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材料(下)一、名词解释1、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反映客观存在,表现作者真切的现实感受。

2、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为表现性和虚幻性。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作家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

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他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式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4、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

它的产生与英国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浪漫主义的口号是“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致。

浪漫主义文学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自我表现。

代表人物有华兹华、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雪莱、济慈。

5、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初,现实型文学不断发展,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其首要原则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

倡导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的真实。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全面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既要进行精细入微的刻画,又要进行历史长卷式的宏观展示,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与批判。

文学理论期末专业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专业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导言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以及文学创作的规律和形式的研究。

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探究文学的内在规律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进而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创作。

本文将对文学理论常见的几个流派和学说进行介绍和归纳,以供期末复习之用。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在俄国产生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代表了以契诃夫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学派。

形式主义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认为文学作品的核心是其艺术形式,而非内容。

形式主义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艺术手法和文学形式的研究和分析,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构造和形式的理解。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有别于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结构特征,结构主义更注重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文化符号系统,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各种符号和符号系统,来揭示文学作品所传达的观念和意义。

三、新批评主义新批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与传统的批评方法有所不同。

新批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形式的作用,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其意义和价值取决于作品内部的结构和形式。

新批评主义主张批评应该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分析文本内部的冲突、对比和意义构建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潮流,与现代主义对立而产生。

后现代主义关注文学作品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传统文学观念和文学形式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解构和重构,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形式,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不信任。

五、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关注文学作品中性别问题的理论流派,强调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角色。

女性主义批评挖掘和解读文学作品中存在的男权主义和性别歧视,呼吁对女性在文学中的认可和重视。

女性主义批评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

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

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

(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文学的本质论: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现代含义的确立:首先将一批文本从其他文献中分离出来,然后赋予这批文本以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为特征,并以天才论为基础赋予作者崇高的地位,把诗人和艺术家提高到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造物主地位,以此形成了一个艺术或文学的独立自足的领域。

4.文学的性质和特征(重中之重):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的审美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认识性、倾向性、实践性(书73-84)认识性:镜子论1.采诗以补察时政,诗歌可以反映社会的兴衰2.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现象与生活真实3.人生教科书:对人生存在处境的解释4.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5.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6.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倾向性:文学在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时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重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

作为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文学理论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学期的结束,期末考试即将临近,老师特意给出了期末考试的重点,下面将对这些重点做一个详细的总结。

1.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近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发展阶段包括意象派、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文论、戏剧理论等。

期末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些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代表理论家,要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文学创作理论:文学创作理论主要研究文学创作的思想、方法和规律。

其中包括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不同的文学创作思潮和方法。

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会出题询问这些创作思潮的特点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旨在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价值和质量。

其中包括形式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多个流派和方法。

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一篇文学作品的不同批评角度和方法,评价其艺术价值。

4.文学符号学理论:文学符号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的意义。

在期末考试中,可能会问到一些关于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分析的方法。

5.文化研究理论:文化研究理论主要研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后现代文化理论等。

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探讨文学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6.跨文化研究理论:跨文化研究理论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比。

在期末考试中,可能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在备考过程中,重点理论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文献、阅读经典论文和教材来加深对其的理解。

同时,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小论文练习,以加强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希望以上总结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文学理论教程的期末考试,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重点(老师给的)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重点(老师给的)

1.文学活动论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区别在于是否自由自觉。

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对象是人的本质的显示,人生来不仅为了活动,而且为了观看,人在对象上面意识到自己——费尔巴哈人的文学活动是人的精神活动之一,因此而有活动论。

文学活动论的启示在于:文学是人学。

2.文学反映论出发的哲学根据在于主客关系中的意识反映物质的思想。

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和反响的发展。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

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德意志意识形态》“如果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那么它至少应当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来”——列宁反映论一方面强调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强调反映不是机械的镜照,而是艺术的反映。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也就更具有普遍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动物只是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物种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艺术生产论经济学的观点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之一种文学活动进入现代资本社会后,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后,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补充: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的内涵与物质生产的对举。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即关于文学的各种理性谈论。

文学理论,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它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

文学理论是一种与文学有关的知识活动。

它的含义是由两个方面的关系决定的。

一是“理论”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一是“文学理论”与已有各种流行的或常识性观点之间的关系。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文艺学这个学科是在建国后从前苏联引进的,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但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文学活动特征: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说(“巫术”就是运用巫术意识以达到某种价值目标的行为模式,它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动方式系统)典型论说:弗雷泽——理论巫术(巫术意识)与应用巫术《金枝》2.宗教说(人类最早的宗教活动同时也是最早的艺术活动,艺术的产生最初与人类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典型论说:黑格尔:艺术是“宗教观念的形象翻译”(象征艺术)3.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即游戏,游戏是艺术发生的必要前提)典型论说:康德自由的游戏“人们把艺术仿佛看作是一种游戏,这是本身就愉快的一种事情,达到了这一点,就算是符合目的”4.劳动说(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它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典型论说:普列汉诺夫“劳动先于游戏”、“劳动先于艺术”(《没有地址的信》)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平衡性:文学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平衡”的反面是“平衡”。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

文学理论期末考点

文学理论一、填空题。

1、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5、文学作为话语,包含5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文学创造的主体是:作家、诗人。

(一种观点认为是“模仿者”、“创造者”,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旁观者”、“移情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7、想象主要有三种: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8、联想有三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9、文学创造构思方式: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10、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意境、典型、意象。

11、文本由表及里的四个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基本层面)、意义单元(核心层面)、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客体。

1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14、王国维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5、意象主要有四种: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

16、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

17、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18、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抒情内容、抒情话语。

19、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20、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核心主要是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

21、文学风格的类型:“刚”、“柔”。

二、简答题。

(一)简述叙事的构成要素。

答:叙事由叙述内容,叙述动作、叙述话语三个要素构成。

1、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

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文学理论 期末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 期末复习整理

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不同,但又是互相联系、渗透、作用的。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四要素):一、世界——文艺摹仿说,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易·系词》“观物取象”,荆浩“画者画也,读度物象而取其真”,叶燮《原诗》“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浪漫主义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文学批评上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高扬文学“天才”。

三、作品——形式主义中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形式的价值即“文学性”和“特异性”,并提出“陌生化”概念。

结构主义则注重文学作品的本体价值,兰塞姆以此提出“文学本体论”。

四、读者——文学作品是显示世界的“镜子”,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主体对象化,同时对象主体化。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

文学活动论(人类学)①人的生活活动自由和自觉,自由: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

自觉: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便以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②对象化,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反映论(哲学):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但其核心是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定义: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

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

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

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

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6.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部分)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部分)

一、填空(20分)1、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2、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与报告文学3、诗的特征: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4、散文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5、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6、文学言语层面特征:内指性(诗意逻辑)、心理蕴含性(所指)、阻拒性7、文学意蕴层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8、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原则”是由黑格尔提出9、王昌龄提出意境的概念,王国维是意境概念的集大成者10、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意境的分类:有我之境、无我之境11、王国维意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12、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13、叙述内容的构成:故事、结构、行动14、故事的构成:事件、情节、人物、场景15、巴赫金提出复调式叙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实践复调式叙述16、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性作品的结构17、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18、陈望道的“风格”分类原则——《修辞学发凡》19、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中国:兴味20、马克思提出: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思想标准(1、高度的真实性:作品与社会生活;2、进步的倾向性:作品与作家意识;3、情感的健康性:作品对读者影响)艺术标准(1、文体评价:外在形态、内在结构的完美性;2、形象评价:鲜明、生动、独特、概括性;3、意蕴评价:蕴蓄象中又流溢象外)21、文学批评的模式:(1)传统批评模式——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2)现代批评模式——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二、名词解释(20分)1、现实型文学: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文学理论》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定义,三个分支2、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3、文学四要素4、文学理论的五个任务5、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价值取向6、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2、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再现理论、表现理论、接受美学)3、文学活动的发生学说:“四说”;“劳动说”4、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文化含义、审美含义、通行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定义;表现;综述3、话语:定义;五要素4、话语蕴藉:定义;两层内涵;典范形态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内涵及关系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013、文学创造的特殊性:区别于宗教与科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4、文学创造的客体:“自然”(模仿说、再现说))、“情感”(表现说);5、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惟一源泉;特殊性6、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主体;特殊性7、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双向运动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材料:定义;获取途径;主体性2、艺术发现:定义;表现;心理特征3、创作动机4、艺术构思:定义;心理现象(灵感与直觉)5、构思方式:定义;几种方式6、物化阶段: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7、为什么会出现“心手不一”?常见的问题;如何操作(即兴和推敲)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艺术真实:定义;主要特征2、艺术概括:定义;具体规定3、诗意的裁判:定义;内涵4、人文关怀:定义;人文与历史的双向价值5、审美理想:定义;特征;功能6、文学形式的升华:内容与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文学理论》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重点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文学作品类型的划分:黑格尔、席勒2、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基本特征)3、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古代、近代、现代)4、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基本特征)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本层次的理论:王弼、英伽登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象·意”3、文学言语的特点4、文学形象的特征5、文学意蕴:三个层面6、文学典型:理论;定义;“特征性”;艺术魅力;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7、意境:理论;定义;特征;分类8、意象:理论;定义;特征;分类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1、叙事理论2、叙事:含义;特征;构成3、叙事内容:故事(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行动4、叙述话语: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时序、时距、频率);视角5、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1、抒情:理论;抒情与现实;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抒情与宣泄2、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3、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情感经验4、抒情方式:修辞方式;抒情角色第十三章:文学风格1、风格的几种理论2、如何理解“文如其人”?3、文学风格:定义;内涵4、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5、文学风格与文化(时代、民族、地域、流派)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定义2、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3、文学消费的二重性:P3064、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5、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审美活动、认识活动、文化价值阐释活动、审美交流活动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1、期待视野:定义;层次;形成;类型2、接受动机3、接受心境4、隐含的读者5、填空、对话与兴味6、还原与异变7、理解与误解8、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9、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余味第十六章: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定义2、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标准:美学的、史学的4、文学批评的模式:传统批评模式;现代批评模式5、文学批评的实践。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德]黑格尔:《美学》[德]恩格斯·卡西尔:《人论》[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明]谢榛:《四溟诗话》-----中国诗歌理论[清]叶燮:《原诗》-----我国文艺理论史上的一部巨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德]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李长之:《鲁迅批判》[德]康德:《判断力批判》[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俄]普罗普:《故事形态学》[法]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法]布封:《论风格》1.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分为阅读前的素养储备、审美感受、审美评价三个阶段。

2.接受动机可以分为审美动机、娱乐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借鉴动机和批评动机等。

3.文学批评的性质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原则,这就是美学和历史的原则。

5.文学体裁:魏晋时期已有明辨文体异同的论著和论文,曹丕的《典论·论文》就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6.古代文学风格-----“八分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提到的著名的“八体”。

7.现代文学风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把风格(他用的术语是“体性”)分为四组八体。

8.孟子有“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观点,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要求读者以自己之意去“逆”(即“迎受”)作者之志,因此“逆”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读者通过这种还原,推想到作者之志,并从中就接受教诲。

9.文学象征参照黑格尔的分类方法可分寓言式象征和符号式象征。

10.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我国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我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有关,他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读者、世界这四要素构成的。

3.文学理论的任务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作者论和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关于文学发生的诸种学说:①巫术发生说②宗教发生说③游戏发生说④劳动说(二)文学起源于劳动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2.物质生产发展同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其实,“不平衡关系”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就是说,经济的、物质生产的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不平衡与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中,从局部的情况,或者从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确实是存在的,但在总体的方面看,或者我们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那么文学发展的水平就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曲线上左右摆动,二者之间总是大致平衡的。

因此,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①功利性与无功利性(从目的看)文学的无功利就是指文学活动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的满足。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一、文学理论的概述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解读等问题。

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印度,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派别。

本文将从常见的文学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入手,对文学理论进行概述。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理论强调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舒克茨基和托洛茨基等。

形式主义对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构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作品的内在规律与艺术显著。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文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有巴尔赞和凯鲁亚克等。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言系统,它关注作品内在的结构与组织方式,通过研究文本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体系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单元。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文学理论潮流,代表人物有巴特和福柯等。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正义观念,强调语言、权力和身份等问题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质疑文学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注重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本身的创新和挑战。

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现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性别问题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女性的权益和性别歧视等话题,并试图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关注文学与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实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有本迪克特和斯洛特。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批判欧洲殖民时代对非西方地区的文化和身份的压迫,强调对非西方地区文化的重建和重新定义。

七、个人主义文学理论个人主义文学理论关注个体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

代表人物有弗洛姆和照片。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学理论:即关于文学的各种理性谈论。

文学理论,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它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

文学理论是一种与文学有关的知识活动。

它的含义是由两个方面的关系决定的。

一是“理论”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一是“文学理论”与已有各种流行的或常识性观点之间的关系。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文艺学这个学科是在建国后从前苏联引进的,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但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文学活动特征: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说(“巫术”就是运用巫术意识以达到某种价值目标的行为模式,它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动方式系统)典型论说:弗雷泽——理论巫术(巫术意识)与应用巫术《金枝》2.宗教说(人类最早的宗教活动同时也是最早的艺术活动,艺术的产生最初与人类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典型论说:黑格尔:艺术是“宗教观念的形象翻译”(象征艺术)3.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即游戏,游戏是艺术发生的必要前提)典型论说:康德自由的游戏“人们把艺术仿佛看作是一种游戏,这是本身就愉快的一种事情,达到了这一点,就算是符合目的”4.劳动说(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它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典型论说:普列汉诺夫“劳动先于游戏”、“劳动先于艺术”(《没有地址的信》)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平衡性:文学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平衡”的反面是“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一.理想型文学1.概念: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2.特征:表现性--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显然,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思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

理想型文学艺术地创造了一个理想世界。

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乐土。

虚幻性--理想型文学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手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

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追求的就是一种情感的真实。

二.诗1.概念: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

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特征: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一切样式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但诗的概括性更为突出,它反映生活不是以广泛性和丰富性取胜,而是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

如《长恨歌》用了120句,840字,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有限的词句中,准确、含蓄、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

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跳跃到另一端,或由过去跳跃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藩篱、空间的鸿沟。

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节维系着。

诗的跳跃性有多种结构形式,主要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时空综合的,关联式的,平行式的等等。

采用何种跳跃结构,由诗人所要反映的生活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

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

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诗的韵律,也称押韵,是指韵母相同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反复出现,韵律包括头韵。

腹韵和尾韵。

诗的押韵,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三.剧本1.概念: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按场次分,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2.特点: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具有高度浓缩性,为了使舞台这块小天地尽量多的容纳社会生活反复广阔的内容,剧作家必须把生活写得高度浓缩、凝练,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简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将生活内容概括地、浓缩地再现在舞台上。

剧本再现生活的浓缩性要求清洁结构单纯集中,只有使剧情高度集中概括,才能充分发挥戏剧的表现功能,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丰富的内容。

如《茶馆》只有三幕,却表现了五十年的社会变迁,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已成为一条公认的定理。

跟小说相比,剧本更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剧本要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由戏剧艺术的时空特征决定的。

戏剧是直接面向观众的艺术,如果没有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舞台上必然出现冷场,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注意力。

因此,集中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是戏剧文学基本特征。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

剧本不允许作者出现,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言语塑造形象。

离开了台词,就没有戏剧文学。

台词的动作性,即人物语言要以矛盾冲突为基础,并能促进事件、冲突的发展。

四.文学典型1.概念: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的美学特征。

五.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优秀的文学产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符合这一艺术规律。

例如,《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客观环境与自由个性让她与环境格格不入。

再如《水浒传》林冲,让他与环境发生强烈冲突,被逼上梁山。

充分显示环境对人物行动的制约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从城里回来地位的改观,阿Q在未庄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但自从他从城里回来,把满把铜的银的甩到柜台上,地位立刻改观。

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其充分,通过人物的努力可以改变穷山恶水,可以带来周围人物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甚至推动历史前进。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

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所以,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不宜拆开来理解。

总之,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它一般包含着更为丰厚的历史内容,成为人类通过文学认识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它常常是叙事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是人物塑造达到艺术至境的标志。

六.意境1.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2.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景中藏情,作者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加情深意浓。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却历历如现,如《登幽州台歌》。

第三种是情景并茂,综合了上面两种,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虚实相生----意境构造的结构特征,所谓”全局有法,境分虚实”,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

意的体味和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而生,在意境创造过程中,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包括情,理,意,韵等。

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等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虽然从属于整个文体层面,但在意境这种内蕴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集中。

这使意境的审美特征必然是富于韵味的,余韵无穷的。

总之,意境的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所以意境成了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分类:刘熙载《艺概》中分类“花鸟缠绵(明丽鲜艳),云雷奋发(热烈崇高),弦泉幽咽(悲凉凄清),雪月空明(和平静穆),诗不出此四境。

”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情感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

七.意象: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或是象征意象,在文学作品中也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

八.审美意象基本特征(1)审美意象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形成了人类审美理想表现形态的又一类型。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推销员变成大甲虫的意象,深刻表达了关于人性异化的哲理思考(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流形态是意象艺术,象征往往是审美意象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例如金字塔,陵园,纪念碑或《变形记》中的大甲虫等(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主要是指形象和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前者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刑天,后者如贝克特《等待戈多》(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艺术思维被简单的理解为形象思维,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至少意象创造的思维特征,便是由抽象思维直接参与的思维。

事实上,生活中的客观物象与主观抽象思维完全对应的情况非常少见,因此作家必须对客观物象进行选择,改造,从而形成奇辟荒诞的形象形态。

(5)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由于在创造象征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解过程。

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会给人产生无数的疑问。

读者通过思索和求解,往往能领悟到意象所承载的的某些观念和哲理。

但好的作品往往使人始终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造成意象多义性的原因:其一是作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

其二是作家选择的象征物,读者不了解作者的思路,只能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猜”,这便是审美意象显得歧义丛生的原因。

总之,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出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

九,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故事的主旨。

显著特征是有故事情节,哪怕是最稀薄淡化的情节,常见于叙事作品,通过有情节的整体形象系统来实现某种观念的表达,这种意象是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最古老又最普遍的艺术形式。

符号式意象: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这类意象,以它整体的或单个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其作用从本质看不过是表意符号,所以称为符号性意象。

又可以分为两类:抽象型,具象型。

十.叙事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2.特征: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的对象一般是社会的人,这是文学作品的共同对象。

叙事性作品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是客观的事件。

叙事的兴趣不在于静止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人的行为和其造成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