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生化检验报告单的临床意义解读
肝生化检查及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七)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 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含量较丰富。正常 人LAP活性为15-50国际单位/毫升。 • 临床意义如下:有阻塞性黄疸以及肝实 质细胞受损害者,LAP均升高。与AKP意 义相同,主要用于判断胆管阻塞和肝内 占位性病变,但在患有骨骼疾病时AKP升 高而LAP不增高。
肝生化检查及功能 化验指标的 临床意义
前言
肝脏是机体重要的生化反应器官,承 担多种物资代谢活动,含有大量酶类; 肝内酶的含量占肝脏总蛋白量的2/3,体 内几乎所有的酶都在肝内存在。因此, 在发生肝损伤时,肝脏酶的释放是反映 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肝脏酶学检测 已经成为肝胆疾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 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ALP)
• 是一组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广泛 分布于各组织中,胆管上皮细胞含量最 多。其正常值依测定方法不同而各异。
• 临床意义如下: • 1.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一般阻 塞性黄疸AKP升高较肝细胞性黄疸为高。 • 2.协助诊断肝内浸润性或占位性病变。在原 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病人,AKP常常升高。 而在无黄疸病人,如发现AKP异常升高,需高 度警惕肝内占位性病变;也可能为无黄疸型胆 系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不全。 • 3.协助判断肝病病人预后。在严重肝病病人, 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KP不断下降,提示肝细 胞损害严重。
• 1. 性别:GGT男性高于女性。 • 2. 年龄:LDH在出生时最高,是成人 的7倍;ALP儿童为正常成人的2~4倍; GGT在哺乳期后随年龄而增加。 • 3. 进食:ALP餐后特别是脂肪餐后可 升高;酒精或含酒精饮料可使GGT水平 增高。
• 4. 运动:短时间剧烈运动后ALT、AST及 LDH可升高,尤以ALT明显,可达正常1倍 以上。 • 5. 妊娠:胎盘可分泌ALP,LDH及AST等。 • 6. 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氯丙嗪,水杨 酸制剂等可引起ALT升高:微粒体诱导剂 如笨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可使GGT升高。 • 7. 溶血:红细胞中含ALT、AST及5´-NT等。
肝生化检查及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版ppt
1
前言
肝脏是机体重要的生化反应器官,承
担多种物资代谢活动,含有大量酶类;
肝内酶的含量占肝脏总蛋白量的2/3,体
内几乎所有的酶都在肝内存在。因此,
在发生肝损伤时,肝脏酶的释放是反映
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肝脏酶学检测
已经成为肝胆疾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
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
编辑版ppt
15
• 轻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活性变化不大。慢性活 动性肝炎病人此酶与急性肝炎病人相似。
• 肝硬化病人若处于代偿期,血清CHE多为正常; 若处于失代偿期,则血清CHE活力明显下降。
• 重型肝炎病人血清CHE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 与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且多呈持续性降低;
• 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CHE正常,若伴有胆汁 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降低。
编辑版ppt
16
(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ALP)
• 是一组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广泛 分布于各组织中,胆管上皮细胞含量最 多。其正常值依测定方法不同而各异。
编辑版ppt
17
• 临床意义如下:
• 1.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一般阻 塞性黄疸AKP升高较肝细胞性黄疸为高。
编辑版ppt
11
• 2.临床意义。
• ①判断急性肝炎恢复情况。急性肝炎病人AD 与ALT一样,常早期升高,但幅度不及ALT。 ALT恢复正常而AD持续升高的病人常易复发或 易迁延为慢性肝炎。故测定AD较ALT能正确反 映急性肝为病人的恢复情况。
•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AD活性在慢性肝病中 普遍升高。
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
临床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判断及氨基转移酶增高、白蛋白降低、总胆红素增高等指标疾病和临床意义

临床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判断及氨基转移酶增高、白蛋白降低、总胆红素增高等指示疾病和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肝功能检查主要用于发现人体是否有肝脏损伤,是否有隐性黄疸,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判断肝病的种类,以及评估价疗效等。
下面介绍常见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
氨基转移酶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广泛存在于身体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内含量最多,只要有1%的肝细胞损伤,即可使血清中酶活性增高1倍。
ALT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ALT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以及胆囊炎等。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熬夜后ALT有可能升高。
若出现该情况,应在充分休息后复查。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中,以心肌中的含量最丰富,在肝脏中含量为第二位。
当心肌细胞和肝细胞有损伤时,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升高。
AST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胆囊炎,以及胆石症等。
白蛋白降低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
白蛋白降低是肝脏严重受损或机体营养不良的重要指示,如需做进一步的检查,可增加总蛋白和球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比值)。
当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1时,提示肝脏严重受损。
白蛋白降低主要见于肝细胞病变、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营养不良等。
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脏实质性损害。
总胆红素增高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之和。
如果总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21.0 μmol/L),不管直接胆红素偏高,还是间接胆红素偏高,意义都不大。
如果总胆红素在21.0—34.2 μmol/L,可能是隐性黄疸,此时若氨基转移酶(AST和ALT)也升高,肝炎可能性大,应进一步检查,查找原因。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增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黄疸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生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报告单解读 ppt课件

肝硬化的生物化学诊断
ALB ↓ ,球蛋白 ↑ , A/G ↓ 或倒置,血清 TBIL 不同程度 ↑ , TBA↑ , ALT轻 至中度升高;肝细胞坏死严重时 AST<ALT,PT延长,且VitK不能加以 纠正,MAO往往↑。 HA、LN、Ⅲ型胶原前肽、Ⅳ型胶原。
酒精性肝炎
AST、ALT升高,AST/ALT常大于2,ALP↑为2-4倍,rGT显著升高。 高尿酸、高乳酸、高甘油三酯、低血糖。
血钠测定
参考值: 血清钠 临床意义 : 1.血清钠降低 :①摄取不足;②胃肠道失钠; ③肾失钠:A、肾 小管病变;B、反复使用利尿剂;C、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 皮肤失钠;⑤大量浆膜腔积液引流,可引起体内缺钠 ; ⑥酸中毒 时,钠从细胞外液转移到细胞内液。⑦细胞外液稀释:水钠潴 留。 135~145mmol/L
BACK
常见肝脏病检测指标变化特点
急性肝损伤:转氨酶显著升高。
ALT<300U/L, AST<200U/L,常超过参考上 限的8倍以上。蛋白代谢变化不大。胆红素 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PT监测预后。
慢性肝损伤:<6个月肝细胞发生持续性的
损伤。转氨酶轻度升高。常在参考上限的4 倍以下。ALT<AST。慢性酒精性肝炎, AST<ALT.
运输维生素A
胆红素代谢紊乱的检查
溶血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胆红素代谢特点
血 CB/ST B 0~6.8 1.7~10.2 0.2~0. 正常 4 <0.5 梗阻性 +++ 轻度+ 血CB 血UCB 尿 尿胆原
胆红素
( -) +++ 0.84~4.2 减 少 或 缺如 +++ 正 常 或 轻度+
肝功能报告单全面解读

肝功能报告单全面解读一、基本项目二、空腹原因三、十项检查四、检查意义五、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六、最新项目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的检查。
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肝功能检查的项目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检查项目都需要做,通常医生会结合患者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
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
与肝功能有关蛋白质检查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血清浊度和絮状试验及甲胎蛋白检查等;与肝病有关的血清酶类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等;与生物转化及排泄有关的试验有磺澳献钠滞留试验等;与胆色素代谢有关的试验,如胆红素定量及尿三胆试验等。
通过检查血液来对这些检查项目做出准确的检测。
一、基本项目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肝脏的蛋白质代谢功能、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功能、酶学指标、脂质代谢功能、肝脏排泄和解毒功能的检测。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1.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1.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斑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1.T水平即可升高1倍。
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1.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1)、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Y一谷氨酰转肽酶(Y-GT)及碱性磷酸酶(A1.P)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肝功能化验单解读

(二)、 AST/ALT比值
ALT 主 要 存 在 于 肝 细 胞 浆 内 , 在 肝 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急性肝炎ALT明 显增高,AST/ALT比值小于1。
AST8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肝 病 严 重 时 AST 升 高 , 其 AST/ALT 比 值 大 于1。
以下情况下可出现AST>ALT:
分析白球比例倒置时还要注意
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绝对值,若两者 均在正常范围内,而A/G比值出现轻 微下降时,必需作好解释工作,以 解除病人疑惑。
丽水市人民医院生化室检验报告单
• 姓名: 马某某
年龄:52岁 性别: 男
•
•
分析项目
结果
单位
•
总蛋白
78.80
g/L
•
白蛋白
29.00 ↓
g/L
•
谷丙转氨酶
29.00 IU/L 3~40
球蛋白均正常,
26.00 IU/L 3~40
但白球比例下降。
67.00 IU/L 15~112
23.00 IU/L 2~40
13.00 μmol/L 5.1~22
3.20 μmol/L 0.1~8
31.00 g/L
23~35
1.21 ↓
1.5~2.5
(四)、蛋白电泳
白蛋白占55%~74% 球蛋白占26%~45%,其中
一、总蛋白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
(一)、白蛋白
全部在肝脏内合成,正常值4~5g/L,日产 生10~16g, 半衰期为20~26天。
肝脏全部停止合成时,8天仅减少25%。 因此白蛋白的测定,不是肝衰的敏感指标, 不能立即反映急性肝细胞损害。 其浓度可以反映有功能的肝实质细胞总数和 储备功能。
肝功能化验单全面解读

肝功能化验单全面解读肝功能化验单是用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测方法。
它主要通过血液检测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下面对这些指标逐一进行解读。
1.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AFP水平较低。
如果AF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肝癌或其他肝脏疾病。
2.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ALT和AST是两种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的酶。
它们的升高通常表示肝细胞受损。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因此,ALT的升高往往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而AST不仅存在于肝脏,还存在于其他组织中,所以AST的升高可能反映非肝脏疾病的存在。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这三个指标用来评估胆红素的代谢情况。
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的水平比较稳定。
直接胆红素是在肝脏中形成的废物,如果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胆道梗阻、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
间接胆红素是在肝脏外形成的,如果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表示溶血性贫血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胆红素异常。
4.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蛋白质是肝脏合成最多的物质之一,它们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蛋白是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和,白蛋白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球蛋白则包括了其他多种蛋白质。
如果总蛋白、白蛋白或球蛋白的水平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
5.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常见的肝脏酶,它的升高可能与肝脏胆道梗阻或其他肝脏疾病有关。
6.谷氨酰转肽酶(GGT):GGT是另一种肝脏酶,在肝脏疾病和酒精滥用时常常升高。
综上所述,肝功能化验单包含了多个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初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异常,进而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教您看懂肝功能生化检验报告单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71-符水金 (岳池县人民医院)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肝功能受损时会出现代谢异常的现象,进而引发人体的运转失衡及肝脏疾病,肝功能生化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肝脏代谢物质的变化,进而明确身体健康的实时状况,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及尽早治疗。
本文将基于肝功能生化检验展开分析,并阐述如何看懂肝功能生化检验报告单。
以期更多的人认知到肝功能生化检查的重要性。
什么是肝功能生化检验?肝功能生化检验是对人体肝脏各项功能进行的检查,是诊断鉴别肝脏疾病及损伤程度的重要依据。
肝功生化检查通常包括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等指标,其检验结果能直接反映出患者肝脏的功能状况,辅助诊断肝脏有没有发生实质性病变及病变发生的原因。
但是每种肝功能生化检查结果只能探测一方面的肝脏功能,因此,临床应用肝功能生化检查时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复查或临床监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肝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肝功能生化检验的具体意义由于人体肝脏是集人体代谢、解毒、免疫、排泄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实质性器官,而且其代偿能力较强。
现阶段的医疗技术还不能检测出早期肝损伤,通常肝功能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肝功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肝功能检查可以用来检测肝脏疾病的原因、损伤程度等。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物质代谢器官,肝功能直接影响着人体血液及尿液中的各个组分的含量,肝功能受到损伤会对人体代谢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影响,通过肝功能检验能够明确、尽早地诊断肝功能是否异常及其损伤原因。
而且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肝功能生化检验的复查或监测,了解疾病的治疗情况及肝脏功能恢复情况,在肝脏疾病临床质量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此外,肝功能生化检验也是常规体检中的重要检查项目。
总的来说,肝功能生化检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探查肝功能是否存在潜在病变;②协助诊断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病;③判断肝脏疾病患者的病情程度;④辅助诊断肝脏间质情况;⑤辅助诊断全身疾病;⑥判断药物治疗效果;⑦协助评估手术,做好术前准工作。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是指肝脏正常执行其各种生理功能的能力。
肝功能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酶和蛋白质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肝酶(ALT和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
1.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之一,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正常范围:ALT<45U/L,AST<37U/L。
当肝细胞受损,这些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导致酶活性升高。
ALT比AST更常用于评估肝脏损伤;而AST/ALT比值>1可能提示酒精性肝病,小于1可能是肝炎(病毒性或药物引起)的迹象。
2. 总胆红素是由肝脏合成的,其中直接胆红素是游离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可反映肝脏对胆红素代谢的处理。
正常范围:总胆红素<1.2 mg/dL,直接胆红素<0.3 mg/dL。
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胆道阻塞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会升高,可能出现黄疸等症状,提示肝胆道疾病。
3.总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的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是其中两个主要的组分。
正常范围:总蛋白6.0-8.0g/dL,白蛋白3.5-5.5g/dL,球蛋白2.5-3.5g/dL。
低蛋白和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或肾脏疾病,而高球蛋白水平可能提示慢性炎症或免疫反应。
除了上述常用的指标,肝功能化验还包括凝血功能检测和血清胆汁酸检测等。
凝血功能通常用凝血酶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评估。
正常范围:PT11-13.5秒,aPTT25-35秒。
凝血功能异常常见于肝脏疾病,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
血清胆汁酸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浓度可能在肝脏疾病早期升高。
肝功能化验的临床意义是进行肝脏疾病的诊断、评估和监测。
肝功能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区分肝脏疾病的不同类型,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肝功能化验单全面解读

肝功能化验单全面解读
肝功能化验单是一份重要的医学检查报告,包括肝脏的自身功能评估和临床病变的检查。
它能帮助诊断出肝脏疾病的原因,以及不正常的机体反应。
肝功能化验单的内容包括多个化验指标,一般指AUDIT/ALT和AST/ALP,这些化验数值能帮助确诊肝脏疾病,包括感染、肝硬化、肝炎、肝癌等。
NOR可显示肝细胞总蛋白质水平,含量低于正常可能表明肝脏受损。
BIL可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过高可能表明肝脏有损坏,或者原发的消化系统性疾病。
ALK可显示肝功能,过高表示肝脏受损,或可能指示肝癌发生。
TG和HDL/LDL也可帮助诊断肝脏疾病。
此外,肝功能化验单还可以检测出抗体及血清肝糖原浓度,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某些罕见病症,如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梅毒和淋巴瘤。
总而言之,肝功能化验单是一份重要的检查报告,其结果可以帮助诊断出多种肝脏疾病,指导治疗,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肝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肝脏状况以及肝疾病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进行分析。
一、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解毒等。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正常功能及异常情况,对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具体来说,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肝疾病: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疾病。
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酶的水平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排泄功能障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异常可提示肝功能异常。
2. 判断肝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严重肝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如ALT、AST的水平升高提示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干预病毒感染,以避免进一步的肝脏损害。
3. 评估肝脏病变程度: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例如,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与肝细胞坏死的程度密切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与肝功能不全的程度相关。
通过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肝功能检查结果的解读肝功能检查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多个指标,各项指标的异常值反映了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或功能异常。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肝功能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解读:1.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个酶的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损伤。
ALT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而AST水平的升高则可能与心肌、肌肉等其他疾病有关。
血清ALT和AST的升高程度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或代谢紊乱。
临床分析中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参与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和代谢产物的转化。
在临床上,肝脏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对临床分析中常用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肝酶指标肝酶是指在肝细胞内或胆道上皮细胞内存在的一类酶,其测定可以反映肝脏对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代谢的能力。
常用的肝酶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释放ALT进入血液中时,其血清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是临床上最敏感的肝损伤指标,常用于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诊断。
AST存在于肝脏、心脏、肌肉和肾脏等组织中,其升高不仅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也可暗示心肌缺血或肌肉疾病。
在临床中,AST与ALT的比值(AST/ALT比值)可以帮助判断肝炎的类型,如急性肝炎时该比值大于1,而肝硬化或脂肪肝时该比值小于1。
GGT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胆道上皮细胞中,在酒精性肝病和肝胆疾病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此外,GGT的升高还与酒精摄入量、肥胖以及药物使用等有关。
二、胆红素指标胆红素是体内红细胞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经过转化和排泄。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可以通过胆道被排泄至肠道。
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判断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和胆道排泄功能的正常与否。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已经与胆汁酸结合后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是尚未结合的游离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含量低于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损伤、肝硬化和胆管梗阻等疾病。
三、凝血功能指标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因此凝血功能的评估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状况。
在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水平下降,导致凝血机制紊乱,易出现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肝功能验血报告单

肝功能验血报告单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肝功能指标,可以提供有关肝脏功能的重要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解析肝功能验血报告单,并解释每个指标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报告单的顶部,通常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和检查日期。
这些信息对于将报告与患者相关联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系列指标和它们的测量值。
第一个指标通常是谷丙转氨酶(ALT)。
ALT是一种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它的升高可能表明肝细胞受损。
正常范围通常在10到40单位/升之间。
如果ALT的值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肝脏存在炎症或损伤。
接下来是谷草转氨酶(AST)。
AST也是一种肝细胞内的酶,但它也存在于其他组织中。
AST的升高可能与肝脏损伤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组织的损伤有关。
正常范围通常在10到40单位/升之间。
总胆红素(TBIL)是另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衡量胆红素水平的指标,胆红素是由肝脏处理的一种物质。
正常范围通常在0.3到1.9毫克/分升之间。
如果TBIL升高,可能意味着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可能与黄疸等疾病有关。
血清蛋白(TP)是评估肝功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它包括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
正常范围通常在6.0到8.5克/分升之间。
蛋白质水平的改变可能与肝疾病、肾病或营养不良有关。
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和其他组织中的酶。
它在骨骼、肝脏和肠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范围通常在40到130单位/升之间。
如果ALP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或骨骼疾病有关。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肾脏和胰腺中的酶。
它的升高可能表明肝功能异常。
正常范围通常在10到50单位/升之间。
GGT的升高可能与酒精滥用、药物使用或其他肝疾病有关。
肌酐是衡量肾脏功能的指标。
如果肝脏受损,肾脏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正常范围通常在0.6到1.2毫克/分升之间。
肌酐水平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异常。
以上是肝功能验血报告单中常见的指标和其正常范围的解释。
肝功能血液报告单

肝功能血液报告单简介肝功能血液报告单是用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检查。
它通过测量特定的血液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功能和疾病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功能血液报告单中常见的指标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项检查结果。
1. 总蛋白 (Total Protein)•正常范围: 60-80 g/L总蛋白是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量。
它主要受到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影响,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
低总蛋白水平可能表明肝功能受损,如肝炎、肝硬化或营养不良。
2. 白蛋白 (Albumin)•正常范围: 35-50 g/L白蛋白是最丰富的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
它在体内起着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物质和调节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
低白蛋白水平通常与肝功能异常相关,如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等。
3.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正常范围: 40-140 U/L碱性磷酸酶是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的一种酶,包括肝脏。
其水平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等情况。
升高的碱性磷酸酶值可能表明肝炎、胆囊疾病或胆道梗阻。
4. 谷草转氨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正常范围: 5-40 U/L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心肌等组织中。
其水平的升高可能表明肝脏和心肌损伤,如肝炎、心肌梗死等。
然而, AST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脏疾病,因为它也存在于其他组织中。
5. 谷丙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正常范围: 5-40 U/L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
与AST类似,其水平的升高可能表示肝脏损伤,如肝炎、肝硬化或药物中毒。
谷丙转氨酶通常被认为是最具特异性的肝功能指标。
6. 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正常范围: 0.2-1.2 mg/dL总胆红素是由胆红素原经过肝脏代谢产生的一种黄色的化合物。
它主要通过胆汁排泄体外。
正常的肝功能报告单

正常的肝功能报告单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在医学领域,肝功能报告单是评估肝脏健康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重点讨论正常的肝功能报告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常见的医疗报告。
一、肝功能报告单的意义肝脏是我们身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如合成蛋白质、解毒、能量代谢等。
肝功能报告单主要通过血液检测,评估肝脏在这些方面的正常功能。
一个正常的肝功能报告单意味着肝脏功能良好,有助于提前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肝脏问题。
二、肝功能报告单的项目一份正常的肝功能报告单通常包含以下项目:1. 谷草/谷丙转氨酶比值(AST/ALT):这两个酶是肝脏细胞中常见的酶,正常情况下,它们的比值应接近1。
如果比值大于1,可能意味着肝脏受到炎症、损伤或其他疾病的侵害。
2.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具有维持体内水平平衡、运输营养物质等功能。
正常的白蛋白水平反映了肝脏合成功能是否正常。
3.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胆红素的总量,胆红素产生于肝脏对旧红细胞的分解。
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水平应在正常范围内,高值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4.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存在于肝脏、骨骼和肠道等组织中的酶,它的水平可以表征肝胆系统的情况。
正常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有助于排除肝胆系统疾病。
5. 血清谷草酰氨肽酶(GGT):GGT是一种酶,存在于多个组织中,其中包括肝脏。
GGT水平的升高可能与酒精摄入、药物使用等有关,也可提示肝脏疾病。
6. 血清总蛋白(TP):总蛋白是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量,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等。
正常情况下,总蛋白水平应该符合正常范围。
三、如何解读肝功能报告单解读肝功能报告单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数值和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如果所有项目的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内,可以认为肝功能正常。
然而,如果某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报告单仅仅是一个评估肝脏健康的辅助工具,不能作为做出诊断的唯一依据。
常规肝功抽血报告

常规肝功抽血报告1. 引言肝功能检查是指通过血液样本中相关指标的检测,评估肝脏的功能和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常规肝功抽血报告是医务人员分析和解读检测结果,帮助了解患者肝脏健康的重要文档。
本文将介绍常规肝功抽血报告中常见的指标及其解读。
2. 常见指标常规肝功抽血报告中包含了多个指标,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2.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ST,是一种存在于多个组织中的酶,尤其是肝细胞。
AST在肝脏损伤时释放入血液,因此AST的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
正常情况下,AST的水平较低,如果AST升高,可能表示患者有肝炎、肝细胞坏死、肝损伤等问题。
2.2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也是一种存在于多个组织中的酶,尤其是肝细胞。
ALT是评估肝脏功能损伤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与AST类似,ALT的水平在肝脏损伤时会升高。
ALT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
2.3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在调节体内渗透压、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血浆游离脂肪酸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白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状态。
如果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退。
2.4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简称TBIL,是代表胆红素生成和清除平衡状态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生成,经胆汁排泄出体外。
如果肝细胞受损,胆红素无法及时排泄,导致TBIL水平升高。
TBIL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肝炎、胆管梗阻等情况。
2.5 总蛋白(TP)总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
总蛋白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代谢状态。
总蛋白水平的升高或降低与肝脏疾病及体液平衡失调等问题相关。
3. 结论常规肝功抽血报告中的指标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患者肝脏功能和健康状况。
AST和ALT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肝脏损伤和炎症,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的异常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的改变,TBIL水平的升高与肝功能障碍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生化指标临床意义解读
近期闭幕的全国感染病学学术会议上,肝病论坛聚集了众多的医学专家的关注,此次会议显示,肝病在全球,尤其是我国其发病率不容乐观。
众专家表示肝功能生化指标与参考标准对肝病诊断有重要依据。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当肝细胞损伤时,可因肝细胞坏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有些酶释放出来,使血清酶活性增高。
有些酶在肝脏病变时合成减少或病理性生成亢进或排泄障碍,致血清中活性降低或升高。
因此,测定血清酶的变化可诊断肝脏病变、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
谷丙转氨酶(ALT):轻微的肝细胞受损,活性可增高一倍,是肝损害最灵敏的试验之一。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及酒精、药物和化学毒物等各种因素致肝损害均可升高;ALT虽非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也是不可缺少的诊断指标之一;原发性肝癌若ALT 持续增高可能并有肝坏死存在;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梗阻,ALT可有轻中度升高。
谷草转氨酶(AST):与ALT基本相同,ALT在肝细胞轻微损伤即可逸出,而AST须在肝细胞严重损伤破坏时逸出。
在肝炎损伤时ALT灵敏度及特异性均大于AST,当AST明显增高(AST>ALT)提示重症肝炎、严重肝损伤。
另外,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丰富,故当心肌梗死时AST活性增高。
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G)
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的蛋白质就会发生质和量的改变。
临床意义:
1、肝病时总蛋白通常无显著变化,虽然白蛋白合成减少,但球蛋白合成增加,因此总蛋白量不变,不能单纯根据TP判断肝损害程度。
2、白蛋白在急性肝病时一般不具有预后的作用。
3、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大于1.5以上为正常,<1为倒置,提示肝脏损害严重,持续时间长,则预后较差
4、总蛋白低于60g/L称为低蛋白血症,病因基本同白蛋白。
白蛋白降低常见于①肝细胞病变;②蛋白质丢失过多如烧伤、肾病综合征;③蛋白质摄入不足,慢性营养障碍、吸收不良;
④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
5、球蛋白增高见于①慢性肝脏疾病;②胶原性疾病;③慢性感染性疾病;④恶性疾病。
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
当红细胞破坏增加或肝细胞损害或胆道梗阻胆汁排泄障碍,临床出现黄疸。
胆红素代谢试验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各类黄疸以及了解肝脏损害程度。
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称为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能准确反映血清中黄疸的程度。
各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如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均可使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升高的值反映黄疸程度。
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葡萄糖(GLU)
体内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肝脏具有合成、分解糖原与糖原异生作用。
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值是:空腹≥7.0mmol/L,服糖后2小时≥11.1mm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血糖升高,多见于高糖饮食后,过量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
2、病理性血糖升高,见于糖尿病、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疾病,颅脑外伤、颅内出血、颅脑手术时血糖可暂时升高。
3、病理性血糖降低,见于胰岛ß;细胞瘤、胰岛素用量过多、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饥饿、严重肝细胞损伤,重症肝炎、肝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等。
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EA,Cr),尿酸(UA)
血浆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FS:PAGE]产物,取决于食物摄取蛋白量和组织蛋白分解及肝脏情况,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浆BUN浓度升高,故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
临床意义
1、BUN对判断肾脏功能很不敏感,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减低50%时,BUN含量才上升,不能作为肾功能的早期测定指标。
BUN增高常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
2、BUN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及预后有一定判断价值。
3、BUN增高的其它因素①体内蛋白质分解过盛。
②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等尿路梗阻时。
③血液浓缩及心功能不全时。
④长期大量吃高蛋白饮食。
⑤药物影响。
4、BUN降低见于蛋白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在重症肝病时,因肝脏合成尿素功能降低,致BUN 下降;妊娠、尿崩症、甲亢病人等。
血肌酐(CREA,Cr)
由肌肉组织产生,在控制外源性肌酐摄入及除外肌肉损伤,避免剧烈运动情况下,血中肌酐相对恒定,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可增高,故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状态。
临床意义
1、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肾小球受损的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正常。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表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2、对肾功能分期有指导意义;可判定为功能性或器质性肾功能损伤;区别肾源性和非肾源性血肌酐增高。
3、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同时测定更有临床意义,二者同时增高说明肾有严重损害,Cr较BUN更能准确反应肾功能状态,若BUN升高而Cr不升高,此常因肾外因素引起,如消化道出血,分解代谢增加等。
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肝脏是脂类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病时,由于肝脏的实质性损害,肝脏脂类代谢发生异常,测定血液中脂类成分及量的变化作为肝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CHOL)增高:
1、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硬化症、冠心病。
2、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期。
3、胆道梗阻性病变,如胆石症、胆道肿瘤、胰头癌等胆固醇随胆汁排泄减少,返流入血,CHOL增高。
4、应用皮质激素、妊娠、高脂饮食等。
CHOL降低:
1、新生儿、长期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
2、严重贫血病人。
3、各种肝脏病变、严重肝细胞损害时,如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固醇合成减少,CHOL 降低。
甘油三酯(TG)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成,与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长期饥饿或高脂饮食均可使TG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功能之一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即将胆固醇从组织中移去。
降低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负有对外源性胆固醇的运输功能,在脂肪代谢紊乱可明显升高。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正常人血清HBsAg为阴性;目前血清HBsAg阳性,仅仅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
HBsAg的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HBsAg是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实际上就是一项肝炎病毒的外壳部分,在血清中查到它的时候,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含有病毒颗粒,因此并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预后等问题。
近年乙肝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大部分单纯HBsAg阳性者体内乙肝病毒已被清除,仅血中还有乙肝表面抗原。
因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并不等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更不等于现症乙肝病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也并不完全代表有传染性。
单纯HBsAg阳性者虽不等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但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故仍应注意传染,更不能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