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摘要:冷战后,中俄关系已步入了平稳发展、充满生机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排除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而对发展国家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双方确立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国家关系准则;三是中俄既不结盟,也不对抗,更不会针对第三国;四是发展务实的经贸合作。中俄两国深入发展双边关系具有安全利益和政治主张增多,地缘优势独特,经济互补,政策相互迎合等多种有利条件,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双方也应高度正视和解决所面临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中俄关系冷战合作伙伴共同进步

正文:冷战后,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深刻演变,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国家及最大的邻国,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与恩恩怨怨几十年,甚至发生过军事对抗的中苏关系相比,中俄两国关系出现了平稳发展,充满活力的积极势头。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趋于深化,中俄两国已就构筑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实践证明,中俄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确立及积极进展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从中苏关系正常化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1989年5月,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高级会晤。这次访问标志着中苏两国在对抗了30年之后,终于走向和解,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此次高级会晤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双方确立了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关系。邓小平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形象地概括了这次高级会晤的重要意义。

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成为两国发展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新起点。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关系,都有显著进展。李鹏总理1990年4月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中苏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信任的指导原则协定》、《关于两国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纲要》等6个政府间文件,使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具体化。

二、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访华标志着中俄关系迈上了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新台阶。

中俄关系实现平稳过渡之后,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取得了积极成果。首先,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中俄双方都采取积极措施使历史遗留的东段边界问题得以解决。1992年2 月两国议会先后批准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同年3月俄前外长科济列夫访华,同钱其琛外长在京互换了批准书。此后,双方开始进行勘界立标工作。

第二,加强了两国军事部门的往来并就增加军事信任措施和发展军事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磋商。1992年2 月独联体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萨姆索诺夫访华,4月和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长赵南起和中国国防部长秦基伟先后访问俄罗斯,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科科申也于同年10月访华,这些访问为双方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就相互安全问题达成互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双方贸易合作迅速发展,尤其是边境贸易形势喜人。据统计,1992年两国贸易额已达到52亿美元,超过了中苏贸易额的最高纪录。两国间的科技合作也因俄副总理绍欣两次访华和中国副总理田纪云赴俄参加中俄经贸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而开始启动。

三、中俄两国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的确立。

1993—1994年,中俄关系在叶利钦总统访华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础上,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继续稳定发展。双方高级领导人的访问更加频繁。俄联邦政府副总理沙赫赖、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俄前外长科济列夫、俄军总参谋长科列斯尼科夫、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俄联邦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都曾先后访华。俄联邦总理访华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国界管理制度协定》等7个重要协议。中方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总参谋长张万年,国防部长迟浩田以及钱其琛外长也都先后访俄。钱外长访俄期间同俄方签署了《中俄外交部新闻领域合作议定书》,草签了《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国防部长迟浩田同俄方签署了《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协定》。

政治关系的改善,合作机制的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经贸合作,1993年双方贸易额达到了创历史最高纪录的76.8亿美元。〔1〕1994 年由于两国贸易结构有所调整以及俄实行签证制度以后人员往来受到限制,双边贸易额曾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致

使这一年的贸易额回落到50亿美元,比1993年约下降了1/3。尽管这只是两国经贸合作中出现的暂时现象,但已引起双方重视。两国政府都已采取措施扭转贸易下滑,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途径,确保经贸合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199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应邀访俄,在双边关系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这是俄罗斯独立以来我国领导人首次访俄。江泽民主席此访是为了同叶利钦总统共同总结自92年叶利钦访华后双边关系发展的历程,在巩固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两国建立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相互关系的原则,开辟面向21世纪两国关系的未来。双方领导人在相互尊重,友好和建设性的气氛中就此进行了广泛的磋商并达成一致。江泽民主席在会谈中强调:“中俄都是大国,又是邻国,我们两国关系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逐步走向成熟。对抗和结盟都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才真正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因而是最佳选择”。〔2〕他说,“中国愿同俄罗斯一道,站在面向21世纪的高度,共同构筑两国关系的未来,把两国关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使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精心培养和发展下去并带入下个世纪,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3〕

两国领导人还就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并达成共识。例如应当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国家间的差异,鼓励平等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建立对立的政治、军事、经济集团、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不以武力相威胁,促进和加强亚太合作,支持核不扩散条约等。

此访的重要成果在双方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得到集中体现。该声明把面向21世纪的中俄新型关系概括为“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即建立在和平共处各项原则基础上完全平等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关系,既不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4 〕联合声明肯定了两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果,并且提出了今后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的基本方向。

双方还签署了《关于不将本国战略导弹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这表明了两国已彻底结束了敌对状态,相互信任已进一步增强,这也为推动地区和全球政治形势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两国外长还签署了《中俄国界西段协议》,这是继东段国界协议签定后,中俄双方完成的又一个关于划界问题的重要文件,至此两国边界99%以上的地段得到合理解决并且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使长期以来处于争执状态甚至发生军事冲突的两国边境变成了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地区。另外双方关于相互削减边境地区武装力量和加强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谈判也已取得进展。

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富有成果的访问,使中俄两国正式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确定了方向。正如俄罗斯前外长科济列夫在评价两国建设性伙伴关系时所指出的:“俄中关系首次取得了新质量的突破,使两国关系进入建设性伙伴关系的高度,为两国进行面向21世纪的互利、睦邻、稳定和长期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在俄中关系的历史发展中,两次高级会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2年12月访华和江泽民主席1994年9 月访俄——在这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中俄关系中上述问题的出现,虽系支流,但对此不应掉以轻心。这些问题已引起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重视。叶利钦总统和俄外交部曾多次强调“俄中边界协议是神圣的,不可改变,俄方将坚决予以执行”。〔8〕叶利钦还专门颁布与台湾关系的总统令,强调不与台湾发展官方往来,并通令全国执行。中国政府高度评价叶利钦总统和俄罗斯政府对发展对华关系所持的积极立场,并视之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可靠保障。中俄两国领导人已就发展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积极地推进中俄关系绝非权宜之计,它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必将造福于两国人民。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确立已经使两国排除了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内部政局变化而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理由,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则为我们彻底清除障碍,谱写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奠定了基础。两国人民既然能够克服历史的羁绊,也一定能够解决面临的问题,21世纪的中俄关系发展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1994年1月29日《李鹏总理会见俄罗斯外长》

〔2〕《人民日报》1994年9月4 日《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会谈》

〔3〕同上

〔4〕《人民日报》1994年9月4日《中俄联合声明》

〔5〕新华社—莫斯科电讯稿1995年2月27日。

〔6〕《人民日报》1992年12月19日《中俄联合声明》

〔7〕俄《生意人报》1994年4月26日科利茨基文章《莫斯科—北京,人民在前进》

〔8〕《人民日报》1995年5月9日《江泽民主席会见叶利钦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