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恕之道的伦理意蕴与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浅谈儒家的“忠恕之道”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的“忠恕之道”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的“忠恕之道”及其现实意义1000字
儒家的“忠恕之道”是指忠于道德准则和职责,与人为善,以和为
贵的道德理念。

忠恕之道以忠诚和恕道为中心,是儒家思想中的重
要内容。

它的现实意义在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的和平共处和
发展。

首先,在家庭和社会层面实践忠恕之道,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增强
家族情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儒家思想中,人的尊
严和亲人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忠恕之道,我们可以尊重亲人、朋友、同事、邻居等身边的人,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建立
和谐的社会生活。

其次,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实践忠恕之道,能够调和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当今世界各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矛盾和冲突,
如政治斗争、经济竞争、宗教分歧、种族分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往
往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而忠恕之道以和为贵的思想理念,能
够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最后,当代社会还需要实践忠恕之道来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界各国之间必须相互尊重、平等友好,以共同构建发展、和平的国
际环境,并且形成多元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实践忠恕之道的
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宽容和理解,践行责任和担当,反对搞
价值观对抗、排斥和仇恨,致力于为建设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们应该尊重亲人、朋友、同事、邻居等身边的人,维护家庭和谐;
秉持和平、友好、平等的精神,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的“忠恕之道”被视为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忠恕之道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们来探讨一下孔子对于“忠恕之道”的阐释。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政治家或者领导者应该以德治国,以其高贵的品德和远大的胸怀来感召人心,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而在《孟子》中,孔子谈到了“忠恕”二字,他认为这是做人之本。

“忠”即忠诚,对待上级和朋友要忠心;“恕”即宽容,对待下级和平辈要宽容。

通过忠诚和宽容来维系家庭、社会的和谐。

忠恕之道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个人层面上,忠恕之道可以使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加圆融。

忠诚可以建立信任,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亲密和稳固;而宽容则可以化解矛盾,促进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至关重要,忠恕之道既可以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也可以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睦。

在社会层面上,忠恕之道可以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在家庭和社会中,忠诚可以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使亲情更加深厚;而宽容则可以减少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当代社会中,矛盾和分歧丛生,而忠恕之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矛盾,减少社会的摩擦和冲突。

在管理层面上,忠恕之道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健康的组织关系。

忠诚的员工会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而宽容的领导者可以减少员工之间的矛盾,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在当代社会中,企业的管理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忠恕之道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和谐与稳定的组织关系。

孔子的“忠恕之道”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个人、社会和管理层面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思想,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关系更加稳定、组织关系更加健康,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化传承者,被尊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而其中的“忠恕之道”更是为后世所推崇。

什么是“忠恕之道”?忠指的是忠诚,恕指的是宽容。

在孔子看来,忠和恕是人类道德观念的两个极点,人要守“忠恕之道”,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性和道德境界。

首先说“忠”,忠是指对于道德、事业、感情等方面都要忠诚。

孔子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若是去除忠言,情谎便滋生,恶习便会泛滥”。

忠实不但是对于别人,同时也包括对自己的忠贞,不离不弃、不背不叛,对于自己挑战是不怕困难和磨难的。

再说“恕”,恕是指宽容、包容和原谅。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是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去理解、包容别人的不同意见和观念。

一方面,恕让自己拥有温暖关怀的价值观,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包容、体谅周围的人,从而获得更多的好感和友谊;另一方面,恕也可以减少矛盾冲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就不会轻易引发因误会而起的纷争。

“忠恕之道”被孔子认为是一种完整的人性,是一种伦理道德体系,是一种完美的人格。

这种道德体系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心理和品质,是一股纯正的道德力量。

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威胁和各种冲突和问题仍然在我们身边,因此,忠恕之道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首先,忠恕之道可以改造一个人的心性,让人们变得更加宽容。

宽容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减轻了矛盾,让问题得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例如,有一些长期不和的团队,存在着矛盾和问题,如果团队成员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对方的不足之处,就可以从容的解决问题。

其次,忠恕之道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每个人都面临着家庭、朋友、工作等各种人际关系,有时候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而如果人们能够学习和践行孔子的忠恕之道,理解、包容、接纳身边的人,那么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和友好。

忠恕之道让我们能够对他人更加体贴、包容和珍惜。

浅谈儒家的“忠恕之道”及其现实意义[1]

浅谈儒家的“忠恕之道”及其现实意义[1]

浅谈儒家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摘要:孔子的“忠恕之道”是其“仁学”思想的精髓,是践行“仁爱”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

“忠恕之道”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道德准则和思维模式,对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孔子忠恕之道仁爱当代价值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

这其中,孔子的人学思想体系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而这一体系中的“忠恕之道”又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被定位为“仁之方”【1】。

“仁之方”即践行“仁道”的基本方法和行为原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对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忠恕之道”的含义《论语》里记载,孔子告曾参云:“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门人问曾子何意,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吾道”就是孔子自己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必然是它的核心。

分别来讲是“忠恕”,概括讲就是“仁”。

在曾子看来,以孔子为代表的整个儒家思想体系是以“忠恕之道”贯穿始终的。

宋代朱熹说:“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所谓尽己,就是人的社会伦理意识符合“自己所以为人的内心之情”。

推己及人,就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所以为人的内心之情,还要以己之情,及于别人之心,从而体别人之情。

孔子所提倡的“忠恕之道”是同他的仁学学说紧密相联的。

冯友兰先生也认为“忠恕之道”同时就是仁道。

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

冯友兰还认为忠、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

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有学者将二者进行比较,将“忠”称为“金律”而将“恕”称为“银律”。

概言之,“忠”是“恕”的前提,亦即朱熹所说的:“分言忠恕,有忠而后恕。

独言恕,则忠在其中。

若不能恕,则无忠可知。

恕是忠之发出。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仁”的思想和“忠恕之道”。

本文将着重探讨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政治伦理和社会治理的独特见解,具有深远的影响。

忠,即忠诚,是指对自己的责任、职业和道德伦理的忠诚,包括对天、地、祖先、父母、君王、朋友、配偶等的忠诚;恕,即宽容、谦让,是指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包括对下属、同事、家人、友人等的宽容与谅解。

孔子认为,忠以明君,恕以安民,忠恕并举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从而实现人类和谐共处的最高理想。

孔子的“忠恕之道”具有当代价值。

一方面,忠恕之道对于个人生活和道德修养具有深远的启示。

忠诚是优秀的品德,是人们信守原则、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的体现,可以让人在自我价值与社会规范中找到平衡点。

恕德则是健全人际关系、提升人格魅力、增进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的品质,只有不断增强谅解、宽容和孝道,才能更好地促进人际关系和家庭和谐。

另一方面,忠恕之道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忠恕之道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它可以使社会的各个成员在不同层次上有所侧重,建立了一种有序的社会结构和秩序。

在当今社会,社会价值淡化,人际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严峻,忠恕之道在推动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方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职场中,“忠恕之道”可以化解职场纠纷、增进团队凝聚力和协作效率。

在家庭中,忠恕之道可以增进家庭和谐、增加夫妻感情、提高子女教育和成长。

因此,我们不妨将孔子的“忠恕之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修养,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以及遵循道德准则和职业伦理,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和社会价值的最优化。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伦理学家,主持儒家学派,被后世奉为“至圣先师”,其影响力和思想贡献不可忽视。

在孔子的诸多思想中,“忠恕之道”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

忠恕之道所传达的是对忠诚和宽容的重视,是孔子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

在当代社会,忠恕之道的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忠恕”是孔子伦理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之一。

孔子认为,“忠”即忠诚、忠于天命、忠于道义,是人类应遵循的最高道德准则。

而“恕”则强调宽容、包容、谅解,是对待他人的态度。

孔子强调,“忠恕,则天下和”,即忠诚和宽容能够使天下和平。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对待他人:既不偏私,忠心于己所拥护的道德准则,又不存怨恨,宽容包容他人的过失。

这种忠而不谄、恕而不怨的态度,不仅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也是个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忠恕之道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关怀和包容更加需要。

浮躁的社会风气和利己主义的心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浮躁和脆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的忠恕之道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

忠诚和宽容,不仅是个人修养和处世之道,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基石。

忠诚和宽容的双重价值所在,就在于其能够凝聚人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忠恕之道对于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提倡“忠恕”,既是要求个人对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系的忠诚,又是要求个人对于他人的包容和宽容。

这种忠诚和宽容的双重要求,要求人们在言行举止中不偏私、不对他人心存怨恨。

在当代社会中,个人品德的修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每个人都在日常的交往中能够遵循“忠恕”之道,尊重他人、宽恕他人,将在社会层面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忠恕之道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不仅需要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更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忠诚和宽容作为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可以凝聚人心、增进相互信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的“忠恕之道”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忠恕之道强调的是忠诚和恕道,即忠诚是指对于尊重的人、事、物要有对应的敬意,恕道则是指待人接物应该宽容、体恤、宽怀。

这个理念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忠”和“恕”在今日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职业场所,员工必须忠于自己的公司和工作,尊重公司的规章制度和领导的决策,同时应该巨大的容忍和尊重同事,以达到团队协作的目标。

在家庭中,夫妻间的忠诚和敬意非常重要,称得上是维系家庭的基石。

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需要恪守友谊的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地享受到这段关系所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忠诚不是单方面的表现,它是由彼此的信任、支持和尊重所组成的。

恕道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与人之间都会存在误解和矛盾,恕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人们理解和容忍彼此,缓和矛盾,维护和谐、平稳的关系。

其次,“忠恕之道”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

忠是指对社会、国家、人民、文化等方面的忠诚,恕则是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学会包容和理解别人。

当今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如果我们能在忠恕之道上深入学习和了解,就能够快速增强文化的理解和欣赏,积极驾驭人类发展的历史潮流,同时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

最后,“忠恕之道”是道德和觉悟的表现。

忠恕之道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内心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表现。

忠心和坚韧、恕道和宽容,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宣扬和践行。

只有当我们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方面达到了较高的层次,才能在具体行为上展现出忠恕之道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人类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方法和行事原则。

总的来说,“忠恕之道”强调的是人类在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上的忠诚、恕解和容忍。

它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和谐、和平共处和互相理解的重要性,并引导我们从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包括“忠恕之道”,即忠诚和宽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孔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

孔子的忠恕之道强调了忠诚与忠道。

忠诚是忠恕之道的基础,孔子认为忠诚是一种对于道德和正义的坚守,是一种对于信仰和承诺的忠实。

在人际关系中,忠诚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当代社会,忠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单位组织中还是在家庭中,忠诚都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

孔子的忠恕之道强调了宽恕与仁爱。

孔子强调了人们应该宽恕他人的过错并给予他们机会改过自新。

在人际关系中,宽恕可以缓解矛盾,减少冲突,促进人际和谐。

在当代社会,宽恕之道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宽容对待他人的错误和过失有助于减少矛盾和纠纷,建立和谐的社会风气。

孔子的忠恕之道不仅具有深刻的人生智慧,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在当代社会,忠恕之道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在职场上,忠诚与宽恕的精神能够促使员工与企业建立起更加稳固的信任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事业发展。

在家庭中,忠诚与宽恕能够促使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亲情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促进家庭和睦。

当代社会也需要忠恕之道来化解矛盾、缓解冲突。

在社会治理中,忠诚与宽恕的精神能够促成民众与政府之间更加稳固的信任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忠恕之道还能够促使社会各界成员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社会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在当代社会,忠恕之道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人们对忠诚与宽恕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社会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也使得忠恕之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孔子的忠恕之道,促使其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积极意 义。 关键词 :儒 家;忠恕之道 ; 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 :B 2 8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 2 9( 0 2 1 0 6- 3 6 3 2 1 2 1 )O - 0 5 0
是 古人道德 的一 项最基本的原则 , 也可以说是古代的人道主
儒学虽然 内涵复杂 、丰 富多变 ,但始终不离 “ 仁”这一
人 的判断感受 ,从而对他人行善 ,即为 “ 。可见 ,“ 恕” 恕”
宋朝理学家将 “ 三纲五 常”提升到了 “ 天理”的层次 ,并将
效忠君王作为政 治文化 思想的核心 内容 , 背离了儒家的原 初
精神 。 朝理学家所倡导的忠君 思想是 忠于一家 一姓 的奴性 宋 小忠 ,着眼于君 臣党派 的政治私利而 非 国家 民众的长治 久
恕”思想 的发展过程 中,“ 忠君”思想一度陷入愚忠 的误 区。
揆心为恕。 ”许慎 说文解字》云 : 恕 , “ 仁也 。从心 , 如声” 。 从其字型上看 ,“ 恕”为 “ 如心” ,如人之 心,也就是宽仁 之 道, 通俗 来讲 就是推 己及人 。自己不想得到的 ,也就不要强 加于 人 ;自己不想要别人如何对待 自己, 也就不要如何对待 他人 。换句话 说 , 心比心 ,依据 自己的判断感受来 推及他 将
收稿 日期 :2 1 —0 — 1 01 6 6
基 金项 目:中南大学前沿研究计划重点项 目 “ 中国传 统 哲学智慧 的现代应 用研究”和教育部重大课题 “ 中国道德文 化 的传统理念与现代 践行研究” ( 目编号 0 JD)阶段性 项 8Z
成果 。
故 “ 爱人”中首先确定了个人 的人 生方向 , 严于 “ 君子”和
儒 家忠 恕 之 道 的伦 理 意 蕴 与 当代 价 值
刘立夫 田 瑶
( 中南大学 公共管理 学院,湖南 长沙 4 0 8 ) 1 0 3 摘 要 :忠恕之道是儒 家仁 学的核心思想,也 是儒家最根 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 的忠恕道观强调人 己关 系,以修德为
根本 ,推 己及人 ;以爱人 为前提 ,严 以律 己,宽以待人 ,蕴含着伟大的人文精神 。无论是在 战乱频繁 、礼制混乱的春秋时代 还是在文 明高度发达 的今 天, 家的忠恕之道都有 助于提 高个人 修养和协调人 际关系, 实现个人价值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儒 对
熹 有言 :“ 己之谓 忠,推 己之谓 恕。 ( 尽 ” 四书章句集注 )
因此,尽 己之 心和推 己及人就成为儒学 “ 忠恕之道”的经典
解释 。但 近代 学者冯友兰、杨伯峻等人则认为 “ 忠”“ 恕” 相通而有别 , 立而 存 , 从积极和 消极 两个 方面进行 阐述 。 并 是
所谓 “ ,即 “ 忠”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 雍 也 ,是积极 的一面 ;所谓 “ ,即 “ )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予
安, 与儒家 以人为本 、 立王为民 的仁爱思想 已不可 同 日而语 。
历史地看 ,孔子 贵 “ ” 仁 ,以 “ 爱人”为恕道之外在 前 提, 这与孔子恕道思 想形成 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 春秋 时期 , 战乱频繁 ,政局动荡 ,社会 各种矛盾激化 , 加之 生产力发展 的带动 ,引起 了思 想观念 的巨大变革 。旧的礼乐 制度 已经不 能适应社会 的发展 , 的地位受到冲击 , 神 人的作用 日益彰显 。
人 也 能 成 功 , 自己想 被 人 理 解 ,首 先 要理 解 别 人 。( < 楚 辞 ・ 离骚 》云 :“ 羌内恕 己以最人兮” 。汉代贾谊 新书 ・ 道 术》云 :“ 己量人谓之恕 。 以 ”王逸 楚辞章句 云 :“ 以心
人” (论语 ・ 卫灵公 > ,是消极 的一 面。“ ”“ ) ) 忠 恕”并立而 存但确不可 分,因为仁 与恕在本质 上是统一 的,甚至立人 、 达人就是仁道推之于外 的结果 ,是恕德 的实 际构成 。【 j J 儒家忠恕思 想是 中国传统道德 的重要伦理规范 。 “ 在 忠
第3 卷 第 1 3 期
2 1年 1 02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Unv ri f ce c n n i e r g o r a o Hu a i e s yo in ea dE g n e i t S n
Vb -3No 1 l . 3 J n2 a .O1 2
现代化 。
导推 己及人 , 才能真正重塑社会礼仪 。 虽然仁学不免带有家 族社会 的狭隘性和等级性 , 但爱作为一种普遍性原则和道德 精神 已经得 到社会 公认 , 深入人心 , 化为一种稳 固的道德标
核心 。孔子把 “ 忠恕”视为 “ 仁之 方” ,故 论语 ・ - 里仁
义观点 。
“ 忠恕 ” 古代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一般是二者联用 , 在 朱
中记 曾子之言 日 :“ 夫子之道 ,忠恕而 已矣。 忠恕”之道 ”“
作为儒家学说 的重要范 畴, 长期成为 中国传统社会维系人际 关系和谐 的基本道德法则 ,成 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 观。
我们可 以从语言学 的角度进行 考察 “ 忠恕”的内涵 。 说 文解字》云 :“ ,敬也 。从 心,中声 。 论语 ・ 忠 ” 雍也 云 :
“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 而达 人 。 ”忠者 ,心无二心 ,意无
二意之谓 。从 其字 形上看 ,“ 忠”为 “ 中心” ,中人: ,尽 艺心 力为人谋故 为忠 ;有仁 德 的 人 , 自 己想 成 功首 先要 使 别
“ 小人”之辨 ,以培养 “ 君子”品格为 目标 ,在 此基础上倡
作者简介 :刘立 夫 (96 ) 16 - ,男 , 南东 安人 ,中南 湖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士生导师 , 博 湖南省佛教协会船 山 佛教 文化研究 中心秘书长 。田瑶 (97 ) 河北石家庄人 , 18 - ,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 究生 , 研究方 向为传统伦理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