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
第6章 钢的热处理
保温
普通热处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
表面热处理
时间
化学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毛坯成型 → 预备热处理 → 机械加工(粗加工)→ 最终热处理 → 精加工
5 状态图中三条重要线及加热和冷却速度对线的位置的影响
A3 A1 0 0.77 2.11 4.3 6.69
硬度650HB,塑性和韧性差
原因:碳过饱和程度大,晶格畸变大,
淬火内应力大,存在显微裂纹,
容易导致脆性断裂的出现,微 细孪晶存在破坏了滑移系使脆 性增大,塑性和韧性差。
孪晶M
M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M 转变是在 Ms ~ Mf 进行。
残余A量随含碳量的增多而增多,即C↑ → A残↑
(三)影响C曲线的因素
1 碳的影响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C曲线上部
多出一条先共析相析出线。
A过转变前,亚共析钢析出F,过共析钢析出Fe3C 剩下的A过达到共析成分,再发生P类型转变。
共析钢C曲线最靠右,所以:共析钢A过最稳定。
亚共析钢随含碳量↑, C曲线向右移, A过稳定性↑。
过共析钢随含碳量↑, C曲线向左移, A过稳定性↓。
A+F F+P
A + Fe3CⅡ P+ Fe3CⅡ
2 冷却介质的选择
保证有足够的冷却速度V冷>Vk;
V冷↑→ 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650 ℃~ 400℃: V冷要快
650℃ 550℃ 400℃
vk
常用淬火介质:水、盐水、矿物油
水:在650℃~400℃冷速很大,对A稳定性较小的碳钢非常有利。 但300 ℃~200 ℃冷速仍很大,组织应力大,易变形和开裂。 盐水:由于NaCl晶体在工件表面析出和爆破,破坏包围在工件表面的 蒸 汽膜,使冷速加快,而且可以破坏加热产生的氧化皮,使其 剥落。盐水淬火容易得到高硬度和光洁表面。但300 ℃~200 ℃ 冷速仍很大,组织应力大,易变形和开裂。 适用于形状简单、硬度要求高、表面要求光洁、变形要求不严格 的碳钢零件,如:螺钉、销钉、垫圈等。 矿物油:冷却能力弱:650℃~550℃,18℃水的冷却强度为1, 则50℃
钢铁材料的热处理介绍
(1)高温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500~650ºC,经过保温以后冷却,主要用于要求高强度、高韧性的重要结构零件,如主轴、曲轴、凸轮、齿轮和连杆等
使钢件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及足够的硬度,消除钢件因淬火而产生的内应力
5.调质
将淬火后的钢件进行高温(500~600ºC)回火多用于重要的结构零件,如轴类、齿轮、连杆等调质一般是在粗加工之后进行的
7.化学热处理
将钢件放到含有某些活性原子(如碳、氮、铬等)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方法,使介质中的某些原子渗入到钢件的表层,从而达到改变钢件表层的化学成分,使钢件表层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能
化
学
热
处
理
(1)钢渗的碳
将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
常用于耐磨并受冲击的零件,如:轮、齿轮、轴、活塞销等
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HRC60~65)和耐磨性,而中心仍保持高的韧性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硬度,充分消除内应力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质量分数)在O.8%以下的锻件或铸钢件
(2)球化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ºC,经过保温以后,缓慢冷却至500℃以下再出炉空冷
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以减少淬火后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适用于含碳量(质量分数)大于O.8%的碳素钢和合金工具钢
①改善组织结构和切削加工性能
②对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常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③消除内应力
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个别材料在空气中)中急速冷却
①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②使钢件在回火以后得到某种特殊性能,如较高的强度、弹性和韧性等
钢的热处理
t2 t1
等温时间t M转变量与等温时间的关系
M转变是在Ms~Mf温度范围内迚行,与停留时间无关。
3
转变不完全
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室温时 仍会有A存在,称为残余A,用Ar表示。A的含碳 量越高,Ms、Mf就越低,所以Ar就越多。
100 80 60 40 20
4
瞬间形核,高速长大
Ms Mf 20 温度(℃) M转变量与温度的关系
E G A3
900
γ
Accm Arcm Acm
860
820
780
α+γ Ar3 P
Ac3
S
γ+Fe3C
K
740
临界点,它是制定热处理工
艺时选择加热和冷却温度的 依据。
700
α+Fe3C
660 0 0.2 0.4 0.6 0.8 1.0 1.2 1.4
w(C)%
3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1 A的形成
A A→F3C A→P A→B Ms
21 32
38
40 43 50 55
HRC
温度/℃
Mf
1 10 102 103 104 105
时间/s
影响C曲线的因素
⑴ 成分的影响
① 含碳量的影响:共析钢的C曲线最靠右,其余向左移动。
Ms 与Mf 点随含碳量增加而下降。
② 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Co 外, 凡溶入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C 曲线右移。
4
原始组织的影响 ——原始组织越细,相界面越多,越有利于A形核。
4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 热处理时常用的冷却方式
等温转变
由于冷却过程大多不是极其缓慢的,得到的组织是不平衡组织,因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结
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保温 温度 临界温度 冷 加 热 却 时间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二、热处理的基本要素和作用
热处理的三大要素
①加热( Heating) 目的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种类: 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第二类退火:
目的和作用: 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获得以珠光体为主的组织,并使钢中的珠光体、 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达到要求。 种类: 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完全退火(Complete Annealing)
热处理的作用
改善钢(工件)的力学性能或工艺性能,充分发挥钢的性能潜力, 提高工件
质量,延长工件寿命。
重要结论:
材料是否能够通过热处理而改善其性能,关键条件是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 中是否发生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三、热处理的类型
1.按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的组织、性能不同分类
时间 / s
马氏体转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
温度 / C
Ms
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曲线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常用淬火介质:
①水 特点:经济,冷却能力较强,但在Ms点附近冷速过快。 适用范围:碳钢。 盐水:盐或碱的水溶液,高温冷却能力比水强,适用于碳钢。 ②油
特点:低温区(Ms点附近)冷速缓慢,可有效降低变形和开裂倾向,
两个方面的问题:
冷却速度大,容易获得马氏体。 冷却速度大,内应力大,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大。
钢的热处理
由于加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 ,因此一般手册中的数据是以3050℃/h 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 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20CrMnTi钢不同热处理工艺的显微组织
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化特点不同,将热处理工 艺分类如下:
、火焰加热、
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电接触加热等 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
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控制气氛热处理
其他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激光热处理
上贝氏体转变过程
上贝氏体转变过程观察
当转变温度较低(350- 230℃) 时,铁素体在晶界或晶内某些晶面上长成 针状,由于碳原子扩散能力低,其迁移不能逾越铁素体片的范围,碳在铁 素体的一定晶面上以断续碳化物小片的形式析出。
贝氏体转变属半扩散型转变,即只有碳原子扩散而铁原子不扩散,晶格类 型改变是通过切变实现的。
使切变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引起相 邻奥氏体随之变形,在预先抛光的表面上产 生浮凸现象。
马氏体转变 切变示意图
马氏体转变产生的表面浮凸
⑶ 降温形成 马氏体转变开始的温度称上马氏
体点,用Ms 表示.
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称下马氏体 点,用Mf 表示.
只要温度达到Ms以下即发生马氏 体转变。
在Ms以下,随温度下降,转变量 增加,冷却中断,转变停止。
核率越高, 晶粒越细. ⑶合金元素:
钢的热处理分类
钢的热处理分类
1. 退火!嘿,就像让钢好好地休息一下。
比如说打造一把剑,退火能让剑身更稳定,没那么脆啦,不容易断哦!
2. 正火呀,这就类似给钢来个“提神醒脑”。
你想想啊,制造汽车零件的时候,正火一下,零件就更结实耐用咯!
3. 淬火哦,哇,这可是让钢变得超级强硬的关键一步。
好比运动员要去参加重要比赛,经过淬火的钢就是那最厉害的选手!就像做刀具,淬火后那才叫锋利呢!
4. 回火呢,有点像给刚猛的钢“降降火”。
比如你看那弹簧,经过回火处理,才既有弹性又不会轻易变形呀!
5. 表面热处理,这可真是个神奇的操作。
就像给钢化个美美的妆,让它的表面更耐磨更耐腐蚀呀。
好比自行车的链条,做了表面热处理,就能长久如新啦!
6. 化学热处理,哎呀呀,这可是能给钢带来特别性质的魔法呢!就好像给钢赋予了超能力,像齿轮经过这样的处理,性能那叫一个棒!
7. 渗碳处理呀,是不是感觉很陌生?其实就像给钢加餐补充营养一样。
做一些机械零件的时候,渗碳处理让它们更强大哟!
8. 渗氮处理,这个厉害啦!简直是给钢穿上了一层坚固的盔甲。
像一些高精密的仪器零件,渗氮处理后质量杠杠的嘞!
9. 碳氮共渗,哇哦,这是双重强化啊!就如同给钢来了个组合拳,让它的性能翻倍呀。
总之,钢的热处理分类就是这么奇妙又重要,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效果,能让钢变得更出色呀!。
钢的热处理定义及目的
钢的热处理定义及目的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钢的热处理。
那钢的热处理到底是啥呢?简单说呀,就是对钢进行一系列特别的操作。
咱先说说它的定义哈。
钢的热处理呀,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手段,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让钢具备咱想要的性能。
就好比咱人要根据不同场合打扮自己一样,钢也要经过这样的“打扮”来变得更厉害。
那热处理的目的是啥呢?这可太重要啦!首先,它能让钢变得更硬更强。
想象一下,要是钢都软趴趴的,那能用来干啥呀,对吧?经过热处理,钢就可以硬起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力量。
其次呢,它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
就像咱的鞋子要是不耐磨,走几步路就坏了,那多闹心呀。
钢也是一样,要是不耐磨,用不了多久就不行了。
再者,热处理还能改善钢的韧性。
要是钢太脆了,稍微一碰就断了,那可不行呀!经过处理后,钢就没那么容易断啦。
还有哦,它能让钢的耐腐蚀性能变好。
就跟咱给东西涂一层保护膜似的,让钢不容易被腐蚀损坏。
比如说,咱家里用的刀具,那可就得经过热处理呀,不然切个菜都费劲,还容易坏。
还有汽车上的零件,不热处理能行么?那不得开着开着就出问题啦!这钢的热处理是不是超级重要呀?
总之呢,钢的热处理就是让钢变得更棒的一种方法,它能让钢在各种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安全。
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钢的热处理哦!。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热处理的概念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 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 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 保温和冷却, 热、保温和冷却,以改 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 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 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 艺。 热处理工序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 预备热处理 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进一步 为随后的加工 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 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残余Fe3C溶解
4.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延长保温时间, 延长保温时间,让碳原子 充分扩散, 充分扩散,才能使奥氏体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A 均匀化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二)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与共析钢的区别是有先共析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与共析钢的区别是有先共析 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珠光体向奥氏体的 相。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珠光体向奥氏体的 转变,然后再进行先共析相的溶解 这个P→A 先共析相的溶解。 P→A的转变 转变,然后再进行先共析相的溶解。这个P→A的转变 过程同共析钢相同,也是经过前面的四个阶段。 过程同共析钢相同,也是经过前面的四个阶段。 对于亚共析钢,平衡组织F+P,当加热到AC1以上温 对于亚共析钢,平衡组织F+P,当加热到A 亚共析钢 F+P 度时,P→A, 的升温过程中,先共析的F 度时,P→A,在AC1~AC3的升温过程中,先共析的F逐 渐溶入A 渐溶入A, 对于过共析钢,平衡组织是Fe +P,当加热到A 对于过共析钢,平衡组织是Fe3CⅡ+P,当加热到AC1 共析钢 以上时,P→A, 的升温过程中, 以上时,P→A,在AC1~ACCM的升温过程中,二次渗碳体 逐步溶入奥氏体中。 逐步溶入奥氏体中。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钢材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工艺,改变钢材的组织和性能,以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
在工程实践中,钢材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提高钢材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下面将介绍钢材热处理的四种常见方法。
首先,淬火是一种常见的钢材热处理方法。
淬火是指将钢材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或低温,使其组织发生相变,从而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
淬火是通过快速冷却来固溶过饱和的碳元素,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
淬火后的钢材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内部强度,适用于制作刀具、弹簧等工件。
其次,回火是钢材热处理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至较低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残余应力和改善硬度。
回火可以使钢材获得适当的硬度和韧性,提高其耐磨性和抗断裂性能,适用于制作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
另外,正火是一种钢材热处理方法,也称为退火。
正火是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钢材内部组织发生均匀的晶粒再结晶和析出碳化物,从而获得较好的韧性和塑性。
正火后的钢材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韧性,适用于制作焊接零件和需要较高韧性的零件。
最后,固溶处理是一种钢材热处理方法,主要用于不锈钢和高温合金等特殊钢材。
固溶处理是将钢材加热至固溶温度,然后保温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目的是溶解钢材中的合金元素和固溶相,从而提高钢材的塑性和加工性能。
固溶处理后的钢材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制作航空发动机零件和化工设备等高温高压工件。
综上所述,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分别是淬火、回火、正火和固溶处理。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钢材和工件类型,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使钢材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确保钢材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使用寿命。
钢材热处理的方法
钢材热处理的方法
钢材热处理的方法:
①正火处理将钢材加热至Ac3点以上五十至八十摄氏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炉空冷;
②退火处理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等前者加热至Ac3以上四十至六十摄氏度后者Accm;
③淬火处理先将钢材快速加热至Ac1或Ac3以上三十至五十摄氏度保温后迅速冷却;
④淬火介质有水油盐浴等根据材料尺寸形状选择合适冷却速度防止变形开裂产生;
⑤回火处理淬火后紧接着进行将钢材加热到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冷却下来;
⑥回火温度越高硬度越低塑性韧性越好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至最佳力学性能状态;
⑦调质处理即淬火加高温回火组合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重要机械零件如齿轮曲轴;
⑧时效处理用于提高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强度硬度处理后需保温冷却;
⑨扩散退火针对铸锭锻件消除枝晶偏析促进合金元素均匀分布改善铸造结构缺陷;
⑩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氮化碳氮共渗等向钢材表面渗入碳氮原子提高耐磨耐蚀性能;
⑪渗碳处理后需淬火回火使表面形成高硬度马氏体心部保持较高韧性的组织状态;
⑫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确保获得预期效果。
钢的热处理
3.处理温度低,变形极小,比渗碳及表面淬火的变形小得多,一般渗氮是加工路线中最后一道工序,氮化后最多需要精磨或研磨抛光
4.具有很高的抗腐蚀性
缺点:1.渗碳时间太长,2强化渗氮必须采用特殊的合金钢
另外,由于氮的渗入,工件会略有“长大”现象。在设计尺寸要求极为严格的工件时应考虑补救
这种方法易行,设备简单,但火焰加热温度不易控制,淬火质量不够稳定
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零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具或零件,如大型轴类、大模数齿轮、凹槽小孔等
常用钢材为中碳钢,如35、45及中谈合金钢,如40Cr、65Mn等,还可用于灰铸铁件、合金铸铁件。碳含量过低,淬火后硬度低,而碳和合金过高,则易脆裂,因此,以含碳量在0.35%~0.5%之间的碳素钢最适宜
低温碳氮共渗主要是为了提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制工具、刀具的热硬性和耐磨性,这种碳氮共渗的结果和渗氮相似,共渗层深度可达0.02~0.06mm
中温碳氮共渗主要适用于承受压力不是很大而只受磨损的中碳结构钢零件。共渗层深度一般为0.3~0.8mm
高温碳氮共渗主要用于承受压力很大的中碳钢及合金钢的小型结构零件,也可用于低碳钢件代替渗碳,层获得1~2mm的共渗层;中温或高温碳氮共渗用于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3.稳定工件尺寸
钢的表面热处理
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塑性,或同时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面硬度比化学热处理更高的处理方法
名称
操作
特点
目的和应用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是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表面所产生的热效应,使表面加热并经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
3.适用于汽车、机车、柴油机、纺织机械、农业机械、机床、齿轮、枪炮、工具、模具等各种要求耐磨、耐蚀、耐疲劳的零件
钢的化学热处理三个基本过程
钢的化学热处理三个基本过程
钢的化学热处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分解、吸收和扩散。
分解是指渗剂中生成能渗入钢表面的活性原子的化学反应,通常包括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速度除取决于反应物的本性外,还与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有关。
一般增加浓度和升高温度,能增加反应速度。
添加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度剧增。
吸收是指一切固体都能或多或少地把周围介质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吸附到自己的表面上来。
粗糙的表面比平滑的表面吸附作用强,晶界比晶内吸附作用强。
扩散是指活性原子从工件表层向内部的扩散,这是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扩散速度与温度和浓度梯度有关,通常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以上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必须同时进行,以保证化学热处理的顺利进行。
1/ 1。
常用的钢材热处理方法[精品]
常用的钢材热处理方法一.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温一定时间,急剧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火。
常用急剧冷却的介质有油、水和盐水溶液。
淬火的加温温度、冷却介质的热处理规范,见表<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可达HRC60~65,但淬火后钢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使钢件变脆,因此,要经过回火处理加以消除。
钢件的淬火处理,在[wiki]机械[/wiki]制造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它常用的方法有:1.单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一定时间后,在一种冷却液中冷却,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单液淬火。
它适用于形状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的碳钢或合金钢,工件直径或厚度大于5~8mm的碳素钢,选用盐水或水中冷却;合金钢选用油冷却。
在单液淬火中,水冷容易发生变形和裂纹;油冷容易产生硬度不够或不均的现象。
2.双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后,先在水中快速冷却至300~400℃,在移入油中冷却,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形状复杂的钢件,常采用此方法。
它既能保证钢件的硬度,又能防止变形和裂纹。
缺点是操作难度大,不易掌握。
3.火焰表面淬火:用乙炔和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喷射到工件表面,并使其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立即用水向工件表面喷射,这种处理方法,称为火焰表面淬火。
它适用于单件生产、要求表面或局部表面硬度高和耐磨的钢件,缺点是操作难度大。
4.表面感应淬火:将钢件放人感应器内,在中频或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钢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了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2-10s)至淬火温度,立即把水喷射到钢件表面。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表面感应淬火。
经表面感应淬火的零件,表面硬而耐磨,而内部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等含碳量的合金钢件。
表面感应淬火根据所采用的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中频和工频淬火三种。
高频淬火电流频率为100~150kHz,淬硬层深1~3mm,它适用于齿轮、花键轴、活塞和其它小型零件的淬火;中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淬硬层深3—10mm,它适用于曲轴、钢轨、机床导轨、直径较大的轴类和齿轮等;工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Hz,淬硬层一般大于10mm,适用于直径在300mm以上的大型零件的淬火,如冷轧辊等。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热处理——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组织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特点:在固态下,只改变工件的组织,不改变形状和尺寸•目的:改善材料的使用、工艺性能•基本过程:加热→保温→冷却•分类:1、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实际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点:平衡时—— A1 A3 Acm加热时—— Ac1 Ac3 Accm冷却时—— Ar1 Ar3 Arcm一、奥氏体的形成加热工序的目的:得到奥氏体F + Fe3C → A结构体心复杂面心含碳量 0.0218 6.69 0.77共析钢奥氏体形成过程:1、形核(在 F / Fe3C相界面上形核)2、晶核长大(F→ A晶格重构,Fe3C溶解,C→ A中扩散)3、残余Fe3C溶解4、奥氏体均匀化保温工序的目的:得到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消除内应力,促进扩散对亚共析钢: P + F → A + F → A对过共析钢: P + Fe3CⅡ→ A + Fe3CⅡ→ A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1、奥氏体晶粒度•晶粒度——晶粒大小的尺度。
•本质粗晶粒钢——长大倾向较大(Al脱氧)•本质粗晶粒钢——长大倾向较小(Mn,Si脱氧)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1)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A晶粒长大快(2)加热速度↑→ A晶粒细(3)加入合金元素→ A晶粒细(4)原始组织细→ A晶粒细第二节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方式: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45钢加热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强度、硬度增加,但塑性、韧性降低。
冷却是热处理的关键,故必须研究奥氏体冷却过程的变化规律。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或TTT线)的建立•过冷奥氏体:在A1以下,未发生转变的不稳定奥氏体。
•孕育期——表示过冷A 的稳定程度•四个区域——奥氏体稳定区、过冷奥氏体区、转变产物区、转变区•三种转变类型:高温转变(A1~550℃):A → P中温转变(550~230℃):A → B低温转变(230℃以下):A → M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1)珠光体转变•珠光体组成:F 和 Fe3C 的机械混合物•形成特点:在固态下形核、长大是扩散型相变•形态:A1~650℃:珠光体 P 20HRc 片状650~600℃:索氏体 S(细P)…600~550℃:托氏体 T(极细P又称屈氏体)40HRc 球状—— Fe3C 呈球状•珠光体性能珠光体片越细→ HB↑,σb↑且δ↑,αk↑C%相同时,球状 P 比片状 P 相界面少→HB↓,σb↓,δ↑,αk↑(2)贝氏体转变•贝氏体组成:过饱和F 和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形成特点:在固态下形核、长大是半扩散型相变•形态:550~350℃:上贝氏体(B上)羽毛状组织塑性差40-45HRc 350℃~ Ms:下贝氏体(B下)针片状组织综合性能好45-50HRc过冷奥氏体在Ms点以下,A→M属连续冷却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 冷却(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 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常用的退火工艺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 退火等。
退火的主要目的在于调整和改善钢材的力学性能 和工艺性能(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 晶粒,提高塑性和韧性;消除内应力、为最终热 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减少钢材化学成分和组织 的不均匀性(扩散退火)。
600 500 400
过冷奥氏体区
Ar1
>0.4μm
P
0.4~0.2μm S
<0.2μm
T
B上
300 Ms
B下
200
100 0 Mf
马氏体转变 非扩散相变
-100 0.5 1 10 102 103 104 105 时间(s)
孕育期最短
珠光体转变
P Fe、C扩散
贝氏体转变
B 只有C扩散
M
珠光体组织特征图
过热度与过冷度
对于加热: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 温度高于平衡条件下的相变温度;
对于冷却: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 温度低于平衡条件下的相变温度。
这个温差叫滞后度: 加热转变 → 过热度 冷却转变 → 过冷度,
加热与冷却速度越大,导致过热 度与过冷度越大。此外,过热度 与过冷度的增大会导致相变驱动
力的增大,从而使相变容易发生。Biblioteka 保温等温冷却连续冷却
12
时间 过冷奥氏体冷却方式
b.连续冷却
使加热到奥氏体的钢, 在温度连续下降的过程中发 生组织转变。
➢冷 却 方 式 不 同 、 冷 却 速 度不同,组织转变的产物 不同、钢的性能也不同。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开始与终止线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
温 700 度
三个要素:
温 度 ℃
850
炉冷 空冷
油冷
时间(d,h,min)
热处理工艺曲线的示意图
1. 加热到预定的温度(最 高加热温度)
2. 在预定的温度下适当保 温(保温时间),保温的 时间与工件的尺寸和性能 有关;
3. 以预定的冷却速度冷却 (冷却速度)。冷却速度 取决于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热处理分类
根据热处理的目的和工艺 方法的不同,热处理可分为 三大类: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 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 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可转变为一种 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 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 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主要内容 • 钢的热处理的概念、目的 • 热处理分类 • 实际临界温度曲线
1. 钢热处理的概念与目的
概念: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并以一 定的速度冷却到室温 ,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 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目的:通过改变组织达到改变性能的 目的。
热处理的过程:钢的热处理要经过加热,保温, 冷却三个阶段,因此,最高加热温度,保温时 间,冷却速度就成为热处理工艺的三大要素。
(a)珠光体
片层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 混合物
(b) 索氏体
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 (也叫正火索氏体)
(c)屈氏体
上贝氏体与下贝氏体组织特征图
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
第二节 退火与正火
退火(annealing)和正火(normalizing)是 生产上应用很广泛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大部 分钢制构建经退火和正火后,其力学性能和 工艺性能都得到改善和调整。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 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 工艺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 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时期 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 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 淬火的。
战国时期的钢剑、戟
历史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 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 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 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 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 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加热目的:使钢发生同素异晶转变(得到奥氏体A, 消除铁素体F)
加热转变:室温组织
A
共析钢奥氏体形成过程:
1、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 2、Fe3C的溶解,Fe、C原子的扩散; 3、奥氏体的均匀化。
A核
A
Fe3C
6.69%
●
F
0.0218%
●
A
影响 A 形成的因素 1、加热速度、温度的影响。 2、原始组织的影响。 3、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主要内容: 1.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原理、目的。
历史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 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 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 压变形的影响而改变。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 的重要工艺。
结构: 体心 复杂
含碳量: 0.0218 6.69
Ac1 →A
面心 0.77
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什么是过冷奥氏体— —高温时所形成的奥 氏体冷却到A1点以下 尚未发生转变的奥氏 体。
温度
保温
A1
等温 冷却
连续 冷却
12
时间 过冷奥氏体冷却方
式
➢冷却方式:
a.等温冷却
A1
温度
使加热到奥氏体的钢, 先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冷至A1 线以下某个温度(奥氏体尚 未转变);然后进行保温, 使过冷奥氏体在等温状态下 发生组织转变;转变完成后 再冷却至室温。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 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等)
其他热处理:形变热处理、 超细化热处理、真空热处理、 离子轰击热处理、激光热处 理、电子束热处理等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室温下的组织(即奥氏体化前的组织为平
衡组织的情况) :
对于亚共析钢 : F+P 共析钢 :P 过共析钢 : P+ Fe3CⅡ
实际相变温度与理论转变 温度之间的关系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临界点
➢ 平衡状态相变线: A1、A3、Acm
➢ 加热实际相变线: Ac1、Ac3、Accm
➢ 冷却实际相变线: Ar1、Ar3、Arcm
实际相变温度与理论转变温度之间的 关系
共析钢加热转变(奥氏体形成)过程
温度:
室温 →
F + Fe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