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
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到描写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
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接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
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整个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优点之一。
但也有不足之处。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
我觉得这话说得好,今后,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的现象,力求做得更好。
3 桂花雨【教案版】——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朗读指导
朗读第6自然段时,要放慢语速,读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桂花香无处不在的 情形。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 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 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 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 香的雨呀!”
从这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摇 桂花的快乐。
朗读指导
朗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摇桂花的画 面,进一步感受摇桂花的欢乐气氛,体会摇桂 花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理解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怀念。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天山的白云,还 有那秋天南归的雁群。
二、根据提示写内容。
花是故乡—— 香 月是故乡—— 明 山是故乡—— 青 水是故乡—— 绿 人是故乡—— 亲
三、如果请你来当小导游,你要介绍故乡 的什么呢?会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我要介绍故乡的河。 我要介绍故乡的槐树。 我要介绍故乡的山。 我要介绍故乡的亲人,故乡的明月。
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 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 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 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朗读指导
朗读第7、8自然段时,一边读一边 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
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 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 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四”的竖折弯要 写成竖。
ɡāo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篇1教学目的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络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2.体会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这普普统统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作者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比照体会作者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欢之情。
〔2〕沉浸桂花香。
迅速阅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比照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为什么用“浸”不用“飘”?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
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交流。
师小结:一个“浸”字用得巧妙,它不仅巧妙地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这种香气早已不受季节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庄之中,存在人们的生活里,存在人们的心里,作者对童年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自学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提纲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3、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桂花图,朗读录音(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桂花树。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7、桂花雨)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①听录音朗读全文,感受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然后再仔细读一读。
③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重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2、出示屏幕插图,配音朗读提问: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段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哪些语句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生:他读的没感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要学会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
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4、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5、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6、配乐齐摇花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法点睛审题,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及表达特点。
①抓住课文三处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用词(侵字)用景用物等表达方式抒情的特点。
②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点。
③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及作者表达方式的特点。
──回读全文,归纳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的写法特点──评价归纳,转换运用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案学习提纲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2.按小时候念在家乡──中学时在杭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二段。
小时候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读中学时主要写了()、()二件事。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作者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
【导语】⼈教版五年级语⽂上册语⽂教案怎么写?⽆忧考整理了⼈教版五年级语⽂上册《桂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桂花⾬》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少、邻居、成熟、完整、提前、 ⾹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启发学⽣谈谈⾃⼰童年⾥难忘的⼈和事,训练学⽣的思维能⼒和语⾔能 ⼒。
2.过程与⽅法 通过⾃读⾃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百晓在线》提供的⽂章〗 ⼀、谈话引⼊。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 是⼀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起⾛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
毕 业于杭州之江⼤学中⽂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作 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化学院、中央⼤学中⽂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 集、⼩说集及⼉童⽂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细⾬灯花落》《读书与⽣活》《千⾥怀⼈⽉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 年说梦痕》《琦君寄⼩读者》《琴⼼》《菁姐》《七⽉的哀伤》以及《琦君⾃选集》 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犀,⽊犀科。
常绿⼩乔⽊,⾼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硬⾰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叶腋或顶⽣聚伞 花序,黄⾊或⽩⾊,极⾹,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翌年夏初成熟。
原 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1】篇〗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
可以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做一定指导。
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午夜帮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桂花雨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桂花雨》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很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很香)是啊!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较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板书:桂花香3.你知道对于作者来说,什么事是她童年生活里较难忘的事?(生:摇桂花)4、为什么摇桂花会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如此难以抹去的痕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去了解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一)、作者摇花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细细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1.哪些句子写了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指名说,相机出示。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老是、缠着体会着急的心情、反复问了好多次)3.就是啊!作者小时候也像有的同学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呢?想想你平时央求妈妈答应你要求时是怎么说的。
那谁来当回小作者,问问妈妈,抓住关键词语把作者此刻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语:瞧你多心急呀!读得不错!;女生读评:瞧你急的,撒娇的本事都用上了!(师: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听到母亲的话,小作者更加急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齐读句子。
)二)、作者摇花时过渡: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相机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乡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桂花雨带给人们的欢乐。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诗意,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习俗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可能了解不多,这也是需要在教学中关注的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视频:寻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桂花雨的景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桂花雨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精选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精选7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索的凭借,让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才智的生长。
3、注意人文精神的教育,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酷爱;对童年欢乐生活的眷恋和酷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酷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静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遇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共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酷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实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合作沟通课前打算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干脆板书:桂花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抓紧打开课本,细致、仔细的读一读。
留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
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殊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
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殊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原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觉?(3)假如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沉醉一下。
2、过渡:是啊,桂花如此美,如此的香,但是,作者却没有把课题叫做桂花,而是桂花雨,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次快速读课文,看看使作者最感爱好的究竟是什么?三、重点感悟,感受摇花乐1、谁来说说,最让我感爱好的是什么?2、你是从哪里发觉的?3、品读句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1)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2)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3)知道要提前摇桂花,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欢乐、快乐)4、好,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农村见到正在开花的桂树时,被它深深地吸引住,欣赏它的美丽,并称赞有人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歌的特点,感受桂花的美丽。
2)熟练朗读诗歌,并准确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感知、感情、想象、思维、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注重素质教育,尤其是促进学生道德、 æ治、 ä体育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文学之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激励学生倾听心灵深处的呼唤,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特点,感受桂花的美丽。
2)熟练朗读诗歌,并准确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诗歌抒情的特点,并通过桂花的描写感受到诗的美妙。
2)帮助学生理解并准确诵读诗中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或手段1. 教学方法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和桂花的美丽。
2)解读和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意思。
3)交流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和口头表达能力。
4)进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文艺表演能力。
2. 教学手段1)讲解PPT,辅助讲解和学生理解。
2)音频、视频显示,增加学生对桂花和诗歌的感知。
3)图片呈现,帮助学生了解桂花的生长环境,进而理解歌词中的意思。
4)互动答题,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的印象。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1)张贴桂花图片,然后先由学生去交流、描述一下桂花的形态及其特点。
2)讲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桂花雨》。
2. 学习方法(10分钟)1)讲师通过讲解PPT展示《桂花雨》的诗歌,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诗,诗的特点是什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丨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章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桂花、飘落、浓郁等;2.体会作者通过描述桂花雨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桂花雨的美丽画面;5.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美和家乡情的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桂花雨》课文的基本内容。课文通过描绘桂花飘落的景象,传递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这种情感表达是散文的重要特点,也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以及这样的表达如何触动读者的心弦。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我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在课后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具体的事物描绘抽象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7篇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7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桂花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一、引出新课[教师活动]1、师谈话: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往事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会常常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
爸爸妈妈也会常常回忆他们童年的趣事!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板书课题:桂花雨[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话,把精力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2、齐读课题。
通过老师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朗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根据“阅读提示”进行预习。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欣赏、桂花、台风)[学生活动]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课文。
2、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并自学。
3、学生联系语境体会词语意思并与同组人员交流。
在阅读课文中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收获:通过刚才阅读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案 (7)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7)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桂花雨》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4.学会表达对桂花雨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
5.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情感表达的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正确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体会课文中抒情之美。
三、教学准备•课文《桂花雨》PPT•黑板、彩色粉笔•词语卡片•学生绘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题为“桂花”的图片或插图,让学生猜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 学习课文1.听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
2.齐读课文:带领学生跟着录音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桂花的美丽情境。
3. 词语解析1.教师解释文中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生分组合作,猜测词义并相互解释,加深理解。
4. 情感表达1.让学生思考桂花雨给他们带来的感受,通过小组讨论分享。
2.学生可以选择绘制桂花雨的场景,表达自己对桂花雨的喜爱之情。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桂花雨》,熟记生字词的意义。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准备下节课的情感分享主题,可以是对自然美的感悟或对他人的善意表达。
六、课堂延伸安排桂花雨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桂花花朵,加深对桂花的理解和喜爱。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学生的体验和互动,真正让他们体会到桂花雨的美丽与意义。
人教版《桂花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学问和力量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⒉过程与方法咀嚼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内涵;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欢乐;通过写话,体会内心的思想感情。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喜爱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思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预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了解桂花,导出课题,简介⒈(出示课件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桂花,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⒉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板书:雨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⒊师:(课件出示简介)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家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⒋师:今日,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受的奇异的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闻桂花⒈自学要求: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桂花的什么让久久难忘?⒉沟通,整体感知:教学预设: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母亲对桂花的关注、桂花茶、桂花糕等⒊引出重点:那么在这么多的难忘中哪个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教学预设:摇桂花,下桂花雨的情景⒋初闻桂花香:确实,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
3.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4.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5.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察图片:桂花。
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故乡,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2.助读资料:(1)走进作者:琦君: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主要作品:《红纱灯》《桂花雨》等。
(2)桂花: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
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
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
(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了解字音识记。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懂:忄的竖要长、艹靠上,重字首撇要平、下边横要长、中间一竖贯穿上下。
箩:上边两部分都要扁宽,四字扁框内是两短竖,夕字下边撇要长、点在里面。
糕:左窄右宽,右边中间的王字要扁、中竖上下都不出头,下边四点要宽些。
浸:右上边山口朝左、三横长短相当,下边是冖、横稍长,又字捺收笔要重。
捡:右边人字撇和捺靠上位置相连,中间有一短横,下边两点要小,下横要长。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四、当堂检测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重点)3.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难点二、品读释疑1.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课后第1题)(1)爱桂花(2)摇桂花(3)思桂花2.爱桂花(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是怎么具体写桂花的香的呢?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浸”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喜爱桂花的感情。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朗读指导:把这两处的“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②此处的“浸”说明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
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的限制永远甜在人们的心里。
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加甜美。
(4)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3.摇桂花(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抱”“摇”等动作描写和连用两个充满欢乐的感叹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与快乐。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幅画面?在这画面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兴奋、欢呼雀跃、魂牵梦萦……4.思桂花(1)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课后第3题)难道杭州山上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母亲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入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3)仿写我也会这样回忆童年:听(看)到_这精致的小木船,我总会想起我和英子度过的快乐时光,还有她高尚、无私的品格。
(4)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琦君《烟愁》后记若能不再哭,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琦君《家乡味》5.阅读方法解密:借助资料体会句子的含义(1)概念:借助资料体会句子的含义是一种重要的读懂课文方法。
很多课文作者借景抒情,但是究竟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这需要借助作者写这篇课文时的一些资料,体会句子的含义才能更好地体悟。
(2)方法:①查找作者的资料;②阅读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其他同类主题作品;③先联系课文思考,再借助资料考虑,就能真正地明白句子的含义了。
(3)运用:本文中母亲最后说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联系课文知道这是表达母亲的思念家乡的感情。
但是阅读“阅读链接”中作者的另外两篇文章,就会发现这句话表面上是讲母亲的思乡情,实际是作者借母亲之口表达自己强烈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念童年的感情。
这样借助资料我们就读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6.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
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
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
三、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课文描写了“我”儿时在家乡帮大人摇桂花的美好回忆。
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无比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写作方法:抓典型景物进行抒情(1)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念童年的感情时,抓住自己和妈妈最喜欢的桂花这一典型的景物来写,还有桂花糕、桂花茶这些留在作者记忆中,特别是摇桂花的快乐。
所以抓典型景物我们一定要先想一想,你现在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到时候才能成为你最难忘的,可以是景、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些一定给你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才能成为你念念不忘的原因,还要恰当运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感情的方式。
(2)举例:每到夏天,鲜艳欲滴的枸杞像一串串红宝石挂在枝头,在晨露的沐浴下熠熠生辉。
这时,勤劳的农民就会带着竹筐一颗颗的摘下,晾晒、烘干、去除残果枝叶,制成干果出售;或直接采摘干净鲜果出售。
外婆家种有很多枸杞树,每当暑假枸杞火红的时候,我总会和妈妈一起回去帮忙摘枸杞,虽然炎炎烈日炙烤着人们,但是看到这美丽诱人的红枸杞,心里清凉了许多。
摘下一粒丰润饱满的枸杞放入口中,轻轻的一吮,满口的甘甜顿时沁人心脾。
这段文字把枸杞的样子、农民采摘到出售、“我”和母亲去帮忙的场景等写出来,表达了“我”对枸杞的喜爱之情。
(3)练一练: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4.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描绘桂花的有关情境,表达了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借景物抒情的方法。
5.主题延伸读了本文,你们是不是也产生了某种情愫?我们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一次代言人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家乡的一处景、一个物体、一种吃的……可以画画、拍照片、写文章、设计宣传画等。
(课后小练笔)示例:课件出示四、课堂拓展推荐阅读:《梅花魂》、《夹竹桃》五、当堂检测板书设计:《习作:我想对您说》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学习用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用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你是否还记得……《妈妈的爱》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