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一、引言二、教学工作概述2.1 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2.2 教学方法和手段2.3 实验教学安排三、教学效果分析3.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3.2 综合评价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1 缺乏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4.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4.3 实验设计与实施难度较大五、改进策略和建议5.1 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5.2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3 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辅助六、教学工作总结七、展望与期待一、引言生物化学是高等生物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作为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的基础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作为一名生物化学教师,本文将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

二、教学工作概述2.1 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本学期教授了《生物化学》这门课程。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的理解,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了解生物化学在生理和疾病中的应用。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等。

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3 实验教学安排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实验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技能。

三、教学效果分析3.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经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化学问题。

在期末考试中,学生的成绩普遍达到了预期目标。

3.2 综合评价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学生的反馈,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生物化学课程较为满意。

他们认为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实验教学实用性强。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1 缺乏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部分学生在上课前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难以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生物化学》是一门关于生命体系和其它细胞物理及化学细微机理的学科,它也是医学及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化学》课程的建设是增强学习水平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所做出的努力。

本文将就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进行讨论总结。

一、完善课程体系,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一方面,应遵循与学科发展相符的课程设置原则,强调比较专业前沿领域的学习。

另一方面,则应加强实用性的实验设计,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训练,促进学生正确性的思维能力的产生和运用。

二、加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推动学科实践能力提高:课程实验中,要强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训练学生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验问题,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成果。

三、提高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优化课程教学机制:从教学机制上来说,课程设置应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低应理论与实践的互利关系,开设各类符合学生需求的选修课程。

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统筹实施课程教学:信息化时代充斥着大量信息,这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实施有巨大的帮助。

今后,学校不仅要促进传统课堂教学,还需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总之,学校在建立生物化学课程时,应积极突破传统模式,重视科学性和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验的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优化课程教学机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统筹实施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生物化学》是相当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与每一个生命科学相关,而且与其他看似不同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它在西方世界是最广泛学习的学科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必修课程。

为了开设一门精品课程,必须作出一些认真的安排,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收益。

首先,应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做出完善的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地理解生物化学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其概念,并加以实践。

以有关概念的教学为基础,整合生物化学的当代发展趋势,使之成为学习的有用工具,以期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展示生物化学与实践有关的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的价值和应用,并熟悉生物化学的测试结果和分析方法。

尤其在实验操作方面,学校应该组织相关实习,设置模拟实验,将口语指导、实验技术、研究分析融入课程中。

最后,有必要用新型技术辅助教学,进行互动式课堂教学,使学生空中自主学习,提升自主思维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生物化学知识,能够运用生物化学原理研究生物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总之,建设精品课程既要严格限定教学目标,又要注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生物化学》从只有传统的理论教学变成一门有趣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总结前言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代谢途径等,揭示生命活动的机理和规律。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总结。

教学内容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生物分子是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分子的组成、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等。

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物质转化的基本过程,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类型。

教学内容包括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概念、主要途径、产物及其意义等。

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信息在生物体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基因调控则是指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包括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

教学内容包括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概念、机制、调控因子和调控网络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有效传授保障。

对生物化学教学来说,以下教学方法值得推广: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传授基础知识和概念的重要途径,需要讲师讲授精细、组织有序,并充分结合实际问题和案例进行讲解。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等,有利于形成独立思考、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支撑生物化学教学的基础,包括以下方面:数据库和图谱现代生物化学研究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和图谱,如PDB数据库、KEGG代谢途径图谱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重要的支撑。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现代生物化学实验需要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生物反应器、核磁共振仪等。

这些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网络课程和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的生物化学课程和资源,如MOOC课程、科研网站等,这些资源可以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补充。

生物化学课程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总结生物化学课程总结生物化学课程总结生命科学系现代生物学教研室一、课程的基本概况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内容是依据学院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生命科学系的教学计划以及目前科学发展对本课程的要求而确定。

该门课程在学时、内容上曾经历了几次调整,1986~201*年理论学时由1089072,实验学时36。

1999~201*年作为专科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学时为60。

201*年至今是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其中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理论学时为90学时,实验为48学时。

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学时为72学时,实验学时为30学时。

同时还作为化学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在几任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该门课程逐渐走向成熟。

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条件和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实验开出率不仅在学时上得到保证,而在质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飞跃。

实验条件和科研条件的改善,为教师、学生的科研,为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整个内容体系由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两部分组成。

理论课程包括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机能生物化学。

全课程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体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物质在生物体内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生物体的物质结构、代谢和生物功能及复杂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基因组的表达调控等问题。

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验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分离、鉴定、制备、定量测定蛋白质、核酸、糖、维生素等物质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研究中间代谢的基本方法。

学习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设计性)实验的设计,达到实验所规划的目的。

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

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

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摘要】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性。

目前的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结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等。

为此,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内容应与实践结合,进行评估与优化,确保教学质量。

未来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校影响力。

建设精品课程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是提升学生成长和学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重要性,现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内容,实践结合,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课程评估,优化,必要性,发展方向,学生成长,影响力。

1. 引言1.1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知识。

精品课程建设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品课程建设还可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高课程评估与优化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生物化学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的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当前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当前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些学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学生听讲的模式,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个影响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些学校的生物化学教师水平不够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一、引言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一门科学。

生物化学课程作为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理解生物体内的基本化学过程、分子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二、课程内容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和维生素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体内能量转换、代谢和调控等过程。

这些内容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基本的能量转换到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从基本的代谢过程到高级的分子调控机制。

三、教学方法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自学。

课堂讲解是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过程,加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

自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学,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

四、学习难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抽象、内容复杂、知识点繁多、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

这些难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和厌倦情绪。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类比、图解、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自学等方式加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建议针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避免过于复杂和抽象的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师需要综合运用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强化实践操作:实验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总结吴娜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总结吴娜

生物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总结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渗透的一门核心学科和带头学科,是当代生命科学各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然而,随着生物化学课程快速发展和学生生源的不断变化,教学中一些弊端越来越明显,如理论教学内容和形式陈旧;实验内容相对单一;考核方式简单化,缺乏有力的评价指标;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等。

另一方面,由于教师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常常会把分析得很好的知识点归纳为理论课程,把技能点归纳为实践课程,结果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教学效果和“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不能完全吻合。

为此,教研室立足于学校的客观实际,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引入教学课堂,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体现了五大理念,突出了六大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改革思路与理念(一)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生源特点,以教学内容改革作为贯穿整个精品课程建设的主线和突破口,把精品课程网站的实用性和辐射、推广作用作为特色,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

在使学生掌握必须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及在生物技中应用的基础上,以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1.改革的五大理念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把学生放在第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自觉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积极探究新陈代谢的奥秘,增强学好生物化学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全面发展、侧重素质的理全方位培养学生,使他们在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侧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职业素养、人生观、价值观等。

2.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建立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等生物技术的基本思维观念,从而掌握生化技能;通过总结、推理、实践操作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探究思维的能力;构建生物化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习惯、诚信品质及敬业精神。

《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教育与教学174 ·2024.10 引言生物化学是发生在生命有机体内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最主要、最活跃的基础学科之一,是连接基础课与生命科学的纽带,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改善知识结构,增强能力,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生物化学又是生命科学中进展新且发展迅速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类各个领域,使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

1 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塔里木大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自课程设置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使《生物化学》课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塔里木大学自设置《生物化学》课程以来,一直作为农学、园艺、林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草业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生物信息及应用化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007年被评为塔里木大学第一批重点课程,2011年获批兵团精品课程,2012年再次获批校级“十一五”第二批重点课程,2014年获校级首批视频公开课,2017年又获校级重点课程,2021年获批校级一流课程。

在长期的课程建设工程中,课程团队始终坚持“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教学理念,多年来一直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是塔里木大学“特色鲜收稿日期:2023-05-23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2000030251;22010030923);塔里木大学研究生《高级生化》精品课程项目作者简介:陈水红(1978-),女,汉族,四川乐至人,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研究。

陈水红,李树伟,任敏.《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现代畜牧科技,2024,104(1):174-176. doi :10.19369/ki.2095-9737.2024.01.050. CHEN Shuihong ,LI Shuwei ,REN Mi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Biochemistry[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104(1):174-176.《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陈水红,李树伟,任敏(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摘要:《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农学、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在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教学思想指导下,历经校级重点课程、兵团精品课程、校级视频公开课、校级课程思政以及校级一流课程不同建设阶段,按照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学科,它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以下是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总结。

一、教学目标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转化、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生物大分子详细讲解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大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蛋白质的催化、运输、免疫等功能,核酸的遗传信息储存和传递功能等。

2、物质代谢系统介绍了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内容。

重点阐述了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调控机制以及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规律。

3、遗传信息传递包括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讲解了遗传信息从 DNA 到RNA 再到蛋白质的传递机制,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4、实验教学安排了一些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如蛋白质的提取与定量、酶活性测定、核酸的提取与鉴定等。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注重讲解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的生物化学案例,如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的作用靶点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在线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课件、习题、参考资料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
汇报人: 202X-12-29
目 录
• 引言 • 生物化学课程概述 •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 • 生物化学课程的挑战和改进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报告的目的和背景
目的
分析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领域的知识更新迅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生物化学 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有必 要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分析和改进。
面临的挑战
01
02
03
04
课程内容难度大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 杂,理论性强,对于学生来说
难以理解和掌握。
实验条件有限
由于实验设备、场地和经费等 方面的限制,学生难以充分实 践和操作,影响实验效果。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 主,缺乏互动和实践,难以激 发学生的习兴趣和主动性。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实验课程重要
实验课程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 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03
课程难度较大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推
理能力。同时,课程内容的广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对未来生物化学课程的展望
增加交叉学科内容
为了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生物化学课程可以增加 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如生物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等 。
及格率
优秀率
优秀率为20%,表明有部分学生表现 出色,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及格率为95%,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 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

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

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

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

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一种受到学生和教师青睐的教学形式。

微课凭借其简洁、生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等特点,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在生物化学专题教学中,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探索,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进行思考和总结。

一、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优势1.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微课通过结合图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化学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视。

2.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学习微课,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3.个性化学习: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进行个性化设置,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学习效果。

4.交互式教学: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参与进行知识的互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

5.方便教师的监控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二、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以生物化学中的核酸结构为例,进行微课建设的探索:1.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核酸结构的知识点,设计微课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功能作用等方面,并结合生动的图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使知识更加生动直观。

2.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选择适合核酸结构教学的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制作软件等,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微课的制作。

3.进行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利用PPT等教学工具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注重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教学导入和结束:在微课的开头,设计生动的导入部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结尾部分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尝试不同形式的微课:尝试不同形式的微课,如翻转课堂、在线直播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尝试,发现适合生物化学微课教学的方式。

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

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

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对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详细讨论。

在强调了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学科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生物化学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构建高质量的生物化学课程,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往往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设计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内容、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全面优化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1.2 研究意义《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打造精品课程,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推动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生物化学人才的需求。

探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生物化学专题微课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学平台的建设等方面。

教学设计是微课建设的基础,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生物化学专题微课中,可以选择常见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还可以加入实例演示、模型展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微课建设的关键之一,可以包括教学视频、教学PPT、教学案例、推荐阅读、在线交流平台等多种形式。

通过合理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提供不同形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资源的开发,通过学生们的实验报告、实践总结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资源共享。

教学平台的建设是保证微课建设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

现阶段,已经有许多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微课的制作、发布和管理,如华图微课、网易云课堂等。

在选择教学平台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条件进行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使用体验和学校的技术支持能力。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与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与改进。

教师在微课建设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教学设计能力,这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难题。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更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在学习微课时需要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改善教师的技术和教学设计能力,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更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为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生物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生物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生物化学》课程自评报告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园艺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目前,生物化学是大部分生物类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也是专接本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

生物化学主要运用化学和物理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 系统深入了解有关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掌握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代谢调控的主要机制及不同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定技术的原理及方法;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动态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是遗传学、生理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有关课程的基础,生物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畜牧业、卫生医疗等行业,学好生物化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验技能。

生物化学课程自86年开始面向生物教育专业开设,96年面向生物·化学专业开设,05年面向生物科学专业开设,07面向专接本和园艺技术专业开设,08年面向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

《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为50~60学时,实验教学30~36学时。

1990年《生物化学》课程在原邢台教育学院优秀课评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课;1991年在邢台地区全区师范院校理科优秀课评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课;1995年在中学教师“三沟通”培训中被评为优秀课;1996年构建了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题库;2008年在邢台学院本科教学中被评为合格课程;2010年被批准为邢台学院重点建设课程,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在邢台学院通报表扬。

二、自评依据(一)师资队伍1、师资结构(1)学历学位教师比例本学科现有6位主讲教师,3名教师具有本科学历,3名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5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1名教师具学士学位。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学术能力和兴趣的重要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此,我将对这些探索和反思进行总结。

我发现了微课的优势。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炼的课程形式,可以快速传递知识点。

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来说,有些概念和实验步骤可能比较复杂,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时无法很好地解释和演示。

而通过微课,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是时间和精力的压力。

制作一节微课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包括收集资料、整理内容、设计制作等。

微课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一定的学习和实践。

而且,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有时候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虑。

微课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简单和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是无法理解和掌握。

微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微课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微课建设方面,我也有一些改进和探索的想法。

首先是尽量减少制作时间和精力。

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和软件,简化制作流程,提高效率。

可以考虑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制作,减轻个人负担。

其次是要注意微课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同时要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是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设置预习和复习题,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训练能力,提高微课的学习效果。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通过对优势、困难和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微课的制作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术能力和兴趣,为生物化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化学申报市级精品课

生物化学申报市级精品课

《生物化学》申报市级精品课自报特色报告课程建设名称:生物化学课程负责人:陈庆森课程建设单位: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组课程建设时间: 2007年4月填报日期:2007年4月自报特色材料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生物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生物化学教学成果和手段,不断探索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特色。

1、科研成果对本科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1) 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验教学环节众所周知,学校科研活动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学术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实验室自1986年以来,始终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积极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具体实施的实验项目有:实验⑴. 超敏感微量蛋白质检测技术实验,(18学时)本实验来源于“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第一子课题“单花粉微量蛋白电泳及发育生物学研究”;该项目于1998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有关蛋白电泳技术的经熟化后,于2000年注入到发酵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生物技术实验中,受益学生人数达到60多人。

实验⑵. 固定化活性干酵母细胞的制备及活力测定;(4学时)实验⑶. 固定化活性干酵母细胞热稳定性实验。

(3学时)本实验来源于商业部部级科研项目“废糖蜜的综合利用”,该项目于1994年通过专家鉴定。

该项目中的固定化细胞技术经过设计、大量的验证试验、最终熟化完成,于1990年开始注入到本科实验教学中,实验自开设(88级本科生开始)一直使用至今,受益学生人数达到2300多人。

以上由科研成果转化的特色实验的开设体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要求,也为商学院生物类的本科专业掌握新技术和手段提供良好的素材,还为食品、发酵、制药及生物技术各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为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培养掌握一定先进的实验技能的特色人才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

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

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

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

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

2008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2006年获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龚道元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检验药学系副主任,《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是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和系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人,佛山市检验学会委员,临床检验学组组长,佛山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佛山市教育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在全国高校检验界和广东省、佛山市医院检验界有较大的影响力。

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学术水平较高,主编、参编检验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和专著10多部。

2008年教学质评为优秀奖,教学效果好。

2007年“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郭冬招副教授,医学学士,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临床重大疾病的发病病因及生物化学机制研究。

近年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篇,主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项目1项,参编本专科规划教材2部,组织编写校内使用的实验教材2本。

卢孝旋副教授,医学学士,从事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教学。

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

2008年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佛山市医学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长期致力把CAI应用于医学教育,探索开放性网络教学、网络医学考试、医学全自动分析仪课件的模拟教学和操作训练,主持和参与省、市相关教研课题多项,曾获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曾玲莉副教授,医学学士,长期致力于医学教育,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分子医学实验学等课程的教学。

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

参编本专科规划教材4部,主持校级科研课题项目1项,参与了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2名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1)教师队伍结构:生物化学列入精品课程验收统计材料的6名主要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表:课程组除上述6人外,还有蒋泓助教(硕士、28岁)、冯翠兰高级实验师、翁闪凡实验师,共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和5人,助教、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各1人,博士1人、硕士3人,平均年龄42.5岁,配备辅导教师2名,是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本课程组教师承担多门相关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承担了医学院本科生《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理论与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教研室2007年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4-2006年教学先进集体。

(2)师资培养:培养了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教师省级1人。

制订了师资培养规划和措施,通过到重点大学进修、到重点大学的相关学科学习提高、与重点大学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教育教学会议等措施进行中青年重点教师培养,近三年参加重点大学进修班2人次、教学与教材研讨会3人次、国际学术会议4人次、国内学术会议5人次。

培养出了“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7项,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是我校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课程组之一。

课程教师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做教书育人的模范,现有中共党员1人、市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1人次。

获广东省表彰1人次,佛山市表彰1人次,校级表彰7人次。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前沿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

我们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对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开拓性思维的培养,突出知识综合化。

对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科研并重”,在改革中要做到“密切联系实验,密切联系临床,密切联系新进展”。

由于本教研室同时还开设《临床生物化学》课程, 因此我们利用该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临床知识进行联系,将所学的知识密切与临床联系起来, 增加了同学学习生化的兴趣和生化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1)获得的教学成果奖近三年共获教学成果奖4项9人次,其中学校一等奖1项5人次,二等奖1项1人次,三等奖2项3人次。

(2)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近三年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2篇。

(3)承担的教研课题近三年获得学校教研课题立项共4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

2. 教学内容2-1课程内容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

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

本课程选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及卫生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最新版(第七版,2008年4月出版),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分为四大篇包括二十一章,共576页。

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生化内容即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第二篇物质代谢过程及其调节,体现先进性的第三篇遗传信息传递等分子生物学内容。

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取消了单纯开设一门生物化学实验课,而是将在学科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的三门课程即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实验课加以整合,形成涵盖三门课程内容的统一实验课程即《分子医学实验学》课程,还编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分子医学实验学》教材。

由于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繁多、进展迅速,各学科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要求不同,为此,组织教师重新编写了护理、口腔、检验及药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并书写了相应的教案(讲义)。

在课程内容设计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科专业的特点,但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注重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讲解。

②注重分类教学,即考虑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学科专业需求,同时要注意与其后续相关课程的衔接。

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指导思想,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④始终贯穿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传统而经典的生化本科教材,主要阐述的是对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在体内代谢变化的研究,其中大篇幅介绍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

近年来,生化学科发展迅速,把生化学科的研究推向分子水平,生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研究。

因此, 我们在课程安排、教学大纲制定及课时设置时,进行教学内容及学时的调整, 增加分子生物学内容的学时数,尤其是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DNA 序列测定、PCR 技术等) 学时数,减少经典的生化学科内容,例如物质代谢及代谢调控的学时数,以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里,了解和掌握生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验衔接,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联系,通过病例讨论、临床见习等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密切与临床应用紧密相连,增加了同学学习生化的兴趣和生化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组织学生去大医院见习,参观学习与学科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及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次举行相关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新信息,对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积极指导检验、口腔、护理等专业学生申报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学术基金多项,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本教研室老师即教书又育人,积极担任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效果显著,其中张晓林老师获得200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育人”优秀奖及2008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教师在认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医学院团委的带领下,开展富有医学特色的“健康直通车”活动,将社会实践与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成人成材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为此,医学院健康直通车服务队获得2008年佛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

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参加佛山市卫生局2008年组织的佛山市五区护士护理技能竞赛六位学生荣获护理技术能手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