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历年涨跌规律

合集下载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最新版)目录1.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2.中国股市历史上的牛市3.牛市的特点和受益板块4.牛市的判断标准5.下一轮牛市的预测正文1.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是指在中国股市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呈现出的一种上涨趋势的规律。

在牛市中,股票价格普遍上涨,交易活跃,市场信心增强。

牛市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2.中国股市历史上的牛市自 1990 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八轮牛市。

其中,第一轮牛市从1990 年 12 月 19 日持续到 1992 年 5 月 26 日,指数从 96 点涨到1429 点,涨幅达到 14.8 倍。

第二轮牛市从 1992 年 11 月 17 日持续到 1993 年 2 月 16 日,指数从 386 点涨到 1558 点,涨幅达到 303%。

在此期间,券商板块作为牛市的风向标,率先爆发。

3.牛市的特点和受益板块牛市的特点包括股票价格上涨、交易活跃、市场信心增强等。

在牛市中,券商、金融、地产等板块通常表现较好,成为市场的领涨板块。

此外,低价股在牛市初期也容易出现爆发式上涨。

4.牛市的判断标准判断牛市的标准包括涨跌幅度、时间长度和大众心理。

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涨跌达到一定幅度,市场参与者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才能称之为牛市。

此外,牛市往往伴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政策环境的支持。

5.下一轮牛市的预测根据历史规律和市场情况,有观点认为下一轮牛市可能将在 2020 年左右到来。

然而,股市的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市场等,因此牛市的具体到来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近年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多次牛市,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然而,股市的涨跌并非完全随机,而是受到一定的规律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股市牛市的规律,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周期性规律中国股市牛市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大致可以将牛市的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高涨阶段、繁荣阶段和回调阶段。

起步阶段是市场从熊转牛的过程,股指开始逐步上涨;高涨阶段是股指快速上涨,投资者情绪高涨;繁荣阶段是股指达到高点并保持相对稳定;回调阶段是股指开始下跌,市场投资者开始逐步退出。

这一周期通常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

二、宏观经济因素中国股市牛市的兴起与宏观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政策利好、企业盈利等因素会推动股市走牛。

当经济增长放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股市往往会出现调整或下跌。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三、市场情绪因素市场情绪在股市走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市场情绪乐观、投资者信心高涨时,股市往往容易进入牛市。

相反,当市场情绪低迷、投资者恐慌时,股市则容易走熊。

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往往受到市场消息、政策变动、利空利好因素等影响。

因此,了解市场情绪对股市走势的影响,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四、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也是影响股市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分析通过研究股价走势、成交量等指标,以预测未来走势。

在牛市中,投资者通常会使用技术分析工具来辅助决策。

技术因素的运用可以提高投资者的交易准确性和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五、政策因素中国股市牛市的兴起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金融市场监管政策等都会对股市走势产生影响。

政策利好往往会推动股市上涨,而政策利空则会拖累股市下跌。

因此,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六、风险控制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投资者也要注意风险控制。

牛市中,股市波动较大,投资者应合理分散投资,控制投资风险。

纳斯达克指数历史涨跌规律

纳斯达克指数历史涨跌规律

纳斯达克指数历史涨跌规律
纳斯达克指数是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指数,它
包括了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

纳斯达克指数的涨跌受
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状况、公司业绩、国际政治局势等。

然而,从历史数据来看,纳斯达克指数的涨跌存在一些规律。

首先,纳斯达克指数的长期趋势呈现出明显的上涨。

自其创建
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呈现出长期稳步增长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科
技行业和创新型企业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并取得了长期稳定的增长。

其次,纳斯达克指数的短期波动较大。

由于纳斯达克指数中包
含了大量的科技股和成长股,这些股票的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因此
纳斯达克指数的短期涨跌幅度也相对较大。

特别是在科技行业或整
个股市出现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时,纳斯达克指数的波动会更加显著。

另外,纳斯达克指数的季节性规律也值得关注。

一般来说,在
年底和年初,投资者倾向于进行资产配置和盘整,因此纳斯达克指
数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而在年中和季末,市场交易活跃度
较高,纳斯达克指数的波动也会增加。

总的来说,纳斯达克指数的历史涨跌规律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包括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季节性规律。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
历史规律并不代表未来一定会重复,投资仍需谨慎。

历来牛市的规律

历来牛市的规律

历来牛市的规律【原创版】目录1.历来牛市的规律概述2.牛市的三个阶段3.牛市的特征4.如何应对牛市正文【历来牛市的规律概述】在股市中,牛市是指股票价格普遍上涨的时期。

历来牛市的规律表明,牛市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了解这些规律和特征,有助于投资者在牛市中把握机会,获取更好的收益。

【牛市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底部盘整在牛市的第一阶段,股票价格经历了长时间的下跌,市场情绪低落。

此时,股票价格开始在底部盘整,成交量逐渐放大。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不足。

2.第二阶段:上涨趋势确立在牛市的第二阶段,股票价格开始明显上涨,市场趋势逐渐明朗。

此时,各种利好消息开始传出,基本面因素逐渐得到改善。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市场走势稳健,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

3.第三阶段:泡沫形成在牛市的第三阶段,股票价格上涨速度加快,市场泡沫逐渐形成。

此时,投资者情绪高涨,交易活跃。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市场波动加剧,风险逐渐加大。

【牛市的特征】1.宏观经济基本面改善:牛市通常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如 GDP 增长加速、就业率上升等。

2.政策环境宽松:政府通常会在牛市中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3.企业盈利增长:牛市中,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通常呈现上升趋势,业绩改善成为股价上涨的支撑。

4.投资者情绪高涨:牛市中,投资者信心增强,交易活跃,市场人气旺盛。

【如何应对牛市】1.把握市场趋势: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走势,判断牛市所处的阶段,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2.分散投资:在牛市中,投资者可以适当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股票的风险。

3.关注基本面: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基本面,选择具有成长潜力和业绩支撑的股票。

4.控制风险:在牛市中,投资者需要时刻关注市场风险,合理设置止损点,避免大幅回调造成的损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历来牛市的规律及特征。

A股17条规律

A股17条规律

A股神奇的17条规律一买就跌一卖就涨A股第一规律: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无论哪只A股,只要一买,保管下跌,只要一卖,肯定上涨。

身边的朋友已经屡试不爽!A股国庆规律:以9月走势预判10月行情准确率达7成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发现,历年A股10月行情与9月表现高度正相关:如果9月大涨,10月行情也多为大涨。

在沪指近13年的9月行情里,2007年、2006年、2009年涨幅位居前三,分别为6.39%、5.65%和4.19%,所对应的当年10月行情也同步大涨7.25%、4.88%和7.79%;相反,在史上沪指9月跌幅较大的年份,10月出现大跌的概率也较高。

沪指13年间9、10月同涨同跌9次。

统计了2001年~2013年的13年间上证指数9、10月涨跌幅,发现13年间沪指9月与10月涨跌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即沪指9月上涨,10月易跟涨,反之亦然,可谓“10月行情看9月脸色”。

13年中,沪指9、10月同涨同跌9次,概率达69.23%。

从具体统计来看,同向上涨情况分别是:2006年9月沪指涨5.65%,10月沪指跟涨4.88%;2007年9月,沪指涨6.39%,10月沪指大涨7.25%,且创下A股历史新高6124.04点;2009年9月沪指涨4.19%,10月涨幅扩大到7.79%;2010年9月沪指涨0.64%,10月放量大涨12.17%。

同向下跌情况表现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8年沪指分别下跌3.78%、5.1%、3.86%、0.62%和4.32%,对应年份10月沪指同样分别下跌4.29%、4.69%、1.38%、5.43%和24.63%。

在没有同向涨跌的年份中,2013年9月沪指涨3.64%,10月跌1.52%;2012年9月沪指涨1.89%,10月跌0.83%;2011年9月沪指跌8.11%,10月涨4.62%。

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9月(截至9月26日)沪指月涨幅达5.89%,若按上述13年统计规律,今年10月沪指极易跟涨。

中国股市4次大轮回

中国股市4次大轮回

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投资者依然认为,我们的股市还是一个政策市,我们股市中常常出现的大起大落,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监管水平不高,制度建设滞后,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十几年来中国股市的几次大的起伏。

第一轮回: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

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

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

此后的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第一轮回:1993年,国务院实施金融整顿,银根收紧:1993年开始,各种利空消息不断,整个证券市场资金出现大面积退潮,这是中国股市周期最长,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熊市,从1993年2月的最高点1558点,到1994年7月的最低点333点,最大跌幅78%。

第一轮回: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股市的持续暴跌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心,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股市出现8月上涨狂潮。

上证指数从7月底的333.92点,上涨至9月的1052.94点,两个月之内涨幅高达215.33%。

第二轮回: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股市的持续暴涨同样引发了监管者的担心,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文中给当前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

当天,沪深两市股指跌幅超过9。

中国股市月份规律

中国股市月份规律

中国股市月份规律【篇一:中国股市月份规律】中国股市历年月分走势规律对 1992 年以来 12 年的月 k 线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历年 1-12 月的涨跌概率: 1 月:8 年上涨 8 年下跌;2 月:11 年上涨 5 年下跌;3 月:12 年上涨4 年下跌; 4 月:11年上涨 5 年下跌; 5 月:9 年上涨 7 年下跌; 6 月:9 年上涨 7 年下跌; 7 月:6 年上涨 10 年下跌; 8 月:7 年上涨 6 年下跌; 9 月:6 年上涨 10 年下跌; 10 月:6 年上涨 10 年下跌; 11 月:11 年上涨 4 年下跌; 12 月:7 年上涨 8 年下跌从以上数据可见,一年中的 2、3、4 月均为上涨月份;而 6 月为分水岭,下跌的年份逐渐上升,表明市场开始逐渐转弱;其中 7、9、10 三个月中下跌的年份最多,下半年中仅 11 月是上涨概率相对较大的月份,随后的 12 月大多为全年最弱的月份。

从 1992 年以来的月度涨跌幅看,1、2、3、4、6、8、11、12 月的月均涨幅为正,涨幅最大的月份在 8 月,为 12.7%;第四季度涨幅几乎为零,11 月作为上涨概率较大的月份,涨幅较为有限,表现为弱势反弹月。

12 月虽然是全年中下跌概率较大的月份,但其平均涨幅达到 3%,表明 12 月尽管走势较弱,但总体上下跌幅度有限。

从反映交易活跃程度的两项指标换手率和月度成交金额看,2 至 6 月成交金额逐步放大,6 月是全年成交额最大的月份,随后成交额逐步减少,四季度成交额最低。

至来年 1 月,成交额有所放大,这与 1月资金开始回流股市有一定关系。

从换手率看,3、4、6 月换手率较高, 8 月最高,1、2 月最低。

从 1992 年以来市场的月度涨跌、成交量和换手率的变化的统计看,上半年的行情多好于下半年,6 月是市场开始由强转弱的月份,但高点出现在 8 月份的概率也较大。

从资金流向来看, 6 月之后资金逐步离场,至来年 1 月开始回流市场,而市场也在资金的流入下逐步转暖。

股市十大定律及大市三大定律

股市十大定律及大市三大定律

股市十大定律及大市三大定律叶哥总结的股市十大定律及大市三大定律:1、股价唯一铁律:股价运行的形态最终可以简化为:上涨+下跌+上涨+下跌……无论哪个周期都可以用此唯一定律进行细化分解(在这里省略了盘整,因为盘整本身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上涨与下跌)(1、股市最大的规律是涨久必跌,跌久必涨。

——股市的发展变化必然遵循一涨一跌交替推移的法则。

遵循一阴一阳相互推移的宇宙法则。

2、股市的发展变化是波浪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上涨趋势中总是大涨小回,而下跌趋势中总是大跌小涨。

)2、股海定律:无论上涨与下跌必然伴随着盘整。

盘整就如大海中的波浪,不管是涨潮还是退潮时都伴随着波浪。

盘整的定义:是为下一个方向所作的准备动作,可以是一次从盘整整体上看来的下跌,也可以是在某个箱体中的震荡,或者某个三角区域的上下震荡。

3、趋势定律:(顺势而为是至高铁律)趋势的特点:趋势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也就是说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趋势的决定性:某个时期的大一级趋势决定小一级趋势的方向。

越是大趋势向上,越容易赚钱。

趋势的改变:趋势通过力量或者盘整而转变方向。

何谓力量,力量便是做多或做空的资金量。

道氏理论(短期趋势易受人为操纵,长期趋势不易受人为操纵,一旦形成,会持续较长时间表。

所以要跟随长期趋势,忽略短期波动。

大盘中长期趋势是最强大、最真实的趋势。

)4、成交量定律:成交量是维持和改变趋势的根本力量。

它的意图可以隐藏在红绿K线中,也可以隐藏几个月。

它经常表现在高位或低位放量中。

(低位阶段阳量大于阴量,趋势将上拐,高位阶段阳量小于阴量,趋势将下拐)5、股价运行定律:股价是沿通道运行的。

通道的产生、维持、改变是股价运行过程中必备的表象。

改变通道或者形成新的通道需要盘整或者放量突破(不管向下、向上)。

(突破买入法为最佳买入法。

买放量突破之股,必赢、甚大赢)-------------------------------此定律是趋势的细化、深化。

6、通道的一般规律:三次向同方向突破形成新通道后,最可能见顶或见底。

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暴涨暴跌

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暴涨暴跌

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暴涨暴跌历史上三次大级别的调整行情股市出现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

沪深股市18年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各种调整,但是,大级别的调整次数还不多。

以上证指数为例,主要有3次,而这3次都伴随着季度K线的4连阴。

第一次,是1993至1994年:从1993年第一季度的最高点1558.95点,到1994年第三季度的最低点325.89点,总跨度时间为5个季度,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最大跌幅为79%,是迄今为止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其间,1993年三季度至1994年二季度的季度K线为4连阴。

第二次,2001的2245点——2005年的998点:大盘2001年第二季度创出2245.44点历史高点之后,进行了一轮长达4年的大调整,直到2005年第二季度创出998.23点的新低调整才结束,总时间跨度为16个季度,是截至目前调整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级别调整。

从2245.44点最高点到998.23点的最低点,最大跌幅达到55.54%。

在这轮调整最后阶段,即2004年二季度至2005年二季度,季度K线出现5连阴。

第三次,就是2010年10月16日的6124点至今的调整:从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6124.04点到2008年10月28日的阶段性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为72%,伴随着是季度K线的4连阴。

当然,现在还不能说本轮调整已经结束,怎样发展还要看今年第四季度。

沪市历史上这3次大级别的调整,总跌幅都超过50%。

而这3次各有特点,第一次是跌幅最大,第二次是调整时间最长,第三次股灾是否已经结束,还很难认定。

因为根据波浪理论,目前大盘的月K线处于大C浪下跌中。

请看另一篇文章:中国股市七大暴跌数据记录2008-04-24在2007年11月1日<<A股遭遇18年怪圈>>文章中阐述了中国股市的运行怪圈.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不妨回味一下本轮6124点至今2990点(2008年4月22日)的巨幅暴跌,短短半年时间中国A股市场以51.17%跌幅录得吉尼斯世界记录.落差为3134点距离998至6124之间的0.618位置2956点近在咫尺.为何如此惨烈?投资者千万次地问.在此探讨一下A股暴跌的前世今生:(1)1992年5月—1992年11月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2)1993年2月—1994年7月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3)1994年9月—1996月1月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4)1997年5月—1999年5月 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5)1999年6月—2000年1月 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22%(6)2001年6月—2005年6月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7)2007年10月—2008年4月6124点跌至2990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51.2%历史不可能简单地重复.但是股票市场的一些发展规律和运行节奏,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的,十八年来中国A股市场七次暴跌平均值为(72+79+51+30+22+55+51)/7=51.42%。

股市涨跌必经的九个阶段是什么,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股市涨跌必经的九个阶段是什么,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股市涨跌必经的九个阶段是什么,各阶段有什么特征当市场涨跌交替出现时,大约要经历几个必要的阶段:1、低迷期。

当市场经过长期或者大幅下跌后,人们亏损累累,悲观气氛笼罩市场,许多没耐心的投资人纷纷认赔出局,成交清淡,各种利空预期充斥于大街小巷,舆论几乎一致看空,市场岌岌可危,股票价格已跌无可跌是其主要特征。

2、初升期。

主要特点是对底部持怀疑态度,走势呈不确定性,飘飘忽忽、升多跌少,高低点上移,成交量小幅增加,有部分股票呈强势特征,多数股票窄幅波动,徘徊不前,套牢者不愿斩仓,抛出者不愿进场,市场已小幅上升是主要特征。

3、回裆期。

市场经过筑底盘升后,市场观点出现分岐。

多空对峙,市场被迫回头确认底部,出现回裆走势,成交量随下跌而逐步减少,向下时出现强烈的惜售现象,先期转强的股票开始领导其它同类股票转强,空头意识到市场已转强停止抛售,转持观望态度,市场仅回到相对低位无法下行是此阶段特征。

4、主升期。

强势股已大幅上升,一涨再涨,成交量成倍增长,目前仍离回裆低点不远,空头亦回补,上升速度愈来愈快,向上缺口频出,利好出现,市场做多激情出现,多数人已解套获利,投资者均出现极高的获利预期,舆论亦呈一边倒态势,群情激奋,市场升幅大、时间长,是此阶段的技术特征。

5、末升期。

历史上一阶段大涨后,预期仍会延续前面的状态,却出现放量滞涨现象。

此时多方仍占优势,但抛售压力无形增加,人们仍不愿抛出,甚至仍在买进。

股票上升时量开始减少,下跌时反而增加,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暴跌之后再被拉起,大幅振荡,各种指标已出现背离。

此时风险极大,有部分投资者浅套,但不愿割肉离场,反而幻想解套出局,盛极一世,然其内质已虚,是此阶段本质。

6、初跌期。

前两个过程是事物发展至极点,无以复加,市场已至高位,尽管多头仍能控制局面,但事物内部机制已倾向于反方,市场潜移默化地由量变到质变,进入物极必反的过程中,已初露衰败之相,无可奈何地向下运行,正所谓大势已去。

7、主跌期。

中国A股史上的7次涨跌

中国A股史上的7次涨跌

中国A股史上的7次涨跌:①1992年5月-1992年11月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②1993年2月-1994年7月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③1994年9月-1996年1月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④1997年5月-1999年5月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⑤1999年6月-2000年1月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⑥2001年6月-2005年6月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⑦2007年10月-2008年10月6124点跌至今1664,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73%根据数据可以作以下的统计:中国股市至今的七次暴跌的平均跌幅超53%,在这七次暴跌中有五次的幅度是超过50%的,大盘下跌的平均周期是跌18个月,最短的是5个月,最长的是48个月.在中国股市历史上的7次暴跌中,最大的一次是跌了79%,○1○2○3○4○5○6○7○8○9○10○11○12○13○14最小的一次是22%.时间最长的是跌了48个月(即四年时间),最短是跌5个月.○11990.12.19三95.79 ○21992.5.26二1429.01○31992.11.17二386.85 ○41993.2.16二1558.95○51994.7.29五325.89 ○61994.9.13二1052.94○71996.1.19五512.83 ○81997.5.12一1510.17○91999.5.17一1047.83 ○102001.6.17四2245.43○112005.6.6一998.23 ○122007.10.16二6124.04○132008.10.28二1664.93 ○142009.8.4二3478.01其中7个高点,5个为周二,1个周一,一个周四。

7个低点,2个为周二、周一、周五,1个周三是开市日。

上证指数历史规律总结

上证指数历史规律总结

上证指数历史规律总结上证指数历史规律总结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一直对上证指数的历史规律感兴趣。

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和趋势。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给读者。

正文1. 季节性影响•春季行情:每年春季都有一波较大的行情,这与资金活跃和资金需求增加有关。

•夏季调整:在春季行情过后,往往会迎来一段相对较长的调整期,这是由于市场回调和投资者集体观望造成的。

•秋季反弹:在夏季调整之后,往往会有一波反弹行情,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市场情绪也会有所改善。

•冬季震荡:在秋季反弹之后,市场常常进入一个震荡的状态,这是市场寻找方向和筑底的过程。

2. 周期性波动•短期波动:上证指数的短期波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变动、经济数据、利率等。

这种波动往往是短暂的,投资者需保持耐心和谨慎。

•中期波动:上证指数的中期波动一般以几个月至一年为周期,可以根据市场热点和行业轮动进行分析和预测。

•长期趋势:尽管上证指数存在周期性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指数一般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这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3. 技术指标应用•移动平均线: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价格,可以把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价格趋势反映出来,帮助判断指数的走势。

•相对强弱指标(RSI):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的上涨幅度和下跌幅度之比,可以判断市场的超买超卖情况,辅助投资决策。

•成交量指标:成交量是市场活跃程度的指标,高成交量多伴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

通过观察成交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市场的态势。

结尾上证指数的历史规律总结表明,市场的行情和波动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结合季节性影响、周期性波动以及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投资要有长远的眼光,遵循定投和分散投资的原则,以平滑风险、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综上所述,上证指数的历史规律总结表明市场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

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监测季节性影响:了解春季行情、夏季调整、秋季反弹和冬季震荡等季节性的市场变化规律,合理把握投资时机。

股市123法则

股市123法则

股市123法则
股市123法则是股市投资中的一种基本规律,它是指在股市中,股票价格的波动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第一波上涨、第二波回调、第三波再次上涨。

这个规律在股市中非常常见,而且往往会反复出现。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股市123法则。

第一波上涨
第一波上涨是股市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通常是由一些好消息或者好的市场预期所引发的。

在这个阶段,股票价格会迅速上涨,投资者会感到非常兴奋和充满信心。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股票价格达到一个高点。

第二波回调
第二波回调是股市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通常是由一些不利消息或者市场预期的变化所引发的。

在这个阶段,股票价格会开始下跌,投资者会感到非常紧张和不安。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股票价格达到一个低点。

第三波再次上涨
第三波再次上涨是股市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通常是由一些好消息或者市场预期的变化所引发的。

在这个阶段,股票价格会再次上涨,投资者会感到非常兴奋和充满信心。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
一段时间,直到股票价格达到一个新的高点。

总结
股市123法则是股市投资中的一种基本规律,它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股市的波动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

在股市中,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注意风险控制,避免因为盲目跟风而导致损失。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实用版】目录1.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2.中国股市历次牛市的时间和涨幅3.牛市的三个阶段4.牛市的启动板块5.牛市的判断标准6.结论正文一、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牛市和熊市。

牛市是指股票市场行情看好,股价普遍上涨的时期。

熊市则相反,是指股票市场行情低迷,股价普遍下跌的时期。

牛市和熊市的更迭,构成了股市的周期性波动。

二、中国股市历次牛市的时间和涨幅1.第一轮牛市:1990 年 12 月 19 日到 1992 年 5 月 26 日,沪指从 96 点开始涨到 1429 点,涨幅达到 14.8 倍,然后开始跌到 386 点,跌幅达到 73%。

2.第二轮牛市:1992 年 11 月 17 日到 1993 年 2 月 16 日,沪指从 386 点涨到 1558 点,涨幅达到 303%。

三、牛市的三个阶段牛市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牛市初期:券商板块最先爆发,因为券商是牛市的风向标,牛市来临后券商是最直接受益的板块,业绩方面会迎来拐点。

2.牛市中期:各类板块开始轮番上涨,市场热点不断切换,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3.牛市末期:市场热情达到顶峰,股价普遍处于高位,风险开始累积,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

四、牛市的启动板块牛市初期,券商板块通常是最先爆发的,因为券商是牛市的风向标,而且牛市来临后券商是最直接受益的板块,业绩方面会迎来拐点。

此外,低价股在牛市初期也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因为低价股具有更高的上涨空间。

五、牛市的判断标准判断牛市是否来临,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涨跌幅度:在一定时间内,股价持续上涨,达到一定幅度。

2.时间长度:牛市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确认其存在。

3.大众心理: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大众投资者和媒体)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认为市场将迎来牛市。

六、结论了解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国股市周期规律

中国股市周期规律

中国股市周期规律
中国股市的周期性特征是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而了解这些
周期性特征对投资者精确把握市场خا标很重要。

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股市存在明
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首先,从中国股市历史数据来看,股票价格总体上呈现出由上涨到下跌的周期性特征。

据市场专家分析,中国的股市的上涨和下跌大致在18~20个月之间交替。

在这个期间,上
涨期通常持续2个季度,直到股市达到峰值,而下跌期通常可以持续2-3个季度。

其次,从中国股市的周期性特征看,股票价格的上升或下跌还有季节性特征。

特别是
每年4月~5月之间,常常是中国股市涨势最佳的时期,此涨势通常会持续到每年7月份;而每年10月下旬则是中国股市跌势最明显的时期,此跌势通常会持续到每年1月份初。

另外,整个股市的波动态也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是4~5年的周期,并伴随着明显的
波动振荡。

此外,央行政策体现出的经济周期起伏,以及特定行业的时序性周期变化,也
有可能影响中国股市的波动性。

总体来说,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投资者在投资前要加以考虑,以优化
投资把握良机。

最好能够从长期、中期以及短期周期考虑,考虑股市的波动规律,结合自
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择时购买,提高投资的收益。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

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中国股市第一轮大涨大跌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中国股市第二轮大涨大跌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中国股市第三轮大涨大跌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中国股市第四轮大涨大跌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

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

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中国股市第五轮大涨大跌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

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

中国股市周期规律 股市周期律值得收藏

中国股市周期规律 股市周期律值得收藏

中国股市周期规律股市周期律值得收藏A股第一规律: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无论哪只A股,只要一买,保管下跌,只要一卖,肯定上涨。

身边的朋友已经屡试不爽!A股国庆规律:以9月走势预判10月行情准确率达7成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发现,历年A股10月行情与9月表现高度正相关:如果9月大涨,10月行情也多为大涨。

在沪指近13年的9月行情里,2007年、2006年、2009年涨幅位居前三,分别为6.39%、5.65%和4.19%,所对应的当年10月行情也同步大涨7.25%、4.88%和7.79%;相反,在史上沪指9月跌幅较大的年份,10月出现大跌的概率也较高。

沪指13年间9、10月同涨同跌9次。

统计了2001年~2013年的13年间上证指数9、10月涨跌幅,发现13年间沪指9月与10月涨跌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即沪指9月上涨,10月易跟涨,反之亦然,可谓“10月行情看9月脸色”。

13年中,沪指9、10月同涨同跌9次,概率达69.23%。

从具体统计来看,同向上涨情况分别是:2006年9月沪指涨5.65%,10月沪指跟涨4.88%;2007年9月,沪指涨6.39%,10月沪指大涨7.25%,且创下A股历史新高6124.04点;2009年9月沪指涨4.19%,10月涨幅扩大到7.79%;2010年9月沪指涨0.64%,10月放量大涨12.17%。

同向下跌情况表现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8年沪指分别下跌3.78%、5.1%、3.86%、0.62%和4.32%,对应年份10月沪指同样分别下跌4.29%、4.69%、1.38%、5.43%和24.63%。

在没有同向涨跌的年份中,2013年9月沪指涨3.64%,10月跌1.52%;2012年9月沪指涨1.89%,10月跌0.83%;2011年9月沪指跌8.11%,10月涨4.62%。

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9月(截至9月26日)沪指月涨幅达5.89%,若按上述13年统计规律,今年10月沪指极易跟涨。

中国股市历次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历次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历次牛市规律
中国股市有很多熊牛市,伴随着市场发展也不断变化。

但可以说历次牛市都具有相同
的规律,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把握投资良机。

一、市场顶部标志着牛市的开始
大盘反转是牛市的最早期征兆,而顶部是大盘反转的最早时期,在这一时期,股价逐
渐上升,但是涨幅不明显,变化不大。

这期间投资者可以进行调仓,把握良机。

二、牛市发展到中期,表现为炒作
滞涨是牛市发展到中期,市场表现为高位滞涨,大盘企稳,股价变动较明显,不会上
升也不会下跌,这一阶段投资者可以在此时进行调仓和轮动,把握更多机会。

三、牛市向顶部行进中,出现技术性反转
当牛市向最高点行进,出现技术性反转时,市场上大盘普涨,股价的短期有几次调整,但是仍然在上升势头中。

在这个阶段,投资者可以考虑入场操作,把握股市投资机会。

四、牛市接近顶部的末期,逐渐出现回调
当牛市靠近顶部时,大盘或开始回调,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但仍留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动空间。

在这段时间里,投资者可以考虑继续进行抄底操作,抓住
机会进行投资把控。

五、牛市衰退时期,投资者需要结构性退出
当牛市衰退时期到来,市场走势可能会出现振荡下跌的态势,投资者应该及时退出,
从结构上退出,以防大盘大幅度调整。

总之,回顾历次牛市,需要投资者对市场动态有足够的把控,在不同时期及时及准确
的把握投资机会,实现收益最大化。

a股涨跌规律

a股涨跌规律

a股涨跌规律
A股涨跌规律是指中国A股市场中股票价格上涨和下跌的一些常见规律。

1. 周期性涨跌:A股市场存在周期性的涨跌现象,通常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及投资者情绪所引起的。

2. 步步为营:A股市场中,股票价格上涨通常需要多次确认和推动,而下跌则往往迅速和猛烈。

3. 庄家操盘:在A股市场中,有时会存在一些庄家或大户投资者操纵股票价格的情况,他们会通过拉升或打压股价来获取利润。

4. 市盈率回归:A股市场中,股票价格一般会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关。

当股价偏高时,通常会有市盈率回归的趋势。

5. 热点板块轮动:A股市场中,不同行业和板块之间会存在轮动的现象,短期内一个板块涨跌之后,另一个板块可能开始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A股涨跌规律,市场行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还需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历年月分走势规律
对1992年以来12年的月K线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历年1-12月的涨跌概率:1月:8年上涨8年下跌;2月:11年上涨5年下跌;
3月:12年上涨4年下跌;
4月:11年上涨5年下跌;5月:9年上涨7年下跌;
6月:9年上涨7年下跌;
7月:6年上涨10年下跌;8月:7年上涨6年下跌;
9月:6年上涨10年下跌;
10月:6年上涨10年下跌;11月:11年上涨4年下跌;
12月:7年上涨8年下跌
从以上数据可见,一年中的2、3、4月均为上涨月份;而6月为分水岭,下跌的年份逐渐上升,表明市场开始逐渐转弱;其中7、9、10三个月中下跌的年份最多,下半年中仅11月是上涨概率相对较大的月份,随后的12月大多为全年最弱的月份。

从1992年以来的月度涨跌幅看,1、2、3、4、6、8、11、12月的月均涨幅为正,涨幅最大的月份在8月,为12.7%;第四季度涨幅几乎为零,11月作为上涨概率较大的月份,涨幅较为有限,表现为弱势反弹月。

12月虽然是全年中下跌概率较大的月份,但其平均涨幅达到3%,表明12月尽管走势较弱,但总体上下跌幅度有限。

从反映交易活跃程度的两项指标换手率和月度成交金额看,2至6月成交金额逐步放大,6月是全年成交额最大的月份,随后成交额逐步减少,四季度成交额最低。

至来年1月,成交额有所放大,这与1月资金开始回流股市有一定关系。

从换手率看,3、4、6月换手率较高,8月最高,1、2月最低。

从1992年以来市场的月度涨跌、成交量和换手率的变化的统计看,上半年的行情多好于下半年,6月是市场开始由强转弱的月份,但高点出现在8月份的概率也较大。

从资金流向来看,6月之后资金逐步离场,至来年1月开始回流市场,而市场也在资金的流入下逐步转暖。

资金流动方向的出现与形成与资金年底的结帐是有相当关系的。

当然,市场的月度走势也与当时市场所处的阶段也密切相关,如市场是平衡市、牛市还是调整市,均使月度走势产生一定的偏离,但方向不改。

一般而言,由于资金的年底结帐,资金入市的愿望较低,但为来年的准备已展开,且12月尽管下跌的概率较大,但下跌幅度并不大,而至来年1、2月份资金的回流,市场则逐步走强,表明12月、1月应是逢低吸纳的月份。

另外,我们还应关注“1月效应”,即1月走势对全年的走势具有相当的指导效应,1月收阳全年收阳,1月收阴全年收阴。

因为1月是一年中成交最清淡的月份,而主动和自然形成的买盘则对一年走势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国内股市从1992年至2008年11年中,除1996、1998和1999年3年外,其余的8年时间存在“1月效应”,上述不具有此效应的3年,市场处于牛市之中,应是较旺的市场人气占了优势。

而具有此效应的年份占统计年份的的73%,表明国内股市也存在“1月效应”。

有人统计过过去十年里,国庆长假之后首个交易周大盘的走势,发现除05年和08年处于熊市下跌之外,国庆节后A股一般都会给投资者发个大大小小的“红包”。

而又有人统计过节前与节后两段时间容易发生“同涨同跌”,相同走势的持续性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