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
2023年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听课笔记论: 对DA概念(定义)的理解: P5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 DA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 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与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 如年轮2.历史性(或后时性): 从时态上讲, DA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 让历史告诉未来”。
非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所有, 而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重要部分3、拟定性:DA内容信息的清楚、拟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或:DA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并且这些清楚、拟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 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DA区别于最为临近的事物——文物的主线点。
4、原始记录性:这是DA的本质特性, 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简: DA的本质特性: P6“原始记录性”是DA的本质特性, 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还从主线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
对DA的管理无论如何简便、有效, 均不能以伤害DA的本质特性为代价, 只能以充足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
这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方法必须维护被管理对象的本质特性。
因此现在各国均以“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为核心的历史主义方法作为DA管理(特别是实体管理)的基本方法。
简: DA的实存形态:DA的实存形态是DA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
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 只有具有DA属性者, 才是DA.根据定义, 特别是DA的本质特性, 其实存形态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种多样。
目前DA 的实存形态重要仍是各种文书, 特别是文书的定稿——唯一的且可信赖限度最高的稿本。
简: 制作时是否故意, 对档案的日后管理和档案的功能、价值具有不同的效应。
1.故意看作的优点: 为久存, 制作材料较好, 格式规范, 留存较齐全、完整。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一、档案的起源诸说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1.文字说:文字是档案的必要条件2.文字图像起源说: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缺少的条件3.结绳刻契说: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
2.中国档案: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3.外国档案: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1.古代中古档案:{甲骨档案金石档案:书史性质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
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
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档案定义及其剖析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属性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档案学概论
一、档案在称谓上、载体上的沿革1、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最早称为“册”,“典”,周代统称为“中”,秦汉以后称为“文案、案牍、文牍、文书、簿书”。
1680年,出现了“档案”一词。
2、载体上沿革,最早的载体是甲骨;然后是金石,如青铜器、铁器、石头;秦汉以后为简牍、绢帛;东汉以后出现了纸质档案;现代出现了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
二、档案的定义及含义1、定义: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
2、含义:①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②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③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三、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1、办毕或处理完毕;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3、按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
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1、档案的形成和性质与图书资料不同,作为档案保存起来的文件,它们的产生并非为了形成档案供人们去阅读,最初作为办事工具,为处理当时某件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2、现今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它们被保存下来,当初一般是无意识的,而档案是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考,档案是人们在处理事物过程中有意识的形成;3、与一般的历史遗物不同,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单位或人物特定活动的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4、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特点。
五、《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文件处置办法》1、《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1918年6月1日颁布,由列宁签署,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制定。
宣布国家档案全部档案统属国家所有,由国家档案管理机构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加以管理,其所确定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档案事业的重要指导原则,也为社会主义档案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专用文档】档案学概论.doc
第一章档案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档案的起源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
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1、2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
3、4条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1、载体沿革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A、“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B、“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a、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b、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c、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d、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
(见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年2期。
)档,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
案,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档案学概论
占么;:r;匚心你总爲2梵;疑胡•2越奏釣价值勻侔用•3宿金工作矗魏釣肉部绡涌勻外部沐境•4脳蠱工傑釣徃质.茹尿觌律沿总则•5;宿金工作肌构•6#<事型® 7宿余法瀝为宿靈欢型道隐•8扌当驾工侔屈窄沿屈率化•9脳务孕釣孕科贞叙務点及科孕钵务• 1 0中外宿靈營理跆星才-型•疮• 1」裆 < 的文义及具分折•匕2裆金勻幽矣事扬釣尖糸■ 1占裆奈釣种类裆金的之义及其分折•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二•挡翱彷虜涎•档案的本质特性是原始记录性。
•三胡沁呕溜•档案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和原始记录性^1」2档务勻幽矣茅扬釣矣纶•「挡第勻歸•档案与信息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
•二挡秦勻靖•档案与文献的逻辑关系是内涵不同丿外延有大面交叉重合少二者核心含义不同。
•三挡宾勻轴•两者之间的朕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
从逻辑上讲少二者内涵不同/外延有大面积交叉。
•这是从档案形成的时间的早晩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对历男挡第勻辺行挡衆档案进行种类劲分的两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
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 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艺化作用的档案;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晩丿离现在较近旦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三加挡瑕科玆挡第勻专门挡第gmju勻宓而宓辿逐渤彩储J三个•文书;凿龛实阪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举卜密倉聚是指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文件W化而成的档案;专门汹集是指除文书档案之外的 > 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2裆壷釣价值勻作總• 2实观裆壷价值的现卵怛2」档縈价值形廷•銷翱湄匹价嵋报价国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 是档案不同于其它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档案的情报价值亦是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原始性和可靠性O24# < </价值彩搖•挡案的第一价值祠第二价暄•档案的第一价值,指档案对于其形成者所具有的价值/其价值主体是档案形成者.•档案的第二价值丿指档案对社会即除档案形成者之外的其他利用者所具有的价值 > 其价值主体是非档案形成者。
《档案学概论》课件
档案学的历史发展
古代史前
1
档案管理的最早形式出现于5000多年前的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希腊
、古罗马等。
2
中世纪时期
在中世纪时期,教会和王室开始建立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为现代档案
近代时期
3
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18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档案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
到广泛应用。
4
当代发展
权限管理
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 密性,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
档案文献的组织与利用
1 分类整理
根据内容、形式、来源等标准 对档案文献进行有序分类, 以 提高检索效率。
2 编制检索工具
包括各种目录、索引、目录字 、摘要等, 方便用户快速检索 所需信息。
3 数字化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将纸质档案文献 数字化, 实现网络检索和传输, 提高利用效率。
调查研究
广泛收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 把握档案工作的实际需求。
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
专业素养
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 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工 作的专业性和水准。
职业操守
诚信、保密、公正是档案工作 人员应恪尽的基本职业操守, 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公正性。
社会责任
我国档案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总量和数字化水平来看,都已逐步进入新的阶段。 但同时也面临着标准缺失、管理分散、利用不足等诸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 支持,提高档案数字化水平,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利用效能。
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文件的创建、整理、保存和利用。有效 的企业档案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保护企业重要信息。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及其管理的学科。
它涉及档案的收集、组织、保管、利用和传播,以及档案管理的法律、伦理、技术和政策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档案学概论的内容:
档案的定义和特征:介绍档案的概念、范围和特征,包括档案的形式、载体、内容和时效性等。
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讲解档案管理的原则,如真实性、完整性、可辨认性、可获取性和保密性等。
探讨档案的收集、组织、描述、保管和利用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
档案的价值和利用:介绍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如保护历史记忆、支持决策、服务公众、促进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讨论档案的利用方式和途径,如检索、展示、数字化和开放获取等。
档案法律和伦理:探讨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如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版权、数据保护和透明度等。
强调档案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责任。
档案管理机构和体系:介绍档案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如国家档案馆、地方档案馆、企事业档案部门等。
讨论档案管理的规划、政策和国际标准等。
数字档案和电子记录管理:探讨数字档案的创建、存储、保护和长期保存等问题。
介绍电子记录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数据捕捉和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等。
档案学的发展和挑战:回顾档案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探讨当前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信息爆炸、技术变革、信息安全和数字保存等。
档案学概论课程通常涵盖了档案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对档案的理解和能力,为未来的档案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历史沿革一、我国档案的起源1、1947年西柏坡首次提出2、曾三新中国的第一任档案局局长(曾庆红的父亲)3、档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生活起源论阶级社会产物论语言不能远传、不能持久4、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程度,它已经具备了备忘、信守、和凭证的意义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结绳和刻契看成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源,或者叫做档案事业前身。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1、甲骨档案:殷商2、金文档案:周代冶铸在青铜鼎器上的具有记事和书史的文字称为金文档案3、简牍档案:春秋——东晋4、缣帛档案:春秋(贵族)5、石刻档案:盛行于秦6、纸质档案:汉代7、音像档案(以胶片、磁带等磁性材料为载体)8、电子文件:P42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的称谓商代:典、册(策)周代:中(册的省形字)——先秦时期对文书和档案的概括性称谓典、册汉以后:文书、文案、薄书唐宋:文卷、案卷、文牍、案牍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已被使用。
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宾《柳边纪略》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的说明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定义根据我国古今各种档案的情况,以现代档案为主要对象。
给档案下这样一个定义: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二、定义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过去或现在的机关,以及一定的个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形成单位,产生于形成单位的自身活动之中。
【三种类型:官方半官方/非官方个人(家族家庭)】说明:①档案直接形成于社会的活动之中,是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绝非、事后编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的主要特点、本质区别,注重原稿、原件、原本。
②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档案,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按照一定来源形成的档案,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来源的广泛性,一定来源的档案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档案学概论冯惠玲读后感
档案学概论冯惠玲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介绍读后感背景及目的2.表达对冯惠玲教授敬意二、档案学概论概述1.书籍基本信息2.书籍在档案学领域的地位三、读后感悟1.对档案学的认识加深2.档案管理的重要性3.档案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四、冯惠玲教授的观点启发1.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2.档案信息化建设3.档案安全保障措施五、对我国档案事业的思考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改进措施和建议六、总结1.读后感收获2.对档案学发展的期许正文:作为一名档案学研究生,我有幸阅读了冯惠玲教授所著的《档案学概论》,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更让我对档案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要感谢冯惠玲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这部经典之作。
她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档案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方法技术以及实践应用,让我们对档案学有了全面的了解。
同时,书中所提及的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也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不仅承载着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更是国家、企业、个人权益的重要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的任务也日益繁重,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书中提到的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让我对档案事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我国,档案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档案利用效率较低。
如果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还能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档案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今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书中详细介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还认识到档案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档案信息安全,防止档案信息泄露,是档案事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通过对《档案学概论》的阅读,我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篇: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概论与档案现象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一、对已有档案的定义剖析(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定义: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优势:直观,易理解,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识别什么是档案(档案大部分是由文书、文件转换而来。
档案的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文书、文件。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定义:档案是一种信息或历史记录、原始记录、记忆工具优势:有利于人们对档案本质的深入认识与揭示劣势:抽象度较高,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学术分歧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1、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本质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即原始记录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的定义:①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②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定化信息(档案是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性信息)③“社会记忆”说。
认为档案的本质是“社会记忆”或“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记忆”④“归档保存”说。
认为档案的本质是有意识的“归档保存”或“保存备查”⑤“积累物”说。
认为档案是“一种文化的积累”⑥“副产品”说。
认为档案是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或“分泌物”三、对档案定义的理解(一)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是对社会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而非自然界的产物。
(二)历史性从时态上讲,档案时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三)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具有清晰性、确定性,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而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如人的口语)不能为档案没有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的原始记录(如纯粹的文物,器具)不能为档案(四)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例:文章、图书不是档案,但其手稿、书稿即是档案;报刊不是档案,但其文稿和发排稿是档案;电影,电视节目不是档案,但其脚本、场记、拍摄图片、播发稿等记录物是档案从信息论和人类之所以保存、使用档案的心理根源及实践需求讲,档案实际是人类追求信息的确定性、可靠性的产物,是社会实践必须有确定、可靠地信息支持方能有效进行的现实需要产物。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分析一、对已有档案定义的剖析(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档案的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较直观的角度来描述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类定义的优势是直观、易理解,能使人的现实中识别什么东西是档案;劣势是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
(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抽象揭示型定义主要是从档案对社会生活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且大都试图揭示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
目前档案界及社会上所使用得档案定义大多是这种定义。
其优势是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含义;劣势是其抽象度较高,所以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无谓的学术纷争。
二、档案的本质特征及其定义表述档案时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三、对档案概念(定义)的理解(一)社会性也称社会实践性,即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就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二)历史性也称后时性,即从时态上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四)原始记录型—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四、档案的实存形态及其形成过程(一)档案的实存形态档案的实存形态是指档案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也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中,究竟什么东西具有档案的属性,是档案,什么东西不具备档案的属性,不是档案。
档案的实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凡是对历史事实具有某种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均是档案的实存形态,均可成为档案。
(二)档案的形成过程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指各种形态的具体档案,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过程。
五、对档案真是可靠性的准确理解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这是档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并保存的重要原因。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档案的定义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
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
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2)从表达方式上文字、图像、声音等(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总结等。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一、档案学的定义和概念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的学科。
它涉及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档案是记录机构活动和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资源之一。
档案学通过对档案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历史资料,促进信息共享和传播,有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
二、档案学的历史发展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
最早的档案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管理方面,如保管档案、整理分类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学逐渐扩展到数字档案管理领域,涵盖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保护等内容。
现代档案学更加注重档案利用,提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三、档案学的基本原理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原真性(Authenticity):档案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档案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完整性(Integrity):档案应当在整个存储和传播链条中保持完整,不受损坏和篡改;可读性(Readability):档案信息应当便于阅读和理解,确保信息的传达和利用。
四、档案学的主要内容档案学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数字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利用等内容。
具体来说,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处理、保管等;数字档案管理则涉及电子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档案保护强调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档案利用则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传播档案信息。
五、档案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学逐渐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如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推动了档案学领域的发展。
六、档案学的未来展望未来,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档案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档案学需要与时俱进,借助新技术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方式。
同时,档案学也需要关注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档案学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档案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档案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档案学概论ppt59页
1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
• 1.1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 • 1.2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 1.3档案的种类
1.1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
• 一、档案定义
•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
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 信息。
• 二、档案的本质特性
• 档案的本质特性是原始记录性。
• 三、档案概念的理解
• 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开发和档案工作反馈
信息处理是档案工作的系统结构。
• 二、档案工作系统的功能
• 档案工作系统的功能是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合理
集中、存储质量高和安全无损;缩短档案信息 传递时间,准确地传递输给档案用户使用,实 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等。
3.2档案工作系统内部结构之间的 关系
• 一、档案工作系统的目的性 • 档案工作系统的总目的是提供档案信息为
• 档案事务所是指提供档案事务服务的一种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
6档案事业
• 6.1档案事业及其构成 • 6.2国家档案事业管理
6.1档案事业及其构成
• 一、档案事业概念 • 档案事业是以管理和开发国家档案信息资
源、服务于国家各项事业为宗旨的,由档 案事业管理工作、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 作、档案教育、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 宣传出版、档案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个 部分组成的一项事业系统。
手段、政策手段、计划手段和经济手段。
⒎档案法规和档案职业道德
一档案法规
• 档案工作法律,简称“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
性文件,包括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法律行为规 范。其表现形式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文。
• 档案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档案行政管理的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档案学概论第九章
第九章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与发展一、档案学概述◎1、研究对象:当然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2、任务:(1)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2)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3)指导档案管理实践,(4)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3、研究范围(1)基础理论研究:它主要研究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理论,即研究各种档案现象的共性问题。
档案学基础理论就是要从宏观上、整体上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规律。
(2)档案史学研究:档案室学主要研究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等。
其主要研究目标是从档案现象的历史联系和变化发展中,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应用理论研究: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目标是科学的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普遍性问题、矛盾,为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4)应用技术研究:它主要研究不同载体档案的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档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其安全保证技术等(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它主要研究档案与其他信息、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现象,拓宽档案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建立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缘性学科。
◎4、学科特点:(1)综合性和社会性☞综合性♀研究对象综合性:档案信息的综合性,客观上决定了以它为研究对象之一的档案学必然具有综合性。
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档案工作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管理,而人类社会的各种科学性的管理活动均具有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档案学必须努力探索有关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内在特点与客观规律(其中包括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就此而言,档案学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研究内容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其学科内容在整体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中的相关学科教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还表现在档案学具有广泛的外部联系♀研究方法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学研究方法体系具有开放性,它广泛借鉴、移植和运用了其他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档案学就是一门应用学科。
1、三个二级学科 :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 ,档案管理学2、就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就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术课程,以下就是8 大技术技术:采集、整理、判定、保存(档案保存限期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 )、编写研究、统计做公事员的总的要求 :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第一节、档案的发源与沿革一、中国档案的发源二、我国档案的形式与名称的演变与沿革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档案的定义定义 :国家机构 ,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与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档案的产生就是渐渐历年产生的。
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
今日的文书 ,明日的档案。
条件以下 : 1、进入文明时代后 ,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 ,语言文字完美 ,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 ,促使了有条理信件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往后查考保存起来 ,形成档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就是各样机关、组织与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 )、档案就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注 : 文件转变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办理完成的文件才能纳入档案。
(2)对往后实质与科学研究等活动有必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需作为档案保存。
(3)依照必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 )档案的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载体形式 :甲骨档案、简牍档案 (竹简 + 木椟 ,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特别就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 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 )、纸质档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办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瞧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拍照、录像、激光扫描等(2)从表达方式上文字、图像、声音等(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近代有:令、公告、咨呈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等。
档案学概论期末总结
档案学概论期末总结一、导言档案学概论是档案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提供档案学基础知识,培养其档案学的基本素养和操作技能。
本次期末总结将对我在档案学概论课程中学到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提出展望。
二、课程学习及收获1. 档案学的定义与特点本课程介绍了档案学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档案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主要研究记录与信息的管理,致力于保护、利用和传播档案信息。
档案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学科属性、方法论、实践性和时代性等方面。
通过学习,我深刻理解了档案学的学科属性,对档案学的方法论和实践性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2. 档案学的历史与发展本课程对档案学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古代著名的“故事”的书写,到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影响,再到近代的国家档案制度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发展阶段。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档案学的源起和发展脉络。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档案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档案管理是档案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包括档案建设、档案目录、档案保管、档案利用等方面。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难点所在。
4. 档案评估与鉴定档案评估与鉴定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对档案评估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和实操,我了解了档案评估与鉴定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了档案评估与鉴定的基本技能。
5. 档案数字化与电子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化与电子管理已成为档案学的新热点。
本课程对档案数字化与电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进行了介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档案数字化与电子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电子管理。
三、课程反思与感悟通过学习档案学概论这门课程,我对档案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档案学概论
1.名词解释档案的情报价值: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情报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这种可作为凭证的特性就是凭证价值。
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
行政规章:档案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与档案事务有关的规范性文件。
档案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档案行政的规范性文件文件的生命周期:从现行文件到历史档案的整个转化过程2.辨析题新型档案机构的关系档案的文件中心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它的设置一般不像档案室一样隶属于一种文件形成单位,而是按地区、按系统建立的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
档案寄存中心是指由国家综合档案馆或其他独立法人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档案事务所或档案咨询服务公司是提供档案事务服务的一种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
现行文件资料中心也可称为“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件开放中心”,是公共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机构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方便社会各界查询、了解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各方面现行政策规定的内部机构。
同:都是档案管理机构,提供档案事务服务;都不隶属于一种档案形成单位异:政府性文件中心和现行文件资料中心是无偿的,而商业性文件中心、档案寄存中心和档案事务所属于商业性机构,提供有偿服务。
文件中心、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事务所服务的对象广泛,而现行文件资料中心的对象主要是政府信息档案的真实性问题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这是档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并保存的根本原因。
但档案的真实可靠性尤其是其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与其他信息相比较而言是最真实、可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它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服务性质,是检验档案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
2、试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档案学已建立成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
中国档案学已经成为具有较完整体系的、多层次的一系列分支学科组成的群体,其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3.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出现了以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为内容的档案学著作,《档案学概论》、《档案学基础》等。
4.档案学的史学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该理论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的前后衔接和各阶段的相互影响,为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为档案部门或人员读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档案学概论》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甲骨档案
中国古代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原始记录
2、档案信息化建设
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4、档案职业道德
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现行文件阅览(资料)中心
是公共档案在收集、集中政府机构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方便社会各界,特别是普通公民查询、了解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各方面现行政策规定的内部机构。
2、试述档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范畴。
终于职守,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三、简答题
1、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的关系。
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对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档案馆为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2、《档案法》主要作用是什么?
是建设发展档案事业的法律保障;是进行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是保护我国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公民形成的或保存的具有国家和社会意义的档案财富的有力法律手段;是促进我国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工具;是加强我国档案行政工作的法律依据。
《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管理概论》等史学研究正向专深方向发展
5.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成绩显著
《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等文献
6.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成绩斐然
《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自动化基础》等著作是其证明。
《档案学概论》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档案工作
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当、按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2、档案的基本价值形态有哪几种?
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四、论述题
1、怎样认识档案的真实性?
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这是档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并保存的根本原因。但档案的真实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与其他信息相比而言是最真实、最可靠的。不能将其与其所记录的历史事实本身混为一谈,更不能见其与真实意思上的是非混为一谈。对于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的不真实可靠的要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去伪存真、核实清楚,不能盲从轻信。但也不能因为此类现象就从总体上全盘否定档案的真实可靠性。对伪造的档案也不能付之一炬。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档案工作效益有清晰的投入产出比。错
2、档案学只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错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P7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纪录信息纪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纪录作用,原始纪录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规定性所在而且从根本上决定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档案的凭证价值是区别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
正确。
2、“文书与档案管理一体化”是指文件与档案的集中管理。
错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从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是一个连续同一、前后衔接的运动过程,要求我们采取统一的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来控制各有特点却始终相互关联和前后衔接的整体过程,而不是集中管理。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正确
2、公务档案是国家公务机关产生的档案。
错误,公务档案上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三、简答题
1、档案与文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主要联系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一档案的实存形态绝对不仅仅是过去的文书,还包括大量非文书类的原始性记录,过去的文书也并非都能转化为档案,只有原始记录性强、查考价值高且文书处理程序完毕的一部分文书才能转化为档案,大量的文书并不转化为档案;二本质上也不同,文书的原始记录性并非文书的本质所在,是人们处理、解决问题的信息传递工具,从空间上传播交流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强制性,而档案的本质则是以往社会时间的原始记录,主要在时间上传递。
3、档案工作标准化
微观上就是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实施标准,对档案和档案管理实行统一、简化、协调和优选等有序化管理控制,以获得最佳管理效益的活动。
4、档案学
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5、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是在20世纪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提出来的,把从先行文件到历史档案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着力研究这一整体运动过程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试图使文件的整个声明过程都得到全面控制,从而实现文档管理的高效化
2、怎样认识档案的文化作用?
P55档案的文化作用主要是指档案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精神文化财富,以及她对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各种功能。档案与文化紧密相连,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历史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具有历史连续性的,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是文化发展里十时毫连续性的基础,而档案的存在和发展是文化发展连续性的重要条件之一。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手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四、论述题
1、试述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性规律。P114
(1)、影响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2)、档案工作的社会贡献与档案部门的公共关系。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1.档案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档案专业评议组的成立,档案学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确立,都是客观证明。
《档案学概论》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档案
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纪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2、荷兰手册
由荷兰人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又称荷兰手册)
3、数字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将原有的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和利用,是传统档案馆功能的延伸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是我国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所谓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就是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基本内容: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文件在每一个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服务对象、保存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意义:
该理论准确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理论准确地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的阶段式管理提供了实践原则;
2、电子文件
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3、档案意识
是指人们对档案、档案工作的反映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程度
4、档案工作法律
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
5、来源原则
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