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第一章前期施工准备
1.1施工调查内容:
1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特点。
2 当地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种及质量状况。
1.2 设计文件的核对内容
1技术标准、技术条件、设计原则。
2 隧道的平面及纵断面。
3隧道设计的勘测资料,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探图表等。
4 各设计专业的接口及相互衔接。
5 隧道穿过不良地质地段的设计方案。
6 隧道洞口位置,洞门样式,洞身衬砌类型,辅助坑道的类型和位置,洞口边坡、仰坡的稳定程度。
7 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措施。
8洞门与洞口段的其它各项工程的衔接方式。
9 洞内外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
10施工注意事项。
1.3 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必须在确认桩点稳固、可靠后进行.
2 经纬仪、水准仪及标尺、光电测距仪、全站仪、GPS全球定位系统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和校正。
3测量工作中的各项计算,均应由两组独立进行;计算过程中应及时校核,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
4 利用原控制点(含中线控制点)做第二次设站观测或根据原控制点增设新点时,必须对原控制点的相邻边和水平角检测。
5 利用原水准点做引伸测量时,必须对其相邻的已测段高差或相临水准点间高差进行检测;水准点应定期复测。
6 洞外控制测量应在进洞施工前完成。
7 控制网复测应结合CPⅠ(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Ⅱ(线路控制网)规定进行。
1.4 控制测量内容和要求
1 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抄录数据资料认真核对。
2隧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和交接。
3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可采用GPS、导线网测量、边角网测量、三角网测量或综合使用。
4、每个洞口应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投点及其相联系的三角点或导线点)和2个高程控制点。
1.5教育培训及技术交底
1建立全员培训上岗制度和技术工人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并坚持把培训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2 培训内容:施工技术指南(施工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细则、操作规程、质量控制及管理、施工合同对工程质量指标的约定、质量目标等。
3 技术交底逐级进行,对承担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
4交底内容:工程规模、特点,设计要求,验收标准,工程质量要求,竣工文件要求,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
5 交底应采取书面形式,并办理签字手续归档。
1.6施工前检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情况:
1 开工报告已批复。
2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有施工调查、施工测量、施工图复核、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计划等制度。
3质量责任制:《部门及人员质量管理职责》、《层层质量责任制》。
4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工程质量试验检验管理办法》。
5 施工技术标准:验收标准、技术指南(规范)、规程、工艺细则、作业指导书齐全。
6施工图现场核对已进行,并形成记录。
7 地质勘察资料:在施工图上。
8 交接桩、施工复测及测量控制网资料齐全。
9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齐全并按程序审批。
10主要专业工种即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焊工、起重工、电工等有操作上岗证书。11施工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设置合理、有管理制度、有校验和精度控制措施。
12 材料、设备管理有制度:如《工程物资管理、使用、运输、储存工作细则》、《机械设备管理办法》。
第二章洞口及明洞工程
2.1施工前制定施工方案
1对施工的各工序进行必要的力学分析,以确定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防排水工程,隧道洞门及洞口段衬砌、背后回填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
2 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3洞口应按“早进晚出”的原则优化方案。
4 洞口段施工方案中确定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洞口位置复核、边仰坡测量放样,洞顶截水天沟施工,洞口坡面处理、地表加固,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洞口段超前支护、开挖进洞,衬砌。
5 明洞施工方案中确定施工顺序为:侧壁及基础开挖、净空检查及测量放样,基坑检查、仰拱及边墙基坑钢筋安装、检查,安装边墙基础模板、检查,浇筑仰拱及边墙基础混凝土,水沟立模,填充混凝土浇筑,台车定位,拱墙钢筋安装、检查,外模安装,浇筑拱墙衬砌混凝土,拆模养护,防水层施工,回填土。
6 洞口缓冲结构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顺序参见明洞工程。
2.2 控制要点
1截水沟位置设在距边仰坡坡顶5m外,开挖断面尺寸采用样板尺控制,基坑开挖成型后表面为原状土。
2边仰坡开挖前先测量放样,开挖自上而下顺序进行;如需爆破开挖,采用浅眼松动爆破为主;开挖中随时检查坡面的稳定性。
3 边仰坡应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及时用坡度板检查坡度,及时打设系统锚杆,挂设金属网与锚杆头焊接成整体,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4 明洞开挖时:防止爆破影响边仰坡;松软地层宜边支护边开挖。
5明洞施工:检查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并均匀;如遇地下水,须引离基础;浇筑混凝土前应复核中线、高程和外轮廓尺寸(考虑预留沉降);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模板缝隙严密不漏浆;模板涂刷脱模剂;模板内无积水和杂物;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拱顶回填高度达到0.7m时,方可拆除明洞拱架。明洞侧墙回填要对称进行;拱背粘土封闭要与边仰坡搭接平顺、封闭紧密。
6 洞门应及早完成;端墙、翼墙基础的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并均匀;如不均匀,在分界处设沉将缝;排水系统及时连通;端墙、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施工缝设置符合验收标准要求;检查梯、隧道名牌、号标的设置符合设计。
7缓冲结构的结构尺寸和预留孔符合设计;当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5度或最低气温低于-3度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度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灌筑12小时内应开始进行保湿养护(气温低于+5度时,不得洒水养护)。
第三章钻爆及开挖
3.1 钻爆设计
1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爆机具和爆炸材料等进行设计。
2设计内容主要有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深度、斜率和数目,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钻爆设计图应包括炮眼布置图、周边眼装药结构图、钻爆参数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必要的说明。
3 爆破作业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3.2爆破施工控制要点
1周边轮廓线和炮眼的放样宜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或其它类似仪器,周边轮廓线的放样误差应小于2cm;硬眼开眼在轮廓线上,软岩可向内偏5~10cm;炮眼深度小于3m时外插角的斜率为0.05,大于3m时外插角斜率为0.05~0.03。
2 炮眼的深度和斜率应符合钻爆设计。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不大于3cm、底眼间距误差不大于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不大于5cm;周边眼眼口位置位置误差不大于3cm,眼底不超出开挖轮廓线3~5cm/m。
3 开挖面凸凹较大,调整炮眼深度,使周边眼和辅助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4 检查是否符合炮眼布置图;司钻工相对固定。
5采用粘土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与计算确定的长度相符。
3.3调整爆破设计的依据:通常减小周边眼间距和抵抗线,爆破后轮廓成形好;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太大易造成超挖,太小易造成欠挖;装药结构应均匀分布,眼底相对加强;施工过程中把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纳入工序中,修正爆破参数。
3.4爆破效果检查:爆破后硬岩无剥落,中硬岩基本无剥落,软岩无大的剥落或坍塌;超欠挖符合规定;开挖轮廓符合设计,开挖面平整;爆破进尺达到设计要求,爆出的石块块度满足装碴要求;炮眼痕迹保存率(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周边眼总数×100%)硬岩大于80%,中硬岩大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两次爆破的衔接台阶尺寸符合规定。
3.5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全断面法、台阶法、环行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CD)、交叉中隔壁法(CRD)、双侧壁导坑法。
3.6 施工工艺、适用条件和控制要点
1 全断面法是按设计断面将隧道一次开挖成型,再施做衬砌的施工方法。Ⅰ、Ⅱ级围岩;干燥或潮湿。初期支护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时施做。
2 台阶法是将隧道设计断面分两次或三次开挖,其中上台阶超前一段距离后,上下台阶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Ⅲ级围岩;干燥或潮湿。台阶长度一般不超过一倍洞径;上台阶施做钢架时,应采用扩大拱脚或施做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仰拱。
3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在上部以弧形导坑领先,其次开挖下半部两侧,再开挖中部核心土的方法。Ⅲ、Ⅳ、Ⅴ、Ⅵ级围岩;有渗水或股水。每循环长度为0.5~1m;开挖后及时施做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或格栅支撑,相邻钢架之间采用钢筋连接,并加锁脚锚杆,全断面初期支护完成距拱部开挖面不宜超过30m;地质条件差,围岩自稳时间短时,开挖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