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株洲会是什么样

2015年株洲会是什么样
2015年株洲会是什么样

2015年株洲会是什么样

到2015年,“大株洲”会是个什么样子?市到县2小时,县内1小时,县县通高速公路、通铁路,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形成“一江贯槠城、两岸匝绿荫、四区竞碧彩、绿网织城乡”的生态环境……

昨天,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株洲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2015年基本建成“两型”社会建设改革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征求意见稿》通过五大体系规划,勾勒出了株洲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路线图。根据《意见》,株洲将形成各具产业特色的3个圈。这3个同心环内将零散分布“一区七园”“四城三基地”,株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卷轴已经展开。

城乡一体,看株洲三圈

第 1 圈中心城区引领株洲繁华

在《意见》中,第一圈是株洲市城区在中环大道以内的区域。位于株洲中心城区的这一圈将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资源的进一步集聚和发展层次的提升,重点发展精品商业、总部经济和其它高端服务业。在这一圈中,现在已经成熟的公共服务、医疗卫生、交通等多个体系将会全面向周边延伸,全面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第 2 圈科技园区带动产业提升

第二圈位于中环大道沿线两侧,在中环大道以内的工业企业逐步外迁后,在这一圈中分布着“四城三基地”,即北边的“轨道交通城”、南边的“航空城”、“服饰城”、西边的“汽车城”及有色冶炼深加工基地、新能源装备基地、医药现代化及健康产业基地。第二圈中分布的这些产业基地将会全面拉动株洲产业升级。

第 3 圈县域经济与旅游休闲

第三圈在城市外围和城郊,包括株洲主城区外的各个县域。在这一圈中,城市外围和

城郊将大力发展生态住宅、休闲度假、体验观光等产业。而在县域根据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优势、人口分布,相应发展旅游业、区域物流业、生活服务业、涉农服务业。

新型城镇化体系

中心城区建十大新城

按照规划构想,株洲重点建设1个中心城市、2个次中心城市、3个县城、10个万人以上重点镇和100个千人以上中心村。

“1个中心城市”自然就是株洲城区,在这里,将建设云龙新城、交通轨道新城、栗雨新城、新马新城、清水湖生态工业新城、武广新城、湘江新城、金山新城、枫溪新城和航空服饰东部新城等十大新城。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

“2个次中心城市”就是醴陵、攸县县城。《征求意见稿》说,到“十二五”末,醴陵市基本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城镇化率达60%以上。攸县城区基本构筑“两江四岸、一城四区”城市格局,把县城建设为“40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一流中等城市。

提供安全的饮用水,是一座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在《征求意见稿》里说,株洲的公园、广场、超市、街头绿地等地段,将新增直饮水供水设施;启动战略备用水源建设;醴陵市启动官庄水库引水工程,同时新建城区第二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10万吨;攸县启动二水厂新建工程,形成16万吨日供水能力。

万家灯火需要充足的能源供应,《征求意见稿》指出,株洲接下来将建设好茶陵县八团乡兔子坪峰、株洲县朱亭镇风力发电项目,做好株洲县核电站项目的前期基础工作,提高电力自给水平。

交通能源体系

云龙到武广片区有城铁

建成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段,规划预留从云龙到武广片区的轨道交通通道,这是株洲城区“X”形轨道交通框架。在规划中的交通能源体系中,株洲将完成沪昆高铁、衡茶吉铁

路和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段建设,建成株洲通用机场,力争建成炎陵通用机场。

环境保护体系绿色生态体系

云龙新城: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至2015年,“两型”社会新城基本建成,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打造为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

湘江新城: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到2015年,建成“沧水湖、湘水湿地、湘江风光带”三大景观,打造百米见绿,千米见水的生态休闲山水居城。

枫溪生态城:总投资57.93亿元,依托湘江打造以居住功能为主的江湾第一城;建设新老枫溪港和枫溪公园、天池公园、湿地公园,两港串三园打造最美枫溪港;打造幸福生态城。

轨道科技城:规划面积约31.1平方公里,打造为“国际一流的轨道科技之都、全国示范的低碳活力新城”。

金山新城:规划面积约19.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发展壮大金属加工产业集群,建设硬质合金集聚产业区,打造为区级城市中心、市级产业基地和生态宜居新城区。

航空城服饰城:规划新增航空产业用地约20平方公里,打造“通用航空科技之都”、“宜居宜业活力新城”和“株洲服饰之都”。

清水湖生态工业新城:按照“两型理念、清洁标准、三生协调”的原则,以污水治理为切入点,以生态为本,通过关停中小企业,整合、提升、转型大企业,打造工业繁荣、生活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工业新城。

武广新城:按照“一核、四心、两轴、一带”的总体规划布局,建成面积为9.53平方公里东中西三大片区,打造成未来株洲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

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探索农用地经营权转让机制

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株洲将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用地经营权、林权等转让机制,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增加农民资本收入。

县区定位

《株洲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对未来两年株洲县区的发展蓝图做了定位。

醴陵:发展成为城区人口达33万人的区域次中心城市;到“十二五”末,醴陵市基本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城镇化率达60%以上。

攸县:要打造长株潭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湘东南—赣西北地区物流服务中心城市,城区人口达21万人;城区基本构筑“两江四岸、一城四区”城市格局。

株洲县:依托区位优势,紧紧把握渌口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有利时机,加快实施“南拓北融,东提西连”的空间发展战略,打造为城区人口达12万的中小城市。

茶陵县:发展成为湘赣交通枢纽和湘赣边界物流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扩大到16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

炎陵县:发展成为炎帝文化深厚的生态旅游城市,打造成湖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区人口规模达8万人,城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