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数学与法律的关系1.1 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联系学习数学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探索数学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 学习数学证明与法律证据的关系理解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比较数学证明与法律证据的相似之处和差异1.3 案例分析:数学证明在法律案件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证明在法律判决中的作用讨论数学证明对法律决策的影响和意义第二章: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2.1 学习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掌握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的定义探索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的联系和差异2.2 练习数学逻辑推理题目解决数学逻辑推理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法律案例,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推理和分析2.3 案例分析:数学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讨论数学逻辑在法律判决和辩论中的重要性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逻辑对法律推理的指导作用第三章:数学模型与法律问题3.1 学习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数学模型构建的步骤和原则探索数学模型与法律问题的联系和应用3.2 练习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法律问题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和解释数学模型在法律问题中的应用和效果3.3 案例分析:数学模型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模型在法律决策和分析中的应用讨论数学模型对法律问题的解决和优化作用第四章:数学概率与法律风险4.1 学习数学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概率的定义和概率计算公式探索数学概率在法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4.2 练习解决数学概率问题解决与法律风险相关的概率问题,提高概率计算能力分析和评估法律事件的风险和可能性4.3 案例分析:数学概率在法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概率在法律风险评估和决策中的应用讨论数学概率对法律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作用第五章:数学统计与法律数据分析5.1 学习数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探索数学统计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5.2 练习解决数学统计问题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法律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统计在法律领域的应用5.3 案例分析:数学统计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统计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数学统计对法律决策和问题解决的支持和帮助第六章:数学优化与法律资源配置6.1 学习数学优化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数学优化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探索数学优化在法律资源配置中的潜在应用6.2 练习解决法律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数学优化方法解决法律领域中的资源分配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6.3 案例分析:数学优化在法律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优化在法律资源配置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优化对法律资源配置的优化效果及其意义第七章:数学加密与法律信息安全7.1 学习数学加密基本概念和算法掌握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探索数学加密在法律信息安全中的应用7.2 练习实现数学加密和解密算法通过编程实践,实现基本的加密和解密算法增强对法律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信息安全保护能力7.3 案例分析:数学加密在法律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加密在法律信息安全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加密对法律信息安全的保护作用及其重要性第八章:数学算法与法律逻辑思维8.1 学习数学算法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如输入、输出、可行性等探索数学算法在法律逻辑思维中的作用和应用8.2 练习设计和分析数学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和分析相应的数学算法提高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8.3 案例分析:数学算法在法律逻辑思维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算法在法律逻辑思维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算法对法律逻辑思维的促进作用及其意义第九章:数学可视化与法律信息呈现9.1 学习数学可视化基本概念和工具了解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如散点图、柱状图、饼图等探索数学可视化在法律信息呈现中的作用和应用9.2 练习制作法律信息可视化图表使用可视化工具,将法律数据制作成直观的图表提高法律信息呈现能力,使法律分析和决策更加直观易懂9.3 案例分析:数学可视化在法律信息呈现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可视化在法律信息呈现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可视化对法律信息呈现的优化效果及其意义第十章:数学思维与法律创新意识10.1 学习数学思维方法和特点了解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抽象、归纳、演绎等探索数学思维在法律创新意识中的作用和应用10.2 练习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法律问题通过实际案例,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法律问题提高法律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10.3 案例分析:数学思维在法律创新意识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思维在法律创新意识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思维对法律创新意识的促进作用及其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数学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包括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重点环节二: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掌握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以及如何应用于法律推理重点环节三:数学模型与法律问题学习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法律问题,并理解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四:数学概率与法律风险学习数学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了解其在法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重点环节五:数学统计与法律数据分析掌握数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并了解其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六:数学优化与法律资源配置学习数学优化方法及其在法律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其效果重点环节七:数学加密与法律信息安全理解数学加密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并了解其在法律信息安全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八:数学算法与法律逻辑思维学习数学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并了解其在法律逻辑思维中的应用重点环节九:数学可视化与法律信息呈现学习数学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并了解其在法律信息呈现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十:数学思维与法律创新意识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并了解其在法律创新意识中的应用本教案旨在通过数学与法律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和解决法律问题。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数学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掌握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2. 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3. 问题解决:提出实际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与心得。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与分析案例一:几何图形的法律应用通过分析几何图形在建筑设计、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的相互渗透。

案例二:概率与统计在法律取证中的应用介绍概率与统计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如犯罪现场的脚印分析、DNA检测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法律公正中的重要性。

七、实际法律问题解决问题一:遗产分配以遗产分配为例,教授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合理分配遗产,遵循法律规定。

问题二:经济纠纷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合同纠纷,如利息计算、收益分配等,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公正解决经济纠纷。

九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岔河中学龚尧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及运用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地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地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地一个有效地数学模型. 能根据具体问题地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数学思考: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地过程,探索问题中地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决问题: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地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地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地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地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学重难点、关健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地应用题 .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地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地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地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地价格)星期一二三四五甲元元元元元乙元元元元元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地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元这人持有地甲、乙股票各多少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地甲、乙股票各、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地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地帐户总数就是或乘以相应地每天每股地收盘价再根据已知地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元便可列出等式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解设这人持有地甲、乙股票各、张则解得答略【思考】列方程解应用题地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活动方略】教师板书,给出题目学生口答,老师点评.【设计意图】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地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探索新知【问题情境】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分析】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如何理解“两轮传染如何利用已知地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 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解方程得(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个人【思考】如果按这样地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活动方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中所列地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地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地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地适当变形对解题地影响丰富解题经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反馈练习生物兴趣小组地学生,将自己收集地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件,如果全组有名同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那么根据题意列出地方程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张则这个小组共人人人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活动方略】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地掌握情况.四、应用拓展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地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地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 第十九条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地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小结作业问题通过本课地学习大家有什么新地收获和体会数学知识法制知识作业教材习题第、、题复习题第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数学与法制的关联。

难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案例分析。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1.4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课程相关教材。

课件:法制教育案例及图片。

1.5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法制教育的主题。

讲解: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分享相关案例。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数学与法律的关系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分享实际案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

2.4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课程相关教材。

课件:法制教育案例及图片。

2.5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讲解:讲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享实际案例。

分析:分析具体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数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司法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难点: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司法问题。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分享实际案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司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

3.4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课程相关教材。

课件:法制教育案例及图片。

3.5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司法领域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法律问题4. 数学与司法公正5. 数学在法律取证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分析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3. 分析:分析具体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与法制的关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的提高程度。

4. 学生对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作用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6. 数学在法律领域的创新应用a. 讲解数学模型在法律预测中的应用。

b. 探讨数学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7. 数学与法律伦理a. 分析数学在法律伦理决策中的角色。

b.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模型对法律伦理的指导意义。

8. 数学在法律教育中的融入a. 介绍数学教育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b. 探讨如何在法律教育中融入数学知识。

9. 数学在法律实践中的案例分析a. 分析具体法律案例中数学工具的应用。

b. 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数学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10. 总结与拓展a. 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强化数学与法制的联系。

b. 布置拓展作业,鼓励学生探索数学在法制领域的更多应用。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意识。

3.通过数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2.法律知识3.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以生活中的法律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环节:数学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环节:法律知识教学1.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第四环节: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

1.导入教师以“小明偷了小红的手机,被警察抓了”的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如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违反法律要受到制裁等。

2.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如概率、统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中奖概率、如何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等。

3.法律知识教学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准则,保护公民的权益等。

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如分析经济犯罪案例,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4.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导致另一公司损失巨大。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如如何计算损失金额、如何界定侵权行为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提高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3.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法律规定的合理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法律问题4. 数学与司法公正5. 数学在法律证明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分析具体案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亲身体验数学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直观展示数学与法制的关系。

2. 案例资料:收集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介绍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阐述数学与法制的内在联系。

3. 分析案例呈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中的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数学与法制关系的认识,以及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

6. 布置作业六、教学内容1. 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2. 概率论在法律预测中的应用3. 统计学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作用4. 几何学在法律空间判断中的应用5. 数论在密码学中的法律意义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概率论在法律预测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统计学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基本方法。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几何学在法律空间判断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何学的应用。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篇1教学内容:纳税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2)50吨的10%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法律问题4. 数学与司法公正5. 数学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掌握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法律问题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数学与法制的关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问题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法制的紧密联系。

3. 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数学与法制的关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学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分析身边的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利用概率计算和法律推理判断案件的可能性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这个案例,使学生理解概率计算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一个刑事案件,法官需要根据证据的可靠性和发生的概率来判断罪犯是否guilty。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运用概率计算来辅助法律判断。

教学步骤:1. 介绍案例背景,让学生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证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3. 应用概率计算,估算罪犯guilty 的概率。

4. 讨论如何将概率计算结果应用于法律推理。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数的概念与法律意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1.2 教学内容数的概念:整数、分数、小数等。

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

1.3 教学步骤引入数的概念,举例讲解整数、分数、小数等。

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理财等。

讲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

举例说明尊重他人权益的具体做法,如不抄袭、不侵犯他人隐私等。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

第二章:代数与公平正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2 教学内容代数基本概念:变量、方程、不等式等。

公平正义:公平的含义、正义的行为。

2.3 教学步骤讲解代数基本概念,举例解释变量、方程、不等式等。

引导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资源、比较利益等。

讲解公平正义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正义的行为,如不偏袒、不歧视等。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代数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考虑公平正义。

第三章:几何与规则意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3.2 教学内容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角等。

规则意识:规则的含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3 教学步骤讲解几何基本概念,举例解释点、线、面、角等。

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面积等。

讲解规则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遵守规则的具体做法,如守时、排队等。

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几何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遵守规则。

第四章:概率与公平竞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024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优秀

2024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优秀

2024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法制意识。

三、教学内容1.数学知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2.法制教育:宪法、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如消费维权、网络安全等。

(2)提出问题:数学与法制教育有什么关系?2.基本概念学习(1)讲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如代数中的方程、几何中的图形等。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法律中的基本概念,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3.数学知识运用(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价格、分析数据等。

(2)举例说明数学知识在法制教育中的应用,如概率论在法律证据中的应用。

4.法制教育渗透(1)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2)结合数学案例,分析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数学竞赛中的公平竞争原则。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数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2)分享数学知识在法制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作业(1)布置数学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法律知识。

(2)布置法制教育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法制教育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结合数学和法制教育内容,进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和法制教育。

七、教学资源1.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法律教材。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法律问题4.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5. 总结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讨论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数学与法制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与法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数学教材及相关法制教育资料。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案例材料:选取与数学相关的法制案例。

4. 实践活动材料:与数学和法制相关的实践活动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法制教育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数学与法制的关系:介绍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几何学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概率论在司法判决中的运用等。

3. 分析法制案例:选取一个与数学相关的法制案例,如利用数学知识破案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数学原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数学与法制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运用法制观念,如计算税款、利息等实际问题。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教师提问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二)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

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新授教学(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1.教师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法制观念的培养5. 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阐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互动法:提问、回答,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案例等。

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数学与法制的资料、案例。

3. 课堂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阐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与法制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法制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法制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法制工作中的应用。

3. 开展数学与法制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数学与法律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联系。

认识数学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探讨数学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实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数学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实例。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发学生对数学与法律关系的思考。

1.4.2 讲解:详细介绍数学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1.4.3 案例分析:分析数学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实例。

1.4.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2.1 教学目标理解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的联系。

学会运用数学逻辑解决法律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的关系。

探讨如何运用数学逻辑解决法律问题。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的关系。

实例讲解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中的数学逻辑运用。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的联系。

2.4.2 讲解:详细介绍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的关系。

2.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法律案例中的数学逻辑运用。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概率论在法律领域的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掌握概率论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探讨概率论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概率论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发学生对概率论在法律领域应用的思考。

3.4.2 讲解:详细介绍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3.4.3 案例分析:分析概率论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3.4.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与法律问题4.1 教学目标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学会运用线性方程组解决法律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探讨如何运用线性方程组解决法律问题。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数学与法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1.2 教学内容数学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法律问题。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法律纠纷。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1.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数学与法律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第二章:数学与证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证据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2.2 教学内容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纠纷。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2.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在证据收集与分析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法律问题。

第三章:数学与经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3.2 教学内容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路。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法律问题。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法律问题。

3.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法律问题。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九年级)一、教学目标:2.学习数学中与法律有关的知识,如统计、概率、函数等。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4.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法律与数学的关系,理解数学在法律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数学与法律的关系:1.1数学在法律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统计犯罪率、预测犯罪趋势、计算证据的强度等方面的应用。

例如,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计算,预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1.2法律对数学的要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律中的要求。

例如,在证据分析中,需要运用统计学的知识。

2.法制教育:2.1法律与社会: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2.2学生的权益与义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2.3道德与法律: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编排法律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体验法律问题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2.讨论法: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法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游戏化教学法:设计数学与法律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法律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2.展示法律案例: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知法律的力量。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根据提供的案例或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法律问题,并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4.游戏活动:设计数学与法律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与法律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关系2. 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3.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法律问题4. 数学与司法鉴定5. 数学在法律文献检索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阐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数学模型构建和法律问题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与应用》、《法制教育读本》等。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法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4. 数学工具:如计算器、几何模型等,方便学生实践操作。

五、教学进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数学与法制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阐述数学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如选举算法、证据分析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1. 讲解:介绍数学与司法鉴定的关系,如指纹识别、DNA检测等。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数学模型构建和法律问题分析。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 讲解:阐述数学在法律文献检索中的应用,如信息检索算法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法律文献检索。

第四课时:1. 复习: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渗透法治德育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治德育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法治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法治意识,认识到法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通过数学问题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学知识与法律案例的结合,如合同履行、财产权、几何问题中的侵权责任等。

2. 法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公平、公正、公开、平等。

3. 学生法治实践活动的设计,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主题班会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法治的思考,如“在购物时,商家多找了我钱,我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涉及到法律知识。

2. 讲解:结合数学知识,讲解相关的法律案例,如合同履行、财产权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维权?”、“如何遵守合同?”等。

4. 实践:设计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法治素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法治教育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如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等。

五、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及相关法律案例资料。

2. 法治实践活动器材和道具。

3. 法治教育课件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以便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高法治素养。

3.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法治意识。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法治教育中得到提高。

5. 与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法治教育的合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师:张志恒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数学思考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重难点、关键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
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价格):
星期一二三四五
甲12元12.5元12.9元12.45元12.75元
乙13.5元13.3元13.9元13.4元13.75元
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
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
解: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
则解得
答:(略)
【思考】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活动方略】
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
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
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
(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 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
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
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反馈练习
1.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如果全组有x名同学,那么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1-x)=182×2
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活动方略】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应用拓展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十九条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五、小结作业
1.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1)数学知识
(2)法制知识
2.作业:教材P53,习题22.3第1、2、6题,P58,复习题22第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