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智能运检体系建设及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的智能运检体系建设及发展方向
摘要: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专业不断推进发展方式变革,构建了智
能运检体系,逐步开展物联网、移动作业、立体巡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图
像识别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效提升了电网运检效率效益。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
和电力物联网建设的纵深推进,需要立足当下,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推动智能
运检体系建设,强化设备状态管控力、加深运检管理穿透力。

关键词:新形势;智能运检;发展方向
1导言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成为推动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业态扩散和新模式应用的重要途径。

国家
大力推动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先后印发《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在2019年政府两会提出要拓展“智能+”,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2智能运检体系近几年发展成果
公司顺应时代趋势,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加
快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努力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
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设备状态感知能力逐步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研发、合作,公司应用了不断丰富的新型传感
装置,如低功耗温度传感器、杆塔倾斜传感器、微气象传感器等。

智能传感装置
方面,更是完成了500kV变电站智能锁具安装,实现锁具统一远程授权管理。


过应用远程高清视频监控及图像识别装置、各类多旋翼无人机、变电站(线路)
智能巡检机器人等装备,新型感知手段不断拓展。

2.2电力设备物联网具备基础条件。

截止2019年6月底,公司已完成20座变电站二次设备二维码标签粘贴和台
账数据关联,现场可通过手持终端随时调阅设备投运日期、上次校验日期等信息,为现场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完成了三座示范变电站电力4G无线专网试点建设,
并接入电科院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了辅助设备数据汇聚,通过智辅前端设备改造,实现变电站门禁、水浸、温湿度的信号及数据上传,实现空调、照明远程控制功能。

2.3信息技术辅助分析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逐步实现全量数据融合,已横向贯通生产管理系统PMS、各类在线监测、
移动作业、无人机、“三跨”管理等多个系统,并融合调度OMS、负荷潮流、天气
预警等多元数据,为智能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

2.4智能运检管控体系初步建成。

以国网公司智能管控中心建设部署为指引,2016年至今建成江苏省检智能运检管控中心,拓展建设运维站层面分中心,探索构建“公司本部-运维站-班组”三
级指挥管理体系;搭建了输变电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全面推进设备、通道、运维、检修、生产管理智能化,从而创建多渠道、多层级、多维度、多系统、多手段的
生产指挥决策体系,提高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水平。

3智能运检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3.1设备状态泛在感知能力不足
目前,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处于初步阶段,设备状态信息智能化感知水平不
足。

一是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覆盖不全,在取能上存在不可靠、不稳定问题,且尚无国网统一的微功耗无线通信标准,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仍然有待完善;二是主要设备重要状态量在线监测技术仍未实现全面突破,部分设备的关键状态信息无法实时获取,影响对设备状态的精准掌握。

3.2全量数据融合分析面临瓶颈
现阶段,设备全量数据的融合应用还面临以下难点,一是由于设备状态感知关键技术不够完善,设备基础数据完备性、准确性不足;二是业务系统间存在数据壁垒,各类在线监测、自主巡检、移动作业等数据未实现统一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共享性、开放性不足;三是智能诊断决策模型不够成熟,海量数据价值未得到深入挖掘,还不足以支撑实际业务应用,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可靠性不足。

3.3现场作业智能应用水平不高
电网工程具有规模大、设备多、分布广、运维难的特点,公司目前仍主要依靠人工作业,耗时长、效率低、精度低。

现有的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存在覆盖范围不全、应用深度不够、功能相对单一、协同互补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大范围、多场景、高精度的运检需求。

3.4运检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当前,以智能运检管控中心为中枢、辐射各级组织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基层班组管控力不足,存在决策逐级下达、过程难以管控、结果逐级汇报的情况。

智能运检管控中心与输电、变电和特高压中心之间的专业协同有待强化,各专业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需要进一步明确。

3.5智能运检技术储备有待强化
一是机器学习、图像识别、AR等技术仍然处于研究阶段,适合电力领域应用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研发不足,需要紧跟技术创新趋势不断探索;二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运检业务中的集成应用不足;三是随着特高压建设运行,新投运设备性能不稳定、运维难度增加等问题将逐步显现,需要不断储备新技术解决新难题。

4智能运检体系发展方向和目标
4.1发展方向
构建感知泛在、应用灵活、管理高效、技术领先的智能运检体系,实现设备智联、业务智慧、管理智策、技术智育,推动运检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变革。

应用“智能+”为运检业务感知、分析、应用各领域全面赋能,实现智能运检体系建设全方位突破、数据信息泛在性互联、应用场景多领域拓展、创新能力持续性领先,解决运检工作在信息获取、状态评价、现场作业、指挥决策方面的难题,提升主动感知、互联互通、预测预警、辅助决策、快速响应和风险防御能力,提高运检效率和效益。

4.2具体发展目标
输电运检专业:加快智能运检体系建设,线路巡视向以机巡为主的协同巡检模式转变;状态管控向以多源系统融合的远程智能监测预警模式转变,利用物联温度感知替代人工红外检测,及时发现严重及以上缺陷隐患;线路检修向智能辅助的带电检修作业转变,开展“靶向式”精准检修,进一步提高检修作业缺陷消缺率,延长线路检修周期。

变电运行专业:紧密围绕电力物联网建设,深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建设“一平台、八系统”(智能分析决策平台、主设备监视子系统、辅助设备监控子系统、消防设备监控子系统、二次设备监视及智能诊断子系统、网络安全监测子
系统、立体智能巡检子系统、现场安全管控子系统、移动作业子系统),全面提
升变电运维人员“五种能力”(设备感知能力、缺陷发现能力、状态管控能力、主
动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变电管理标准化、精益化和智能化水平。

变电检修专业:全面推广应用各类型经过试点验证的在线监测装置,实现数
据标准化、智能化全面接入,基于大数据分析、主动预警技术,实现线监测装置
的深化应用。

充分利用智能巡检装备,研制智能飞控系统及适应拍摄技术,实现
无人机巡检影像标准化采集,开发基于多种先进算法融合的缺陷自动诊断系统,
提升无人机图像缺陷自主识别准确率,开展前端图像模糊识别及视频实时识别技
术研究,实现无人机巡检过程中图像实时分析、缺陷智能判定,建立多角度、可
视化的全面巡检新模式,提升避雷针立体巡检水平。

管控中心:完善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多源数据系统,拓展设备状态监测手段,
构建输变电设备立体化巡检体系。

全面推进智能运检管控分中心部署工作,深化
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建设,对平台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开发人工智能
技术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指挥领域的高级应用。

6结语
未来,公司应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正确把握智能运检体系建设的形势和
任务,促进“大云物移智链”与运检业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运检智能化水平,构建新形势下的智能运检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建设,支撑新一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
[2]《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