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整体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幼儿整体发展
《指南》从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大板块对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各领域教学不是孤立的,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注重各领域目标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因特别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
通过学习《指南》,我深刻的领会到整体性课程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当今幼儿课程的发展趋势,我认为这种整合应该从三个方面:首先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避免片面的把课程看成是分离的一门门学科;其次是实施者的整合性,每个具体的活动内容应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出发,有教师、幼儿、家长相互配合参与共同完成,因此新的课程的实施成功与否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与课程之间的相互适应,它将一系列的理论的观点转化成课题内容的尝试,它对原有的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关注幼儿学习发展的整合性,完善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以儿童为本。
尊重儿童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遵循儿童适应性的原则,而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个体差异,捕捉幼儿学习兴趣点,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开展活动,落实目标。
比如大班主题《动物大世界》中,有一个活动“恐龙的秘密”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恐龙的大小是他们最近最热衷的话题之一,许多孩子多次问:“老师,霸王龙真的有18米长吗?18米是多长呀?”围绕孩子们的问题,我们依据《指南》(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5~6岁)。将活动调整为恐龙大调查----测量恐龙,学习目标调整为:“学习用数学的测量方式感知恐龙的不同,体验不同恐龙的空间大小,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我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到了有趣的测查恐龙活动中。协助孩子们用尺子、身体、短尺、绳子、报纸以及脚掌、手掌等多种工具,尝试着寻找答案。激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统计孩子们心目中“18米的霸王龙”到底有多大?以此帮助孩子们用数学、数字解决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从而发现生活中数字可以告诉我们的答案。让以往单一的数
学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儿童化,更加贴近了孩子们的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要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课程的编制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儿童现有基础上有一定提高和发展为原则,鼓励儿童去积极地发现和创造,课程的设计要给教师和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共同建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二、课程内容要与儿童生活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
既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又要强调课程的社会相关性,它不像学校课程内容那样有严密的学问逻辑体系,它更多的是培养幼儿的素质基础,重点在于促进幼儿发展。它与小学教育不同,既要适合社会要求,又要适应幼儿年龄特点,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发展,比如《指南》要求4、5岁的幼儿“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这一目标的达成可以与认识消防队员或解放军的活动相联系;如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在学会唱自己的名字后,唱唱同伴的同伴;再唱唱周围喜欢的人,最后上升到唱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从唱自己名字的愉悦心情上升到自豪的唱出我是中国人,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民族意识,把幼儿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潜移默化地引导儿童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儿童对社会的关爱。
三、课程的研究要走向多学科的整合。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板块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将知识与能力、情感课程整合,必须将儿童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综合就是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整合的过程。
1.在活动目标上,将显目标和隐目标相结合、将主目标与次目标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将分科的“学科”内容整合成“领域”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更要避免没有重难点的“大杂烩”,例如大班动作发展要求“能以匍匐,双膝悬空等方式钻爬”。为了达成目标的实施我设计了活动《穿过封锁线》把目标定位:第一感受爬的乐趣,学习匍匐前进的基本动作;第二通过跨越钻爬等活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第三通过游戏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快乐。从目标中可以看出: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相结合。它既要符合
《纲要》要求“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儿童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现实要求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2.在课程内容上将分科的“学科”内容整合成领域内容,并将有关内容进行合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在设计《穿越封锁线》时候整合了艺术、社会、健康语言领域的内容,体现了多元化的的教学;在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始终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争做小小飞虎队员练习本领,经过演练成为正式的队员,利用音效营造战争气氛,引导孩子勇敢的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越过战壕、跳过雷区、穿越电网到前线送粮食,途中实施加入发现敌人怎么办?队员掉队怎么办?等问题,让孩子即了解一些军人的生活常识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知道在活动中要有团队精神,教学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当最后完成任务的时候,胜利的军号声,把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孩子没一起呐喊:“我们胜利了!”孩子们互相拥抱,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
因此,将“自然”和“社会”整合起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以季节变更和社会性节日为主线将有关内容进行合并;在课程实施的途径上,将游戏、教学、参观、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进行“优势”互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上,把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的培养过程互相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以儿童积极体验为中心,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或许我对《指南》中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还比较片面,对如何完善课程仅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