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乳腺病的中医

合集下载

常见乳房疾病的中医诊治

常见乳房疾病的中医诊治

一、乳痈1.乳痈的含义及特点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其特点是①乳房局部结块②红肿热痛③全身恶寒发热2.乳痈的病因病机(1)乳汁郁积。

(2)肝郁胃热。

(3)感受外邪。

3.乳痈的临床表现(1)发病年龄: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2)临床表现4.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1)辨证论治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瓜蒌牛蒡汤加减。

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透脓散加味。

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

托里消毒散加减。

(2)切口选择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较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5.乳痈的预防与调护(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

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2)乳母宜性情舒畅,情绪稳定。

忌食辛辣炙煿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3)保持乳头清沽,不使婴儿含乳而睡,注意乳儿口腔清洁;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4)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5)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

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生山楂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

(6)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二、乳漏1.乳漏的概念及病因病机发生于乳房部或乳晕部的疮口溃脓后,久不收口而形成管道者,称为乳漏(漏亦作瘘)。

乳房部漏管多因①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②切开不当,损伤乳络,乳汁从疮口溢出,以致长期流脓、溢乳而形成③因乳痨溃后身体虚弱,日久不愈所致。

2.乳漏的治疗以外治法为主①腐蚀法②垫棉法③切开疗法:适用于浅层漏管及腐蚀法失败者。

乳晕部乳漏手术的关键是切开通向乳头孔的漏管或扩张的乳腺导管。

(了解瘘管管道的走向及分支情况)④挂线疗法三、乳癖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是什么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是什么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是什么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中医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消除病根。

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女性的情志、饮食、生活习惯以及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常见的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

对于乳腺增生,中医通常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等不同的证型。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多因情志不畅,如长期抑郁、恼怒等,导致肝气郁结。

表现为乳房胀痛,疼痛常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或减轻,可伴有胸闷、叹息、烦躁易怒等症状。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解郁通络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加减。

药物如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等,以达到疏解肝气、调和气血的目的。

痰瘀互结型的乳腺增生患者,往往是由于饮食不节、痰湿内生,加之气滞血瘀,导致痰瘀凝滞于乳房。

症状表现为乳房肿块质地较硬,疼痛固定不移,伴有肢体沉重、痰多、舌苔腻等。

治疗则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方剂可选用失笑散合二陈汤加减。

用药如半夏、陈皮、茯苓、桃仁、红花等,以消除痰瘀、通畅脉络。

冲任失调型的患者,多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常见于中年妇女,症状表现为乳房疼痛较轻,但肿块经久不消,伴有月经失调、腰膝酸软等。

治疗以调摄冲任、温肾养肝为主,常用方剂如二仙汤加减。

药物有仙茅、仙灵脾、当归、知母、黄柏等,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冲任失调的状态。

乳腺炎在中医中被称为“乳痈”,主要分为初期、成脓期和溃后期。

初期多为肝郁胃热,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恶寒、口渴等症状。

治疗以疏肝清胃、通乳消肿为主,常用瓜蒌牛蒡汤加减。

成脓期则热毒炽盛,症状加重,乳房肿块变软,有波动感,此时需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剂如透脓散加减。

溃后期一般脓出毒泄,症状减轻,但正气已伤,治疗以益气和营、托毒生肌为主,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乳腺纤维瘤在中医中属于“乳核”的范畴,多因肝气郁结、血瘀痰凝所致。

乳房疾病(中医)ppt课件

乳房疾病(中医)ppt课件

辨证论治
(一)内治: 阴虚邪恋:养阴清热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 减 气血两亏:益气补血,托里透脓 十全大补汤合托里消毒 饮 (二)外治: 敷贴法:药线拔管;手术疗法。
乳痨(乳房结核)
定义:发生于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 病 特点: <1>好发于体虚或有其它结核病史 妇女 <2>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缓慢 <3>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不明 显
分类
乳晕部漏——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病因病机
乳痈、发、痨失治 切开不当 痨后失养 乳络受损 与脓腔相通 ↓ 漏 染毒化脓 溃破成漏
乳房部
乳晕部 乳腺管及乳头 先天畸形
诊断
乳房部: 乳痈或乳发史 +临床特点 乳痨史 +脓水稀薄或杂有败絮状物 或+阴虚内热等全身症状 +临床特点 乳晕部:非哺乳期,乳头内陷史+临床特点 反复发作:缓解时乳晕附近黄豆大小结块,无明显不适 发作时结块增大,疼痛,变红 成脓溃破时流出脓性分泌物
以气血丌足气阴两虚兼湿毒瘀血内阻为主70辨证论治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仙汤加减71乳房部肿块鉴别一览表良性增生性异常发起病急发展快具有红的病理过程可化脓发展慢红肿热痛不明化脓出现疼受月经或情绪波动而变化出现疼无痛性肿块大多无不定中年妇中老年男性或儿童青年女多见中年以上妇女肿块边界不病变中心痛甚皮肤由潮红化脓无疼痛性肿块起不变化脓时可不红界不清大小不地不一可活动无粘连活动无粘连无痛性肿块肿块质边界清表面光无痛性肿块期粘连不明显注意不典型肿74粉刺性乳痈78乳腺癌乳头内陷牵拉79乳腺癌橘皮样发乳头内陷8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81炎性乳癌82湿疹样乳癌
治 疗

乳癖(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癖(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癖一、概念与特点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二、病因病机多由于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瘀血结聚形成肿块。

或因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

三、临床表现好发年龄为25~45岁。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常在月经前加剧,经后疼痛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

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

有些患者还可伴有乳头疼痛和作痒,乳痛重者影响工作或生活。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肿块的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

肿块的大小不一,直径一般在1~2cm左右,大者可超过3cm。

肿块的形态常可分为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等数种类型。

1.片块型: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形,数目不一,质地中等或有韧性,边界清,活动度良好。

2.结节型:肿块呈扁平或串珠状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或偏硬。

活动度好。

亦可见肿块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

3.混合型:有结节、条索、片块、砂粒样等多种形态肿块混合存在者。

4.弥漫型:肿块分布超过乳房三个象限以上者。

乳房肿块可于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稍见缩小变软。

个别患者还可件有乳头溢液呈白色或黄绿色,或呈浆液状。

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或以乳痛为主,或以乳房肿块为主。

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心烦易怒等症状。

四、辨证论治1.肝郁痰凝证辨证要点: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护理乳腺科普知识

中医护理乳腺科普知识

中医护理乳腺科普知识
乳腺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们的健康与女性的全身健康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乳腺的健康与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情志调节等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有关中医护理乳腺的科普知识。

一、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
1. 乳房肿块或肿胀
2. 乳头分泌物
3. 乳房疼痛或不适
4. 皮肤红肿、溢液或皮疹
5. 乳房外形异常
二、中医调理乳腺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以及摄取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 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芪、人参、白芍、川芎等,在调节女性内分泌的同时,还可以调理乳腺组织。

3. 穴位按摩:常用的穴位有乳根穴、乳中穴、乳尖穴、丰隆穴等,可促进乳腺的血液循环和代谢。

4.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精神压力,是保持乳腺健康的关键。

三、预防乳腺疾病的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摄取脂肪和糖类食物。

2. 避免过度使用避孕药和荷尔蒙类药物。

3. 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免疫力。

4.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问题。

总之,中医护理乳腺需要综合考虑内外因素,从饮食、中药、穴位按摩、情志调节等多方面入手,以达到维护乳腺健康的目的。

同时应当注意预防乳腺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 1 -。

中医乳腺知识点总结

中医乳腺知识点总结

中医乳腺知识点总结一、乳腺疾病的分类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炎和乳腺癌等。

其中,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在更年轻的年龄。

乳腺囊肿则主要是由于乳腺管和腺体发育不良或慢性炎症引起。

乳腺炎是由于乳腺受寒受潮、不通畅而引起炎症,表现为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

而乳腺癌则是最危险的一种乳腺疾病,具有高度的恶性程度。

二、中医对乳腺疾病的认识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形成乳腺疾病。

气血运行的不畅通常是由于情绪不畅,饮食不当,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首要任务就是调理气血,保持情绪稳定,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

三、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方法1.草药治疗中药治疗乳腺疾病的药物多数来自于植物及其部分,具有良好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乳腺康胶囊、逍遥丸、当归、三七等,这些药物大多具有活血化瘀、理气调血的功效,能够改善患者的气血状况,减轻乳腺疾病的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乳腺疾病,以穴位和经络为主要治疗对象。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太溪、乳根等,这些穴位能够调节气血,促进乳腺排毒,改善疾病症状。

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乳腺疾病主要是通过按摩乳腺区域,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症状。

按摩时需要注意力度适中,并且避免按摩过于频繁,以免损伤乳腺组织。

四、中医预防乳腺疾病的方法1.保持情绪稳定情绪的波动往往是乳腺疾病发生的诱因之一,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对于预防乳腺疾病非常重要。

可采取适当的放松技巧,如瑜伽、冥想等来缓解压力。

2.合理饮食饮食对于乳腺疾病的预防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避免熬夜和饮酒过度。

3.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预防乳腺疾病的发生。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定期检查女性朋友在生活中要养成定期自我检查乳腺的习惯,如触摸乳腺组织有无结节、溢液或其它异常,以及定期进行乳腺B超、乳腺摄影等检查。

乳房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乳房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三.乳房疾病乳房疾病是发生在乳房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一般分肿块性乳房疾病和感染性乳房疾病。

肿块性乳房疾病多由肝肾不足、肺肾阴虚或肝郁化火、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所致;感染性乳房疾病多由肝郁胃热,感受外邪,乳汁郁滞,久而化热,腐肉为脓所致。

常见疾病有乳痈、乳癖、乳痨、乳漏、乳核等,本节主要介绍乳痈。

乳痈乳痈是由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叫“吹乳”。

有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全身发热,且容易传囊的特点。

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也可在怀孕期,或非哺乳期及非怀孕期发生。

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将在哺乳期发生的称为“外吹乳痈”,在怀孕期发生的称为“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

西医学中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参照本病证进行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的病因。

乳头破碎、畸形和内陷,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因毒邪外袭,均可使乳汁淤积,乳络不畅,乳管阻塞,败乳蓄积,化热而成痈肿。

情志不畅,肝气不和,或产后饮食不节,胃中积热,肝气不舒,厥阴之气不行,失于疏泄,胃热壅滞,与阳明之热蕴结,以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而成乳痈。

新产妇体虚,汗出腠理疏松,或露胸哺乳外感风寒之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邪热蕴阻于肝胃之经,乳络郁滞不通,化热乃成痈。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辨虚实:乳痈以实证为多,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

实证可见患乳肿胀、疼痛、皮肤焮红、浓汁稠厚,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虚证可见患乳成脓,收口时间较长,疮口脓水淋漓,浓汁清稀,常伴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二)辨证分型1.气滞热壅证候表现: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分泌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舒,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

护治法则:疏肝清热,通乳消肿。

(治疗代表方:瓜蒌牛蒡汤)2.热毒炽盛证候表现:肿块逐渐增大,皮色焮红,疼痛加重,硬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壮热不退,口渴喜饮,舌苔黄,脉弦数。

中医妇科知识之常见乳房病的中医诊治

中医妇科知识之常见乳房病的中医诊治
❖ 水煎温服,日2-3次。
❖ 气虚者重用黄芪、党参等 ❖ 血虚者酌加当归、首乌、熟地、大枣等。 ❖ 肾虚者,酌加仙茅、淫羊藿 、巴戟天、杜仲等。 ❖ 阳虚者,加炮附子、干姜、桂枝、高良姜等。 ❖ 阴虚者,加太子参、生地、麦冬等,或合六味地黄丸。
❖ (虚火:六味地黄丸;阴火:补中益气汤或四逆汤)
中医妇科知识之常见乳房病的中医诊治
为度。
❖ 补骨脂150克,蜈蚣10条,食醋1000毫升,密封浸泡半月即成。
❖ 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同时取补固脂适量,文火炒
黄,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1月为1疗程,连续1~3个疗程。
中医妇科知识之常见乳房病的中医诊治
第12页
饮食禁忌
❖ 1、忌燥热、辛辣刺激食物。
中医妇科知识之常见乳房病的中医诊治
第16页
艾灸
❖ 艾灸取穴:
❖ 选取阿是穴(肿块处)、肩井、膏肓、天突、肝俞、三阴交。 ❖ 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
❖ 灸法:
❖ 天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或艾条灸。
❖ 隔姜灸:
❖ 切1元钱硬币厚度姜片,用牙签扎上眼,然后上置艾壮(底座大约2厘米左右,每次用3-4 状)。
❖ 3、经络病理与乳房
❖ 经络以通为用,徜乳房经络闭阻而不通,则气机不畅,冲任不得灌养乳络,则乳房发育扁平、萎软、下垂及乳腺腺体组 织增生等不良改变。
中医妇科知识之常见乳房病的中医诊治
第4页
乳房病种类
❖ 乳痈——急性乳腺炎 ❖ 乳发——乳房蜂窝组织炎和乳房坏死性蜂窝组织炎 ❖ 乳痨——乳房结核 ❖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 ❖ 乳癖——乳腺囊性增生症 ❖ 乳疬——(男性发病居多) ❖ 乳漏——乳房瘘管和窦道 ❖ 乳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癌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乳癖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乳癖
病机概要:因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
治法:调摄冲任。
代表方剂: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物: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肉、黄柏、知母、川芎等。
(二)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若对外用药过敏者,应忌用之。
中医病症鉴别: 乳岩表现为乳房肿块,多无疼痛,逐渐长大,肿块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边界不整齐,常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患侧淋巴结可肿大,后期溃破呈菜花样。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房肿块,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病机概要:多由于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瘀血结聚形成肿块。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表方剂:逍遥蒌贝散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香附、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瓜蒌、贝母、半夏等。
2.冲任失调证
主症: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乳房疼痛较轻或无疼痛,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诊断要点】
乳房肿块,疼痛,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类证鉴别】
要与乳岩鉴别,乳岩表现为乳房肿块,多无疼痛,逐渐长大,肿块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边界不整齐,常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患侧淋巴结可肿大,后期溃破呈菜花样。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疾病、元瘿、元瘤、岩阳开活血保五味-中医外科辅导资料

乳房疾病、元瘿、元瘤、岩阳开活血保五味-中医外科辅导资料

乳房疾病、元瘿、元瘤、岩阳开活血保五味-中医外科辅导资料乳房疾病:一. 乳痈1.内治:瓜农毒1)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2)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3)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2.外治: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二. 乳癖1.内冶:二仙逍遥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三.乳疬1.内冶:1)肝气郁结:疏肝散结—逍遥蒌贝散2)肾气亏虚:肾阳虚温阳化痰─右归丸肾阴虚:滋阴化痰─左归丸2.外治:参照乳癖.四. 乳衄内治:当归1)肝郁火旺:疏肝解郁.凉血止血─丹栀逍遥散2)脾虚血亏:健脾养血止血─归脾汤.第三单元瘿一.气瘿内治:1)肝郁脾虚:疏肝解郁─四海舒郁丸2)肝郁肾虚: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二.肉瘿内治:逍遥脉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三.瘿痈柴胡牛蒡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气滞痰凝:清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清肝汤四.石瘿:第四单元瘤一.血瘤内治芩连担子顺气归1)心火妄动:清心泻火、凉血散瘀—芩连二母丸合泻心汤2)肾伏郁火:滋阴降火、凉血化瘀—凉血地黄汤合六味地黄丸3)肝经火旺:清肝凉血祛瘀—凉血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二.肉瘤三.脂瘤内治1)痰气凝结:理气化痰散结—二陈汤合四七汤2)痰湿化热:清热利湿、活血行瘀—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第五单元岩阳开活血保五味一. 失荣内治化开五阳珍1)肝郁痰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开郁散2)痰毒凝结:祛寒温阳、化痰散结—阳和汤3)气虚痰凝:益气养荣、化痰散结—补中益气汤合海藻玉壶汤4)气血两亏:调补气血—香贝养荣汤二.乳岩内治八仙生神人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3)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见乳腺病的中医治疗及饮食调养PPT课件

常见乳腺病的中医治疗及饮食调养PPT课件
26
乳腺癌发病原因
卵巢功能:乳腺在生理上受卵巢激素调节。雌激素是刺激乳 腺发育的基本因素,也是致癌的先决条件之一。有研究认为 绝经前乳腺癌发病于初潮年龄有关,初潮小于12岁者乳腺癌 发生相对危险度增加。
生育及哺乳:独身妇女患乳腺癌较已婚妇女为多,婚后从未 生育者和生育者但从未哺乳或哺乳期过短者乳腺癌的发病率 较高。
10
乳腺增生吃什么好
天合红枣茶:天门冬15克,合欢花8克,红枣 五枚,泡茶食之,加蜂蜜少许。
黑芝麻10-15克,核桃仁5枚,蜂蜜1-2匙冲食 之。
生侧柏叶30克,桔子核15克,野菊花15克等, 煎汤饮用
11
乳腺增生可多吃全麦食物和海带
有研究发现,育龄女性在饮食中多摄取全麦 食品,能使雌激素在血液循环中保持适宜水 平,避免雌激素水平过高而引发诸多乳腺疾 病。
总有效率96.8%。
19
外治法的优点
上述药物作用相互结合,可以起到改善 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及组织修复抑制变 异增生细胞生长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乳腺 增生症的目的,局部用药又明显减轻了药物 口服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这是这一治疗方 法的最大优点。
20
电针疗法
以疏肝理气,和胃健脾,调理冲任,活血通 络,化瘀散结为治疗原则。
提示:与性激素失衡,特别是雌激素过多有密 切关系。
3
常见的乳腺病
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病: 乳腺增生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脂肪瘤 急性乳腺炎 乳腺癌
4
乳腺疾病常见发病人群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但以 中年妇女多见。
大龄未婚、已婚末育、已育不哺乳者。 性格忧郁、易生闷气、急躁偏激者。 脾土虚弱者、嗜食辛辣肥甘厚味者。
芝麻粥 【用料】黑芝麻、大米各100g,白糖500g。 【用法】 ①将黑芝麻去除杂质,洗净,炒熟。 ②大米淘洗干净,控净水分,炒熟。 ③将芝麻与大米一起磨细,加入白糖拌和均 匀,盛于容器中,盖紧备用。 ④食用时,根据所需量取出,加水用小火煮, 边煮边搅,煮成糊状即可食用。

中医对乳腺疾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乳腺疾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乳腺疾病的辨证施治乳腺疾病是指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炎、乳腺癌等在内的一系列乳腺相关的病症。

针对乳腺疾病,中医具备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其基本理论依据包括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湿热平肝、活血化瘀等。

下面将从辨证施治的角度,对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方法进行探讨。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其主要基于辨别病情,遵循中医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以得出病情,通过此方法可以准确诊断乳腺疾病的类型、阶段和病因。

针对乳腺增生,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肝郁气滞、肾虚和淤血。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解郁祛瘀、益肾活血、理气调经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一般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以及中医推拿等。

乳腺囊肿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主要的病因是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

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调理气机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黄连、当归等,针灸和推拿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乳腺炎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针对其病因主要包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毒邪阻滞等。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软坚等。

具体的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调配,如黄连解毒片、红花注射液等。

乳腺癌作为乳腺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其治疗方法也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补充虚损等方式来达到抗癌的效果。

在中医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对乳腺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是基于中医独特的理论基础而展开的,通过辨别病情和病因,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以及湿热瘀血等问题。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和改善乳腺疾病的病情。

然而,鉴于乳腺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并与现代医学方案相结合,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哪些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哪些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哪些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中医在诊治乳腺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分型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女性乳腺疾病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

肝郁气滞型这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容易导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

这类患者常常表现为乳房胀痛,疼痛多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

乳房内可触及肿块,肿块质地不硬,可活动。

同时,还可能伴有胸闷、叹息、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

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解郁散结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加减。

药物如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郁金等,可帮助舒畅肝气,调理气血,缓解乳房胀痛和肿块。

冲任失调型冲任二脉与女性的生殖生理密切相关。

冲任失调型的乳腺疾病患者,多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症状多在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但不如肝郁气滞型明显。

同时,还可能伴有月经紊乱,如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等。

患者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时,着重调理冲任,常用的方剂有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药物如仙灵脾、仙茅、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以调补冲任,平衡阴阳,改善乳腺疾病的症状。

痰瘀互结型长期的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可能导致体内痰湿内生,瘀血阻滞。

此类患者乳房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疼痛较为固定。

还可能伴有肢体困重、胃脘痞满、痰多、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腻、脉弦滑等症状。

治疗方面,需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常用的方剂有失笑散合二陈汤加减。

药物如蒲黄、五灵脂、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等,以消除痰湿和瘀血,减轻肿块和疼痛。

热毒蕴结型这种类型相对较少见,但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多因外感热毒或体内热毒炽盛所致。

患者乳房红肿热痛明显,甚至化脓破溃,伴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

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乳腺增生怎么治最好,中医偏方治疗法

乳腺增生怎么治最好,中医偏方治疗法

乳腺增生怎么治最好,中医偏方治疗法乳房是女性重要的身体器官,随着女性乳房知识的普及,女性乳房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别人的关注。

乳腺增生是常见的女性乳房疾病,是一种良性疾病。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有几个不错的药方。

★一: 露蜂房汤1:【组成】当露蜂房10克,山茨菇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贝母12克,柴胡10克,橘叶10克,香附12克,夏枯草25克。

【治法】疏肝豁痰,软坚散结,主气郁痰结。

(乳腺小叶增生)【用法】每日一剂,日服二次,用水煎服即可。

★二: 清肝解郁汤【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 乳核饮【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 加味瓜蒌汤1:【组成】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五: 攻坚散【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六: 乳块消汤1:【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治法的优点
上述药物作用相互结合,可以起到改善乳房 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及组织修复抑制变异增 生细胞生长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 症的目的,局部用药又明显减轻了药物口服 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这是这一治疗方法的 最大优点。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
其他疗法
中医刮痧治疗法
刮痧疗法的机理及具体操作
根据全息经络刮痧法,采用刮痧板在 上背部两侧与前胸乳房对应区,与乳 房水平段平行的脊椎对应区;可配头 部额旁边带(左侧),额顶带前1/3处 进行刮痧。刮痧疗法能”迅速排除体 内毒素,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变阻 滞为通畅,“通则不痛”,所以刮痧 疗法对局部肿块而又有疼痛的疾病有 很好的疗效,配合中药内服效果更明 显。
乳腺增生
中医外治法
外敷法治则:理气止痛、活血化府、通络散结
基本外敷方药组成:炮穿山甲15g,川芎 9g,丹参30gg,三棱9g,莪术9g,路路通 15g,金银花l0g,蒲公英l0g,当归12g,赤 芍药9g敷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生蜂蜜调成糊 状,敷贴与屋翳、膻中、肩井、肾俞、肝俞、 乳根穴处。根据肿块及疼痛的范围,取上药 膏适量,贴敷于乳房患处(即阿是穴)。总 有效率96.8%。
常见的乳腺病
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病为乳腺增生、乳腺炎,其 次是乳腺癌。
下面我们就针对最常见的几种乳腺病进行探讨。
乳腺增生
中医辩证治疗
乳腺增生
一、西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紊乱症是临床上常见 的一种乳腺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育龄期妇女 50%,常因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所引起。 临床特点是乳腺出现肿块及胀痛,每随月经 周期变化而表现相应的加重或减轻,一般在 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 以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妇女多见。大龄未 婚、已婚末育、已育不哺乳、性格忧郁、易 生闷气、急躁偏激者易得此病。其基本病理 变化可分为导管及腺泡上皮增生、腺体增生、 囊肿形成、上皮化生、问质增生等5种。
二、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中医称该并为乳癖,系中医外 科乳中结核病的一种。多由情 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胃络 乳房所致,或思虑伤脾,郁怒 伤肝,肝强脾弱,气机受损, 冲任失调而成。宜区分不同类 型,分别采取疏肝健脾,化痰 消坚及调养冲任、理气散结进 行治疗。
病因病机
肝郁气滞,痰凝经络。素禀肝郁之体,常情志抑郁 寡欢,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损则气滞愈甚,脾 伤则聚湿生痰,痰气郁结,阻于阳明胃络,则发为 乳腺增生。
2、肝郁脾虚
临床表现 患者乳房有肿块,常双乳胀痛, 与情志及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胸闷不舒, 头眩心悸,体倦,大便塘,舌质谈红,苔白, 脉沉细或滑。
治法 疏肝理气、健脾化痰。
方药 柴胡7g,白芍药12g,当归12g,青皮 7g,橘络9g,陈皮7g,法半夏9g,白芥子 10g,王不留行子12g,土贝母15g,生牡蛎 30g,鹿角霜12g,仙茅12g,漏芦10 g,甘 草5g。
临床症状 经前或经后乳房胀痛,或伴有乳 头溢液,或见头晕耳呜,腰酸膝软,月经紊 乱,色淡量多,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形寒 肢冷,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或弦缓。
治法 温补脾肾。
方药 当归12g,白芍药12g,青皮7g,制香 附10 8g,莪术12g,淫羊藿12g,巴朝天 12g,鹿角霜12g,黄芪20 g,党参15g,枣 皮10g,芡实12g,王不留行子12g,土贝母 12g,半边莲30g,漏芦10 g,甘草5g。
常见乳腺病的中医治疗
天津中医药大学
乳腺病的概念
乳腺病(MstoPathv)是成年女性最常见 的乳腺良性疾病,临床症状有硬结或 肿块、疼痛(自觉痛、压痛)及乳头溢 液等。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多有不同, 发生的程度轻重对自觉症状有较大影 响。本病的病因虽然尚未完全明了, 但从成年期多发,绝经后明显减少, 妊娠和哺乳期很少发生以及对内分泌 治疗有一定疗效等情况分析,提示与 性激素失衡,特别是雌激素过多有密 切关系。
冲任失调 血瘀症结。中年以上妇女,经期产后失于 摄养,致冲任失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 畅则气滞血凝,结于乳络,亦可发于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
中医内治法
辩证施治:分五种证型
1、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经前疼痛,痛引两胁,
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口十口苦,月经量少, 经期超前,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 疏肝理气止痛。 方药 柴胡7g, 白芍药l 2g,当归12g,青皮 7g,王不留行子12g,丝瓜络10 g,制香附 10 g,郁金12g,夏枯草15g,土贝母12g, 甘草5g。 加减:乳房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经量少加益母草12g,丹参12g;经前痛甚 者加桃仁10 g,泽兰9g。
加减 乳房肿块呈囊状者加漏芦Iog,白芥子 10g;月经期紊乱者加益母草12g,旱莲草 10g;月经提前者加生地黄12g,黄柏10 g, 阿胶128;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2g,川续断 12g;乳房疼痛较甚者加制香附10 g,延胡 索12g;乳头溢液者加芡实12g,漏芦12g, 半边莲30g
4、脾肾阳虚型
5、气血两虚型
乳房肿块隐隐作痈,劳累后加重,心 悸气短,头晕体倦,失眠多梦,食欲 不振,月经量少、色谈或闭经。舌质 偏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以补益气血,软坚散结。
方药:八珍汤加炙黄芪30g,王不留行 子12g,丹参12g,郁金12g,酸枣仁 12g,土贝母12g,制香附10g,肉苁 蓉12g,生牡蛎30g,夜交藤15g。
3、肝肾亏虚型
临床症状 乳房肿块隐隐作痈,经 前或经后均有疼痛,伴有乳头溢液, 情绪郁闷,月经紊乱,腰酸膝软, 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苔薄白,脉 弦细或沉细。
治法 补益肝肾,调摄冲任。
方药 当归12g,白芍药12g,育皮7g,仙茅 13g,龟版10g,淫羊藿12g,肉苁蓉10g, 熟地黄15g,枣皮10 g,王不留行子12g, 土贝母12g,生牡蛎30 g,菟丝子10g,五 味子7g,甘草5g。
电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
电针疗法的机理及具体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