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论文--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对于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研究,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症状观察、病毒分离和鉴 定、病理学研究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等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快速地诊断和防治 烟草花叶病毒病。
在防治技术方面,目前主要采取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防治传 毒昆虫等措施。其中,选育抗病品种是最重要的防治方法之一,通过多年的筛选 和培育,已成功选育出了一些抗性较强的烟草品种。此外,加强栽培管理和及时 防治传毒昆虫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最后,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针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应采 取多元化的综合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同时,要注重不 同防治方法的协调与配合,实现绿色可持续防控。
本次演示通过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的概述,希望能为相 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未来的研究应围绕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感染 机制、抗病品种选育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应对烟草花叶病毒 病对烟草产业所造成的威胁。
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治研究物病害,对烟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次演示将概述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传播途径和危害,并探讨现有的防治技 术和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烟草生长过程中发生。该 病毒通过昆虫、机械等方式传播,可导致烟草叶片出现花斑、萎缩等症状。在全 球范围内,烟草花叶病毒病对烟草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烟叶产量下降、品 质变差等问题。
谢谢观看
首先,加强烟草花叶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研究。深入了解病害的传 播方式和感染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应运用分子生物学、生 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解析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 作用过程,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烟草花叶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

烟草花叶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作者:谢本平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3期摘要 [目的]研究当前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方法]针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和条件,采用调理性防治技术抑制病毒的发生。
[结果]该项技术的应用对降低病株率、增加株高、叶长、叶数等效果显著,达到了防治花叶病毒病和保质增产的目的。
[结论] 为仁和区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防治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3895-03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diseas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conditions of tobacco mosaic,the rational technology was adopted to suppress the virus.[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had obvious effect on reducing the strain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plant height, leaf length, leaf numbe, and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disease and increasing production.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nhe district tobacco industry.Key words Tobacco ;Mosaic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烟草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烟草病毒病是世界各烟草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
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摘要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寄主范围相当广泛,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加强对该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如直接观测法、电子显微镜检测法、生物学测定法、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等的研究进展。
随着植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和生态条件的改变,对检测TMV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是一种RNA病毒,病毒粒体为棒状,长度为300~310 nm、直径18 nm;病毒基因组为单分子线形正义ssRNA,长6 300~6 600 nt;衣壳蛋白由一种多肽组成,分子质量为17~18 kDa。
TMV 的寄主范围非常广,可侵染的植物达150多个属,主要是一些草本双子叶植物,包括蔬菜、花卉和烟草等,导致烟草和番茄等作物的严重危害[1]。
烟草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烟草花叶病严重危害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优质烟叶生产的因子,是烟叶出口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不同条件下同种病毒的症表现状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病毒在烟叶上表现为相似的症状,烟草花叶病毒检测对于烟叶病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进一步识别病毒病害和防止病毒传播危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直接观测法直接检查植株叶子和茎有无可见的病毒症状。
烟草花叶病毒属中大多数病毒的寄主范围较广,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自然传播不需要介体生物,靠植株间的接触(或有时种子)传播。
如在烟草上自苗期至大田期可连续发生,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幼苗被侵染后,新叶的叶脉颜色变浅,而后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症;苗期侵染的植株发育缓慢。
大田期植株发病,除显示明脉、花叶症状以外,病叶上会形成疱斑,厚薄不匀;叶片出现各种畸形。
病毒学论文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摘要: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又译为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专门感染植物,尤其是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能使这些受感染的叶片看来斑驳污损,因此得名(mosaic为马赛克,也就是拼贴之意)。
19世纪末期人们已知有某种威胁烟草作物生存的疾病,但直到1930年才确知此病毒的存在。
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属于Tobamovirus群。
烟草花叶病和番茄花叶病早为一般所了解。
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
如今通过大量实验的积累,已总结出了大量的防治经验。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毒综合防治前言:烟草花叶病严重危害烟叶产量和品质, 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成为优质烟叶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 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烟草花叶病防治措施成为烟草生产上的迫切任务。
此篇文章将对烟草花叶病毒作详细的介绍以及综合防治,综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发展进程。
正文:1烟草花叶病毒概论1.1烟草花叶的分类地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作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代表种,其研究始于一个多世纪前。
Mayer(1886年)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并通过实验证明其汁液具有传染性。
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D.1.Iwanowski)首次证明:TMV是由滤过性病原体(病毒)所引起的。
1898年,“病毒学之父”——贝叶克林(Beijerinck)研究发现:TMV不属于细菌,也不是微小体,是一种可滤过性的病原,一种“传染活液”或“病毒”。
斯坦利(w.M.Stanley)发现病原体是蛋白质,1935年他首次从病叶榨汁中分离到病毒状结晶,并发现这种蛋白质还含有核酸,并确定病原就是TMV。
他因为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奖。
1939年,贝杰林克(Kansche)借助电子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杆状的TMV粒体。
此后,在病毒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将TMV作为一种模式材料,对病毒学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诱导烟草抗病毒作用

烟草花叶病毒(TMW)外壳蛋白(CP)必须通过亚基因组RNA才能被翻译合成.我们以GFP作为报道基因,利用烟草原生质体系统对TMVCP启动子区域进行研究.与移动蛋白(MP)启动子区的SL1茎环区相比较,发现大多数保守序列同样存在于SL1顶部的茎环结构中,因此MP和CP的启动子可能存在相同的识别因子.于是通过一系列碱基替换分析,在CP启动子的核心活性区域做了一些定点突变,使之更接近于MP启动子的二级结构,通过Northern杂交的结果分析,来确定CP启动子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
5.会议论文马004
植物病毒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通常由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核酸组成.CP除保护病毒基因外,还与病毒的远距离运输及寄主症状有关.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virus,TMV)体外保毒期长,寄主范围广,对生产危害极大<'[1~3]>.它含有不同的株系,其衣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及组成不同,而它们的外壳蛋白质亚基都含有约160个氨基酸,相互之间分子量差别很小,这为病毒株系的鉴定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尝试应用质谱方法分析TMV-CP,为植物病毒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TMVF20TAG和TMVF25TAG(分别表达外源20和25肽).同时,我们以FMDV抗原11肽为外源插入肽,把外源小肽在TMV CP中的融合位点分别移至W152和Y153的下游,并对CP的羧端序列做了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些重组病毒的对烟草的感染活性、病毒后代的稳定性及融合CP的表达情况(2-4毫克/100克新鲜烟草)都接近野生型TMV;并且,用这些重组病毒粒子制备的疫苗在豚鼠和猪的动物实验中亦表现出了对FMDV的良好的免疫效率.这些结果说明缺失TMV CP羧端的部分序列(Y-S-S-P-A-Y)不仅不会影响重组病毒粒子的包装、感染效率及其在疫苗生产领域的应用,而且有助于重组病毒载体携带表达更长的外源肽.在对携带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

【病原】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分布】烟草普通花叶病是世界各产烟区的主要烟草病害之一,20世纪40—60年代主要在美国、西欧等烟区流行,直至70年代以后,此病在我国发生日益普遍而严重,曾引起多次大区域流行。
中国各产烟区都有该病发生,以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安徽、四川、广东等省受害较重,田间发病率一般在5%~20%。
【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
幼苗被侵染后,新叶的叶脉及邻近叶肉组织色泽变淡,呈半透明的“明脉症”,4~10d后叶片形成“花叶症”,叶片局部组织的叶绿素褪色,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症状,叶边缘有时候向背面卷曲,叶基松散。
大田期,烟株受侵染后,首先在心叶上发现“明脉”现象,尔后呈现花叶、泡斑、畸形、坏死等典型症状。
①“花叶症”:病叶颜色深浅不一,呈黄绿相间的花叶。
②“泡斑症”:病叶不变形,但叶肉明显变薄或厚薄不一,叶面隆起多个泡斑。
③“小叶脉绿症”:沿小叶脉两侧叶色深绿,小叶脉明显。
④“畸形症”:感病植株叶片呈典型花叶,叶缘逐渐形成缺刻并向下卷曲,皱缩扭曲,有些叶片甚至变成细带状。
早期发病的植株严重矮化,生长缓慢,叶片不开片,大多能正常开花结果,但果实种子发育不良,种子量少且小,多不能发芽。
⑤“花叶灼斑症”:在典型花叶症状的植株上,中下部叶片叶可出现大面积红褐色坏死斑。
据分析,此症状与感病叶片更易受日灼为害有关,因此称之为花叶灼斑。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个别株系在烟叶上形成系统花叶的同时,还可以在中下部叶片上产生环斑和白斑。
此病症状与烟草黄瓜花叶病显著不同点是病叶向下翻卷,叶基部不伸长,茸毛不脱落,根系受影响不大。
【发病规律】烟草花叶病毒的初侵染源一是上年患病的病株残体,如在烟秆、烟杈、碎烟叶以及种子里夹杂的花果残屑中,甚至在加工后的卷烟中都存在中TMV,这是烟草普通花叶病毒越冬的基本形式。
这些病株残体可以存在于粪肥、苗床、及大田的土壤中,均可能与幼苗接触而造成初次侵染。
植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物质的筛选、分离及抗病机理初探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
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郑州烟草研究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按照院的要求提交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授权郑州烟草研究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书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索引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密期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第一章 绪 论1.1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研究进展1.1.1 烟草花叶病发生危害概况烟草花叶病在我国建国初期就有文献记载。
1958-1961年辽宁、山东等产烟省对病毒病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这一时期我国烟草病毒病以普通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主,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等病毒类型同时存在,田间常有TMV和CMV复合侵染的现象[1]。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对山东、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5省烟草病毒病的鉴定结果表明,CMV的危害程度愈演愈烈,而且TMV、CMV复合侵染的比例上升,云南、贵州、安徽、广东等地马铃薯Y病毒(PVY)呈上升趋势。
据报道,2006年我国烟草病毒病发生面积240.63万亩,造成产量损失2810.72万公斤,产值损失25161.85万元,占烟草病虫害总损失的37.7%[2, 3]。
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烟草病毒病有17种,主要有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Potato virus Y,PVY)、烟草蚀纹病毒病(Tobacco etch virus,TEV)、马铃薯X病毒病(Potato virus X,PVX)、烟草环斑病毒病(Tobacco ring spot virus,TRSV)、烟草曲叶病毒病(Tobacco leaf curlspot virus,TLCV)等。
烟草花叶病毒

TMV的形态特征
TMV的形态特征
烟草花叶病毒具有杆状外观。它的衣壳由2130分子衣壳蛋白和一分子基因组单链正义RNA组成,长6400个碱基。外壳蛋白在RNA周围自组装成杆状螺旋结构(每螺旋圈16.3个蛋白质),形成发夹环结构。蛋白质单体由158个氨基酸组成,这些氨基酸被组装成四个主要的α-螺旋,这些螺旋通过近于病毒体轴的突出环连接在一起。病毒粒子的长度约为300nm,直径约为18nm。负染色的电子显微照片显示出半径为2nm的独特内部通道。RNA位于4nm的半径处,并被外壳蛋白保护免受细胞酶的作用。基于3.6Å(0.36纳米)分辨率的电子密度图,研究了完整病毒的X射线纤维衍射结构。衣壳螺旋内部的核心附近是卷曲的RNA分子,它由6395±10个核苷酸组成
TMV病毒基因组
TMV基因组由6.3–6.5 kb单链(ss)RNA组成。 3'末端具有类似tRNA的结构,而5'末端则具有甲基化的核苷酸帽——m7G5’pppG。基因组编码4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两个由于泄漏的UAG终止密码子的核糖体通读而产生单一蛋白质。 这4个基因编码一个复制酶(具有甲基转移酶[MT]和RNA解旋酶[Hel]域)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所谓的运动蛋白(MP)和衣壳蛋白(CP)。
致谢
TMV的发现
TMV 的第一张电子品微镜图像是1939年由 Gustav Kausche , Edgar Pfankuch 和 HelmutRuska 制成的1955年, Heinz Fraenkel-Conrat 和 Robley Williams 表明纯化的TMV RNA 及其衣壳(外壳)蛋白自行组装成功能性病毒,表明这是最稳定的结构(自由能最低的结构)1958年,晶体学家罗莎琳德 • 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设计并制造了 TMV 模型,她推测该病毒是空心的,而不是固体,并推断TMV 的 RNA 是单链的TMV是第一个被鉴定为病毒的病原体
烟草花叶病发生规律及生物源抗病毒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发生规律及生物源抗病毒研究进展摘要: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发生规律、植物源抗花叶病毒物质和微生物抗花叶病毒物质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综述。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植物;微生物;抗病毒活性物质Progress in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Bio-antivirus Material of Tobamovirus Abstrac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mosaic disease of tobacco in recent years were briefly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athogen, occurance regularity, botanical and microbial antivirus material.Key words: mosaic disease of tobocco; plant; microorganism; antivirus material烟草花叶病毒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可侵染36个科350多种植物,且抗逆性极强,在世界各烟区普遍发生,是危害烟草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1]。我国南北烟区均常有发生,尤其南方烟区受害较重,田间株发病率一般5%~20%,有的田块高达90%~100%,早期发病的田块损失可达50%~70%,甚至绝收[2]。烟株感染花叶病后,烤晒后颜色不均,烟叶品质变劣、等级下降,极大地影响烟农的经济效益[3]。烟草花叶病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或马铃薯Y病毒(PVY)引起[12]。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主要初侵染源是混有带毒残体的种子和土壤、带毒烟叶等。即使是倾倒在垃圾堆中或其他场所并随堆肥返田的带毒烤烟残体都具有传病能力[13]。烟草普通花叶病毒主要借接触摩擦传染。因此,当烟田发病后,田间整枝打顶、病叶健叶相互摩擦造成的叶面微伤,以及烟田中耕除草或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根系微伤,都会引起再侵染,使病害进一步扩大蔓延。品种单一、苗床选址不科学、连作严重、麦烟行比不规范、卫生栽培不到位、移栽时遭遇干旱天气、防治不及时等是造成烟草普通花叶病发病较重的主要原因[14]。黄瓜花叶病毒不能在干叶或病残体内越冬,其初侵染源主要是感病的黄瓜、西红柿、白菜等栽培或野生寄主植物,其传播除伤口汁液接触摩擦外,更主要的是借蚜虫传播[15]。经伤口侵入的黄瓜花叶病毒在烟草组织内比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增殖和移动速度要快得多,在24 ℃条件下,通常48 h可出现病斑,72 h内可发生再侵染,1周内能形成系统症状[13]。马铃薯Y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相似,在干叶或病残体内不能长期存活,病毒主要在茄科植物和某些杂草上越冬。越冬寄主上的病毒由蚜虫传入烟田或苗床,蚜虫吸食1min后即可传毒,但连续吸食植株后传毒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16]。烟草花叶病的发生流行与环境、耕作措施、抗性等因素有关。若温度过高(>37 ℃)、过低(<10 ℃),或光照太弱都会发生。由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蚜虫发生多时,发病就重。偏施氮肥,烟株生长柔嫩,较易感病。土壤瘠薄、排水不良的烟田,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也重。连作地较轮作地发病重[13]。烟草种间对TMV抗性有明显差异:黄花烟、红花烟、白花烟都容易感染普通花叶病,而心叶烟高度抗病;南美洲野生烟则高度耐病;普通烟与心叶烟或野生烟杂交可获得抗普通花叶病的品种。至今还未找到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烟草品种。2植物源抗病毒物质在烟草花叶病防治上的应用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是从各种植物中提取的抗病毒或者钝化病毒的物质。日本的原征彦等最早用从绿茶或红茶叶中萃取的单宁酸或多糖,特别是儿茶酚化合物保护作物免受TMV病毒侵染,并利用其提取物抑制病毒在作物间扩散[17]。此后,大量的研究投入到关于植物源抗病毒物质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植物源抗病毒物质的研究报道,并探讨了一些抗病毒物质的抗性机理。目前报道的主要是从中草药中提取抗病毒物质,一些是报道其抗病毒能力。如朱水方等[18]证明,烟草在接种TMV病毒前72 h和接种后24 h喷施连翘、大黄、板蓝根提取液,疗效均在90%以上,病毒浓度下降60%~70%;薛小平等[19]用瑞香狼毒(俗称断肠草)的水提取液喷施烟叶后10 d对烟草黄瓜花叶病的防治效果与20%病毒A可湿性粉剂相似,而且病毒浓度下降43.2%~45.9%;翟梅枝等[20]的实验结果表明,莲、榕树、柿子、杨梅、水蜈蚣、叶下珠、羊蹄甲、心叶落葵薯等对TMV 的抑制效果在90%以上;喻大昭等[21]分别用商陆、羊蹄和板蓝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商陆的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一些研究初步证明了有的植物提取物能抑制病毒复制或者钝化病毒。如林存銮等[22]证明小藜和玉簪对病毒TMV有抑制复制和体外钝化作用;侯玉霞等[23]的研究表明,紫草、月季的抽提物具有高效选择性的抗病毒作用,它们既抑制TMV的增殖,又抑制TMV对叶绿体的破坏并促进寄主植物光合作用;姚宇澄[24]从牛心朴子草中提取了抗病毒活性物质吲哚里西啶生物碱;陈启建等[25]证明从三叶鬼针草中提取的黄酮甙对TMV的抑制效果可达91.3%;沈建国等[26]研究发现臭椿和鸦胆子的乙醇提取物不仅能有效抑制TMV侵染,而且对TMV的增殖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烟草花叶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些研究更为详细和清楚地证明了提取物的抗病毒机理。如陈启建等[27]的研究表明,从新鲜大蒜中提取的挥发油与烟草花叶病毒混合后可使完整的病毒粒体断裂且对病毒衣壳蛋白的体外聚合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病毒的核酸侵染力无显著影响,喷施大蒜挥发油可显著提高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烟草的抗病性。张正坤等[28]从药用植物鸦胆子中分离到的一种苦木苦味素类化合物——鸦胆子素D,探讨了鸦胆子素D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抗性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鸦胆子素D能够系统性地诱导烟草体内POD,PPO,PAL以及SOD活性的提高;能够抑制烟草因感染TMV造成的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以及MDA含量的升高;诱导烟草产生新的POD和PPO的同工酶;阻止TMV造成的烟草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鸦胆子素D能够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并对感染TMV的烟草起到保护作用。3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在烟草花叶病防治上的应用微生物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1937年Johnson等的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和真菌的代谢物对烟草花叶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钝化作用。此后大量研究也证明一些微生物来源的物质有抑制烟草花叶病的能力。当然一些研究只证明了抑制效果,如喻大昭等[29]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菇的水提物对TMV具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效果;卢娜等[30]用平菇发酵菌丝PBS提取液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研究结果发现黑平菇PBS缓冲液提取液对TMV抑制率最高,为66.54%,显著好于其他7个平菇菌株;朱春玉等[31]研究了嘧肽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在不同寄主上的防效,结果表明,嘧肽霉素对不同系统寄主上的TMV引起的病毒病害都具有很好的防效,对TMV侵染烟草引起的烟草病毒病害的预防较为显著,抑制率达80.4%。陈力力等[32]从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筛选到1株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放线菌HNS2-2,该菌株培养滤液与烟草花叶病毒混合后接种在枯斑寄主曼陀罗和系统侵染寄主普通烟K326上,对两寄主的枯斑抑制率分别为92.62%和61.88%;接种病毒前、后施用HNS2-2菌株培养滤液对两寄主的枯斑抑制率分别为83.78%、67.26%和54.06%、42.37%。马学萍等[33]从钝化、预防、治疗3个不同时期,在心叶烟上测试了鸡油菌、蘑菇、香菇、平菇、茶树菇、鸡腿菇、真姬菇、金针菇等8种食用菌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8种食用菌提取物在体外都具有钝化病毒及抑制病毒侵染的作用,除鸡油菌外,其他7种食用菌提取物对TMV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一些研究初步证明了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的抗病毒机理。如付鸣佳等[34]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的方法从榆黄蘑中提取出一种蛋白,经实验证明该蛋白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较好的抗性;王伟伟等[35]的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W-QX-1的碱性蛋白酶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明显,在酶液浓度为50 mg/L时,其钝化效果即可达到53.40%,同时该酶对TMV的初侵染和体内复制增殖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在TMV侵染前24 h施用浓度为200 mg/L碱性蛋白酶液抑制其侵染力的效果达到50.35%,而在TMV侵染后抑制其复制增殖的作用并不明显。吴艳兵等[36]从毛头鬼伞子实体和菌丝体初步纯化出的多糖,对TMV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和抗病毒侵染作用,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内抑制复制效果,在TMV接种前施用可以显著降低TMV的侵染能力。当然,目前的生物源抗烟草花叶病物质的研究还处于积累阶段,作用物质和作用靶标还很不清楚,因此其作用机理还无法阐明,还需要广大植物保护研究者继续努力,为实现安全、高效、生态地防治烟草花叶病奠定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参考文献:[1] 翟梅枝,高芳銮,沈建国,等. 抗TMV植物的筛选及提取条件对抗病毒物质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45-49.[2] 吴艳兵,颜振敏,谢荔岩,等.天然抗烟草花叶病毒大分子物质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7):1096-1101.[3] 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中国烟草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 MCGRATH M T, SHISHKOFF N. Evaluation of biocompatible products for managing cucurbit powdery mildew [J]. Crop Protect,1999,18:471-478.[5] 付鸣佳,林健清,吴祖建,等. 杏鲍菇抗烟草花叶病毒蛋白的筛选[J]. 微生物学报,2003,43(1):29-34.[6] 孙慧,赵辰光,仝鑫,等. 杨树菇凝集素AA VP具有抗病毒和促进菌丝分化功能[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19 (2): 210-221.[7] 刘国坤,谢联辉,林奇英,等. 15种植物的单宁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J]. 植物病理学报,2003,33(3): 279-283.[8] 吴丽萍,吴祖建,林奇英,等. 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中一种碱性蛋白的纯化及其活性[J]. 微生物学报,2003,43(6):793-798.[9] 李丹,赵文红,孔宝华,等. 云南大型真菌提取物及其多糖组分对TMV的抑制作用[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2): 175-180.[10] CHEN J,YAN X H,DONG J H,et al.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inhibitors from Picrasma quassioides Benn[J]. Journal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9,57(15):6590-6595.[11] 吴丽萍,吴祖建,林奇英,等. 一种食用菌提取物y3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钝化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病毒学,2004,19 (1): 54-57.[12] 杨德廉,王凤龙, 钱玉梅,等. 我国烟草病毒病的防治研究策略[J].中国烟草科学,2001(1):46-48.[13] 陈利锋,徐敬友. 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4] 林祥永,陈飞雄,王金文,等. 烟草花叶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487.[15] 肖启明,刘学端,何可佳,等.蚜传烟草花叶病流行规律的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3):250-255.[16] 宁金花,周伟,黄松青,等. 烟草马铃薯Y病毒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43-5146.[17] 车海彦.植物源抗病毒物质WCT-Ⅱ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18] 朱水方,裘维蕃.几种中草药抽提物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花叶病治疗作用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9,19(2):123-127.[19] 薛小平,王茂胜,陈懿,等.瑞香狼毒提取液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药效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61-3762.[20] 翟梅枝,高芳銮,沈建国,等.抗TMV的植物筛选及提取条件对抗病毒物质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32(7):45-49.[21] 喻大昭,周忠泉,杨振荣,等.病毒抑制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田间试验[J].烟草科技,2003,193(8):46-48.[22] 林存銮,裘维蕃.一些植物抽提液对番茄花叶病毒病的治疗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1987,14(4):217-220.[23] 侯玉霞,李重九,刘仪.抗病毒剂对烟草花叶病毒与烟叶叶绿体互作的影响[J].植物保护,1998,24(2):10-13.[24] 姚宇澄.牛心朴子草抗植物病毒有效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1,32(增刊):26-28.[25] 陈启建,刘国坤,吴祖建,等.三叶鬼针草中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2(2):181-184.[26] 沈建国,张正坤,吴祖建,等.臭椿和鸦胆子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27-29.[27] 陈启建,刘国坤,吴祖建, 等. 大蒜挥发油抗烟草花叶病毒机理[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1):24-27.[28] 张正坤,沈建国,谢荔岩,等.鸦胆子素D 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抗性和保护作用[J].科技导报,2008,26(8):31-36.[29] 喻大昭,杨小军,杨立军,等.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1(5):49-51.[30] 卢娜,李兴红,周莹,等.八个平菇品种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2009,25(3):267-270.[31] 朱春玉,吴元华,赵秀香,等.嘧肽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在不同寄主上的防效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50-53.[32] 陈力力,高必达,易图永.链霉菌菌株HNS2-2 的分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1):69-74.[33] 马学萍,段云晖,孔宝华,等.食用菌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2):296-298.[34] 付鸣佳,吴祖建,林奇英,等.榆黄蘑中一种抗病毒蛋白的纯化及其抗TMV 和HBV的活性[J].中国病毒学,2002,17(4):350-353.[35] 王伟伟,郭志波,安德荣,等.枯草芽孢杆菌W-QX-1碱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5):187-192.[36] 吴艳兵,谢荔岩,谢联辉,等.毛头鬼伞多糖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38-341.。
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编码蛋白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编码蛋白研究进展摘要:烟草花叶病毒属基因组编码四种蛋白,大小分别为126kD、183kD、30kD和17.5kD.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这四个蛋白质的表达、功能和外壳蛋白合成抑制物等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TMV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功能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
该属基因组编码四种蛋白,大小分别为126kD、183kD、30kD和17.5kD.其中126kD和183kD蛋白参与病毒的复制,称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的亚基;183kD的蛋白是126kD 蛋白的阅读框终止子通读的产物;30kD蛋白参与病毒在寄主细胞间的移动,称为运动蛋白(Movementpro2tein,MP);17.5kD的蛋白为病毒的外壳蛋白(Capsidprotein,CP)。
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30~40小时感病叶内126KDa和183KDa蛋白质达到高水平;外壳蛋白在侵染后10小时才开始合成,30~40小时达到高峰;相比之下,体内30KDa蛋白质早就出现,在侵染后20小时达最高值,这很可能与30KDa涉及负责病毒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转运有关。
1 126kD/183kD蛋白1.11 26kD/183kD蛋白表达烟草花叶病毒通过机械伤口或者借助媒介昆虫进入细胞内,在病毒颗粒部分脱壳露出基因RNA的5′端时即侵染后1-10分钟内,翻译开始首先合成126KDa和183KDa的两种蛋白质。
183KDa 是由126KDa基通读而产生,Tyr插在这个琥珀型终止子上,有6个保守的核苷酸[1]。
1.21 26kD/183kD蛋白功能烟草花叶病毒复制所需依赖的RNA的聚合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寄主提供的亚基,一是由病毒编码的特异的复制酶亚基组合成有专一性的全酶。
[2]183KDa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结构,126KDa的C端有类似于螺旋酶和甲基转移酶的基本结构[3,4]。
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缩写TMV,为RNA病毒,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属于Tobamovirus群,是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类病害,对烟草的危害极大。
烟草花叶病和番茄花叶病早为一般所了解。
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
烟草本是生长在墨西哥的一种植物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哥伦布、麦哲伦等发现“新大陆”时见到当地人有抽烟的的习惯,便把烟草带回欧洲。
之后,烟草很快便繁殖开了。
这种病毒通常作用于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又译为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专门感染植物,尤其是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能使这些受感染的叶片看来斑驳污损,因此得名(mosaic为马赛克,也就是拼贴之意)。
19世纪末期人们已知有某种威胁烟草作物生存的疾病,但直到1930年才确知此病毒的存在。
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属于Tobamovirus群。
烟草花叶病和番茄花叶病早为一般所了解。
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
1883年,德国科学家Adolf Mayer发现可以通过提取染病叶片的汁液涂抹到健康叶片上的方法将烟草花叶病转移。
在汁液中寻找可染病的微生物失败后,Mayer认为引起病症的微生物是一种极小的在显微镜下不可见的细菌;伊凡诺夫斯基(D.I.Iwanowski)于1892年首次证明了这个病害是由滤过性病原体所引起的,但是伊凡诺夫斯基坚持认为是可过滤性的细菌或其分泌的毒素导致了烟草花叶病;1897年,荷兰植物学家贝叶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 )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实验证实过滤液中的染病源是可以复制的,实际上,病原体只在它感染的宿主中复制。
在更深入的实验中,贝叶林克发现这种病原体并不像细菌一样可以在有营养物的试管或培养皿中培育,他假象这是一种比细菌更小更简单的可复制颗粒,贝叶林克也因此被公认为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科学家;1935年,贝叶克林的猜测被斯坦利(W.M.Stanley)证实,他认为病原体是蛋白质并于1935年首先从病叶榨汁中分离到病毒状结晶,其以了解到这个蛋白质还含有核酸,并肯定病原就是这个病毒。
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综述

烟草花叶病毒生物防治研究综述植检08-1 郑奕20080543摘要: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类病害,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烟草花叶病毒是病毒病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病害。
现有的化学药物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生态环境、人畜生存质量有负面影响。
植物源农药因植物资源有限、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因素,难以商品化生产。
因此,筛选、开发微生物源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是防治植物病毒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字:烟草花叶病毒;微生物源;防治一、前言植物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一类病原物,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小微生物之一。
它是内含感染性核酸,外披蛋白质外壳的实体,其特征是能感染寄主细胞和通过感染引起病害现象[1]。
常见的植物病毒病约有1000多种,多由716种病毒造成,危害仅次于真菌[2,3]。
植物病毒病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由于病毒在植物细胞中绝对寄生,其复制所需的物质、能量、场所完全依赖寄主,且植物没有完整的免疫代谢系统,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较为困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
因此病毒病的防治成了全球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植物病毒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们对烟草花叶病毒(Tabacco mosaic virus,TMV)的研究已经一个多世纪了,TMV 是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的代表种,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TMV除危害烟草外,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龙葵等茄科植物[4],此外还能侵染葫芦科、蓼科、十字花科、豆科、黎科、菊科等30个科的300多种植物。
烟草是在一种经济作物,由TMV 引起的烟草病害是世界各烟区的重要病毒病害,烟草花叶病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据报道,全球每年仅因烟草花叶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就达1亿多美元[5]。
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很好的抗病毒药剂,为了寻找较好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资源,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烟草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毒研究进展(5)目录:前言1.生物学特性2.血清学(待定)3.烟草花叶病毒的株系4.5.6.防治 6.1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6.2防治1.植物基因工程国内近几年来先后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等的外壳蛋白基因,烟草花叶病毒的卫星RNA,获得了抗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并已进入大田试验,抗黄撤花叶病毒的番茄也已以温室中试种。
2. 1986年,美国Beachy 研究小组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烟草,培育出抗TMV的烟草植株,开创了抗病毒育种的新途径。
1990年,Golemoboski等将TMV U1株系的复制酶基因(54KD蛋白)导入烟草,获得了对TMV侵染具有免疫抗性的工程植株,引起了人们对表达病毒复制酶基因的极兴趣,但这种重组植物的病毒抗性太专一,影响了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展望:抗病毒基因来源于植物病毒自身基因组,但抗病毒基因也可以来自其它途径,例如病毒复制抑制因子、核糖全失活蛋白、致病相关蛋白和核酸酶等,其中致病相关蛋白已获得了重组植物,只是抗病效果不够理想。
此外,在同一植物上可能有一种或几种病毒病,转单一基因途径不可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构建抗多种病毒侵染的多价转基因植物将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
另外,在不断寻找新的抗病毒基因的同时,对转基因植物的抗病毒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人们面临的新课题。
【题名】生物技术与农业——现状与展望【作者】刘德虎【刊名】生物技术通报.1997(4).-7-103.烟草花叶病毒(tologO mosaic virus,TMV) TMV是单链正义RNA病毒,侵染烟草可大量复制。
其基因组长6.4kb,主要编码4种功能蛋白。
病毒为杆状粒体,长约300m ,病毒外壳由213o个拷贝的外壳蛋白亚基螺旋对称排列构成,每个外壳蛋白亚基由15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4个a一螺旋结构,其N、c 末端都在暴露病毒粒体表面 [Bloomer AC,Butler P J G.In:The Plant Vir uses,ed MHV.van der Regenmortal,NY:Plnum, 1986,19]。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

大田期:病苗、土壤中残存的 病毒及其它带毒的寄主。
Liu Erming
烟草病毒病
12
三、侵染循环
传染: 只能通过微伤口侵入,极少从气孔侵入。
由TMV引起的花叶病流行,主要是通过农 事操作中借人和工具的机械接触传染,风 使叶片相互之间的摩擦发病的。
Liu Erming
烟草病毒病
8
二、病 原 物
1. TMV 粒体杆状。增殖适温为28~30 ℃, 钝化温度为93~98 ℃,稀释限点为10-7。
2. CMV 粒体球状。钝化温度为65~70℃; 稀释限点约10-4,体外存活期为3~4天。
3. PVY 粒体线形。钝化温度为55~65 ℃, 稀释限点为10-3,体外存活期为1~2天。
种病害,在北美所有烟草种植区都有发生, 其流行程度仅次于TMV。 我国山东、河南、陕西、黑龙江等卜省、 自治区均有零星发生,危害较轻,云南、 安徽两省发生稍重。
Liu Erming
烟草病毒病
39
一、病原与症状
烟草环斑病毒病由线虫传的烟草 环斑病毒(TRSV)侵染所致。
其粒体为等轴对称球形。
Liu Erming
Liu Erming
烟草病毒病
4
一、症状
Liu Erming
烟草病毒病
5
Liu Erming
烟草病毒病
6
Liu Erming
烟草病毒病
7
二、病 原 物
引致烟草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 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和马 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分别属于 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黄瓜花叶 病毒属(Cucumovirus)和马铃薯Y病毒属 (Potyvirus)。
烟草种传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初步研究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percentage of tobacco seed containing TMV after mechanical inoculation with TMV at rosette stage.fast growing stage and flower-bud appearing stage.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tobacco seeds containing TMV varied in different inoculated stages and seeds from seedlings inoculated at the fast growing
detect TMV in seeds,and 100%infections in seeds were found when 3 seeds were used for detection.Growing tests show that seed—borne transmission of TMV has some effect On seed germination.Moreover,detections of the vires in seed coat,bud and seedlings of various tobacco species showed that TMV infect seed coat in tobacco seed.
seeds of K326 tobacco revealed that 1 0%NasP04 treatment had remarkable effect for
烟草花叶病与病毒的发现

烟草花叶病与病毒的发现
谈起病毒的发现,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在病毒学发展史乃至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当代基因工程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它使人们了解到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结构、病毒的侵染、复制以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等等。
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
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
可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反而抱怨他用的过滤器出了毛病。
这也难怪, 因为他生活在巴斯德细菌致病说的极盛时代,没有足够的勇气冲破思想上的无形禁区。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同样证实了麦尔的观察结果,并同伊万诺夫斯基一样,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原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
但贝杰林克想得更深入。
他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细菌在凝胶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
从这些实验结果,贝杰林克指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有三个特点:1.能通过细菌过滤器;2.仅能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3.在体外非生命物质中不能生长。
根据这几个特点他提出这种致病因子不是细菌,而是一种新的物质,称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质”,并取名为病毒,拉丁名叫“Virus”。
烟草花叶病毒

Virus Diseases of TomatoNed Tisserat Extension Specialist, Plant Pathology/pages/extensionFigure1. Leaf symptoms of tomato mosaic virus.Figure 2. Fruit symptoms of tomato mosaic virus.DiseaseSeveral virus diseases of tomato occur in Kansas, although they generally are not as prevalent as the wilt and foliar diseases. Three of the more common virus diseases are tomato mosaic (also referred to as tobacco mosaic), cucumber mosaic, and tomato spotted wilt. The tomato mosaic virus can attack a wide range of plants, including tomato, pepper, eggplant, tobacco, spinach, petunia, and marigold. On tomato, virus infection causes light and dark green mottled areas on the leaves. The dark green areas tend to be somewhat thicker than the lighter portions of the leaf. The leaf mottling isseen more easily if the affected plant surface is partially shaded. Stunting of young plants is common, and often is accompanied by a distortion and fern-like appearance of the leaves. Older leaves curl downward and may be slightly distorted. Certain strains of the virus can cause a mottling, streaking, and necrosis of the fruits. Infected plants are not killed, but they produce poor quality fruit and low yields.The cucumber mosaic virus has one of the broadest host ranges of any of the viruses. The disease affects a number of important vegetables and ornamentals including tomato, pepper, cucumber, melons, squash, spinach, celery, beets, and petunia. Tomatoes infected with the cucumber mosaic virus develop a slight yellowing and mottling of the older leaves. Expanding leaves typically become twisted, curl downward, and develop a 'shoestring' appearance as a result of a restriction of the leaf surface to a narrow band around the midrib of the leaf. Diseased plants are stunted and produce small quantities of fruit.The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also has a wide host range and can affect a number of ornamental plants as well as tomato. Early symptoms of spotted wilt on tomato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Young, infected plants may show an inward cupping of leaves, and the foliage may appear off-color or have a slight bronze cast. In some cases, leaves with exhibit dark purple flecks or small necrotic concentric rings.Figure 3. Bronze cast to leaves caused bytomato spotted wilt.Figure 4. Purple flecking of young leavescaused by tomato spotted wilt.As the disease progresses, plants may develop dark brown to black streaks on the main stem. Occasionally the top portion of the plant wilts.The most characteristic symptom of spotted wilt appears on the fruit. On young fruit, white to yellow concentric rings, one-half inch in diameter, develop on the fruit skin. a bumpy or warty appearance. The bright yellow rings on red, mature fruit are quite striking and are easily diagnosed as spotted wilt. The area within the ring typically is raised, which gives the fruit.Figure 5. Fruit symptoms of tomato spotted wilt.The leaf distortion associated with some of these viral diseases often is confused with injury resulting from phenoxy herbicide exposure. Generally, a phenoxy herbicide (2,4-D) will uniformly affect all tomato plants in a garden or greenhouse. The herbicide also will cause leaf distortions on a number of other broadleaf plants in the area. Plantsexposed to low levels of the herbicide may recover. In contrast, virus diseases normally will not affect all plants at the same time, or cause injury to other types of plants in the area. Once the plant is infected, it will not recover.CausesTomato mosaic, cucumber mosaic, and spotted wilt are incited by viruses. The tomato mosaic virus is very stable and can persist in dry contaminated soil, in infected tomato debris, on or in the seed coat. The virus is transmitted readily from plant to plant by mechanical means. This may simply involve picking up the virus while working with infected plant material, then inoculating healthy plants by rubbing or brushing against them with contaminated tools, clothing, or hands. Aphids are not vectors of the tomato mosaic virus, although certain chewing insects may transmit the pathogen.The cucumber mosaic virus overwinters in perennial weeds and may be transmitted to healthy plants by aphid vectors (although tomatoes are not the preferred host of aphids) or by mechanical means.The cucumber mosaic virus cannot withstand drying, or persist in the soil. It also is more difficult than tobacco mosaic to transmit mechanically. Thus, cucumber mosaic tends to progress more slowly than tobacco mosaic in a field or garden.The spotted wilt virus is transmitted from plant to plant by several species of small insects called thrips. Thrips are less than one-quarter inch in length, light green to brown, and ar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find on the plants. Several weedy hosts and ornamental plants may serve as alternate hosts for the virus.ControlVirus diseases cannot be controlled once the plant is infected. Therefore, every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prevent introduction of virus diseases into the garden. Many varieties of tomato are available with resistance to tomato mosaic virus. Sanitation is the primary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other two virus diseases. Infected plants should be removed immediately to prevent spread of the pathogens. Perennial weeds, which may serve as alternate hosts,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and adjacent to the garden. Avoid planting tomatoes next to cucurbits, spinach, or other vegetables and flowers susceptible to these diseases. Control of insects, especially aphids and thrips, will help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cucumber mosaic and spotted wilt.It is the policy o Kansas S ate University Agricu ural Experiment Station and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that all persons shall have equal opportunity and access to i s educational programs, services, activities, and materials without regard to race, color, religion, national origin, sex, age, or disability. Kansas S ate University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organiza ion. These materials may be available in alternative formats. f t lt t t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草花叶病毒摘要: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又译为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专门感染植物,尤其是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能使这些受感染的叶片看来斑驳污损,因此得名(mosaic为马赛克,也就是拼贴之意)。
19世纪末期人们已知有某种威胁烟草作物生存的疾病,但直到1930年才确知此病毒的存在。
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属于Tobamovirus群。
烟草花叶病和番茄花叶病早为一般所了解。
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
如今通过大量实验的积累,已总结出了大量的防治经验。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毒综合防治前言:烟草花叶病严重危害烟叶产量和品质, 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成为优质烟叶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 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烟草花叶病防治措施成为烟草生产上的迫切任务。
此篇文章将对烟草花叶病毒作详细的介绍以及综合防治,综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发展进程。
正文:1烟草花叶病毒概论1.1烟草花叶的分类地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作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代表种,其研究始于一个多世纪前。
Mayer(1886年)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并通过实验证明其汁液具有传染性。
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D.1.Iwanowski)首次证明:TMV是由滤过性病原体(病毒)所引起的。
1898年,“病毒学之父”——贝叶克林(Beijerinck)研究发现:TMV不属于细菌,也不是微小体,是一种可滤过性的病原,一种“传染活液”或“病毒”。
斯坦利(w.M.Stanley)发现病原体是蛋白质,1935年他首次从病叶榨汁中分离到病毒状结晶,并发现这种蛋白质还含有核酸,并确定病原就是TMV。
他因为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奖。
1939年,贝杰林克(Kansche)借助电子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杆状的TMV粒体。
此后,在病毒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将TMV作为一种模式材料,对病毒学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最早被提纯的病毒是TMV,最早被证明其RNA携带有遗传信息并具有侵染性是TMV。
TMV也是第一个被发现可以自我组装的病毒,TMV外壳蛋白(CoatproteincP)是第一个被测序的病毒蛋白。
首例抗性转基因植株也是由TMvCp介导的。
1.2烟草花叶病毒的病原形态TMV为杆状病毒,大小300*18(nm),病毒粒体存在一中央空洞区,直径4nm。
核酸(RNA)和外壳蛋白是TMV病毒粒体仁要组分,2130个相同亚基组成外壳蛋白,每个亚基长7nm,含158个氨基酸,端部稍细,呈椭圆形,直径2.3nm,分子量为17.6kDa。
亚基呈右手方向排列,呈单一螺旋状,螺旋间距为 2.3nm,一圈由16又1/3个亚基组成,共130圈,排3圈螺旋重复一次,所以螺旋周期为6.9m,147个核普酸形成一个螺旋周期,即有49个蛋白亚基(每3个核苔酸与1个蛋白亚基结合)。
病毒稀释终点为610倍,钝化温度90—93℃,体外保毒期72—96h。
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
TMV存在不同株系,我国主要有4个株系,即:普通株系、黄斑株系、珠斑和番茄株系,我国的TMV症状存在多样性,由于株系的致病力差异,不同的寄主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而造成的。
2 烟草花叶病毒的寄主范围及危害症状2.1烟草花叶病毒的寄主范围TMV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发生的病毒病害,有着非常广泛寄主范围,侵染寄主达30个科,310多种植物。
TMV不但严重危害烟草,也能危害马铃薯、辣椒、茄子、番茄、龙葵等茄科植物,还能侵染豆科、十字花科、马齿觅科、菊科、葫芦、车前科、唇形科等36科植物。
TMV既能侵染双子叶植物,也能侵染单子叶植物,还可以侵染旅类植物,而且,随着TMV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种病毒的新寄主和新株系不断报道。
我国各产烟区均有发生,以辽宁、安徽、山东、四川等省受害较重。
TMV田间发病率一般在5%—20%。
大田初期感染或幼苗期感染,产量损失可达30%—50%;生殖生长期感染TMV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但因为病毒侵染后颜色不均匀,香味受影响,品质下降。
2.2烟草花叶病毒病危害症状被烟草花叶病毒危害的烟俗称聋烟、疯烟、青花、油头。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烟株感病后,表现为整株系统症状。
田间烟草被侵染后一般7—10d发病。
“花叶”有两种类型:一是轻型“花叶”,黄绿、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仅在叶片的局部或叶尖出现,株形矮化不明显;另一种是重型“花叶”,叶片除表现“花叶”外,病叶边缘有时向背面卷曲,厚薄不均,叶基松散,甚至叶肉组织扭曲呈畸形、变皱缩,有时出现坏死大斑块,但顶部1—3个叶片形成“花叶灼斑”,在病害危害后期植株产生“闪电状”坏死斑,中下部1—2片叶片沿叶脉发生。
在烟草栽培种上,初期产生明脉,接种3—4天后出现系统症状,之后产生轻微暗绿花叶,施氮过多产生褪绿斑;含N基因的Nicotiana spp.在高温下易产生系统症状;在烟草栽种Samson-NN!、叶烟及Xarithi-NC、苋色黎(C.amarantieolor)、曼陀罗(D.stralnonium)、菜豆(Paseolusvulgariscv.Pinto)上,产生局部坏死斑,在烟草栽培种Java上,野生烟(N.sylvestris)为系统侵染。
TMV侵染寄主植物后,在寄主植物体内形成病毒结晶状内含体和无定形的X-体两种内含体结构。
1903年,伊凡诺夫斯基观察感染了TMV的烟草叶片细胞,发现非结晶性和结晶状内含休。
过去在寄主体内发现一个未知的物质,称之为x-体,后来研究表明,它主要由TMV的126/183kDa蛋白组成,被称为无定形内含体,病毒的结晶状内含体存在于细胞质中,X-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3 烟草花叶病毒的传播及综合防治3.1烟草花叶病毒的传播发生规律:①烟草普通花叶病,大田初期发病来源于苗期和移栽时的感染,其次是土壤内病残。
苗期侵染来源是带病残体的肥料、土壤、种子和带病其他寄生植物。
田间发病后,通过田间间苗、除草等农事操作接触和叶片的互相摩擦,使病害在田间传播蔓延。
收获后,病残体置留土壤中,只要不腐烂,病毒就不会死亡,又是来年侵染烟草的来源。
②黄瓜花叶病毒,在多年生杂草寄主体内过冬,来年春天,通过蚜虫将病毒带到烟草。
因此,蚜虫发生的迟早和多少,对这种病毒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③6~7月少而干旱有利普通花叶病发生。
6~7月遇雨降温导致黄瓜花叶病发生。
烟草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适期早栽,增施磷、钾肥,病害减轻。
3.2烟草花叶病毒的综合防治1 选择抗性品种选用抗耐病品种是预防烟草花叶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烟草育种工作者已经在抗TMV 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培育出一系列抗病品系, 如VA312,DF485, DF911, TND94, TND950, KY171 和KY190 等。
2 合理施肥不同磷钾肥配比试验和不同病情烟田的氮磷钾含量分析一致表明: 含钾量大有利于提高烟株自身的综合抗病力,特别是对花叶病和赤星病等的抗性。
周冀衡研究表明:当烟叶含钾量提高后, 不仅可以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病毒侵染对烟叶细胞膜脂的伤害,而且还能明显提高叶片内源保护酶SOD、POD、CAT、PPO 等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的效果。
同时,刘国顺等研究表明, 施用锌肥能增强烟草抵抗花叶病的能力,而以根外喷施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 其发病率下降209.9 %; 王文亮等指出,施用硼肥可明显提高烟株抗烟草花叶病的能力和加速叶片落黄; 李怀方等研究表明, 钙、镁离子对烟草花叶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此,田间施肥时应兼顾好氮磷钾的适宜配比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当搭配。
3 烟草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卫生管理鉴于烟草花叶病毒病可以从种子带毒, 并且在田间通过接触传播, 故在育苗时可用磷酸三钠浸种; 选择烟田时避免与TMV 寄主植物临作、轮作; 在田间农事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引起植株间摩擦以防治TMV 的传播,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TMV 在植株间传播和将病毒从苗床带到大田; 打顶、打杈遇到感染TMV 的病株时, 操作后要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洗手以钝化病毒; 水肥管理要合理, 以增强烟草植株的抗病性。
另外在田间操作时, 要避免吸烟。
4 化学防治在国内应用较多的药剂类型包括: ①金属元素及化学表面活性剂; ②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微量元素;④植物抗性诱导剂。
在科研和实际生产中, 微量元素在烟草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Miner 曾报道, 叶面喷施微量元素特别是铜离子, 能够减轻花叶病的危害; 韩锦峰等认为0.1%硫酸铜溶液和0.1%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 可以明显减轻花叶病对烟草的危害。
说明微量元素对提高烟叶品质, 减轻烟草花叶病危害, 改善营养状况等都有明显的效果。
杜春梅等研究表明, 菌克毒克对TMV 引起的烟草花叶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治疗作用, 有降低病毒浓度、缓解症状表现的效应。
参考文献:【1】裘维蕃主编.植物病毒学,1985,北京:科学出版社. 【2】吴尔福,孙光荣.Ts制剂对番茄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7(2):215—220【3】侯玉霞,李重九,刘仪,蔡祝南,费青.抗病毒剂对烟草花叶病毒与烟草叶绿体互作的影响[J].植物保打0,1995.24(2):10一13 【4】余清,刘勇,杨树军.儿种烟草抗病毒剂田间药效及对烟株抗病性的影响[J]【5】周冀衡, 李卫芳,王丹丹,等.钾对病毒侵染后烟草叶片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33(6): 98- 100.【6】刘国顺, 王文亮,郝伟宏, 等.锌肥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增刊) , 1998,( 9) : 92- 94.【7】王文亮, 刘清华, 牛德江,等.硼肥不同施用量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增刊) , 1998,( 9) : 83- 86. 【8】李怀方, 张莉. 钙、镁离子对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抑制作用[ J] .植物保护, 1994,20( 5) : 2- 4.【9】DLayten Davis,Mark T Nielsen.烟草———生产, 化学和技术[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1.【10】韩锦峰, 郭月清, 刘国顺, 等.微量元素提高烟草品质和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研究与应用[ J] .中国烟草,1985,( 2) : 6- 9,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