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第一讲

合集下载

司法考试知识产权法完整讲义

司法考试知识产权法完整讲义

第一章著作权法一、著作权的客体(一)作品(F3,《条例》F4);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表达,不保护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主题。

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计算机软件;(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二)不予保护的对象(F5);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例题·多选题】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些选项?()(2011-3-61)A.法院判决书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官方中文译文C.《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的未发表且未经我国有关部门审批的境外影视作品D.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仪式的创意[答疑编号2787010101]『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法院判决书属于国家机关司法性质的文件,著作权法不予保护。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官方中文译文属于官方正式译文,著作权法不予保护。

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仪式的创意属于思想范畴,不是一种有形的表达方式。

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和主题,而保护对思想和主题进行表达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作品。

我国加入了《伯尔尼公约》,《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适用国民待遇,即在作品创作完成时自动获得著作权。

所以《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的未发表且未经我国有关部门审批的境外影视作品适用我国《著作权法》。

二、著作权的主体(一)著作权的一般主体—作者(F11):1.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知识产权法课件(完整)

知识产权法课件(完整)

03 04
法国1791《表演权法》,1793《作者 权法》,使著作权法离开了“印刷”, “出版”的基点,成为名副其实的保护
作者权的法律
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首部 著作权法:《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 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 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法》,即 《安娜法》
05
第一章 著作权法
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 是我国历部著作权法。
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

力创造成果。单纯的思想或情感本身不能成为著作权客体。 保护条件为独
创性+有形形式复制;
类别: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
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和以类似制作电影的方法创

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
目录
第一章 著作权 第二章 专利权 第三章 商标权 第四章 其他知识产权 第五章 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第一章 著作权
第一章 著作权——课程框架(体系、思维导图)
1、原始主体 2、继受主体 3、特术作品 3、计算机软件
客体
1、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性; 2、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 广播权等 3、著作权保护期限
美术作品
指作者隐去姓名,其中包括不具名或不写明其真实姓名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 该类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 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如匿名作品是公民所作,作者死亡后,其 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有权保护其署名权、修改权和维护作品完整权。
匿名作品
第一章 著作权

第1讲:知识产权法导论

第1讲:知识产权法导论

2020/2/22
Copyright © 2009 袁真富
3
第1讲 知识产权法导论
2、知识产权成为国际外交的焦点
▪ 美国影响其他国家立法 ▪ 布什:全世界都必须高度关注知识产权
3、知识产权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 从关税壁垒到知识产权壁垒 ▪ 温州打火机的遭遇
2020/2/22
Copyright © 2009 袁真富
▪ 四大件:专利权、商标(含地理标志)权、著作权、 商业秘密。
▪ 四小件:商号权、植物新品种权、布图设计权以及 与反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包装、装潢)。
2020/2/22
Copyright © 2009 袁真富
12
第1讲 知识产权法导论
(三)知识产权的分类
1、列举式的知识产权分类 2、工业产权与著作权 3、智力成果类知识产权与商业标识类知识产权 4、技术创新类、文化艺术类、商业标识类和反不正当竞争类
202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2
Copyright © 2009 袁真富
18
第1讲 知识产权法导论
五、知识产权法的现代发展(略) ▪ (一)在权利客体上的发展 ▪ (二)在权利归属上的发展 ▪ (三)在权利内容上的发展 ▪ (四)在权利限制上的发展 ▪ (五)在制度整合上的发展 ▪ (六)在国际合作上的发展
2020/2/22
Copyright © 2009 袁真富
19
第1讲 知识产权法导论
六、知识产权法的地位 (一)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 1、知识产权法在民法上的位置 (1)知识产权法的民法属性 ▪ 民法说 ▪ 行政法说 ▪ 经济法说 ▪ 科技法说 ▪ 独立法律部门说
2020/2/22
Copyright © 2009 袁真富

知识产权法 第1节 知识产权、著作权概述

知识产权法 第1节 知识产权、著作权概述
1.广义的知识产权的范围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 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2.狭义的知识产权的范围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另一类是 工业产权。 (1)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 (2)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知识产权的性质
A.隐私权 B.发现权 C.商号权 A.创新性 B.时间性 C.地域性 D.专有性
练习题
下列关于著作权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内容的单一性 B.内容的双重性 C.具体化的专有性 D.著作权人身权保护期的无限性
练习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演进
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始于清朝末年。 (1)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2)1915年,该法为国民政府颁布的《著作权法》所替代。
练习题
在我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被称为
A.智慧财产权 B.智慧所有权 C.智力成果权 D.智力财产权
练习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
1.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1)著作权客体具有无形性 (2)著作权利用上的特殊性 (3)著作权权能的可分性 (4)著作权存续的有限性 (5)著作权具有人身性 2.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1)保护对象不同。著作权保护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专利权保护创造人的思想内容。 (2)保护条件不同。 (3)权利产生程序不同。 (4)适用领域不同。 3.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1)权利属性不同。(2)保护条件不同。(3)权利取得方式不同。
A.著作权与所有权系同义语 B.著作权与邻接权系同义语 C.著作权与文学产权系同义语 D.著作权即版权
练习题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二、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 • (一)概念:知识产权,也称智慧财产权或者知识财产所有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
他组织依法对其创造的智力成果和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个性化)商业标记等非物质财 产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其他权利等。1、非物质财产;2、 智力成果和商业标志;3、专有权。知识产权是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智力成果和商 业标记的权利?
序言 知识产权战略与中国发展 一、中国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中国发展目标
四大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科教兴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
• 二、制定序知言识产知权识战略产的权原战因—略—与20中08国年知发识展产权战略纲要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觉醒的标志)
技不如人
文不惊人
制度创新
提高技术研发 投入和成果转化率
提高文化产品 市场占有率
注重版权产业 增长率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国际 知名品牌
加强知识产权 服务业发展
树立版权产业 贡献率
增加市场占有率
第二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物权和债权
• 一、知识与知识产权的概 念和关系
财产 知识产权 继承权和人身利益
(二)知识产权的种类
(三)知识产权的 特征
创造性成果权:著作权 和专利权
专有权或垄断性
商业标记权:商标权、 商号权和地理标志权等
时间性
反不正当竞争权?
经营性资信权:商誉权、 信用权、形象化权?
地域性
(四)知识产权的性质——私权 知识产权能否纳入民法典,如何纳入?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案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案

..::: 知识产权法学教案 :::..第一讲知识产权总则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一、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统称。

知识产权是从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过来的。

有的又译为“知识财产权”、“知识所有权”、“精神产权”、“无形财产权”、“智慧财产权”等。

我国大陆地区现已习惯用“知识产权”的术语,台湾地区的不少学者常使用“智慧财产权”术语。

关于知识产权术语的起源,我国目前有两种学税:其一,认为知识产权最早起源于17世纪法国的大革命时代,主要倡导者为法国学者卡普佐夫(Capzov)。

指这种观点的著作主要有《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黄勤南主编)、《现代中国知识产权法》(刘剑文、张里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等等。

其二,认为知识产权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

持这种观点的著作主要有《知识产权法》(司法部统编教材,郑成思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尽管人们对知识产权一词的起源以及文字表述上有一些不同,但在知识产权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大家认为,知识产权是人们因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揭示知识产权的外延。

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助于大家准确地或更具体、更感性地理解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内涵在不断变化,外涵日益扩大。

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范围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小,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国内立法对知识产权范围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个重要国际条例和国内立法对知识产权范围的规定,然后综合下一个结论。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规定的范围1967年一些国家在瑞士斯德哥尔摩签订了《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该公约于1970年生效,我国于1980年加入该公约,成为该组织的第90个成员国。

知识产权法(第六版)教学课件1

知识产权法(第六版)教学课件1

人身权利和财产权 思想内容与表达形
利的统一
式两分法
权利对象的可复 制性
第一节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的概念
二、著作权法概述 著作权法是指以著作权法律关系为调整对 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著 作权法是以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 系为调整对象的民事法律中专门以著作权法律 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特别法。
对人的效 力范围
空间效力 范围
第一节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的概念
3.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 保护著作权人合 1
法权益原则
2 保护作者权益和保护 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 原则
合法实施著作权 3 原则
4 国内立法保护和尊重 与适用国际条约和国 际惯例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节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的概念
二、著作权法同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1 著作权法与民法的关系 2 著作权法与工业产权法的关系
➢ 建筑作品 ➢ 摄影作品 ➢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
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 图形作品 ➢ 模型作品 ➢ 计算机软件 ➢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第三节 不受保护的对象
著作权对象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政策的需要,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关于作品的保护范围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
下列作品部分或全部不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本章引例评析
引例中尽管哥哥为弟弟提出一些养殖技术上的建议,但这些建议不能达到可以满 足著作权法规定的能够获得法律保护的作品的高度,不能成为作品,即特定思想感情 的表现形式。由于哥哥未直接参与作为作品的《螃蟹网箱养殖法》的创作,因此不能 作为该书作者。
《螃蟹网箱养殖法》的读者依照本书传授的方法,养殖螃蟹,是根据作者的经验, 重复作者的劳动自行进行相关的生产活动。这正是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所在,也是作 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著作权法仅保护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现形式,不保护作品内 在思想,故他人按书中内容养殖螃蟹并不侵犯作者就该作品享有的著作权。

2024年度知识产权法讲义李课件1

2024年度知识产权法讲义李课件1

赔偿损失。
2024/2/3
03
社会监督
鼓励、支持和保护一切组织和个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社会监督。任
何组织或个人有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监督
管理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30
谢谢聆听
2024/2/3
31
13
商标注册与审查流程
商标注册申请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并按照规定的商品分类表填报使用 商标的商品类别和商品名称。
商标局对受理的商标注册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审查通过的予以初步审定 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或异议已解决的,予以核准注册。
商标注册过程中,申请人可以享有优先权、申请日的确定、一标多类等权利。
2024/2/3
25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06
2024/2/3
26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01
立法目的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4/2/3
02
调整对象
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关系。
03
基本原则
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准则。
27
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
混淆行为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 人企业名称等。
商标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使用 他人注册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 标专用权的商品、伪造或擅自制
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等行为。
2024/2/3
商标侵权行为应承担停止侵权、 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情节严重 的,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
事责任。
商标侵权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 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16
04
著作权法律制度
法权益。
21

知识产权法讲义共235张PPT

知识产权法讲义共235张PPT

VS
商标权的限制
商标权的行使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合理使 用、先用权、权利用尽等原则。此外,商 标注册人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滥 用商标权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 益。
商标权的注册与保护
商标权的注册
商标注册是取得商标权的法定程序,申请人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商标局对申请注册的商标进 行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注册并颁发商标注册证。
知识产权法讲义 共235张PPT
目录
• 知识产权法概述 • 著作权法律制度 • 专利权法律制度 • 商标权法律制度 •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01
CATALOGUE
知识产权法概述
知识产权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04
定义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创 造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专有性
办理。
先申请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 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
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专利权的申请与授权
• 优先权原则: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 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相同主题提出专 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专利权的申请与授权
• 专利授权的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 新颖性: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家知识产
权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 创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 实用性: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04
CATALOGUE

知识产权法讲义

知识产权法讲义

知识产权法讲义知识产权法幻灯片邓社民主讲武汉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民法教研室2009年7月10日知识产权法多媒体教学片第一讲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第二讲著作权法第三讲专利法第四讲商标法参考书目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吴汉东:《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薛红:《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版权法导论》(中英文)知识产权出版社5、崔国斌:《专利法教程》6、王连峰:《商标法》7、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网站一、学术网站1、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中南)2、冯晓青知识产权网(政法大学)3、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网(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办)4、亚太法律研究中心(刘德良,北大)5、上海大学知识产权网6、北大知识产权网7、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蒋志培)二、官方网站1、中国知识产权网(国家知识产权局)2、国家版权局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4、文化部5、最高人民法院网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一讲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一、知识与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关系(一)知识的含义和作用1、知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知识的作用:(1)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①知识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

②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

(2)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①科技知识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本世纪初为5—20%;二战后为50%,现为70%以上。

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2/3左右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的4/5又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技术知识已成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①高新技术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第一讲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②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且这种资源是信息化与智能化形态,具有非消耗性、共享性、非稀缺性的特点。

知识产权法教材教学课件(全)

知识产权法教材教学课件(全)
“作品”扩大到不具备作品条件的“表达形式”。 2.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界定为国家。 3.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及表达形式的收集者、整理
者和传播者的权利,尊重他们在收集、整理和传播 过程中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
返回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一、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方式 二、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保护条件
第二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及演变 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近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第四节 著作权的性质 第五节 著作权与相关民事权利的区别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及演变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 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 有权利的总称。
返回
第三章 著作权客体
第一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一、作品的概念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
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 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二、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条件
作品的独创性,是法律保护作品表达方式的 客观依据,是此作品区别于彼作品的重要标志, 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最主要条件。 我国《著作权法》在规定独创性的同时,还要求 作品能以有形形式复制,即作品能通过印刷、绘 画、录制等手段予以复制。
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制度。但笔 者认为,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系平等主体因创造或使用 智力成果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调整手段和适 用规则主要是民法的手段和原则,至于行政法和刑法性质 的规范在知识产权法中占有的比例较小,不足以影响该法 的性质。
也有学者主张,知识产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笔 者认为,知识产权法并没有独特的、仅属于它所有的调整 对象和调整手段,因而不具有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

知识产权法讲义整理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讲义整理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讲义整理(第一章)一、知识产权总论摘要:知识与财产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知识产权的特征和性质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程序保障第一节:知识与财产从字面来看“知识产权”指“对知识的产权”,而“产权”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因此“知识产权”表面上可被理解为“对知识的财产权”。

换言之,知识是一种法律意义上受保护的财产。

以这种方式去理解“知识产权”的结果,任何知识都成了法律上的财产。

那么,是否任何知识都是法律上的财产呢?或者有哪些形态的知识才是法律上的财产呢?在人类历史的长河,法律上的“财产”长期以来指有形财产。

波斯纳等学者认为:法律上的财产必须符合三方面的条件:一因稀缺而具有价值。

二能够归属于某一特定主体拥有,该主体能够排除他人的共享和干涉。

三可以以一定价格让渡给他人。

显然,据这三条件,有体物最容易成为法律上的财产。

发明创造和文艺作品在古代是不是法律上的财产呢?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例,它显然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指南针在当时能够被称为法律上的财产吗?那么在古代社会,由于不能对发明创造成果进行排他性控制,智力成果不具备成为法律上财产的条件,更谈不上所谓的财产权了。

作品在古代也是如此。

作品创作完成之后,一旦流传出去就会被广泛传抄。

作者对此也是无力控制的。

发明创造、文艺作品等由信息构成的成果究竟是如何最终成为法律所承认并保护的财产的呢?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曾在17世纪发明了一种灌溉机。

他向当时的威尼斯国王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陛下,我发明了一种只用很简单的方法和很少的费用,而使用非常方便的扬水灌溉机械,仅用一匹马的力量,即可使二十个管口不断地向外喷水。

我费了很大力气,花了很大代价才完成了它。

因此像这样的发明,如果变成所有人的共同财产,是不能被容忍的。

所以恳求您除我和我的子孙或从我的后代手中获得这种权利的人以外,在四十年内或在规定的期间内,不允许任何人制造和使用我所发明的新机械,即使是制造了,也不准使用。

知识产权法PPT

知识产权法PPT
3
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中的知识产权
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hall include the rights relating to:
–literary,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works,
“独创性”中的“创”——创作
即使劳动成果中没有体现出任何智力创造成分,只要该劳动成果包含了作 者“独立的艰苦劳动”并具有实际价值,就可以满足版权法对“独创性” 的要求。
20
“创”的要求
如果仅仅是按照既定的规则机械式完成一种 工作,即使劳动者必须具备某种技能或知识, 这种劳动过程也会由于没有给劳动者留下智 力创造空间和个性发挥余地而不能被称之为 “创作”,其劳动成果也不能成为作品。
“创”的要求并不是要求劳动成果比他人现 有成果先进或高明,也不要求创作出他人不 能轻而易举完成的成果,而只是要求成果是 智力创造的成果。
“独创性”中的“创”并不意味着具备高度 文学和美学价值,但要求智力创造性不能过
21
电视节目预告表、出版发行名录是不是作品?
1994年电视节目预告表案 1994年电视节目预告表 案
第一讲 什么是知识产权?
内容提要
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知识产权的特征
1
概括主义与列举主义
概括主义——演绎逻辑
列举主义——归纳逻辑
2
几种定义
知识产权是人们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 享有的专有权利。
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 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 利。
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 生的权利的统称。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课件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课件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
14
(三)知识产权财产权属性的法律效力
1、知识产权主体的意思自由在财产权范围内有效
2、知识产权主体因财产权获益时的权利义务平衡
(1)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2)其他义务的承担——例如,《商标法》第40 条第1款: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 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 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 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1984年《专利法》第6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 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 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 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 被批准后,全民所有制单位申请的,专利权归该单 位持有;集体所有制单位或者个人申请的,专利权 归该单位或者个人所有。
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工 作人员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该企业;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 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申请的 企业或者个人所有。
专利权的所有人和持有人统称专利权人。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
9
1992年《专利法》第6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 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 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全 民所有制单位申请的,专利权归该单位持有;集体所 有制单位或者个人申请的,专利权归该单位或者个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 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 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 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 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知识产权课件第一讲 开场及知识产权法总论

知识产权课件第一讲 开场及知识产权法总论
恢复的动因:融入国际社会 • 1983年《商标法》(1993、2001、2013年修订) • 1984年《专利法》(1992、2000、2008年修订) • 1990年《著作权法》(2001年修订,2010年小修

2020/10/29
七、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解释
知识产权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历史的堆积,而没有科学上的基础。 ——考特&尤伦《法和经济学》
商业模式:如经营模式、电视节目形式
• 经营模式:如小米手机销售模式
• 电视节目形式:
–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宣传片视频):
• 《The Voice》系列节目最初始于2010年《荷兰之声》(The Voice of Holland),2011年,《The Voice》流入美国,经NBC重新包装全新上 阵的《美国之声》,成为当年唯一一档能够叫板人气如日中天的《美国 偶像》的综艺节目。
– 专利权的产生:申请、批准产生 – 专利的公开:国知局检索窗口 专利文献示例
2020/10/29
狭义知识产权
3、商标权
• 商标: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可视性标志。
– 商品商标:
– 服务商标:
• 商标权的取得:
– 注册原则:只有注册才能取得商标专有权 – 自愿注册和强制注册相结合
2020/10/29
– 商标法: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商标法》,1931年国民党 政府在继承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立法内容的基础上,颁布了《 中华民国商标法》及实施细则,在农商部下设商标注册局受 理和审批商标申请。
2020/10/29
•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 民国颁布的所有法律废止。
– 专利权保护:1950年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 条例》,1957年实际废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联系方式: • QQ:99286351 • Tel:15288440834
知识产权法
第一讲:绪 论
一.基本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体系 三.知识产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四.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五.知识产权主要国际公约
一. 基本概念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 (四)知识产权制度的意义 (五)知识产权制度的弊端
J.Lee推荐的定义 定义 1: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体依法对其智力创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
产生的精神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法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
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私权) 【讨论】知识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知识产权是准物权 【讨论】传统文化的保护?
作权的集体管理
• 第十章 著作权的保护
第三编 专利法
• 第十一章 专利法概述 • 第十二章 专利权的对象 • 第十三章 专利权产生的实质条件
• 第十四章 专利权产生的形式要件 • 第十五章 专利权的内容 • 第十六章 专利权的主体 • 第十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四编 商标法
• 第十八章 商标法概述 • 第十九章 商标权的对象 • 第二十章 商标权 • 第二十一章 商标注册 • 第二十二章 注册商标无效 • 第二十三章 商标评审与商标确权制度 • 第二十四章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 • 第二十五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具有人身权利因素的财产权 【例】职务作品、单位作品,执笔人的署名的权利由单
位决定;如果署名与单位利益有严重的冲突或者有约 定的话,可能不能署名,除此之外,根据民法的一般 规定,应该有权利进行署名。著作权法中没有“执笔 人”的概念。
知识产权法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
即与其它民事权利的区别(如“专有性”不 应该是知识产权的特征),同时也是知识产权 的共同的属性。 无形财产权 【讨论】智力成果能被占有吗?“占有”在知识 产权上是否有价值? 地域性 时间性
知识产权法
二.知识产权的体系
(一)传统知识产权
(二)新兴知识产权 【讨论】网络中的虚拟财产是不是知识
产权?
(三)其他分类
知识产权法
三.知识产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民法 【讨论】是否应把知识产权法放在民法典中? (二)经济法 (三)竞争法 【案例】夏新注册HDTV,长虹也在电视上打上
HDTV,夏新要求工商局查封。 【案例】抢注商标或域名,有不正当竞争的成分。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知识产权法
周课时:2 总课时:36 主讲:李嘉
目录
知识产权法
第一编 绪论
•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导论
第二编 著作权法
• 第二章 著作权法概述 • 第三章 著作权的对象 •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 • 第五章 著作权的主体 • 第六章 邻接权 • 第七章 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 • 第八章 著作权的限制 • 第九章 与著作权有关的行政管理和著
为什么有的设定期限?有的不设定?商誉和 商标为什么要给与无限或延长的保护?
知识产权法
(四)知识产权制度的意义
促进科学与文艺的创新 专利是往天才的火焰上浇利益之油
——林肯 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 推动国际文化科技与经济合作
知识产权法
(五)知识产权制度的弊端
可能完全是外力强加的,因而对我 国不利,外国掌握大量的知识产权, 可能会滥用。
知识产权法
五.知识产权主要国际公约
(一)引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二)巴黎公约 (三)伯尔尼公约 (四)知识产权协定(TRIPs)
第五编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六编 知识产权主要国际公约
参考书目
知识产权法
• 【美】威廉·兰德斯、理查德·波斯纳:《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年版 ;
• 【匈】菲彻尔:《版权法与因特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 • 彭学龙:《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 • 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第2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 • 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张耕:《商业标志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汤宗舜:《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 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
不同学者的定义: 定义 1:依法对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定义 2:基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专有权利。
定义 3:人们对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结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 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定义 4:民事主体以法律的规定支配其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信息,享 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特别法未规范,则一般法可规范。 【案例】著作权法。若有人以《无极》为名写了一
部小说。陈凯歌不大可能在著作权法领域维权, 只可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争夺利益。 (四)其他法律
知识产权法
四.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一)简史 (二)法律渊源 广义的知识产权法(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IPL): 知识产权民法(知识产权民事法律制度) (三)基本原则 (四)管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