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氢技术

合集下载

生物制氢

生物制氢


与藻类相似,蓝细菌在产氢的同时也会产生氧气, 而氧是固氮酶的抑制剂。

通过基因工程改变藻类的基因提高藻类的耐氧能力 是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厌氧细菌产氢由于不依赖光照,在黑暗条件下就可进行 产氢反应,容易实现产氢反应器的工程放大试验 厌氧细菌能利用多种有机物质作为制氢反应原料,可使 多种工农业有机污水得到洁净化处理,有效地治理了环 境污染,同时还产生洁净的氢气,使工农业有机废弃物 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厌氧细菌在发酵制氢过程中的产氢量和原料利用率均比 较低Fra bibliotek

1949年,Gest等研究证明深红红螺菌在有机碳的存 在下可以放出氢气 1966年 刘易斯提出了生物制氢的概念 1976年,孙国超等分离出了产氢量和产氢时间都较 可观的产氢菌。 1984年,日本的Miyake等筛选出了平均产氢率达 18.4微升/h*mg的非硫光合细菌 现有的研究大多为实验室内进行的小型试验,许多 研究还都集中在细菌和酶固定化技术上,离工业化 生产还有很大差距
。。。



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 它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 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 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 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等。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和生 物化学转换等3种途径。
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 柴 生物质的热化学转换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 使生物质汽化、炭化、热解和催化液化,以生产气 态燃料、液态燃料和化学物质的技术。 生物质的生物化学转换 沼气转化: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 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即 沼气。 乙醇转换:是利用糖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经发 酵制成乙醇。 其他转换

生物制氢

生物制氢

2.蓝细菌(藻)间接光解水制氢技术 蓝细菌( 蓝细菌 (1)筛选高活性氢酶或高异性细胞结构的菌 (藻)株; (2)基因工程水段消除吸氢酶,增加双向氢酶 的活性; (3)优化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
3.光发酵系统 3.光发酵系统 (1)消除其他竞争性微生物,以减少对营养的 消耗; (2)共培养利用不同光能的微生物 4.暗发酵生物制氢技术 4.暗发酵生物制氢技术 (1)研究气体快速分离技术,减少因氢、二氧 化碳分压增加抑制产氢速率———膜技术的 使用; (2)防止因一氧化碳积累对PEMFC的毒害; (3)诱变高产氢能力的菌株; (4)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如固定床的使用
生物制氢过程的运用、 生物制氢过程的运用、前景 和发展方向
文食103——1 孙马龙
序言
2002年9月在巴黎汽车博览会上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一辆 可行驶的名为Hy-wire的样车。与普通汽车不同的是,该汽 车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今天,内燃机汽车的能效利用 率只有20%~25%,及时再使用新技术,其能源利用率也只 能爬升到30%左右,而且不可避免的仍要排放CO2和其它污 染物。而氢燃料电池的利用率高达55%,几乎十内燃机的2 倍,所以发展氢能源成为了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
氢气产生速率与:pH、水力停留时间、 氢分压等有很大关系 利用厌氧细菌发酵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 素降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具有很强的环境、 经济效益
四绿藻直接光解水制氢技术 (1)通过基因工程水段改变集光复合体尺寸, 以增加太阳能的转换效率; (2)改变氢酶基因的耐氧性,或是进行定向克 隆; (3)优化设计,降低光生物反应器的成本; (4)优化调控方法、工艺条件,增加产氢速率、 产氢量.
(2) Rubrivivax gelatinosus CBS 能够100% 转换气态的CO成H2; (3)这类微生物的氢酶具有很强的耐氧性,在 空气中充分搅拌时氢酶的半衰期为21h. 代表性菌株: Rubrivivax gelatinosus CBS 96mmol H2/mg cdw/h

生物制氢技术

生物制氢技术

优点:清洁,节能,不消耗矿物资源,可再生等。 利用太阳能通过生物质制氢是最有前景的制氢途径。
生物质为可再生资源,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和物质转换,在常温常压下通过酶的催 化作用得到氢气;太阳能可以作为产氢的一次能源,降低生物质制氢成本。
氢的储存
氢的储存比固态煤、液态石油、天然气更困难。 一般,氢可以以气体、液体、化合物等形式储存。
目前氢的储存方式主要有: 常压储氢、 高压储氢、 液态储氢、 金属氢化物储氢、 非金属氢化物储氢
氢的利用
(1)用做内燃机燃料
氢内燃机与汽油内燃机相比,系统效率高,发动机寿命长,环境 友好,使用经济。目前氢内燃机汽车还在示范阶段,困难在于没 有适宜的车载储氢技术; 氢内燃机飞机和氢燃料火箭前景更好。
热化学转化法制氢原理
生物质超临界转化制氢
生物质超临界转化制氢是将生物质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 合,置于超临界条件下(压力22. 15 MPa,温度347℃) 发生热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含量较高的气体和成分。
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溶解性类似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临界温度下几乎所 有的有机物都可以溶解,无机盐等极性物质溶解度很低
(2)用做燃料电池
是氢能利用的最理想方式,是电解水制氢的逆反应。 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系统较简化且可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但氢 的储存量有限,目前正在研究合适的储氢方式。 燃料电池还可用在固定式电站,也可用作小型或微型便携电源。
(3)用于热核反应
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是核聚变反应最为常见的原料。
地球上海水中含有的氘超过4.0×1013 t。1L海水中的氘,经过核聚变产生的 能量,相当于300 L汽油燃烧后释放的能量。如果把自然界的氘和氚全部用于 核聚变,其产生的能足够让人类用100亿年。

生物质制氢技术

生物质制氢技术

从表1可见,气化产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CO。因此在生物质气化中,为了提 高氢气产出量,需在气化介质中加入水蒸气。通常认为,在蒸汽流态化条件下 发生下述反应:
上述反应导致床灰中的残炭含量减少,气体产物中的CO2和H2含量增多。生物质 炭与水蒸气的气化反应的反应式及平衡常数如表2所示。
从表2可见,只有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炭的气化反应才可能发生。因此,如何设计 催化剂降低炭的气化反应温度,促进炭的气化反应的发生是催化气化制氢的一个重 要研究内容。
用水制氢 化石能源制氢 生物质制氢 热化学转化技术:有生物 质热解制氢、气化制氢超 临界气化制氢等方法。产 氢率和经济性是选择工艺 的关键
水电解制氢:产品纯度高, 煤制氢:生产投资大,易 操作简便,但电能消耗高 排放温室气体,新型技术 正在研发
热化学制氢:能耗低,可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直 接利用反应堆的热能,效 率高,反应过程不易控制 高温热解水制氢:过程复 杂,成本高
• 研究进展 5.1 生物质气化技术 我国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已达到工业示范 和应用阶段。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多年 来进行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其气化 产物中氢气约占10%,热值达11MJ/m3。在 国外,由于转化技术水平较高,生物质气 化已能大规模生产水煤气,且氢气含量也 较高。
• 水蒸气催化变换 国外对生物质的水蒸气催化气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单 位kg生物质产氢率从30~80g不等。美国夏威夷大学和天 然气能源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一套流化床气化制氢装置在水 蒸气和生物质的摩尔比为1.7的情况下,每千克生物质 (去湿、除灰)可产生128g氢气,达到该生物质最大理论 产氢量的78%. • 表3是以焦煤、橄榄壳以及向日葵杆为原料进行的水蒸 气催化气化实验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在催化剂作用下, 即使气化温度比较低(450度),也可得到较高的氢含量 (34.7%)。另外氢气的产出也随气化原料和催化剂的不 同而不同。

生物质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生物质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引言在当前全球能源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生物质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生物质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进展。

二、生物质制氢技术概述生物质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固定的光能,可以通过热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转化为燃料、化学品等有机化合物。

生物质制氢技术是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氢燃料的技术,其优势在于可再生、低碳排放和资源广泛。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制氢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三、生物质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1. 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生物质气化是将生物质物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分解,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等气体。

通过气化反应,可将生物质转化为合成气,再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制备氢气。

目前,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在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2. 微生物发酵制氢技术生物质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氢气,这是一种相对环保的生产方法。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特殊菌株的应用使得生物质发酵制氢技术逐渐成熟。

生物质发酵制氢技术在实验室阶段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工业化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3. 生物质光解制氢技术生物质光解制氢技术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将生物质中的水分子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这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制备方式,其研究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进行工业化应用。

四、生物质制氢技术的展望生物质制氢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首先是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问题,需要建立可持续的生物质供应链;其次是高效的氢气生产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最后是氢气的应用技术,需要配套发展氢燃料电池等技术。

个人观点与理解生物质制氢技术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我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优先考虑改进氢气生产技术,并加大对生物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性的研究。

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推动生物质制氢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

《生物质制氢技术》课件

《生物质制氢技术》课件
宣传推广
加强对生物质制氢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技术创新与突破
研发支持
加大对生物质制氢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 业升级。
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生物质制氢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技术创新 提供人才支撑。
降低成本是生物质制氢技术推广 应用的关键,需要加强副产物的 资源化利用和降低能耗等方面的 研究。
开发新型生物质资源是解决生物 质资源多样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探索利用木质纤维素等新型 生物质资源进行制氢。
04
生物质制氢的环保与经济性 分析
环保性分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01
生物质制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生物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
生物质来源
生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城 市垃圾和废水等。
生物质转化
生物质通过热解、气化、发酵等过程转化为氢气和其他有用 物质。
生物质气化制氢
原理
生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经过气化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合成气,其中含有氢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工艺流程
生物质经过干燥、粉碎后,进入气化炉进行气化反应,生成的气体经过冷却、 净化后得到氢气。
二氧化碳达到平衡,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02
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等可用于制氢,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替代化石燃料
03
生物质制氢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降低空气污染和碳排放。
经济性分析

玉米秸秆生物制氢

玉米秸秆生物制氢

深入研究玉米秸秆生物制氢的机理和动力学模 型,为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提供理论支持。
开展玉米秸秆生物制氢的中试和工业化试验,验 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玉米秸秆生物制氢应用前 景与挑战
应用领域拓展
能源领域
玉米秸秆生物制氢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供热等领 域,有助于缓解化石能源的压力。
化工领域
生物制氢可用于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降低对传统化石原料 的依赖。
交通领域
将生物制氢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可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推 动绿色出行。
破碎设备
用于将玉米秸秆破碎成小块, 以便于后续的干燥和生物转化 过程。
生物转化反应器
为微生物或酶提供适宜的生长 环境,促进其对玉米秸秆中多 糖类物质的转化。
氢气净化设备
用于去除氢气中的杂质,如二 氧化碳、甲烷等,得到纯净的 氢气。
操作参数优化
温度控制
根据不同阶段的微生物或酶的最适温 度,调整反应器的温度,以提高生物 转化和发酵效率。
温度、pH值、接种量等条件对玉米 秸秆生物制氢过程具有显著影响。适 宜的温度和pH值有利于产氢菌的生 长和代谢,而接种量的多少则直接影 响产氢菌在发酵体系中的数量和活性 。
玉米秸秆生物制氢技术具有原料来源 广泛、成本低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 ,未来有望在能源、环保等领域得到 广泛应用。同时,针对该技术存在的 产氢量不稳定、发酵周期长等问题, 可通过优化发酵工艺、选育高效产氢 菌株等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实验材料
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玉米秸秆,经 过破碎、干燥等预处理后备用。
实验方法
采用批式发酵方式,在一定的温度、pH 值、接种量等条件下进行发酵实验。通 过定期取样分析,监测产氢量、底物消 耗、微生物群落变化等指标。

生物质制氢工艺流程

生物质制氢工艺流程

生物质制氢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生物质原料的准备:将生物质原料进行破碎、干燥、脱硫等预处理,以便后续的转化过程。

生物质的热解:将预处理后的生物质放入热解反应器中进行热解,得到生物油、气体和生物炭。

生物油的提纯和加工:将热解得到的生物油进行提纯和加工,得到高品质的生物燃料或化学品。

气体的处理和提纯:将热解得到的气体进行净化、提纯和催化转化,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生物炭的利用:将热解得到的生物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如制备活性炭、炭黑等。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质制氢工艺流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控制条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和产率。

此外,生物质制氢技术也需要与其他能源技术、化工技术等进行集成和优化,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制氢的三种方法

生物制氢的三种方法

生物制氢的三种方法
微生物法制氢包括化能营养微生物产氢、发酵型微生物放氢、光合产氢以及固定化细胞技术产氢等方式。

化能营养微生物产氢,属于化能营养微生物的是某些发酵类型的严格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发酵型微生物放氢的原始基质是各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某些醇类以及有机酸等。

光合产氢,即光合细菌在黑暗厌氧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放出少量氢气,光照会明显增加产氢1。

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产氢过程称为光和产氢。

可用各种工业、生活有机废水和农副产品废弃物为基质,进行光合细菌连续培养。

利用光合细菌产氢比其他生物制氢法更有优越性,如光合细菌的放氢速率比蓝细菌高2个数璜级,比异氧菌产氢的能量转化率髙,且氢气纯度高。

光合细胞产氢已进人应用开发阶段,主要集中于寻找产氢量高、产氢速率大的光合细菌菌种以及产氢工艺条件的探索。

仿照固定化酶技术而产生的固定化细胞技术为连续生物制氢提供了可能。

有人最先把一株芽孢杆菌属制成固定化细胞在滴滤床反应器中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可在4-5min
内完成,二氧化碳转化率达86%,产氢率高达3.96mmo!/(L•min)。

生物制氢方法、运用及发展前景

生物制氢方法、运用及发展前景
C6H12O6+12H2O →12H2+6CO2 有将这类微生物光发酵产氢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实例
光合异养微生物水气转化反应产生氢气
一些光合异养微生物在暗条件下能够利用CO作为单 一碳源,产生ATP的同时释放出H2、CO2
如Rubrivivax gelatinosus CBS,它不仅可以在暗条件 下进行CO-水-气转换反应,而且能利用光能固定
O2将CO同化为细胞质;即使在有其他有机底物的 情况下,它也能够很好利用CO并且能够100﹪转换 气态的CO成H2
其反应式如下:
CO + H2O → CO2 + H2
发酵制氢
氧细菌利用有机物进行暗发酵产生氢气,温度范围25℃,或超高温>80℃ (1)当乙酸为终产物时:
C6H12O6+2H2O→2CH3COOH+4H2+2CO2
细菌(藻)间接光解水制氢技术
1)筛选高活性氢酶或高异性细胞结构的菌(藻)株 2)基因工程水段消除吸氢酶,增加双向氢酶的活性 3)优化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
发酵系统
1)消除其他竞争性微生物,以减少对营养的消耗 2)共培养利用不同光能的微生物
4.暗发酵生物制氢技术
(1)研究气体快速分离技术,减少因氢、二氧化碳分压增加抑 产氢速率——膜技术的使用
元素调控,如:硫、磷
PSII抑制剂,如:DCMU、CCCP、 FCCP
2.间接光解产氢(蓝细菌)
蓝细菌主要分为:蓝绿藻、蓝藻纲类、蓝藻类 如图:
它的总反应式为: 12H2O+6CO2 →C6H12O6+6O2
C6H12O6+12H2O →12H2+6CO2
发酵产氢(无硫紫细菌)
硫紫细菌在缺氮条件下,用光能和还原性底物产 氢气:

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氢气作为环境友好的洁净能源和高能燃料,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如何经济、高效制氢已经成为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与传统制氢技术相比,生物制氢技术以其低成本、可处理有机废弃物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对生物制氢技术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对生物制氢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制氢技术发展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的短缺和大量燃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面临的两大难题,开发新型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势在必行。

氢气因其高热值、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前,氢气的制取有高温分解天然气、电解水、太阳能制氢、水煤气转化、甲烷裂解等方法,但是大都成本过高或者可操作性过低。

随着氢气用途的日益广泛,如何经济、高效制氢已经成为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生物制氢技术的概述1.生物制氢技术简介生物制氢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以工农业废水、废渣等为原材料,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以有机物为基质产生氢气的方法,把废弃物的处理与能源回收相结合,生产过程清洁、节能,不消耗矿物资源。

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开始寻找替代能源,生物制氢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以此开展了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

现有的研究表明,氢气与某些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氢代谢在调节厌氧发酵的碳及电子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氢代谢伴随着各种有机物的分解及合成,为厌氧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所必须的能量。

根据微生物的能量利用形式,可以将产氢微生物分为光能产氢微生物和厌氧发酵微生物,其中光能产氢微生物可进一步分为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异养微生物。

光能自养微生物,例如蓝细菌和绿藻,在光照、厌氧的条件下通过分解水从而产生氢气;光能异养微生物,例如光合细菌,在光照、厌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氢气;厌氧发酵微生物,例如厌氧细菌,在黑暗、厌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氢气。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原理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原理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原理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是一种利用生物乙醇作为原料,通过重整反应制取氢气的技术。

生物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制取氢气的过程相对环保,并且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生物乙醇重整制氢的原理及其工艺流程。

1. 原理生物乙醇重整制氢的原理是通过重整反应将生物乙醇分解为氢气和二氧化碳。

重整反应是一种高温催化反应,主要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乙醇分子中的碳氢化合物断裂,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2H5OH → 2H2 + 2CO22. 工艺流程生物乙醇重整制氢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乙醇脱水、重整反应、氢气分离和纯化四个步骤。

2.1 乙醇脱水乙醇脱水是将生物乙醇中的水分去除,以提高重整反应的效率。

乙醇脱水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蒸馏、吸附)或化学方法(如醇醚化反应)进行。

2.2 重整反应乙醇脱水后的无水乙醇进入重整反应器,与催化剂接触,在高温下发生重整反应,将乙醇分解为氢气和二氧化碳。

重整反应一般在300-500°C的高温条件下进行,常用的催化剂有镍基、钯基和铂基催化剂。

2.3 氢气分离重整反应生成的氢气需要与二氧化碳进行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压力摩擦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

其中,压力摩擦法是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不同压力下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吸附法是利用特定的吸附剂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氢气的分离。

2.4 氢气纯化分离得到的氢气还需要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压力摩擦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

其中,压力摩擦法和吸附法可以去除氢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杂质;膜分离法则可以去除氢气中的水分和其他杂质。

3. 应用前景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首先,生物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制取氢气的过程相对环保,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其次,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在燃料电池、氢能源车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并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

生物制氢技术

生物制氢技术

生物制氢技术
生物制氢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体内的酶类等酶催化系统,通过生物转化过程产生氢气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低成本、环保、能源来源广泛等优势。

生物制氢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生物光合制氢、生物化学制氢和生物电化学制氢。

其中,生物光合制氢是利用光能驱动微生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氢气的过程;生物化学制氢是利用微生物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氢气的过程;生物电化学制氢是利用微生物在电极上进行电化学反应,产生氢气的过程。

目前,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利用藻类进行生物光合制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化学制氢的研究也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成功;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电化学制氢的研究也已经进入实验室实验阶段。

未来,生物制氢技术将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生物制氢技术有望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水平,为人类提供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来源。

- 1 -。

暗发酵制氢原理

暗发酵制氢原理

暗发酵制氢原理
暗发酵制氢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氢气的生物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生物制氢技术具有环保、低能耗、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方式。

暗发酵制氢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有机物质分解: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有机酸和其他代谢产物。

2. 有机酸代谢:微生物利用有机酸进行代谢,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

3. 氢气产生: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释放出氢气,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产氢的效果。

4. 二氧化碳排放: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环境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暗发酵制氢技术的优点在于:
1. 环保:暗发酵制氢技术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低能耗:暗发酵制氢技术不需要高温高压等条件,能耗低,成本也较低。

3. 可持续:暗发酵制氢技术采用微生物代谢产生氢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方式。

4. 适用范围广:暗发酵制氢技术可以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等进行生产,适用范围广。

总之,暗发酵制氢技术是一种环保、低能耗、可持续的生物制氢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质海水制氢

生物质海水制氢

生物质海水制氢
生物质海水制氢是指利用生物质与海水直接电解来生产氢气。

生物质海水制氢的原理是利用海水中所含的氯化钠和生物质通过电解产生的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生产氢气,还可以解决海洋污染问题。

目前,生物质海水制氢技术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生物质海水制氢有望在未来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生产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厌氧细菌和光合细菌联合产氢原理

利用厌氧细菌可以分解几乎所有 的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酸。 将原料利用厌氧细菌进行预处理, 接着用光合细菌进行氢气的生产, 正好做到两者互补。 混合产氢系统中发酵细菌和光合 细菌利用葡萄糖产氢的生物化学 途径和自由能变化如右图:

从图中所示自由能可以看出,由于反应只能向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行,在分解所得有机酸 中,除甲酸可进一步分解出H2和CO2外,其他有机酸不能继续分解。 这是厌氧细菌产氢效率很低的原因所在,产氢效率低是厌氧细菌产氢实际应用面临的主要 障碍。 然而光合细菌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克服有机酸进一步分解所面临的正自由能堡垒,使有机酸 得以彻底分解,释放出有机酸中所含的全部氢。 另一方面由于光合细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和纤维素等复杂的有机物,只能利用葡萄糖和小 分子有机酸,所以光合细菌直接利用废弃的有机资源产氢效率同样很低,甚至得不到氢气。
第1节 氢能与生物质制氢原理




氢是宇宙中最为丰富的元素,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于水、甲 烷、氨以及各种含氢的化合物中,氢可以通过各种一次能 源得到,也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或二次能源开采。 氢能是环境友好型能源,清洁无污染,燃烧热值高,便于 储存,是解决目前全球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能 源。 自然界中的氢都是以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所以氢能制备 都必须以含氢化合物为资源,任何制氢工艺都是能量转移 的过程。 氢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可以直接作为内燃机、 燃料电池、热核反应等动力设备的燃料而加以利用。
1.1 氢的性质与氢能利用

1.1.1氢的性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不易液化。 氢气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只有空气密度的1/14。氢有固、 液、气三态,在液化和固化后质量密度和能量密度都大大 提高。 在所有的气体中,氢的比热容最大、热导率最高、黏度最 低,是良好的冷却工质和载热体。 氢的热值很高,约为汽油热值的3倍,高于所有的化石燃 料和生物质燃料,且燃烧效率很高。
厌氧微生物发酵产 氢主要有甲酸分解 产氢和通过NADH 的再氧化产氢等两 条途径。
葡萄糖到丙酮酸的途径 是所有发酵的通用途径。 NADH--氢化还原酶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酸) Fd--铁氧还蛋白
厌氧微生物法制氢原理

厌氧发酵微生物为异养微生物。在这类微生物群体中,由 于缺乏典型的细胞色素系统和氧化磷酸化途径,厌氧生长 环境中的细胞面临着产能氧化反应造成电子积累的特殊问 题。 当细胞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还原力仅依赖于一种有机物的相 对大量分解时,电子积累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需要特殊 的调控机制来调节新陈代谢中的电子流动。 通过产生氢气消耗多余的电子就是调节机制中的一种。
1.2.2 生物法制氢的基本原理

生物法制氢是把自然界储存于有机化合物中的能量通过产氢 细菌等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氢气。 生物制氢是微生物自身新陈代谢的结果。
生物法制氢具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双重功效。

生物制氢原料:生物质、城市垃圾或者有机废水等。 生成氢气的反应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温和条件下进行。

液态储氢、
金属氢化物储氢、 非金属氢化物储氢
氢的利用

(1)用做内燃机燃料
氢内燃机与汽油内燃机相比,系统效率高,发动机寿命长,环境 友好,使用经济。目前氢内燃机汽车还在示范阶段,困难在于没 有适宜的车载储氢技术; 氢内燃机飞机和氢燃料火箭前景更好。

(2)用做燃料电池
是氢能利用的最理想方式,是电解水制氢的逆反应。 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系统较简化且可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但氢 的储存量有限,目前正在研究合适的储氢方式。 燃料电池还可用在固定式电站,也可用作小型或微型便携电源。
1.1.2 氢能的特点

氢能是氢所含有的能量,是一次能源的转换储存 形式,是一种二次能源。
①是最洁净的燃料 ②是可储存的二次能源 ③氢能的效率高 ④氢的资源丰富

1.1.3主要的制氢工艺
水制氢、化石能源制氢、生物质制氢

水制氢
工艺类型
普通水电解制氢、
类别
水电
特点
能量转换效率一般为75%~85%,

能够产氢的微生物主要有两个类群: 厌氧产氢细菌、光合产氢细菌
在这些微生物体内存在着特殊的氢代谢系统,固氮酶和氢酶在产氢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制氢工艺技术: 厌氧微生物制氢、光合微生物制氢、厌氧细菌和光合细菌联 合制氢
厌氧微生物法制氢原理


厌氧微生物法制氢是通过厌氧细菌将有机物降解 制取氢气。 典型的厌氧微生物产氢发酵途径:


藻类产氢机理

作用机理和绿色植物光合 作用机理相似,光合作用 路线图:
PQ.质体醌; Cyt.胞色素; PC.质体蓝素; F'd.铁氧还蛋白; Red.NAD (P)H氢化还原酶; H2ase.氢酶
光合系统中,具有两个独立但协调起作用的光合作用中心: ①接收太阳能分解水产生H+、电子和O2的光合系统Ⅱ(PSⅡ); ②产生还原剂用来固定CO2的光合系统Ⅰ(PSⅠ)。 PSⅡ产生的电子,由铁氧还蛋白携带经由PSⅡ和P SⅠ到达产氢酶,H+在产氢酶的催化 作用下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H2。 产氢酶是所有生物产氢的关键因素,绿色植物由于没有产氢酶,所以不能产生氢气,这 是藻类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重要区别所在。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热裂解制氢 生物质超临界转化制氢、 生物质产品重整制氢
(生物质热解油的水蒸气重整制氢、甲醇和乙醇的水蒸气重整 制氢、甲烷重整制氢等)

热化学转化可以从生物质中获得更多的可用能源(H2、CO等),并 可在生物质气化反应器固定床和流化床中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热化工 过程易于控制。
热化学转化法制氢原理
化石能源制氢
气体原料制氢
液体原料制氢
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原料价格,制气成本高,应用受到限制。
生物质制氢
生物质热化学 转化制氢 生物质制氢方法 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热裂解 生物质超临界转化 生物质热解油重整 其他热化学转化
生物质微生物 转化制氢
厌氧微生物发酵 光合微生物发酵 厌氧细菌和光合细菌联合 发酵

特点:
超临界水作为溶解生物质的反应介质,具有高扩散性特性、高 溶解性,使得生物质超临界转化制氢过程能在热力学平衡条件 下实现; 生物质原料与水的混合体系在没有界面传递限制的情况下可以 进行高效率的转化。

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如何精确地控制转化反应条件并保证达到最大转 化率,超临界条件下的化学热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等理论研究。
优点:清洁,节能,不消耗矿物资源,可再生等。 利用太阳能通过生物质制氢是最有前景的制氢途径。
生物质为可再生资源,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和物质转换,在常温常压下通过酶的催 化作用得到氢气;太阳能可以作为产氢的一次能源,降低生物质制氢成本。
氢的储存

氢的储存比固态煤、液态石油、天然气更困难。
一般,氢可以以气体、液体、化合物等形式储存。 目前氢的储存方式主要有: 常压储氢、 高压储氢、

热化学转化法制氢原理


生物质超临界转化制氢
生物质超临界转化制氢是将生物质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 合,置于超临界条件下(压力22. 15 MPa,温度347℃) 发生热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含量较高的气体和成分。
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溶解性类似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临界温度下几乎所 有的有机物都可以溶解,无机盐等极性物质溶解度很低

(3)用于热核反应
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是核聚变反应最为常见的原料。
地球上海水中含有的氘超过4.0×1013 t。1L海水中的氘,经过核聚变产生的 能量,相当于300 L汽油燃烧后释放的能量。如果把自然界的氘和氚全部用于 核聚变,其产生的能足够让人类用100亿年。
1.2 生物质制氢的基本原理

1.2.1热化学转化法制氢
1.2.3 生物质制氢的特点

(1)生物质既是氢的载体又是能量的载体 (2)生物质具有稳定的可获得性 (3)与常规能源的类似性

主要生物制氢方法及其特点:
优点
只需要水为原料; 太阳能转化效比树和作物高10倍左右; 有两个光合系统
类型
绿藻
缺点
光转化效率低,最大理论转化效率为10%, 复杂的光合系统产氢需要克服的自由能较 高(+242 kJ/mol H2; 不能利用有机物,所以不能减少有机废弃 物的污染; 需要光照; 需要克服氧气的抑制效应
氢的化学性质

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一般不存在单原子的氢,都是以双 原子构成气体氢分子或与其他元素结合的形式存在。 ②分子能级较高,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着火范围宽,燃烧时若不含杂质可产 生无色的火焰; 火焰的传播速度很快(2. 75 m/s); 着火能很低(0.2MJ)。 常温常压下在大气中燃烧体积分数范围是4%~75%(以 体积计),爆炸极限为18%~65%。



(二)光合微生物法制氢原理

光合微生物法制氢是指微生物(细菌或藻类)通 过光合作用将底物分解产生氢气的方法。
藻类(如绿藻等)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分解水产 生氢气和氧气。 通常也称为光分解水产氢途径,其作用机理和绿色植物光 合作用机理相似。 光合细菌(PSB),是一群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做供 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其具有随环境条件变化 而改变代谢类型的特性。 光合细菌与绿藻相比,其光合放氢过程中不产氧,只产氢, 且产氢纯度和产氢效率较高。
热化学转化法制氢原理


生物质热裂解制氢
生物质热裂解是在隔绝空气或供给少量空气的条件下使生 物质受热而发生分解的过程。 一般生物质热解产物有可燃气体、生物油和木炭。根据工 艺的控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目标产物。 生物质热裂解制氢就是对生物质进行加热使其分解为可燃 气体和烃类。 为增加气体中的氢含量,需要对热解产物再进行催化裂解, 使烃类物质继续裂解,对热解气体进行重整,将甲烷和一 氧化碳也转化为氢气。 最后采用变压吸附或膜分离的方式分离出氢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