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开发中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对策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收稿日期:2022-09-17作者简介:张春明(1987 ),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㊂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浅析张春明1,刘宝宝2(1.内蒙古煤建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2.榆林市水务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陕西榆林 719000) 摘 要:地下水资源是呼和浩特市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近年呼和浩特市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㊁潜水和承压水均存在超采,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有所显现㊂文章在明确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其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为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基础支撑㊂关键词:地下水;呼和浩特市;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中图分类号:P 641.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2)24 0058 02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降水偏少且年变化率大,地下水是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少,补给量也不丰富[1-2],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地下水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3],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潜水和承压水均存在超采,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有所显现[4]㊂笔者从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出发,指出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参考㊂1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久远㊁开采井分布密集数量庞大,地下水开采井共计373处,地下水总用水量为49313ˑ104m 3,其中新城区8014ˑ104m 3㊁回民区1129ˑ104m 3㊁玉泉区658ˑ104m 3㊁赛罕区11043ˑ104m 3㊁土左旗15148ˑ104m 3㊁托克托县2555ˑ104m 3㊁和林格尔县5340ˑ104m 3㊁清水河县1822ˑ104m 3㊁武川县3604ˑ104m 3㊂呼和浩特市农业灌溉用水量35431ˑ104m 3;林木渔畜用水量2721ˑ104m 3;工业用水量1354ˑ104m 3;城镇公共用水量260ˑ104m 3;居民生活用水量8840ˑ104m 3;生态环境用水量707ˑ104m 3㊂目前呼和浩特市有地下水水源地1个,面积约600k m 2,主要分布有9个地下水厂进行地下水集中开采,同时还有1个后备水源水厂,作为应急水源,10个水厂共129眼水源井,全部开采承压地下水㊂2 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2.1 地下水超采㊁水位下降问题1959年 2021年呼和浩特市潜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累计降幅14.4m ㊂1994年城区北部浅层含水层被疏干,疏干区面积达64.56k m 2㊂浅层孔隙地下水大部分超采㊂超采区的总面积为1540.46k m 2,为大型地下水超采区,占区内总面积的92.1%㊂其中,一般超采区面积为587.75k m 2,占工作区超采区总面积的38.15%,主要位于工作区的东北部㊁东南部和西南部;严重超采区面积为888.15k m 2,占工作区超采区总面积的57.65%;禁采区面积为64.56k m 2,占工作区超采区总面积的4.20%㊂城区大量开采承压水,承压水水位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1980年 2021年承压水水位下降47.64m ,平均降速为1.16m /a ㊂1970年 2005年,承压水自流区分布界线由东北向西南移动22k m ,自流区面积由858.6k m 2缩减至36.9k m 2;至2011年,承压水自流区完全消失,城区北部无压区分布面积达到52.33k m 2㊂呼和浩特市承压地下水降落漏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从小型漏斗群逐年演化为区域性漏斗㊂1985年,承压地下水位埋深最大区域为城区西北部孔家营一带,至1995年,则发展形成了4个降落漏斗中心,即回民区孔家营㊁呼和浩特市北工人西村㊁呼和浩特市东原劳动技校及玉泉区警备区,至2010年形成了现在以孔家营为中心,向西至达尔架大西营村㊁向北至刀刀板村㊁向东至西菜园村㊁向南至耿家营北的降落漏斗中心区㊂承压水超采区面积为1084k m 2,属于大型地下水超采区,占工作区总面积的65%㊂其中,一般超采区面积为964k m 2,占承压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的88.9%;严重超采区面积为119.8k m 2,占承压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的11.1%㊂2.2 地面沉降问题呼和浩特市地面沉降速率主要集中在5mm /a ~15mm /a ,平均沉降量为5.6mm /a ,呈缓慢性沉降趋势㊂存在四处明显的地面沉降区,即城区西南部㊁台阁牧及东北部㊁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阜丰公司 )及周边㊁绕城高速西南段地面沉降区㊂城区西南部沉降区位于呼和浩特城区西南部玉泉区,回民区南部㊁赛罕区西部,北起西龙王庙,南至小黑河,西起后八里庄,东至碱滩村,面积13.5k m 2㊂沉降区内年均沉降速率-10.2mm ,沉降速率最大值-21.8mm ㊂区内西水厂㊁西郊水厂㊁南郊水厂㊁呼钢水厂4个城市供水水源地和企事业单位自备井集中分布,水位下降强烈㊂地面沉降呈现大范围㊁中等幅度㊁均匀沉降㊂另外该区域为呼和浩特建城年代最早㊁人口繁衍稠密集聚地区,各历史时期的农牧工商经营活动及房屋街市变迁,形成多重的附加应力长期㊁持续作用在该地区的地面,也是导致该地区形成广泛㊁均匀地面沉降的诱因之一㊂城区西南部沉降区内存在4处水厂,即西水厂㊁西郊水厂㊁南郊水厂㊁呼钢水厂,水源井常年持续开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西水厂附近为其沉降中心㊂台阁牧及东北部沉降区位于土左旗台阁牧镇,西起台阁牧村,东北至达尔架大东营,北至110国道,呈东北西南向片状展布,面积6.69k m 2㊂沉降㊃85㊃202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 e c e m b e r 202224514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24T o t a l N o .514区内年均沉降速率-10.1mm,沉降速率最大值-21.8mm㊂台阁牧村耕地资源丰富,农田灌溉相对集中;沉降区中北部为金山开发区(含蒙吉利水厂),东北部为金川开发区(含金川水厂),开发区建设和运行对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影响较大;阁牧乡也是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大㊁比较集中的区域㊂另外京包线东西向贯穿该沉降区㊂大量农田灌溉㊁开发区建设和运营㊁线路工程的动载荷及泥煤开发均是导致地表形变的诱因㊂台阁牧及东北部沉降区,地面沉降显示均匀整体沉降特征,漏斗环状分带不甚明显㊂沉降中心位于沉降区西南部的台阁牧村㊂阜丰公司及周边沉降区位于呼和浩特玉泉区西南部,南起大黑河北侧的后本滩村,北至讨尔号村,西起东甲兰村,东至省道103线,呈不规则圆形展布,面积3.94k m2㊂沉降区内年均沉降速率-22.8 mm,中心沉降速率最大值-37.1mm㊂该沉降区是呼和浩特市沉降速率最大,并呈漏斗状分环带展布的沉降区,是典型的地下水开采型地面沉降区㊂阜丰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公司坐落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南区,是世界第一大谷氨酸生产商 中国阜丰集团的核心企业㊂阜丰公司周边还有 齐鲁药业 天浩纸业 等高耗水企业㊂该沉降区的沉降分带㊁分级规律,沉降中心明显,即阜丰生物科技公司院内(坐标为东经111.54,北纬40.703)㊂该点为呼和浩特工作区内沉降速率最大㊁漏斗状展布最分明的沉降区㊂绕城高速西南段沉降区,位于土左旗东部大阳高村东南部,小黑河北部,绕城高速东西两侧㊂该沉降区是由多处点状沉降组成,总体分布面积约1.17 k m2㊂沉降区内年均沉降速率-27.3mm,沉降速率最大值-39.6mm㊂该沉降区地下水开采程度一般,地面沉降主要受区域地下水下降影响;呼和浩特市绕城高速工程在遥感研究时间段内修建,可能产生一定扰动影响㊂绕城高速西南段沉降区由多处点状沉降组成,不具漏斗分带性,沉降中心不明显㊂3对策建议3.1管理行政措施①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论证基础上,实现地表水㊁地下水㊁再生水联合供给调度,制定统一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㊂目前呼和浩特市再生水利用率较低,且工业再生水利用率更低,建议有效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程,提升污水收集率,建立再生水管网,提高再生水利用率㊂②严查无证开采,严格审批取用水㊂不仅对市区加强管理,对地下水资源补给区也要严格管控㊂③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㊂分区㊁分类对水资源项目规划审批,水资源税费征收,地表水权置换,节水政策制定等进行系统构建㊂④健全水资源保护管理激励机制,按照相关规定,表彰和奖励对保护㊁节约水资源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㊂3.2工程技术措施3.2.1增加水资源涵养㊂加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充分发挥自然要素自我调节恢复的功能,增强植被和土壤水分涵养,提升地表水㊁地下水储水调蓄能力,接近甚至保持水平衡状态㊂3.2.2加强雨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工程建设㊂针对地下水超采问题,参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使用渗水材料铺设公共硬化区域以减小地面无效径流,从而增加城市地下水补给量㊂呼和浩特市可以充分利用北部山前发育的沟谷地貌,雨洪季节引㊁蓄地表水,借助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天然水头差,在北部山前补给区自然渗漏补给含水层,同时充分利用天然洼地㊁干涸河床㊁沟壑及较平整的草场或耕地促进建筑排水入渗回补,逐步增加区域含水层的储存量㊂3.2.3优化取水井网工程部署㊂在水利部门 双控行动方案 基础上,优化城市取水井网的部署,在空间上充分考虑开采区域㊁开采层位㊁开采量㊁开采时间以及井间距离的设置,尽量在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范围内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使区域采补量和强度都达到平衡状态㊂3.2.4分质分类供水,加强再生水利用㊂对水资源实行分质分类开发利用,优质优用,地下水仅作为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尽量利用地表水和再生水㊂推广节水技术措施应用,推进区域水循环利用工程建设㊂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评价标准,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的控制,实现水资源采补平衡㊂3.2.5加强节水设施建设㊂在执行节水 三同时 制度的同时,加强节水器具改造与监管,在城市范围内新㊁改㊁扩建的公用建筑建议要强制安装㊁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民用建筑鼓励安装相应设备㊂同时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排查并降低公共机构供水管网漏失率㊂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装备运用于重点行业企业㊂3.3监测措施3.3.1水资源开采利用量的监测㊂针对各类水资源和各个开发利用环节,完善取水设施计量仪器的安装和维护,优选智能化监测设备,远程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及时预警预报故障问题,在节约大量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㊂3.3.2水位水质监测㊂优化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做好区域水位动态特征的统计分析;辅助监测工程的实施,需要建设现代化的水质检测中心,达到水质指标的全项测试分析能力,建设先进的水资源监测信息中心,实时监测区域各类水资源的动态特征㊂3.3.3地面沉降监测㊂尽快启动呼和浩特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布设以地面沉降监测站㊁水准网㊁G P S网和I n S A R技术相结合的多手段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现地面沉降的全面有效监测,为地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技基础支撑㊂4结束语本研究在明确了呼和浩特市水资源量以及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剖析了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最终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㊂为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基础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1]王涛,李庆玲,李庆原.对呼和浩特市地区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的分析及防治对策的探讨[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8,10(1):46-47,40.[2]周振宏,邢世禄,杨亮平,等.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J].北方环境,2017(2):55-60.[3]胡雪媛,赵明,王珊.呼和浩特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37(2):266-269. [4]朱学晰.呼和浩特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96-97.㊃95㊃张春明㊃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浅析2022年第24期。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初探
科技风2021年5月环境科学DOI:10.19392/ki.1671-7341.202114049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初探江进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提取大量地下水以满足我国许多地区公众的需求,这在增加地下水污染的同时增加了对地下水生产的需求。
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然后讨论了如何有效加强中国的地下水开发和利用保护,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保护对策一、绪论由于受一些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生产力、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再加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下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极不稳定,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大大减少。
由于项目蓄水能力有限,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岀,水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许多地区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地下水的开采量。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我们的责任。
水资源的分布与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生产力并不吻合。
结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潜在地表条件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多数地区的水资源量已大大减少。
同时,受现有项目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的限制,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使用大量的地下水。
结果,地下水的开采量继续增加。
中国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遍布全国,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地下水的利用和利用水平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全国平均地下水利用率基本接近30%#南部更少,北部更多。
在北方的15个省、市和自治区中,中国北方最高#地下水的开发和使用占当地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地下水供应占该国总用水量的52%#北京、天津和河北这些年来已经过分发达,地下水供应在当地用水量中所占比例最高#在地下水供应方面,住宅用水占11%,工业用水占18%,农业用水占71%#东北的吉林省、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仅占很小的地下水供应比例,不到20%#在南部省份中,地下水的供应量相对较小,通常少于5%#在北部地区,地下水供应量占供水总量的很大一部分,约占城市用水总量的60%,约占工业用水总量的50%,约占农业用水总量的25%#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近年来南部地 区的地下水开发和使用也一直在增加#调查显示,南部41个主要城市中,有41%以地表水为水源,39%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20%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中国的地下水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为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性问题,例如海水入侵,含水层污染,采矿条件恶化,当地地下水位恶化,地面沉降和地下水资源枯竭#在我国许多地区,多年来可回收的水量远少于实际的地下水量,导致过度开采,这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尤其是在北部地区#二、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对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要#我国已经明确规定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防止地下水过度使用#同时相应的地下水保护项目正逐步的启动,近年来各类地下水保护项目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并且取得了较为充分的现实性效果,我国的诸多省市已经能够对地下水的保护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划分,同时在社会的发展之下,已经逐步的禁止使用相应的压缩地下水,并且使地下水的信息能够进一步的公开,对相应的地下水管理系统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并且对地下水管理政策进行有效的颁布,同时为了进一步#使地下水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务院还对三项规定予以有效的发布#加强了水利部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责任#一个是不完善的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体系,另一个是不规范的管理体系,目前严重缺乏监督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能力#此外,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随之而来的地表塌陷等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现阶段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以控制环境的恶化,因此地下水保护的难度仍然居高#三、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建议(一)明确核心目标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是维持供水安全,水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地下水资源管理为核心#朝韩间调水项目着重于东戎路供水区和塌陷区的地下水压力开采,加强基础建设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地下水资源,以及地下水的养护和保护#应在主要地区进行地下水处理和修复#提高地下水资源管理能力#努力实现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二)做好治理规划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地下水开发及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是国家水资源计划和水资源总体配置计划中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下水演化规律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安全活动的需求#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国家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同时,还提交了地111飞z环境科学科技风2021年5月下水资源各阶段的水源情况评估等报告。
超采地下水所引发环境地质问题
探讨超采地下水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摘要】文章中提出了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区域降落漏斗、引发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取得如下主要认识和进展。
【关键词】超采地下水环境地质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p315.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居民需水要求的急骤增长,地下水开采强度也逐年增加。
因地下水超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相继出现, 而且程度越来越严重。
现已影响和制约到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如任其恶化,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已出现的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和恢复。
已引发地质的问题(山东省潍坊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实质上是补给与排泄两个环节的宏观表现,地下水的动态平衡体现了补给和排泄的平衡,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消耗含水层的储存量,其结果便导致了地下水位的逐年下降。
据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始于1980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由1980年的5.41m下降到20年的4.71m,年平均下降0.4 m,最大年下降达1.62m。
几个漏斗区的地下水位下降更为严重, 如寿光一昌邑漏斗区的中心地下水位埋深从1980年的3.20m下降到2仪旧年的 9.40m,年均下降1.25m,潍坊城区漏斗区中心地下水位埋深从1980年的8.38 m 下降到1998年的49.90m,共下降31.52m,年均下降1.75m,地下水位已低于海平面25.51m。
由于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自1980年起,在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先后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漏斗区并不断扩展。
据统计,1980年全市平原区有漏斗区4处,范围面积265000㎡,无水位负值区,到1984年漏斗区发展到6处, 漏斗范围面积扩展到885000㎡,水位负值区面积35000㎡。
天津市地下水利用中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天津市地下水利用中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天津市又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本文对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环境地质问题;对策措施一、天津市自然地理概况及水文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西接北京市和河北省,东临渤海湾。
在地貌上处于燕山山地向滨海平原的过度地带,北部山区属燕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1%;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占总面积的93.9%。
天津市属暖温带半温湿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90.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800mm。
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主要有两大水系:海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组成。
两大水系均在天津东部入海。
2、水文地质概况天津市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受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和古地理条件的控制。
按地下水类型和含水介质特征,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火成岩和变质岩类裂隙水。
以孔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分布广,水资源较丰富,利用价值较高。
后者分布面积较小,含水性差,实际供水意义不大。
二、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1、地下水资源及其分布天津地下水资源可划分为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和基岩山地水文地质区。
平原区又分为全淡水区和有咸水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大于山区,且南部有咸水分布区,山前浅埋基岩岩溶水区,供水条件好。
基岩山地水文地质区分布在蓟县北部山区,有裂隙水、孔隙水。
该区年地下水可开采量0.86亿m3/a,分配不均,且埋藏较深,现多年开采量已达0.266亿m3/a,尚有开采潜力。
山前全淡水区是水量最丰富、开发最充分的地区,地下水补给充沛,地下水资源量3.46亿m3/a。
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御对策
会经济各方面的影 响都 至关重要 , 不合 理利用水 资源会导致供水短缺、 区域地下水位下 降、 湖泊萎
缩、 江河 径流量 减少 、 水 入侵 、 面沉 降 、 态 环 海 地 生 境退 化等 诸 多问题 .在 地球 上水 资 源分布 中 , 地下 水 ( 括 地 下 咸 水 和 淡 水 )占 水 资 源 总 量 的 包
亿 1 左 右 .18 T I 。 9 0年 以来 , 随着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 用
水 量 急剧增 加 , 2 0 到 0 2年地 下 水 年开 采 量 达 到 了
19 亿 / , 0 1 I 占全年供水量的 1 .%L , 1 97 4 近几年, J 地 下水开采量 都保持在 1 0 0亿 1 以上.全 国有 0 T I 。
Vo . No. 16 2
Ap . 20 7 r 0
4月
文 章 编 号 :6 1 29 20 ) 204 -6 17 - 2 ( 07 0 —0 1 4 0
地下水开发 利用中的环境 地质 问题与防御对 策
彭 燕 ,沈 照理
( .中国地质大学 ( 1 北京 ) ,北京 10 8 ; .广州 大学 环 境科 学与工程学院 , 00 3 2 广东 广州 50 0 ) 10 6
30个 城市 开采 利用 地下 水作 为城 市供 水水 源 , 1 约 占全 国城市 数 的 7 %.同 时 , 下 水 资 源 在 农 业 1 地
灌 溉方 面也 起 了很大 作用 , 国灌溉 面积 47 0万 全 0
产 资源不 完 全相 同 , 要 表 现 在 地 下 水 具 有 流 动 主 性 和可恢 复性 等 特 点 , 过 补 给 、 流 、 泄 的 运 通 径 排 动形 式 , 环迁 移 , 示 出具 有规 律 性 的变 化 .一 循 显 般情 况下 , 地下 水 主要接 受 降 水 或地 表 水 直 接 、 间 接 的补给 ( 国南方 地 下 水 的补 给 以降 水 为 主 ) 我 , 而通过 潜水 蒸 发 、 泉水 溢 出或 地 下 径 流 等形 式 排 泄.在 正常 的 自然 条件下 , 给量 与 消耗量 每 年基 补 本上 能达 到天然 平衡 .在 人 为开采 条 件下 , 原来 的
环境地质中地下水资源开采产生的影响分析
环境地质中地下水资源开采产生的影响分析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资源也都被大量的开采与利用,我国地下水资源近几年开采程度更高达五分之一的比例,很多地区还处于干旱状态,导致地下水源极为宝贵。
但地下水资源过度的开采会使其水位下降,水质也会发生变化,对环境有极为恶劣地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环境地质中地下水资源开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标签: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引言近几年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居民用水量也不断增加,水资源匮乏等问题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很多城市为了缓解用水紧张会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采,但长时间过渡开采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地破坏,更会对未来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对此需要重点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避免过渡开采。
本文针对现今地下水资源开采的情况与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
1 地下水资源开采的现状1.1我国地下水资源开采的现状根据我国现今的城市环境资源进行分析,过渡开采资源会导致环境受到严重地污染与破坏,近几年地下水资源逐渐匮乏,经过城市水资源数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北方城市属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开采成为其主要的水资源来源,还有部分城市人口数量较多地城市地下水资源开采情况更为严重。
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居民用水量与行业生产用水量都在不断上升,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水量不断减少,部分城市的地下水资源污染情况极为严重,也出现环境被破坏等问题。
1.2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形式现今我国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孔隙、喀斯特、裂缝等,其中孔隙水的水资源较为充足,其水源的利用率也较高,我国现今的地下水资源开采中主要运用孔隙水的开采形式。
2 地下水资源开采对环境地质产生的影响2.1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过渡开采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地面塌陷,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喀斯特洞穴所造成的,或者部分为认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熔岩分布区域的地点,经过对城市塌陷的统计,很多城市现今都出现其问题,地面塌陷多大八百多处,会严重对人民的生活质量与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地面塌陷还会对地质产生直接地影响,很多塌陷的地方都不能直接运用填土的方式进行修复,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地下水的过渡开采。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一、绪论地质环境工程是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评价、预测、设计及环境保护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环境问题,包括水文地质、地面沉降、自然灾害、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
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部分,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1. 地质灾害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危害的现象或事件。
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洪水等。
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价,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探讨其可能产生的规模、频率、影响范围等,为防治提供依据。
2. 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而工业、农业生产等活动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污染。
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综合评价,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多种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估地下水的受污染程度和扩散规律,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3. 土壤污染评价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的污染物超出一定标准或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进行土壤污染评价,需要调查土壤的地质特征、化学性质,分析土壤污染的原因和程度,评估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土壤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4. 地面沉降评价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可能会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进行地面沉降评价,需要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评估地面沉降的程度和速率,为地面沉降的防治提供依据。
1.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包括预测预报、减灾避险和工程治理等方面。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价,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测预报措施,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减灾避险措施或进行工程治理。
2.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包括源头控制、污染治理和修复、合理利用等方面。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地下水的处理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应重视岩土的水力特性。
水性质的强弱会影响岩土的强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
为解决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研究了地质调查中遇到的不同地下水情况,结合实践经验和常见地下水问题,提出了地质调查中解决地下水问题的不同措施。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问题;应对措施1地下水勘察的意义由于没有考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缺乏对地下水的先验评价,传统的工程勘探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工程出现了开裂和下沉。
基于这一问题,在施工前,有必要提前对工程的水文地质进行调查评价,以便通过调查评价了解岩土的相关水力特性。
此外,与水文地质的物理特性相比,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应更加重视岩土的水力特性。
水性质的强弱会影响岩土的强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
地下水的勘探不仅对提高地下水自身的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岩石工程和矿产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原因是地下水是地下岩层和矿床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相关勘测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地下水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并非个案。
勘察工作中忽视地下水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人力物力不足,使得相关勘察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严重不足。
这样一来,勘察数据就无法起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作用,为相关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宣传,提高宣传效果,严格执行和履行规章制度等。
相关工作人员也要积极学习,正确认识地下水调查的重要价值,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向敬业精神致敬。
2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师可以了解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使该地区的地下水或地上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
水文地质勘察应当深入实际,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形成水文报告。
[哈尔滨市,地质,环境]哈尔滨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哈尔滨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地下空间是指位于岩石圈土壤和岩石中可被人开发利用的空间体积,是处于地表以下的深度,四周为岩土体所包围,岩土体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竖向开发深度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1地形地貌及成因(1)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分布①高平原:主要由粘土质垄状和泥砂质波状高平原组成。
粘土质垄状高平原由下荒山组粉质粘土构成,区内形成较多不对称宽谷,亦见有冲沟发育;泥砂质波状高平原沿粘土质垄状高平原前缘分布。
地表由于后期剥蚀,呈微波起伏。
由哈尔滨组黄土状粉土、粉质粘土组成。
②河谷平原:分布于松花江及其主要支谷之中,包括一级阶地,高、低漫滩。
岩性由粉质粘土、淤泥、砂及砂砾石构成。
一级阶地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
(2)地貌类型对地下空间适应性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城市的空间布局道路走向具有重要影响,是影响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宜性最大的因素。
首先,地貌类型差异影响土体性质。
地貌类型差异与第四系沉积物物质成分、厚度等相关,高平原区0-50m以粉质粘土为主;一级阶地0-20m为粉质粘土,20m以下为砂土;漫滩区0-15m为砂土,15m以下可见砂岩或泥岩,从而导致不同区位土体性质存在差异;其次,地貌类型差异还对地下水埋深有一定影响。
哈尔滨市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不同地貌单元水位埋深差异很大,高平原区市区开采漏斗水位埋深40-45m;一级阶地水位埋深57m,阶地后缘9-13m;河漫滩2.5-5m,从而导致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
再次,河谷平原区往往也是隐伏断裂发育部位,可能影响地壳稳定性问题;另外,不同地貌单元也会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生。
2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1)区域稳定性问题分析区内所发育的活动断裂均为隐伏于前第四系地层以下的基底断裂,进入新生代以来具有继承性活动。
影响较大的构造断裂主要包括北西向阿什河断裂、蜚克图断裂、运粮河断裂、呼兰河断裂、拉林河断裂和北东向双城平房断裂、松花江断裂。
太和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太和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李国礼【摘要】太和县不合理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诱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尤其是大面积的降落漏斗,并开始出现地面沉降迹象.本文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后认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布局不合理,地下水超量开采,水资源管理方法及手段比较落后.针对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问题,应采取综合规划、综合调控、综合利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浅层地下水,适当分散开采深层地下水,逐步调整深层地下水开采布局,综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调整产业结构来解决城镇的用水问题.【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含水层;地下水开采;水资源管理【作者】李国礼【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水资源管理处,安徽阜阳 23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市北部,面积1 822 km2,总人口171.2万。
区内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微地貌类型有泛滥坡平地、河间平地和河间洼地。
太和县城镇居民用水及工矿企业用水全部来自地下水。
其中,城市供水主要集中开采中深层地下水,农村则以分散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
随着工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由于工业企业大多集中于城区及近郊,承压水开采布局不合理,局部地区严重超采,造成承压含水层采补失调、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地下水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管理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图1 太和县规划区水文地质图1 环境水文地质概况本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857.0 mm。
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有浅层含水层组、中部弱透水层组及深层含水层组。
浅层含水层组主要由晚更新统(Q3)的砂层组成,厚40 m左右,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地表水联系密切,为一开放的地下水含水系统。
淮北地区中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问题
足 此 要 求 。 因 此 , 区城 市 、 该 乡镇 供 水 形 成 了 单 一 集 中 开 采 中
深 层 地 下 水 的 局 面 , 开 发 利 用 中 因缺 乏 科 学 管 理 和 规 划 , 在 已 引 发 了 一 系 列 不 良 的地 质 环 境 问题
需水量 在不断 增加 , 工业 、 市 、 城镇快 速发展 的同 时 , 在 城 小 水 污染也 在逐年 加剧 , 目前 , 分 淮 河 干 流 和 淮 北 各 支 流 污 染 已 部 非 常 严 重 , 水 年 份 地 表 水 体 为 3 4级 , 般 年 份 为 4 5 丰 — 一 —
的地 下 水 系 统 , 而 , 们 资 源 量 相 对 较 为 丰 富 。 淮 北 平 原 因 它
料 . 区 的 蚌 埠 、 南 、 州 、 阳 5个 重 点 城 市 区 1 8 该 淮 宿 阜 9 9年 开
采 中 深 层 地 下 水 为 1 5 亿 m。1 9 .8 ,9 4年 2 1 . 4亿 I。1 9 T ,9 4年 全 I 区开采 中深 层地 下水 量 为 36 . 8 中 深 层 地 下 水 开 发 利 用 的 几 个 问 题
31 中深层 地下水 研究工 作与开发 利用现状不 相适应 . 地 下 水 ( 其 是 中深 层 地 下 水 ) 尤 的开 发 利 用 是 一 项 技 术 性 很 强 的 工 作 。 一 地 下 水 系 统 中 所 获得 的 补 给 量 , 本 系统 作 同 是
摘 要 淮北地 区中深 层地下水超采现象 普遍存在 , 引起 一系列地 质问题 。本文在 中深层地下 水分布 及开发利 用现状基础 上 , 已 对与 中
泰安市大汶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
泰安市大汶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王 刚1,李 平2(11山东省宁阳县河道管理局,山东宁阳271400;21山东省岱岳区河道管理局,山东岱岳271000)[摘 要] 分析了大汶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下水超采导致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陷、房屋斑裂,机井大量报废,设备不断更新,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不断加剧等。
提出了治理对策,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科学开采,落实水法律、法规,依法治水,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关键词] 大汶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对策[中图分类号] P968:P6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1184(2008)01-0051-01[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王刚(65),男,山东宁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河道管理工作。
1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111 泰安市大汶河流域基本情况大汶河是黄河下游一条最大的支流,是泰安市大型防洪除涝骨干河道,也是全省大型河道之一。
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南麓。
流域面积8536km 2。
目前,泰安市大汶河流域总人口53116万。
国内生产总值为732亿元,粮食总产量233175万t,有效灌溉面积为360149万亩。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用水量与日剧增。
由于地表水博资源匮乏,县城区用水全部是开采地下水,加之用水浪费和水污染,水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1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大汶河流域以第四系孔隙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
至80年代初岩溶水的平均开采量超过515万m 3/d,最大开采量达8万m 3/d,大大超出了地下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随着开采量的加大,泰安城区岩溶水水位下降的幅度逐渐增大,降落漏斗面也随之逐年扩大,岩溶水由承压状态转化为无压状态,地下水动力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脆弱的环境地质条件亦随之恶化,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频繁发生,目前城区地面塌陷面积已达8km 2。
地下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下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耿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资源,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短缺不仅仅直接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而且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会产生制约性因素。
本文将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世界上大部分的水资源都来自于地表水。
地下水资源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命之源,而且地表的水资源还能够参与全球的水循环,通过水循环保持世界上的水资源平衡,调节整个地球的气候稳定,净化我们的空气,同时,水资源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但是,目前世界很多国家不注意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过度的开采地下水,对地下水进行污染,最终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我国地下水资源平均每年都能够达到9000亿立方米,其实我国的地下水的存储量还是很大的。
但是,由于我们社会的发展,很多工业大量的用水,导致地下水开采集中于工业区密集地带,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用水量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导致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出现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如何才能够保护地下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仅仅控制需求量还是不够的,寻找新的水源和节水方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存储量丰富,但南北地区开采有差异我国地下水资源丰富,占我国水资源的30%。
其中山区地下水总量要远远的高于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存储量。
根据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地下水水质良好,可以提取出来供人们直接引用的。
但是,我国南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北方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却远远的高于南方地区。
据调查显示,北方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即将占到国家总开采量的80%。
南京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文章编号:1003-6474(1999)01-0045-04南京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黄爱国1,张 兵2 (1.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江苏南京210018;2.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2)摘要:近些年来,南京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呈上升趋势,引发了泉水干涸、地面沉降、塌陷、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对此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措施,对我国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开采;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江苏南京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A1 南京地下水开采现状1.1地下水基本概况孔隙水、岩溶水及裂隙水在南京市均有分布。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长江和秦淮河、滁河两岸的平原地带内,含水层厚度为20m~50m,地下水水位埋深为1m~3m,单井涌水量为100m3/d~300m3/d,在城区中部及沿江一带以重碳酸钙水为主,其他为重碳酸盐氯化物水;孔隙微承压水分布于长江及秦淮河、滁河的古河道区,含水顶板埋深为1m~6m,含水层厚度为6m~30m,水位埋深为1m ~2m,水量较丰富,长江古河道区单井涌水量1000m3/d~5000m3/d。
秦淮河古河道中为100m3/d~300m3/d,局部地段可达500m3/d,多属重碳酸盐水或重碳酸氯化物水,大部分地区矿化度小于1g/L,但局部地段水中铁与砷离子含量较高。
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市区广大丘岗红层地区及紫金山一带,富水性受断裂构造控制,在构造破碎带中,单井涌水量可达500m3/d~1000m3/d,多为重碳酸钙水或重碳酸钙、钠水,矿化度小于1g/L。
岩溶水主要分布于东郊仙鹤门、栖霞山及幕府山一带,市区模范马路至火车站一带部分分布,多属隐伏型,上覆松散层的厚度一般为30m~100m,但在仙鹤门及栖霞山有较大面积的裸露,含水层厚度为200m~350m,承压水位埋深6m~12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00m3/d~5000m3/d,地下水水质多属重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硫酸盐型水,矿化度小于1g/ L,大部分适合饮用。
徐州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集 、 济 商业 、 筑 物 集 中发 达 地段 。据 不 完 全 统计 , 经 建 18 9 6年 以来历次 发生 的地 面塌陷 已给徐州 市造 成经济 损失 累计近 40 0万元 。 0
2 4 地 面 沉 降 .
徐州市 中上更新 统 、 更新 统及 上第 三 系孑 隙水 、 隙 下 L 裂 岩溶 水 平 均 开 采 潜 力 指 数 分 别 为 2 3 、 . 6 1 2 。 . 1 1 7 、 . O
深层 地 下 水 是徐 州 市 供 水 的 主 要水 源 , 要 类 型 主 为松散 岩类孑 隙水 、 酸岩 类裂 隙岩 溶 水 、 L 碳 碎屑岩 类 裂 隙孑 隙水 和 变质 岩 类及 岩浆 岩 类裂 隙水 四大类 ; 中 L 其 裂 隙岩 溶水及 松散 岩孑 隙水 为徐 州 市主 要开 发利 用对 L
[ 关键词] 环境 地质 ; 因分析 ; 成 深层地 下水 ; 州 市 徐
[ 中图分类号] P 4 . 6 1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 0 —1 8 ( 07 0 —04 —0 0 4 14 2 0 ) 3 0 5 2
1 徐 州 市 深层 地 下 水 开发 利 用 现 状
工业结构 形成规 模 。导致地 下水 开采量 迅速增 加 , 成 形 了徐州市 区、 丰县 等 四个 超采 区 。据有关 资料 分析 目前
徐州 市 因地下 水 开采 而诱发 的地 面 塌陷 主要 为岩 溶塌 陷 , 在 1 8 早 9 6年 即已 出现 , 至今 已有十余 次 。塌陷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摘要: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它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分割的主要资源。
而地下水在全球淡水资源中的所占比例在29%以上,它同时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一旦出现了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影响,所以重视地下水资源环境、认真搞好环境管理已成为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地方政府部门及相关人员也必须重视地下水水质分析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为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水质分析;地下水污染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建设也正在持续推动,水产业领域的发展也对整个区域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随之而来的地下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市民所关心的重要议题。
由于地下水环境污染存在隐蔽化更高且不易逆转等特性,综合治理困难度普遍很大。
所以需要尽快进行好地下水水质分析。
一、地下水水质分析在现阶段的地下水水质分析活动中,主要采用地图重叠法进行研究和应用,此类方法通常是通过对同一区域内的各种水体参数指标加以收集,并进行单项比较研究分析,再根据比较研究结论,选择最佳的数据结果,例如在某区域地下水环境研究项目中表明,该区域地下水酸性过高,必须通过减少酸性的管理途径改善地下水质[1]。
在饮用水源头的控制治理工程中,通常需要在国家环境监管部门的协助下,进行对各个污染源的分析研究,并通过对风险的评定来实现有效管理,以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
此外,还会针对遭受污染的地方建设环境监督评估系统,提升区域监督布点的能力,以便及时发现污染浓度超标问题,并在明确污染物成因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防治体系,达到防治饮用水污染的效果。
二、目前土壤地下水污染存在的问题(一)污染的成因复杂且难于治理在当前想要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治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与此同时,在正在开展的新城市化规划建设工程中,因为许多地区政府部门对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与控制并不严密,因此导致了城市的生活废水污染严重问题,生活废水很容易向地下水中渗漏或出现下渗现象,从而导致了城市地下水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石河子市下野地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野地 灌 区地下水 资 源量 1 5 36 5×1 m / , 下 水 资 源 可 开 0 a地
采 量 75 0×1 m / 。 1 0 a
性 较差 , 流缓慢 , 径 潜水补 给量无 法 短时 间达 到平 衡 , 表渠 地 系 较发达 的地 区 , 人 为水 利 干 预 较 多 的地带 , 部 地 表水 或 上
下野 地灌 区 所处 水 文地 质 单 元 条 件差 , 潜水 水 质 差 , 中 深 部承 压水水 质较好 , 地下水补 给来 源 主要 为 灌 区 上游 含 水 层 的侧 向径 流流 入 、 道过 境 水 入渗 以及 区 内渠 系 引水 、 河 田
间灌 溉 水 的 渗 入 转 化 补 给 和 越 流 补 给 。 2 0 0 8年 石 河 子 市 下
各团场 社会经 济 的可持续 发展 。
也 已 见 不 到 机 井 自流 的 现 象 。灌 区 单 井 出 水 量 6 一 O
8 h 水 位 降 深 为 3 l 0i( 各 机 井 成 井 工 艺 有 关 , 0m / , 0 n ~5 与 n
1 水 文 地 质 概 况
1 1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
3 对 策 与 建 议
3 1 科 学 合 理 开 采 地 下 水 . 下 野 地 灌 区 为 “ 水 可 采 , 承 压 水 属 限 制 开 采 区 ”, 潜 但 应 严 格 按 照 地 下 水 开 发 利 用 分 区 进 行 地 下 水 开 采 , 现 有 开 采 对 机 井 进 行 合 理 调 整 , 运 行 状 况 较 差 、 合 开 采 的 机 井 应 逐 对 混
需求 量也在 不断增 大 。为满足 用水 需 求 , 期 内通 过 开采 地 短
中深层 承压水 被 大量 开 采 , 短期 内承 压水 得 不 到有 效 补 充 , 贮 存量 急剧减 少 , 地下 水位处 于 持续 下 降状 态 。灌 区 机井 承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宋玉亭_1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宋玉亭发布时间:2021-11-10T08:43:28.14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2期作者:宋玉亭[导读] 全球水资源中,淡水水源占 2.5%,而淡水中有 87%主要由两极冰川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 276800摘要:全球水资源中,淡水水源占 2.5%,而淡水中有 87%主要由两极冰川,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 0.26%,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资源,由此可见,地下水资源非常有限。
地下水广义上指存在于地面以下的岩石缝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土层当中存在于饱和含水层的水。
由此可见,地下水是维护土地地质的主要因素,保持着生态的平衡,但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变大,对水的需求也相应的变大,加速了水资源的开采,其中也包括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大力开发。
长期以往,对于地下水源的开采毫无节制,导致目前土壤环境开始出现恶化,水位开始下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水资源的正常循环,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地质问题,抑制了可持续发展计划,给未来的生活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对此,本篇文章立足于实际,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水位下降的主要危害,对环境地质问题展开讨论,并做出相应的策略,为缓解我国水位下降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高思路。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水位下降;环境地质;分析问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能够壮大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大量的消耗资源不可避免,开采资源地同时还会产生部分经济效益,所以,资源开采这个行业也一直位居榜首,但是,长期以往没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对环境问题造成了困扰,资源稀缺的问题也不可忽视,过度的开采对环境的伤害已经肉眼可见。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来说,水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元素,也是维续生命的主要保障,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使得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并不断破坏了环境地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得相关部门做出极大的重视和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利用。
浅析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资源优势,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本文分析了地下水勘查及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标签: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建议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区,地处云贵高原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岩溶发育,部分地方形成山间坝子,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强烈发育的岩溶导致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尽管全省年降水中量达到1000mm以上,受地形和“双重结构”的岩溶影响,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地表水开发难度较大,地下水赋存形式复杂多样,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省内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水量相对稳定,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配合地表水工程,对解决贵州省地表干旱缺水状况,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地下水勘查贵州省水文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早开展了省内主要城市、工矿、农田缺水区的供水水源地勘查,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贵州省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现状。
我省拥有流量大于25升/秒的地下河1130条,流量大于50升/秒的岩溶大泉1710个。
全省地下水资源多年天然平均补给量457.78亿立方米/年(保证率为50%)、枯季天然排泄量206.119亿立方米/年、表层岩溶水资源量为69.24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138.1亿立方米/年。
2.地下水开发利用贵州省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并广泛应用与农田灌溉、城镇工矿供水以及农村人畜饮水中。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发展,贵州省地下水的开采量一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70年代以前的广大农村,地下水在开发利用上主要采取引泉(地下河)的形式进行开发利用,仅在局部地段出现了采用工程开凿平硐截引地下河和修建地下水库开发地下水用于灌溉或发电,而采用深井开采地下水作为生活与生产供水水源主要集中在如水城钢铁厂等少量工矿分布区;70年代以后,随着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进展,对岩溶地下水研究水平的提高,凯里、遵义、贵阳、水城、织金等部分城市分别采用了岩溶大泉、地下河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或补充水源,“六五”、“七五”期间分别在普定、独山建设了一批开大利用地下河的地下水库。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环境地质问题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环境地质问题黄敬军;陆华【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04(31)6【摘要】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 "(开采层次集中、开采地段集中、开采时间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诱发地面沉降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6个阶段(初级、城市开采、城市超采、区域超采、区域控制开采和区域压缩开采阶段)、区域降落漏斗的3个发展过程(1986年、1995年和2002年)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深层水的保护规划、浅层咸水、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强制节水、污水资源化和发展海洋性产业的对策建议.【总页数】5页(P64-68)【作者】黄敬军;陆华【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P641.69【相关文献】1.徐州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J], 刘远征;王涛;刘沂轩2.江苏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J], 黄敬军;张丽;缪世贤3.吉林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J], 庞俊华;周兴阳;刘海泉;庞香多4.河北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 [J], 王占英5.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J], 王红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开发中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对策1.引言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
它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息息相关。
当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物质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在改变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
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而引起环境恶化的问题将日益严重。
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和地面塌陷等,不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与此同时,地下水与其周围介质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十分复杂,其进程往往十分隐蔽和缓慢,以上不良环境问题,既不容易及早发现,又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治理奏效。
为此,怎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其保护自然环境,既是地质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2.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2.1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下水资源因缺乏有效管理、无节制地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
此外,在干旱地区,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当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时,就会造成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表水消失,包气带增厚,草场、土地退化和沙化,导致绿洲面积减少。
解决办法可通过调整开采含水层层次,控制开采量和进行人工回灌等措施,使水位回升。
2.2 地下水水质恶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近些年由于工业及生活废水大量不合理的排放,而治理设施跟不上发展要求,从而导致城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与此同时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改变,也会造成地下水某些物理化学组分如微生物含量增加,而引起水质恶化。
2.3 海水入侵在近海(或干旱内陆)地区取水,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改变其水动力条件,造成地下水位过分下降,常常会带来海水(咸水)入侵,使水质污染,这种事例在国内外屡见不鲜。
2.4 地下水资源枯竭在地下水实际开发过程中,当单井的抽水量大于其出水能力,整个井场的开采量超过了水源地可能的补给保证时,开采区的动水位将大幅度下降。
这种过量开采的初期将会出现少数水井的吊泵及枯井(超过设计降深),最终将导致整个水源地疏干,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
2.5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指在自然或人为超强度开采地下流体(地下水、天然气、石油等)等造成地表土体压缩而出现的大面积地面标高降低的现象。
地面沉降通常产生在大陆沉积物比较发育的地区,如大河下游的近海冲积平原或在巨厚松散沉积物发育的大型盆地。
由于这些地区的城市规模巨大,工农业集中,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压力降低,松散沉积物被压缩,即地下水与沉积物的压力失调,从而产生了地面沉降。
据不完全测定,全国已陆续发现具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地面沉降的城市有30多座,包括西安、上海、天津、太原、无锡、嘉兴、宁波、常州等。
如西安市用水主要开采深100~300m的承压水,1972年至1983年,最大累计沉降量777毫米,平均每年30~50mm的沉降中心有5处。
到1989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51m,沉降量100mm的范围达200 km²。
上海市自1860年开凿第一口深井开采地下水以来,至今已增至1 100多眼,日开采地下水量达到65万t,因此,在市区及近郊已形成地下水面降落区,中心水位最大降深在海平面以下30~40m,在地面也形成了与地下水面降落区相似的碟形沉降洼地,最大的沉降量为2.63m。
这些都与地下水开采量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地面沉降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止难度大的特点。
而我国城市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发展对地下水的长期超强度的开采,将含水层和相邻非含水层中空隙水压力减少,土的有效应力增大,产生压缩沉降。
因此,加强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力度,是遏制城市地面沉降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做好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应搞好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并设置区域性的观测网,对开采量、水位及地面标高进行长期的系统监测。
2.6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隐伏的岩溶洞穴,在第四纪土层覆盖以后,在自然或人为活动的作用下产生的塌陷现象。
地面塌陷有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两种。
截止1999年统计,全国有24个省发现岩溶塌陷,其中以桂、湘、川、赣、滇、鄂等省最为发育;25个城市有岩溶塌陷发育,其中包括贵阳、昆明、杭州、武汉、南京、南宁六个省会城市。
岩溶塌陷点达800处以上,塌陷坑总数超过3万个,给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造成了严重威胁。
如1988年4月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水源地塌陷,面积达34万m²,出现塌坑286个,最大直径12m,深7.8m;1988年5月武汉市陆家街塌陷,黑龙江七台河市塌陷等等,都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土质疏松、地下溶洞塌陷等原因而发生的,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非岩溶塌陷,主要是矿山采空和煤层自然引起的地面塌陷。
如安徽铜陵铜矿区,山西平朔煤矿区、大同煤矿区,宁夏中卫南煤矿区、石咀山煤矿区等。
安徽省铜陵市铜矿区,曾因抽排地下水,使市区20多万平方米内出现地面塌陷,陷坑直径数米,深不见底,陷坑周围地裂缝断断续续长达200多米,导致1000多户人家的5万多平方米房屋受到破坏,地下供水、供气、排水管道也遭受破坏。
岩溶塌陷受控于岩性、构造、岩溶发育状况、上覆第四纪松散层性质、厚度和水动力条件等。
而隐伏岩溶的发育是形成岩溶塌陷的基础,而人类过度抽、排岩溶区地下水是导致塌陷的根本因素。
2.7 地面裂缝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先后在一些地区发生了地面裂缝问题,如西安、兰州、大同、太原、泰安、沧州、青岛等200多个县市相继发现地裂缝757处,最严重的西安市年经济损失数亿元。
西安市区有七条明显的地裂缝和三条隐藏的地裂缝,总体走向NE70º,呈雁行排列,裂口上宽下窄,可见深度达11m,范围达110 km²。
从地裂缝的走向、形态来看,与西安-----临潼断裂一致,说明构造活动是地裂缝发育的基础。
从近期大量抽汲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并与地裂缝快速发展在时间上的吻合来分析,抽汲地下水是地裂缝发生和发展的直接诱因。
3.对策与建议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造成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切实解决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与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1在政策和法规上行政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如在市区内逐步停止自采井,统一调度使用城市供水;培养一批地下水资源监测、科研队伍,加强对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
在资金支持上,完善投入补偿机制。
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投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法制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3.2在地下水开采管理上3.2.1分区控制开采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超采造成危害的程度的预测评估,并考虑地下水资源的恢复、补给能力,将地下水开采管理划分为禁采区、限采区和控采区或不同的保护区,进行分区开采。
深层地下水和浅层严重超采区实行禁采政策,如市区内、长期农业灌溉的严重超采区;浅层地下水一般超采区、已引发地质灾害地区和受污染地区,并具有一定的补给及恢复能力的地区实行限采政策;轻微超采区实行控制开采,实现采补平衡。
并通过适当调整不同地区的水资源费来协助施行分区管理的政策。
3.2.2加强地下水信息监控管理进一步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和地面沉降的检测,改进监测手段,如采用GPS技术,实现CPS监测与分层监测标组监测自动化,提高监测成果的时效性和服务水平。
从而及时掌握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动态情况,适时调整地下水开采计划,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管理,所得数据对科研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3.2.3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充分利用雨水灌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灌溉季节增加有效降雨,工业生产和民用中尽量多的利用中水,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
合理利用中水、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恢复和养蓄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环境。
此外,还可以加强生态治理、加强地下水污染治理,通过拦蓄工程、湿地工程等,提升水体自我降解和生物降解能力。
3.3在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各种地质问题防治方法研究上3.3.1加强对大范围地面沉降的研究在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2005)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貟小苏讲话:“各个地区都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深入和系统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并逐步形成和推进了区域联动。
其中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为主的华北平原地区;以西安、太原为代表的构造盆地地区,其地面沉降监测、防治与研究都取得显著的成效”。
在测量学上应加强对城市大范围进行地表沉降测量的研究,结合水文数据,对地下水超采形成地面沉降的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3.3.2对于地下水超采的治理办法可以采用回灌方法,恢复养蓄地下水因地制宜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人工回灌是防治地面沉降的有效手段之一,且方法简单,并能起到蓄水储能的综合效果,但需水量大。
应积极创造条件,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进行回灌。
各含水层组之间水力联系较好的地区,具有接受大气降雨入渗与河水补给的特点,建设引雨回灌工程,利用雨洪资源渗漏回补地下水。
3.3.3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的防治方法采取的措施有:在供水井与海水之间打一排井,利用抽水造成水位低槽,或用注水方法形成水力屏障;在有利地质条件下,也可修建地下防水堤,这些方法,均可起到防止海水入侵的效果。
应加强对这些工程地质方法在处理海水入侵中的研究。
4.结语地下水资源研究是一门跨领域、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治理,需要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协调一致的共同努力。
只有相关领域在地下水资源控制问题上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借鉴,提高综合学术水平、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推动我国地下水资源问题的科学治理。
随着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不断完善,水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为控制地下水资源有更多地作为。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1.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
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
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
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
地下水根本来源,从长期均衡观点看,非静态地下水的储存量的根本来源是补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