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的生平与创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阶段
研究界通常认为布莱希特的创作道路分为3个阶段,
以他开始有意识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探索艺术革新 的1926年为转机,这以前为第一阶段,1926-1933年 为第二阶段,1933-1956年为第三阶段。
主要作品
布莱希特的理论与著作有《戏剧小工具篇》、《戏
剧小工具篇补遗》、《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 《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伽利 略传》《圆头党和尖头党》、《第三帝国的恐怖与 灾难》、《卡拉尔大娘的枪》、《潘蒂拉老爷和他 的男仆马狄》以及改变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的帅克》、《高加索灰阑记》等。 他还以演说、论文、剧本的注释形式,阐述史诗戏 剧的理论原则和演剧方法,其中较重要的有《中国 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论实验戏剧》、 《买黄铜》、《表演艺术新技巧》等。1948年后, 剧作有《公社的日子》、《杜朗多》等。
பைடு நூலகம்布莱希特的生平与创作
贝托尔特· 布莱希特
贝托尔特· 布莱希特
贝托尔特· 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年2月10日
-1956年8月14日),德国戏剧家、诗人。布莱希 特创立并置换了叙事戏剧,或曰“辩证戏剧”的观念, 是当代享有世界盛誉的著名德国戏剧理论家、剧作 家。创作作品有《马哈哥尼城的兴衰》、《三分钱 歌剧》、《屠宰场里的圣约翰娜》和《巴登的教育 剧》等。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 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 奖金。“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即 是布莱希特的名言,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逝世 于柏林。
生平简介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在20世纪德国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剧作家、诗人。1898年2月10 日生于南德奥格斯堡一个造纸厂主家庭。他终生献身于德国工人运动,却又从不讳言自己是“愿意把 无产阶级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资产阶级作家”。 191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慕尼黑大学,断断续续学习过自然科学、医学和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曾被派往奥格斯堡战地医院护理伤员,他以多才多艺和进步的政治态度,获得士兵信赖,1918年11 月革命爆发时,被选为当地士兵委员会成员。 战争与革命动荡过后,再次入慕尼黑大学,开始戏剧与诗歌创作。1922年,他的剧本《夜半钟声》 在慕尼黑剧院上演后,荣获克莱斯特奖。1924年,任柏林“德意志剧院”顾问。 1926年进入柏林马克思主义工人学院,结合创作实践系统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928年与女演员 海伦娜.魏格尔结婚。1933年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出走瑞士、法国,并于同年举家迁往丹麦,在斯文 德堡附近一个农舍里住了6年,这期间曾与布莱德尔、孚西特万格主编在莫斯科出版的德国流亡者杂 志《发言》。 1939年后经瑞典、芬兰再取道苏联去美国。整个流亡期间是他多灾多难的年代,也是他文学创作最 为多产的年代。1947年摆脱“非美活动委员会”迫害,返回欧洲,暂居瑞士,1948年定居柏林,和 夫人一道建立“柏林剧团”,实践他的戏剧主张。1956年8月14日逝世。
人物成就
布莱希特他一直从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史诗剧实验,特别吸 收中国戏剧艺术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法。提出了间离效果理论。 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 列宁和平奖金。布莱希特史诗戏剧理论是在20~30年代与资产阶级为艺术而艺术的 思潮作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 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 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 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 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布莱希特把戏剧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戏剧体裁 所界定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戏剧式戏剧或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一类 是违反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史诗式戏剧或非亚里士多德 式戏剧。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 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 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 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 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人物简介
贝托尔特· 布莱希特是当代享有世界盛誉的著名德国戏剧理论家、剧作家
和诗人。1898年2月10日,布莱希特出生于奥格斯堡市一个商人家庭。他 曾在大学学哲学和医学。但他真正感兴趣的却是文学,尤其是戏剧。早 在青年时代,布莱希特就显示了非凡的戏剧才能。《夜半鼓声》(1919) 的成功使他获得德国最高戏剧奖——克莱斯特奖。1924年,他应名导演赖 因哈德之邀任柏林德国话剧院艺术顾问。二十年代中期,布莱希特开始 阅读和研究马克思的著作,这使他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现实。希特勒法 西斯夺取政权之后,布莱希特被迫流亡国外。他曾先后在丹麦、瑞典、 芬兰、美国和瑞士等地居留。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从未中断。1948年 回到柏林,主要领导《柏林剧团》的工作,1959年8月14日,布莱希特在 柏林逝世。 布莱希特也是一位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是叙事剧的理论奠基人。他主张 寓教育于娱乐。他认为观众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对反映的现实问 题进行思索,用探索的目光观察社会,用批判的态度改变完美的世界。 布莱希特的大量诗歌创作反映了20世纪德国社会各个时期的风貌。他的作 品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均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许多诗歌是脍炙人口的 上乘之作。 布莱希特的作品及理论已有不少被介绍到我国,有些著名戏剧也曾多次 在我国舞台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