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现象结构表
心理学流派
一般学习理论
◆(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
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类型
学习动机理论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
学习的分类
学习策略的分类
知识学习的类型
心理发展八阶段
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
2. 10岁是关键期;
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
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
7智力:言语、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人际,自知
4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
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
气质
a. 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
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
c.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
d. 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
“强”: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否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反射
注意
感觉的相互作用
知觉
记忆
思维
技能
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语言→无声的外部语言→内部语言
想象力的培养
1.观察→储备表象
2.提问题→多思考
3.学习知识→基础
4.学科教育→目的性训练
5.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科学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
2.启发式→积极性&主动性
3.言语交流→表达
4.反复经验→定势→积极作用“求同思维”
5.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意志的培养
1.目的性教育
2.组织实践
3.个别指导
4.自我锻炼
良好性格的培养
1.三观教育
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
3.榜样的示范作用
4.集体的教育力量
5.因材施教
6.自我教育能力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好奇心
2.目标&作业难度
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
4.外部奖赏&表扬
5.竞争教育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满足需要
2.立志教育(成就动机)
3.自我效能感
4.归因观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1.适宜的情绪状态:自我调节
2.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性情景
3.正确看待问题:多角度→积极
面4.情绪调节方法:“疏”
5.实际锻炼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材料间的相似性
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前
提)
4.学习的定势&态度
5.认知结构特点
6.学习策略
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教材&内容的编排
2.教材呈现方式
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5.教法→学法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心理准备)与功能固着
(某物体某功能)
3.原型启发(learn from
others)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
1.↑学生知识储备
2.教授&训练方法
3.提供多次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创造性的培养
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
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思维+推测&假设+自
我设计
零碎知识点
“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变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获得、保持、提取
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自我防御机制:压抑与否认,置换(“迁怒”),文饰(“酸葡萄”)
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情绪的分类:心境(弥漫性)、激情(爆发短暂)、应激(突发事件)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调节
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学习任务)、自我提高内驱力(自身)、附属内驱力(长者)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学习心理为核心
学与教: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过程)
学生的认知方式: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冲动型&沉思型
学生学习的特点:间接经验为主;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组织;全面发展;被动性
问题解决过程:发现→理解→提出假设(关键)→检验假设
解决问题策略:算法&启发法
人物及观点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教育心理学》(西方最早),三卷本
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最早
廖世承:1924年,《教育心理学》,我国最早
奈塞尔:1967年,《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诞生
劳伦兹:“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
斯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无意义音节,“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负加速)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与工作难度的关系;倒U型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最早的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智龄÷实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