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小说阅读(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一)
(一)鸥小姐(2018随州)
王佳琦
①如果微信朋友圈是一场艺术展的话,那么半年前的鸥小姐一定是这个圈子中的达·芬奇。
②她的手机中装有十个图片编辑软件,内置上百种不同的字体和滤镜,让她第一时间将灵感转化为点赞数。
比如,她能把蛋炒饭拍出米其林三星大餐的效果,把小区游泳池拍出希尔顿大饭店的气势。
此外,她的收藏夹里还精挑细选了几个文学爱好者论坛,不过鸥小姐从不发言,但从里面抄几行诗歌或者美句来配图发表状态,她干得还是很熟练的。
③但她说她自己并不喜爱这种生活,这么做是迫于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大势所趋。
如果一个周末过去,“达·芬奇”不秀秀自己“过得有多好”,那就会有“拉斐尔”或者“米开朗琪罗”抢占高地。
④于是她除了精心处理自拍照片,还统筹规划发送时间,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同时不忘偶尔也给“拉斐尔们”点个谦逊而不失自信的赞,在心中默默给每一条最新动态打一个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通过如此心思缜密地经营,鸥小姐的朋友圈可以说是自成一片风景,其中的内容可谓雅俗共赏、包罗万象。
时而关心社会民生,时而放眼国际格局;时而午后闲笔三行小诗,时而长篇抒发人生感怀;当然也少不了最吸引眼球的自拍美照——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高雅大气品位佳;海滩、椰树、下午茶,阳光流水笑春花。
不过如果现在点开她的朋友圈,这些视觉盛宴都已经不见踪影——她自认已经是个“圈外人”了。
⑥鸥小姐偶然得知可以设置“关闭朋友圈”的那一天,距今已有5个月了。
小半年来,“刷朋友圈”这个事儿逐渐变得矜持而精简,曾经的追捧评论、跟风留言、争抢首赞,如今已变为每周日晚睡前的规律性“开圈”。
说来也怪,自从关圈,鸥小姐的心态似乎上升了好几个层次:以前她是粉丝心态,每分每秒关注着所有人的风吹草动,身处争奇斗艳的漩涡中,被动而焦灼;现在却像圈中前辈一样定期视察,举手投足全是从容,慢悠悠翻过这一周的悲欢离合,点赞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
更别提那些好几天前的热点朋友圈,唯有她迟来的一
句精炼点评,才算为这条状态收了尾、点了睛。
⑦关圈更大的好处在于,鸥小姐自己的朋友圈面对来访者时,只能让他们看见一幅精心挑选、含义百转千回的封面图片,一个赏心悦目的头像,以及一行小字“该朋友已关闭朋友圈”,这些元素共同组合,就像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好事窥私者在此遭到当头一棒,仰慕追求者则在冥思苦想与不得其解中更为之沉醉倾倒。
鸥小姐对这件事越想越高兴,她感觉自己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而后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
⑧但对鸥小姐来说,关圈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它。
一次同学聚会后她还是忍不住发了一句北岛的诗——“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事后证明她真的是个“圈中奇才”。
第二天同事随口八卦时提到,一位平日总板着脸的单位高层领导深夜时分给那条朋友圈点了赞。
鸥小姐满心欢喜藏也藏不住,四下无人时,偷偷点进那条状态细细查看,点赞的一列头像后面果然多出了一个。
⑨自那之后,鸥小姐的“圈外”潇洒要减去了三分。
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
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
..,像数钱一样一张张使劲摩擦着那些赞与评论,只怕错过了这愉快的时光。
⑩而“拉斐尔们”的朋友圈毕竟还是太诱人,鸥小姐再次开始偷偷关注着他们。
她总直接点开头像,看完就走,不留一丝痕迹,但在这之后,那些漂亮的图片在她心里搅起的波澜却能摇得很远。
但最近几天,她都吃了闭门羹——越来越多的朋友不知有心还是无意,纷纷选择了关闭朋友圈。
鸥小姐往往颗粒无收。
她引以为豪的“洒脱自在”,渐渐又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11鸥小姐打算复出。
她打定主意,要再次在朋友圈中掀起波澜,寻找素材的眼睛已经擦○
得锃亮。
一天晚上她回家乘电梯上楼,突然看见电梯中贴着一张停电通知,那时候灵感女神就在她肩头敲响了三角铁。
短短三层楼的时间,她已经构思好了一整条朋友圈的内容。
电梯缓缓停下,鸥小姐举起手机拍下停电通知的照片,款款走出梯厢,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再次焕发着破网突围的激情。
12那天晚上,鸥小姐把那张映着电梯里昏黄光晕与自己曼妙身材的阴影照片精心修整,○
并配了一句白先勇引过的“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
”多么精彩,她想。
她现在对朋友圈的心态才最有情怀,马上人们又将感叹于她的绝美视角。
13没什么意外,这条状态刚发出去半小时就博得了一百多个赞,这也坚定了她复出的决○
心。
直到晚上十一点半,点赞数还攀升,鸥小姐靠在沙发垫上刷手机,客厅中的吊灯与氛围灯互相配合,把整个房间照得透亮。
突然,通明的灯火像被人拦腰掐断,黑暗劈头盖脸地砸
在鸥小姐身上,像生活的真相一样沉重。
鸥小姐有点儿恍惚,这才想起停电通知来,忽地觉得自己到头来,什么“圈”也没进过,也什么“圈”都没出过。
四下漆黑中,她只和荧荧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
(选自2017年10月27日“中国作家网”)
1.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鸥小姐几番进出(经营)微信朋友圈的经历和感受。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⑨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
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
..,像数钱一样一张张使劲摩擦着那些赞与评论,只怕错过了这愉快的时光。
“咂摸”,仔细品味、玩赏,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比喻,把玩味朋友圈比作数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玩赏朋友圈中的赞与评论的愉快感受(陶醉于那些赞与评论,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
3.自选角度,对第⑦段画线句子作批注。
鸥小姐对这件事越想越高兴,她感觉自己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而后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
批注:示例一:运用比喻,把费心经营朋友圈的生活比作一团乱麻,把关圈后的生活比作一片直指蓝天的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示例二:运用心理描写,通过描写鸥小姐关圈前后的心理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示例三:运用对比,把鸥小姐关圈前后的心理作对比,突出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4.概括鸥小姐的性格特征。
①渴望被关注(肯定、欣赏、崇拜)。
②热爱生活(生活内容丰富,爱好广泛)。
③心思细腻,情感丰富。
④有虚荣心(爱慕虚荣,争强好胜)。
⑤能思考(反思)生活。
13段画线句子,探究小说主题,大胆说出你的理解。
5.揣摩第○
忽地觉得自己到头来,什么“圈”也没进过,什么“圈”都没出过。
网络社交带给人们困惑和思考(人应追求真实美好的生活)。
(二)小智同学读到了一篇小说,
觉得有些费解,请你跟他一起阅读探讨。
蝴蝶
〔阿根廷〕萨曼塔·施维伯林
①“你马上就能看到,我家的丫头今天穿得有多漂亮。
”卡尔德隆对柯利蒂说,“她那身衣服,颜色跟她杏仁样的眼睛有多衬;还有那些小缀片……”
②他们跟其他孩子的父母站在一起,正焦急地等待放学。
卡尔德隆滔滔不绝地说着,但柯利蒂只顾盯着眼前紧闭的大门。
“你会看见的。
”卡尔德隆说,“站这边,站得近一点儿,他们马上就要出来了。
你家孩子怎么样?” 柯利蒂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呲出牙齿。
“不会吧。
”卡尔德隆说,“你给他讲过老鼠的故事吗……啊,不,跟我们家这位来这招儿可行不通。
她太聪明啦。
”
③柯利蒂看了下手表。
校门现在随时可能打开,孩子们会叫嚷着、笑着一窝蜂地冲出来,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花衣服,上面有时候还粘着颜料和巧克力酱。
但不知为什么,下课铃声迟迟没有响起。
家长们等待着。
④一只蝴蝶停到卡尔德隆的肩膀上。
[甲]他一把将它扑住。
那只蝴蝶挣扎着想要逃走,但他拎起蝴蝶两端的翅尖,把它们并拢到一块儿。
他紧紧抓住那只蝴蝶以防它飞走。
“你可以看看,如果我家姑娘看见这个,”他一手捏着不断挣扎的蝴蝶,一边对柯利蒂说,“她肯定会喜欢的。
”但也许是他将蝴蝶捏得太紧了,此刻他感到蝴蝶的翅尖都黏在了他的手上。
他往下移开手指一看,果然变得黏糊糊的了。
那只蝴蝶还在努力挣扎,它猛一用力,一边的翅膀像纸片一样从中间裂成了两半。
卡尔德隆不禁感到有些可惜,他试着固定住那只蝴蝶看看伤势,但这下子,蝴蝶的整半边翅膀全都黏在了他的一根手指上。
⑤柯利蒂带着一脸嫌恶的表情看着,做了个手势让卡尔德隆把蝴蝶扔掉。
卡尔德隆松开手,蝴蝶跌落到地上。
它笨拙地在地上扭动,试图重新飞起来,但无济于事。
最后蝴蝶终于放弃了;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一边的翅膀每隔一阵子会抽搐一下。
柯利蒂建议卡尔德隆给它一个痛快的了结。
为了让蝴蝶早日解脱,卡尔德隆用力地一脚踩了下去。
⑥还没等他挪开脚,卡尔德隆忽然意识到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他望向校门。
仿佛此刻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所有的门锁同时被撞开,校门忽然统统打开了,成百上千只色彩缤纷、大小各异的蝴蝶朝着等待中的家长们飞扑过来。
卡尔德隆还以为他们被蝴蝶攻击了,他甚至想到了死。
但其他家长似乎并不害怕,蝴蝶围绕在他们的身边盘旋飞舞。
最后一只掉队的蝴蝶也飞出来,加入了它的同伴。
⑦卡尔德隆看着那些敞开的大门,透过中央大厅的彩色玻璃,凝视着里面寂静的大厅。
有几个家长还聚在门边,喊着自家孩子的名字。
[乙]于是在几秒钟之内,所有的蝴蝶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逃去,那些家长则试着要捉住它们。
⑧卡尔德隆一动也不动。
他不敢从他刚踩死的蝴蝶身上抬起脚。
他生怕也许,在那只死
去的蝴蝶翅膀上,会看见自家女儿身上衣服的颜色。
【链接阅读】为了帮助理解《蝴蝶》这篇小说,小智同学还找到了下面文章:
萨曼塔·施维伯林,阿根廷女作家,1978年出生。
她的短篇小说集《吃鸟的女孩》共收录了14则短篇小说,被列入《短经典·上海文艺第一辑》和中国读者见面。
萨曼塔也因此入选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上海写作计划”而来到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以下简称“三联”)对萨曼塔(以下简称“萨”)进行了访谈。
三联: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博尔赫斯、科塔塞尔、卡萨雷斯等作家是否对你有着直接的影响?
萨:他们构成着拉普拉塔地区的文学传统。
魔幻现实主义通过幻景来表达生活的真实。
魔幻是工具,是途径,表现生活真实是目的。
在拉普拉塔文学当中,有一种可接近性的幻想,虽然觉得这个事情发生得很奇特,充满幻想,但确实是可及的,可能发生的,也许在作者所居的这个街道上就会发生。
这个可接近的奇幻、幻想就是我继承下来的传统。
三联:“可接近的幻想”,这确实是我在你的书中看到的最明显的特点。
萨:这种幻想与现实接近的可能性是我最想强调的。
很多东西都是在脑中幻想、酝酿的,但恰恰也是因为它们有发生的可能,我特别欣赏这种魔幻。
幻想和生活的界限一直是我特别感兴趣的,这个界限本身是极具文化性的。
三联:除了很多涉及孩子的故事之外,动物也是频繁出现的元素,这是为了表达什么?
萨:我的很多小说所处理的都是惧怕。
我常借着人和动物的关系,例如人伤害动物、动物的死等事件来表达恐惧,这是人物情绪丰富的来源。
这个情绪其实非常复杂,也非常内在化,具有象征性。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第761期有删改)
1.阅读小说,要梳理情节。
请你帮助小智一起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参与讨论。
小智在梳理故事情节时发现小说中既有现实的成分,又有魔幻的成分。
但小智由此又产
生了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魔幻与现实之间往往用具体形象作为关联点。
这篇小说就是用③蝴蝶这个具体形象将现实与魔幻关联起来的。
2.阅读小说,要关注细节。
请你继续参与对话讨论。
(1)小智在细读文本时发现,小说第④段中这样描写了卡尔德隆抓住蝴蝶的细节:
【甲】他一把将它扑住
..蝴蝶两端的翅尖,把它们
..。
那只蝴蝶挣扎着想要逃走,但他拎起
并拢
..到一块儿。
作者用这三个动词细致地写出卡尔德隆急于想抓住蝴蝶,防止它飞走的心态,表现了他非常在意女儿、爱女儿的特点。
(2)小智不但注意到这个细节,还关注到了小说中其他与“蝴蝶”相关的细节。
比如第
⑦段中:
【乙】于是在几秒钟之内,所有的蝴蝶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逃去,那些家长则试着要捉住它们。
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这样关联起来看,作者的确是别有深意的:蝴蝶成
了所有孩子的象征(隐喻),卡尔德隆也成了所有家长的代表。
作者想表达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方向,而家长却试图控制他们(或:卡尔德隆急切抓住蝴蝶的行为,其实隐藏着家长们要控制住孩子的隐秘心态)。
3.阅读小说,可以联读探究。
请你进一步深入讨论,与小智一起探究小说结尾的妙处。
其实,小说停在这里才是最妙的。
我们可以借助【链接阅读】中的重要信息,再结合小说内容来探究,这样才可以理解作者这样结尾的妙处:
本题采用层级赋分方式评分。
第一层:只单纯对小说结尾进行分析,或只从【链接阅读】找到有关信息来评论结尾,而未涉及结尾的具体内容。
【示例一】卡尔德隆意识到刚踩死的蝴蝶可能是他女儿,明白了爱可能带来伤害。
卡尔德隆陷入了恐惧之中。
【示例二】小说结尾是一种可接近性的幻想,虽然觉得这个事情发生得很奇特,充满幻想,但确实是可能发生的,这样来表现生活的真实。
可见小说结尾的确很妙。
第二层:能注意到结尾的特殊方式,能从【链接阅读】中筛选有关信息来理解小说结尾,但未能形成正确的逻辑关系。
【示例】卡尔德隆看到家长呼喊蝴蝶时,所有的蝴蝶向着不同的方向逃去,他才意识到刚踩死的蝴蝶可能是他女儿。
这就是作者追求的“可接近性的幻想”,看似奇特魔幻,实则可及。
由此,卡尔德隆陷入了恐惧之中:他对女儿的爱却给女儿带来了伤害。
第三层:结合小说结尾,筛选【链接阅读】中的关键信息,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正确理解“可接近的幻想”创作理念在结尾的妙用。
【示例】卡尔德隆看到家长呼喊蝴蝶时,所有的蝴蝶向着不同的方向逃去,他才意识到刚踩死的蝴蝶可能是他女儿。
就是作者追求的“可接近性的幻想”,看似奇特魔幻,实则表现了生活真实:人们以爱的名义,最终却可能给自己所钟爱的人或物带来致命的伤害。
小说结尾没有交代卡尔德隆抬起脚时看到了什么就戛然而止了,这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探秘的欲望,而深入感受体会小说中人物的隐秘心理,从而产生一种代入感。
于是,卡尔德隆的恐惧也就传递给了读者,引人深思,促人反省:不能以爱的名义去伤害你所爱的人。
第四层: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及结尾,筛选【链接阅读】中的关键信息,形成内在的逻
辑关系,正确理解“可接近的幻想”创作理念在结尾的妙用,并由此抽象出对小说主题或创作方法的深层次理解。
【示例】小说中,卡尔德隆为了自己最漂亮最聪明的女儿,极力要抓住蝴蝶,不让它飞走,却造成了对蝴蝶的伤害,甚至最终踩死了蝴蝶。
这时,他的幻觉产生了:校门打开时飞出校门的是成百上千的蝴蝶,这些“蝴蝶”围绕着家长们盘旋飞舞后,却向着不同的方向逃去。
就在家长们试着要捉住逃离他们的“蝴蝶”时,小说很快就结尾了:卡尔德隆恍然惊觉,刚踩死的蝴蝶可能是他女儿。
小说很巧妙地把卡尔德隆的幻觉与现实嫁接起来:为了最可爱的女儿而伤害了蝴蝶的他,是否会带来对女儿致命的伤害呢?由此,卡尔德隆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
这就是作者追求的“可接近的幻想”,看似奇特魔幻,实则表现了生活真实:人们以爱的名义,最终却可能给自己所钟爱的人或物带来致命的伤害。
小说结尾没有揭示答案就戛然而止,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探秘的欲望,而深入感受体会小说中人物的隐秘心理,从而产生一种代入感。
于是,卡尔德隆的恐惧也就传递给了读者,让读者在阅读时猛然惊觉:爱或许会是伤害!这样,读者的情绪体验就更丰富而积极了,小说中的人物故事的象征意义也得以放大,使小说更深层次地介入现实。
可见,这样戛然而止的结尾妙处多多。
(三) 父亲是一盏灯(2018威海)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
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
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
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
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
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
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自然)环境描写。
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动作描写。
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
(或:外貌描写。
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
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父亲没有看到灯光。
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
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示例:①沉着镇定。
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②充满智慧。
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
(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
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
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最后的老师(2018宜宾)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
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
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
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
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
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
”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
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
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
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
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
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
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
”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
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
”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
⑤他看着她。
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
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
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
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
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
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
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
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
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
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
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