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它通过将药物或溶液以静脉途径输送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补液、营养支持等目的。

然而,静脉输液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遵守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静脉输液的基本原则1.输液液体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

2.输液速度的控制: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药效要求,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药物过快或过慢输注。

3.输液管路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输液管路和接头,确保输液的顺畅和安全。

4.输液部位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免损伤静脉或引起感染。

三、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1.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医务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医嘱内容,确保输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输液操作的规范性:医务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确保输液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输液后的监测工作:医务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后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四、静脉输液的管理流程1.临床医师开具输液医嘱,明确患者的输液内容、剂量、速度等要求。

2.护士核对医嘱内容,准备输液器材和药物。

3.护士根据医嘱进行静脉穿刺,接入输液管路,开始输液。

4.输液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或处理异常情况。

5.输液结束后,护士及时记录输液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并向医生汇报。

五、总结静脉输液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该严格遵守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务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对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原则
使护士从“怕犯错”旳意识,转变为主动思索:“ 哪里可能犯错”。 管理者对差错旳处置行为,变化成对风险旳控 制行为。 将危险管理提升到安全管理旳角度,将不安全 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所以主动而超前旳风险管理,比悲观旳事后处理更 全方面、更科学。
怎样降低静脉输液风险
1.加强护士责任心旳培养
2
消毒
1
3
穿刺
4
选择血管
静脉输液
送管
6
5
封管
固定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
冲管旳定义: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旳药 液冲入血管,防止刺激局部血管,并降低药 物之间旳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 或封管前。
冲管液:等渗盐水
冲管措施: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 漩涡,加强冲管效果。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
封管旳定义: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 用于输液 结束后。
封管液种类
等渗盐水
用量5-10ml,6-8小时冲管一次
稀释肝素溶液
每毫升含肝素10-100单位,用量2-
5ml。抗凝作用连续12小时以上
封管措施
正压封管法 脉冲式封管法 脉冲式正压封管法
封管措施
正压封管:在封管旳过程中,边推
注封管液边退针旳措施
脉冲式封管:推注旳过程中,退一
下停一下(每推注0.2ml,暂停1秒, 再推注0.2ml,如此反复进行),在 注射最终0.5ml生理盐水时,边注射 边向后拔针直至完毕封管。
主动观察问询病人旳情况,使问题在 萌芽状态就被早发觉、早处理,降低了 对病人身心旳损害,保障病人旳用药安 全。
降低静脉输液风险防范制度
制定输液流程 完善输液管理制度 过敏反应旳应急流程 输液输血反应旳应急流程 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 特殊药物使用警示制度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药物外渗发生原因:1、患者因素(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操作规范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操作规范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操作规范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操作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在执行静脉输液前,医护人员需要查看患者的医嘱单,确认输液的药物、剂量和时间等信息。

2. 准备药物和材料:根据医嘱,准备好所需的输液药物,例如生理盐水、静脉营养液等。

同时,准备好输液管、输液器、消毒棉球、贴布等输液所需的材料和器械。

3. 洗手及佩戴防护用品: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手部彻底的洗手,并佩戴洁净的手套、口罩和帽子等防护用品。

二、操作流程1. 输液前准备(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静脉通路,常用的有手静脉、前臂静脉和肘窝静脉等。

(2)适当位置:患者舒适静脉通路,选择适当的位置,确保患者舒适,方便输液操作。

2. 皮肤消毒(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选择合适的皮肤消毒剂,如酒精棉球或碘伏等。

(2)消毒步骤:用消毒剂擦拭静脉注射点周围的皮肤,从注射点向周围扩散,保持擦拭时间约30秒。

3. 静脉穿刺(1)选择适当的针头和针具:根据患者年龄、静脉通路和输液性质选择适当的穿刺针头和针具。

(2)穿刺过程:手法轻柔穿刺静脉,遵循穿刺角度,同时观察有无血液回流,确保针管成功进入血管。

4. 固定与连接(1)固定穿刺针:成功穿刺后,用贴布固定穿刺针,避免其滑动或脱落。

(2)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连接到穿刺针上,确保连接处紧密而无泄漏。

5. 输液过程(1)调整滴速: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调整输液的滴速,保证输液的稳定和有效。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

6. 输液结束(1)按时更换输液器:根据医嘱,按时更换输液器,避免感染风险。

(2)处理废弃物:将用过的输液器和其他废弃物正确分类和处理,保持环境整洁。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通路给患者补充营养、补液、注射药物等的常见临床操作。

正确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以下是规范静脉输液操作的详细流程:1.确认医嘱:在开始静脉输液之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医嘱单,确保输液项目、剂量、频次等信息准确无误。

2.检查输液液体:打开输液袋或瓶时,要检查液体是否清亮透明,没有漏液、渗漏或污染等现象。

3.检查输液器具:检查输液器具,包括输液针头、输液管、滴漏针、输液器等是否完好无损,无脏污或锈迹,无过期。

4.选择静脉通道:通过检查患者手臂、手背、前臂、掌侧腕等部位,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对于患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病史的患者,需特别谨慎选择静脉通道,避免损伤。

5.消毒操作:准备注射用酒精棉球、手套等消毒材料,严格按照规范的消毒操作进行消毒。

6.固定输液针头:选择适当大小的输液针头,用正确的角度插入静脉,轻轻将针头推进静脉内,同时固定输液针头,避免移位和脱落。

7.开始输液:将输液管与针头连接起来,并将输液器放置在合适的高度,确保滴入速度适中。

同时,观察输液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

8.密切观察:观察静脉输液的情况,注意液体是否顺畅,输液器是否有滴漏,输液速度是否调整合适。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如寒战、出汗、恶心、头晕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9.药物注射:若需要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前需先注射一些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慢慢注射药物。

注射后,要及时加注生理盐水或者进行冲洗,确保药物充分进入患者体内。

10.结束输液:当输液完成后,先关闭滴液管,然后将输液针头从患者静脉中取出。

在取出针头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迅速而轻柔,以减少疼痛和出血的发生。

同时要及时进行止血,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

11.整理器材:将已完成的输液器具集中放在污物容器内,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12.护理记录:输液完成后,要及时记录输液的时间、量、药物名称、反应及处理等信息,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一、静脉输液操作的风险1.穿刺风险:静脉输液操作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如果穿刺不准确或不注意卫生条件,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感染风险:输液过程中,若无严格的无菌操作,可能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导致输液部位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对静脉注射较为敏感,如快速输液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休克。

二、静脉输液操作的防范措施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静脉输液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手臂等静脉较为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避免选择静脉难以触及的部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者在进行穿刺前应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穿刺针或输液管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3.检查输液设备:在使用输液设备前,应检查针头是否完好、管道是否畅通,确保设备无损坏,以防止药液外漏或输液速度过快。

4.控制输液速度: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需要,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5.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穿刺针头:输液管和穿刺针头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三、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到患者体内,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合理的静脉输液操作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持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较高,但通过严格执行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静脉输液操作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 引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

为了确保安全和有效性,进行静脉输液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流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静脉输液操作的规范指南,以确保医务人员进行输液时能够遵循正确的流程,并防止操作错误导致的潜在风险发生。

2. 输液前的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先洗手,戴上清洁手套,确保操作环境的卫生。

- 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确保输液的准确性。

- 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针头等,避免使用破损或过期的设备。

3. 输液操作步骤3.1 准备输液设备- 打开输液器的包装,检查是否有漏气或漏液现象。

- 使用无菌手法连接输液管和输液器,确保连接紧固无松动。

- 必要时,根据医嘱添加药物到输液器中,注意正确计算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3.2 静脉通路准备-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常用的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等。

- 用酒精棉球清洁静脉输液部位,从静脉的远端向近端清洁,避免污染。

3.3 静脉穿刺- 在穿刺前,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 穿戴好无菌手套后,取出无菌针头,并用无菌棉球滴不少于3滴酒精,清洁针头。

- 选择直径合适的针头,握住针头,垂直于输液部位进行穿刺。

- 在穿刺过程中,注意穿刺角度的控制,避免损伤静脉血管壁,并注意穿刺深度。

3.4 固定与连接- 穿刺成功后,将针头的另一端插入输液管中,并通过轻轻推入法使其与输液器的连接紧固。

- 使用透明敷料或其他固定方法固定针头和输液管,避免松动和移位。

3.5 检查与观察- 插管后,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渗血等异常情况。

- 定期观察输液器的滴注速度和液位,确保输液的正常进行。

4. 输液后的善后工作- 输液结束后,关闭输液器的滴定器,切断输液管,避免空气进入导致感染。

- 将输液设备和废弃物进行无菌包装,正确处置。

5. 风险管理及注意事项- 在静脉穿刺时,应当小心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壁或导致出血。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03
案例三:输液速度过快, 导致患者心脏负荷过重, 引发心衰
02
案例二:护士操作失误, 导致空气进入静脉,造成 空气栓塞
案例一:患者输液过程中 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导致 严重后果
案例分析的启示
F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E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D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加强患者教育,提 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和配合度
安全管理的实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 度和流程
A
加强输液设备的管理和 维护
C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 者安全意识
E
B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 全培训和考核
D
建立患者安全用药档案, 确保用药安全
F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 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 防范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保障患者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治 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风险,保障 患者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风险防范, 提高医疗质量和 服务水平,减少 医疗事故的发生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风险防范, 减少医疗事故和 纠纷,降低医疗 成本
维护医患关系: 通过风险防范, 提高患者满意度, 维护良好的医患 关系
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营养不良或无法通过口服补充营养 药物无法通过口服吸收或需要快速起效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无法通过胃肠道给药
手术前后需要补充液体或药物 危重患者需要紧急救治或维持生命体征
静脉输液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确保用 药剂量和速度准确
A
保持输液环境的清洁和 安静,避免交叉感染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补液等治疗。

正确且安全地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并列出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开始静脉输液操作前,操作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操作人员应核实医嘱中关于输液的相关信息,包括药物种类、剂量、输注速度等。

1.2. 选择静脉通道: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常用的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窝静脉等。

1.3. 准备材料:准备好所需的输液袋、输液针头、输液管、消毒棉球、皮肤消毒剂等。

2. 操作步骤2.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本次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让其保持舒适的姿势。

2.2.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应事先洗手,并进行消毒,使用干净的手套。

2.3. 皮肤消毒:用皮肤消毒剂消毒所选择的输液部位,按照从内向外、由上而下的方向进行。

2.4. 插管:操作人员将输液针头插入已消毒的输液部位,注意角度和深度,以及扎针时的顺序和速度。

2.5. 固定针头:将输液针头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确保输液管路的稳定。

2.6. 接通输液管:将输液管连接到已插入的针头上,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和安全。

2.7. 开始输液: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速度,调节输液设备,开始进行输液。

2.8. 观察患者反应: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包括皮肤状况、血压变化等。

二、注意事项1. 药物安全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必须确保输液液体的药物种类、剂量和输液速度等与医嘱一致,避免用错药或输错量。

2. 皮肤消毒正确的皮肤消毒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

操作人员应选择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消毒。

3. 输液部位选择在选择输液部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管的通畅性、适宜的位置等进行考虑。

避免选择静脉瓣膜处或有异常的肿胀、静脉瘤等部位进行输液。

4. 注意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

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

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

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向患者的体内输送药物或补液。

然而,由于输液涉及医疗操作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定期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进行探讨。

一、风险管理1. 管理输液设备的风险静脉输液涉及使用各种设备,如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等。

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感染、漏液、堵塞等问题。

因此,管理输液设备的风险至关重要。

首先,医疗机构应确保输液设备的质量安全。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购买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备的清洁、消毒和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完整性。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的选择、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的设备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管理药物使用的风险静脉输液涉及使用各种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事故。

因此,管理药物使用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药物管理制度。

包括药品的选择、购买、存储和配制等方面。

明确不同药物的使用条件和操作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定期检查药物的质量和过期情况,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药物知识和专业技能。

对于不同的药物,应了解其适应症、剂量、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的药物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并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事故的监测和报告。

二、安全培训1. 培训内容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静脉输液的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消毒、穿刺、固定、监测等。

(2)设备使用与维护:介绍输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日常保养,讲解各类设备故障的排除方法。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营养物质等。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药物误用等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和培训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2. 使用无菌器材:所有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必须是无菌的,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3. 静脉通路消毒:在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插管操作。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输液袋和输液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二、药物管理1. 核对药物标签: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必须核对药物标签与医嘱是否一致,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

2. 药物储存与配制: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配制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浓度和容量,并按照规定时间使用。

3. 药物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保证药物的均匀注入,并避免漏注或快速注射引发不良反应。

三、设备使用1. 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容量应与需要输液的量相匹配,针头应适合患者年龄和体型。

2. 输液泵使用: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流速的情况,应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3. 输液管路管理:输液管路应保持通畅,避免弯曲和阻塞。

医护人员在更换药物或输液袋时要注意清洁操作,避免污染。

四、培训教育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针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培训,包括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 提供标准操作指南:医院应提供详细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南,包括手卫生、消毒处理、药物核对等步骤,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指南操作。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

静脉炎分类
细菌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炎的防范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
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 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3、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 静脉。
静脉炎的处理
1、停止输液,重新选择穿刺部位。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 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 日2次,每次30分钟。 4、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5、重度静脉炎要报告并重点交接 。
常见的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 心脏负荷过重—肺水肿 空气栓塞 静脉炎

输液不良反应的后果
-投诉
-打人 -纠纷 -免单 -赔款 -媒体的介入
重点介绍
液体外渗、坏死
原因 -机械性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护士的技术和责任心 -其他 感染因素 静脉炎等
液体外渗的处理
-回抽药液 -停止输液 -拔管 -处理:热敷 冷敷 药 物湿敷 药物外涂 中成 药制剂 理疗 水泡处理 -评估 -沟通
静脉输液及输血的 风险防范与处理
曹海燕
静脉输液概述
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
液、血液制品、营养物质等注入血 液循环的一种治疗手段。 整个输液过程包括:三查八对、液 体配置、静脉穿刺 、液体输注、过 程观察、不良反应处理、健康教育、 职业防护。
静脉输液概述
安全输液
对接受治疗者无害 - 不发生输液反应 - 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 有效留置 -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的意外事故减少 - 减少针刺伤 -减少血液污染 不使废弃物对他人有害 -规范善后处理程序 -使用合理的收集工具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降低输液风险,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静脉输液操作。

三、组织机构1. 医院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本制度。

2. 护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培训及考核,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四、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1. 输液环境:治疗室整洁、干净,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2. 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包括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运用与管理、一般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度及医嘱查对制度。

3. 配药管理: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抗生素应现用现配。

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小时。

4. 操作管理:(1)输液前评估: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若患者病情需要或药物刺激性大,可报告医生或申请PICC专科护士进行深静脉置管。

(2)穿刺前消毒: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

如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

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液安全。

5. 输液结束:拔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五、静脉输液流程1. 患者准备:取得医生指示,进行相关准备,如检查病史、评估静脉通路、确认患者适应症等。

2. 药物准备:根据医生指示计量药物,加入适量的溶剂,使之成为可注射的溶液。

3. 评估静脉通路:检查患者静脉,选择适合插管的位置。

4. 消毒准备: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皮肤表面,减少感染风险。

5. 静脉插管: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进入患者的静脉通路。

6. 固定导管:确保导管固定牢固,避免脱落。

7. 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液安全。

8. 输液结束:拔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B
确保静脉通路的通畅和稳定
A
正确选择静脉输液药物和剂量
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 床上常用的治疗方 法,可以快速、有 效地将药物输送到 患者体内,提高治 疗效果。
静脉输液治疗可以 避免口服药物的副 作用,减少药物对 胃肠道的刺激,提 高患者的舒适度。
加强无菌操作与消毒
01
02
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规程, 确保输液环 境清洁、无 菌
定期对输液 设备进行消 毒,确保设 备无菌、安 全
03
对输液人 员进行培 训,提高 无菌操作 意识
04
加强输液过 程中的无菌 操作监督, 确保操作规 范、安全
谢谢
肌肉注射治疗: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使药 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外用药物治疗:将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使药物 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F 定期评估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和风险
E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静脉输液安全教育
D
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C
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患者反应
输液速度控制
01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处 方进行输液速度控制
02
观察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 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不 适症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0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输液管路, 确保输液通畅,避免因管路堵 塞导致输液速度过快
04
保持输液瓶高度:保持输液瓶 高度稳定,避免因瓶内压力变 化导致输液速度过快
静脉输液治疗可以 精确控制药物的剂 量和速度,确保药 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程序规范

静脉输液程序规范

静脉输液程序规范
简介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顺利完成输液过程,制定一份静脉输液程序规范是重要的。

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规范静脉输液程序,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遵循标准化流程,减少操作风险和错误。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主要内容
1. 患者评估
- 在开始输液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临床状况、输液需求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 医护人员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

2. 输液设备准备
- 医护人员应准备所需的输液器材和药物,确保其齐全、干净和有效。

- 输液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 静脉通路建立
- 正确选择静脉通路位置,并使用无菌技术进行穿刺。

- 穿刺针头后应立即将安全帽盖回,避免受伤和感染。

4. 输液操作
- 遵循药物给予的准确剂量和速度。

定期检查药物瓶和输液速度。

- 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5. 输液完成
- 输液完成后,医护人员应检查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并记录输液后的反应和效果。

结论
制定并遵守静脉输液程序规范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所有医护人员都应熟悉本规范并严格遵循其中的操作要求。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调控滴速和数量,药效发挥快,利用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

因输液操作不当可导致药物变色、输液并发症(循环超负荷、微粒反应和感染)和静脉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为安全隐患。

本文探讨了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和防范措施,并对此进行相关讨论,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1.安全隐患及其主要因素1.1药物变色导致药物变色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过早配制液体。

药物配制后,外界光照、温度以及液体pH值、金属离子等因素可影响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放置时间越长,外界因素影响越大,稳定性随之降低,易发生结构改变,出现变色反应。

其次药物配制过早,可致药物降解、析出和污染等改变,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②不规范操作。

在使用新药前,未按药品说明书指定程序配制或选择不恰当溶媒和稀释液,导致药物变色。

③忽视输液中药物间配伍禁忌或pH值。

将两种存在或可能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先后输入,使其在输液管中出现混浊变色;或者连续将不同pH值药物输入,如泮托拉唑与止血敏、头孢匹胺钠和硫酸西索米星发生混浊[1]。

1.2循环超负荷导致循环超负荷的因素包括:①输液速度。

输注过快或输液量过多,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出现循环超负荷反应。

②年龄因素。

老年体弱者的生理机能减退或代偿能力下降,可发生循环超负荷反应。

③药物因素。

输入氨基酸、甘露醇等高渗制剂,可因渗透压的改变,使组织间液体向血循环转运,当输入速度超过患者的代偿能力时可造成循环超负荷反应。

1.3微粒反应造成微粒反应的相关因素较多,除药物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因素外,输液包装器具、输液器具、配液加药过程、配伍用药及其数量和环境污染等[2],可引起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血管栓塞、静脉炎、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等危害。

1.4感染和静脉炎不良反应引起的原因包括:①选择静脉穿刺部位不当。

关节处、细小静脉、患者烦躁不安都使输液药物外漏几率增大,特别是甘露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外漏可导致组织水肿和皮肤坏死。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静脉输液时存在发烧反映、导管阻塞、静脉炎、神经损伤、急性肺水肿、空寂栓塞、血栓栓塞、疼痛、败血症、注射部位皮肤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一、发烧反映:1、临床表现:在输液进程中显现发冷、寒战、脸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烧,体温可达41~42℃。

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等,严峻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显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病症而致使死亡2、处置:(1)反映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重者须当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医治,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需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置二、导管阻塞:一、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静脉点滴不顺畅;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二、预防:(1)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2)穿刺时要及时回抽;(3)穿刺后要增强巡视;3、处置:及时发觉问题并及时处置二、静脉炎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显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烧等全身症。

2、防治:(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常常改换注射部位,以爱惜静脉;(2)举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超短波理疗,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四、神经损伤:一、临床表现:部位肿胀、瘀血或伴有发冷、发烧、局部疼痛、不能触摸,可显现相关功能受限二、预防:(1)利用粗及性药液时应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信成功后才连接输液器,周密观看药液有无外漏;(2)静脉穿刺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爱惜好血管3、处置:(3)部位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冰敷,每次2次;(4)桡神经损伤后不宜过量运动,可理疗、红外线短波照射,每日2次五、急性肺水肿:一、临床表现:病症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峻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显现湿罗音,心率快。

静脉输液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静脉输液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静脉输液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在医疗领域,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给患者输送营养物质、药物或液体。

然而,在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偶尔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程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应急预案静脉输液意外情况分类1.输液管堵塞2.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3.输液器漏液4.输液发生感染5.输液中断应急响应步骤1. 输液管堵塞•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或通畅管道•检查输液瓶的液位和输液速度2.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调整输液速度至正常范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 输液器漏液•立即更换漏液输液器•清洁漏液处并继续输液4. 输液发生感染•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和输液器•检查患者情况并进行护理处理5. 输液中断•检查输液器和管路是否意外断开•重新连接输液器并恢复输液应急程序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开始操作前,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物属性和剂量;2.确保输液器处于正常状态,无漏液或污染;3.选取合适的静脉通道,进行消毒和插管操作;4.开始输液后,保持关注输液速率和液体剩余量;5.完成输液后,拔除输液管并进行及时处理。

应急演练与培训医护人员需经常进行静脉输液应急演练与培训,包括应对各类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和程序,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应急溢流设备配置医疗机构应配备应急静脉输液溢流设备,以应对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导致的溢流情况,保证患者安全。

总结建立完善的静脉输液应急预案及程序对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范和应急响应步骤,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受到的伤害。

同时,通过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技术
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1.确认有效医嘱。

2.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评估局部皮肤、血管情况,协助患者排尿、取舒适
卧位。

3.治疗室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打扫,擦净操作台面及治疗车。

洗手,戴帽子、
口罩。

4.按静脉输液医嘱备好所需药物,经第二人核对准确无误。

5.检查铝盖有无松动,用湿毛巾擦拭液体瓶,检查瓶子有无裂痕,无菌药物的
澄明度、有无絮状物及药物有效日期,拉开铝盖,用消毒棉签消毒瓶塞及瓶颈。

6.检查药名、澄明度,用消毒棉签消毒安剖,取消毒后的砂轮锯安剖,再次消
毒安剖,打开安剖后检查药液中有无玻璃碎屑,安剖放置时标签朝外。

7.取一次性注射器,查看有效期,挤压包装袋检查其密闭性,打开包装,连接
针筒和针头,去除针头外套,试气。

8.以正确手法吸取药液,排除空气。

9.用消毒棉签消毒输液瓶塞及瓶颈,再次查对药物名称,将药液注入输液瓶内,
注药时需固定针栓,药液注完后回抽空气。

10.拔出针筒,分离针头和针筒,放入治疗车下层的治疗碗和锐器盒内。

摇匀溶
液。

11.检查有无浑浊、沉淀。

12.将输液瓶套上网套,消毒瓶塞及瓶颈,取输液器,查看有效期,挤压包装袋
检查其密闭性,打开包装,插入输液器。

13.将治疗车推至患者床尾,核对床尾卡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14.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一次性排气至头皮针衔接处,关闭调节器,将输液
管挂在输液架上。

15.选择静脉,在离进针点上6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

16.用消毒棉签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的范围作环形消毒,中间
不能有空隙。

17.准备胶布,将胶布贴于治疗盘的边缘,尽量靠近操作侧。

18.再一次消毒皮肤。

19.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脱去塑料小帽,检查针头斜面,再次排气,检查输液
管内确无气泡。

20.进针见回血后送止血带及调节器,嘱患者松拳。

21.胶布固定,针眼处用无菌敷贴固定,固定应以患者舒适、牢固、美观为原则。

22.调节滴速,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和签名。

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检查药物。

安置好患者的肢体位置。

23.整理用物,作好记录。

操作观察要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有计
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2.对长期输液患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昏迷或小儿输液必要时备夹板
绷带。

3.扎止血带不宜过久。

4.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反应,注意穿刺处有无渗漏;随
时处理故障,及时接瓶,防止空气进入,造成气栓。

5.抗生素必须现配先用,抽吸药物时保持剂量准确。

6.连续静脉滴注患者每日更换输液器。

7.在每瓶输注前记录输注时间并签名。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静脉输液时存在发热反应、导管阻塞、静脉炎、神经损伤、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血栓栓塞、疼痛、败血症、注射部位皮肤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