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

合集下载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研究引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产业的现象。

这种产业集聚形式在当今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基本特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首先,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的存在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重要因素。

其次,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包括企业之间的紧密互动、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共享资源和市场。

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辐射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辐射效应。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能够形成经济规模效应,通过共享资源和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流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吸引了大量人才的涌入,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另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还能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和协同发展。

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成功案例中国的深圳是一个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案例。

深圳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的支持,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涌入,并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和电子科技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这一产业集群的辐射效应不仅促进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

此外,硅谷也是一个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成功经验进一步证明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结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效应。

通过形成经济规模效应、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和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应继续重视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与转型升级。

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

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

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探究产业聚集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一类或多类产业同时或相继集聚形成的现象。

这种形成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原因和带来了许多影响。

本文将对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探究。

一、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1. 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一个地区若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将吸引相关产业集中在此地。

比如,有煤矿资源的地区往往会形成以煤炭加工为主导的产业聚集。

而海岸线较长的地区容易形成集中于海洋经济的产业聚集。

2. 人才集聚和技术溢出地区内有一定规模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将吸引大量人才聚集。

这些人才的聚集,提高了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相关产业进驻。

3. 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来增进某些产业在特定地域的集聚。

例如,某些地区通过减免税收、提供土地和资源等优惠条件来吸引企业入驻,从而形成了以特定产业为主导的产业聚集。

4. 产业链配套和经济规模效应一些产业的生产和运作需要一定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支持。

当一个企业进驻一个地区后,其他相关产业也会跟随而来,形成产业链配套效应。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经济规模效应也会逐渐显现,吸引更多产业进驻。

二、产业聚集的影响1. 创新和技术进步产业聚集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沟通和共享,增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竞争,促使他们不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和技术水平。

2. 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产业的聚集会带来经济增长和创设就业机会。

当一个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后,整体经济规模扩大,吸引外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了地区经济的进步。

同时,产业聚集还创设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就业结构和居民收入水平。

3. 产业规模效益和降低成本产业的聚集有助于提高产业的规模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一地区的企业可以共享一些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等,可以共同选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降低了成本。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一部分:引言。

集聚外部性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集聚外部性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集聚外部性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作者:施雄天仵凤清余正勇陈阳戴丽莉来源:《技术与创新管理》2024年第02期摘要:應用静态模型对我国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估,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究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结果表明:马歇尔外部性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为负,说明专业化集聚不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而雅各布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的影响为正,说明多样化集聚和企业竞争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受益于雅各布外部性,被波特外部性抑制;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而西部地区受益于雅各布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大、中规模人口的省份雅各布和波特外部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集聚外部性;静态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中图分类号:F 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24)02-0129-12The Effect of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y on InnovationEfficiency of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SHI Xiongtian1,WU Fengqing2,YU Zhengyong1,CHEN Yang1,DAI Lili3(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Tourism Management,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0,China;3.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Southampton,Hampshire,England,S015 2UA,UK)Abstract:The static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various provinces in China,and the spatial error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arshall externality,Jacobs externality and Porter externality on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shall externality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ies,indicating that specialization agglomer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while the Jacobs externality and Porter externality have a positive effect,indicating that diversification agglomeration and firm competition a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eastern China benefits from Jacobs externality,but is inhibited by Porter externality.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benefits from Marshall externality,Jacobs externality and Porter externality,while the western region benefits from Jacobs externality and Porter externality.The Jacobs and Porter externality of provinces with large and medium populations promot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ies.Key words:high-tech industry;innovation efficiency;agglomeration externality;static model;spatial error model0引言高新技术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引发了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等一系列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现象,分析其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将回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从起步阶段到如今的成熟阶段所经历的重大变革。

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分析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单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还将关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创新阶段。

在起步阶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

这些园区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态势。

在这一阶段,园区的主要任务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优化以及企业引进。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政府加大了对园区的支持力度,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同时,园区开始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性等特点。此外,高新技术产业还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与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源于技术创新,即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吸引其他企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也是促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设科技园区等方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2023-11-06
目录
contents
引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关系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研究展望与未来趋势
01
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FDI技术溢出的途径和机制等,缺乏对整个系统运作的全面、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未来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实证方法,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问题。
缺乏动态的研究视角
现有的研究大多关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FDI技术溢出的静态关系,而对其动态变化和演进的机制研究不足。未来可以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变化规律。
相互制约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FDI技术溢出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外资企业的入驻可能会对本土企业造成压力,阻碍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而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又可能需要外资企业的技术支持,从而形成制约关系。

产业集聚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产业集聚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产业集聚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各国的出口贸易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对其经济的贡献更是不可忽视。

其中,产业集聚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备受关注。

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个空间范围内,同一行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机构聚集形成的现象,它带来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规模效应、区位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等方面。

产业集聚效应对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科技创新基地。

近年来,我国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其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取我国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产业集聚效应和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产业集聚效应和出口贸易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可能的影响机制。

2.选取相关指标,并分析其在产业集聚和出口贸易中的作用。

包括以下指标:产业集聚指数、出口贸易额、人均GDP等。

3.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产业集聚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实证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影响机制。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预期成果如下:1. 揭示产业集聚和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揭示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2. 提供有效参考建议: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参考建议,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3. 补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该研究领域的有关研究较为有限,本研究将拓宽相关研究领域的视野,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现象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现象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现象分析高小飞【摘要】Industrial cluster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echanism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cluster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the resources sharing effect, information spillover effect, etc.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he industrial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are not sound, the industrial network featuring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hasn't been formed,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ve mechanism is imperfect and the talent structure is not rational, which must be improved in culture, system, talents and so on.%产业集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它包括产业的本地联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力要求、企业的衍生等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包括资源共享效应、信息溢出效应等方面。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产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不健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调络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人才结构欠缺合理性等问题,必须从文化、制度、人才等方面加以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策与战略摘要: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应用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测度指标,对2002~2006年我国五大高新技术行业的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较高,且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重电子轻医药等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聚Abstract: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high-tech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within year2002-2006,by the measurement,which is called regional Gini-coefficien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is high,and it is raising year by year.However,high agglomeration level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and low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restrict high-tech industry. In addition,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explain these phenomena accordingly.Keywords:High-tech Industry;Regional Gini-coeffic ient;Industrial Agglomeration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脚步放缓的形势下,经济竞争的焦点逐渐由以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由此派生的高新技术产业,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以激活本国经济的发展。

如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空间集聚趋势。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高新技术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但以往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关注宏观分析多,微观剖析少。

因此,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将区位基尼系数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指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当年价总产值为测算基础,采用多项式法,运用R-2.8.0统计软件编程计算2002~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1.产业集聚的测度指标产业集聚现象的测度工作是推动产业集聚理论进一步深化的关键环节,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目前,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主要有:标准差系数,集中率,CR指数,赫芬达尔-赫尔西曼(HHI)指数,区位基尼系数,空间分散度等。

较之其他测度指标,区位基尼系数的优势明显,第一,可以采用产业产值、产业人口就业、产值增加值等多种指标来计算,适用性强;第二,可以用来衡量产业集聚的不同层次;第三,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方便地计算。

因此,本文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来测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2.区位基尼系数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基尼(Gini)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一个精确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

1986年,基布尔等人(Keeble etc.)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测量产业在地区分布的均衡程度,由此产生了区位基尼系数。

区位基尼系数值在0~1之间变化。

基尼系数值越接近于0,说明该行业的空间分布与整个产业的空间分布是一致的,行业相当于平均分布在各个地区;反之,基尼系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该行业的空间分布与整个产业的空间分布是不一致的,行业可能集中分布在一个或几个地区,而在大部分地区分布很少,该行业的集中程度高于其他行业。

因此,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集聚水平越高。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1.研究样本及数据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的划分,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五大类行业进行实证分析,这五大行业分别为:医药制造业、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本文中的地区按照我国行政区划分,涉及31个省、市及自治区。

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采用的基础指标为反映行业规模的当年价总产值,其数据口径为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研究时间为2002~2006年。

2.集聚效应分析本文基于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指标———区位基尼系数,利用R-2.8.0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2002~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集聚效应水平进行编程测算,计算结果见下表。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研究□刘頔王斌会(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24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9月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基尼系数最大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002~2006年均达到了0.85以上。

事实上,以广东,上海,江苏为首的东部地区集中了我国绝大多数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其总产值在这5年期间均占到了整个行业总产值的98%,其中又以广东省为最,占到了近40%。

这是由于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对进口部件进行加工改造,东部沿海地区在信息和商品流通速度上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同时,这些地区知识密集、人才荟萃,因而该行业的集聚水平非常高。

紧随其后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集聚水平也比较高,五年的区位基尼系数都在0.75以上,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一样,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都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集中了该行业90%以上的生产总值。

第二,区位基尼系数最小的是医药制造业,均值仅为0.47,远远低于其他几个高新技术行业。

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整体布局分散,集聚水平较低。

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

第三,从基尼系数的变动幅度来看,2002~2006年,除了航空航天制造业外,其余四个高新技术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区位基尼系数最小的医药制造业其上升幅度却是最大的,达到了5.26%,这说明近年来,医药行业的聚集水平上升较快,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规模及水平较低的医药制造企业在逐渐退出市场。

而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聚集水平程略微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先期投入资金较大,且和国家安全关系密切,规模较小。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计算区位基尼系数,对2002~2006年五大高新技术行业集聚效应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较高,且整体程逐年上升趋势。

在这一段时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及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外在性、市场关联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受市场因素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这与产业的生产要素不断向东部地区聚集是分不开的,东部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地位正在日益形成和加强。

但是医药,医疗行业集聚水平低,出现重电子轻医药的现象。

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各地区要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资源要素的高新技术行业,不要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盲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其次,针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低下,行业集聚水平较低的特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税收、财政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

最后,各地区因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已有的产业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建成一批具有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研发基地,避免采取统一的发展战略,造成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注:本文为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7B030603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楚尔鸣,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刘志坚,侯春峰.论产业集聚的测度———区位基尼系数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03).[3]王斌会,赵景仁.科技基尼系数与地区贡献率差异比较[J].商业时代,2006,(10).[4]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刘頔(1985年-),女,湖南长沙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数量经济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

王斌会(1965年-),男,陕西陇县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

行业200220032004200520062002~2006年变动幅度医药制造业0.45770.46390.47080.47920.4818 5.26%航空航天制造业0.71030.73580.72930.73430.6885-3.0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75600.77270.79320.79260.7911 4.64%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0.85710.87480.86750.87410.8718 1.7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0.65170.65570.66760.68060.6836 4.90%2002~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五大行业基尼系数2252009年9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