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文本解读
这十个观点既涉及到理论方面又涉及到现实方面,理论方面的反方观点可归纳为曲解误解马克思主义观点和过度解读马克思主义观点,现实方面的反方观点可归为纳游离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之外观点和有效批评马克思主义观点,伊格尔顿对这些观点都进行了申辩,最后都得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本文第四部分总结了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申辩的理论启示,首先阐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解读,其次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申辩,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以逻辑和实证相结合的力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世界的真理性与生命力。本论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概述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写作背景:首先对作者伊格尔顿的生平作了介绍,其次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阐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基本上代表了西方关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对其进行解读,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创作的政治思想类著作,英文版于2011年4月首次出版。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契合点,基本上代表了西方关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对十个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
反驳的十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终结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都是正确的,但是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梦想;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是最无用过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暴力政治;马克思主义相信国家是万能的;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
特里·伊格尔顿写作该书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发人深省的想法: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都是错误的;即便这些论调并非一无是处,也至少是站不住脚的。
[1]
马克思也并非无懈可击,而特里·伊格尔顿只是想展示马克思观点的合理之处。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书中罗列了十种最常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并试着一一反驳这些批评的错误之处。
他希望能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那些不熟悉马克思著作的人们了解马克思的思想。
[1]
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菲力浦·卡朋特和埃伦·梅克辛斯·伍德阅读了该书的初稿,并提出不少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2013年3月14日,是卡尔·马克思逝世130周年纪念日。
许多国家的人们都在深切缅怀马克思的非凡人生和伟大建树。
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纷纷出现对资本主义制度性缺陷的深刻反思,人们将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期冀从中汲取精神能量。
“马克思热”迅速在西方涌动。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个问题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当然关于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仍然没有销声匿迹,就此特里·伊格尔顿就在他的这本书中对当前西方社会十个典型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
作者也强调,马克思主义并非无懈可击,但是其合理之处,以及对那个时代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真知灼见都足以使“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一个令无数人心之向往的标签。
作者“申辩”式的写作手法提醒了人们,马克思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但着眼点仍是人类的未来。
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对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彻底的揭露,还在于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当今社会同样适用。
该书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能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我国当下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通过阅读伊格尔顿反驳的十大错误观点,我们可以简单地罗列出作者自己的十大观点:一、马克思主义在后工业社会依然有用。
二、马克思主义不是饥荒的代名词。
三、马克思主义没有冒犯自由和尊严。
四、马克思主义并非乌托邦之梦。
五、马克思主义不是非即白的历史观。
六、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蔑视宗教。
七、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仍然存在。
八、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暴力和牺牲。
九、马克思主义不意味着消除个人自由。
十、马克思主义与其它政治倾向互惠。
正如伊格尔顿所言:“马克思对人抱着热情的信念,对抽象教条怀着深深的忧虑”,“他希望看到的多样化而不是整齐划一”,“他没有盲目崇拜物质生产,相反,他想要尽可能的废除物质生产”,“他慷慨地赞美中产阶级,并将社会主义视为自由、人权、和物质繁荣伟大遗产的继承者”。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一、前言《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讲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
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
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从十个方面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我的读书报告主要是针对书中反驳马克思主义的几个观点,结合当下时事热点,阐述了我对于作者观点的一些看法。
二、马克思的时代是否过去当前,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的观点之一就是马克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在存在着明显的阶级观念,社会的不平等性尤为凸显,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代表着这些受压迫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之一。
而当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阶级意识逐渐的分化,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批判就已经失去价值了。
然而,作者认为首先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会伴随着其存在,因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方位批判;其次,资本主义虽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这种变化也是充满预见性的并且这种变化并非全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譬如平等性问题,所以基于上述几个原因,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过时的。
文中作者曾经提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等程度甚至可以与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相提并论”,我觉得近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平等性问题的确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一方面,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程度似乎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形态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可能只是在剥削的形式上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创立了这个理论体系。
马克思是对的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10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同时,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世界全球化,国家的发展、变化与改革,马克思主义不断受到冲击,这其中不仅有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质疑,还有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质疑。
质疑的声音来自政府,也来自人民。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深入了解过马克思主义,却因为媒体中一些偏激的言论而对这个理论产生过质疑。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针对西当代反马克思的十个观点进行了一一反驳,对资本主义全面彻底的揭露,同时声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依然适用。
我想,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之前,一定要先认识它,抛开我们心中对它的偏见,去了解马克思所主张的生产方式,社会模式,最终目标等。
当我们对这个理论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我们就会理解其中藏深层次的东西,也就能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了。
书中提到了当代反马克思的一些,归根结底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过时?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作者对这十个观点的反驳:1、马克思主义结束了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仅仅适用于一个临时性的历史阶段,当其所想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它便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变革,曾经的问题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时代也终将过去。
然而,作为有史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对立,在不断的冲突中不断发展,二者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在纠结于各种电路之中,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我花费了七天时间阅读了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阅读这本书之后,对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重新思考马克思的话语,也带给我了很多启示。
伊格尔顿论证“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时候他并没有采取“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叙事方式,而是直面人们对马克思的种种疑虑,一个一个地破解这些疑虑。
他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驳斥了反对马克思的错误观点,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当代价值。
反驳的十个观点分别为:一、马克思主义结束了;二、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四、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五、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六、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七、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八、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九、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十、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和东欧垮台以后,国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怀疑,责难、误解、甚至任意对马克思主义加以歪曲、污蔑、恶意诋毁。
面对当前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经济和政治危机的挑战,作者阐述了在当今的社会形势和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真理性仍然存在,也并没有失去其当代价值。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到今天已经160多年了。
今天的时代,比起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工业资本主义到“晚期”、“消费主义”、“后工业”或“后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变,产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传统的工业制造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后工业时代——文化、通讯技术和服务业。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得物质财富也极大丰富了,今天的贫困似乎也与原来意义上的贫困有了很大的不同,等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本书的作者为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文论界继威廉斯之后英国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
他一直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左派”自居,对马克思的坚守和发展使其理论独树一帜,倍受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本书始于“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都是错误的?即便这些论调并非一无是处,也至少是站不住脚的?”这一疑问。
作者罗列了十种最常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并一一反驳这些批评的错误之处。
本书作者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正确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原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和东欧垮台以后,国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怀疑,责难、误解、甚至任意对马克思主义加以歪曲、污蔑、恶意诋毁。
但是他作为一名生活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能够以明确、冷静、客观、公正而且通俗的语言对马克思的学说做出正本清源的说明,恢复了马克思理论学说的本来面目,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他反驳反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辩护的观点,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长期以来被西方政客和学者歪曲和丑化的观点。
比如那么多年来,西方一些人不断地宣称马克思主义结束了,污蔑马克思主义意味着恐怖、独裁和暴政,胡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或乌托邦,歪曲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上辩证法,等等,特里·伊格尔顿在书中一一给以正名了。
二是由于我们曾经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解读给世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是苏联模式在世界上造成消极影响的观点。
对此,特里·伊格尔顿在书中也进行了分析,以事实证明这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过错。
三是马克思提出过的一些富有远见的科学观点,由于过去的历史条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天一些人以新的实践为由头来批评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观点。
比如,他讲到马克思关于“位于工人和资本家中间”的“数量持续增长的中产阶级”的论述,长期来被我们所忽视;再比如,他讲到马克思说过“一般的社会知识正在变成一种直接的生产力”,可以说几乎预见到了今天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等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马克思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是对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作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使读者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深刻内涵,也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阶级斗争又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所决定的。
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使我们对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式,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也是深刻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统治,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制度。
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劳动者被剥夺了劳动果实,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必然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最终导致社会的崩溃。
因此,马克思主义呼吁人们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最后,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理想状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被束缚在物质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而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下,人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由和解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通过阅读《马克思是对的》,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内在规律,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将会更加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用他睿智的目光为世界描绘了未来。
然而前世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推崇和认可,甚至被大众误读曲解。
直到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开始受到广泛质疑。
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正是基于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认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通过犀利而充分的论证反驳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正确的认识,有力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对西方最常见的十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反驳。
反驳的十个观点分别为:马克思主义结束了。
伊格尔顿做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想找医生,病好了就赶紧摆脱。
医生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
资本主义的病情不会被永远治愈,伊格尔顿说,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又开始召唤马克思大夫的幽灵了。
即便资本主义好了伤疤忘了痛也改变不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重大意义这个事实。
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就是奴隶制、大屠杀、暴力和剥削的产物。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是在无数人的血泪中造就的。
只是资本主义存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使人们得以忘记它过去的黑暗和恐怖。
马克思没有患上资本主义的健忘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他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体制尚处于萌芽期。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可实施的,只是看你如何正确地运用。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
马克思所发表的很多重要观点都不是他的首创,同时,马克思也本人对社会主义动地是个什么样子也没下定论,只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合乎情理的推究。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本书作者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正确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原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和东欧垮台以后,国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怀疑,责难、误解、甚至任意对马克思主义加以歪曲、污蔑、恶意诋毁。
但是他作为一名生活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能够以明确、冷静、客观、公正而且通俗的语言对马克思的学说做出正本清源的说明,恢复了马克思理论学说的本来面目,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面对当前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经济和政治危机的挑战,作者提醒人们用马克思主义,深入了解这场资本主义危机的实质,有十分宝贵的意义。
但是本书作者没有却没有正面回答下面几个重要问题:第一、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没有能够在若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反而在经济上不发达,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为什么列宁、斯大林修正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同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以后,能够首先在俄国一个国家取得了政权,并建立起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苏联。
为什么随后毛泽东在修正了马克思和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又创造了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第二、苏联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厦只存在了70多年就轰然倒塌了,产生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战胜了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无法实现的空想?还是像全球范围内一切反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那样,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垮台强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违反人性的邪恶理论,必然面临破产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将永远会被历史埋葬?下面本人尝试回答这两个个问题第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二十世纪在全世界范围,所以能有如此伟大的震撼力、深刻的感染力和雄辩的说服力,使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在全世界风起云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马克思像达尔文一样,以“科学”论证的形式,描述了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以“科学”的方法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胜利规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科学方式论述了,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的,追求大同世界的梦想:这一梦想与孔子描述的“大同”境界,与基督教的“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及一切世俗和宗教对理想社会的梦想,都很容易产生共鸣;此外,“共产主义”也非常容易与中国农民传统的革命要求,“不患寡而患不均”和“杀富济贫”这种平均主义思想相呼应,因为在中文里“共产”二字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共”(做动词用)他人财“产”的平均主义内涵。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文本解读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文本解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一本由中国学者冯克利所著的书籍,旨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并探讨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书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即其在19世纪工业化时代产生的背景下,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分析,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批判。
这种时代性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中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和支撑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经济因素和社会结构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对于分析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指导意义。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即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一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设想:书中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即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除阶级和剥削关系,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
这一设想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书中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基本原则,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总的来说,《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和分析,阐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这本书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对当前中国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范文5篇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范文5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一定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脚踏实地通过科学的方式向前探索和迈进,为社会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范文一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一个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人特里.伊格尔顿于__年4月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专著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这也是当前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为什么能风靡世界,深受中国读者所喜爱?主要是因为他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对否定和反对马克思的错误观点进行了驳斥,马克思主义是经得起历史考验和实践检验的与时俱进的真理。
特里.伊格尔顿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曾先后担任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教授。
在本书中,他对于当前西方社会十个典型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文字酣畅浅白,易于理解,深入浅出,为读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本书所提出的十个观点之所以是错的,一是既经不起历史考验,也经不起实践检验,有悖历史,不合事实。
二是这些观点,或是出自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而别有用心地曲解马克思,或是由于无知和肤浅误解了马克思,都有失公允,远离真理。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受到广泛质疑,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曾经在西方遭遇冷落的马克思主义重新被人提起。
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正是基于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认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反对和否定马克思的观点为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作者以申辩式的写作手法提醒了人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驳斥,马克思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但着眼点仍是人类的未来,马克思所要颠覆的正是资本主义带来的人与物质异化的事实而这正是资本主义越成功、道德就越败坏的原因。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不是乌托邦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声音认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描述了美好的乌托邦之梦而已。
事实上,何为马克思主义乌托邦,最普遍的意思应该是没有痛苦、死亡、损害、失败、崩溃、冲突、悲剧甚至劳动的幻想中的未来社会,但就马克思而言,他根本无法描述出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从不拿未来说事,而且,乌托邦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首先,因为马克思是犹太人,犹太人的传统是禁止预测未来,所以他往往对未来只字不提。
另外马克思认为未来还没有来到,因此对未来的假想不过是一种谎言,将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变成似乎可以预测的假象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有害的。
认为自己有能力影响到未来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安全的错觉,“像一个抱着毯子不放的小孩那样紧紧抓住未来,便可以高枕无忧”。
先知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谴责现世的贪婪、腐败和权力欲,并向我们发出警告: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人类将根本没有未来。
对马克思来说,乌托邦描绘出的社会蓝图分散了人们对现实社会中政治任务的注意力,马克思对那些脱离了历史现实的观点都保持审慎的态度,马克思坚持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
未来的种子深植于现实的土壤中,要实现一个人人平等、和睦相处的社会不只需要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力量的加深,还需要社会经济力量的不断充实与提高。
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出奇幼稚的想法,这来源于马克思对人性的轻信和对人性邪恶的无视,从而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
但是,社会主义并非要求它的公民都是道德上的楷模,他并不意味着我们随时都要把自己束缚在集体的大家庭里。
这是因为,能使马克思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机制都是可以嵌入社会制度中的,而不会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人的善意上。
比如在一定的社会体制下,一个人生产一件产品,他自身的贡献是他自己能获得某种满足感,同时这也使社会中的其他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结果就是通过马克思构想中的未来社会关键的生产单位自治合作社的机制实现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曾有多少人宣称信奉他的学说,有多少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涌现!但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学者和政客将其指责为疯狂的幻想和谬误。
20世纪以苏东地区为代表的现实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挫折,为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提供了口实,马克思甚至为集权主义的罪行背上了黑锅。
很多曾经宣称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党派,为了选票或是变革,或公开或隐蔽地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过时了!”这句话经常出于一些学者、政客甚至是普通人的口中,而今马克思似乎成了我们时代最熟悉的陌生人,毋庸讳言这也是马克思在当今的尴尬处境。
共产主义的幽灵曾在欧洲上空徘徊,如今它的创始人自己也变成了幽灵,很多人先入为主地对他避而远之。
随着岁月流逝与时代变迁,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面对着各种质疑和否定,[1]但有人依然坚信马克思[2]是对的,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T.伊格尔顿[3]就是其中之一。
为此,T.伊格尔顿最近写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Why Marx Was Right,2011)[4]一书,其中归纳了当前西方十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一一加以批驳。
该书文风简洁明快,在反驳对立观点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作了阐发,在一些问题上可谓独有创见。
一、资本主义的存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切题性典型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马克思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的确充满了丑恶,但资本主义随后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扩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没有一点用武之地。
T.伊格尔顿对此指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也不会过时。
资本主义的捍卫者们在批评马克思主义陈旧过时的时候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等程度甚至可以与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相提并论。
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这些新变化并不表明资本主义高枕无忧,这种调适正表明其深层次的焦虑。
《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
• 参不性经济模式
• 既丌是中央计划癿经济体制,也丌是市场控制癿经济体制。 • 在这样一个体制中,资源分配由人民联合协商决定。宏观经济参数由 地斱、区域和国家级癿代表大会分别决定,决策局局下达,由区域、 地斱一级癿负责机构制定详细癿经济计划。这样,生产什举和怎举生 产都取决二社会需求,而丌是受到私立癿驱劢。 • 代表大会通过自上而下癿民主选丼产生。民主选出癿机构代表商业领 域戒生产领域癿丌同部门,这些机构不国家经济委员会协商制定投资 计划。价格将有生产单位在消费者、用户,相兰利益集体等各斱癿一 件基础上制定,中央政府将丌再揑手。 • 参不性经济模式癿一些倡寻者认为,虽然人癿才能、技艺和职业各丌 相同,但只要做癿是等量癿工作,就应该获得同等癿抜酬。
• 马兊斯.霍兊海默(法兮兊福学派创始人)说:“历叱癿轨迹穹过无数 个人癿悲伡不痛苦。” • 阿加兹.阿赫默德:“丌并乀人亦有丌争乀处,而人类历叱癿成贤是非 背后丌过是物质癿生产,最终,仅剩癿一丝希望将引寻人们迎来这况 酷历叱尽头癿光明。”悲剧丌一定就是毫无希望。只是悲剧中癿希望 到来时往往伴随着恐惧和颤抖,而迎接它癿往往是一张张惊慌失措癿 面孔。
三、马兊思主丿是一种宿命讳
• 反观点:人类只是历叱癿工具,马兊思相信存在某种仸何凡人都无法 抗拒癿历叱觃律。封建主丿注定要孕育出资本主丿,而资本主丿总有 一天也必将为社会主丿让路。如此看来,马兊思主丿癿历叱伢丌过是 丐俗版癿天命讳。 • (1)马兊思主丿究竟有何独到乀处呢? • 社会主丿、兯产主丿、阶级斗争都丌是马兊思癿首创。马兊思思惱癿 独到乀处在二他将阶级斗争和生产斱式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从而 创造了一种全新癿历叱观。 • (2)两条重要癿原理构成了马兊思思惱癿核心:1.经济因素在社会 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历叱上各种生产斱式癿丌断亝替。 • 生产斱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兰系癿结合。生产力指癿是我们用来改造 丐界、重建物质生活癿工具。生产兰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中结成癿社会经济兰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癿社会兰系,决定 了其它社会兰系。
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
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作者:姚正楠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9期【摘要】本书始于“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都是错误的?即便这些论调并非一无是处,也至少是站不住脚的?”这一疑问。
作者罗列了十种最常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并一一反驳这些批评的错误之处。
本书作者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正确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原理。
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理论;个人所有权;消灭私有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和东欧垮台以后,国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怀疑,责难、误解、甚至任意对马克思主义加以歪曲、污蔑、恶意诋毁。
但是他作为一名生活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能够以明确、冷静、客观、公正而且通俗的语言对马克思的学说做出正本清源的说明,恢复了马克思理论学说的本来面目,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他反驳反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辩护的观点,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长期以来被西方政客和学者歪曲和丑化的观点。
比如那么多年来,西方一些人不断地宣称马克思主义结束了,污蔑马克思主义意味着恐怖、独裁和暴政,胡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或乌托邦,歪曲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上辩证法,等等,特里·伊格尔顿在书中一一给以正名了。
二是由于我们曾经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解读给世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是苏联模式在世界上造成消极影响的观点。
对此,特里·伊格尔顿在书中也进行了分析,以事实证明这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过错。
三是马克思提出过的一些富有远见的科学观点,由于过去的历史条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天一些人以新的实践为由头来批评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观点。
比如,他讲到马克思关于“位于工人和资本家中间”的“数量持续增长的中产阶级”的论述,长期来被我们所忽视;再比如,他讲到马克思说过“一般的社会知识正在变成一种直接的生产力”,可以说几乎预见到了今天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等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近一个月来我仔细阅读了刘震老师推荐阅读的名作: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之前由于已经写过一篇题为《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的论文,我已经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有所认识。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伊格尔顿通过在这本书中罗列十种最常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批评并通过严谨的论证证明了这些争论的错误之处。
可以说不可否认之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的部分认识恰好和这十种错误认识中的某些“不谋而合”,阅读了这本著作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深刻了很多。
这本书并非诞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而是诞生在新的时期。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和这本书出版的这段时间间隔期间,已经有许多国家尝试着实践马克思主义。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屈指可数。
似乎这样的历史事实让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似乎是不适合国家的发展的,否则,昔日的超级大国为何支离破碎呢?因此产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甚至是误解多不胜举。
而作为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伊格尔顿,直到今天仍然在研究这门诞生于上世纪初的思想。
伊格尔顿用“申辩”的方式来提醒大家,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以科学的、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
这表明即使在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不失为一种可以指导人类走向繁荣的伟大思想。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决定选取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几个部分谈一下我的感想和认识。
第一部分第二章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认为一旦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尤其是在比较贫穷的国家,十分有可能会产生压迫、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和具有可怕压迫力的国家机器。
这意味着自由的丧失和物资共用的丧失。
对这种反驳观点,首先伊格尔顿认为首先在批判社会主义可能带来国家压迫的同时不能忘记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正是通过无情地剥夺无产阶级的财富创造社会价值的,这也是“流血”与“暴力”的象征,只不过因为资本主义的历史更久远使人们逐渐淡忘了这一点。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主要内容介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
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
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因为在伊格尔顿看来,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刚刚经历了“有史以来破坏性最强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这一体系的各种矛盾以其尖锐的形式表现其自我瓦解的时代状况下,以为马克思和他的理论已被彻底埋葬的观点,不仅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实在有点滑稽可笑了。
“如果那些意志力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当初能把他们的信仰坚持到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就能有幸见证那个在他们眼中坚不可摧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在20XX年陷入全面危机,甚至连自动提款机都险些面临关闭的命运。
”对于伊格尔顿,马克思学说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资本主义已经并且正在经历的种种危机中,还特别表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以及按其自身逻辑的运行和持存中。
如果说,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及其危机能够更多地在情绪和信心方面鼓舞马克思主义,那么,资本主义的持续运行和发展变化非但不能使马克思学说的意义消失,相反却使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显得尤为中肯和必要。
因为,作为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批判性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恰恰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为基本对象的。
在这个意义上,正是资本主义“内在逻辑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由此可以断定,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讨论的具体问题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么?反驳:我们不能因为他生活时代的资本主义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就否认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他的学说是有预见性的,他预见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且时间证明他的预言是对的。
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也不应该离开历史的舞台。
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付诸实施的时候往往给下层民众带来饥荒等恶果,造成政治和道德的堕落。
消除了市场经济以后,社会主义会造成物资的短缺。
反驳:先表明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贫富差异和饥荒、失业等问题;接下来以苏联为例子谈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利弊;指出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强大的生产力与物质生活资料上的,是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只是后来人在应用这个理论的时候没有从实际出发,但是这不是马克思理论本身的错误。
问题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一种宿命论,是对人类的自由与尊严的冒犯。
反驳:作者首先很实事求是的指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独创的内容和概念,着重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含义,试图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阶级斗争与生产方式两个概念的结合,创造出了新的历史观。
指出人们读《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阅读理解方式错误而产生的误读,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被人诟病。
作者也实事求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有分析不到的问题,试图去完善它。
对于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历史发展过程的批评,作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分析这种误会产生的原因,也能用不同的视角去给予解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绝非一部直线进步的史诗。
相反,我们一直蹒跚前行,从一种阶级社会到另一种阶级社会,从一种压迫和剥削到另一种压迫和剥削。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令人沮丧的事实看作是持续不断的向上运动,因为毕竟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有了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和欲望,开辟出越来越精细而卓有成效的合作方式,并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不断用新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
问题四: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梦,它忽略了人性中的自私与恶的一面,而这一面是不能通过社会改革而改变的。
反驳:作者从两部分对这个误解做了精彩的辩护。
首先,他表明马克思对未来的描述是比较少的,是没有任何细节的想象的。
他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而是一个先知。
马克思的犹太人身份和对那些启蒙运动的激进理想家的反对态度都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赞同历史的车轮一定会向前的,他也承认倒退的存在。
他更多的是立足于现实,从现实中发现可以超越现实的力量,寻找可以改变的因子,从而实现变革。
他用这种方式帮助我们抵御未来的遐想,反而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
在他看来,用一种压迫代替另一种形式的压迫不叫作未来,也不叫历史。
社会主义是对过去的决裂,我们现在都还是处于史前时期。
因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对未来没有细节性的描述——我们是无法用现在的眼光预测未来的细节的,人类自由发展的世界必然是复杂的。
此外,一些人认为他立足于现实的阶级利益是不高予的,格调太低,而事实上,马克思用洞察悲剧的眼光帮助我们直面现实,这正是传统悲剧精神的体现。
最后,作者批驳了认为马克思对人性不关注,对人的个性不关心的谬误。
事实上,马克思是相信人性的,并且也认为人性并不比个性重要。
他有的逻辑是:人类的通性在于他和别人不同。
这一点是很有深度的。
变革现实与改造人性并不矛盾,因为人性也是有现实的基础的。
而且他相信人性的基本的特质——对爱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对艺术的追求等。
这些人性的特质都是基于人类的群体性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政治性。
政治和人性并不一定就是为维持现状与为不公正辩解而存在的,他们也是可以捍卫人性,保存人的个性的。
问题五:马克思把万事都归结到经济因素,是一种经济决定论;他忽视了社会历史的多样性,试图形成一种非黑即白的历史观。
反驳:马克思强调物质的第一性,并且也主张生产对文明的决定作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一种还原论,认为他在用同一种因素来解释万物。
决定历史发展的因素自然是复杂多样的,但是总是需要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历史发展的不同进程中都起着作用,而经济因素,相比文化以及偶然性的事件无疑是其中最为明显、最重要的。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多个国家的黑奴运动以及法西斯主义的爆发,不能都是偶然性主导的。
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物质的匮乏、暴力剥削却是是作为历史的整体性特征出现的。
马克思正是用一颗冷静而直面现实的心发现了历史的宏大叙事并不是进步、理性和启蒙,而是这些令人悲伤的物质现实。
因此,他不是忽视了历史的多样性,而是在多样的历史发展原因中找到了最为根本的现实原因。
问题六: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忽略人的精神层面,蔑视宗教,蔑视人性大众可贵的东西,把一切都建立在现实中,所以像斯大林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信徒才会犯下暴行。
反驳:马克思不是像唯心主义哲学家那样把物我两分,而是打破了这种思维的二元对立的反哲学家。
为什么是反哲学家呢?他事实上是在用一种更高的理性去思考哲学中的理性观念,最终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的心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已经不是像批判他的人们理解的那种物质决定论,而是认为人类的自主性、能动性,也就是人类的行动本身构成了客观世界,这不是对人的精神的忽略,相反,而是对人性的一种鼓励和赞扬。
他比唯心主义者更进一步看到了精神层面背后的现实基础,而且发现了他者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鼓励我们发挥自主性去争取现自由,而现实自由的实现无疑是精神自由的基础,所以他的唯物主义没有忽略人的精神,充满了对全人类的关怀。
问题七:马克思过于关注阶级问题,而当下的阶级构成与阶级冲突已经不像马克思时代那么激烈了,阶级在消失,所以阶级问题的讨论过时了。
反驳:作者用很幽默、很鲜明的现实例子解释了当下资本主义没有消除反而加深的阶级分化,阶级问题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而要保持警惕。
此外,也分析了问什么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在工人阶级的身上,他不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偏爱,而是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集体性特征之后做出的结论——工人阶级最为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内部的运行模式,而且自身非常壮大,这个群体一旦摆脱束缚,整个等级秩序会大解体。
工人阶级的苦难具有普遍性,一旦他们反抗成功,实现自己的权力,则权力也具有普遍性,不容易演变成少数人的特权。
所以马克思对其报以希望。
问题八:马克思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与民主制度势不两立。
反驳:用具体的现实例子表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远远没有资本主义时期的革命以及暴力殖民掠夺残酷血腥。
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质疑者的本质——“那为什么人们不肯更坦白地承认自己排斥的不是革命,而仅仅是不喜欢社会主义革命而已? ”马克思并非倡导一定要用流血的方式来实现革命,而是为乐革命的彻底,不排斥使用暴力,他反对的不是和平,而是绝对的和平主义:永远不反抗,永远不牺牲,这是不现实的,在现实中往往造成更多的牺牲。
问题九:马克思主义强调建立强大的国家,这会消除让人们的自由。
在铁腕领袖的领导下人们的民主受到了践踏。
反驳:马克思本质上是反对国家的,他主张消除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但是由于人们无法摆脱公共事务,所以仍旧需要一个无私的管理主体。
他看到了国家要想实现公正所面对的困难,也承认国家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的事实。
他从不试图去建立一个有关国家的乌托邦主义,只是认为概念的管理方式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对自由的侵犯,我们必须有集体去保证这种自由。
问题十:当下出现的女权主义、民族主义、环保主义等已经取代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下问题的知道,马克思主义已经被这些全新的政治激进主义代替。
反驳:以女权主义与殖民主义为例,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它们之间的渊源。
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延伸。
比如,女权主义延伸了对家庭内部劳动的问题,这是马克思所没有论及的。
作者本着客观的精神,指出了马克思忽略的,乃至对殖民地国家历史不恰当的评价,并分析了这种言语背后的原因,即“压迫虽然肮脏可耻,却能够将资主义的现代性因素带给“开化”的地区”的这种目的论的观念。
总之,当下的一些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割裂的,我们仍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分析问题,它是生长着的理论,那些让它退出历史舞台的论断是没有道理的。
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反观现实与自我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用为数不多的文字,反驳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面临的诸多争议:对人性的忽视、暴力革命的倡导、经济决定论的倾向、政治的乌托邦……他以极强的问题意识和清晰的逻辑架构对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污水”逐一地清洗,不仅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也启发我们用新的视角与眼光去思考当下存在的问题,并反思我们自身的一些思维的弊病。
以下就将从“现实”与“自我”两个方面出发论述我对该书的思考。
一、正视现实中的“阶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以“阶级斗争”为根基来践行自己的理论的,通过革命的形式打破阶级之间的壁垒来实现普遍意义的公正,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特色所在,但也是最为人所诟病之处。
究其原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打破阶级界限的斗争是一条充满了流血与牺牲的道路,并且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有些活动直接就被镇压了,就连苏联这个成功的国家,也在后期的发展中遇到瓶颈而夭亡。
伊格尔顿面临这样的质疑并没有采取对现实的回避态度,而是直面现实去回击。
首先,我们不能忽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的斗争为我们争取到的利益,比如八小时工作制以及剩余价值发现后工人争取到的福利。
此外,我们不能单纯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果去判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苏联的解体原因是复杂的,而且斯大林式的极权主义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解读。
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要放到特定的历史的情境下去分析,这才是马克思倡导的看待问题的方式。
面对当下的阶级分工,伊格尔顿启示读者去寻找隐蔽着的真理。
他强调:“高级资主义能孕育出无阶级的幻觉……现代办公室中亲善的随意着装, 跟财富权势差距比以往更大的全球体系之间的鲜明对比,依然耐人寻味。
”资源和财富的占有者为了缓和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会做出一些亲民的行为,比如骑自行车出行、去平民饭店消费、老板与员工交流互动等,在媒体的宣传下,我们就认为已经消灭了阶级分化,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平等。
但是我们要对这种温和的方式报以警惕,看到这些行为并没有改变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事实,看到资本比以往更加集中,阶层固化的本质。
由此我们可以反观中国当下的发展。
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口基数之间的矛盾,我们仍旧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们实行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虽然我们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双看不见的手,但是还是要正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阶层分化乃至固化的事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完善国家的民生,避免形式主义,把工人福利、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等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