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书简》的文学性分析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14f4f3a5e9856a57126005.png)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作者:贾明俊杨友成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5期摘要:席勒的《美育书简》是一部美育的历史性宣言书,首次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把审美的境界看做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及人的感性本质与理性本质的和谐统一。
而今社会劳动分工造成的人性异化依然存在,本文结合《美育书简》,对席勒的美育思想背景以及关于感性与理性的艺术教育进行分析,探析以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席勒 ; 感性与理性 ; 艺术教育 ; 审美中图分类号:J0-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5-0176-02一、席勒的美育思想背景分析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美学家,1759年11月10日出生于德国马尔巴赫小镇(现斯图加特市郊)。
席勒6岁时学习拉丁文,13岁时便用拉丁文和德文写诗,并尝试写悲剧。
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勤奋的学习心理学、美学、哲学和逻辑学等大量的知识,为其美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席勒毕生都在追求自由,他的戏剧作品《强盗》《阴谋与爱情》等都贯穿着主人公不畏艰难对自由的追求。
席勒不断地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刻的反思,始终致力于为人类寻找一条达到自由最有效的途径,最终他提出“审美与艺术”,希望通过“审美与艺术”之途径使人走向政治自由和道德完善,到达人类自由的王国。
自由在席勒心目中首先是一种感性与理性和谐发展的状态,而现实中,感性与理性始终存在着矛盾,一种是感性压抑着理性,一种是理性压抑着感性,这两种状态都使人处于不自由的状态,因此席勒认为人只有通过审美与艺术的手段才能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席勒美学思想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不仅局限于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性,他敢于尖锐地批判现实社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美育的概念,阐明了美育的功能,并期待通过游戏冲动,借助审美心境作用于人,改变人性分裂的状况。
简述美育书简
![简述美育书简](https://img.taocdn.com/s3/m/3f340f1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f.png)
简述美育书简
美育书简介
美育书是一种通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开展美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形象、精神、情感、智力、审美和道德素质的方法、路径和内容。
它结合了教育、哲学与艺术,在认识论、教育理论、教学策略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美育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将美的概念从社会、宗教和政治等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系,将美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审美体验,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考、体验和活动。
美育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还培养并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做出艺术性和有意义的表现。
美育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学生发展美的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探索自我与世界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美”的乐趣。
美育既是理想,也是一种现实需要--重读席勒的《美育书简》
![美育既是理想,也是一种现实需要--重读席勒的《美育书简》](https://img.taocdn.com/s3/m/b00900e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7.png)
DOI :10.13888/ki.jsie (ss ).2020.02.004美育既是理想,也是一种现实需要——重读席勒的《美育书简》王小西(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席勒的《美育书简》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深刻批判了启蒙理性的弊端,指出了审美是人达到精神解放与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人性可以通过审美教育获得改造和提升,克服人性的异化与分裂。
通过结合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与中国美育现代化建设实践分析了席勒美育思想对于当代美育理论的形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育书简》;美育思想;审美;席勒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0)02-0020-05收稿日期:2020-03-05作者简介:王小西(2000-),女(满族),沈阳人。
我们为什么要重读席勒的《美育书简》,抑或为什么要重读经典,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当我们把这种疑惑放置在当下社会文化的驳杂状态上,把这种提问的眼光投向人性的种种变异上,以及艺术的低俗化格调上的时候,就不难发现重读的意义是那么现实,又那么富有未来性。
一、席勒美育思想构建中对人性的分析席勒的《美育书简》不仅在德国美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而且在世界美学史上也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被美学界视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首倡美育思想,并主张美的艺术是人的性格高尚的工具,人性可以通过审美教育获得改造和提升。
《美育书简》也是一本对美的本质进行探索的重要著述。
他的“游戏冲动论”对于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的“审美生存”的意义极为深刻。
他不但对康德哲学做出了辨析和继承,也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积合理内核。
对于这样一部经典,我们完全有必要重读、重解,并把它视为理直气壮进行美育教育、审美生存的一种理论基石。
席勒的美育思想从康德哲学出发,但他对康德哲学还是存有很多异议的。
比如,他认为人的心理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反对康德提出的主观化“美”的观念。
席勒美育书简
![席勒美育书简](https://img.taocdn.com/s3/m/eac29a6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9.png)
席勒美育书简《美育书简》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席勒所著,中译本为杨春时于1941年翻译。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从美育的含义、美育的性质和美育的实施等方面对美育理论进行了阐述。
他从人类审美活动发展史中概括出审美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他还阐明了三种审美观念的内涵:自由的感性冲动,感情的净化和升华以及“完美”的心灵境界。
此外,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还阐明了美育与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关系,把它们比喻为太阳、月亮和星辰,强调各育之间应当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其影响力。
作者认为,美育并不是“玩物丧志”的消遣活动,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心灵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一切有生命力的文明个体的必由之路。
他指出,要创造一种丰富、多彩、优美、崇高的精神生活,使得每个人的精神都能随着美的事物而得到陶冶。
他对审美教育方法也提出了独特见解。
强调美育不仅应该通过具体形象来进行,更重要的是用抽象思维进行;美育不仅需要直观性、经验性的活动,而且更需要精神性、思想性的活动;美育应采取大众性的普遍原则,更应适合少数人的天赋;美育不但应是愉悦的,而且更应是庄严的、悲壮的和使人精神振奋的;不但要有自然的美,而且应该注意音乐美和图画美的因素。
在《论崇高感与审美判断》中,席勒对崇高和优美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他对崇高和优美做了非常准确的定义,提出了划分崇高和优美的五条标准,认为只有符合这五条标准的才能称为崇高和优美,而那些缺乏任何一条标准的,则只能算是普通的美。
在他看来,这五条标准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重大题材的美;超常体积的美;动态美;目标美;偶然性”。
美和崇高是不可分离的。
“没有了崇高,美便会堕落成轻浮的虚荣和单纯的表面,就像阳光下闪耀的露珠那样,很快就失去光泽。
”没有崇高的美,往往是一种畸形的、病态的、甚至庸俗的美,让人心生厌恶。
在席勒的美育思想中,崇高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崇高与优美是互相渗透的。
崇高即是优美,没有崇高,就没有优美,没有崇高,也就无所谓优美。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2fb7a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0.png)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席勒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和艺术家,其著作《美育书简》被视为艺术教育理论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席勒倡导艺术教育应该注重感性与理性并重,关注人性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席勒强调了感性与理性的并重。
他认为感性和理性同样重要,艺术教育应该既注重感性的培养,又注重理性的训练。
在感性方面,席勒认为艺术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感知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魅力。
他强调艺术可以唤起人的情感,激发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因此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来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
而在理性方面,席勒主张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让他们学会用理性去分析和思考艺术作品,懂得艺术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
席勒认为,只有感性和理性并重,艺术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作用。
席勒强调了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席勒指出,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人生的热爱和向往。
艺术作品可以启迪人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席勒认为,只有通过艺术教育,人才能真正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成为真正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
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是对艺术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
他的观点对今天的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发展,关注人性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文化繁荣和进步。
席勒的思想启示我们,艺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艺术人才和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信在今后的艺术教育实践中,席勒的思想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方向。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4b75e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6.png)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
发展
席勒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和文学家,其著作《美育书简》提出了以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艺术教育与个体人性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席勒的观点出发,探讨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以及其在今天的意义。
席勒认为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他指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使个体在审美和艺术创作中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和成长。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性情感和理性思考,而这些个体特质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满足和表现。
艺术教育应以个体的情感需求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样性。
席勒的观点也对当代艺术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感追求。
也需要重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领悟和理解。
只有将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融入实际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席勒的《美育书简》对于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思考。
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和呵护。
通过艺术教育,人们不仅可以学习到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释放内心情感,启发思维能力,使个体在美的世界中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和满足。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席勒的观点,努力推进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
席勒美育书简观后感
![席勒美育书简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87cff0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c.png)
席勒美育书简观后感要:席勒的《美育书简》是“审美现代性”创生的划时代文献。
它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深刻批判了启蒙理性的弊端,提出恢复感性的合法性,解除理性对感性的粗暴专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美和美育。
宏扬人的感性本质、对现代人性分裂和异化的揭示和批判、赋予美和美育鲜明的现世性和此岸性、把美和审美作为人的生存范畴来理解,构成了席勒美育理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席勒《美育书简》审美现代性感性美育正文:这学期拜读了席勒的《美育书简》,个人感觉虽然读了一遍,但对其中的思想并没有完全通透,所以就自己读懂的部分做一些探讨。
当时的作者出于一种“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社会现实中,他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的分裂的人。
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即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
前者的对象是生活,它占有、享受,被官能所控制,是被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自然人;后者的对象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是理性人。
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
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作者在书中通过二十七封信阐述了他的美学观。
我想就《美育书简》里的核心内容做一下简单的探讨。
问题的提出席勒美学虽然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但席勒对于康德哲学存在许多异议。
他不满康德把现象界与物自体割裂的不可知论,决定克服康德对美的概念的主观性,为美建立一个客观基础。
国家的变革与人格的完善席勒在这里把国家比作了活得钟表机构,要使这一机构得以运转并且持续下去,要寻找到一种支柱。
人的自然性格中的自私,残暴只能破坏社会,而道德性格中也并不存在这种支柱,它是有待形成的,是由自然性格中分离出的专横与道德性格中分离出的自由相关联,而产生出的第三种性格,这样衍生出的第三种性格,与自然和道德性格相关。
《美育书简》之我见
![《美育书简》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9b0dbd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9.png)
2013.01学教育9《美育书简》之我见彭文福(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席勒的《美育书简》通过论述“美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美”以及“怎样实现美”这几个方面提出美育思想,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在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席勒之所以肯定美育,是因为美育可以实现自由和建立和谐,而理性则是获得美的工具。
尽管《美育书简》存在术语使用不规范、脱离现实导致过于理想化等不足,但其意义非凡。
[关键词]席勒;美育;自由;理性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及其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将之提升到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致的高度并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因此人们把《美育书简》视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以抽象的人性为理论基础,从康德的美学基本原则出发,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美育思想。
他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改变人性分裂状态,重塑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完美人格,从而使人由审美的自由王国进入政治的“自由王国”。
他敏锐地发现资产阶级建立的“理性王国”的弊端,指出它并未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幸福,揭示了审美教育与人的自由发展、培养完整人性的关系,这是深刻的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美的概念的提出“美”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经验方面。
然而什么是“美”?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
在席勒的著作中,游戏冲动是一个基础性质的概念,是理解“美”的关键。
席勒认为,我们的人性因为受到“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这两种冲动的推动而分裂,并且这两种冲动难以平衡,人总是受其中一种冲动的控制而变得松弛或紧张。
他指出,在人性分裂的情况下,要达到理想的人性,取得上述两种冲动的和谐统一需要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并以此作为桥梁。
因此游戏冲动实际上是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的结合。
席勒定义的美不是指自然的美,它是人类在自然里的创造和劳动的结果。
美育书简读后感
![美育书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febfc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7.png)
美育书简读后感《美育书简》是一本关于美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著名的美育教育家。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文字,深受读者的喜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了美育的重要性,也对美育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美育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它不仅仅是指视觉上的美,更是指心灵上的美。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是指视觉上的美,更是指心灵上的美。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美育书简》中,作者深刻地阐述了美育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美育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美育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美育书简》对当今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启示
![《美育书简》对当今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697bb8f71fe910ef02df808.png)
《美育书简》对当今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启示作者:黄华钧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6期内容摘要:《美育书简》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的著作。
本书的核心价值是追求人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是审美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席勒的美育思想对我们构建“美丽的语文课堂”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席勒美育书简美育思想人性完善语文教育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给“人才”下定义?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德国人席勒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举国上下都在谈“教育改革”这个话题时,重读席勒的经典之作《美育书简》意义重大。
席勒的《美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美育书简》又译《审美教育书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质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释。
本书的核心价值是追求人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思维。
席勒站在时代的高度,认为现代人的感性和理性处于分裂和对立状态,人只是得到片面的发展,人失去了古希腊时期人性的完整。
作者在第六封信中通过对希腊审美世界特别是希腊人性的表述,给审美的现代性批判树立了一个标准,那就是人性的完整。
在第七封信中,作者提到“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振兴那已经被深深坠落的时代性格。
不但要使他远离盲目冲动的暴虐,而且要使他回到自然的单纯、丰富和真实的上面来。
” 席勒认为美育可以调和这种分裂和对立,能够完成人性的完善,达到自由。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目的塑造人性的完整性。
因此,席勒的美育理论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美育在教育改革中的意义反观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让人焦虑,教育的培养机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问题之一出现在评价机制上。
因为整个评价机制把“结果”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评价老师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等,评价学生主要依据考试成绩。
总而言之,我们的评价体系带有过于强烈的功利色彩,重结果轻过程,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无力也无心顾及。
美寓书简的主要内容
![美寓书简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571970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a.png)
《美育书简》简述《美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
内容为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
它是美育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美学现代性的开山之作。
席勒在本书中*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阐释。
本书为中德双语典藏本。
徐恒醇先生为每一封信撰写文本解读,以盼更多读者能够从这一经典美学著作中获得思想和美的享受。
基于时代的感召,在当代中国“美育现代性”讨论不断深化的情境下,一些美学家们在关于当代美育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上提出了一定灼见。
美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是我国综合素质教育全面开展过程中亟待补齐的短板。
它为塑造适应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新人而肩负着重要使命。
从美育作为关于人生的教育来看,人如何实现全面发展,人如何拥抱自由过上审美化人生等命题有重要启示。
再之,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为人们挣脱物欲的囚牢,摆脱工具理性的压迫提供着良方。
一、作为学科教育:培养杰出人才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
习总书记无论是在文艺座谈会上,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上,还是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都对中华美育精神提出了殷切期望。
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提出要“以美育培养时代新人”。
首先,时代新人便是时代所需的人才。
我们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要应带全球化形势下的“百年未有之变局”,说到底还得归结于人的不懈奋斗和伟大创造。
我们需要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有人文情怀的、有国际水准的人才来,而这正离不开美育工作的开展。
叶朗先生提到,像钱学森和杨政宁等大科学家多次指出我国教育中无论在科学领域还是人文领域都存在难出“巨人”和“拔尖人才”的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过去往往偏重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 有时忽视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不太注重引导学生去寻求人生意义和价值。
我们不应忽视审美教育对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创新的间接作用。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3d68a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0.png)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1. 引言1.1 引言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席勒的《美育书简》提出了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对人的心灵和思维产生积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忽视了艺术教育对个体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实际上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地解决。
本文将以席勒的《美育书简》为基础,探讨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理念,探讨人性的全面发展与艺术教育的关联,分析艺术教育对个体的积极影响,从而引发对于艺术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念以席勒的《美育书简》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念包括了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价值观。
席勒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理性的结合体,是表现生活深层内涵的一种方式。
在他看来,艺术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传授技术和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和理解艺术的灵魂。
他强调情感和直觉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才能真正理解艺术的美和力量。
席勒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应该是激发和培养这种个体特质的过程。
他主张通过开放的教学方式和多样的艺术体验,让学生自由表达和发展自己的艺术才华。
席勒相信,只有在理性和感性并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得以全面发展,真正领悟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感性与理性并重,注重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美育书简》在美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美育书简》在美学中的价值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6c95f200066f5335a812125.png)
《美育书简》在美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审美教育书简》基本上囊括了席勒关于美和艺术的全部文献,包括了 26 封信,我们以前就叫它《美育书简》。
谈美和艺术从哪儿切入去谈?席勒很聪明,他选择了从审美切入。
讲审美就必然要落到人身上。
传统形而上学谈论美,就直接从美和艺术起步,结果往往与人本身有一定距离。
席勒的 26 封信的核心则是思考人,人的现状如何。
所以读这本书不必急于从里边找到对美、对艺术的定义,可以说这本书就不是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
那么该如何定位这本书在美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呢?我引用别的学者的话,叫做“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美育宣言书’”.尽管席勒之前人们很早就谈及过这个美育问题,例如毕达哥拉斯,但是把“美育”作为一个明确概念提出,这是第一次。
这个概念带给我们一个新思路,即,从人入手去理解美和艺术。
席勒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到人的危机的一个思考者。
他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面对着当时人的现代性危机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给出的路径是:走艺术的道路。
要知道席勒所在的 18 世纪,大多数思想家都考虑过人的问题,考虑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幸福的人、自由的人。
我把他们的思想归为两类,一类是强调感性自然的,另一类强调理性自律的。
人身上永远都带有浅层次的感性层面的东西,但理性的发展才使得文明得以形成。
说白了,文明就是禁忌,禁忌越多,文明程度越高;禁忌越合理,这个文明就越好。
但文明终究是理性范畴,文明发展太快了,就出现人的危机问题。
席勒是最早提及人的危机的,他的观点倾向于把上面所说的两类观点进行统一、调和。
他谈国家权利理性,与这个对应的是人的生活感性层面的自然。
如果谈两者都单方面地强调自己那一极,结果都会造成人性的异化。
席勒思考问题是针对着当时的现实问题。
他的最终理想落实到审美的国度,我们称之为审美乌托邦。
可见,他没有最终否定国家的理性的管理作用。
他倡导的仍是古希腊人身上的那种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强调一个整体的人。
古希腊人自身就既是艺术家又是思想家(那样的希腊人有一大批,就不列举了),理性和感性二者兼备才使人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
简述美育书简的内容
![简述美育书简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15447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d.png)
简述美育书简的内容
《美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以书信体的形式对美的本质特征及审美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哲学探讨。
在书中,席勒首先明确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进行了系统阐释。
他认为,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完善被现代社会肢解和腐化了的人性,使之达到自由的状态。
席勒认为,人只有在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和谐统一的游戏冲动,即审美境界中,才能实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受动与自由的统一,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此外,他提出审美活动最先出现于精力过剩的游戏中,而艺术正起源于游戏。
在审美的游戏中,人摆脱了实用的束缚,展现出自己的“巧妙智慧”,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此外,席勒还讨论了不同性质的美,即存在着溶炼性的美和振奋性的美,前者使人松弛,后者使人紧张。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主张通过审美的途径解决政治问题,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能达到自由。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f5c8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6.png)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德国著名作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到,艺术教育不仅应注重理性的培养,更要重视感性的发展。
他认为,理性和感性在人的全面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以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理念,对于人性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感性和审美体验能力。
席勒指出,感性是人类对世界的第一感觉,是对美的直接认知。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感性能力,进一步开拓自己的情感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同时也能够培养对世界和生活的热爱与关怀。
这种对美的感知与体验,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情感,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和感悟。
艺术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席勒认为,理性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能力,是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认识事物、理解规律和提出问题。
艺术作品在形式上虽然充满感性和情感的表达,但其背后必然有着严谨的艺术规律和历史脉络。
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开启自己的理性思维,深入理解和探讨艺术创作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学生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审美视野。
以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与品德的全面发展。
在感性中,学生能够获得情感的滋养和激发,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而在理性中,学生能够学习到深刻的道德和伦理原则,进一步锤炼自己的品德。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和创作,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成果,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情感世界。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中的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品德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深化以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56aea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b.png)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剧作家、哲学家席勒(Friedrich Schiller)被誉为“德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美育书简》探讨了美与教育的关系,强调了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对人性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席勒的观点出发,探讨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以及感性与理性并重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人的完善”、“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和谐”、“人类的社会兴盛”等概念。
他认为,美是自由的产物,而教育则是培养人的完善的手段。
艺术教育在席勒看来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更是为了使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得到感性与理性的完全发展,以实现人的整体发展。
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
席勒认为,感性和理性是人的两大基本能力,都是人的固有属性和特质。
感性是人类情感、直觉和创造力的表现,而理性则是人类思维、推理和逻辑的表现。
艺术教育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感性和理性,使其在审美活动中感悟世界的美好,同时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深度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内涵,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感性与理性并重在艺术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席勒认为,感性和理性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完善的标志。
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观,增强情感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使其更加细腻地领会和理解艺术作品,增强审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勇敢和坚定。
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席勒看来,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整体的人,而非只是专业的艺术家。
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具备全面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社会的文化和艺术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和创新力。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65e1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b.png)
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席勒的《美育书简》,探讨了感性与理性并重在艺术教育与人性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更能让他们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取得平衡。
艺术教育对人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促进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全面发展意味着整体教育的观念,需要在实践中解决挑战并寻找适当的方法应对。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可以推动人性全面发展的目标。
结论指出,感性与理性并重是艺术教育促进人性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需要保持平衡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关键词】席勒, 美育书简, 感性, 理性, 艺术教育, 人性发展, 全面发展, 实践, 挑战, 应对, 引言, 结论1. 引言1.1 引言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是德国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和哲学家,也是美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美育书简》是一部探讨美的本质和艺术教育对人的影响的重要著作。
在这部书中,席勒着重强调了感性与理性并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这种并存的方式,人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发展。
美育不仅仅是对艺术的欣赏和学习,更是一种培养人的感性和理性能力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感性能力往往被忽视,大脑的逻辑思维更容易受到重视。
正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发展,才能使人在审美和创造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席勒的《美育书简》,探讨感性与理性并重的重要性,探讨艺术教育对人性的影响,探讨全面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将探讨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方法。
席勒的思想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美学教育与人性发展的领域,让我们一同开始这段探索之旅。
2. 正文2.1 席勒的《美育书简》简介席勒的《美育书简》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美学家席勒所著的一部关于美育的重要著作。
该书通过对美术教育的探讨,提出了一种以感性与理性并重的教育理念,强调艺术应该在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
浅谈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美育思想
![浅谈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美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7628995ec3a87c24028c485.png)
浅谈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美育思想作者:李睿聪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9期摘要:1795年,德国美学家席勒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明确提出了“美育”的概念,《美育书简》被人们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在整个西方的美学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美育书简》;席勒;游戏;自由《美育书简》,也称作《审美教育书简》,是美学理论家席勒最重要的美学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他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标志着审美现代性的创生,他也凭借《美育书简》在美学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把抽象的人性当做理论基础,从康德的唯心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本主义美育思想,批判了启蒙理性的弊端,提出恢复感性的合法性,提出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来改变人性分裂,获得精神上的解放,重新塑造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完美人格,从而使人由审美的自由王国进入政治的“自由王国”。
他认为审美教育是改造社会、带给人们真正自由的唯一途径,“应该把美的问题放在自由的问题之前”。
即使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观点,也依然能从中获得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席勒美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1793年到1795年,席勒将自己的美学思想以27封信的形式报告给曾经在自己贫病交加的时候资助过自己的丹麦王子奥古斯腾堡公爵,后来这些信件被公开发表在《季节女神》杂志上,形成了后来的《美育书简》。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席勒提出关于对欧洲政局的转变、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及由于革命所引起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美育书简》是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哲学沉思的产物。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席勒的美育思想是以人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使人具备了完整的性格,才能实现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自由,而当时社会的人,却处在野蛮和颓废的两极,相比于原始的希腊人,近代人是片面的、畸形的和精神空虚的。
席勒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政治自由的问题,通向自由之路不应该是政治经济的革命,而应当是审美教育,首先让人获得完整的人性,把自然地人变成道德的人。
论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理性的人”
![论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理性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24f02a6890c69ec3d5bb75be.png)
论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理性的人”作者:李同花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06期内容摘要: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从人性的本质出发结合对美的重新的定义,连结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完整的美育思想体系。
“自由”与“完整”是完美的人格,理想的人应该是理性的自由选择者,这也是人之为人的尊严。
关键词:席勒美育理想的人一.“美育”概念的提出18世纪的德国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和社会都是可耻的,但所有伟大的德国思想家都怀有反抗社会的叛逆精神,这其中包括诗人席勒,他满怀对于法国大革命进程的疑虑和愤懑,从审美批判的视角分析当时的社会危机,以人本主义的哲学为基础批判人性的堕落。
他认为正是文化或现代文明这种历史的必然产物导致了人性的分裂与生存碎片化。
基于康德先验哲学中人性以及美的相关理论席勒提出了“美育”这一划时代的理念,他企图通过审美或艺术改变人性、塑造完美的人格,建立理想的政治社会。
美育在席勒是一种手段,他把美看作是人的“第二造物主”,审美状态是一个过渡,最终目的是使人恢复到自由可规定状态的人(道德的人),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性是单方面受感性冲动或理性冲动的制约,这两种状态需要一个中间状态进行平衡,在这个中间状态中人处于一种“无限的可规定性”,因此可以重新生产与创造人的心理机制。
这个中间状态的实质是“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向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
虽然这种状态本身不决定我们的任何见解和信念,也不会由此否定智力和道德的价值。
然而,这种状态仍然是我们活得见解和信念的必要条件。
总之,要是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之外,没有其他途径。
”(《美育书简》第二十三封信)席勒假设通过“美育”可以达成一个自由王国“在力量的可怕王国中以及在法则的神圣王国中,审美的创造冲动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第三个王国,即游戏和外在的显现的愉悦的王国。
在这里它卸下了人身上一切关系的枷锁,并且使他摆脱了一切不论是物质的强制还是道德的强制。
赫拉斯的什么美育书简
![赫拉斯的什么美育书简](https://img.taocdn.com/s3/m/2342d8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5.png)
赫拉斯的什么美育书简摘要:1.《美育书简》的背景和作者2.《美育书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3.《美育书简》的影响和价值4.美育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正文:一、《美育书简》的背景和作者《美育书简》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审美教育家席勒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最初是由席勒在1793 年至1794 年间写给丹麦亲王奥古斯登堡的克里斯谦公爵的一系列信简,作为对公爵提供三年资助的酬谢。
这些信简曾被焚毁,但后来席勒在1795 年重新撰写并分期发表在刊物《季节女神》上。
二、《美育书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美育书简》是第一部系统阐述美育概念和理论的著作。
席勒在书中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进行了系统阐释。
他认为,审美教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塑造完整人性,帮助人进入自由王国。
席勒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因此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
三、《美育书简》的影响和价值《美育书简》是美育领域的奠基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美育理论的发展,还促进了美育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美育概念并加以全面深刻阐释的理论家,席勒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四、美育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在中国,美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20 世纪初开始,中国教育家们就开始引进和研究西方美育理论,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美育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推动美育教育,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尽管美育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发挥美育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综上所述,《美育书简》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著作。
席勒的观点和理论不仅对当时德国乃至欧洲的美育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美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书简》的文学性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及其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将之提升到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致的高度并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因此人们把《美育书简》视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
一、美的概念的提出
“美”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经验方面。
然而什么是“美”?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
在席勒的著作中,游戏冲动是一个基础性质的概念,是理解“美”的关键。
席勒认为,我们的人性因为受到“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这两种冲动的推动而分裂,并且这两种冲动难以平衡,人总是受其中一种冲动的控制而变得松弛或紧张。
他指出,在人性分裂的情况下,要达到理想的人性,取得上述两种冲动的和谐统一需要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并以此作为桥梁。
因此游戏冲动实际上是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的结合。
二、美的功能
我们也许会诧异席勒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美”的概念。
借助于“游戏冲动”这个概念,席勒正式提出了他的美育思想。
他认为,完满人性的实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物质状态、审美状态、道德状态。
在第一阶段,人受自然的盲目的支配而成为无理性的动物,在最后一个阶段,人是充分理性化、道德化的。
人不能从自然阶段一下跃至道德阶段,而必须经过审美这个中介。
审美成为了人由感性转向理性的桥梁,“总之,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此外,席勒在经历了对法国革命由起先的无限期望到后来的失望后,他试图把审美视作实现自由的一种手段。
经验生活中政治的失败使得席勒相信,“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能够达到自由。
”笔者认为,席勒把审美教育作为实现自由的手段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他将审美的作用延伸到政治的领域并赋予其可以摆脱经验生活中物质和人为障碍的无限能力,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席勒的尝试却是一次空想,因为他只是一味地夸大了审美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人作为一个个体和类的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作用。
因此,如何在生活中使得审美具有人
的实践特征而非主观臆想将成为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个弱点。
但是席勒也有所意识,他指出“政治领域的一切改善都应该来自性格的高尚化——但是在一种野蛮的国家制度的支配之下,人的性格怎么能够高尚化呢?”席勒认为还是只能将美的艺术作为人的性格高尚化的工具,进而实现政治的改善。
三、理性——获得“美”的钥匙
如何获得“美”或是“美”的感受是席勒提出的又一重要命题。
关于美的实现或是美的获得途径,席勒引入了“人性”和“理性”的概念,并视作实现“美”的前提。
他认为美的纯粹理性概念只能用抽象的方法去寻求,并可以由感性——理性本性的能力中推论出来。
这也就是说,席勒承认美是由人性中的感性和理性共同获取的,并且是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
他强调:“只要理性告诉我们有人性存在,我们就知道有美的存在。
”但是席勒又说:“经验可以回答我们,美是否存在。
”并且他强调:“要把美的观念和感觉能力的联系分开却是徒劳的。
因此我们把前者只看成是后者的结果是不够的,必须把两者看作是互为因果。
”这就说明作为经验的首要因素——感觉和审美是互相作用的,我们通过感觉和理性获得美的感受,同时美作为一种感官感受作用于我们,这种感受可能是一段悦耳的音乐或是
一幅美的画,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的美的享受。
因此,美对于我们可能是我们在生活中思索的一种对象。
当美和我们内心情感融合时,美的感受就内化成我们审美主体自身一种状态。
在席勒看来,美是以人性的存在为前提的,而理性却能够帮助我们在经验中实现“美”,而“美”既是我们的作为也是我们的状态。
四、优劣之说
笔者认为,席勒的《美育书简》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美是什么”、“为什么要有美的存在”以及“怎么样实现美”。
当中的论述的最大成功在于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由此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的第二封信中提到:“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它对促进美育理论的完善以及从历史的高度去全面阐释审美教育问题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可以说,从席勒开始,美育才真正逐渐确立了它的独立地位。
”虽然他把审美作为实现政治自由和社会改造的手段是不切实际和难以实现的,但是他为人的自由和幸福作了更深入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席勒的美育思想的另一贡献在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他在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原则的基础上继而发展成为“美是人性的自由”这
一命题,并且给黑格尔和马克思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德]席勒著,徐恒醇译.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
[2]檀传宝.关于席勒的两个命题的阐释——兼论审美活动的善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4):35—40.
[3]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62—65.
[4]王向峰.席勒的美育乌托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
[5]陈育德.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席勒的《美育书简》[J].江淮论坛,1998(1).
作者简介:彭文福,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学教育。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