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初步选择梁、板的截面尺寸
1.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板厚
取h≥l0/40;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不少于60mm,密肋板厚度不少于50mm,工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少于70mm,本设计楼板厚度选80mm。
2. 次梁截面尺寸:次梁高度取,宽度取。本设计次梁截
面尺寸选b×h=200×450mm。
3. 主梁截面尺寸:主梁高度取,宽度取。本设计主梁截面尺寸选
b×h=300×600mm。
2.2.2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
在计算书上画出图二,并标注出柱、主梁、次梁和板的名称(或编号),布置上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荷载的取值范围。
图二
2.2.3 板的设计
本设计采用单向板整浇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对多跨连续板沿板的长边方向取1米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1.计算简图(见图三)
计算跨度边跨:取,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本设计为九跨连续板超过五跨按五跨计算内力。
图三
2 板的荷载计算(见表二)
荷载
种类
荷载标准值
(KN/mm2)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
(KN/mm2)
永久荷载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80mm厚现浇板自重15mm厚板底抹灰
小计(g)
可变荷载(q)
总荷载(g+q)
3. 板的内力计算
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值按图四采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计算。
图四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所以只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B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较大值。板的弯矩计算见表三。
板的弯矩计算表表三
截面边跨中M1B支座M B中间跨中M2、M3中间支座M c 弯矩值(KN·m)
4.板的配筋计算(见表四)
b=1000mm,h0=h-20=60mm。各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中间板带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M2、M3及M c应降低20%,计算结果应填在表四括号内。
5.绘制板的配筋施工图
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板的配筋图按1∶100的比例绘制在A2图纸上。
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表四
截面边跨跨中
(1)
第一内支座
(B)
中间跨中(2)(3)中间支座(C)
边板带(中间板带) 边板带(中间板带)
选配钢筋
验算配筋率
2.2.4 次梁的设计
1.次梁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边跨:取,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次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本设计次梁仅为五跨,按五跨连续梁计算内力。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次梁的构造简图如图五所示,计算简图如图六所示。
图五
图六2. 次梁荷载计算(见表五)
荷载种类荷载标准值(KN/m)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m)
永久
荷载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
梁侧抹灰
小计(g)
可变荷载(q)
总荷载(g+q)
3.次梁内力计算(见表六)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值、剪力系数β值分别按图七(1)和图七(2)采用。
图七
次梁内力计算表表六
截面M1=-M B M2=M3M c截面V A V B左V B右弯矩值(KN·m)剪力值
4. 次梁配筋计算
(1)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取h0=415mm。次梁翼缘计算宽度取,
两式较小者。次梁跨中截面按式判别T形截面类型。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七。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表七
边跨跨中(1)第一内支座(B)中间跨跨中(2)中间支座(C)截面
选配钢筋(实配AS)
(2)次梁按仅配箍筋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八。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表八
截面边支座A 第一内支座B左第一内支座B右中间支座C
选配箍筋肢数、直径
实配钢筋间距S(mm)
5 绘制次梁的配筋图
由于次梁的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20%,且q/g≤3,次梁纵筋的截断可直接按教材的次梁配筋构造要求图布置钢筋。次梁配筋图按1∶50、剖面图按1∶20的比例绘制在2#图纸上。
2.2.5 主梁的设计
主梁的荷载较大,且结构的重要性超过板和次梁,为保证主梁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1. 主梁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边跨:取,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梁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计算内力时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主梁构造简图如图八,计算简图如图九所示。
图八
图九
2. 主梁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折算成集中荷载,并作用在次梁位置。主梁荷载计算见表九。
主梁荷载计算表表九
荷载种类荷载标准值(KN)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
永久荷载
由次梁传来
主梁自重
主梁抹灰小计(G)
可变荷载(Q)
总荷载(G+Q)
3. 主梁内力计算
(1)弯矩,式中系数K1、K2由教材附录3中相应的系数可查得。应先将及值计算出来,在计算及值时B支座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根据及值及相应的K1和K2系数可求得各跨中及支座弯矩值,主梁弯矩值计算见表十。
主梁弯矩计算表表十
项次荷载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