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昆山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昆山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南昆山概况:
南昆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是九连山脉南段的主要山系,海拔1228米,山丘和丘陵占总面积的80%。东、南与河源市和惠州市博罗县接壤;西面与广州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面与河源市新丰县相连。东距惠州129km、香港300km,南距广州97km,西距从化温泉42km、从化县城60km。南昆山境内山峦起伏,群山重叠,纵横交错,构成“群山之地”,不少山峰都在千米以上,内部沿河有数个较大山间谷地、上坪谷地等,南部的永汉盆地是龙门县城面积较大的盆地,成为山区内人群聚居和活动的主要地点。
经过了我的调研后,基本掌握了南昆山目前发展的潜力所在以及受限制的因素,我将分为旅游发展优势和旅游发展瓶颈进行分析。
生态旅游发展优势:
(1)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绿色森林环境纯净
从原来的南昆山林场到今天的南昆山森林公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从区域发展定位上对保护南昆山纯净的绿色森林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在南昆山森林覆盖率达97.07%,森林植物资源比较丰富,这样的自然资源在人口膨胀的珠三角地区中是得天独厚的优势。(2)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充足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避暑度假休闲核心区域带,自然区位优越。区内距广州市97km,距东莞85km,至增城53km,至从化温泉34km,距惠州市区124km,距深圳210km,至龙门县城60km,
正好处于这些经济发达城市休闲度假出行距离内。在2小时车程内有3000万人口,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有足够的实力休闲度假。客源市场好,有国内一流的区位条件。
(3)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有利进一步发展
广东省、惠州市和龙门县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南昆山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与旅游发展相关的文件,着力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招商引资,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氛围。
生态旅游发展瓶颈:
(1)人文旅游资源缺乏
旅游本身就是文化,发展旅游产业,首先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挖掘本地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审美,塑造一个特色鲜明而富有文化品位的旅游形象,并做到旅游环境与文化和自然环境和谐,以生态理念来体现文化。通过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资源调查,共有330处旅游资源单体,其中自然旅游资源267处,占80.90%,人文旅游资源63处,占19.10%。人文类旅游资源所占比例少,且资源质量、品位都不高。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的注入有助于提升旅游的质量和品位。
(2)旅游资源开发不深入
南昆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足,众多潜力尚未利用,尤其是没有深入整合利用核心景点的优质资源,大多景点为自然风景资源的简单展示,导致特色不够突出、景点级别低、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旅游品牌影响力不强,最终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旅游消费低、产生的经济效益小等问题。从整体上来看,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与利用是南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的关键所在。
(3)旅游配套设施亟需优化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内除了中、大型的度假旅游设施外,区内的住宿、餐饮、游客服务中心、门票站、购物和娱乐等配套设施十分不足。住宿方面,区内建有大量乡村民宿,但由于缺乏统一监管及村民的盲目抢建、占建,现有住宿设施分布较散,风格各异,缺乏特色,导致南昆山整体旅游氛围不突出,旅游环境不浓郁;餐饮方面,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且设施档次不高,服务水平质量低;购物和娱乐设施配套设施档次较低,规模小,有待进一步提升。
(4)经营管理模式需要创新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管理模式较为混乱,虽然名义上主要由南昆山生态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景区开发管理,但由于人员分配不均及职责不明晰等问题,实则由南昆山管委会既履行政府的监督职能,又集景区管理者、资源保护者、旅游服务市场经营的参与者于一身,混淆了景区管理权与经营权之间的界限,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因此,需探索一套符合生态旅游内涵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与监督机制,有效
剥离经营权和管理权,使其既有利于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提升,又利于景区环境保护和社区协调发展。
(5)资金制约比较突出
龙门是广东省的山区县之一,区域经济尚不够发达,各方面对南昆山旅游业的资金投入都很有限。同时,由于龙门目前投资环境还有待完善,短期内尚不可能吸引大量县外、境外资金。因此,资金制约仍将是南昆山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限制因素。
(6)市场区内旅游地竞争激烈
在南昆山主要客源地——珠三角东翼市场区内,尤其是南昆山周边地区,存在流溪河、罗浮山、万绿湖等生态、度假型旅游地,彼此旅游产品差异性不大,在同一市场区内必然存在激烈的替代性竞争。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旅游发展优势与瓶颈,我提出以下建议。
生态旅游发展提升建议:
1.深入分析旅游者的需求,开发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当前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而是希望参与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旅游区可在旅游路线方面对已有的线路进行重新“包装”和“组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挖掘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项目的参与程度。例如增加游客与大自然互动的旅游项目,例如天堂顶的登山项目,以及时下新兴的旅游探险运动——溯溪和峡谷探险。使游客与南昆山亲密接触,摆脱单一的观光游览,提高游客旅游的参与性。还可以增加休闲娱乐设施,譬如过夜游客在游
览完了之后,晚上只能待在宾馆中看电视,浪费了晚上的旅游时间。增加娱乐设施可以一方面丰富南昆山的旅游资源,提高南昆山的旅游收入;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2.逐步完善旅游接待及娱乐设施
基本维持南昆山山村风貌展示与旅游度假区内现有餐饮设施规模外,对现有餐饮设施进行整合、提升,对不适合提供餐饮服务的设施改变经营用途。突出南昆山特色饮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特色化、精细化、系列化、品牌化的南昆山特色餐饮品牌。
应新增配置具备参与性、运动性、趣味性、科学性的娱乐设施,同时能体现南昆山山村风貌与人文特色,尤其是在下坪村,应突出集聚效应并发挥中心作用。
根据旅游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利用公园丰富的竹柏、木油桐等森林资源,有选择性地开发南昆山特色木材用品,如植物标本、木制工艺品、植物精油等相关特色加工产品。
3.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南昆山管委会应从景区的市场经营性项目中退出,不直接承担任何盈利性业务,聘请有景区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公司,充分利用其资本和运营优势,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景区进行运营管理,包括整个景区运营、项目运营、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同时,对景区出让经营权问题给予明确规定,在目前无法精确计算景区价值的情况下,可集合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资源进行价值界定;对经营者的资质要科学审核,签订的合同对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应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