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股市股灾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股市股灾背景

“每逢大事有静气”,不要用愿望代替趋势,用情绪代替思考,让我们来研究点问题、

弄清点情况,提出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摘要:通过比较全球历史上几次重要股灾、救市政策和效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股票市场有自身涨跌规律。所有的股灾均发生在股票价格偏高时期,而且泡沫化程度越高,跌幅越深。2)杠杆工具会放大股市的波动。比如美国1929年股灾、1987年股灾、台

湾1990年股灾。3)新兴经济体在推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股灾,在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创新工具增加的过程中,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投资者对新环境不熟悉。比如1989

年日本股灾、1990年台湾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5.93%]危机。4)如果股灾发在经济周期上升期或降息周期,股市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且调整较浅较快,有基本面或政策面资金面

的支撑,比如美国1987年股灾、2011年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但是如果股灾发生在经济

周期下降期或加息周期,股市恢复力较弱且调整较深,比如美国1929年大萧条、2008年

次贷危机、日本1989年股灾。5)政府救市是正常的逆周期调节,该出手时就出手。股票

市场也是市场经济体系之一,因此需要政府逆周期调节,比如股市过热时加息、增加IPO

供给等,股市暴跌时注入流动性、降息、减少股票供给等;6)股灾发生时政府救市要及时

有效,防止股灾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过大伤害。同样处于经济周期的拐点,1929年大萧条的最大教训是政府救助不及时,放任股灾蔓延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而2008年次

贷危机由于及时启动注入流动性、QE等,一度被称为“百年一遇”的股灾对实体经济冲击相

对较小,股灾后美国经济恢复较快。总结历次股灾的救市措施,包括:1)政府发布声明,

建立常态透明的沟通机制,稳定预期。比如美国1987年股灾,总统和财长发布稳定市场

预期的声明,理性引导。2)投放流动性,降息降准,减缓或暂停IPO。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3)降低交易税费。比如当前单边0.1%的印花税降至0.05%。4)政府及受政府影响的资

金直接入市,包括但不限于汇金增持金融股,汇金申购ETF,保险资金入市等。5)打击做

空投机,禁止裸卖空。6)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稳定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比如美

国1987年股灾;7)出手要快,出手要重。8)改革继续推进,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发展资本市场的信心,不要因噎废食,不能因遇到困难出现改革倒退,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相对于美国,中国股市具有典型的暴涨暴跌、牛短熊长特征,要改变

基因,必须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环境建设:1)践行法治、从严监管;2)发展机构投资者,传播价值投资理念稳定器作用;3)推动注册制改革,发挥市场自身供求调节;4)主流

媒体和监管层不得为股市做背书,让市场教育投资者;5)尊重市场。目录:

1.美国历史上四次主要的股灾

1.1. 1929年黑色星期二

1.2.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3. 2008年次贷危机

1.4. 2011年主权债务危机

2.香港: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

3.台湾:1990年股灾

4.日本:1989年股灾

5.启示

正文:

刘鹤主任在《两次大危机大的比较》来讲到:“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

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每逢大事有静气”,不要用愿望代替趋势,用情绪代替思考,让我们来研究点问题、

弄清点情况,提出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1.美国历史上四次主要的股灾

1.1. 1929年黑色星期二

一、股灾背景:股市泡沫、经济周期反转、货币紧缩、杠杆收紧

美国政府在一战后奉行自由主义政策,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国经济迅速摆脱战时萧条,迈入“咆哮的二十年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使得中产阶级也

能消费起汽车和收音机等曾经的奢侈品,消费主义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也得到长

足的发展,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股市也是一片繁荣,道琼斯

工业平均指数从1921年6月的60余点开始反弹,1929年9月最高涨至376点,涨幅高

达5倍多。

当时美国股市高度自治,美国政府对股市实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缺乏专门的证券法

规和监管机构,随着牛市的发展,内幕交易、联合坐庄等丑恶现象起来越多,同时大量劣

质公司进入股市。因为股市的赚钱效应明显,当时杠杆交易、信用交易非常流行,股民仅

付很少的保证金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股票杠杆投资,杠杆比率甚至高达1:10。

然而从1928年开始,实体经济呈现下行迹象,钢铁产量、汽车销量、零售销量等纷

纷下滑,消费者债台高企,美联储也曾在1929年3月警示股市过度投机的风险,为了预

防股市泡沫,美联储逆经济形势提高贴现率,将贴现率从3.5%提升到5%。美联储还卖出

政府债券,收缩信贷和流动性,要求会员银行减少对进入股市资金的信贷支持。为了降低

杠杆,美联储将证券经纪人的垫支比较从20%提升到50%,然而这些并没有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股指继续上扬,直至9月份。因金融欺诈而率先暴跌的伦敦证交所狠狠地打击了

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同一时期正在国会讨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也引发投资者对贸易战

的担忧。10月23日,道琼斯指数大跌6.3%,28日和29日更是分别暴跌13.5%和11.7%。到1929年年底股指已跌至248点。虽然1930年前三月股指大幅反弹,终难改大势,

1932年7月最低跌至42点。高杠杆的交易加剧了下跌,因为下跌,保证金交易的追加保

证金需要和强制平仓带来的雪崩效应自我强化,使得市场恐慌性抛售的恶性循环难以中止,使得市场急剧下跌。

二、政府救市不得力:自由放任、未及时释放流动性、信用紧缩黑洞及连锁效应

由于奉行不干预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当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没有在股市暴跌时采取

实质性的干预措施。

1)美国政府仅靠口头讲话来稳定市场,对杠杆交易引发的抛售,对银行的连锁倒闭都

没有及时加以干预。1929至1933年共出现了四次大的银行恐慌,到1933年美国一共有

32个州的银行全部倒闭或停业,美国的金融信贷几近全面陷于瘫痪;

2)美联储未及时释放流动性,对1929年股灾时的流动性紧张局面没有采取任何有实

质意义的行动,没有及时的增加货币供应量,保证足够的流动性,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越

来越匮乏。据弗里德曼测算,1929-1933年间,美国的货币存量未增反降33%。伯南克在

对1929年经济危机研究后认为,要走出类似的经济危机,需要长期执行低利率,保证市

场充足的流动性,资助政府的财政扩张,以防止因为流动性紧缩和信贷紧缩带来的“金融加

速器”效应,使经济步入深渊。

虽然在股灾后,美国开始反思股市崩溃的原因,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市场:

1)通过了在金融监管史上具有里程牌意义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要求投资银行

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避免股市崩溃直接冲击商业银行体系,进而导致连锁反应;

2)放弃原先自由不干预的政策,相继通过《1933证券法案》和《1934证券交易法案》,并成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构建了一整套证券监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