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教案模板(共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教案模板(共3篇)
篇:《绿》教案
《绿》简案
李海红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2、学习作者多角度的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3、欣赏文章新颖贴切的比喻和烘云托月的衬托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多角度的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欣赏文章新颖贴切的比喻和烘云托月的衬托手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由图片导入)
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
主要作品有《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
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
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
力。
《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揭示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2、学习作者多角度的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3、欣赏文章新颖贴切的比喻和烘云托月的衬托手法。
四、感知课文:
1、找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和同学交流。
(用.在字词下方标出)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文眼)(用——划出)
3、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谭的绿的特征的词语(用。
在词语下方标出) 4、找出文中点明观察点的词语(用。
符号);了解观察的景物及观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写旁批);把握文章写景顺序。
五、赏读课文
1、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了梅雨潭的绿?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绿的感受的?(试在文旁写批注。
)
【学法指导:批注式阅读:即在文旁或文后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
批注的对象可以是遣词造句,可以是语言艺术,也可以是思想内容、写作特色等。
批注的方法可以是感悟理解,可以是生发联想,可以是赏析评价,也可以是质疑问难。
总之批注必须言之有物,言简意赅。
例1:“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批字词,欣赏境界。
)
例
2、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批
语句,感悟理解)
例
3、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女孩可爱与恬美】。
(批语言艺术,赏表达作用。
)例
4、《红楼梦》第一回写娇杏“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朗,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 脂砚斋评“更好。
这便是真正的情理之文。
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闭月羞花等字。
” (批人物描写,文字的真实。
)】多方设喻,精雕细刻
对比衬托,烘云托月
词语传神,平添情韵
2、用~~划出作者描写梅雨潭绿的优美语句,并有感情的朗诵。
六、品味探究
1、作者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是因为绿得“奇异”,作者第一次游仙岩是春天,春水难道绿得不“奇异”吗?
2、联系写作背景说说你从文中读出了朱自清什么样的感情呢?
3、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深情吟诵)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七、拓展延伸:
即兴吟诵比赛:吟咏古今诗词中咏“绿”的名句。
八、课堂:
请仿照文后【总评】的写法,从文章的语言、构思等方面, 也来作一总评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
"
第2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
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
——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
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敬素好琴()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乃英雄也()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
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第3篇:绿教学教案
绿(比较阅读)设计理念:
1、运用比较阅读引领学生品味欣赏不同环境、不同时空、不同天气中的绿,有效地强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认识事物的学习方法,养成细心体悟、含英咀体的阅读习惯。
3、运用新的观念教学传统教材,以达到“老文”新教,常教常新的目
的。
教学目的:
1、感知课文,激发对“绿”的兴趣。
2、在比较中,感受灵隐之绿的深沉和丰富和花港观鱼的奔放,具有生命力。
3、培养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懂得同一种绿在不同地点,不同时空,不同人眼中也是不一样的,培养欣赏的能力。
4.通过阅读比较积累有关绿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认识各种绿之间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读有关描写春天的文章(特别是描写绿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立足生活,谈中渗比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你能谈谈身边的美景吗?(让学生初步感受身边的形形色色的美,使身心融入美的境界之中。
)师:刚才听了大家的交流,马老师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美景。
今天,马老师要让大家跟着当代女作家宗璞去游览一下美丽的杭州西湖。
1、出示课题“绿”宗璞《西湖漫笔》(课件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一片绿色之中,课件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粗感绿意。
1、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地方的绿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2、生读课文。
3、指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灵隐和花港观鱼的绿。
)
三、精读细品,比中悟绿
(一)、品读林隐,走进绿境
1、你最喜欢哪一处的绿呢?(灵隐或花港观鱼)
2、让我们先读读第2节,看看灵隐的绿是一种怎样的绿,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生各抒已见,师随机穿插朗读
4、总结朗读:是呀,灵隐的绿,从空中绿到地面又绿到水中,让我
们感到满目是绿,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谁能读出这种感觉呢?指名读。
(对课文文本有了初步的感受,这是阅读比较的基础。
)(二)、直观对比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让马老师感受到了灵隐的满目是绿。
如此优美的环境,不妨让我们亲身感受一下吧!瞧,这就是灵隐。
(点击课件)学生直观欣赏。
师:那么花港观鱼的绿又是一种怎样的绿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去花港观鱼瞧一瞧。
(再次点击课件)师: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或:花港观鱼和灵隐的绿相同吗?)(得出:不一样)
(三)、咬文嚼字,含英咀华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
2、3两节,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比较阅读的范围可有不同,同一篇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同一个作者由于切入点、写作方法、心情愉悦等的不同,所以体现的绿、对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前者给人一些清凉,给人一种静,而后者给人一种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
(四)、反复吟诵,以声表情
1、师引入:同是写绿,由于作者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前者让我们感到一种清凉,一种幽静。
而后者让我们感到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不同的感觉,读也会不一样。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自己读
3、指名读、齐读(让学生在通过阅读比较的基础上读,并且自主地选择朗读内容,阅读的效果就能从学生的读中充分表现出来。
)四、拓展比较,内外结合
(一)师引入:地方确实让人流连忘返,同学们你们喜欢绿吗?(喜欢)有两个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绿,他们还写了两篇文章。
马老师读了也很喜欢,我选了两个片断推荐给大家欣赏,请你们读读他们笔下的绿和课文的绿有什么不一样?可选择其中一个片断读。
(在文本比较的础上,再来利用视觉来品味他们的不同。
不同作家同一体裁的
比较阅读,作家因个人气、经历不同,即使写同一内容,也将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呈现不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比较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装的迁移思维水平。
)
(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是,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勤于用自己的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成为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逐步提高对文体知识、语法知识、语言运用等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对学生装养成良好的新闻记者理解、写作习惯大有帮助。
)总结:是呀,同是写绿,由于地点不同、作者不同、时间不同、表达手法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三)课外延伸《绿》朱自清精点散文《绿》艾青精美诗歌英国泰戈尔散文……(叶圣陶先生说:“就读的方面来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所以在教学结束之时,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把比较阅读带入自己的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附:
1、板书:比较切入点表现手法环境动静色彩天气心情
2、材料:片断一绿(石怡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绿”字在春天体现得淋漓尽致。
田野里那嫩绿的麦苗,随着微风轻轻飘动,似乎在春天这个大舞台上跳着草裙舞。
道路两旁那刚刚长出嫩芽的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棵棵树木,仿佛在合唱“春天之歌”。
草地上的小草在春光的诱惑下,急不可待地从地底下钻出小脑袋,望望那阳光明媚、生气勃勃的春天。
这又为土地铺上了一条绿色的大地毯。
绿的麦苗、绿的树木、绿的小草,真是绿满春天。
(充满童趣)片断二绿满校园(片断)当严冬来临,杨树、悬铃木树和小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之后,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几株傲霜的松树和越长越绿的冬青树上。
教室前面的冬青树,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色献给校园。
一见到那北风吹不动,大雪盖不尽的松树,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岁寒知松柏”的赞叹。
冰雪中看到那松
树苍翠的枝叶时,难道你就不感觉到温暖,看不到希望吗?难道你就不觉得冰封雪压,它那青春的血液照样在流动,生命的力量照样是不可抗拒的吗?(冬天的绿给人一种顽强的精神,不可抗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