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艺理论期末复习
1、文学语言的特点
①间接性
又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文学不像舞蹈音乐或者雕塑那样直观可感,这是由于文学的特殊媒介——文字。语言的表现具有明显的非直观性。文学是由抽象符号来表现艺术形象的,通过内在的感官来感受这些形象,形成相应的心理表象和情感体验,同时文学语言在表现形象上的间接性,是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很多人读了小说《飘》后还是想看电影《乱世佳人》,这就是因为影视等艺术形式能够创造出比文学形象更加直观、明确的艺术形象,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审美感官的需要。但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也为读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下更加自由的创造空间。
②精神性
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文学的精神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中。借助语言,文学可以将人们所能体会和认识到的各种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也可以自由出入每个人物的内心。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往往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式,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同时借助幻想]梦境、变形等手段,赋予文学形象十分深刻的精神内涵。
③韵律性
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韵律是语言固有的特性,它是由语言自身的音节、声调、长短等相互呼应、对比形成的有规律的现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相对实用语言来说,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节奏和声韵之美。中国传统的格律诗就是文学语言韵律之美经长期凝练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在现代白话诗和小说中,语言同样具有韵律美,但是更加自由多样。如闻一多的《死水》《静夜》就实践了他对现代诗音乐美建筑美的韵律追求。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A. 亚里士多德
B. 弗洛伊德
C. 萨义德
D. 雅克·德里达
2. 术语“文本间性”是由哪位理论家提出的?
A. 罗兰·巴特
B. 米哈伊尔·巴赫金
C. 朱丽亚·克里斯特娃
D. 弗朗茨·卡夫卡
3.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
A.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
B. 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
C. 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
4. 后殖民理论通常关注以下哪些主题?
A. 文学作品的创作年代
B. 文学作品中的种族和文化问题
C. 文学作品的作者生平
D. 文学作品的出版机构
5. 以下哪个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术语?
A. 符号
B. 隐喻
C. 叙事
D. 统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6. 简述新批评主义的主要特点。
7. 解释“互文性”在文学理论中的意义。
8. 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挑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9. 论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如何改变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10. 以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后殖民理论如何揭示其文化和政治维度。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
11. 选择一部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分析其如何体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特点。
五、论文题(共70分)
12.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接受方式的变化。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
文学的本质论:
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
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
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
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
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
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
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发展和文学作品风格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文
学的定义、分类、发展规律、创作技巧等方面。以下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的重点内容。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想象力的一种创造
性活动。它具有表现和传达人类普遍情感和意义的功能,能够触动读者的
感情和思维。
2.文学的分类:
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按内容分类(史诗、戏剧、
小说、散文、诗歌等)、按表现手法分类(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
义等)等。
3.文学发展的历史:
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演进规律,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
艺复兴文学、启蒙运动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文学流派。
4.文学作品的要素和风格:
文学作品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等要素,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这
些要素的安排和表现上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叙
事手法、语言运用等来理解其风格特征。
5.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在其中可以找到对人类生活、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人类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6.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可以设定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了解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帮助解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7.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8.世界文学经典作品:
世界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对于文学概论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例如《唐诗三百首》、莎士比亚戏剧集、《圣经》、《童年的故事》、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导言
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以及文学创作的规律和形式的研究。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探究文学的内在规律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进而对文
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创作。本文将对文学理论常见的几个流派和学说
进行介绍和归纳,以供期末复习之用。
一、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在俄国产生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代表了以契诃夫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形式主义关注文学作品的形
式特征,认为文学作品的核心是其艺术形式,而非内容。形式主义
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艺术手法和文学形式的研究和分析,
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构造和形式的理解。
二、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有别于
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结构特征,结构主义更注重文学作品与社会、
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关系。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文化符号系统,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各种符号和符号系统,来揭示文学作品所传达的观念和意义。
三、新批评主义
新批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与传统的批评方法有所不同。新批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形式的作用,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其意义和价值取决于作品内部的结构和形式。新批评主义主张批评应该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分析文本内部的冲突、对比和意义构建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四、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潮流,与现代主义对立而产生。后现代主义关注文学作品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传统文学观念和文学形式的批判。后现代主义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解构和重构,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形式,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不信任。
文学理论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创作风格
指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在其系列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风格既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也会成为其创造性的局限,具有二重性。创作风格的形成不仅受作者自身的条件如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的影响,也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2.灵感
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一种特殊的思维状态,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对创作的认识而言是一种飞跃。灵感的发生具有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其中创造思维是灵感的本质特征。灵感思维有动有静,作家既可以在极度的亢奋之中,也可能在平静之时获取灵感。
3.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是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显示了一位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创作个性的形成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作家的个性,二是作家的创作实践。其中,个人的创作实践和社会经历所起的作用更大。(是指作家的兴趣爱好、禀性天赋、气质性格、艺术修养、审美趣味等个性心理特征融进作家的创作,并在作品中作为一种鲜明的特色呈现出来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个体性的东西。)
4.原型
原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属于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先天倾向和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天决定因素。在文学理论中指的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反复出现并能
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或情节类型,如:英雄、大地,母亲、月亮、香草等原型。
5.母题
指源于传统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如西方文学常出现的错认身份、老少婚配、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等,以及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幻化、离魂、闺怨、复仇等都属于在叙事文学中被创作反复使用的情节。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
文学的本质论:
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
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
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
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
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
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
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文学理论》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定义,三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3、文学四要素
4、文学理论的五个任务
5、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价值取向
6、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2、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再现理论、表现理论、接受美学)
3、文学活动的发生学说:“四说”;“劳动说”
4、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的含义:文化含义、审美含义、通行含义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定义;表现;综述
3、话语:定义;五要素
4、话语蕴藉:定义;两层内涵;典范形态
第三编:文学创造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内涵及关系
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01
3、文学创造的特殊性:区别于宗教与科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4、文学创造的客体:“自然”(模仿说、再现说))、“情感”(表现说);
5、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惟一源泉;特殊性
6、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主体;特殊性
7、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双向运动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1、文学材料:定义;获取途径;主体性
2、艺术发现:定义;表现;心理特征
3、创作动机
4、艺术构思:定义;心理现象(灵感与直觉)
5、构思方式:定义;几种方式
6、物化阶段: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7、为什么会出现“心手不一”?常见的问题;如何操作(即兴和推敲)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1、艺术真实:定义;主要特征
文学理论 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的原则、方法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创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文学理论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1. 文学理论的定义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它包括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美学等分支。
2. 文学创作的特点
文学创作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想象性、艺术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 文学作品的分类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
二、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希腊,其中中国的文学理论以《文心雕龙》为代表,希腊的文学理论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代表。
2. 近代文学理论
近代文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欧洲,其中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文学流派和理论。
3. 现代文学理论
现代文学理论主要以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为代表,这些理论对
传统文学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1.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是研究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
面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特点。
2. 传统批评
传统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和解读,探讨作
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3. 结构主义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解读,
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4. 后现代批评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风格、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流派和学者。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读者复习文学理论
知识。
一、形式主义理论
形式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决定作用。形式主义理论主张将文学作品看作是
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的研究重点在于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著
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有俄国学者托尔斯泰、普罗斯特等。
二、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认为文学作品是
由各种符号和结构组成的系统。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
仅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与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有关。著名的结构主义理论
家有法国学者巴特、布尔迪厄等。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对传统的
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相
对性和不确定性。它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断裂性和自我反思等特点。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巴瑞斯、达达、福柯等。
四、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女性在
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女性主义理论批判了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
并探讨了女性作家和女性形象的问题。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伯格、弗里德曼等。
五、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殖民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重点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作
为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文学理论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学期的结束,期末考试即将临近,老师特意给出了期末考试的重点,下面将对这些重点做一个详细的总结。
1.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近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
纪初,重要的发展阶段包括意象派、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
性主义文论、戏剧理论等。期末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些发展阶段的特点
和代表理论家,要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文学创作理论:文学创作理论主要研究文学创作的思想、方法和规律。其中包括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不同的文学创作思潮和
方法。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会出题询问这些创作思潮的特点和对文学
创作的影响。
3.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旨在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价值和质量。其中包括形式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
多个流派和方法。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一篇文学
作品的不同批评角度和方法,评价其艺术价值。
4.文学符号学理论:文学符号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的意义。在期末考试中,可能会问到一些关于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分析的方法。
5.文化研究理论:文化研究理论主要研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后现代文化理论等。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
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探讨文学作品对社会和
文化的影响。
6.跨文化研究理论:跨文化研究理论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比。在期末考试中,可能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考点
第一章
1、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文学活动:
国内: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严羽、“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神韵”说、“出入”说
国外:(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净化”说
(2德国学者立普斯等“移情”说
(3英籍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心理距离”说
(4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说
(5德国哲学家康德“审美态度”说
(6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
(7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原型”说
(8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投射”说
(9孟子“知人论世”说
2、文艺学及其分支: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第二章
4、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
3、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文学活动论
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人学”
文学反映论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
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特殊性的一面:文学的审美特征
艺术交往论
4、艺术交往——德哈贝马斯
5、接受美学——文本读者审美对象代表人物:姚斯
6、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7、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包括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包括三个过程:经验,创作,接受
8、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9、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10、无功利说——康德
11、话语(discourse),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
(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
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
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
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
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一.理想型文学
1.概念: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2.特征:表现性--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显然,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思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理想型文学艺术地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乐土。
虚幻性--理想型文学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手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追求的就是一种情感的真实。
二.诗
1.概念: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特征: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一切样式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但诗的概括性更为突出,它反映生活不是以广泛性和丰富性取胜,而是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如《长恨歌》用了120句,840字,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有限的词句中,准确、含蓄、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
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跳跃到另一端,或由过去跳跃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藩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节维系着。诗的跳跃性有多种结构形式,主要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时空综合的,关联式的,平行式的等等。采用何种跳跃结构,由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一.理想型文学
1.概念: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2.特征:表现性--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显然,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思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理想型文学艺术地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乐土。
虚幻性--理想型文学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手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追求的就是一种情感的真实。
二.诗
1.概念: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特征: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一切样式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但诗的概括性更为突出,它反映生活不是以广泛性和丰富性取胜,而是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如《长恨歌》用了120句,840字,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有限的词句中,准确、含蓄、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
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跳跃到另一端,或由过去跳跃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藩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节维系着。诗的跳跃性有多种结构形式,主要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时空综合的,关联式的,平行式的等等。采用何种跳跃结构,由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
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诗的韵律,也称押韵,是指韵母相同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反复出现,韵律包括头韵。腹韵和尾韵。诗的押韵,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三.剧本
1.概念: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场次分,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2.特点: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具有高度浓缩性,为了使舞台这块小天地尽量多的容纳社会生活反复广阔的内容,剧作家必须把生活写得高度浓缩、凝练,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简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将生活内容概括地、浓缩地再现在舞台上。剧本再现生活的浓缩性要求清洁结构单纯集中,只有使剧情高度集中概括,才能充分发挥戏剧的表现功能,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茶馆》只有三幕,却表现了五十年的社会变迁,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已成为一条公认的定理。跟小说相比,剧本更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剧本要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由戏剧艺术的时空特征决定的。戏剧是直接面向观众的艺术,如果没有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舞台上必然出现冷场,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注意力。因此,集中
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是戏剧文学基本特征。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剧本不允许作者出现,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言语塑造形象。离开了台词,就没有戏剧文学。台词的动作性,即人物语言要以矛盾冲突为基础,并能促进事件、冲突的发展。
四.文学典型
1.概念: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的美学特征。
五.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优秀的文学产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符合这一艺术规律。例如,《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客观环境与自由个性让她与环境格格不入。再如《水浒传》林冲,让他与环境发生强烈冲突,被逼上梁山。充分显示环境对人物行动的制约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从城里回来地位的改观,阿Q在未庄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但自从他从城里回来,把满把铜的银的甩到柜台上,地位立刻改观。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其充分,通过人物的努力可以改变穷山恶水,可以带来周围人物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甚至推动历史前进。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所以,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不宜拆开来理解。
总之,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它一般包含着更为丰厚的历史内容,成为人类通过文学认识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它常常是叙事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是人物塑造达到艺术至境的标志。
六.意境
1.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2.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景中藏情,作者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加情深意浓。如《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却历历如现,如《登幽州台歌》。第三种是情景并茂,综合了上面两种,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虚实相生----意境构造的结构特征,所谓”全局有法,境分虚实”,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但是,虚境不能凭空而生,在意境创造过程中,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