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二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8 年德国人口总人数为 8 315 万人。下表是德国
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 4~5
题。
城市人口规模
个数
>100 万的大城市
4
100 万~50 万的中等城市
10
50 万~10 万的小城市
70
B.城市空气湿度增加
C.城市内涝现象得到缓解
D.近郊区农业用地增多
解析:1.C 2.D 3.A 第 1 题,图中椭圆长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材料“偏角 (长半轴)反映格局的主导方向”,故 C 正确。读图可知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缩小,故 A 错误。由材料可知,椭圆的大小代表的是集中程度而非范围,椭圆范围缩小,说明不透 水地表区域分布越来越集中。第 2 题,不透水地面是城市中一种以人工地表为主要特征 的特定组合,主要由城市中硬质道路、停车场、广场及屋顶等建筑物组成。因此城市规 划是形成不透水地表的主要原因,故 D 正确。地形、降水与植被对不透水地表的形成无 影响。第 3 题,1991—2015 年椭圆面积呈减小的趋势,说明北京市不透水地表向市区集 中。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 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不透水地表的主要成分比热容小,受热更容易升温,高大
4.从职住比看能为本区以外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的是( A )
A.黄浦区
B.奉贤区
C.杨浦区
D.宝山区
5.近年来,上海不同行政区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这会导致( B )
A.房屋均价上升
B.交通压力增大
C.人均收入增加
D.通信成本增加
解析:4.A 5.B 第 4 题,由职住比的概念可知,就业岗位越多、本地就业人数越 少则职住比越大,就业岗位越少、本地就业人数越多则职住比越大。读图,黄浦区职住 比大于 1,说明就业岗位数量多于本地就业人数,还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就业岗位,A 对;奉贤区、杨浦区、宝山区三地的职住比小于或等于 1,说明就业岗位数量少于或等 于本地就业人数,因此都不能再为其他地区提供就业岗位,B、C、D 错。第 5 题,职 住比差异增大,说明更多的居民不能在本行政区就业而需要跨区,导致居民上班出行的 距离扩大,使道路人流、车流量增大,交通压力增大,B 对;房屋均价与地价、房屋的 市场需求(如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等因素相关,而与居民是否在本区上班无关,A 错; 在其他行政区上班与在本行政区相比工资不一定高,C 错;出行距离增加并不会增加通 信费用,如居民拨打电话的费用,同在上海市区内,无论拨打距离远近,通信费的收取 标准都相同,D 错。
9
阶段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时 19 世纪— 20 世纪 50 年 20 世纪 70 年
间
20 世纪
代—70 年代 代—80 年代
人口由乡村 表 迁往城市,农 人口由市区 现 村地域转化 迁往郊区
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 迁往农村和
小城镇
再城市化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 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
平整土地 修建水利设施 绿化环境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 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 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不利 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就业困难
城市病
住房困难
生态 城市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D
A
3.2001 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B ) A.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B.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1.D 2.A 3.B 第 1 题,读图结合材料,甲曲线在阶段一和阶段二呈明显减 少趋势,应为耕地变化,随着大学城的建设,耕地面积变少;而由于大学城建设,需要 大量劳动力,所以出现劳动力先增加,而随着大学城的建成,该地需要的农民工数量减 少,所以在阶段二的资源为劳动力,到了大学城建成以后,进入平稳阶段,房产成为主 要资源,故选 D。第 2 题,读图可知,在阶段一,甲占比最大,随着大学城建设,占比 减少,所以甲应为农民,而乙曲线随着大学城建设先增加后减少,应为工人数量的变化, 丙出现主要在阶段二和三,主要为以租房为主的就业方式,在三个阶段,丁基本呈总体 上升趋势,应为商业服务人员,故选 A。第 3 题,读图结合材料,该村在 2001 年后主要 就业方式从农民转向工人及房东和个体商户经营者,主要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 移,应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故选 B。
素
交通便捷Βιβλιοθήκη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
推 对土地压力大
力 收入低
因 素
社会服务短缺
自然灾害影响大
进程
A 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发展缓慢
B 中期阶段:速度很快 城市化问题多
C 后期阶段:水平高,速 度慢, 甚至停滞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 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 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 1~2 题。
人口迁回 市区
阶段
市区人口激
开发中心区,
城市的拉力
成
增,地价上 为追求更好 高科技产业、
和
因
涨,
的生活环境 第三产业的
乡村的推力
交通拥挤
发展
图 解
连一连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半城市化
半城市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 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村民就业方式等变 化的影响。康杜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 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 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1~3 题。
建筑物阻挡气流的扩散,因此,热岛效应增强,故 A 正确。不透水地表向市区集中,因 此城市空气湿度较小;城市内涝现象加剧;不透水地表的变化对近郊区农业用地影响不 大。故 B、C、D 错误。
职住比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下图 为 2017 年上海市部分行政区的职住比统计。据此完成 4~5 题。
城市化
概念
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标志
判断城市化的标志的五个要点 (1)城市数量增加。 (2)城市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增加。 (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5)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
驱动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拉 力
文化设施齐全 因
1.由图文信息可以判断( D ) A.一线城市明显比二、三线城市拥堵 B.人口越多的城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越高 C.汽车越多的城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越高 D.哈尔滨拥堵延时指数较高,与道路规划不合理有关 2.拼车因环保、节能、缓堵得到政府鼓励。以北京为例,可推断( A ) A.拼车潜力路程大部分集中在 2~6 千米的中短程 B.拼车等待时间是拼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C.拼车潜力与拼车距离呈负相关 D.拼车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拼车网”
B.不透水地表范围不断缩小
C.总体上以东北—西南方向为主导
D.不透水地表区域分布越来越零散
2.1991—2015 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D )
A.地形
B.降水
C.植被
D.城市规划
3.1991—2015 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 )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D 2.C 第 1 题,读图可知,④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 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均为最高,故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 第 2 题,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城市创新能力的带动。读图可知,③、④城市的创新带动 能力最强,其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
31
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经典 方法之一。椭圆的大小反映空间格局总体要素的集中程 度,偏角(长半轴)反映格局的主导方向。下图为 1991 —2015 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据此完成 1~3 题。
32
1.对于该时间段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C )
A.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大且向南移动
解析:1.D 2.A 第 1 题,“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城市居 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从图 1 中可以看出,广 州拥堵延时指数较低,A 错;并非人口越多、汽车越多,延时指数越高,B、C 错;哈尔 滨拥堵延时指数较高,拥堵较为严重,城市交通拥堵与道路建设不合理有关。第 2 题, 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 分摊的出行方式,以北京为例,拼车潜力路程大部分集中在 2~6 千米的中短程。
发展低污染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措施
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中的顽疾,“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 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拼车是 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 分摊的出行方式。下面图 1 为我国部分城市拥堵延时指数示意图,图 2 为北京市 工作日拼车潜力路程分布图。据此完成 1~2 题。
解析:4.C 5.D 第 4 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 58.32%+32.91%,体现了城 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 58.32%,人口在 50 万以上的城市只有 14 个,体 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 C 正确。第 5 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 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 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10 万的乡镇
13 500
4.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C )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 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 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 5.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D )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