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小说的情节
考点10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小说的情节(限时检测)(原卷板)
考点10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小说的情节(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13分实际得分:一、【2020·河南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3分)父与子高军①父亲监督他洗手这件事是从他第一天去上班开始的。
②大学毕业后,他被选调到局里工作,父亲紧绷的脸上有种掩饰不住的高兴流露出来,可以看出那是处在一种努力抑制的状态中。
作为男人,作为一个平时并不善于和儿子交流的人,父亲是不善于表达出来自豪的。
儿子觉得自己这一代人,对到哪里去上班干什么工作等并不怎么当作很重要的一件事儿。
他觉得父亲这么当回事儿没有太大的必要,甚至显得有些可笑。
不过,他也体会到了父亲在儿子有了归宿后的那种轻松和释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③他提着行李走出了家门,这些年显得越来越木讷的父亲在后面跟着他,父亲平常是不会送自己出门的,在他的记忆里这种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④“回来,”他已经走出大门口接近二十步了,父亲在后面又叫住了他,“再回家一趟,还有个事儿。
”⑤父亲的神情显得太正儿八经了,他停下脚步,慢慢地放下了行李,转过身来。
⑥父亲有些拿捏不住的样子,在前头带路把他又领进了家门。
哗的一声,父亲往脸盆里舀上了一舀子清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气指着波纹颤动的盆对他说:“洗洗手,把手洗干净,光光鲜鲜地上班去。
”⑦他心中涌起一些怨气,敢情就是这么点小事儿啊,他摊开双手:“爸,我刚才洗过了啊。
”⑧“不费多少事儿,就是洗一洗,干干净净地端公家的饭碗去。
”父亲的手还是硬硬地指着脸盆和里面的清水。
⑨他猛然记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经常弄得灰头土脸的,手上当然也干净不了多少,父亲看到了总是说他:“怎么能弄成这个样子,赶紧去把手洗干净好吃饭。
”当他洗了以后,父亲还会紧跟上话来:“玩也罢,干活也罢,只要好好注意,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手尽量保持干净。
”他听完也就听完了,下次还是这个样子。
但父亲也很有耐心,还是像先前那样要求他。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一、小说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的概括:(1)形式:人+事(因+果)(2)步骤:①梳理情节:小说以……为线索,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②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2.小说情节结构和特点的分析:(1)单线型结构:情、物、人、事、时空、见闻等均可作线索。
(2)复线型结构(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
3.小说结构技巧:(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4.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1)悬念式开头:①概括开头段内容;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引领)教学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小说的情节模式教学过程一小说情节的梳理与分析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展示手法、表现主题的重要载体。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个题点。
二情节梳理必备知识梳理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意识流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情节包含:情节的构成:(二)情节结构安排常见情节线索类型单线结构单线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说,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双线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小说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1)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一条线索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轻重。
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2)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
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小说
决心、勇气和智慧
新高考Ⅱ 2020
新高考Ⅱ
《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用儿童 的纯真来看待人与事 《大师》(节选)(双雪涛):下棋之道与做人之道
散文+ 小说 小说
特点: ①选文凸显文学性,注重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新高考文学性文本 阅读的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为主,文质兼美,融深邃的思想 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于一体。选文立足思想引领,立德树人,以 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以文 化人,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注重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传承爱国精神。 ②形式多样。选文既有短篇作品,也有长篇节选;既有单一文本, 也有复合文本。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 (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方法突破
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 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 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 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 炼组合,规范概括。
方法突破
把握两个角度,分析情节作用 (1)内容上: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 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
(3)扩大阅读视野,培养细读文本的能力。针对高 考文学性文本的选文特点,我们应扩大阅读视野,加强课 内外阅读积累,尤其是要加强对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及各自创作特点的了解,并选择其中一些代表性 的作品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文学评论,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细读文本、深度解读文本 的能力。
赏析 小说的情节手法(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 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 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 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 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 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 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三、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 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一般有三种:
(1)基本模式。即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发展顺序。这种 情节模式符合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基本规律。 (2)“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而 往往会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以设置巧合、悬念、矛盾等方法横生枝节, 发生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种折直为曲的情节模式使小说显得跌宕 起伏,摇曳生姿。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 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 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 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 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 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 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 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 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 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
情节 手法类
①本文在叙述手法(人称
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
何效果
题干中有“叙
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 展开的
述”“展开”
③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 “构思”“人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 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 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 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 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 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 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 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 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 增强艺术感染力。
文本知识图解
真题示例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 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 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 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近年年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小说的情节结构(含解析)(最新整理)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小说三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3. 外国小说:阅读外国小说要尽可能地抓住文中及注释中能表明历史、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文字,去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文化观念,努力从小说中人物的文化观念和习俗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习俗出发去理解情节和人物的言行等表现。
文学类文本阅读1-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的日子,他就千方百计地有意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有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对盲眼老头说,他想买下那只鸟。尽管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几天以后,那位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而且知道病因就出在自己的这只鸟儿身上。老头虽然不舍得,还是忍痛割爱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看他。
“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躺在病床上的他,看到手提鸟笼的盲眼老头,听了这话,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病也当下轻了许多。他一把握住老头 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丢。
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15-
综合选择题解答技巧
题型指津
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择题由“5选2”“最恰当的两项”改为“4选1”“不正确的一项”,这一变化带来 的不仅是选择题解题难度的降低,而且还带给我们更多正确的可用来读文的导向信息。具体体 现在3大方面: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4-
知识
手法
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
三 要 素
环 境
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 草鸟虫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
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
际关系等的描写
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
主题
图景、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 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
基本思想,又称中心思想
描写、渲染、烘托、暗示、象 征等
分 题材 乡土小说、讽刺小说、爱情小说、魔 类 手法 幻小说、推理小说、武侠小说等
时代 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国别 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3-
知识
主要人物:小说着力塑造的 人物
人 物
次要人物:陪衬人物、群像 人物、线索人物(往往是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2-
四步读文,解答综合选择题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
知识
手法
1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命题点一 情节类题——三大题型三思维,梳理赏析明作用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片段、细节将主要通过人物心灵屏幕来展现。而这种展现,有 回旋,有倒流,有明暗,有跳跃,有时间的颠倒与空间的重叠, 有时空的分解与重新组合。心理结构是心理小说所采用的主要 结构方式,但又不同于心理小说。心理小说以人物心理为主要 表现对象,而心理结构,有的侧重于人物心理表现,有的侧重 于现实生活的反映。
5.抑扬式:情节本欲“扬”,却先从“抑”着笔,最后笔 锋突转,归在“扬”。之小说
二、散文结构形态 散文式小说的结构摒弃了那种由开端、发展而推向高潮,
然后下降到解决的情节模式,它没有常见的紧张集中的情节, 也不讲悬念、扣人心弦的戏剧效果,只是一些看似零碎的片段, 仿佛与日常生活差不多,并不明显地表现“起”“承”“转”“合”。 它像一棵树,枝枝丫丫向各个方向自然伸展,各有各的空间, 时空关系的设置很散。但仔细体会,舒展自如中又有一种内在 的联系,很有点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高潮 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 部分) 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
结局 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 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2.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 总会在发展、高潮处横生枝节,发生波折后,再回到轨道,这 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波折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 的魅力。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 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 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 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 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 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2)与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某种性格;表 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3)对主题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4)对读者而言: 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2、开头情节的作用:
(1)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开 门见山,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线索,贯穿全文
表述形式力求一直,简明(什么人+事件) 分层阅读习惯:学会从时间节点、地点变 换对象转换 事件发展 线索等角度分层
2、线索:单线和双线(反复出现的某个人、某 物、作者的情感、事件 空间 时间)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故事 情节是隐藏的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中间某一情节的作用
(1)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结构严谨,构思精巧);与前面或后 面的情节呼应(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或对比。线索,贯穿全文。
(3)情节角度:推动XX情节发展(为下文XX情节 展开做铺垫)
(4)主题角度:深化(表达、揭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 风情。
1、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 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 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 起盹来了。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二:分析故事情节学案(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二:分析故事情节(解析版)复习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读懂其中包含的社会和哲理意义。
2、分析情节技巧和段落的特点与作用。
知识导图一、情节线索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
副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
二、情节结构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模式解读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摇摆式(“一波三折”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突转”式(“欧·亨利”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所以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特殊小说模式模式解读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结构简洁明快。
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内,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意识流式以心理时间结构小说。
作者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序,让人物在主观心理时间里任意变化来结构作品。
蒙太奇式也叫“镜头组合式”。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情节(梳理)
2.暗考题
• 审题定向: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 等。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 例: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有声电影》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 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Ⅲ《微纪元(节选)》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 (2015•湖南高考) 《童年随之而去》 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 (2015·安徽高考) 《蓑衣》 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一)小说情节
桑丹 语阁
情节的考查类型
• • • • • (一)线索的把握 (二)情节的梳理 (三)结构的特点 (四)结尾的艺术 (五)情节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节梳理(概括) “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 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 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二:怎样考查情节梳理(概括) 1.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过程) 2.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 情感变化等)
解题方略
暗考题
•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 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 句进行提炼、概括。 • 如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Ⅲ《微纪元(节选)》 • 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 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 • 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 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 • 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05 小说的情节作用(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 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 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 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 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 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 老汉的肩膀: “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 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苞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 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 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 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 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 这一方!”
04 小说的情节手法(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及作用效果。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 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就是讲故事的人与他讲的故事间的 关系。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①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个体的主观体验):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 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 “我”作为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 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二)叙事情节安排技巧手法 1.悬念 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 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 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 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 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 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 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 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 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 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考点10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小说的情节(分层练习)(原卷板)
考点10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小说的情节(练)(一)热身练一、【2020·福建漳州市教育局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个搬迁户侯文秀昏昏沉沉的天,雨急切地下起来,很细但寒气十足。
下了一阵,停了,隔了一阵,又莫名其妙地下起来。
迷迷糊糊中,赵明娥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雨声又将她从浅梦中惊醒。
赵明娥躺在床上,试着挪一下脚,一股钻心的痛瞬间弥漫开来。
咋办,都这个点了还是无法下地。
赵明娥无助地睁大眼睛,一会儿望望屋顶,一会儿看看窗外,光线正渐渐变暗。
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王书记今天怕是不会来了。
在惨白的灯光下,赵明娥心里破天荒地盼望王书记的身影。
她在心里为他找了种种借口,有可能是路上堵车,也有可能是加班,还有可能是陪家人。
或许压根就不愿再来了。
赵明娥在心里感到悲哀,肚子越来越饿。
在厚厚的棉被下,手脚依旧冰凉。
她用力拉了拉棉被,闭上眼睛,听听是不是有脚步声传过来。
可除了雨声外,她什么也没听到。
赵明娥努力闭上眼睛,心想听天由命吧。
这可是祖辈留下的老房子,几辈人都住在这里。
虽然房子破旧,老伴儿前年也走了,儿子外出打工多年杳无音讯,但她觉得这里就是她的根。
可是没想到,去年村里来了个中年男子。
听村主任说,他是王书记,是上面派下来的第一书记。
看到她家的境况,王书记主动嘘寒问暖,并问她有什么要求。
她措手不及,急忙辩解,没,没什么困难。
可后来王书记还是把她定为贫困户,给她办理了低保。
说她是空巢独居老人,理应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
最近,王书记告诉她,她现在的房子很不安全,已为她申请了住房保障。
只要她接受贫困户易地搬迁,就可以早日住进去。
新房离她这里很远,现在住在半山腰,新房修在村西的平坝上,那里是整个村的集中安置区。
这几天王书记天天带着礼品来看她,给她讲搬迁后的种种好处。
水不用担,柴不用拾,生活起来非常方便。
可她一门心思想住老房子,因为熟悉了这里的味道。
就这样王书记来了一次又一次,她都不愿领情,依旧坚守在这所老房子里。
专题2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情节、形象、环境-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2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情节、形象、环境【高考真题演练】【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
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
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跳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人影了。
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
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
身子蹲得几乎倒坐到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
但他稳住了。
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挺住,两腿交叉,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
“那堆烂糟糟的雪真该死。
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
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了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
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象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才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
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专题+课件31张
【典型示例】
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 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 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 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边练边悟
【典型示例】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 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 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 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 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2)外国小说模式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
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朱阿五次准备开枪打德国兵都没有 成功,作者一次又一次推迟小说的高潮和结局,这种情节设置,作为小说的一种结构特点,叫作“延迟”。
【考情分析】
“突转”式(欧·亨利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
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
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横截面”式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小说的情节主备人:季秀娟、高秀娟审核人:任喜东时间: 2019、3【学习目标】1、增加知识储备,明确高考中小说情节手法、作用的考点要求。
2、能够在题目中学以致用,规范答题。
【课前预习案】“小说的情节”答题技巧知识体系梳理:一、叙述人称和叙述角度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特点: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是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的特点: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特点: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顺序来写。
好处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好处: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好处: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4)补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情,使事情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好处: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情节安排技巧常用技巧有悬念法、抑扬法、照应法、伏笔法、对比法、衬托法、铺垫法、线索法等。
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
线索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四、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2大角度结构角度: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内容角度:对环境的作用: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五、情节所处位置的作用:(一)开头情节1、写景式开头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②引出人物,暗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
④更好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2、设疑式开头作用: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②引出下文情节③凸显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主题3、讲述故事式开头作用:①做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揭示小说主题的普遍性(二)中间情节作用: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情节,开启下文情节,丰富人物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③突出小说主题④使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三)结尾情节1、写景式结尾作用:①烘托气氛,给予读者想象的空间②呼应小说开头,使小说结构完整③深化主题④升华人物性格或突显人物命运2、故事性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局的作用:①使故事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悲剧式结尾的作用:①深化主题②更好地塑造人物③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大团圆结局的作用: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②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留下空白的结局的作用: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课内探究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
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
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
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
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
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
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
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
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
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
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
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
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
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
我想,他可能改行了。
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
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1、作者写了“我”从木匠身上明白了事理之后,又设置了“懒木匠”在上海“挣大钱”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分析。
2、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懒木匠”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课后巩固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密林深处陈德鸿枪声是下半夜突然响起的,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
六爷急忙跑出窝棚,紧张地向响枪的砬嘴岭方向张望。
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弱了下去。
六爷叹口气,牛大完了。
牛大是砬嘴岭胡子的头儿,手下有六十多个弟兄,他爹生前和六爷交好。
六爷借打猎之机去过几次砬嘴岭,想把牛大这伙人拉过来。
牛大和胡二等几个亲近的弟兄悄悄商议,始终拿不定主意。
牛大对六爷说,你给杨司令过个话,请他放心,我们肯定不祸害老百姓,但也绝不会投小日本。
六爷回窝棚里抽了袋烟,刚想躺下,远处突然又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断断续续的,竟然朝着六爷的住处飘来。
六爷心里“咯噔”一下,刚冲出门,影影绰绰便见七八个人向这里跑来。
谁?是我,六爷,我是胡二。
话音未落,一群人已经奔到了近前。
小鬼子偷袭了砬嘴岭,大当家的他们都没了。
胡二流着泪说,统共就跑出我们几个。
你们下步准备咋整?六爷边问边四处瞄了一眼,算胡二在内,一共是八个人。
胡二擦了把脸说,按眼下这情况,我们只有投抗联了。
随着一阵枪响,有子弹落在了附近。
几个人立刻散开,开始还击。
胡二把六爷拽到一棵大树后面,颤声说,六爷,我知道你和杨司令有联系,快带我们走吧,鬼子跟屁股就上来了呀!六爷来不及细想,使劲拍了拍胡二的肩膀说,马上跟我走。
六爷带着八个人在山里七拐八拐,快天黑时,终于摆脱了鬼子的追击,进到了一处抗联的密营。
这处密营,其实就是一个地窝棚,出口极隐蔽,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
六爷说,这个密营是安置伤员用的,战士们不在这里。
哦。
胡二点点头,跑了一天,我们的肚子早瘪了,有没有啥吃的?我找找。
六爷说完,在窝棚里转了转,扒开西墙角锅灶边的柴草,揭开一块石板,翻出不少土豆、一坛咸肉和两坛酒。
抗联也有酒呀!胡二惊叫道。
没酒咋行。
六爷说,这东西喝了暖身,还能给伤口消毒,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