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3.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4.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5.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6.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7.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9.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0.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
11. 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
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
13.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14.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15.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
一.名词解释
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
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
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
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
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
8倒座:四合院跟正房相对的房屋
9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10抄手游廊:在北京四合院中,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连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多见于北京四合院中。
11后罩房:北京四合院中,位于建筑的最北部,布置厨房、贮存、仆役住房等的房间。
12外八庙:康熙、乾隆两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东侧和北面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叭庙,作为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朝觐之用,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
13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
14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多见于多层木建筑中。
15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在结构、构造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在角部需要增加斜梁,另外每面还要各增加一组斗拱。16彻上明造: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
17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因此叫草栿
18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一下的梁。宋代明栿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19黄肠题凑:西汉时期,帝王贵族级别的墓室的建筑方法,即建筑四周用柏木段一层层叠起的柜形结构。
20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21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即塔、幢的基座等)
22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 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
23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定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叉手。
24推山: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2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26足材:宋代时,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等有了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的用材制度,并将“材”的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
度为十分°,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再将上下拱间距离称为“契”,高六分°,宽四分°,单材上加“契”谓之“足材”,高二十一分°,如华拱,耍头等构件用之。
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28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
29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
30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31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32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遍施彩画的天花。
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位。
闾里:中国古代居民聚居地单位,春秋战国已形成,两汉至唐是它的鼎盛时期,唐代称里坊。
陵邑:汉代为了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在长安城的东南与北面设置了七座城市,称为陵邑,供从各地强制迁移来此的富豪之家居住。
间:古代木构建筑由两榀屋架所围合的范围。
方上:汉代对陵体之地上部分,即坟冢的称谓。
金厢斗底槽:宋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
槫:宋式构件,位于梁架顶端平行于屋脊的构件,承托着屋面。
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
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
举架:清式屋架折举的方式。
普拍枋:宋式建筑位于柱顶和额枋上的水平构件,上置斗拱。
侧脚:为使建筑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外檐柱在前后向内倾柱高10/1000,两山向内倾8/1000,角柱双向倾,此做法称之为侧脚。
台明:房屋的最下部分台基的高度
庑殿顶: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戗脊。
升起:宋辽建筑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步升高,使檐口呈现一缓和曲线。
硬山顶:双坡屋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山墙外
斗口:①斗或升上放构件的槽口②清代模数单位。
材:宋式建筑的基本尺度单位,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
推山: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样式雷: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
平座:楼阁及楼阁式塔等楼层之间以短柱、铺作、草栿、地面板、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以承上荷载,通常外檐挑出平台,供人凭栏远眺。
抱厦: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殿宇在外突出的一间小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
雀替: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的承托梁枋的构件。
营造法原: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著,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整理而成。
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
罩:用于需要有一定分隔,又不完全隔死的室内空间的木装修隔断。
博风板:悬山和歇山顶为保护挑出山墙的桁头而沿屋面坡度钉在桁头上的板件。
昂:斗栱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礼制建筑。
耍头:顶层华栱或昂上与令栱垂直相交的构件。
插柱造:楼阁式建筑,上层檐柱底部开十字口,插在平作斗栱内的做法
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嫩戗斜插在老戗背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
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
穿斗式构架: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井干式构架: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