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OLED面板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图」

合集下载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大陆把OLED产业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计划。

根据《规划》,新型显示器件领域中的发展重点包括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方面。

对于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规划》提出将“推进中小尺寸OLED 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

”中国OLED 技术研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国内维信诺、上海天马、京东方、彩虹、虹视等都在大力推进OLED特别是AMOLED发展的步伐。

那么我们对日韩台以及大陆OLED产业发展现状做一下浅析。

利润丰厚的OLED产业引起国家间的竞争。

OLED作为未来新一代显示器件,将在全球领引显示和照明两个领域,OLED产值以万亿计不为过,对如此回报丰厚的行业,世界各国和地区争相趋之,以分去最大蛋糕。

OLED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已不单是企业间的竞争,而体现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

日韩台及欧美均已制定了OLED产业战略规划。

早在1979年开始,日本通产省经光电产业技术振兴协会联合16家企业资助8.2亿美元为期10年的液晶显示产业化基础研究计划,受助企业要匹配70%研究经费。

2011年年底,为抢占苹果iPadiPhone引发的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突破性的需求,又在《企业创新联盟》框架下投资25亿美元(占股70%到80%)组织日立索尼与东芝成立世界最大的中小尺寸LCD触摸屏及OLED显示屏新公司。

日本三菱化学、松下电工、出光兴产、堡土谷化学、柯尼卡美能达、住友化学、NHK、DOW、COVION等企业以及东北先锋、日本山形大学、大日本印刷与日本有机电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都积极开展OLED材料、显示等方面的研究,布局全球OLED 市场。

韩国在1990年起组成大专院校100多家企业参加的“平面显示器研究联盟”,每年政府投入30亿韩元支持经费。

在韩国政府在2010年5月19日推出的《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中,已经将OLED产业列为中长期发展目标。

2021年中国OLED面板产业链上中下游分析

2021年中国OLED面板产业链上中下游分析

2021年中国OLED面板产业链上中下游分析一、OLED面板概述1、定义及分类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全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电致发光器件。

在显示技术的演进历程中,陆续出现过CRT、LCD、LED、OLED等,经过多年的研究投入与不断的技术突破,LCD凭借其高性价比成为20世纪最主流的显示技术,而OLED由于具有轻薄、低功耗、高对比度、可弯曲的特性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特别是在中小尺寸的移动终端领域,三星和苹果的支持让OLED逐步取代LCD成为目前移动端主流的显示技术。

按照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可分为无源驱动(PMOLED)和有源驱动(AMOLED)。

PMOLED的结构较简单、驱动电压高,适合应用在低分辨率面板上,如手环、智能手表等;AMOLED 工艺较复杂、驱动电压低、发光元件寿命长,适合应用在高分辨率的面板上,如手机、电视、电脑、平板、VR设备、车载显示等。

2、特性OLED是继CRT与LCD之后第三代显示技术,多种维度优势显著,驱动行业迅速增长。

AMOLED面板的每个像素都可以连续且独立的驱动发光,不需要背光模组,相对于上一代TFT-LCD面板具有更薄更轻、可弯曲、色彩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二、OLED产业链图谱1、产业链OLED产业链中设备与有机材料价值含量最高。

OLED产业上游包括制造设备、材料制造和零件组装;中游为面板制造、面板组装和模组组装;下游为显示终端及相关应用领域。

全球OLED的上游材料及设备供应链几乎被欧美韩国和日本所垄断,中国面板厂起步较晚,规模还较小,同时本土上游供应链公司较少,在这些核心环节话语权仍然较弱。

2、产业链全景从产业链全景图来看,上游设备制造主要企业有阿麦斯、爱发科、爱德万等,原材料企业有康宁、三星、住友化学、3M等,组装零件企业有德州仪器、住友电工、和村田等;中游面板制造主要有LG、长虹、索尼、三星、深圳天马、友达光电等公司;下游应用领域中,手机显示主要有三星、京东方等企业,电视显示有长虹、索尼等品牌,穿戴设备有苹果、小米等企业。

2018年中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OLED及QLED或将成为技术主流方向

2018年中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OLED及QLED或将成为技术主流方向

2018年中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OLED及QLED或将成为技术主流方向液晶显示模组,是指将液晶显示面板和相关的驱动电路、背光源、集成电路等组件组装在一起而形成的模块化组件,其结构随下游产品应用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近几年,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触摸屏在液晶显示器中,特别是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触控一体化液晶显示器模组还包括触摸屏这一结构。

液晶显示模组产业链分析:材料端盈利能力强,国产崛起撬动产业版图从产业链来看,液晶显示模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基础材料、中游面板制造以及下游终端产品。

其中,上游基础材料包括: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驱动IC、背光模组、导电银胶、光刻胶等;中游面板制造包括:列阵(Array)、成盒(Cell)、模组(Module);下游终端产品包括:液晶电视、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车载显示以及医疗仪器等。

从液晶显示模组产业链的毛利率分析,构成了著名的理论“微笑曲线”:产业链的毛利率呈现U型,左边高毛利率的是上游基础材料(40%以上毛利率),中间低毛利率的是中游面板制造(10-20%的毛利率),右边较高毛利率的是下游终端产品(毛利率20-30%)。

“微笑曲线”主要是由于技术壁垒和竞争格局而产生的。

产业链上游基础材料技术门槛极高,大多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少数公司垄断,造就了产业链上游高毛利的现状。

而中游面板制造半壁江山被韩国掌控。

从中国大陆加入争取市场份额的战争以来,中游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激烈。

下游应用领域较广,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毛利率处于中游水平。

国产的产业平台为上游原材料企业开辟出生存空间,使我国大陆自主的材料研发体系有了进入上升循环的机会。

尽管目前上游材料仍然由欧美、日韩企业主导,我国大陆产品质量与国外材料尚存在一定差距,市场份额较少,且集中于中低端领域,但在全产业链大力投资、国家政策支持、国产企业坚持研发创新的情况下,市场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面板行业OLED全球产线分布、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市场情况(2021年)

面板行业OLED全球产线分布、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市场情况(2021年)

内容目录OLED:渗透率提升+折叠屏新应用,京东方大有可为1OLED 持续渗透,2019 年有望从旗舰机型向中端机型渗透2公司引领大陆OLED 产能提升3上游设备材料国产化加速切入,面板企业利润弹性上升4折叠屏开辟新战场,京东方有望率先受益OLED:渗透率提升+折叠屏新应用,京东方大有可为1 OLED 持续渗透,2019 年有望从旗舰机型向中端机型渗透OLED 是指有机自发光二极管,由于其超高对比、逼真色彩、宽广视角、轻薄外形、宽温操作等特性,OLED 有望成为继CRT,LCD 后的第三代主流显示技术。

从定义来看:“自发光”决定轻薄外型和低材料成本;“有机”是实现柔性显示和异形屏的关键。

AMOLED 持续渗透,趋势是从中小尺寸到大尺寸,从智能手机向平板、PC 到头戴式设备、TV。

3Q18 手机屏幕产值来到107 亿美元,其中OLED 屏幕占比从2017 的35% 大幅上升至61.1%(66 亿美元)。

从下游市场来看,2017 年全球AMOLED 出货量为4.46 亿块,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适用的新型半导体高端触控柔性显示屏仍是最主要的市场,占出货量95%以上。

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为90%。

IHS 预计2018 年AMOLED 出货量再增36%,达到6.06 亿块。

OLED TV、笔电、头戴式设备则将是未来三年高速增长所在,预计2017-2021 年三者CAGR 分别为50%、47%和43%。

受益于此,未来三年AMOLED 总出货量CAGR~18.6%。

图表 36:OLED 和TFT-LCD 性能比较 图表 37:AMOLED 下游市场及增速(百万块)OthersAutomobile Monitor Desktop Monitor Digital Still Camera Near Eye Notebook PCOLED TVRear Seat Entertainment Head Mount DisplayTabletMobile Phone Sub Display Smart Watch Smartphone YOY1000 900 800700 600 500400 300 200100 0 2016 2017 2018F 2019F 2020F 2021F40% 35%30%25% 20%15% 10%5%0%从 2018 年各智能手机厂商出货的屏幕技术来看,以三星 Galaxy Note9、苹果 iPhone XS 、为代表的旗舰智能机型均采用 AMOLED 屏幕。

2018年面板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面板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面板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1月目录一、从TN-LCD到OLED,面板技术进步不息 (4)1、LCD市场多技术并存,LTPS TFT-LCD是发展趋势 (4)2、OLED性能优异,柔性AMOLED最受欢迎 (9)二、大陆面板市场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11)1、面板行业崛起:从贸易逆差到世界第一 (11)2、受益于LCD产能转移,大陆面板产业行业地位快速提升 (15)3、OLED普及加速,国内厂商已做好准备 (18)三、LCD市场仍未见顶,OLED发展前景广阔 (25)1、大尺寸和全面屏推动之下,LCD仍有成长空间 (25)(1)液晶电视大尺寸化、高清化推动面板需求增长 (25)(2)iPhoneXR的LCD全面屏表现优秀 (29)2、全面屏手机+OLED电视热卖,OLED需求爆发 (31)四、行业重点公司简况 (39)1、京东方 (39)2、深天马 (40)受益于产能转移,大陆面板产业行业地位快速提升。

根据全球LCD厂商产能规划统计,中国大陆新增LCD产能占全球新增产能一半以上,到2020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的40%以上将来自于中国。

中国大陆已经成功实现了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的中移,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国内企业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我国面板产业链整合能力将持续提升。

大尺寸和全面屏推动之下,LCD仍有成长空间。

由于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平均尺寸的不断增加,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仍维持较快的增速,正在建造中的高次代面板产线的产能将主要由大尺寸电视面板来消化。

在全面屏方面,我们认为,苹果iPhone XR的LCD全面屏技术很容易应用于其他安卓机型之上,且LCD手机屏幕单价明显更低,LCD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有很大的手机屏幕市场。

OLED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受制于成本问题,仍然不能大幅对LCD进行替代;此外目前OLED产能主要集中于中韩两国,韩国三星和LG分别占据了中小屏和大屏市场,对市场价格控制程度比较高,未来随着国内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厂商新产线的建设投产,国内OLED产能预计将超过韩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产面板厂商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国产OLED面板的市场占有率,从根本上解决“少屏”的问题。

2018年消费电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消费电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消费电子行业分析报告内容目录1. 智能机销量增长为何停滞?从iPhone X 的成本拆分说起 (6)1.1. iPhone X 成本拆分:屏、存储、新应用占比较大 (6)1.2.重要零部件涨价叠加应用创新,智能机成本承压 (7)1.3.成本压力传递拉长换机周期,终端销量增长停滞 (9)1.4.屏、存储涨价也挤压了其他零组件厂商的利润 (10)2. 议价能力提升,消费电子进入盈利能力改善周期 (13)2.1.存储、屏价格开始下降,将进入降价周期 (13)2.1.1. DRAM 涨幅趋缓,景气高点将在19 年到来 (14)2.1.2. NAND 降价已经启动,未来两年持续承压 (21)2.1.3. LCD 价格持续下滑,OLED 放量后价格有望回归合理区间 (28)2.2.消费电子盈利能力有望改善,同时受益性价比提升对销量的提振 (29)3. 创新依旧是消费电子主轴,注重实用创新带来的体验改善 (31)3.1.光学:三摄和3D Sensing 将成为升级重点 (31)3.2.屏:全面屏、折叠屏推动屏幕持续升级 (33)3.2.1. 从Notch 屏到挖孔屏,追求100%的极致屏占比 (33)3.2.2. 折叠屏19 年有望推出,继续推动显示行业变革 (36)3.3.光学、超声波指纹:与屏幕完美融合,引领新一轮指纹识别潮流 (38)4. 投资建议 (42)5. 风险提示 (42)图表目录图1:iPhoneX成本拆分 (6)图2:iPhoneX屏幕、结构件、摄像头、存储成本增加较多 (7)图3:16 年下半年a-Si 面板大幅涨价(单位:美元) (7)图4:16 年下半年LTPS 价格出现上涨(单位:美元) (7)图5:OLED 屏相对LCD 屏价格仍然十分昂贵(单位:美元) .. 8图6:部分DRAM、NAND价格16年6月以来大幅上涨 (8)图7:全球智能机ASP大幅提升 (9)图8:iPhoneX带动苹果手机ASP大幅提升 (9)图9:中国手机市场用户换机周期变长(单位:月) (9)图10:2017 年全球智能机出货量首次下滑 (10)图11: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继续增长 (10)图12:17 年Q2 开始重要手机零部件供应商利润增速放缓 (11)图13:苹果公司营业利润率维持稳定 (11)图14:三星手机业务营业利润率维持稳定 (12)图15:三星存储业务利润暴增 (12)图16:海力士存储业务利润暴增 (12)图17:美光存储业务利润暴增 (13)图18:三星手机面板业务利润大幅增长 (13)图19:16、17 年主要手机、面板、存储厂营业利润对比 (13)图20:17 年三星、海力士、美光占DRAM 市场96%以上份额 (14)图21:17-19 年全球DRAM 维持较大资本开支 (14)图22:三星Pyeongtaek 厂贡献主要新增晶圆产能(单位:千片) (15)图23:海力士主要在无锡扩产(单位:千片) (16)图24:美光DRAM 晶圆产能整体维持稳定(单位:千片) (16)图25:三星贡献主要新增晶圆产能(单位:千片) (16)图26:DRAM 工艺向1x nm 过渡 (17)图27:25nm 的DRAM Die 表面 (17)图28:1X nm 的DRAM Die 表面 (17)图29:工艺升级带来单元间距缩小 (18)图30:工艺升级带来裸晶尺寸缩小、位元密度增加 (18)图31:18 年DRAM 产能增速将达到23.4%(单位:百万GB) (18)图32:17 年数据处理、手机、消费类应用占据主要需求 (19)图33:各品牌旗舰机型入门款的DRAM 容量 (19)图34:18 年DRAM 需求增速将达到22.8%(单位:百万GB) (20)图35:DRAM 的供需矛盾将在19 年缓解(单位:百万GB) (20)图36:18 年DRAM 涨幅有望趋缓 (21)图37:17 年东芝/西数、三星、美光、海力士占NAND 98%份额 (21)图38:17 年全球NAND 资本开支大幅增长 (22)图39:三星在西安和Pyeongtaek 扩产(单位:千片) (22)图40:东芝/西数新产能由Fab2、6 提供(单位:千片) (22)图41:海力士新增产能将由M14 提供(单位:千片) (23)图42:英特尔大连厂产能持续释放(单位:千片) (23)图43:各NAND Flash 厂商技术演进路线 (23)图44:NAND 制程向多层3D NAND 发展 (24)图45:2D NAND 和3D NAND 的区别 (24)图46:64 层NAND 每片Wafer 产出Die 数量大幅增加 (24)图47:18 年NAND 产能增速将达到43.3%(单位:百万GB) (25)图48:数据处理、手机、消费类应用占据主要需求 (25)图49:各品牌旗舰机型入门款的NAND 容量变化 (26)图50:SSD 在消费类PC 市场渗透率18 年继续提升 (26)图51:18 年NAND 需求增速将达到39%(单位:百万GB) (26)图52:NAND 产能将供过于求(单位:百万GB) (27)图53:18、19 两年NAND Flash 价格持续承压 (27)图54:中小尺寸LCD 面板价格迎来持续下滑(单位:美元) (28)图55:扩产后L TPS 产能充足(单位:万平米) (28)图56:a-Si 产能有望维持稳定(单位:万平米) (28)图57:OLED 屏产能有望快速释放(单位:千平米) (29)图58:LCD iPhone 有望采用LG 的MLCD 屏幕 (30)图59:LCDiPhone 有望提供多种配色 (30)图60:18 年苹果三款新机配置谍照 (30)图61:三星S9+的可变光圈摄像头模组 (31)图62:华为P20 Pro 的三摄模组 (31)图63:P20 Pro 采用了现有手机市场中最大的CMOS 影像传感器 (32)图64:苹果在iPhone X 上首次使用结构光 (32)图65:OPPO 发布的3D 解决方案 (32)图66:小米8 探索版采用结构光 (33)图67:华硕Zenfone AR 采用TOF 技术 (33)图68:高刷新频率在滚动显示上更具优势 (34)图69:iPhone 的屏幕升级路线 (34)图70:18 年Notch 屏渗透率将达到28% (35)图71:普通屏和三代全面屏设计比较 (35)图72:三星“挖孔屏”专利 (36)图73:三星2014 年被曝光的折叠屏原型产品 (36)图74:苹果、MOTO、华为的折叠屏专利 (37)图75:三星折叠屏专利 (37)图76:三星在19 年CES 有望推出折叠屏手机Galaxy X (37)图77:光学指纹结构和具体工作原理 (38)图78:vivo X21 采用光学指纹 (39)图79:vivo X21 光学指纹模块 (39)图80:vivo X21 拿下3000-4000 价位销量第一 (39)图81:超声波指纹结构和具体工作原理 (40)图82:乐视后置超声波指纹识别 (40)图83:小米5S 的无孔超声波指纹识别 (40)图84:高通新一代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 (41)图85:高通联合vivo 发布屏下超声波指纹方案 (41)图86:荣耀10 的超声波指纹识别 (41)图87:超声波指纹芯片结构 (41)1. 智能机销量增长为何停滞?从iPhone X 的成本拆分说起1.1. iPhone X 成本拆分:屏、存储、新应用占比较大苹果17 年发布了十周年机型iPhone X,除了众多创新让人耳目一新之外,高昂的价格也让人颇为震撼:8388 元起步,相比上一代6388 元足足提升了2000 元。

中国OLED 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OLED 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OLED显示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发布时间:2013-11-6当前OLED在显示终端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中国作为手机、MP3/MP4、汽车等产业生产大国,OLED的市场规模近几年来一直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2012年,中国OLED面板市场规模达到6633.6万片,同比增长31.8%,2009-2012年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5%。

从销售额上看,由于AMOLED面板的比重在产品结构中日益提高,导致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销售量的增长,2012年中国OLED面板市场销售额达到145.9亿元,同比增长81.2%。

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OLED在显示领域替代LCD的趋势明显,这使得未来几年中国OLED市场都将迎来高速平稳的增长。

目前来看,手机已经成为OLED应用的最大市场,特别是随着AMOLED产品在智能手机当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手机用OLED市场的地位。

2012年,中国OLED市场中手机应用超过70%。

中国OLED市场前景可期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8504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亿部、3.5亿台、1.3亿台,同比增长4.3%、10.5%、4.8%,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均超过50%,稳固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随着OLED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渗透率不断提高,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也必将成为全球主要的OLED应用市场。

2012年中国OLED面板市场应用结构随着智能手机在手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以及OLED显示屏幕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未来3年也是中国OLED产业投资和量产的高峰期,预计中国OLED面板市场将会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8%左右,2015年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65亿片。

从销售额来看,由于AMOLED面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将使得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销售量的增长,预计2015年中国OLED面板市场规模将达到413.7亿元。

显示面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显示面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显示面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显示面板行业产业链概述显示面板行业上游企业包括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组装零件供应商。

显示面板下游应用市场包括电视、智能手机及电脑与平板市场。

电视市场为LCD显示面板的主要应用市场,由于电视尺寸逐渐增大,电视对LCD显示面板的需求面积占比逐年提高。

智能手机市场为OLED面板最大的应用市场。

2018年,全球88%的OLED面板流向智能手机市场。

二、显示面板行业市场规模显示面板行业周期性强。

从供需角度分析,新显示技术的诞生会形成短暂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及机构布局显示面板行业。

新投资带来显示面板行业产能迅速扩张,导致生产过剩、价格下跌及产业衰退的情形,但价格下跌亦会推动显示面板需求扩大,衰退期产能缩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又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如此循环往复。

在价格方面,2015年18.5寸的LCD电视显示面板由54美元大幅下降至38元,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高达1050亿美元,并开启新一轮的上涨趋势,而2017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攀升至1200亿美元。

但是随着价格的上升,显示面板的市场规模回开始回落,到2019年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回落至1000亿美元。

三、显示面板行业政策分析显示面板行业为国家重点扶持行业。

2012年8月,中国科技部颁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并提出“着力突破液晶显示和等离子显示的产业瓶颈和行业模式。

培育一批液晶显示和等离子显示龙头和产业集群”。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颁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明确指出将新型显示器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年3月,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联合颁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并强调“加强4K/8K显示面板创新,发展高精密光学镜头等关键配套器件。

”四、显示面板竞争格局2020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8.04亿片(玻璃口径),同比-3%。

中国显示面板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显示面板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显示面板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目前显示面板主要可分为LCD面板、OLED和miniLED等三种,未来技术趋势包括QNED、MicroLED等技术,按照面板种类的不同,整体组成和材料有所区别,就目前主流LCD面板结构而言,主要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和滤光片和光学薄膜等。

显示面板产业链上游为各种组零件,包括制程设备、核心材料及关键配件;中游为面板及模组生产,包括面板制造及模组组装;下游为终端产品,包括手机、VR/AR、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平板/电脑、激光投影等。

显示面板产业链1资料来源:整理二、上游行业分析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面板有LCD没有的核心材料,直接决定了面板的发光特性,同时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目前生产厂商集中在国外知名材料企业。

数据显示,中国有机发光材料市场规模从2017年11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733亿元,随着OLED国产化步伐加快,预计OLED材料市场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7-2021年中国有机发光材料市场规模(亿元)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玻璃基板行业具有高技术壁垒,行业主要受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为填补国内空白,国内企业不断加大对玻璃基板的研发。

近年来,中国玻璃基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2022年中国玻璃基板市场规模由139亿元增长至310亿元。

2017-2022年中国玻璃基板市场规模(亿元)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我国偏光片整体供需状况而言,我国偏光片长期处于高度进口依赖情况,整体国内供给远不及需求,2021年以来,随着企业收购产能开工,我国偏光片供给量出现大幅度增长,2022年我国偏光片供给量为4亿平方米,目前国内偏光片仍存在较大缺口。

2017-2022年中国偏光片供给量(亿平方米)4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中国Micr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三、中游行业分析LED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利用固态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时,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发生复合引起光子发射从而产生光。

2018年全面屏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全面屏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全面屏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全面屏是智能手机颜值时代的主旋律 (4)尺寸上涨瓶颈下,提高屏占比成为扩大显示面积的有效方式 (4)全面屏兴起, 18:9 有望成为智能手机显示屏“黄金比” (7)小米 Mix 屏占比高达 91.3%,引发全面屏热潮 (7)三星 S8 屏占比为 84%,柔性 OLED 为全面屏创造更大发展潜力 (8)下半年 18:9 显示尺寸有望在主流品牌中广泛应用,分屏显示效果突出 (10)COF、异形切割必要性凸显,面板产业迎全新发展机遇 (11)COF&LTPS 是 LCD 实现全面屏的技术支撑 (11)柔性 OLED 产能释放成为普及动力,全面屏增强面板厂盈利能力 (13)a-Si 全面屏方案增大对 LCD 产能消耗,中小尺寸面板价格有望企稳 (14)全面屏动摇既定面板供应格局,本土厂商有望优化客户结构 (16)异形切割必要性凸显,利好上游激光设备 (17)全面屏对生物识别、电池、受话器、摄像头、天线提出新要求 (18)Under glass 和 in-display 指纹识别方案为提升屏占比创造条件 (19)3D Sensor 有望开启生物识别新时代 (25)显示屏是手机模组中耗电大户,全面屏将对待电时间创造更大压力 (26)陶瓷声学系统、骨传导成为全新的音频技术 (28)前置摄像头小型化成为重要诉求 (29)天线净空区被压缩 (30)超声波距离传感取代传统红外传感器 (31)重点企业 (31)图表目录图表 1:2016H1上市的智能手机中5-5.5英寸的占比为48% (4)图表 2:2016年5寸以上智能机占比超过62% (5)图表 3:iPhone7的屏占比较iPhone4提高11pct (5)图表 4:三星S8的屏占比达到84.2%,较S7提升近12pct (6)图表 5:提高屏占比的主流方案 (6)图表 6:夏普AQUOS Crystal的屏占比达到78.5% (7)图表 7:小米Mix系列的屏占比高达91.3% (8)图表 8:三星GALAXY S6 edge双曲面手机 (9)图表 9:三星GALAXY S8搭载全视曲面屏 (9)图表 10:下半年18:9显示尺寸有望在主流品牌中广泛应用 (10)图表 11:液晶面板边框结构侧视图 (11)图表 12:液晶面板底部端子结构 (12)图表 13:COF方案可有效缩减底部端子宽度约1.5mm (12)图表 14:2016年手机面板总出货中 LTPS和 AMOLED 的占比分别为 28%、18% (14)图表 15:韩国面板大厂陆续关闭低世代LCD产线 (15)图表 16:手机LCD面板价格自16年11月开始持续下滑 (15)图表 17:16年11月至17年6月中小尺寸面板价格大幅下滑 (15)图表 18:异形切割是实现全面屏的必要工序 (17)图表 19:iPhone 8全面屏U型开槽概念图 (17)图表 20:异形切割方式对比 (18)图表 21:全球智能终端指纹识别的出货量 (19)图表 22:全球智能终端指纹识别的营收 (20)图表 23:光学、电容与超声波采集技术性能比较 (20)图表 24:under glass、 in-display可实现隐藏式指纹识别 (21)图表 25:under glass指纹识别方案正面效果图 (22)图表 26:under glass指纹识别方案侧面效果图 (22)图表 27:电容式的过渡式under glass方案示意图 (23)图表 28:Under glass只是实现显示屏外部区域固定位置的指纹识别 (23)图表 29:In-display的最终方案:屏幕任意位置都可以解锁 (24)图表 30:实现In-Display指纹识别的三个阶段 (25)图表 31:多种现有生物识别的优缺点 (25)图表 32:3D Sensor将配备一个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 (26)图表 33:2015H1上市的智能机中不同电池容量占比情况 (27)图表 34:2016H1上市的智能机中不同电池容量占比情况 (27)图表 35:不同手机屏幕耗电量数据对比 (28)图表 36:小米为应用全面屏而研发了悬臂压电陶瓷导声技术 (28)图表 37:荣耀7i可旋转后置摄像头方案示意 (29)图表 38:全面屏方案会压缩手机天线的净空区 (30)全面屏是智能手机颜值时代的主旋律智能手机作为人手一部的“碎片时间杀手”,作为随身携带的社交、多媒体设备已经建立起消费者依赖,而这样普遍、随身、长时间的消费特性也就增强了智能手机的“饰品”属性,成为类似于男性的手表、女性的皮包之类的消费品。

2018液晶面板价格走势_液晶面板行业分析

2018液晶面板价格走势_液晶面板行业分析

2018液晶面板价格走势_液晶面板行业分析液晶面板简介液晶面板是决定液晶显示器亮度、对比度、色彩、可视角度的材料,液晶面板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价格,液晶面板质量、技术的好坏关系到液晶显示器整体性能的高低。

液晶面板能否达到真彩显示的16.7M色彩,其含义是指在R.G.B(红绿蓝)三个色彩通道都具有在物理上显示256级灰阶的能力。

产量、优劣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关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因为一台液晶显示器其80%左右的成本都集中在了面板上。

液晶面板产业链目前,以屏幕技术来看,市面上的显示面板可以分为等离子、液晶、OLED 等。

其中,液晶面板仍是主流的屏幕类型。

液晶面板又可分为TN面板、T面板、IPS面板等。

目前,液晶面板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液晶电视、智能手机等产品上。

2018液晶面板价格走势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彩电市场来说是“痛苦”的,由于液晶面板价格上涨以及2016年互联网电视品牌疯狂价格战严重透支了去年的彩电市场,从而导致去年整个彩电市场严重萎靡。

据中怡康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4781万台,同比下降8.1%,国内彩电市场在去年可谓是进入历史“冰点”期。

在熬过痛苦的2017年之后,整个行业对2018年都充满了期待,希望今年彩电行业能够重新“回春”,迎来新的契机。

同时中怡康也预测2018彩电市场将迎来增长,零售量及零售额的增长都将会达到2%,彩电市场将迎来新篇章。

此外,上游液晶面板供应方面也开始有了充足的供应,据咨询公司Sigmaintell透露,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供应量预计将略高于需求量。

据悉来自品牌电视机厂商的液晶面板需求预计将下降13%,但是同比预计将增长3.1%,主要归因于日本和韩国电视机厂商在本季度将对购买电视面板持保守态度,抵消了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相对激进的购买状况。

OLED 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

OLED 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

OLED 产业和技术发展现状作者:刘义鹤江洪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8年第2期相比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 L E D)屏幕更轻薄、响应时间更短,可视角范围更大,在移动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 R / AR)设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市场对柔性显示的需求更是OLED取代LCD的重要推力。

三星集团(简称“三星”)、L G集团(简称“L G”)等主流显示厂商已经相继关停L C D产线,并扩大O L E D产线,O L E D逐步取代液晶显示器(L C D)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柔性O L E D屏幕有望在2年后成为主流显示器件。

一、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1]当前,全球LCD的需求出现停滞,LCD行业开始面对产能过剩的危机。

韩国主要面板企业已经将发展重心转移到OL E D技术,以通过在OL E D领域的先发优势抢占市场,并推动OL E D面板市场份额扩大。

OL E D面板企业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1. 韩国一直以来,韩国显示行业都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韩国政府将O L E D列为下一代重点项目之一,计划减免税收、削减关税,并为企业提供各种政策支持,进一步稳固提高韩国OLED产业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以三星、LG为首的面板企业在O L E D技术和产业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三星重点布局移动设备端的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 L E D)技术,目前在全球范围已经占据95%的市场份额。

三星中小尺寸O L E D在专利、技术、生产设备方面已经具有大量积累,其中小尺寸OLED技术已经领先业界2 ~3年时间。

2015年,三星显示器投入36亿美元增设一条OLED产线,产品主要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中小尺寸消费电子产品提供OLED面板。

三星大尺寸O L E D面板方面,仅有一条8.5代产线,提供每年12万片OL E D面板。

产品主要供三星AMOLED电视和OLED面板的量产以及技术实验。

国内外OLED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OLED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概况

国外OLED技术及产业的开展概况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中文名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光二极管。

OLED 由于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比照度、超薄、低功耗、无视角限制、响应速度快、工作温度围宽、易于实现柔性和大面积、功耗低等诸多优点,不但可以作为显示器件,在照明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OLED已经被视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显示和照明产品之一。

OLED的开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Destriau将有机荧光化合物分散在聚合物中制成薄膜,得到最早的电致发光器件,但是直到1987年才由Kodak公司的邓青云(Tang C W)首次研制出基于小分子荧光材料具有实用价值的OLED(Alq作为发光层),而聚合物OLED(PLED)是1990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Friend与Burroughes等人用共轭聚合物PPV制造出来的。

OLED的根本构造通常是一种有机半导体层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治构造,其中一个电极常采用一薄而透明的具有半导体特性的铟锡氧化物(ITO)为正电极,而另一电极则通常采用低功函数的金属如Ca、Al等为负电极,当正负电极外加电压时,有机半导体层就会产生激子并发光,依据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器件就会发射出红、绿、蓝,甚至白色光。

为了获得更高性能的OLED,有机半导体层通常包含多个层,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同时还往往引入界面修饰层等。

OLED按照组件所使用的载流子传输层和发光层有机薄膜材料的不同,OLED可区分为小分子基OLED和高分子基OLED(PLED)两种不同的技术类型;按照OLED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无源(被动矩阵)与有源(主动矩阵)两种驱动方式。

根据OLED 的技术原理和制备工艺,通常把OLED 产业链划分为设备制造、材料制备、驱动模块、面板和器件制造以及下游应用等几个局部,其中设备制造、材料制备和驱动模块属于上游领域,面板器件以及模组制造属于中游,各种应用则属于下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OLED面板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图」
一、OLED面板行业概述
柔性屏幕,一般指的是柔性OLED。

柔性屏幕的成功量产不仅重大利好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柔性屏幕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柔性显示产业已形成零件制造、面板制造和终端产品应用三大产业链环节,产业发展前景广阔,2018年中国柔性显示产业链各个环节相关企业营收均超亿元,实现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OLED的应用领域和LCD的应用领域重合度较高,而OLED相较于LCD具有自发光,面板更薄,对比度更高等优点。

LCD与OLED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OLED面板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二、OLED面板行业现状
虽然LCD依然占据着平面显示主要份额,但是由于OLED出色的性能,OLED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上升。

全球各类显示设备产能中,2018年OLED产能占比已达到49%,较2017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OLED主要应用领域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领域的收入占整体的88%;其次是电视领域,占整体的7%;之后是智能手表领域,占整体收入的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OLED产能的扩大、工艺和良品率的提升,OLED在手机面板出货量也逐渐增长,2018年全球用于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出货量为4.76亿片,相较于2017年的4.04亿片增长17.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OLED出货量的持续增长,OLED市场规模也稳步上涨,其中2018年中国OLED市场规
模为290亿美元,较2017年的250亿美元增长16%。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柔性屏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生产OLED的企业有京东方、深天马A、TCL集团、维信诺等,其中京东方的产能最大,2017年产能达到48千片/月,计划2019、2020、2021年均增加产能48千片/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柔性屏行业发展趋势
产品类别
内容说明研究报告
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市场供需态势、发展前景预测、投资策略、趋势研判产业咨询
园区发展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招商
招商策划、招商推介、客户邀约产业数据
房地产、土地出让数据、海关数据定制服务政策研编、专项定制服务、商业文案撰写、企业公文定制1、传统终端与新型终端持续带动中国柔性显示产业需求增长
柔性屏将逐渐成为下游终端流行趋势。

目前,柔性屏更多应用于传统终端如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显示屏,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未来,柔性屏在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航天以及照明等领域将有更多的创新性融合,中国柔性显示产业发展潜力大。

2、中国柔性显示产业产能大幅提升,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下游终端产品需求扩大促进中国柔性显示产业链协调发展,上游供应链不断发展成熟。

目前包括京东方A、深天马A、等企业的柔性显示屏产线甚至实现量产,中国柔性显示产能大幅提升。

随着中国国内企业大幅布局建设柔性显示屏产线,中国柔性屏市场实现供需均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