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简介
唐三彩资料
胎釉造型、色彩风格等基本常识,是所有论述唐三彩辨伪文章都重点涉及的问题。但从目前见到的高仿三彩来看,这几个方面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就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什么“光龄”、“釉的老化程度”等等,仿造高手照样信手拈来。所以,在高仿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已毫无意义。故本文把重点放在说明目前高仿者还无法仿出或无法仿得逼真的几个特殊点上面。 1、苍老的千年陈旧感。真品出土前或置于潮湿的墓室,或埋于泥土中,受千年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有的出土后长期置于室内,受空气和冷暖变化的影响,其胎表已毫无新意,陈旧自然。真品的旧感极其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轻划,可见旧感渗入胎里,如有可能可在不显眼处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就可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高仿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2. 遇空气即变颜色的胎土新断面。真品三彩由于时间久远,部分胎土新断面遇空气后,胎土颜色会由白渐变到黑,这一过程一般约100天左右,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净后的胎表也会出现这一现象。笔者曾多次敲开几个真品罐的盖子进行观察,其结果都一致。高仿三彩胎的新断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还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研究。关于真假唐三彩胎的微妙之处,程进奎老师在《唐三彩辨伪新知》(见《中国收藏》总第13期)一文中还有这样的陈述:“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出现中度粉红状,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笔者曾多次试之,结果亦然。不过,这种中度粉红状是和仿品胎那种死灰白相比较而言,微微呈现的粉红色,而且似乎单就河南胎而言更为合适,陕西古胎和现胎有一种胎色微呈粉红,入水则更明显。如洛阳等地复制的仿品胎色是略呈粉红色的,放入水中呈现较醒目的粉红色。 3.部分真品三彩露胎处会生出极细小的如针尖大的暗红、浅褐、黑等色的土锈。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现于露胎处的表面,有的出现在口沿,有的出现在踏板上,有的出现在器物内。土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生成的,千百年时光的孕育使得胎体内的某些元素分子由胎内溢于胎表,成为胎表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仿三彩的胎表绝不会出现土绣,仿造的土锈极不自然,仿品出窑之后再往露胎处“种”上的土锈和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土锈颜色差别很大,生长出来的和强加上去的,一个自然,一个僵硬不自然。 土锈看似简单,却极难仿造,故大多数高仿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的破绽,干脆就不做土锈。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唐三彩赏析
目录
引用及出处
• ① /subview/23831/5031836.htm?fr=aladdin • ② /content/11/0120/19/1256060_87915319.shtml • ③ /view/1473763.htm?fr=aladdin • ④ /view/1281606.htm?fr=aladdin#2 • ⑤ /view/8957745.htm?fr=aladdin#reference-[1]-8943576-wrap
目录
唐三彩代表作赏析
唐三彩骆驼俑
三彩双鱼壶
唐三彩梳妆女俑目录源自唐三彩骆驼“【名称】 唐三彩骆驼俑 【文物原属】 宫廷御用唐三彩,为清宫 旧藏。 【文物现状】 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这件唐三彩双峰骆驼俑,搭挂着兽面纹 饰的驮囊,丝绸和水壶也都安放就位, 它引颈张口,后肢直立,前腿略弯,仿 佛刚从卧姿直身而起,仰天长嘶,准备 踏上西归的征途。恍惚间,长安城里喧 闹的东、西市,驿站旁酒巷里巧笑的胡 姬在你身旁铺张开来,你就在大唐盛世 的气氛里,去感受异域与东方的传奇。” ③
目录
唐三彩发展历程
• “唐三彩从唐初开始制作,其间经历了初创走向成熟时期、高峰 时期和衰退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与通常划分的唐代三 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第一个阶段为公 元7世纪初到8世纪即武德年间至武则天执政以前,是唐三彩在唐 代漫长烧制过程中的初创时期。第二阶段为武则天上台到唐玄宗 统治时期,即公元8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包括了开元天 宝和整个盛唐时代。第三个阶段为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 “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严重衰 退,唐三彩的制作也随之进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一 去不复返,唐三彩的烧制已成了强弓之末。” ②
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传世国宝鉴赏》课程论文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2014年 6 月目录摘要 (4)1.唐三彩的简介 (5)2.唐三彩的制作 (6)3.唐三彩的特点 (6)4.唐三彩的鉴定 (7)5.唐三彩的艺术价值 (9)中国古陶瓷鉴赏之唐三彩摘要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驰名中外。
它是用粘土作胎,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入窑焙烧,形成多种色调,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唐三彩的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它在自身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疏松,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型和釉色上,一般会从胎质、釉彩、施釉方法和制作成型等方面对唐三彩的真伪进行鉴定,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地方出土的唐三彩也存在差别。
已有1300多年生产历史的唐三彩在造型、色彩、装饰和神韵方面有其存在的艺术价值。
它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充分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也是中国艺术品的精髓所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陶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关键词:古陶瓷唐三彩唐朝冥器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也是驰名中外的艺术杰作。
它是用粘土作胎,经素烧之后,用铜、铁、钴、锰等元素加入铅釉中作催化剂,涂在器物表面,再入窑焙烧,经过800℃温度烧制而成。
唐三彩是由黄、绿、蓝三色作基调,入窑焙烧,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窑变,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流淌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多种色调,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因釉料中含有大量的助熔剂铅,使釉的熔点降低,胎体表面的釉料在焙烧过程中向四周扩散流淌,各种颜色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瑰丽的三彩釉。
安徽地区出土的唐三彩述略
图3唐三彩贴花三足鍑图1 唐三彩双系钵图2 唐三彩贴花三足仓□刘东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是唐代盛行厚葬制度的产物。
河南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1905—1909年,清政府修筑陇海铁路开封至洛阳段时,在洛阳北邙山脚下施工损毁一批唐墓,出土了数量颇多的三彩器皿、动物和人物俑。
古玩商们将其运往北京,并根据其大多以黄、绿、白为主色调的特点,称其为“唐三彩”。
1942年,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唐三彩”,并指出“以铅黄绿青等三色描画花纹于无色釉之白地胎上,即世所称之唐三彩者为最佳”。
从唐三彩出土地点分布情况看,其主要集中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此两地正是唐代的国都和东都。
除此之外,其他省份也有出土唐三彩的零星报道,但数量远远少于河南、陕西两省。
安徽省承南接北,水陆交通便捷,省内多地都曾出土过唐三彩,本文略作梳理,简介如下。
一、安徽地区唐三彩出土情况安徽省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般以长江、淮河为分界线将安徽分为三部分:淮河以北称为“皖北”,淮河、长江之间称为“皖中”,长江以南称为“皖南”。
下面简述这三个区域内出土唐三彩的基本情况。
(一)皖北地区1.唐三彩双系钵[1]。
阜阳展览馆移交,现收藏于阜阳博物馆。
这件三彩钵虽未知明确出土信息,但这类各地文化馆、展览馆早年移交的古代文物基本都为当地出土。
钵高12.5厘米,口径13.4厘米。
敛口,圆鼓腹,圜底,肩部置对称的圆孔形双系,其中一系残缺,两系下均有半球状坠饰。
钵的胎体呈灰白色,钵内不施釉,外壁上部施褐、蓝、黄三色釉,有垂釉现象,下部不施釉,现白色化妆土。
(图1)2.唐三彩贴花三足仓[2]84。
1975年安徽亳县(今亳州市)十河区梅城出土,现收藏于亳州市博物馆。
仓高17.8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6厘米。
器为侈口,圆唇,短束颈,斜折肩,肩部一周贴塑八朵桃形团花,肩下有两道凸弦纹。
筒形深腹,腹外壁贴塑四只独角兽,间隔以忍冬花贴塑,腹下凹弦纹两道。
唐三彩
辉煌的艺术唐三彩之谜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高岭土或其他各色粘土作胚体,在将素胚入窑焙烤后,用含铜、铁、钴、锰、金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助熔剂,通过再次入窑烧成的艺术珍品。
唐陵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的三彩,有器具、人物俑和动物俑,多彩多姿,是唐朝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唐三彩是唐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物质文化的贡献之一。
相传最早在1928年建筑陇海铁路时穿越洛阳北邙,从唐墓内出土了大批多彩釉陶器,人们称之为唐三彩,于是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高岭土或其他各色粘土作胚体,用含铜、铁、钴、锰、金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助熔剂。
先将素胚入窑焙烤,陶胚烧成后,再上釉彩,再次入窑烧至800摄氏度左右而成。
由于使用不同的着色剂,比如在釉料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钴就变成蓝色,加上氧化铜就变成绿色,加入氧化铁就变成黄褐色。
此外在这些色调的基础上,还能配成深绿、浅绿、浅黄、赭黄、翠绿、天蓝、黄、白、褐红等色彩。
所以,一件器物上往往是多种色彩并存,不仅仅真的是三彩。
唐三彩的制作开始于什么时候?从目前发现的器物看,最早的在唐高宗时期。
高宗以前,还没有发现过。
三彩在唐代陵墓中作为一种随葬品,大约在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
由于几个重要的唐代帝陵都没有被打开,是否有三彩不得而知,而今日发现的三彩主要集中在唐陵陪葬墓中。
目前已知出土三彩最早的唐墓是礼泉县昭陵陪葬的太宗妃燕氏墓和赵王李福墓,时间均为高宗咸亨二年(672年)。
燕氏墓出土了三彩罐1件,李福墓出土三彩罐和盘各1件。
富平县献陵虢王李凤墓出土三彩双联盘和三彩榻等3件,昭陵唐嘉会墓出土三彩砚1件、安元寿墓出土三彩女立俑和三彩马头各1件、越王李贞墓出土三彩66件,乾陵永泰公主墓出土三彩81件、章怀太子墓出土三彩262件、懿德太子墓出土三彩143件,定陵节愍太子墓出土三彩马、驼等10件。
从时间上看,三彩器的制作至迟在唐高宗时期就已经开始并很快发展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丨唐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丨唐三彩洛阳,作为古代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曾以神都的身份接纳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经商,传教,唐三彩,便是这段恢弘历史的见证。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陶器,且只在唐代的墓中出土过。
关于唐三彩,赵汝珍的《古玩指南》一书中对其有过描述:“以铅黄绿青等三色描画花纹于无色釉之白地胎上,即世所称之唐三彩者为最佳。
”这才首次提出唐三彩之名。
唐代的历史文化有着多种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唐三彩里就有很显著的体现。
唐朝时期,因为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的人们有一种很强烈的民族自信,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且富有生活气息的唐三彩便是在这样的土壤下诞生。
且唐朝本身具有着游牧民族的血统,这导致了唐朝人普遍爱马的特点,出土的唐三彩里,以马的形象最为居多。
而唐三彩在唐代是一种冥器,所谓冥器,就是专门为殉葬而制作的器物。
因此,这种精美的陶器一直不为人所知。
直到1957年,考古学家们在洛阳附近的巩义市发现了烧制唐三彩的窑址,这才真正揭开了唐三彩神秘的面纱。
唐三彩是一种彩色釉陶工艺品,这种工艺品的诞生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
就造型上来说,唐三彩是写实的,它们的形象来源于对自然生活的体会,这使它们于唐中期打败了青瓷于白瓷,迅速风靡起来。
题材涉及范围广,囊括了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为人物釉和动物釉。
流光溢彩的釉色构成了唐三彩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外部特征。
在唐代以前,只有单色釉或双色釉陶,唐三彩是首创在一件釉器上使用三种以上的颜色,而匠人们用巧妙的手法使得釉器上的颜色相互交融,给唐三彩增添了斑驳淋漓,水乳交融的视觉效果,强烈的显示出大唐帝国自信乐观,敢于创造,富有热情的时代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色彩的运用,就没有唐三彩的艺术。
它以斑斓的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
,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三彩讲义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中国古代,“三”是“多”的意思。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
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一、历史背景唐三彩之所以在唐代产生,绝非偶然,它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与陶瓷手工业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空前大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
618年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富强的政策,包括改革吏治,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轻赋及检括户口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适时地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政权日益强大,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我们从唐代库存就可以看出唐代社会的富足。
据记载,仅粮食一项,天宝八年(749年)国家粮仓贮粮“几天下诸色米都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
从贞观以来,由于粮食库溢,又频岁丰稔,粮价低贱,“贞观之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
一斗粟米仅值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
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岁时有赠遗……”唐太宗贞观年到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面貌。
《通典·卷七·食货典》、《历代盛衰户口》记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八年、九年(634、635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641年)米每斗值两钱……”,“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为什么把唐代上釉的陶器被称做“唐三彩”
为什么把唐代上釉的陶器被称做“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晚期上釉绘陶器的一种,以色彩鲜艳、绘画技巧精湛、造型传神而著称,成为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珍品之一。
为什么把唐代上釉的陶器被称做“唐三彩”?这个问题从多个方面来解析。
1.唐三彩的名称起源唐三彩名称的起源包括两种说法,一种是唐代实物艺术品展出时,人们会将同一品种的器物分为三种颜色,故称“三彩”;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唐代皇帝喜欢使用三种器物:玻璃、珐琅和陶器,而“唐三彩”则是在制作陶器中选取三种颜色的釉料进行配合,因此被称为“唐三彩”。
2.唐三彩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峰时期。
在唐代前期,陶瓷器具仍然是以青瓷、白瓷为主导,但在唐朝后期逐渐出现了上釉装饰的陶瓷器。
唐三彩的产生正是在这一时期,它是经过一系列实践的升华和创新,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技艺发展的重要产物。
3.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唐三彩的制作过程包括胎、坯、素器、彩饰、釉料及烧制等几个关键环节。
其中,唐三彩的胎制主要分为砖石凿胎和泥凿胎两种方式。
泥凿胎工艺更为复杂,一般采用泥土捏制胎体然后雕刻成型。
坯画一般在泥坯烘干后,用炭笔草拟图案,蘸黑泥为草图填色,并加入泥扁成实物。
素器的特点是造型简约、线条流畅、造型传神,彩饰则是以黑色为底,使用黄、绿、棕等色釉料绘制装饰图案。
烧制的温度一般在900℃-1100℃之间,瓷器烧成后,唐三彩的各种颜色表现更加鲜艳。
4.唐三彩的艺术特征唐三彩不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深受人们青睐的原因在于其艺术特征的表现。
一是颜色丰富多彩,有黄、绿、棕三种颜色相互增辉,无论是遮掩式斑点、斗笠点、阴线与阳线的勾边,还是勾边式细饰线条,在三彩陶瓷上都能发挥最佳的表现。
二是造型传神,构思精湛,采用丰富多样的造型,包括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唐代人物文化和民俗风情。
三是精湛的工艺技巧和高超的意境表现,采用毫厘之间的彩装点缀,表现出唐代陶器绚丽多彩和提炼的艺术精华。
唐代唐三彩的民俗特色
唐代唐三彩的民俗特色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产生于唐代,因其釉色鲜艳、造型夸张而著称。
在唐代社会,唐三彩承载了丰富的民俗特色,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唐代唐三彩的民俗特色。
1. 色彩斑斓唐三彩以其鲜艳多彩的釉色而闻名,主要采用黄、绿、白、褐等颜色,这些颜色在唐代被广泛运用于陶瓷器物的装饰中。
这些明快的色彩不仅展现了唐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在唐代社会中,色彩斑斓的唐三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神话传说唐三彩的造型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神兽、仙人、花鸟等形象常常出现在唐三彩作品中。
这些神话传说题材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神秘世界的向往和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和宇宙规律的认知。
通过唐三彩所呈现的神话传说题材,我们可以窥探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观念。
3. 生活场景除了神话传说,唐三彩还常常表现出各种生活场景,如农耕、狩猎、娱乐等。
这些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状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一面,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4. 礼俗风情在唐代社会,礼俗风情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唐三彩作为当时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礼俗风情的关注和表达。
例如,一些描绘宴会、婚礼等场景的唐三彩作品展现了人们在重大节日或仪式上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视。
5. 宗教信仰在唐代社会,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唐三彩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一些描绘佛教故事或道教神话题材的唐三彩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崇拜。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宗教信仰对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总之,唐代唐三彩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珍贵遗产,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
唐三彩赏析200字
唐三彩赏析200字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
1905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性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的诞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其中以黄、赭、绿三色为主。
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
唐三彩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烧成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试想,行家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与真品还会有什么差别呢?回答是肯定的,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目前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正因为唐三彩有如此的魅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多。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也得以继承和发展。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也是需要马,农民耕田也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那么人们经商可能就是从东往西,从西往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有关。
唐三彩马
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所以说 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种唐王朝 的政治、文化、生活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 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唐朝盛行重马之风, 唐朝铁骑天下无敌, 宫廷舞马,画家画马, 诗人写马言志不足为 奇。唐三彩马具有强 烈的时代特征,它的 饱满生动富有强大的 运动感和蓬勃的生气, 是大唐帝国强盛的反 映!
2016/5/3
谢谢观赏!
2016/5/3
–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 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 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 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 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 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 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 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 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 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 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 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达。
2016/5/3
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 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 道的联接点。在古丝绸 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 具主要是骆驼。可以想 见,在沙漠中,人和骆 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 所以人和骆驼有一种亲 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态 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 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 里风尘。
2016/5/3
– 艺术魅力
唐三彩的工艺原理
3
唐三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 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 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 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 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 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 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 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 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 的引颈嘶鸣,均表现出栩栩如生 的各种姿态。
唐三彩马
大唐王朝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 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 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 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唐 三彩不是瓷,然而他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种瓷器,且 对中国瓷器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唐三彩的讲解词
五彩缤纷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五彩
斑斓的色彩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唐三彩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
唐代,因为其色彩多样化、造型别致,因此非常受到当时的贵族和富
人的喜欢。
唐三彩先后出土于唐代的陪葬坑、官宅、寺庙、墓葬等地,数量极为庞大。
唐三彩被称为“三彩”是因为它采用三种主要的颜色:黄、绿、白,这些颜色是通过不同的化学配料调制而成,以及在高温
下进行烧制而得到。
唐三彩的形态也非常多样化,从人物、花鸟、器皿、兽形、戏曲
角色等等都可以见到唐三彩的身影。
唐三彩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融合了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唐三彩的色彩和形态多样化也反映了唐代盛世时期的繁荣和多
元化。
唐三彩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因为唐三彩的数量非
常有限,而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非常的深厚。
唐三彩也是中国土产
陶瓷的代表性产物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唐三彩不仅是
陶瓷品质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杰出代表。
赏析:唐三彩
赏析: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三彩陶器的简称。
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的黏土作胎,胎体经素烧后挂釉,素烧的温度较高,达1100℃左右。
然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
在釉里加入很多炼铅溶渣和铅灰作助溶剂。
再经过约800℃的温度烧制而成。
釉色呈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褐等多种色彩,人们称为的“唐三彩”其实是一种多彩的陶器。
在三彩的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颜色的一种,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称二彩,带有两种以上甚至五种颜色的都称为三彩。
三彩陶器的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可作为助溶剂,会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
在炉窑里烧成时,各种着色的金属氧化物溶于铅釉中,并向四方扩散和流动,各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班驳灿烂的彩色釉,千姿百态,瑰美华丽。
值得提出的是唐三彩中的蓝彩。
比较而言,单色的蓝彩器,或与其他彩釉搭配在一起的蓝彩器,都是比较少见.人们历来以包含蓝彩的唐三彩器最为名贵,一旦某一件三彩中带有蓝彩,从经济价值上说,它的价格则远远超过其他三彩器,是它们的几倍至近十倍。
蓝彩呈色剂是钴,它鲜亮明艳而稀少。
估计亦是以钴为呈色剂的釉下彩,来自波斯,并对以后出现的青花的影响较大。
唐三彩的釉色明亮晶莹,色彩纯洁鲜美。
为了达到如此的效果,陶工们先在胚体上施一层精心配制的白色泥浆水,盖住胚体上的杂质,把微小的空隙填满,人们称为“化妆土”,化妆土白色不透明,主要用来给施釉前的唐三彩打底。
凡有化妆土衬底的唐三彩釉色鲜艳,光彩照人,装饰效果明显提高。
盛唐时,人物与动物的造型都较以前复杂,装饰的色釉亦愈来愈浓烈鲜艳,突出了主色调,使色彩的明艳度在对比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物俑的头发施墨色,脸部施朱红色,衣服施色釉,这样将彩绘与彩釉有机结合在一件唐三彩器上,给人以更加逼真的感觉。
唐三彩的造型必与当时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建筑、家具、用具、牲畜、人物等等,均可作为造型的源泉。
唐三彩可分两个品类。
一是日常的生活用具,如:碟、碗、杯、盘、灯、枕、罐等。
唐三彩基本色
唐三彩基本色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独特品种,产于唐朝时期(618年-907年),因其丰富的彩色装饰而得名。
唐三彩釉色繁多,其中有一套基本色彩成为了唐三彩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唐三彩基本色的来源唐三彩基本色主要是通过釉料的配制和使用来实现的。
在唐朝时期,陶瓷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釉料的配制也较为熟练。
唐三彩釉料主要由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作为色料,与基料进行混合配制而成。
唐三彩基本色的种类唐三彩基本色主要包括了黄色、绿色、褐色和白色。
黄色唐三彩的黄色主要是釉料中加入了适量的氧化铁而形成的。
黄色的唐三彩通常给人以明朗、温暖的感觉,常被用于制作人物形象的面部、衣物等部分。
绿色唐三彩中的绿色是通过加入适量的氧化铜而得到的。
绿色是唐三彩中的主要颜色之一,常被用于描绘山水、植物等自然景物。
褐色褐色的唐三彩是由加入适量的氧化铁和氧化锰而形成的。
褐色通常给人以古朴、稳重的感觉,常被用于制作器物类陶瓷,如盘、碗等。
白色白色是唐三彩中的特殊基本色。
在唐三彩的配制中,通过减少或不加入任何色料,使釉料呈现白色。
白色的唐三彩常常用于器物的底部、纹饰的背景等部分,以突出其他颜色的鲜艳。
唐三彩基本色的艺术特点唐三彩基本色的使用使得唐三彩在色彩上更加丰富多样。
这些色彩不仅体现了唐代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兴盛,还体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审美观念以及民间文化的特点。
唐三彩基本色的运用巧妙地展现了艺术家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唐三彩的图案绘制中,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色彩搭配,使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富有变化。
唐三彩釉色的运用使得作品表现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加突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
此外,唐三彩基本色对于唐代社会文化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而唐三彩的独特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观念。
通过对唐三彩基本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趋势。
总之,唐三彩基本色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考中外设计史唐三彩
自考中外设计史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后人称这类陶器为“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
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
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
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他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
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据考古界的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来过唐代三彩的器物碎片。
那么这种文化传流到国外也对他们的陶瓷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在日本和朝鲜。
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制作出来过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时期也仿造中国的三彩制作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
洛阳精美工艺品唐三彩介绍
洛阳精美工艺品唐三彩介绍1洛阳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因其以黄、绿、褐(或红、绿、白)3种釉色为主而得名,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铅釉的流动,各色均呈现出浓淡的层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绚丽多彩的色釉。
唐三彩最能体现大唐的盛世风采以及大唐文化的雄浑博大的气度,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在烧制工艺方面,都闪烁着中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的艺术光辉。
上世纪初年唐三彩在洛阳首次发现,目前出土的唐三彩多集中于唐代两都:长安、洛阳。
首次发现之地邙山位于洛阳北面、横卧黄河之南,是块风水宝地,汉唐以来成为著名的墓葬区,因而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民谚。
这里历朝古墓交叉重叠,“几无卧牛之地”。
最早发现唐三彩是在清末,清政府兴建开封至洛阳的铁路工程穿过邙山脚下,破坏了此处的无数古迹,而唐墓中出土的珍贵遗物中未曾一闻的唐三彩便就此问世。
“唐三彩”这个名词在史料中没有记载,直到民国初年北平南琉璃厂的市面上,突然从外地流入大量这些釉色鲜艳的人物、马驼、器皿等陶器,以黄、绿、白色为多见,还有红、褐、蓝、紫等色,无论单彩、两彩或多彩,都造型生动,釉彩艳丽,引起轰动。
古董商私下称其为唐三彩。
“三”是个极数,用以形容多彩陶也甚恰当,所以这个名词也很快为陶瓷家所接受,人们遂以唐三彩命名这类陶器,沿用至今。
同时唐三彩也引起了罗振玉等一批学者的研究,证明这些色彩美丽的古物确为唐代遗物。
唐三彩产自何处洛阳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陶器,离洛阳不远的河南巩县就是烧制唐三彩的故乡。
距巩县县城约10公里的大、小黄冶村,在唐代烧制以黄釉为主的三彩器,故称黄冶(瓷)。
据窑址出土的标本分析,巩县窑三彩的特点是:除少数红陶胎为普通陶土烧成外,多数是比较纯净的白色高岭土,因烧成温度的差异,呈白色或粉红色。
烧成温度较瓷器略低,在800℃-1000℃之间,其中三彩俑的烧成温度900℃左右,三彩器皿的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介
彩
工艺原理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 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 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 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 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 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 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
历史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 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 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 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历史意义
唐三彩这一种工艺品的特点,它有中西文化的交 流特点在里面,这个造型是鸡头器皿,从现在的 考证它当时是西域国家甚至中东国家的一种盛酒 用的器皿,但在中原地区把它作为一种工艺品来 制作,并且从人们的使用中可以看到当时中西文 化的交流。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 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 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 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 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