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事迹材料范文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模事迹材料范文5篇
【篇一】
在工作室待上8到10小时,手上总是沾满泥巴,不断设计、揉泥、拉坯、修坯、施釉……这是xx每天的日常工作,而这一做便是30余年,也正是这份对工匠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守,xx获得了xx市第二届“xx工匠”。

三十年终成桂冠
一走进xx的工作室中,便能看到各种别具风韵的瓷器,这些都由他亲手烧制。

据悉,库房中还放有几百件作品,更有不少被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收藏。

xx对瓷器的喜爱从儿时便开始了。

正是出于这份热爱,1980年xx参加工作正式接触官窑后,他把南宋官窑的研究与制作当成了自己一辈子追求的事业,一干就是30多年。

在南宋官窑研究所工作时,xx一直做仿古、传统的器型,“最早是从xx故宫博物院借出来小件的瓷器,我们进行1:1仿制、复制。

”在和国内外专家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官窑瓷器进行大胆创新?xx一直在探索和突破着。

后来,他结识了著名的陶瓷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嵇锡贵夫妇,经他们的悉心指点,xx慢慢开始做自己原创的作品。

2007年从日本回国后,xx成立了自己的南宋官窑工作室,完全自由独立创作。

他把创作的主要重心放在瓷器的造型上,一门心思做创新设计。

这期间,设计、拉坯、修坯、施釉、
烧窑……南宋官窑工艺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亲自上手:“每次烧窑,在作品出来前你无法想象它会变成什么样子,总是抱着激动的心情开窑,”xx说,“1300℃的高温,入窑一色,出窑却是千变万化的。

烧出来的作品有可能直接废弃,也有可能美得超乎想象,那是一种火的艺术。


2012年,xx创作设计的南宋官窑青瓷作品《玉玲珑》古朴典雅,备受好评。

他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创作出了象征xx精神的《涌潮》,获得“百花杯”金奖的《轮花碗》《波纹碗》,2016年入选G20峰会国礼的《冰裂纹牡丹盘》等,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南宋官窑的紫口铁足、冰裂纹片、薄胎厚釉、釉色粉青的特征,也体现了xx南宋官窑文化深厚的韵味。

在今年,xx更是评选上“xx 工匠”,30年的努力得到认可。

将传承留在中国
“当时日本陶艺研究所用优厚的条件留我在日本,但我还是决定回国将这门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在2001-2007年期间,他赴日进行陶艺创作、文化交流等活动。

在日本,他创作了大量风格不同的作品,技艺也在那个时期飞速提高,2007年在日本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览。

结束回国前,日本的陶艺研究所给出优厚的条件,希望他可以留在日本,x x觉得在日本能让他更加专心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打算回国与妻子商量。

但xx 回国后,看到国内对南宋官窑技艺不重视,研究者寥寥无几,决定放弃前往日本,留在国内专心研究南宋官窑,想将这门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回国后的xx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在自己创作的同时,也传授陶瓷技艺,对陶艺有兴趣的都可以去他的工作室免费学习。

“能让更多人了解南宋官窑,喜欢上南宋官窑,将这门技艺在中国传承下去,我就满意了。

”这也是xx创办工作室的初衷。

如今,xx早已把创作官窑作品留下传承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在创作中,他始终坚持用作品说话,“一个人创作作品时是很孤独、艰苦的,一定要静下心来。

”为了不受周围环境的打扰,在创作时,xx常常独自一人关着门,有时甚至工作到忘记时间的流逝:“做好一件东西真的很不容易,因此我也很珍惜这一切。

”每每举办展览,xx都是亲手捧着自己的作品去布展现场。

在他眼里,每一件作品就像是他自己的孩子,更是一份传承,捧在手心也怕化了,那是越看越欢喜,他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南宋官窑,了解这门技艺并且传承下去。

工艺传承任重道远
xx这些年的努力也得到成效,不少人慕名前来学艺。

但当谈到工艺传承这个问题时,xx的语气还是变得沉重起来,“陶艺的学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取得一些成就,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太大,很少有人会坚持下去。


当问及xx有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承者时,xx无奈地说道:“近年来,虽然有不少学生前来学习了解陶艺,也发现几个好苗子,但还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坚持下去。

”xx也坦白道,没有物质支持,这条路会走得很难。

所幸,如今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南宋官窑这门传统工艺。

如今,xx的梦想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南宋官窑,让大家知道xx的南宋官窑,努力将南宋官窑打造成xx的一张文化名片。

【篇二】
xx,xx潮股份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荣获xx杰出职工金锤奖、xx 市首席技师、xx市职业技术带头人、xx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第二届“xx 工匠”、xx区首席技师、xx区“银齿轮奖·杰出职工”等荣誉。

凌晨时分,xx潮锻造部厂区内,4000吨的热模锻压力机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当班组员无法开工。

而本已下班入睡的xx,匆忙赶来,通过初步分析、数据诊断等措施,终于找到故障原因——传感器失灵导致了机器无法运转。

一番折腾后,这个“大家伙”果然恢复了“元气”,又投入到火热的生产当中。

这样的场景,xx早已习惯。

自从19岁来到万向就业后,他在这个公司一待就是24年,现在已经是电气维修高级技师。

近日,他被评为第二届“xx工匠”,再次登上荣誉的领奖台。

锻造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后道工序都会受到影响。

而这里的100多台设备大多是“耗电大王”,照顾它们的电工肩上的担子比较重。

为保证设备正常运作,xx几乎每天都在车间一线,他的工作服里,随时放着电笔、起子、手钳……
机声隆隆的生产车间内,机器高度动辄3到5米,每当需要维修故障时,x x总要爬上高高的机器,靠身体语言和地面上的工友交流递物。

而为了方便操作,他会把手套摘下,裸露的双手上常常沾满机油。

尽管只有中专文凭,但xx从未间断学习,面对一沓沓厚厚的外文图纸,他刻苦钻研,摸索设备维修经验。

“我觉得自己就和医生一样,给故障机器做诊断,一个个问题排查过去,找到‘病根’再开‘药方’。

”xx说,每次修好一台机器,他心中都有一种成就感。

谈及他的专业技能,锻造部的工友都会竖起大拇指:是修理高手,更是技术创新能手。

再难缠的设备到xx手里,也能被他“驯”得服服帖帖。

“有时候我们修不好,xx不在现场,电话里讲一下,他就能指出故障原因、怎么修。


车间里9台冷挤冲床的机械手,正在全自动快速地加工轴套毛坯。

公司冷挤轴套生产以前都是一人一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

经xx设计和改造后,现在1个操作工就可以管着3台机器,单机产量提高了30%以上。

不仅如此,xx 还设计了自动分料、称重的步骤,避免模具因承受不了过大的原料而报废。

这套方法被命名为“xx冷挤轴套操作法”,不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被授予“xx市十大职工创新成果奖”和“xx省先进职业操作法”。

技术了得的xx,改造过车间里的不少机器:中频炉自动上料及节能改造,2 500吨热模锻气压顶料装置改造,在电液锤上安装安全光幕,用电子凸轮器降低设备故障率,实现800吨液压机自动化生产……通过积极开展工艺攻关和技术革新,他先后完成项目24个,累计可创造经济效益1100万元,为公司创造了可喜的业绩。

现如今,他已带出徒弟13人,其中2人已是电气维修高级技师。

“技术更新很快,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于这位工匠而言,学习,是最好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