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践研究报告
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自东丰县教育局的报告

委会议 、政府常务会议 、党政联席会议3 2 次 ,到教育现场
办公 5 次 ,研究 教育投 入 、迁 建学校 、调整学 区 、教 育公
平 等工 作 ;先后 台 了 《 东丰 县关 于 推进义 务 教育 均衡
发 展 的实施 方案 》 、 《 关 于加 强义 务教 育 阶段 控制 学生
调整学 区 让生源更加均衡
近年来 ,东 丰县 教育局坚持 以 “ 办 好让人 民满意 的优 质教育”为 中心 ,坚定不移地推进教 育均衡发展 ,在 长度
,
优化布局 让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合理 的学校布局 ,是缩小教育差别 、提高办学效 益 、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的有 效途径 。2 0 0 0 年 以来 ,通 过分类推
各相关 部 门签订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目 标 责任书 ,把推 础上 ,严 格实行按学 区入学 ,有效 控制 了学生择校现象 ;
进 教育均衡发展 ,促 进教育公平纳 入政府 惠民实事和绩效 评估考核 中,推动东丰教育事业发展。 重新 分割热门学校的学 区 ,扩 大薄弱学校的学 区半径 。教
特另 U 关 注
高度重视 多措并举 全 面推进县域 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
来 自东 丰 县 教 育局 的报 告
■ 本刊特约通讯员
东丰县地处吉林 省中南部 ,属 “ 五 山一水 四分 田”的 半山区农业县 ,伞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 0 1 所 ,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3 0 1 8 4 人 、教  ̄ f l i 4 3 9 6 人。
设 ,伞面提 升师资水平 ,实现师资力 量合理配 置。一是建 直 教师补充机 制。2 0 0 4 年以来 ,东丰县本着公平 、公正 、 公 开的原则 ,公开招聘师范类大 中专毕业生共7 0 0 多人 ,全 部 分配到基 层学校 ,充 实到教学一线 。二是每 年选派2 0 至 3 0 名县城优 秀教师到农 村薄弱学校 支教 。对选 派的教师 , 财 政 、人事 、教育部 门制定 了激励政 策 ,确保援 助教师安 心 支教 。■是根据有关 政策 ,教育局 对全县9 5 %以上的 中 小学 校长进行 交流调配 ,将 实验 中学起 始年级任课 教师与 相 对薄弱 的第 四中学整体调 换交流 ,从 实验小学 、第二实 验 小学选调 1 0 多名骨干 教师到进修 附小 、中心 小学任教 , 让 薄弱 的学 校从 低谷迈 向高峰 ,从薄 弱走 向辉煌 。 四是启 动 “ 名师工程 ” ,每两年评 选一次 ,每次评选3 0 名。2 0 1 2 年 ,东丰县政府 表彰 了3 0 位 名师 ,并 每人奖励5 0 0 0 元 ,连 续奖励 两年 。通 过实施 “ 名 师工程 ” ,努力造就一 支爱 岗 敬业 、治学严谨 、开拓创新 的高素质教 师队伍 。五是注重 研培 ,每学期选 派 1 0 名优 秀青年教师 到东北师 大培训 ,认 真 落实 “ 国培计 划” ,坚持 级培训 和校本培训 相结合 、 “ 走 去” 与 “ 请进来 ”相 结合 、岗前培训与 岗位 练兵相 东丰县教 育局 注重抓学校 的 内涵发展 ,以 “ 提高东丰 未来 公民素质 ”为 目标 。小学从 学习 习惯 培养 人手 ,打好 基 础 ,坚持不让一 个学生掉 队 ;初 中从控辍保 生 发 ,因 材施 教 ,努力不让 一个学生辍学 ;大力实施抓 好 “ 后三分
柞水县中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柞水县中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县“两基”工作通过国省验收,我县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当前,全县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高中特别是柞水县中教育质量、县中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
因此,解决好县中教育发展的“瓶颈”,实现高中教育突破发展目标,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柞水县中教育现状及取得成绩柞水县中学创办于1946年,是商洛市七县区中最晚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的高中。
现校区占地面积不足30亩,建筑面积6862平方米。
学校共有39个教学班,在校生2558名,教师职工195名,专任教师145人。
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56人。
学校班子16人,其中40岁以下2人、40至50岁9人、50岁以上5人。
正在迁建的新校区位于下梁镇,总面积138亩。
拟建八楼、一厅、一馆、一场,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教学楼三幢,建筑面积12029.79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一幢,建筑面积11434.76平方米;图书楼一幢,建筑面积4551平方米;师生公寓楼三幢,建筑面积21762平方米;师生餐厅及报告厅一幢,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体育馆一座,建筑面积1631平方米;面积15635平方米的标准田径场一个,其他配套设施15000平方米。
目前,三幢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已竣工;教师宿舍楼进入招标阶段,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及报告厅完成了图纸审定。
柞水县中搬迁后将满足3500名学生、300名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把加快县中教育发展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之一,强化政府行为,在新县中的布局规划、土地征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3篇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3篇一、发展现状教育机构:截至XX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
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六分之一的15.5%,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师生员工13658人。
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4.7%,高中80.4%,中等职校58.6%。
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15.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4%、75.1%、70.2%。
在校学生:全市共有教职员860462人,其中,普通高校20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06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
我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0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5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
全市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分别有学生47686人、50754人、56818人、6207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788人、31507人。
教育质量:XX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9%。
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巩固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4%、升中职比例32.8%。
关于某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不高,高分学生还较少,进入全省前100的人数还不够多。
(五)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加强。一是教师总量不足,编制缺口很大。二是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名师骨干教师 偏少;三是个别教师责任意识不强,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师德师风有待加强。
(六)部分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滞后。在积极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同时,部分学校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存在信息 化教学设备老化、设备超过使用年限、个别设备硬件无法更换维修等问题,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 教学。
(四)突破核心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是推行高中特色化办学。加强对艺术、体育等方面特长生的培养 ;深入研究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推动教学创新,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 加快推进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素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体系,配 备体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特色制作等专业教室、场地,通过增加学校专业教师配备、聘请行业协会专家 开展讲座、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三是打造学校特色文化。突出以德树人、以 文化人,支持学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创建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励教师敢担当、尽好责、做 为人
(七)教育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一是社会事务进校园过多,对学校正常教学干扰教大;二是学生心理健康 不容忽视;三是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流动商贩、不健康娱乐场所还存在安全隐患;四是课后延时服务仍需优化;五 是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还需发力。
三、关于加快推动我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教育是百年大计,事关我区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各级党委、政府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 ,扩充城镇学校学位,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激发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 距,促进各类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公平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于2010获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市义务教育离高位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距离。
为此,市教体局专门组织人员于2月中下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
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我市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
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
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坚持教育优先 突出均衡发展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教育优先突出均衡发展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作者:张维丽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第02期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人本兴县、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使全县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该县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龙门县继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实现“镇镇皆强镇”之后,全县上下以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目标,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推动本县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县科技教育局局长余谭能。
记者:据了解,龙门县于2014年12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验收:2015年6月,又顺利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督导验收,对于一个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山区县来说,实在不容易。
那么,龙门县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中,有哪些主要做法和经验?余谭能:我县高度重视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做到理念引领,规划先行,强化职能,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县域教育现代化水平。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实施六大工程,提速发展抓重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实施师资学历提升工程,提高队伍素质。
我县不断创新教育人事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进修,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二是实施幼教提质扩容工程,满足学前教育需求。
全面推进《龙门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每个乡镇都建设有优质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对县城部分幼儿园进行改造扩建,增加优质学位;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开办新的幼儿园。
这些办法基本满足了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学位的需求。
三是实施高中职校创优工程,增加优质学位。
2013年,龙门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终期评估;同时,我们投入900多万元推进永汉中学创建省一级学校,投入1000多万元推进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省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增加高中、中职优质学位,弥补制约龙门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关于全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情况的调研报告【共6页】

关于全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情况的调研报告最近,组织部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教育局负责同志对全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和调研。
现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0处,幼儿园130处,在校生11万人,在园幼儿3万余人,在职教职工8762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统筹推进教育一体化改革、建设和管理,实现了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复验。
(一)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严格落实定期研究、实事推动、视察调研、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全面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实施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解决中小学大班额、教育装备提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等工程,城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我县所有中小学(教学点除外)均创建为xx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严格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推进教育内部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完成了校长职级制认定;全力推进镇街教办“瘦身”;改革了教研管理体制,实现了教研管理的扁平化、高效化;制定了《xx 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综合督导评估考核方案》,实施分类督导考核,激发和调动了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三个积极性,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三)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形成,为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奠定了基础。
积极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努力构建多元化办学模式,与xxx教育集团签订了办学协议。
支持社会资本兴建民办教育学校,全县第一所全日制私立学校xx学校,建成区可容纳幼儿园9个班,小学60个班,高中24个班,现有一线教师70名,实行走读和寄宿两种管理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布局也不平衡。
2024年镇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情况汇报范文(2篇)

2024年镇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情况汇报范文敬启者:我荣幸地向各位上级领导汇报2024年我镇创建教育强县的工作情况。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是具体情况的汇报:一、教育发展整体情况在2024年,我镇在教育方面的整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师资力量逐渐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一年,我们重点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了3所中小学校和1所幼儿园,对现有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新增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功能室,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
2. 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2024年,我镇的教育经费投入同比增加了15%,达到了历史新高。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学校设施改善、师资培训、教育教学资源采购等方面,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
3. 师资力量加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我们在过去一年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了多次专题培训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批高水平教师,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师资力量。
4. 教育质量提升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通过加强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等措施,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我们组织了各类学科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公平情况在2024年,我镇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公平工作,注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1. 学区划分我们对学区划分进行了调整,确保每个学区内的学生可以就近入学,减少了孩子们因为交通等原因而辍学的情况。
2. 助学政策我们完善了助学政策,设立了多个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和扶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 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我们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不仅关注发展较好的学校,也注重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帮扶。
县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xx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代会工作报告)

县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xx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代会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第X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唱响“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担当实干”主旋律,在新的历史阶段谋定X发展新航向,在新的征程上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全面营造新优势、实现大跨越、再创新辉煌,乘着百年党史风华,书写新时代全面高质量赶超发展的X篇章。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县第X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砥砺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推动了初心使命扎根铸魂。
全县上下拼搏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掀起苦干实干工作热潮,呈现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队伍奋发向上的生动局面,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圆满收官”,获得了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人居环境进步奖等一批重量级荣誉,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更加坚决有力。
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动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X落地落实。
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纠正“四风”,干部作风持续优化。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查处一批典型案件,惩腐肃贪成效更加显著。
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实现X届县委巡察全覆盖。
构建“X+X+N”廉政教育体系,得到全国人大、省委领导高度评价。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X”宗教工作法获得省领导充分肯定。
区域教育发展调查研究报告——吴起县域教育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矛盾和问题

区域教育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 —
吴起 县域教育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矛 盾和 问题 刘世东 , 王生仁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 , 陕西 吴起 7 1 7 6 0 0 )
摘要: 硬环 境好 , 软 环境 差 , 这 既是 吴起 教 育发展 的现 状 , 也是 目前 吴起教 育存在 的矛 盾和 问题 。本 文 以吴起县 域教 育
得 了新 的突破 。
教育现代化建设仍然滞后 , 推广应运不够广泛和深入 , 有 待进 几步 内涵 式发 展 , 现有 教 师不 能充分 而 高效 利用 现 代 教学设 备 与手 段 , 很难 适 应现 代教 育教 学需 要 。六 是学 前
教育、 高 中教 育 和 职业 教 育发 展 相 对滞 后 ( 尤 其 是职 业 技 术教 育严 重滞 后 ) , 各类 教育 均衡 发 展有 待协 调 , 社 会 意识 和观 念滞后 制约教 育健 康发 展形势 不容乐 观 , 等等 。 二、 吴起教 育发 展存 在 的主 要矛盾 和 问题 1 . 主要矛 盾 : 教育 投入 高 , 发展 水平 低 ; 硬件 建设 强 , 软 件 建设 弱 ; 考生 基 数 大 , 升 学 比率 小 ; 传 统 观念 根 深 蒂 固 , 现 代要 求 表 面悬 浮 ; 应试 教 育扎 扎 实 实 , 素质 教 育摇 摇 摆 摆; 金榜 题 名 , 百姓期 望 节 节 升 , 名落孙山 , 大家 失 望 步步 高; 普 通教 育 红红火 火 , 特 色教 育无 人 问津 ; 普 通 高 中一枝 独秀 , 职业 高 中百花 凋零 ; 经济 社会 大需 求 , 教 育 发展 不适
发 展 现状及 其 主要 矛盾 和 问题 为案例做 一 些肤 浅 的研 究 , 以抛 砖 引 玉 , 以小见 大 , 呼 唤人 们对教 育的 关切 。 关 键词 : 教 育发展 ; 现状 ; 矛盾; 问题 中图分 类 号 : G 6 3 7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6 — 0 1 3 6 — 0 2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查研究——以辽宁部分县(市、区)为例

根据 辽 宁省 人 民政府 《 关 于实 施普 及 九年 义务 教育 规 划 的 通 知》 ( 辽政 办 发 [ 2 0 0 3 1 5 7 号) 要 求 ,笔 者 随省 政 府 教育 督 导 团和省 教育 厅联 合 组成 的评 估验 收 组于2 0 1 2 年9 月1 7日至 l 1 月7 日,对抚 顺 市 、铁 岭市 、朝 阳市 和 葫
标 。大力 加 强师德 建 设 ,提高 教师 的道 德素 养 。充 分发
挥教 师进 修 学校 的重 要作 用 ,有计 划 、有 步骤 、有 成效
作制 度 等一 系列 机制 ,形成 了政 府主 要领 导 亲 自抓 、教
地 对 教 师 进 行 业 务 培 训 , 使 教师 业 务 能 力有 大 幅度 提 升 ,有力 促进 了教 师专 业化 成长 和执 教能 力提升 。
育 教学质 量 各 县( 市 、 区) 始 终坚 持 以促 进 学校 内涵 发 展 为 出发
点 ,深 化 新课程 改 革 ,努力 创建 特色 学 校 ,打造 教育 品
目标 明确 , 定位准 确 ,确保 财政 投 入及 时到 位 。四 是宣 传 动 员到 位 。坚 持把 义务 教育 发展 纳入 绩效 考 核指 标体 系 ,加大 执行 力度 ,对工 作 目标 、政策 、措 施广 泛 进行 宣传 。通 过 多种 形式 和载 体 ,动 员和组 织 各方 面力 量共
为 实现义 务教 育均 衡 发展 目标 的关 键 ,积 极采 取有 效措
、
义务教 育均衡 发展 的成绩和做法
1 . 县委 、县政 府 高度 重视 教 育工 作 ,切 实把 教 育优
先 发展 放 在重 要 的战略 摆位
县委 、县 政府 高度 重视 教育 事业 的发展 ,始 终坚 持 以科 学发 展 观 为指 导 ,以优 先发 展 、均衡 发展 、优 质 发 展 为原 则 ,认真 落 实 “ 四个 到位 ”,构建 了一条 结构 合
坚持率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县

坚持率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田辉霞【摘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蕲春县按照“办学理念新、质量高、结构优、条件好、师资队伍精、服务能力强”的工作目标,全面实施“教育强县”工程,注重顶层设计,深化教育改革,切实整合教育资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关键词】率先发展教育强县教育改革【作者简介】田辉霞,湖北省蕲春县教育局局长。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5)01-0050-022013年11月19日,中共黄冈市委、黄冈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全力打造黄冈教育品牌、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奋斗目标,规划了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根据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既定工作目标,蕲春县按照“办学理念新、质量高、结构优、条件好、师资队伍精、服务能力强”的工作目标,全面实施“教育强县”工程,特别是力争实现“三个到位”,即政府经费投入到位,师资队伍建设到位,教育资源整合到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坚持多策并举,落实优先发展战略敬业劝学,建国之根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投入到位,事业发展到位,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要推行县乡(镇、办)两级政府责任制、教育部门和学校责任制的教育工作双轨责任制,加强考核,确保各项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
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原则,切实承担起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
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对当前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管理;要建立学校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积极扩大开放式办学;要进一步优化和重组全县的教育资源,构建灵活有效的教育体制。
县委书记教育工作述职报告

述职述廉:_________县委书记教育工作述职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8 页县委书记教育工作述职报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改革创新,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现将我个人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宁乡是教育大县,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历届党政领导共同努力,开创了宁乡教育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宁乡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任职以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致力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民办教育蓬勃发展,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成果丰硕。
宁乡一中、宁乡四中、宁乡十三中先后创建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县职业中专、环球职业中专双双跻身“全国百强”。
07年省“两项督导”评估工作获得了省评估组的高度评价,被评定为优秀。
1、进一步提升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兴,百业兴;教育兴,宁乡兴”,形成了“二十一世纪宁乡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发展要抓住超前投入和提高人的素质这两个重点”的共识。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依靠教育振兴和科技进步,能把我县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县域经济的的健康快速发展。
除了提高县一级对教育的认识外,我们对乡村两级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也第2页共8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进一步把握教育工作着力点,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我们积极创新教育投入方式,实行投入分级负责制,争取中央、省、市教育转移支付的投入,加大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2023年最新的教育工作会议心得体会3篇

2023年最新的教育工作会议心得体会3篇教育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锐意改革,勇与担当‘奋力开启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新航程》,我对2023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了具体的了解,对我县现阶段的教育状况有了明确的认识。
更进一步体会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也深切地体会到县教委对教师的厚望。
使人明白“强国必先强教”、“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道理。
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育人导向,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所以,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
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
①要端正工作态度。
教师,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希望与梦想,也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有用人才的历史责任,岗位神圣,使命光荣。
要端正工作态度,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务实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教育方式,鼓起学生向上的勇气,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学识、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②要规范自身言行。
教师是社会生活中有知识、讲诚信的群体,一言一行传递的是正确思想,表达的是真诚意愿,这也是教师这个行业受到尊敬的原因。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为人师表,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以优雅的举止、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来激励和熏陶学生。
三、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途径。
加快县域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加快县域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考背景和概述教育发展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最基础、最关键的事情之一。
县域教育发展是指在城市之间、乡村之间,由县政府牵头,在县级辖区内对教育进行规划和建设,以解决人民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
当前,县域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
如何加快县域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县级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制定应对策略的问题。
问题和挑战县域教育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挑战:教育资源不足县级政府投入不足,教育经费不到位,致使县域教育发展受到制约。
同时,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教师队伍规模很小,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质量不高县域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质量比城市或其他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高素质、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不够在一些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或其他条件不足,一些新型教育资源和传统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有时缺乏对本民族教育的支持,也存在儿童上学难的困境。
市场化办学模式下的乱象部分地方利用政策漏洞和盲区,开展“炒作”、“拉人头”等不良招生行为,使得教育资源越来越倾向于金钱和权势,影响了教育公平和公正。
素质教育不够到位尽管当前更多地关注中小学生通过升学考试,但是需要同时重视中小学教育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创新能力等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快县域教育发展对策和建议加大对县域教育的投入和扶持中央和地方应该加大对县域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等资源应该充分利用,为县域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捐助和支持。
完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县域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能和管理规定,推动教育事业依法治理。
同时,优化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内的教育服务覆盖面与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和打造教育品牌在县域教育发展中,应该把教育质量优先放在第一位。
教育优先发展的生动实践

教育优先发展的生动实践作者:陈文静来源:《湖南教育·B版》2019年第01期在全省教育大会上,长沙市、永州市、怀化市、资兴市和泸溪县分别就“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党管教育职责”“建强建好教师队伍”等五个方面作了典型发言。
近年来,长沙市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满意度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一是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不懈追求,努力让群众舒心。
坚持把教育公益性放在首位,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突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的发展需要。
2017年,全市教育财政性投入达183.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13%;突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率先整体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和省教育强县(市、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典型;突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每年建设30所以上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22%。
爱绘本、爱阅读的长沙市砂子塘湘天小学学生二是始终把儿童友好作为长沙特色,努力让学生暖心。
全面保证儿童受教育权,通过化解大班额、招生入学制度改革、全纳教育等途径,将教育之门向每一个学生敞开;全面优化儿童学习环境,打造“15分钟上学圈”,率先在全国推行小学8点半上课,试点建设了一批儿童友好型学校;全面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评估监测制度,各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配备率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率均达100%。
三是始终把品质教育作为城市名片,努力让家长放心。
坚持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深化育人机制改革,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发展;坚持特色立校,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递进式发展策略,打造大批特色学校;培育名优教师团队,先后实施教育英才和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建名优校长教师库。
2024年关于全县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经验材料范文

2024年关于全县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经验材料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2024年关于全县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经验材料范文XX县是XX县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XX 个社区、XX个乡镇、XX个行政村,县域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
关于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的调研报告为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解决我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找破解难题的策略,我对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区域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十五以来,我们采取分步实施、化整为零的办法,以实施乡镇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全市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得到巩固,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各学段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高位增长。
积极扶持特殊教育发展,动员社会各界关爱残障学生;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高职中教育结构更趋合理;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加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通过向上争取、地方配套等多元投入,全市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建设工程,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备,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全市先后建成省命名的窗口学校53所。
18个乡镇创成扬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
三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师德师能建设,骨干教师、各类名师队伍不断壮大。
推进精致管理,狠抓教学过程,全市中小学教育质态明显提升。
以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德育、美育、体育等工作,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以高考为标志的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XX年高考本二以上进线人数达2033人,向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是教育贡献份额扩大。
近年来,全市每年都向高校输送新生4000多人,有效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
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近5年,全市有700多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专科以上学历。
近3年,20多万人次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万多人次接受职工岗位培训,1.2万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内转外输。
推进教育强县心得体会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推进教育强县的工作,亲身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给县域教育带来的深刻变化。
以下是我对推进教育强县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坚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强县工作,首先要坚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战略,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1. 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
同时,要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优化资源配置。
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同时,要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力推进教育强县工作,关键在于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力。
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紧紧围绕教育改革这个核心,推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1. 优化课程设置。
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实行分类考试、多元录取,选拔优秀人才。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实现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3.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考核、激励等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教育督导,确保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强县工作,要加强教育督导,确保教育质量。
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1. 完善教育督导体系。
要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构,明确督导职责,提高督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024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评报告

五岔路乡紧跟时代步伐,应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我乡的教育工作的宣传,通过乡政府微信公众号弯丹牛之乡芒市五岔路乡共发布我乡教育新闻6篇,政府门户网站五岔路乡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信息6篇,个人简历在市级平台景颇网发布消息一篇,对五岔路乡教育发展工作及时进行了报道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中心校9.7平方米;热门思想汇报芒蚌小学6.6平方米;弯丹明德小学7平方米;梁子街小学7.7平方米;全部达标。
生均绿化面积中心校1.7平方米(已达标);芒蚌小学2.3平方米;弯丹明德生均面积14.4平方米(已达标);梁子街小学5平方米;全部达标。
生均校舍面积中心校5.8平方米(已达标);芒蚌小学生均6.5平方米(已达标);弯丹明德小学生均面积4.2平方米(已达标)。梁子街小学4.9平方米(已达标)。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档案,政府包村干部、学校教师、村小组长三位一体及时沟通掌握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辍学学生信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关爱体系。20xx年中学有残疾少年5人,其中智力残疾3人,其他残疾2人。全乡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7.5%,小学有残疾儿童3人其中智力残2人,肢体残1人。全乡共有留守学生16人,我乡均对其这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保证其健康成长。四是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五岔路乡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体系。20xx学年年度学区学龄儿童1473人,学龄儿童入学1438人,入学率达99.71 %。初中入学率达102%,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1.48%。
严格按照《芒市推进和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所规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期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评报告范文(精选8篇)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践研究报告XXX教育科学规划研究办公室一、课题概述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探索研究西部地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策略、举措,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全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
XXX是一个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的农业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9镇1乡123个行政村,人口31万,2009年XXX生产总值46.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5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处于中下游。
XXX是省首家教育强县,教育综合实力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XXX现有公办中小学校(园)81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初级中学11所,小学60所,公办幼儿园4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21所,乡镇农技校10所,村级农技校123所。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4219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415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278人,全县公办幼儿园幼儿1307人,教职工3408人。
XXX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XXX开展“县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践研究”,积极探索促进县域各类教育率先、优质、均衡、协调、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对于提升县域教育综合实力,丰富教育优先发展理论,全面落实“科教兴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XXX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综合实力较强的个案研究县,开展此项研究,对于加快教育涵提升、外延扩、质量提高具有独特的实践意义。
此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优先”——将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研究的落脚点是“发展”——客观审视和分析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一系列举措,对教育提速发展、领先于经济和其它公共事业,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1、课题研究的目标:回顾XXX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总结在XXX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发展模式,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课题研究的容: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立的过程。
②XXX经济社会的现状与特点及其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的要求。
③XXX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④XXX教育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支持。
⑤“十一五”期间县政府和教育局制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及其落实情况。
⑥“十一五”期间XXX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⑦“十一五”期间XXX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⑧影响XXX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因素、障碍和困难。
⑨对县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切入点1、研究方法①、调查法。
深入基层学校、村组、部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
②、文献法。
查阅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外教育优先发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依据。
③、个案研究法。
结合调查所获得的教育案例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④、比较研究法。
对调查所得数据、信息与教育发达地区典型经验进行对比研究;与国家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进行对比研究;与XXX教育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进行对比研究。
⑤、讨论法。
坚持集体讨论的方法,集思广益,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2、研究切入点在此课题的研究中,XXX一是确立了三大重点: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教育部管理。
二是坚持条块结合,①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两条主线;②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六个模块。
三是坚持点面结合,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选取XXX中学、职教中心、实验小学、县示幼儿园、青化乡育才小学作为个案分析对象,重点进行深入研究。
四是坚持调查与文献相结合。
一是调查了“十一五”期间XXX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数据,二是查阅了“十一五”期间XXX出台的各类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相关文件。
四、剖析与总结(一)XXX经济社会发展现状XXX近年来突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培养财政新的增长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食总产值稳定在15万吨以上;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达20万吨;畜牧业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个,养殖专业村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210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户;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03个。
2010年农业总产值将达18.8亿元。
二是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
XXX共有工业企业3650户,规模以上企业39户,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户,2010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1亿元。
三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以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为龙头,带动了XXX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将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15%。
旅游综合收入14.2亿元。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全面改善。
以城乡发展、“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保障体系为发展切入点,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农民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改观。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现状,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XXX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急需培养开拓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技能实用型的技术工人,通过他们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提升全县生产总值。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急需培养农村实用性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实施农幅产品深加工,增加农幅产品附加值。
三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要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型和创造优秀大学生,使全县每万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达200人以上,提高全县人民整体素质。
四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进城落户人员的逐年增加,城镇教育须实施教育集团化发展,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实施一条龙教育发展规划,满足进城落户人员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和城镇居民终生学习的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XXX教育优先发展的主要做法1、重教兴学的良好氛围是县域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前提XXX是西周部落发祥地之一,历史渊远,人杰地灵,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有将白起,蜀将,医学家王焘,理学家载,国上将达。
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XXX教盛、尊师崇学的优良传统。
XXX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牢固树立科教立本战略,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县上下形成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举县一致抓教育”的浓厚氛围。
XXX是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第五届中华扫盲奖先进单位和省首家教育强县,教育已成为XXX对外宣传的名片,成为XXX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品牌。
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XXX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2、政策支持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有力保障“十一五”期间,为了巩固全省首家教育强县成果,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提速发展,XXX提出了教育发展“四个优先”:教育工作优先部署,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提案优先办理,教育建设优先安排。
先后出台了《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教立本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的暂行办法》、《XXX中小学布局调整五年规划》、《XXX中小学寄宿制项目建设三年规划》、《XXX撤并学校财产归属管理意见》、《关于XXX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XXX中小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等15个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
在具体落实中,一是完善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构建了以教育行政部门抓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培养、课程改革、学校管理的落实,财政、土地、城建、人劳等十多个部门作好教育发展所需经费、土地、规划、师资等多方面供给与配合的教育管理体制。
二是落实了《义务教育法》,“两基”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提高。
2006年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小学辍学率为0.6%,初中辍学率为1.9%,到2010年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依然保持100%,实现了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下降为0.17%。
三是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
2006年以前全县初中为14所,小学总数为157所,到2010年全县共撤并初中3所,小学99所(其中新建2所),现有初中11所,小学60所。
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布局调整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
四是从2009年7月起全部落实了教师绩效工资,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是按照XXX中小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供暖工程规划、卫生新校园工程规划、校舍安全工程等规划,加快实施了各类校舍建设工程,近五年来共完成各类工程建设122项,总建筑面积138799.4㎡,总投资19718.45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106.32万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需要。
六是按照“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五年来全县义务教育段共有31.90万人次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总金额为9121万元。
有14728人次学生享受了“一补”政策,总金额为899.4万元。
七是按照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要求,落实了职中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几年来享受生活补助费的职中学生共有13949人次,确保了XXX职业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八是按照县政府《关于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寄宿学生中实施蛋奶工程意见》的要求,落实了寄宿生“蛋奶工程”,截止目前共为全县27081人次学生供应了蛋奶,总金额达367.7万元。
九是落实了进城务工和进城落户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相关政策,几年来共有1269名小学生和498名初中生在县、镇学校就近入学。
十是按照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和救助的相关政策要求,XXX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几年来共为全县4414人次大学生提供了2586.63万元的助学贷款,三年来共为5839名困难高中生提供救助款231万元;为499名特困学生,提供了249.5万元的困难救助。
为609名学生提供了53.32万元的社会救助;为2084名困难学生提供了208.4万元的公益金资助。
确保了这些家庭困难学生,按时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
3、经费投入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十一五”期间,XXX生产总值达到53.9亿元,人均GDP 达到1.76万元。
尽管经济实力不占优势,但XXX在财力极其紧的情况下,坚持优先保证教育投入。
2005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3828万元,预算教育事业费5979万元、义务教育费4303万元、公用经费146.3万元。
2006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4003万元,较上年增长4.6%;预算教育事业费6599万元,较上年增长5.8%。
2007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4606万元,较上年增长15.1%,预算教育事业费9189万元,较去年增长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