秋季常见疾病的发生。
秋季可食用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等,有助于润肺止咳。
此外,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第四、冬季养生冬季是肾气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最容易耗损肾气的季节。
此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腹部,可以通过穿戴保暖衣物、保持室内温度等方式,防止寒冷对身体的伤害。
冬季还可以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比如多食用生姜、枸杞等食物,有助于温阳壮胃。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能帮助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养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传统健康智慧的基石。
不同的节气对应着不同的气候和生理特点,因此在每个节气中进行相应的调理,可以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夏至养生法如何应对炎热的夏天

夏至养生法如何应对炎热的夏天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代表了夏季的正式开始。
在夏至这个节气里,阳光炽热,气温高涨,人体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因此,掌握正确的夏至养生法对于度过炎热夏天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读者介绍夏至养生法,帮助大家保持健康、舒适的状态。
一、温热食物的选择在夏至这个季节,气温高,身体出汗较多,人体阳气相对较盛。
为了平衡身体的阴阳平衡,食物的选择尤为重要。
在饮食方面,应适量增加温凉性的食物摄入,如冬瓜、黄瓜、西瓜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清热解暑,还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微量元素,保持身体的水润状态。
二、防晒做好皮肤护理夏至时阳光强烈,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加剧。
为了避免晒伤、皮肤老化等问题,防晒是必不可少的。
在外出时,应尽量选择长袖长裤、宽松透气的衣物,戴帽子、太阳镜等防护用品。
此外,在护肤方面,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成分的护肤品,这些成分有助于抵御紫外线的侵害,维护皮肤健康。
三、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夏至时节,人体的阳气旺盛,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帮助身体调节体温。
但是,在高温天气下,运动过度容易引发中暑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以轻松愉快、避免过度出汗的运动为主,如散步、瑜伽、泳池游泳等。
四、科学饮水保持水润夏天气温居高不下,人体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
因此,科学饮水显得尤为重要。
每天要坚持饮用足够的水,并且要分次饮用,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此外,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C、电解质的饮品,如柠檬水、椰子水等,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五、调节作息保持舒适夏天的阳光时间长,人体的生物钟也会相应调整。
因此,在作息方面,要适应夏季的节律。
在白天应尽量避免暴露在太阳下暴晒,选择在清晨或黄昏进行户外活动。
晚上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选择通风凉爽的环境,确保睡眠的质量。
六、心理调适保持平静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影响心理健康。
11夏至养生篇

11夏至养生篇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
随着夏至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变得炎热潮湿,此时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饮食方面,夏至时节应以清淡为主。
夏季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多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容易加重肠胃负担。
因此,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苦瓜、黄瓜、西红柿、西瓜等。
苦瓜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功效;黄瓜则能清热利水、解毒消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 和番茄红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西瓜更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但需注意适量食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绿豆、红豆等。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煮成薏米粥食用;绿豆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煮绿豆汤是常见的吃法;红豆则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与薏米一起煮成红豆薏米粥。
夏至时节,饮食还要注意卫生。
由于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因此要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并妥善保存和处理食物,避免食物中毒。
在起居方面,夏至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但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午可以适当午休,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有助于恢复精力。
同时,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和降温。
可以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在炎热的中午,可以使用空调或风扇来调节室内温度,但要注意避免直吹,以防感冒。
另外,夏至时节出汗较多,要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爽,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运动养生也是夏至养生的重要环节。
夏季适合进行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运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疲劳。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在精神调养方面,夏至时节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和恼怒。
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此时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二十四节气立夏养生小知识

二十四节气立夏养生小知识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
夏季是很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足够的光照和相宜的温度以及充足的雨水给植物供应了所需的条件。
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立夏养生小学问,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二十四节气立夏养生小学问1、立夏养生要饮食清淡立夏过后,温度会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
立夏饮食塬那么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鸡肉、豆制品、瘦肉等,既能补充养分,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宜采纳“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塬那么,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将绿豆、荷叶、莲子、芦根、扁豆等参加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驱暑的成效。
平常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应,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2、立夏养生要早睡早起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留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幸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纳“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塬那么,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粗粮。
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加体质,中医养生,延年益寿。
3、立夏养生要精神养生养生专家提示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
因此,值此季节,人们要特别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行有过激之处,要保持开心的心情,安闲自乐,切忌暴喜难过,保持神清气和、心情开心的状态。
4、立夏养生要食补凉血立夏之后血热会给人带来许多不适,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
因此,每顿饭不要过饱,给胃留下足够的蠕动空间。
还人以轻松自然。
今年的夏季留意凉血补气和早睡早起,是人储存阳气力求身体大获丰收的一个季节。
5、立夏养生要谨防外感立夏养生要留意预防感冒,幸免因为各种塬那么受凉,其中多喝水无疑是最好的保健方法。
此外立夏之后天气急剧上升,也勿因贪图过分凉快而勐吹空调或风扇,否那么极易招来热感冒。
四季养生与中药——夏季清凉解暑

四季养生与中药——夏季清凉解暑(方药推荐)夏季在二十四节气中所占的位置: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一年中夏季所处的时间段:公历5月6日左右至8月7日左右。
夏季的气候特点:暑。
人们习称“夏暑”。
夏季养生特点:夏季天气炎热,暑为阳邪,耗气又伤津,易令人口胃变差,消化功能减弱。
在暑热、湿气重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极易中暑。
因此,喝些汤茶予以清补,解除暑气,对夏季养生大有裨益。
金银甘草茶处方:金银花10克、金石斛10克、甘草梢6克。
制作:先将上药淘洗干净,并置入茶杯内,冲入刚沸的开水600毫升,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后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泡服一剂。
本方剂量为1人/次服用量。
(若作清凉饮料用,可按处方大量乘以使用人数配药,将药淘洗干净后,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先煎熬20分钟,再加沸水浸泡片刻即可服用。
)功用:此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适用于暑天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尿道感染等症。
复方乌梅茶处方:乌梅10克、五味子5克、红枣3枚、茶叶2克。
制作:先将上药淘洗干净,并置入茶杯内,再加入茶叶,冲入刚沸的开水300毫升,盖严杯盖,浸泡1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泡服一剂。
本方剂量为1人/次服用量。
(若作清凉饮料用,可按处方大量乘以使用人数配药,将药淘洗干净后,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先煎熬20分钟,再加沸水浸泡片刻即可服用。
)功用:此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燥润肺的功能。
适用于夏天口干舌燥,燥渴引饮,出汗多等症。
清暑金香茶处方:金银花6克、香薷5克、杏仁3克、淡竹叶5克、绿茶1克。
制作:先将上药淘洗净,加水适量,水煎,凉后当茶饮。
功用:此茶具有清热解毒、祛暑利湿、润肺止咳的功能。
适用于治小儿暑热口渴、烦躁不安等服用。
清补凉汤处方:山药15克、莲子15克、百合15克、桂圆肉15克、芡实10克、玉竹10克、大枣10克。
制作:先将上药淘洗干净,除桂圆肉外置入锅中,加水适量以中火煮开,改用小火煎熬1~2小时,再加入桂圆肉以小火煮2~3分钟,最后加入白糖即可食用。
夏至节气夏日养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夏至节气夏日养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最长的白天、最短的夜晚的时刻。
夏至节气标志着夏季正式来临,天气炎热,阳光强烈,人们需要特别注意养生,保持身体健康。
在这个时候,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对养生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夏至节气夏日养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建议。
1. 起床时间:夏季光照长、早晚温差大,早起可以享受清晨的凉爽和清新空气,提高身体的阳气。
建议在夏至期间,早上5点到6点之间起床,让身体顺应自然规律,提升活力。
2. 早餐时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尤其在夏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予身体应对高温天气的挑战。
建议早餐时间在早上7点到8点之间,早餐应包含粗粮、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和过热的食物,保持清淡为主。
3. 午休时间:午休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可以在午间12点到14点之间进行。
这个时间段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失调,适当休息可以调整体内的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
4. 午饭时间:午饭时间应在12点到13点之间,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既要注意营养均衡,又要避免食用过多高热量、油腻食物。
多吃些清凉解暑的蔬果,如西瓜、黄瓜、冬瓜等,有助于消暑降温。
5. 运动时间:夏季运动应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
建议选择在傍晚18点到20点之间进行户外活动,可以进行跑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中午12点到14点之间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6. 晚餐时间:晚餐时间应在18点到19点之间,既要注重营养搭配,又要控制摄入量。
晚餐以蔬菜、鱼肉、豆腐、薏米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过量油腻食物,避免给胃部造成过大负担。
7. 睡眠时间:夏季作息时间要与自然日照时间相协调,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
建议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安排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注意保持睡眠环境的清凉、干净,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身体的休息和恢复。
总结一下,合理安排夏至节气期间的作息时间,对养生至关重要。
二十四节气养生夏至食疗养生篇

二十四节气养生夏至食疗养生篇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
炎热的天气对我们的身体是个不小的挑战,而合理的食疗养生则能帮助我们安然度夏。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较快。
因此,饮食上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矿物质。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黄瓜、西红柿等,这些果蔬不仅水分充足,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有效补充身体所需。
在主食的选择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可以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如糙米、燕麦、玉米等。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绿豆、红豆等豆类食物,它们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
夏至时,人体阳气旺盛,阴气始生。
饮食上要注意“养阳”,适当吃一些温性食物,如生姜、韭菜、荔枝等。
生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在做菜时适量加入。
韭菜能温肾助阳,荔枝则能补脾益肝。
但需注意,温性食物不可过量食用,以免引起上火。
夏至时节,养心也很重要。
中医认为,红色食物入心,如红枣、红豆、樱桃等,可以适当多吃。
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莲子、百合、桂圆等。
莲子百合粥就是一道不错的养心粥品,做法简单,将莲子、百合与大米一同煮粥,食用后能起到清心安神、助眠的效果。
在肉类的选择上,建议多吃鱼肉和鸭肉。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鸭肉性凉,能滋阴养胃、健脾补虚,适合在炎热的夏季食用。
夏至食疗养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要确保食物新鲜、干净。
尽量不吃隔夜饭菜,烹饪时要将食物煮熟煮透,避免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道适合夏至食用的食疗方:1、冬瓜荷叶汤材料:冬瓜 500 克,荷叶 15 克,瘦肉 200 克,生姜 3 片。
做法:将冬瓜去皮切块,荷叶洗净,瘦肉切片。
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1 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24节气夏至养生小常识大全

24节气夏至养生小常识大全每到夏至的时候,r人们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因此养生更要注意,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4节气夏至养生小常识大全,欢迎阅读!夏至养生小常识1、每天2000ml水防头痛头晕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2、静息调心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
三国琴师嵇康是着名的养心学家,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
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
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3、要清凉这个多指穿着及生活环境。
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
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
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
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
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4、绿豆胜冰消暑烦中国人在夏天的时候喜欢喝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绿豆粥,那就是一剂消暑的好方。
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
夏天体热小便黄赤的时候喝起来效果最好。
很多人不知道煮绿豆的时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
其实绿豆衣也是一味中药,药效跟绿豆一样,只是稍弱而已。
所以作为一般清热消暑之品的话,不用特意将豆衣去掉。
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风俗及饮食养生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风俗及饮食养生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在这个节气里,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独特的饮食养生方式。
立夏时节,不少地方有“称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
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这一习俗主要是为了祈求健康和好运,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在立夏这一天,还有“斗蛋”的游戏。
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
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这个有趣的游戏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体现了立夏节气的活泼氛围。
除了风俗,立夏的饮食养生也非常重要。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消耗也随之增大。
此时,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适应季节的变化。
立夏时节,饮食宜清淡。
可以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苦瓜、黄瓜、西红柿、草莓、西瓜等。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同时还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作用。
立夏时节,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有助于养心。
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莲子心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养心的功效。
但苦味食物大多性寒,脾胃虚寒的人应适量食用。
立夏之后,天气渐热,人们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
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多喝一些白开水、淡盐水或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作用,是立夏时节的理想饮品。
24节气养生计划

24节气养生计划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标志着农作物的成长季节来临,万物复苏,是一个夏季养生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应该根据天气变化和自身情况,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份适合立夏节气的养生计划。
一、合理安排饮食1. 调整饮食结构:立夏后气温升高,人们的食欲也会相应减弱,因此在饮食上应注重清淡。
多食用新鲜蔬果、水果、粗粮、豆类等食物,减少对热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等,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细心烹饪:夏天气温高,易出痱子、口腔溃疡等问题,建议食用炖、煮、蒸、炒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和油煎的食物,以减轻食物的刺激性和脂肪的摄入。
3. 合理搭配食物:立夏是饮食调理的关键时期,注意合理搭配食物,避免油腻和高热量食物的过度摄入。
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菠菜等,以增加抵抗力和消暑效果。
二、适当运动锻炼1. 早晚锻炼:立夏时节,温度逐渐升高,中午时分阳光强烈,容易中暑,所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减轻疲劳。
2. 游泳健身:夏季是游泳的好时节,可以选择去公共游泳池或者海滩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消暑。
但在游泳前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自身体质和游泳技巧,保证安全。
3. 室内运动:如果天气过热或身体不适合户外运动,可以选择室内的健身活动,如瑜伽、普拉提、有氧运动等,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三、保持良好作息1. 规律作息:夏季日照时间长,建议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确保充足的睡眠,以供身体进行修复和调整。
2. 避免过度劳累:立夏是一个阳气上升的时期,人体的阳气也在逐渐上升,容易感到疲劳和腾虚。
因此,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做到有计划、有步调。
四、调节情绪1. 心理调适:立夏后天气温暖,心情愉悦自然容易。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娱乐,如读书、画画、旅行等,放松心情,调节身心状态。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注意事项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考前须知夏至养生考前须知1.夏至养生先养心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2.夏至养生须防暑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
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
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天气热,尽量防止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防止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防止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防止发生中暑。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3.饮食养生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4.运动养生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工程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播送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假设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之夏季养生篇
我国古时历法中根据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空间位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即二十四节气。
其中《二十四节气歌》中提到:
……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
我国祖先根据节气指导农事,而我们在保养身体,注重健康的同时应顺应季节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理,得养生之道以“颐养天年”。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
夏季养生可从食物重在精神调摄,情绪保持安稳,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夏季始至,调阳养心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小满: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夏熟饱满,养阴护心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
腹泻等病症。
此时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
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另外,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汗出较多,雨水也较多,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当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还可以常饮些生脉饮以益气生津。
芒种:6月6日前后,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作物成熟,疏肝补肾
中医养生专家提示我们,芒种节气的最佳时令饮食是:桑椹。
又名桑果,早在两千多年前,桑椹就已是皇帝御用的补品。
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适口,又被称为“民间圣果”。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桑椹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
现代医学认为,桑椹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及矿物质钙、磷、铁、铜、锌等营养物质。
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决定了桑椹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炎热夏日,阴阳调和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在此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
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
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热在三伏,护胃养气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
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
“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的说法。
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
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大署: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暑气逼人,补脾健胃
大暑期间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
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
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
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如果你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那么吃南瓜就最好不过。
南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而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含量很低,多吃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
另外,南瓜还能排毒养颜,爱美的女士当然不能错过。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
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
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
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