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疗效评价、总结及具体措施

合集下载

膝关节炎总结2012年

膝关节炎总结2012年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价、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2012年)评估方案1、针对就诊病人,按膝痹病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所有医生。

3、每年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

总结评价分析:1、2012年,膝痹病就诊人数647人次,住院患者44人,其中治愈17人,治愈率为38.6%,好转人数为27人,好转率为61.4%。

平均治疗时间为10.3天。

主要因为慢性劳损、受寒、轻微外伤或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导致筋骨失养,肾主骨,肝主筋,中年以后肝肾渐衰、肾虚无能主骨,肝虚无以主筋,加之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卫阳衰弱,合而成痹,局部气血瘀滞,筋脉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经综合治疗后,疗效基本满意。

经综合治疗后,疗效基本满意。

2、存在问题:(1)部分膝痹病患者自觉双下肢或单侧下肢沉重麻木,肌肉僵硬,稍活动后疼痛加重,服用汤药及针灸改善不明显。

(2)复发问题:膝痹病患者,往往短期疗效显著,但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反弹严重,翌日膝关节疼痛明显。

疾病反复发作时困扰病人和医生的一大难题。

优化方案:1、可进一步引入中药外用足浴改善症状。

将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药物放入泡洗桶中或患者用左手搓右足,右手搓左足,以加速下肢血偱,缓解症状。

2、复发问题:主要是在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膝关节疾病的“功能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直接影响膝痹病的“瘥后防复”,也导致继发的相关疾病的产生。

因此,加强健康宣教,帮助人们提高日常膝关节保健知识,预防为主,重视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两个环节尤为重要。

膝痹分析报告

膝痹分析报告

膝痹分析报告摘要膝痹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体中。

本文通过对膝痹患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膝痹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膝痹的措施。

希望可以为膝痹的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1. 引言膝痹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病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痹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膝痹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的痛苦,还对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病因膝痹的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节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软骨会逐渐退化,导致骨头之间的摩擦增加,引起膝关节疼痛。

•慢性损伤:经常从事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重复性活动,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进而引发膝痹。

•骨性关节炎:由于骨头和软骨的退化,膝关节会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骨折:膝关节的骨折也可能导致膝痹的发生。

3. 症状膝痹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是膝痹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的疼痛或运动时加剧的疼痛。

•关节肿胀:膝关节的肿胀是由于关节内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导致关节变得僵硬,并且活动范围受限。

•关节变形:在某些严重的膝痹患者中,由于长期的炎症反应和骨质疏松,膝关节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形。

•功能障碍:膝痹会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4. 治疗方法膝痹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4.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膝痹的首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休息:减少膝关节的负荷,适当的休息对于膝痹的康复至关重要。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膝关节的疼痛和炎症。

•药物治疗:口服或局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

•减重:对于肥胖者来说,减轻体重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荷,减轻疼痛症状。

4.2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或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等,具体的手术方式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膝痹的诊疗方案及优化改进措施2011

膝痹的诊疗方案及优化改进措施2011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优化改进措施(2011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骨痹”范畴,多因患膝过度负重,或局部损伤,或久居寒冷潮湿之地,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筋骨,气血津液淤滞不行,筋骨失于温煦濡养,关节软骨及骨质结构破损,边缘增生形成骨刺所致。

一、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①关节主动活动时有磨擦音和疼痛;②上下楼梯、上下斜坡、从坐位或下蹲后站立时疼痛明显加重,稍微活动后症状可减轻,然而活动过多,疼痛又会加重;③常有晨僵,活动后症状可减轻;④由于股四头肌无力或因疼痛,膝关节可出现“闪失”现象;⑤疼痛,深在、定位不佳;早期关节活动后疼痛;晚期休息时关节痛。

(2)体征①挺髌试验阳性(髌骨下疼痛)---股四头肌收缩即引起髌骨下疼痛及磨擦音;②浮髌试验阳性(关节肿胀)----积液多于不严重的外伤或轻度扭伤后引起肿胀、积液;③髌骨深面及关节周围压痛;④交锁现象-----多因肥厚的关节滑膜、破裂的半月板、游离体或髌下脂肪垫在关节活动时被卡压于关节面间;⑤关节畸形---膝关节粗大、膝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膝关节呈屈曲挛缩畸形;⑥关节功能受限---轻度或中度受限,但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少见;⑦过伸、过屈试验阳性;⑧麦氏征阳性---在伸屈膝过程中同时内收、外旋或者外展、内旋,如有膝关节弹响或疼痛等,说明半月板有磨损。

(3)辅助检查膝关节骨关节炎以临床、X线和滑液分析等检测的综合表现为特征。

常规进行的血液、尿液检测往往正常,而滑液分析虽然结果异常,却缺乏疾病特异性。

但是,血液、尿液和滑液分析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类型关节炎,可用来鉴别与继发性关节炎相关的代谢性疾病。

二、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 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2012)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2012)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2015)
一、基本情况
从 2015年 1 月 1 日至2015年 12月01 日累计治膝骨关节炎(膝痹)病例统计如下:
全年累计治疗门诊3389人次,住院362人次,所有病例严格按照诊疗方案进行分期治疗,中医辨证施治,住院患者其住院平均19天,费用平均7359元。

对11例中早期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

对142例IV期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手术占住院人数39.7%,手术平均住院天数21天,平均费用55218元。

二、疗法应用情况分析
对于骨关节炎II-III期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全程辨证施治使用中药治疗。

对于部分中早期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

1.年龄在65岁以上。

.X 线片显示在IV级。

经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者,或反复复发,病人要求手术者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对于保守治疗患者II-III期病人治疗后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AC量表,进行关节指数评分判定法治愈显效率92%;对于部分中早期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短期观察效果良好,手术患者治愈显效率达到10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治愈显效率达到100%。

经评定,此诊疗方案存在如下不足:
1.新增加的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方法,病例各少,疗效观察时间过短。

改进措施:
1.继续观察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疗效及进一步增
加病例数量。

并且密切关注相关文献报道。

2015年12月。

膝痹病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措施

膝痹病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措施

膝痹病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措施关节功能障碍一、难点确定及其理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难治性疾病之一。

关节病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以软骨退变为主要特点的骨关节病是最常见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发达国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别是女性第4位和男性第8位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美国就有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00万。

在我国,38-60岁人群中78.5%患有骨性关节炎,成为功能病废、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2004年始,卫生部北京医院牵头进行的“中国中老年骨关节病状况研究”共完成调查表6218份、X线资料5334份,结果表明,全国6大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为46.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较其他疾病更易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和其他功能。

因此,膝骨关节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群功能残疾、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中老年人的膝骨关节病发生率在持续升高。

如何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研究安全、有效、效价比高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是目前人口与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具有紧迫而广泛的社会需求,也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必要的基础。

而目前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尚缺乏完全的手段。

主要依赖的治疗药物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NSAIDs),如扶他林等药物和软骨保护剂如维骨力等。

对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一般都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二、难点解决方法(一)主要内容采用临床观察,制定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

(二)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证候、临床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的治疗进行记录。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附件2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一、基本情况膝骨性关节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6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71例,变异20例,平均住院日17.7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小针刀、关节运动疗法、隔物灸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42.2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中,针刀使用率92.95%,关节运动疗法使用率为80.28%,关节腔注射疗法使用率为85.91%,隔物灸疗法使用率为70.42%;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0例(42.25%),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53.52%),针灸治疗71例(100%),推拿治疗69例(97.18%),中药熏洗治疗87例(80.28%),康复治疗13例(18.31%),内科基础治疗25例(35.21%)。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小针刀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汤剂和其他疗法。

膝痹病疗效评价、总结及具体措施

膝痹病疗效评价、总结及具体措施

2009年膝痹病(膝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及评估一、优势病种-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应用情况1.科室基本情况2.膝痹诊疗方案修改内容:二、优势病种-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估1.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总结我科经过多年对膝痹病的分析及评估,并对诊疗规范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制定了以下措施,使得我科门诊就诊人数增加153人次,住院患者增加109人次,中医药治疗率2009-2010年提升(3.53%),中医药治疗膝痹病的治愈率提升3%,中医特色疗法增加5种。

2.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优化情况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对科室的中医诊断水平,中医治疗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来评价诊疗规范的执行情况。

并对诊疗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2.1规范完善了膝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疾病诊断),和临床疗效评定指标(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定标准),诊断和评价指标均为国际或国内最新、公认的指标。

2.2在中医辨证施治上,通过对膝痹病中医发病机理的探讨和研究,结合我院名老专家的临床经验认为肝肾亏虚为膝痹病的发病之根本,血凝络脉是膝痹病之关键,逐渐形成了“治痹当从肾、血论”的学术观点,提出以补肾通络为治痹之法。

遂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膝痹病分型的基础补充了肝脾两虚,肾虚血瘀型两型。

2.4增加了新疆特色的埋沙疗法,适应新疆地域气候特点的膏方及外用酒剂,和导引疗法,丰富了膝痹病的预防与保健方案。

2.5根据国家标准制定了规范的膝痹病中医临床护理规范,着重健康指导和辩证施护。

3.拟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3.1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完善中医辨证施治,使其指导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3.2进一步完善中医证候分析诊断表,建立完善膝痹病中医证候分型。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膝痹、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1、病症概述1.1 病症定义膝痹是一种以膝关节肿胀、疼痛、运动受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1.2 病症病因膝痹的病因包括退行性变、外伤、炎症等多种因素。

1.3 病症分类根据病症表现和病因,膝痹可以分为退行性膝痹、创伤性膝痹和炎性膝痹等类型。

2、临床表现2.1 病症症状膝关节肿胀、疼痛、运动受限。

2.2 体征检查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压痛点的检查等。

2.3 相关检查可以通过X线、MRI、血液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3、诊疗流程3.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起因、发展过程、治疗经历等。

3.2 体格检查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压痛点的检查等。

3.3 相关检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X线、MRI、血液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3.4 综合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3.5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综合诊断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4、改进方案4.1 临床路径管理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明确膝痹的诊疗流程,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4.2 多学科协作加强多学科协作,包括骨科、康复科、疼痛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3 宣教和健康管理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膝痹的复发率。

4.4 病例追踪和评估对膝痹患者进行长期追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进治疗效果。

附件:1、诊疗流程图2、相关检查结果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为提供高效、优质医疗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指导和标准化流程的管理方式。

2、膝关节活动度:指膝关节能够进行的各种运动的范围。

3、膝关节肿胀程度:指膝关节肿胀的程度,通常以周径或体积表示。

4、膝关节压痛点:指在膝关节区域按压时患者感觉疼痛的特定点位。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中医诊疗方案膝痹是中医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是指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而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通常包括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两个方面。

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寒湿感重,痛时不适宜活动,更适合保暖。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温散寒湿的方法,如艾叶、丁香、藁本等药物。

2.风湿膝痹: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多变,易反复发作。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祛风湿的方法,如藁本、羌活、乌药等药物。

3.湿热膝痹: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肌肉酸胀,且伴有湿热表现,如口苦、小便黄等。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清热除湿的方法,如木香、车前子等药物。

4.气滞血瘀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减退,局部可能有淤血现象。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物。

5.肝肾不足膝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酸软无力,易疲劳,经常感到膝关节不稳。

治疗方案可以采用补肝肾的方法,如菟丝子、枸杞子等药物。

二、中药治疗1.桂枝茯苓丸:该方药以桂枝、茯苓、白芍为主要组成,具有温经理气、利湿固脱的作用,适用于寒湿膝痹。

2.桑灰炭丸:该方药以桑叶、木炭为主要组成,具有祛风湿、破滞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膝痹。

3.潞演丹:该方药以玄参、白芷、地黄为主要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除痹的作用,适用于湿热膝痹。

4.血府逐瘀散:该方药以红花、三棱、当归为主要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膝痹。

5.补肾益气丸:该方药以菟丝子、巴戟天、黄精为主要组成,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膝痹。

以上是中医膝痹的诊疗方案,不同的病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期间还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以及饮食调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和物理疗法也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及难点应对措施.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疗方案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本病应属中医“痹症”范畴。

一.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吲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防己10g,黄芪10g,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加减:关节肿胀或积液,可加茯苓30g、泽泻20g;如服药后有咽干、咽痛者,可酌加玄参10g、麦冬10g、知母10g。

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5g 当归12g 甘草6g 羌活12g 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茯苓9g 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 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加减:关节热甚加忍冬藤30g,关节肿胀明显加防己15g、生米仁30g,关节游走痛加海风藤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清热除痹,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正清风痛宁、追风透骨丸、通络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3.瘀血闭阻证:曾有外伤或扭伤史,或痹病反复发作,日久入络,关节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得屈伸,或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皮色暗紫,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

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

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第一篇: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膝痹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2015年)2015年,在总结既往经验以及学习新的知识基础上,我们的膝痹诊疗方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是对既往成果的补充。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及改进膝痹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临床统计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一、病人资料及成果:2015年1-11月膝痹病人住院362人次,均为住院治疗,其中180人进入本路径,入组率49.71%,因内科并发症退出。

例中男10例,女53例。

平均年龄(65±12.2)岁,单侧病变22例,住院治疗5天-14天不等。

经以上改进治疗方案及时用于临床治疗后,优15例,良6例,差1例。

取得显著疗效,总有效率95.7%,住院362人次。

综上,对于膝痹单病种治疗,于骨关节炎II-III期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全程辨证施治使用中药治疗。

治疗疗效尚好。

但部分病人容易反复复发,骨关节炎IV期不管采用何种保守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二、治疗难点及改进措施:难点:1、对于部分中早期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短期观察效果良好,但是病例量少,疗效观察时间过短。

1.解决措施:继续观察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疗效及进一步增加病例数量。

并且密切关注相关文献报道。

2015年12月第二篇:2011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阿荣旗中蒙医院外科2011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锁骨骨折2011年,在总结既往经验以及学习新的知识基础上,我们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是对既往成果的补充。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及改进锁骨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临床统计资料,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一、病人资料及成果:病人总数61人,均为住院治疗,61例中男38例,女23例。

平均年龄(65±)岁,其中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9岁。

膝痹症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难点分析

膝痹症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难点分析

膝痹症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难点分析(2010年度)疗效评价: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6岁,男13人,女17人,病程均在1-5年。

2.治疗方法:参照膝痹症诊疗方案3.疗效评价: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Ac量表(v3.1)进行关节指数评分判定法: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30 10 11 5 4 86.64.总结:治疗总有效率达86.6%,效果尚可。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风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治疗时可配合应用西医治疗,同样,在应用西医治疗时亦可配合中医治疗。

这样,中医、西医可以扬长避短,收到满意的疗效。

如对急性风湿热的病人,由于病情较急,可在服用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中药的同时,静点青霉素和激素以抗炎、抗风湿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很多风湿类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疗效与单线应用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难点分析:3年随访,复发率较高中医学认为 OA属“痹症”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于人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筋脉痹阻,气血不畅积久而发。

本病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人体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易于导致本病。

如《灵枢•经脉》中云:“胃,足阳明也,是主血所生病者膝膑肿痛。

”指出膝痛与足阳明胃有关。

《诸病源候论》有:“亦有气血虚,受风邪而得之者。

”认为素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流滞关节。

《古今医鉴》曰:“痹因无精内虚,肾阳不足,感受外邪,不能祛散,搏于经脉,留于关节或内注筋骨所致。

”指出肾阳不足乃其病因。

《张氏医通》曰: “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

”提出肝肾不足而导致本病。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痹在骨则重,在脉血凝而不流,在筋则屈不伸,在于肉而不仁,在于皮则寒。

”指出痹证病乃感受风寒湿邪气而发病。

《儒门事亲》曰:“此疫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风冒雨,侵处浸湿,痹从外入。

膝痹(膝关节骨关节病)难点分析

膝痹(膝关节骨关节病)难点分析

膝痹(膝关节骨关节病)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晚期膝痹病由于关节面破坏明显,采用单纯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并且反复发作,因此了解膝痹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水平是目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2.对于关节破坏严重,确实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如何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在围手术期针对性应用中医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如术后感染感染、术后深静脉血栓及假体松动、术后异位骨化等等。

缓解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延长假体寿命均是工作的难点。

3.患者软骨一旦开始损伤,其破坏速度比自身修复速度快,而且导致关节软骨细胞损伤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阻止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破坏,采用中医药的方法有效提前预防膝痹病的发生、发展是工作的难点和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解决措施1.针对骨性关节炎主要的特点,其主要表现是关节的疼痛,肿胀,因此在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点应放在消肿止痛方面,我们将以前单纯中药外洗或熏洗的方法,优化后加入中药辨证论治,必要时配合封闭主要是缩短时间,提高短期疗效,而中医辨证论治能巩固疗效,提高远期疗效。

对于疼痛的治疗,针灸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后期的优化方案中我们结合针灸配合治疗,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

我们的思路是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治疗方案,逐渐提高疗效,对目前尚不能有效控制和缓解的病例,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不断提高疗效,尤其是对轻、中度患者,力争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减少消炎镇痛药物的使用。

2.对于经过正规中医药治疗半年以上或反复发作的晚期患者,积极寻求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必要时可行膝关节置换术,不能延误治疗。

而在围手术期积极需求对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预防和治疗。

尤其是对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等的治疗是明智的选择和有效的方法。

目前需要解决的是不断提高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以便在减少患者费用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疗效。

3.其次是对能够预防软骨退变和能够修复软骨退变与缺损的中医药,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将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较少和推后,将关节退变的进程延缓,从而减少重度患者的比例和延迟关节置换。

膝痹病护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膝痹病护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膝痹病,又称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膝痹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肩负着为膝痹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任。

本报告将总结膝痹病护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今后膝痹病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膝痹病护理工作总结1. 护理评估(1)病史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患病时间、症状、病因、治疗经过等,以便了解患者病情。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肿胀情况等,评估关节功能。

(3)辅助检查:协助医生进行X线、MRI等检查,了解关节病变情况。

2. 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膝痹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原则及预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增强关节稳定性。

3)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如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防止关节受凉等。

(2)疼痛管理1)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2)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减轻疼痛。

(3)关节功能锻炼1)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关节屈伸、旋转等。

2)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功能锻炼方案,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3)鼓励患者参与日常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4)康复护理1)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步行训练、平衡训练等。

2)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助行器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护理1)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康复治疗。

3. 护理效果评价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具体表现为:(1)疼痛程度降低:患者自诉疼痛程度减轻,睡眠质量提高。

(2)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3)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经验与教训1. 经验(1)重视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诊疗总结膝痹2012年

诊疗总结膝痹2012年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疗效分析总结(2012年)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最为常见。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无地域及种族差异。

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临床痊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X线显示正常。

(2)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X 线显示明显好转。

(3)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X线显示有好转。

(4)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X线显示无改变。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膝关节骨性关节(二)评价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三)中医症候改善:1.风寒湿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重着,遇寒加剧,得热痛减,或游走麻木,或肿胀散漫,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薄或腻,脉浮、弦、濡。

2.风湿热痹:关节游走疼痛,活动不利,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滑数。

3.痰瘀痹阻:痹症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紫暗、肿胀、僵硬变形,局部硬节、瘀斑,面黯浮肿,舌质紫暗或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4.肝肾亏虚: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淡苔薄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若病人在证型所见症状方面改善了20%、50%、70%,依次评定中医症候改善为有效、显效、临床控制。

(四)疗效分析:依据以上标准,经统计膝痹患者20%、50%、70%有效率分别达到94.3%、91.2%、90.4%: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94.1%、显效率90.7%、临床控制率89.6%。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2012)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2012)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2012) 疗效分析、
总结、评价和优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XXXX 1月1日至XXXX 12月1日)累计治疗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如下:
全年共治疗门诊患者3389例,住院患者362例,全部
例均严格按照诊疗方案分期治疗,治疗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时间19天,平均费用7359元对11例中、早期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

对142例ⅳ期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占住院患者总数的39.7%。

平均住院时间为21天,平均费用为55218元。

2。

治疗应用分析
选择对骨关节炎ⅱ-ⅲ期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
综合征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于一些中早期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

1.65岁以上x光片显示为四级。

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6个月或反复复发,患者要求手术者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3。

疗效评价与分析。

对于ⅱ-ⅲ期保守治疗患者,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AC量表进行关节指数评分,治愈率为92%。

对部分中、早期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高腓骨部分切除,短期观察效果好,手术患者疗效达到100%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治愈率达到100%
已被评估,且诊断和治疗计划存在以下缺陷:
1。

新增腓骨高位部分切除术治疗方法病例少,疗效观察时间短。

改进措施:
1。

继续观察高位腓骨部分切除术的疗效,进一步增加病例数。

并密切关注相关文献报道12月
XXXX。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OA 。

附: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膝痹病(膝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
析、总结及评估
一、优势病种-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基本情况
2.膝痹诊疗方案修改内容:
二、优势病种-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估
1.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总结
我科经过多年对膝痹病的分析及评估,并对诊疗规范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制定了以下措施,使得我科门诊就诊人数增加153人次,住院患者增加109人次,中医药治疗率2009-2010年提升(3.53%),中医药治疗膝痹病的治愈率提升3%,中医特色疗法增加5种。

2.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优化情况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对科室的中医诊断水平,中医治疗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来评价诊疗规范的执行情况。

并对诊疗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
2.1规范完善了膝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疾病诊断),和临床疗效评定指标(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定标准),诊断和评价指标均为国际或国内最新、公认的指标。

2.2在中医辨证施治上,通过对膝痹病中医发病机理的探讨和研究,结合我院名老专家的临床经验认为肝肾亏虚为膝痹病的发病之根本,血凝络脉是膝痹病之关键,逐渐形成了“治痹当从肾、血论”的学术观点,提出以补肾通络为治痹之法。

遂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膝痹病分型的基础补充了肝脾两虚,肾虚血瘀型两型。

2.4增加了新疆特色的埋沙疗法,适应新疆地域气候特点的膏方及外用酒剂,和导引疗法,丰富了膝痹病的预防与保健方案。

2.5根据国家标准制定了规范的膝痹病中医临床护理规范,着重健康指导和辩证施护。

3.拟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3.1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完善中医辨证施治,使其指导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3.2进一步完善中医证候分析诊断表,建立完善膝痹病中医证候分型。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