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讨论的具体问题

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么?

反驳:我们不能因为他生活时代的资本主义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就否认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他的学说是有预见性的,他预见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且时间证明他的预言是对的。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也不应该离开历史的舞台。

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付诸实施的时候往往给下层民众带来饥荒等恶果,造成政治和道德的堕落。消除了市场经济以后,社会主义会造成物资的短缺。

反驳:先表明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贫富差异和饥荒、失业等问题;接下来以苏联为例子谈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利弊;指出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强大的生产力与物质生活资料上的,是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只是后来人在应用这个理论的时候没有从实际出发,但是这不是马克思理论本身的错误。

问题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一种宿命论,是对人类的自由与尊严的冒犯。

反驳:作者首先很实事求是的指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独创的内容和概念,着重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含义,试图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阶级斗争与生产方式两个概念的结合,创造出了新的历史观。指出人们读《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阅读理解方式错误而产生的误读,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被人诟病。

作者也实事求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有分析不到的问题,试图去完善它。对于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历史发展过程的批评,作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分析这种误会产生的原因,也能用不同的视角去给予解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绝非一部直线进步的史诗。相反,我们一直蹒跚前行,从一种阶级社会到另一种阶级社会,从一种压迫和剥削到另一种压迫和剥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令人沮丧的事实看作是持续不断的向上运动,因为毕竟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有了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和欲望,开辟出越来越精细而卓有成效的合作方式,并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不断用新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

问题四: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梦,它忽略了人性中的自私与恶的一面,而这一面是不能通过社会改革而改变的。

反驳:作者从两部分对这个误解做了精彩的辩护。首先,他表明马克思对未来的描述是比较少的,是没有任何细节的想象的。他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而是一个先知。马克思的犹太人身份和对那些启蒙运动的激进理想家的反对态度都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赞同历史的车轮一定会向前的,他也承认倒退的存在。他更多的是立足于现实,从现实中发现可以超越现实的力量,寻找可以改变的因子,从而实现变革。他用这种方式帮助我们抵御未来的遐想,反而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在他看来,用一种压迫代替另一种形式的压迫不叫作未来,也不叫历史。社会主义是对过去的决裂,我们现在都还是处于史前时期。因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对未来没有细节性的描述——我们是无法用现在的眼光预测未来的细节的,人类自由发展的世界必然是复杂的。此外,一些人认为他立足于现实的阶级利益是不高予的,格调太低,而事实上,马克思用洞察悲剧的眼光帮助我们直面现实,这正是传统悲剧精神的体现。最后,作者批驳了认为马克思对人性不关注,对人的个性不关心的谬误。事实上,马克思是相信人性的,并且也认为人性并不比个性重要。他有的逻辑是:人类的通性在于他和别人不同。这一点是很有深度的。变革现实与改造人性并不矛盾,因为人性也是有现实的基础的。而且他相信人性的基本的特质——对爱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对艺术的追求等。这些人性的特质都是基于人类的群体性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政治性。政治和人性并不一定就是为维持现状与为不公正辩解而存在的,他们也是可以捍卫人性,保存人的个性的。

问题五:马克思把万事都归结到经济因素,是一种经济决定论;他忽视了社会历史的多样性,试图形成一种非黑即白的历史观。

反驳:马克思强调物质的第一性,并且也主张生产对文明的决定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一种还原论,认为他在用同一种因素来解释万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因素自然是复杂多样的,但是总是需要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历史发展的不同进程中都起着作用,而经济因素,相比文化以及偶然性的事件无疑是其中最为明显、最重要的。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多个国家的黑奴运动以及法西斯主义的爆发,不能都是偶然性主导的。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物质的匮乏、暴力剥削却是是作为历史的整体性特征出现的。马克思正是用一颗冷静而直面现实的心发现了历史的宏大叙事并不是进步、理性和启蒙,而是这些令人悲伤的物质现实。因此,他不是忽视了历史的多样性,而是在多样的历史发展原因中找到了最为根本的现实原因。

问题六: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忽略人的精神层面,蔑视宗教,蔑视人性大众可贵的东西,把一切都建立在现实中,所以像斯大林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信徒才会犯下暴行。

反驳:马克思不是像唯心主义哲学家那样把物我两分,而是打破了这种思维的二元对立的反哲学家。为什么是反哲学家呢?他事实上是在用一种更高的理性去思考哲学中的理性观念,最终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的心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已经不是像批判他的人们理解的那种物质决定论,而是认为人类的自主性、能动性,也就是人类的行动本身构成了客观世界,这不是对人的精神的忽略,相反,而是对人性的一种鼓励和赞扬。他比唯心主义者更进一步看到了精神层面背后的现实基础,而且发现了他者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鼓励我们发挥自主性去争取现自由,而现实自由的实现无疑是精神自由的基础,所以他的唯物主义没有忽略人的精神,充满了对全人类的关怀。

问题七:马克思过于关注阶级问题,而当下的阶级构成与阶级冲突已经不像马克思时代那么激烈了,阶级在消失,所以阶级问题的讨论过时了。

反驳:作者用很幽默、很鲜明的现实例子解释了当下资本主义没有消除反而加深的阶级分化,阶级问题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而要保持警惕。此外,也分析了问什么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在工人阶级的身上,他不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偏爱,而是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集体性特征之后做出的结论——工人阶级最为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内部的运行模式,而且自身非常壮大,这个群体一旦摆脱束缚,整个等级秩序会大解体。工人阶级的苦难具有普遍性,一旦他们反抗成功,实现自己的权力,则权力也具有普遍性,不容易演变成少数人的特权。所以马克思对其报以希望。

问题八:马克思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与民主制度势不两立。

反驳:用具体的现实例子表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远远没有资本主义时期的革命以及暴力殖民掠夺残酷血腥。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质疑者的本质——“那为什么人们不肯更坦白地承认自己排斥的不是革命,而仅仅是不喜欢社会主义革命而已? ”马克思并非倡导一定要用流血的方式来实现革命,而是为乐革命的彻底,不排斥使用暴力,他反对的不是和平,而是绝对的和平主义:永远不反抗,永远不牺牲,这是不现实的,在现实中往往造成更多的牺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