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一) 前 10%( Top - 10- percent) 政策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录取政策严格遵守德 州议会法案第 588 号中的/ 前 10%0 ( top - 10per cent) 政策。这项政策规定, 当一位申请者向一 所州内学术教学机构提出入学申请时, 如果这位 申请者在其申请入学的学年之前的两学年之一年 中, 毕业于由普遍认可的鉴定机构承认的州内公 立或私立高级中学, 并且其 GPA( general point average) 在该学生所在的高级中学毕业班中名列前 10% , 那么, 州内的任何普通学术教学机构都应当 录取这位申请者为本科生。¹ 应该注意, 前 10% 自动录取政策不仅仅面向
( 二) 与地方的人事关系 为了实现建立得克萨斯大学的目的, 德州政 府还直接控制着得克学
总第 249 期
校的人事关系。得克萨斯大学系统由一个九人董 事会管理, 这些董事会成员由州长提名, 并经州的 参议院同意后任命。Á
为了简便, 我们用下图( 图 2) 形象描绘德州大 学奥斯丁分校与得克萨斯州的人事关系。
秋季入学的学生居民身份统计 º
身份
根据德州议会第 588 号
法案的分类
自动录取 其他录取
的学生
的学生
总计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国际学生 非德州居民 德州居民
总计
122 2% 86 5% 4 < 1% 291 18% 4988 98% 1224 76% 5114 100% 1601 100%
下图( 图 3) 是哈佛大学 2007 年秋季学期入学 的本科新生来源地分布。由于其中的地区标准与 上表的分类不同, 所以笔者将其单独列出。我们 从该图倒是可以看到来自哈佛大学所在的马萨诸 塞州与其他地区的学生比例。
简述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简述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李凤鹤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24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因此传统高校招生制度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这就需要创新我国高校招生制度。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其考试内容和考试机制都自成体系,值得被广泛的学习和借鉴,本文针对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教育水平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73-02高招制度是连接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重要桥梁,在整个教育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了积极的意义。
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教育制度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高等教育也是受到世界各国所推崇的,因此这也与其招生制度密不可分,因此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综述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其考试机制和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程序以及录取标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可以说美国高校招生制度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的灵活标准,这也是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优势所在。
美国高校教育系统属于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现阶段已经有4000所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2000万人,因此美国的教育是十分发达的,这和美国的经济制度密不可分,美国经济始终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情况,因此其劳动市场以及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变化,现阶段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人才结构主要是分为五个级别,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结构是社区学院和高等专科学院,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3/5左右;第二结构是普通的本科四年制学院,主要是设置为文科,也伴有一些理科和职业教育类的内容,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1/8左右;第三结构主要是指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包括了文科、理科、天文地理、工程、管理、农业等多种学科,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1/7左右;第四结构主要是指一些授予博士学位的学校,普遍规模较大、设备较为齐全、学生较多,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2/9左右;第五结构是一些研究型的大学机构,它属于整个美国教育制度的核心教育,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出自于这类的学校,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1/25左右,其专业和水平都很高。
美日高校招生评价制度的借鉴、启示与反思
本刊视线关注2018年12月,受美国、日本相关考试机构的邀请,我们对两国进行了交流访问。
美、日两国同属发达国家,却分属东西方不同文化体系,两国的高校招生评价制度也因本国国情、文化等因素各有不同,但都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并给予我们一些启发与反思。
一、美日高校招生评价制度之借鉴(一)美日高校招生评价制度的共同特点美国的高校招生评价制度可以概括为社会化、多样化。
高校的招生评价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因素: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成绩、高中必修及选修课程成绩、大学先修课程成绩、其他方面(课外活动、特长和个性品质等)。
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主要是指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及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两类均为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大规模考试,一年有多次考试机会,无论上述哪种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在美国综合研究型大学和普通四年制高校的录取中,都会作为重要参考之一。
因为其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倾向,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修习水平。
高中必修及选修课程成绩(GPA),主要是指9—12年级整个高中阶段,学生的必修及选修学科课程的成绩。
这些成绩能够完整地体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其中选修课程情况还能体现学生兴趣发展点和自我发展规划能力。
大学先修课程主要是指AP课程体系。
AP课程涉及7大类37个科目,是进入美国大学一年级的部分课程。
对AP课程的选择及成绩既表明了学生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兴趣,也表明了他们在面临不同机会时的选择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因此,AP课程及考试是美国大学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参考。
其他方面,如课外活动、特长和个性品质,在美国高校录取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的突出个性和闪光点,这对于美国大学招收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评价制度,在经历多次变革之后,于1979年正式实施全国共同学历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相结合的两次考试制度。
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
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近年来,在中国国内的高考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于高等教育的招生制度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是我们是否能从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中借鉴一些经验。
首先,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鼓励多元化。
在美国,高校招生委员会会综合考虑各种申请学生的特点,如学术成绩、社区服务、领导能力、体育才能等等。
这一综合评估的方式,有助于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多元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考制度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容易造成学生过度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他领域的发展,导致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也注重申请材料的个性化。
在申请过程中,学生需要提交个人简历、推荐信和个人陈述等材料。
这些材料有助于招生委员会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潜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考制度主要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很少有体现。
因此,借鉴美国的做法,我们可以加强对学生个性的了解,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此外,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中也注重招生公平。
尽管美国高校并没有取消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各个学生的基础条件和机会是不同的。
因此,许多高校引入了不同的招生渠道,如SAT/ACT测试、申请文书、校外活动与领导经历等。
这些渠道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潜力和成就。
而在中国,由于高考一试定终身的传统,导致了学生在备考阶段投入过大的精力和时间,而其他外校的成绩和实践经历却不能得到足够的关注。
因此,在借鉴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素质和发展潜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最后,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美国,学生有权利自主选择他们想修读的专业和课程。
高校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来决定录取与否,并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考制度在考试科目和专业选择上较为固定,学生的选择权较小。
因此,在借鉴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和课程选择的机会。
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不再凭借传统的学院或大学校园, 而是通过远程教育。大多 数学生 的学 习并不是为 了追求学位 和学分 , 而是为 了保持或 改善其在就业市场 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 最后 阶段 是走 向学
习化社会 , 而不局限于传统 的青年普及教育。 ” 我 国高等教育 已发 展到 大众化 阶段。一个大众化 的高 等教育体系 , 必须 满足人们终身学 习的需求 。高等教育作为 终身教育 的一个 阶段 , 高等院校招生制度 的改革与发展不仅
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可 以建立在 高考成绩 的基础上 , 综合
考察学生 的各方面 素质 , 科学 有效 地选 拔合 适人 才 , 推动 中
等教育的素质教育 。目前有一种 看法 , 为全 国统一高考是 认 计划经济 的产物 , 限制 了高 等学校 办 学 自主权 的行使 , 要求 打破全 国统一 高 考局 面 , 由各 高 等 院校 单独 自主考 试招 改 生 。全 国近20 0 0 余所 高等 院校 , 如果都 采取 自主招生 , 每年 的各科试卷 出题工作就 占据 了很 大的工作量 , 性也不是 操作 很强 。我 国已有部属高等 院校开 始 自主招生 试点 , 自主招生 院校按 自己的考查方式审核后 , 所有入 围的考生仍 需参加高 考 , 允许考 生 高考 分 数差 在 院校 录 取 分数 线 2 但 O分 以 内。 总体来说 , 院校 自主招生 工作 值得 尝试 , 需要 结合 国 高等 但 情 , 虑高等 院校 问的差异与人才培养需要 。 考 2 院校 自主和社会监督 是多样 化招生制度 的保证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 为 , 和竞争是美 国高等教育 自主 多样化的最重要 因素。我 国高校 招生 来源 计划 由教 育部下 达文件 , 规定各学校 分省 、 分专业 招生 , 高校办学 自主权 的问 题成为大家经常呼吁的问题。在高等教育迈人大众化教育 阶段后 , 政府 应 转变 职 能 , 扩大 高 校办 学 自主权 , 专 业设 将 置、 招生计划 、 录取政策等权力还 给高校 , 允许高 校按一定 的 科学方式招生录取 。大学有 了 自主权 , 它必须为 了生源而谋 划定位 、 明确层次与特色 。院校 自主必将 导致 同一层次 间的 激烈竞争 , 推动高等 院校多样 化招生 制度的形成 。招生结果 应有利于学生群体 的多样 化 , 形成 多样 化 的校园 环境 , 缩短 学生社会化进 程 , 提高学生对社 会复杂性的认知程度 。 院校 自主和外部 监督 是高 校健 康发展 的两个 轮子 。权 力下放后 的评 估监督 是政 府宏 观调 控 的主要 手段 。美 国高 等教育质 量评估经 验告 诉我们 , 立科学 、 态、 建 动 多元 化 的评 价 系统是保证 教育质 量 的有效 途径 。我 国 目前 是政府 组织 评估 , 少数 民间机构组织大学排名 , 受其数 据来 源 、 但 评价标 准及 方法 限制 , 科学性 与合 理性 受 到各 方指责 。因此 , 其 高 等教育评估 可 以 由非 政府 机构 组 织 , 国家对 其 进行 审查 认 可 , 高校 分成几类 , 将 分类评 估 , 分类 指导 , 评估 结果作 为 国 家经 费投入 和政策 准入 的主要 依据 。让高 校感 受市场 给他 们 的压力 , 要我评 ” 从“ 变为“ 要评 ”促进 高等 教育 的稳 步 我 ,
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研究及对我国自主招生的启示
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研究及对我国自主招生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留学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选择。
不同国家对于大学招生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了解国外大学招生制度对于希望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十分重要。
通过研究国外大学招生制度,我们也能够为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通过对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的研究,探讨其对我国自主招生的启示。
一、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因其多元化和灵活性而著称。
在美国,大学招生主要通过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如SAT或ACT)、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多方面来综合考量。
美国大学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因此推荐信和自传也成为了招生申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招生制度突出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潜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启示: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价。
传统的中国高考制度主要以学术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则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仅看中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调整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建立更加综合、多元的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英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主要通过UCAS(英国大学与学院招生中心)进行统一管理。
申请者需要在UCAS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和志愿,同时提交成绩证明和推荐信等材料。
英国大学招生主要根据学术成绩来评判,同时也对学生的个人陈述和志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英国的大学还会进行面试以及专业测试,以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潜力。
从英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评价。
在英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中,学术成绩固然重要,但对于申请者的专业能力和潜力同样重视。
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注重学生的专业领域能力评价,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发展方向。
在总结以上三个国家的大学招生制度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对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借鉴意见:1. 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美国高等院校录取模式对我国新高考改革的启示
作者简介:王素娟,女,广东汕头人,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 汕头 515063); 徐萍,女,辽宁开原人,汕头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 ( 汕头 515063)
· 16 ·
2019 年第 3 期
学生的个性在无形中被抹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在 根据自己的天赋、能力和兴趣寻求着自我的发展,而 是根据考试的要求追求考试成绩的提高。(3)教育 的不公平现象被掩盖,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条 件,虽然院校在录取决策过程中坚持“分数面前人人 平等”的原则,但事实是,在天赋这一内部条件上, 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比动手能力和想象 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斩获高分;在环境这一外部条件 上,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越好,学生的发展往往越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在我国正如火如 荼地进行着,其中,院校录取决策机制最明显的变化 是选择性的增强。
一、我国高等院校选择性录取的趋势 在我国,高校招生采用的是考试与录取不分离的 政策,人们理解的统一高考一般就是统一考试、统一 录取。这一传统的考试招生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是通过 考试,“使应试者的知识和能力由抽象的存在形式, 转化为外在的客观表现,并将这种‘形式’用数量加 以表示,从而达到把个体区分开来的目的。”[1] 在一
王素娟 徐 萍 : 美国高等院校录取模式对我国新高考改革的启示
2019 年第 3 期
美国高等院校录取模式对我国新高考改革的启示
王素娟 徐 萍
摘 要:多年来,以高考分数为标杆的纯资格性录取模式对我国教育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目前,新高考 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从纯资格性录取到选择性录取的趋势明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等院 校基于资格的选择性录取模式包含众多考量因素,在最基本的学业资格线上倾向于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 次,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程度的学术与非学术要求,实实在在兼顾了学术与非价。同时,美国高等院校坚持遴选过程应服务于院校的发展,始终重视入学考试成绩的预测力。美 国高等院校录取模式对我国的新高考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及其启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20 年 11 月第 47 卷 第 6 期Nov. ,2020Vol.47 No.6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及其启示李木洲(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现代化历经了经验化考试招生、标准化考试招生、综合化评价招生和动态化评价招生四个主要阶段,具有人才强国意志主导高校招生改革方向、考试科学研究助推高校招生考试科学化、依法招考 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以及教育类社会团体发挥招生改革智库作用等特点。
由美国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 等国情所决定,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当前处于较高水平的总体现代化阶段,其发展历程对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考制度现代化体系具有诸多启示:高考制度设计应坚持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原则,高考技术研究应重视 考试数据和标准的开发与应用,高考招生改革应注重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与互动,高考录取机制应适应不同类型与 层次高校的招生需求。
关键词: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高考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9;G64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20)06-0138-09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是指高校招生制度现代性不断增长、扩展及实现的过程,根据高校招生制度现 代性的发展水平,一般可分为初步现代化、基本现代化、总体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四个阶段①。
高校招生 制度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和国家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国家现代化和国家教育制度现代 化的发展相辅相成。
由美国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所决定,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当前处于较 高水平的总体现代化阶段,它历经了很多发展中国家高校招生制度尚未经历的发展阶段。
系统考察美国 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及其特点,不仅有利于探寻世界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而且对新时 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制度现代化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中国高教研究!""#年第$期!"高校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与中学教育相衔接的纽带,既是对高等教育对象的选拔机制,也是对中等教育的引导制约机制和中等学校毕业生的分流调控机制。
目前,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各国都在试图探索如何为高等教育选拔高素质的教育对象,使本国的高校招生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但其中问题很多,改革难度也很大。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也是最受推崇的,毋庸置疑的是,这也与它的招生制度分不开。
美国现代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有着许多科学和合理的内容,对我国高校招生及高考改革以诸多启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概述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无论考试的机制和内容,还是考试的方法、程序、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均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概括起来说,它体现了考试理论的科学性、管理手段的先进性、考试选择方式的灵活性和录取标准的多层次性。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是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目前有%#%&所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在校生’(%$万人。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市场行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的形式,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与其市场经济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由于劳动市场和高等院校之间的这种关系,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也必然呈现为一个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五层阶梯结构:第一层是社区学院和高等专门学校,这类普及型的高等学校占%)$左右;第二层是普通四年制学院,课程设置以文科为主,兼有理科和职业教育内容,这类学校占’)&左右;第三层是综合性大学,课程包括文、理、工程、农业、工商管理等,这类学校占美国高校总数的’)*左右;第四层是可以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这类大学规模较大、学生较多,占美国高校总数的’)+左右;第五层是研究型大学,它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这类大学极为重视科学研究,学术水平很高,美国大部分科研成果出自这些大学,这类大学占美国高校总数的’)!$左右,’-。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美国和我国实施招生制度的起始在欧美的传统社会, 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是少数上层社会家庭子弟所享有的特权, 因此, 自中世纪大学兴起以来的很长时期里,大学的“入学条件基本上是以阶级、身份和是否付得起学费为标准”,少数贵族子弟只要通过专设的豫备学校的毕业考试, 即可进入大学就读。
18 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各种为满足平民子弟入学需要开设的大量中等学校的浮现, 由上至下的上构型学制也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但是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为合理限制入学人数,在西方一些国家首先实行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考试制度。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多西方国家的高等学校基本上是实行入学考试制度。
大战后欧美等国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材的需求即将迅速膨胀的个人入学要求,纷纷着手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 环绕着高等教育公平和学术优秀的价值观念,美国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为了带有本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而我国的招生制度也经历了从孔孟时期的私塾教育,家境好的上层子弟进入官学学习, 多数平民百姓进入私塾读书,到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到隋唐代大兴科举考试制度,人们纷纷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对“四书”“五经”的追逐中。
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选举人材的一种方式,沿用了几个朝代。
直至明清时期被废除,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
两国的高校本科招生录取方式的比较(一)两国各类高校的本科招生录取方式1、美国的分类分层次的本科招生录取方式美国的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根据院校层次的分类不同, 其新生的招生选拔制度也不尽相同。
美国大学按录取标准或者政策可分为 4 类:第一类院校实行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如社区学院和4 年制的州立大学。
其录取所有申请入学者,并且为那些不合格的学生补课。
第二类院校实行“最低限度筛选”的招生政策, 占美国高等院校的大部份,它们接纳那些符合最低入学标准的学生,入学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以便量才施教, 而不是以此来决定是否录取。
从美国高校招生的演变看中国高考改革现状
从美国高校招生的演变看中国高考改革现状高考网为大家提供从美国高校招生的演变看中国高考改革现状,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从美国高校招生的演变看中国高考改革现状新高考2017年在浙江上海即将实施,新高考改革,显然是借鉴美国的经验,考试上实施3+3,类似美国SAT与SAT2,一年多考。
录取上,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以改变惟分数评价。
这套办法是否可行,有待观察。
我想梳理一下美国高校招生政策的演变,以对中国高考改革提供更好的借鉴。
上个世纪初,美国顶尖大学招生办法跟当今中国高考大同小异,按分数择优录取。
1905年,哈佛大学开始采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的测试(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Tests),即名副其实的美国高考,作为招生的准则。
这个选拔制度意味着所有成绩达标且有钱上学的高中生都有机会被录取。
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制度的实施,使得哈佛的本科生源发生了显著变化。
到1908年,哈佛本科生源7%为犹太人,45%为公立高中毕业生,而原本哈佛的生源几乎被新英格兰地区的贵族私立寄宿制学校所垄断。
到1922年,犹太学生占比超过了20%。
这时候学校的招生官和校友等维护既得利益的群体都不干了,他们心里怨恨犹太人不和他们是一群人,抱怨贵族子弟的名额被犹太人以较高的分数挤走,他们有些理由不敢说,有些变相说:说犹太人死读书得高分,说录取犹太人会导致学校捐款减少。
这些理由,其实与今天白人抱怨亚裔类似(其实,随着家庭条件改善,当年的犹太人也好、现在的亚裔也好,都会很快有很多课外活动,捐款也会增加。
但犹太人当年是力争的,不是靠这些课外因素而获得录取率,是按分数得到录取率。
亚裔能否做到,今天恐怕不可乐观)。
时任哈佛校长的Lawrence Lowell用了很多小伎俩来降低犹太学生录取比例,比如直接设置15%的种族名额、刻意削减犹太学生奖学金等等,但这些措施均未奏效。
最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招生官们一起琢磨出了一招:通过改变对优秀学生的定义,变相筛掉那些学校不希望招收的学生。
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研究及对我国自主招生的启示
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研究及对我国自主招生的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国外大学招生制度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大学不仅面向本国学生招生,也在不断吸引来自各国的优秀学子。
这种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与我国传统的高考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国外大学招生制度进行研究对我国自主招生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研究背景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的运作机制和特点,还可以借鉴其经验,为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国外大学招生制度,可以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招生制度模式。
只有通过比较和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才能更好地发展自主招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的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和优势,从而为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大学招生制度和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异同点,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通过研究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招生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招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个性化发展。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公平性、透明度和效率,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2. 正文2.1 国外大学招生制度概述国外各国的大学招生制度在概念和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般而言,国外大学招生制度主要分为统一招生和分散招生两种模式。
在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学招生采用的是分散招生的方式,即由各个院校独立招收学生。
每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招生标准和录取方式。
而在一些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大学招生则采用统一招生的方式,即由政府或教育部门统一组织招生考试,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和其他评价指标来决定被录取的院校及专业。
国外大学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特长。
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与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与启示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历来为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许多国家在招生考试的方式、录取标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我国对高校招生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面的优秀经验,对于完善和改进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有很大益处。
一、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以美国、英国、新加坡国家为代表(一)考试形式上,外国高校招生考试具有多次机会,考试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与我国高考招生考试形式固定单一相比,外国高校的招生考试有多次机会,考试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以求最大限度地为优秀人才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
如美国主要的入学考试有三种:学习能力考试(简称AST)、学业成绩考试(简称CBATS)和美国高校考试(简称ACT)[1]。
除此以外,美国还有大学资格考试、托福测验等。
大学入学统一考试SAT每年进行7次,ACT每年进行5次,考不考、考多少次、什么时候考,都由学生个人决定。
英国实行校外教育证书考试制度,高校招生基本不采用入学考试,而是根据校外教育证书考试的成绩来录取[2]。
英国高校招生考试主要有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以及高级水平考试(A-level),学生在GCSE考试中获得合格后,便可以进一步参加A-level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新加坡也实行多次考试。
新加坡倡导精英教育,基础教育阶段便开始通过考试进行分流筛选,重要的大型考试共有五次,分别为小四分流、小六会考、中二分流、“O”level 考试以及“A”level 考试[3]。
另外,新加坡实行分类考试,不同类型的学校,其入学选拔考试也有所不同。
(二)录取标准上,外国高校招生制度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测查在录取标准上,与我国高校录取和选拔人才只以高考成绩为唯一的选拔标准相比,外国高校的招生制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选拔。
美国高考选拔
美国高考选拔 人才制度及启示
314、315、316
• 1、美国高等院校录取标准 • 2、美国入学考试形式 • 3、中美招生制度分析 • 4、对我国的启示
• 在美国,有多种多样的大学入学考试形式,大学 的招生时间很灵活,不仅入学考试每年要进行好 几次,不少学校的招生也是一年有几次。而我国 目前的“一考定终身”则使考生缺乏多次选择的 机会。 • 因此,从考试形式看,应分解和减缓“一次考试 定终身”的制度,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也给不同 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活选择余地。同时,给 高校以更多的自主招生权,为更有针对性的择优 录取提供机会。
• 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对各级 教育统一集中控制和管理的全国性体制, 其联邦政府没有管理各学校的权利,而教 育主要是由各州政府负责管理。每个州的 教育制度有很多不同。 • 同时,美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一直受到一系 列非官方自愿性民间联合团体的影响。美 国在法令上并没有关于大学入学的统一规 定,招生的自主权在各大学,故不同类型 的大学有不同的招生标准,目前主要实行 的招生形式有:完全开放招生制、有限开 放招生制和综合选拔招生制。
三、中美高校招生制度分析
• 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是以统一文化考试为 主,单独考试为辅,保送生为补充的入学 体系。 • 全国统一文化考试的入学方式是我国高校 选拔新生的主要方式。我国高校的录取新 生的原则是,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 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全国统一录取原则、录取体制、录取方法 (网上录取)、录取时间,各省自主进行 考试,且录取分批进行,基本按照考生填 报志愿,从高分向低分录取。
美国大学的招生宣传工作及其启示
美国大学的招生宣传工作及其启示[摘要]大学招生是一项科学、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作为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选拔适合学校办学目标所需人才的基本保证。
本文以美国著名公立高校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例,探索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理念、内容与特点等,希望为我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国外高校;招生宣传美国大学的招生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始终处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之下,高校具有完全的招生自主权。
为了不断吸引优质生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俄亥俄州立大学(osu)确立了“为本州居民负责,公平合理招收成绩卓越且具有多元智力、经历和背景学生”的招生工作理念,高度重视招生管理与招生宣传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笔者以自己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考察学习的亲身经历,从微观视角管窥美国大学招生宣传工作的全景与概貌,希望对我国高校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一、美国大学的招生管理体制美国宪法没有赋予联邦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权力,对教育的政府管理主要在各州。
直到1980年,美国才成立独立的教育部,但联邦教育部及各州教育部均不设专门的高校招生管理机构,不管考试、升学、评估、教学等,不直接管理、干涉高教事务。
美国高校招生直接面向市场充分发挥自主管理与自我服务的社会功能,避免了招生工作来自校外的行政干预。
美国大学招生录取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录取新生实行竞争性与选拔性相结合的自主招生方式,学生与学校具有双向选择与持续互动的权利和关系,录取形式包括早期决定录取、中期录取、正常录取和延期入学等等。
录取时主要参考sat或cat考试成绩,学生可以多次申请参加入学考试,也可同时向多所高校提出入学申请。
俄亥俄州立大学(osu)是一所拥有140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顶尖公立大学,拥有依据校情与本州高中毕业生人数制订符合办学理念招生政策的权力,可以自主确定招生规模、招生政策与综合评价体系。
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美国成人教育的发达是各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竭力借鉴和学习的“样板”。
尽管我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成人教育招生考试方式也有所不同,但通过对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理清思路,使招生工作能够更加深入、理性的进行,从整体上推动我国成人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启示美国成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在招生方面,国家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相当大的权限,使他们能够更贴近社会需求来确定招生规模、制定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工作,对成人学生入学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成人教育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开放入学的制度。
通过对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剖析,在其具有灵活、多元和服务性招生制度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未来几十年,成人非学历教育将会成为成人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成人教育招生制度伴随着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日趋完善,建立一种有利于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招生制度,这对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非常重要。
一、美国成人教育招生制度的优势(一)具有灵活性一方面是申报灵活。
美国不同类型的成人教育机构都根据各自不同的任务制定自己的招生制度,许多学校一年数次招生,有的学校循环滚动招生的办法,没有时间的限制。
还有一些学校实行“当场录取”的办法,学生带着申请材料到学校,招生人员审阅后,当场便告知录取结果。
此外,学生在接到录取通知后,如有特殊情况还可以申请缓期入学。
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学生因偶然因素而影响升学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转换灵活。
各级各类培训一般是结业考核合格,大多数合格证书都是有专业组织认可,有一定的使用性。
所获得的合格证书还有另一个用途,即在修大学课程时可转换为一定的学分或免修相应的科目。
一些进入社区学院的成人学员有时并不满足于只拿到学士学位,也想通过努力到更好的大学去学习或搞研究性工作。
社区学院给这些人提供了灵活的转学机制,社区学院和州立大学建立了相互承认的转学机制。
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及其启示作者:罗航燕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6期摘要美国高等教育以培养出美国乃至世界一流人才而著名,而为其提供和选拔人才的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对我国高校招生中,高考分数划线一刀切、“一考定终身”等现象提出反思和改革建议,以期更好地为我国高考教育的发展选拔优秀人才。
关键词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综合选拔高校自主招生中图分类号:G649.7 文献标识码:A美国教育的管理权归属地方,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而是由州一级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独立自主地经营各类教育事业。
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与其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相关。
具体的招生政策及录取标准由高校自己决定。
以下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以期对中国高考制度改革与创新有所启示。
1 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的发展轨迹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高校入学选拔制度建立始于美国独立战争,在南北战争之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经历了早期实践和几次重大的改革后,逐渐形成了现代高校入学选拨制度的雏形。
1.1 个别甄选——证书录取制度从1636年第一个高等学校哈佛学院开始,一直到1861年南北战争,实行的是个别甄选制度。
当时的入学选拔的办法,是由各校自己甄选。
甄选的方法是口试。
科目各校不完全一样,通常是希腊文、拉丁文和数学等。
程序是由校长和一些教授主考,最后由校长做出录取与否的决定。
这种办法简单也易操作,适合了当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南北战争以后,高等学校增加,招生的人数增多,各校个别甄选的方式已不适应。
为此,密执安大学的代理校长弗里茨,在参照了当时德国大学的证书录取制度后,和本州的中学建立了“认可关系”,开始了证书录取制。
证书录取制由大学每年对中学进行一次视察,审查中学的教师水平、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的设备等条件,审查合格的学校被称为“认可中学”。
从“认可中学”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可以不经考试直接进入大学。
国外高等教育招生模式及其启示
国外高等教育招生模式及其启示现代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招生模式的多样化。
不仅仅是国内教育机构,国外高校的招生模式更是千姿百态。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高校招生模式中寻找经验和启示,探讨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国际化和多样化。
一、美国招生模式美国招生模式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
美国的大学有公立和私立两种,招生也分为申请制和选育制。
近年来,由于美国较为独立的大学制度,申请制招生正在逐渐兴起,特别是在私立大学和著名的高水平大学领域中。
美国著名大学的招生模式通常是,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擅长科目,在大学官方网站上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和大学,注册并上传个人申请材料。
此外,大部分美国大学还会要求申请者参加托福或雅思等资质考试,并在录取后组织语言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学内部也存在一定的选育制。
美国大学有无数的学生社团,有些社团招新非常严格,甚至要求学生提交个人成绩单。
如果申请者符合要求,经过选拔后就可选择加入该社团。
二、欧洲招生模式欧洲大学的招生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美浓设置、入学考试和申请制。
美浓设置是欧洲招生模式的一种传统形式,该模式主要考察学生的共性语言文化能力,并为研究生阶段做好知识储备。
入学考试则是欧洲大学的常规方式,既考察学生的高中水平,也考察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潜力。
申请制更是欧洲独具的招生方式。
申请制的主要思想是:大学申请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凭借学业成绩、社会活动和实习经历等多个方面的素材提出申请,并在大学和申请人共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录取。
三、日本招生模式日本大学的招生模式主要有两种:统一考试和AO入学。
统一考试是日本大学招生的主要方式,在学期结束时全国进行。
考生需要在招生指定的考点进行统一考试,考察范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世界史、日本史、地理和公民知识。
分数加起来就是考生的总分,根据考生的总分排名录取,录取名额、录取分数线根据学校不同而有所不同。
AO入学则是日本大学招生的另一种绩效考察的形式。
从美国大学招生反思我国大学招生制度的几点思考
作者简介:温卡特(1984—),现就职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主要从事高校招生工作。
摘要目前,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招生考试在内容上、功能上、着重点上都有差异,两国的考试招生情况是两国的国情和社会环境的综合结果。
我国现处于改革和创新的高峰期,这种社会氛围不断给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带来新动力,文章通过中美两国的大学招生制度比较,客观分析美国大学招生制度,为我国大学招生制度带来动力。
关键词大学招生中美两国招生制度Reflections on College Admission System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merican College Admission //Wen Kate Abstract At present,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admission examinations vary in content,function and emphasis,which is resulted from the recruitment situation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which continuously bring new energies 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Through comparing the university enrollment system of the two countries,this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s system of college ad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iming to bring motiv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system in China.Key words college admission;China and US;recruitment system 大学的职责是招收最适合的学生,为培育学生成为以后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出贡献,为学生的未来作指导,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培育一流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招生制度(本文特指本专科层次)也颇具特色。
本文主要从招生考试、录取标准和招生特点等方面对其招生制度做一简单介绍,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入学考试录取标准他们提供的考试已被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所承认,并成为标准化的大学入学考试。
1.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SAT即学术评估测验,它是由教育测验服务公司(ETS,Education Test Ser-vice)提供的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源自于1926年的学术倾向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每年分别于1、5、6、7、10、11和12月份举行,共7次。
考试旨在评价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与一般的中学教育内容无太大的关联。
学术倾向测验于1994年更名为“学术评估测验”。
每年吸引了200多万美国高中生参加考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其成绩多数为大学所承认。
改革后的学术评估测验分为如下三项:PSAT(Preliminary SAT)、SAT-Ⅰ和SAT-Ⅱ。
PSAT即SAT的预备测验。
每年12月进行一次。
考试科目为英文与数学,命题形式与SAT相似,单科满分为80分。
采用英文分数乘以2,再加上数学得分的方式,双科合计分数超过200分,则可成为国家优胜奖学金的候选人。
学生参加PSAT的次数不限,但仅以11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二年级)的成绩为优胜奖学金的审核依据。
美国大学新生的选拔虽然并不重视PSAT的成绩,但对奖学金的候选人和获奖者资格十分看重,往往对获奖学金入校者给予四年的学杂费、食宿费等一系列费用全免的优惠。
因此,PSAT测验吸引了众多优秀学生的参加。
SAT-Ⅰ为综合部分,包括英文和数学,称为Reasoning Test(理解测验),以测试学生的学术能力为主。
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满分为1600分,英文和数学各800分。
英文主要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而数学包括算数、代数和几何,测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简单计算能力。
SAT-Ⅱ为单科考试,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因此又称为Susubject Tests(学科测验),主要测试学生在不同科目学习方面的理解能力和程度。
考试时间也是两个小时,考试科目包括英文、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五大主科,这五大主科又被细分为十几种不同的科目考试。
其中必考的有三门:数学、英文(主要是写作),另一门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考试科目,也可以根据大学入学后将要选择的专业选择考试科目。
就入学来说,绝大多数本科院校要求学生提交SAT-Ⅰ的成绩,而一些一流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必须拥有SAT-Ⅱ的成绩。
考试每年举行7次,一般在星期六举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在某个时期参加考试。
考试的次数没有限制,而大学招生时以学生所有考试中最高的那一次为标准。
这类考试为美国多数大学所承认。
2.ACT(American College Test)。
ACT即美国高校测试,由美国大学考试公司提供,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旨在通过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进入大学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1975年发表的《美国高校测验纲要》指出,美国高校测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类型,了解自己今后需要受何等教育;为中学和大学指导学生提供可靠的、综合性参考资料;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外活动能力;向大学提供学生的中学学习成绩,供设置课程和分班作参考等。
现行ACT考试每年举行5次,具体时间分别是2月中、4月中、6月初、10月底和12月初。
与SAT相比,ACT考试与中学教学的关联程度稍高一些。
3.AT(Achievement Test)。
AT即学业成绩测试,是美国大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简称CEEB)在1901年开发的一种成绩测验,由教育测量服务中心受托举办。
其目的主要是测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此为学生选择大学和入校后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也可结合其他资料如学术评估测验成绩或中学成绩,预测学生将来在大学学习中的表现。
因此,它多是为入学竞争较激烈和水平较高的大学所采用的考试形式。
1994年后,AT考试并入SAT,使SAT考试发展为SAT-Ⅰ和SAT-Ⅱ。
在以上三种统一考试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是SAT和ACT,其中SAT规模最大、考生最多。
这些考试为美国各高校的招生提供了参考依据,但并非是招生的唯一标准,入学考试成绩高未必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因为就美国高校整体来讲,并没有一个固定或唯一的入学标准。
(二)美国高校的招生标准美国高校招生标准是综合性的。
不以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全面考虑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群体性来确定是否录取该学生。
一般来讲,综合性考察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即SAT、ACT等成绩。
绝大多数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交SAT或ACT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单。
一般来讲,要想考入名牌研究大学,必须拥有很好的SAT或ACT成绩。
例如,哈佛大学录取新生的SAT-Ⅰ,SAT-Ⅱ成绩是每门在600—800分之间。
普林斯顿大学2002年秋季入学学生的SAT-Ⅰ成绩为:语文770分以上的占25%,680—770分之间的占50%,680分以下的占25%;数学780分以上的占25%,690—770分之间的占50%,690分以下的占25%。
但是有时拥有好的入学考试成绩不一定会被大学录取,因为高校招生时只是将这一成绩作为其中一项参考指标。
例如,哈佛大学就曾拒绝了165个“入学考试状元”,原因就是对分数背后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2.中学成绩。
这里的中学成绩单,不只是高中毕业成绩单,而是整个中学的成绩(主要是9-12年级)。
既要看考生构,也不实行全国统一高校入学考试。
目前,由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社会私人团体办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机构主要有两家,即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CEEB)和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Programe,ACT)。
这两家机构都是得到美国大学委员会和研究生委员会认可的,美国各大学招生所参考的量化成绩SAT和ACT就是分别由上述两家考试机构提供的。
他们服务观念强,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还尽可能为各中学和大学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另外,对于统一性入学考试,各高校并不作统一要求,有的高校要求提供SAT的成绩,有的要求提供ACT的成绩,有的高校不作要求。
这样就使得统一性考试出现了多样化,考生可以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来参加不同的考试。
在考试时间方面,SAT和ACT测试都具有考试时间灵活的特点。
SAT测验每一学年度安排7次,而ACT则为6次,时间跨度从1月到12月,不限考生的参考次数,而且除美国本土之外,在世界不同地区也设有海外考点。
3.高校招生自主化。
美国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完全在高校,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基本上不干涉,只是进行政策性指导。
招生计划(一些高校需要州政府通过)和招生标准完全由高校自己决定。
在美国,选拔新生是各大学自己的事,每所院校都设有专门的招生办公室或招生政策委员会和选拔新生委员会,分别负责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招生数额、录取标准并甄选合格的新生。
这样,各高校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办学理念和条件的招生政策和规模,招收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既有利于高校发展,也有利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4.招生方式多样化。
如前所述,美国高校招生完全自主,因而也使其招生方式出现了多样化。
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招生方式,如社区学院实行的是开放式入学方式,拥有中学文凭即可入学;普通教学型大学实行的是选择性招生方式,入学不作太高的要求,符合不太高的最低限制即可入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行的是竞争性的招生方式,要求考生不但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招生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仅体现在不同层次的高校,即使是同一层次的院校因为不同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存在差异。
有时甚至同一所大学的不同院系也会有差异。
另外,除了常规的招生方式,美国很多高校还采取其他几种招生方式。
如早期决定录取(Early Decision)、早期招生(Early Admission)、中期招生(Midyear Admission)和延期入学(Deferred Admission)等。
二、对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启示(一)高校招生标准应综合化目前我国高校招生基本上以高考一次入学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可谓“一纸定终身”。
这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入学标准,能否真正考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选拔出适合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学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学生的能力是隐性的。
一张试卷难以全面衡量他的能力,尤其是各种非智力因素更是如此。
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院长在信里所讲:“我们绝不是简单地把申请者的平均成绩和高考分数进行排队,然后从上选到下。
如果这样简单的话,我们就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去阅读申请材料了……在阅读申请材料时,我们把每一个申请者当作特殊的个案来审视他或她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
”因此,笔者建议,我们高校招生既要看考试成绩,也要参考其他因素,如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想品德和特长等;既要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招进大学,也要把有特长的偏才、怪才招进大学,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多种人才。
同时,也可以避免饱受社会抨击的“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二)实施一年多次的考试制度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制度以来。
沿用至今的一直是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每年举行一次(部分省市举行两次,增加了春季招生),每年的七月7、8、9三天(现在改为六月的7、8、9三天)全国统一进行,除部分省市自主命题外,试题由教育部考试司统一确定。
这种考试制度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操作,效率高。
但它的弊端也极为明显,那就是比较单一,只是考察学生高中所学的知识,出现所谓的“一纸定终身”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尤其是创新与动手能力的考查,很难检验出学生的综合水平;每年只进行一次,容易造成考生发挥失常现象。
未必能检验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与水平。
因此,不妨学学美国的经验,高考每年举行若干次,而不是一次,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参加多次考试,将最高分的那次作为招生的参照标准;考试类型应多样化。
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检测学生的发展潜能,甚至动手能力等。
这样的考试制度既能保证学生的正常发挥,也能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