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_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_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题目:一个非常简单的CPU的设计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08级 1班学生姓名:张桥指导教师:李凌宇日期: 2010-9-9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专业 08 1 年级学生姓名:张桥课程设计题目:一个简单的CPU的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设计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首先要确定该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在设计中根据功能和用途确定指令系统,定义数据通路,设计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要求利用微程序进行设计,每人至少要求4条CPU指令,可以自己选择;在设计中要求画出指令系统的格式并说明各位的意义;要求画出数据通路并定义微操作信号;要求画出微程序流程图。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一、教学目的、任务与实验设备融会贯通本课程各章节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加深计算机工作中“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二、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本模型机是一个8位定点二进制计算机,具有四个通用寄存器:R 0~R 3,能执行11条指令,主存容量为256KB 。

1. 数据格式数据按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字长为8位,其中最高位(第7位)为符号位,小数点位置定在符号位后面,其格式如下:数值相对于十进制数的表示范围为:-1≤X ≤1―2―72. 指令格式及功能由于本模型机机器字只有8位二进制长度,故使用单字长指令和双字长指令。

⑴ LDR Ri ,D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M (D )(2) STR Ri ,D格式功能:M (D )←(Ri )(3) ADD Ri ,Rj格式 功能:Ri ←(Ri )+ (Rj )(4) SUB Ri ,Rj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Ri )- (Rj )(5) AND Ri ,Rj格式功能:Ri ←(Ri)∧(Rj)(6)OR Ri,Rj格式功能:Ri ←(Ri)∨(Rj)(7)MUL Ri,Rj格式7 4 3 2 1 0功能:Ri ←(Ri)×(Rj)(8)转移指令格式7 4 3 2 1 0功能:条件码00 无条件转移PC ←D01 有进位转移PC ←D10结果为0转移PC ←D11结果为负转移PC ←D⑼IN R i,M j格式其中M j为设备地址,可以指定四种外围设备,当M j=01时,选中实验箱的二进制代码开关。

复杂模型机实验实验报告(共9篇)

复杂模型机实验实验报告(共9篇)

复杂模型机实验实验报告(共9篇)_复杂模型机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一台模型计算机的总体设计之复杂模型机设计实验目的:(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复杂模型计算机,建立一台基本完整的整机。

(2)为其定义至少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通过联机调试,观察计算机执行指令:从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等过程中数据通路内数据的流动情况,进一步掌握整机概念。

实验设备TDN-CM+教学实验系统一套、微型计算机一台、排线若干。

实验原理:(1)数据格式及指令系统:①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数据采用定点整数补码表示,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其中,第7位为符号位,数值表示范围是-27 ≤X≤27-1 ②指令格式模型机设计4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 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A.算术逻辑指令设计九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标寄存器,并规定:九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助记符、功能和具体格式见表5.2-1。

B.访问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两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两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BZC),指令格式如下: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D为目的寄存器地址(LDA、STA 指令使用)。

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M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本模型机规定变址寄存器RI指定为寄存器R2。

C.I/O指令:输入(IN)和输出(OUT)指令采用单字节指令,其格式如下:其中,addr=01时,选中“INPUT DEVICE”中的开关组作为输入设备,addr=10时,选中“OUTPUT DEVICE”中的数码块作为输出设备。

D.停机指令:停机指令格式如下:HALT指令,用于实现停机操作。

③指令系统:本模型机共有16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逻辑指令七条,移位指令两条,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四条,输入/输出指令两条,其它指令一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目录一、程序设计 (1)1、程序设计目的 (1)2、程序设计基本原理 (1)二、课程设计任务及分析 (6)三、设计原理 (7)1、机器指令 (7)2、微程序流程图 (9)3、微指令代码 (10)4、课程设计实现步骤 (11)四、实验设计结果与分析 (15)五、实验设计小结 (15)六、参考文献 (15)一、程序设计1、程序设计目的(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使用简单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的部分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3)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4)掌握微程序的编写、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5)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机组成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微程序计算机中指令和微指令的编码方法,深入理解机器指令在计算机中的运行过程。

2、程序设计基本原理(1)实验模型机结构[1] 运算器单元(ALU UINT)运算器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两片74LS181构成了并-串型8位ALU;两个8位寄存器DR1和DR2为暂存工作寄存器,保存参数或中间运算结果。

ALU的S0~S3为运算控制端,Cn为最低进位输入,M为状态控制端。

ALU的输出通过三态门74LS245连到数据总线上,由ALU-B控制该三态门。

[2] 寄存器堆单元(REG UNIT)该部分由3片8位寄存器R0、R1、R2组成,它们用来保存操作数用中间运算结构等。

三个寄存器的输入输出均以连入数据总线,由LDRi和RS-B根据机器指令进行选通。

[3] 指令寄存器单元(INS UNIT)指令寄存器单元中指令寄存器(IR)构成模型机时用它作为指令译码电路的输入,实现程序的跳转,由LDIR控制其选通。

[4] 时序电路单元(STATE UNIT)用于输出连续或单个方波信号,来控制机器的运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范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范文

长治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性能简单的计算机系别:计算机系专业:计科1101班组别:第三组学生姓名: 学号:起止日期: 2013年7月4日~ 2013年7月10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二、设计要求 ----------------------------------------1三、设计的方法及过程---------------------------------23.1整机设计 --------------------------------------23.1.1 根据设计要求正确设置正确设置多路开关-------23.1.2操作控制信号及其实现方式-------------------23.1.3根据接线表画出整机的线路图-----------------2 3.2.设计指令系统----------------------------------3 3.3.设计微指令及指令的微程序----------------------43.3.1设计微地址 --------------------------------4 3.3.2写出指令的执行流程-------------------------3 3.3.3编写指令的微程序---------------------------53.4.编写并执行应用程序----------------------------8四、心得体会-----------------------------------------7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更清楚地理解下列基本概念:(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组成;(2)计算机中机器指令的设计;(3)计算机中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4)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5)微指令的格式设计原理;二设计要求题一研制以台性能如下的实验计算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目录摘要 (2)前言 (3)正文 (4)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 (4)1.1设计目的 (4)1.2设计原理 (4)二、总体设计 (7)三、详细设计 (8)3.1运算器的物理结构 (8)3.2存储器系统的组成与说明 (11)3.3指令系统的设计与指令分析 (12)3.4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结构及功能 (14)3.5微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18)四、系统调试 (27)总结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设计要实现完成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主要设计部分有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及微指令的设计。

其中运算器由运算芯片和寄存器来完成,存储器由总线和寄存器构成,使用硬布线的方式实现控制器,从而完成设计要求。

:关键词:基本模型机的设计;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前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

此次课程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理解, 增强对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系统的更进一步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目的是为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关系。

不仅能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理解,更能增加如何实现计算机软件对硬件操作,让计算机有条不紊的工作。

正文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1.1设计目的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硬连线控制器的认识,建立清晰的整机概念。

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与测试课程设计

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与测试课程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与测试——寄存器寻址流程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教研室:目录第1章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方案 (1)1.1 引言 (1)1.2 总体方案论述 (1)1.2.1从整体上阐述该设计题目实现方案 (1)1.2.2系统总体框图 (2)1.2.3各部分功能电路的作用 (3)第2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6)2.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6)2.2 数据通路设计 (7)2.3 存储器的设计 (8)2.4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8)2.4.1寄存器寻址指令控制器设计 (8)2.4.2寄存器寻址与指令中断服务程序 (9)2.5 模型机的设计与调试 (10)第3章微程序的设计 (12)3.1微程序功能说明 (12)3.2微程序流程图 (16)第4章课程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第1章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方案1.1 引言1.题目的意义: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的所有电路,包括运算器、存储器、通用寄存器堆、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微程序控制器等,将几个模块组合成为一台简单计算机。

在前面的实验中,实验者本身作为“控制器”,完成数据通路的控制。

而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

CPU从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机器指令周期,是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的,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2.应用场合: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由指令操作码中的rrr三位的值和PSW中RS1及RS0的状态,选中某个工作寄存器区的某个寄存器,然后进行相应的指令操作。

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已存储在某寄存器中,或把目标操作数存入寄存器。

把在指令中指出所使用寄存器(即:寄存器的助忆符)的寻址方式称为寄存器寻址方式。

3.系统功能:进行寄存器寻址。

1.2 总体方案论述1.2.1从整体上阐述该设计题目实现方案了解模型机的硬件系统,根据所提供的模型机的机器指令, 画出用微命令表示的机器指令执行流程图,编写微程序,编写机器指令测试程序,在仿真软件上运行并检验所设计的微程序的正确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5、数据记录与分析6、注意事项7、故障处理8、实验结果评估标准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和操作简单模型计算机,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据存储、运算处理、指令执行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计算机系统的综合理解能力。

111 具体目标1111 掌握简单模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112 熟悉各种指令的编码和执行过程。

111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计算任务。

12 实验设备121 硬件设备计算机主机、实验箱、连接线等。

122 软件工具特定的模拟软件、编程环境等。

13 实验原理131 模型计算机结构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主要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工作方式。

132 指令系统定义了各种操作指令的格式、功能和编码方式。

133 数据存储与传输说明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和在各部件之间的传输机制。

14 实验步骤141 连接实验设备按照正确的方式将计算机主机与实验箱等设备进行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142 启动软件工具打开相应的模拟软件和编程环境,进行初始化设置。

143 设计指令序列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系列的指令来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

144 输入指令到模型计算机通过编程环境将指令输入到模型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145 启动模型计算机运行设置相关参数,启动模型计算机执行指令序列。

146 观察运行过程和结果密切观察模型计算机在执行指令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变化,以及最终的输出结果。

15 数据记录与分析151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指令的执行时间、存储器的状态变化、运算结果等。

152 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预期结果,分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找出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原因。

16 注意事项161 设备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进行连接和使用,避免因不当操作造成设备损坏。

计算机组成原理_实验四

计算机组成原理_实验四

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实验四微程序控制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将微程序控制器同执行部件(整个数据通路)联机,组成一台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计算机的数据通路。

3.执行给定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二、实验电路本次实验将前面几个实验中的所模块,包括运算器、存储器、通用寄存器堆等同微程序控制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台简单的模型机。

这是最复杂的一个实验,也将是最有收获的一个实验。

在前面的实验中,实验者本身作为“控制器”,完成了对数据通路的控制。

而在本次实验中,数据通路的控制将交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

实验机器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是由微程序完成的,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序列。

实验电路大致如下面框图所示。

其中控制器是控制部件,数据通路是执行部件,时序发生器是时序部件。

需使用导线将各个部件控制信号与控制器相连。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1.TEC-5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1台2.逻辑测试笔一支(在TEC-5实验台上)四、实验任务1.对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进行译码。

将下表的程序按机器指令格式手工汇编成二进制机器代码,此项任务请在预习时完成(指令系统详见参考资料)。

2.3.使用控制台命令将寄存器内容初始化为:R0=11H,R1=22H,R2=55H。

4.使用控制台命令将任务1中的程序代码存入内存中(注意起始地址为30H),以及将内存地址为11H的单元内容设置为0AAH。

5.用单拍(DP)方式执行一遍程序,执行时注意观察各个指示灯的显示并做好记录(完成实验表格),从而跟踪程序执行的详细过程(可观察到每一条微指令的执行过程)。

6.用连续方式再次执行程序。

这种情况相当于计算机正常的工作。

程序执行到STP指令(含有TJ微命令)后自动停机。

读出寄存器中的运算结果,与理论值比较。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原理。

而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中,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任务。

本文将会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为主题,讨论其组成原理和实现技术。

一、引言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这个项目旨在模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并能够执行一些基本的指令。

二、模型机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模型机的中央处理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其他部件的工作。

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而寄存器则用于保存中间结果和控制信息。

2. 存储器 (Memory)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部件。

在这个简单的模型机中,我们可以使用随机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来实现。

RAM 能够以快速和随机的方式读写数据,供CPU使用。

3. 输入输出系统 (Input/Output System)为了能够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模型机需要一个输入输出系统。

这可以包括键盘、显示器、磁盘驱动器等外部设备。

输入输出系统负责将数据从外部设备传输到存储器或CPU,并将结果从CPU传输到外部设备。

4. 总线系统 (Bus System)在模型机中,各个部件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

总线系统提供了这样的通信渠道,以便不同的部件可以相互通信和交换信息。

三、模型机的工作原理1. 指令的解析和执行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指令时,控制器首先进行解析,并确定需要执行的操作。

然后,将指令传递给运算器进行计算或者传送到存储器读取相应的数据。

2. 数据的读写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模型机可能会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或者将计算结果写入存储器。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总线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第一段) (2)检验 )检验DR1、DR2的数据输入是否正确 (P3 第一段) 、 的数据输入是否正确
功能表验证举例: 功能表验证举例: S3~S0=0100 教材P31 ALU功能表 教材 功能表 M =0(算术运算)Cn=1(无进位)A加(A·B反) (算术运算) (无进位) 加 A=01100101 B反=01011000 B=10100111B (A·B反)=01000000(逻辑与) (逻辑与)
排线连接时注意排线的 颜色,中间不要扭转。 颜色,中间不要扭转。
ALU单元与二进制控制信号开关之间的连接: 单元与二进制控制信号开关之间的连接: 单元与二进制控制信号开关之间的连接 S3~S0、Cn、M、LDDR1、LDDR2、ALU-B 、 、 、 、 、 数据单元SW-B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 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 数据单元 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
存储器模块( 2. 存储器模块(PRAM UNIT) ) AUJ5 静态RAM6116 静态 6116 74LS273 地址寄存器 74LS161 PC寄存器 寄存器 ADJ6
地址指示灯 AD7~AD0
3. 微控器模块(MICRO-CONTROLLER UNIT) 微控器模块( ) E2PROM 2816 MK23~MK0 MD23~MD0 UA5~UA0 控存( 片 位 控存(3片,24位) 24位微代码输入开关 位微代码输入开关 24位数据指示灯 位数据指示灯 6位微地址指示灯 位微地址指示灯
时序电路( 4. 时序电路(STATE UNIT) ) Ø 时钟源 START KK2 微动开关 微动开关
5. 数据 地址开关 数据/地址开关 SWJ3 数据/地址排针 数据 地址排针 D7~D0 数据/地址指示灯及开关 数据 地址指示灯及开关 指示灯灭—— 1 指示灯灭 指示灯亮—— 0 指示灯亮

0813022057 施磊磊 计082班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0813022057  施磊磊 计082班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班级计082姓名施磊磊学号 **********指导教师顾晖日期 2011.1.10 ~ 2011.1.14一、设计目的1、融会贯通教材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经阿什计算机工作中“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学习设计和调试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和调试的实践和经验。

二、设计内容1、根据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设计一台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根据设计图,在QUARTUS II环境下仿真调试成功。

3、在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包括:(1)总框图(数据通路图);(2)微程序控制器逻辑图;(3)微程序流程图;(4)微程序代码表;(5)设计说明书;(6)工作小结。

三、数据格式与指令系统1、数据格式数据字规定采用定点整数补码表示法,字长8位,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2、指令格式本实验设计使用5条机器指令,其格式与功能说明如下:7 6 5 4 3 2 1 0INADDSTAOUTJMPIN指令为单字长(字长为8bits)指令,其功能是将数据开关的8位数据输入到R0寄存器。

ADD指令为双字长指令,第一个字为操作码,第二个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功能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与内存中地址为A的数相加,结果存放在R0寄存器中。

STA指令为双字长指令,第一个字为操作码,第二个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功能是将R0寄存器中的内容存储到以第二个字为地址的内存单元中。

OUT指令为双字长指令,第一个字为操作码,第二个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功能是将内存中以第二个字为地址的内存单元中的数据读出到数据总线,显示之。

JMP指令为双字长指令,第一个字为操作码,第二个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功能是程序无条件转移到第二个字指定的内存单元地址。

计组实验报告

计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一、算术逻辑运算器1.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 ①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②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道。

③验算由74LS181等组合逻辑电路组成的运输功能发生器运输功能。

④能够按给定数据, 完成实验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要求: 完成实验接线和所有练习题操作。

实验前, 要求做好实验预习, 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和ALU的特性, 并熟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模拟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 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 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 把自己想得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 争取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 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完成后,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方案:1. 两片74LS181(每片4位)以并/串联形式构成字长为8为的运算器。

2. 8为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输入双向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与两个8位寄存器(74LS273)DR1和DR2的输出端相连, DR1和DR2寄存器是用于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的结果。

寄存器的输入端于数据总线相连。

3. 8位数据D7~D0(在“INPUT DEVICE”中)用来产生参与运算的数据, 并经过一个输出三态门(74LS245)与数据总线相连。

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与数据总线相连, 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所内容。

4. S3.S2.S1.S0是运算选择控制端, 由它们决定运算器执行哪一种运算(16种算术运算或16种逻辑运算)。

5. M是算术/逻辑运算选择, M=0时, 执行算术运算, M=1时, 执行逻辑运算。

6. Cn是算术运算的进位控制端, Cn=0(低电平), 表示有进位, 运算时相当于在最低位上加进位1, Cn=1(高电平), 表示无进位。

逻辑运算与进位无关。

7. ALU-B是输出三态门的控制端, 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数据总线BUS上。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年级专业班级:14 级计算机专业专本1班班级学号: 14131521 姓名:殷宇翔学号:姓名:学号:姓名:时间: 2016 年 12 月 10 日一、实验目的、要求: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以构造一台基本模型实验计算机。

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软硬件组成概念。

二、实验仪器设备、器件及环境:三、实验方法、原理: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而本次实验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实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⑴有关微控制器部分在前一实验中已详细介绍⑵主存储器的读、写和运行为了向主存储器RAM中装入程序或数据,并且检查写入是否正确以及能运行主存储器中的程序,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A为“0 0”时,按要求连线后,连续按“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RAM连续手动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A为“0 1”时,按要求连线后,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RAM进行连续手动写入。

·运行程序: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A为“1 1”时,按要求连线后,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即可转入到第01号“取址”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上述三条控制指令用两个开关SWC、SWA的状态来设置,其定义如下:⑶指令寄存器介绍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取到缓冲寄存器中,然后再传送到指令寄存器。

指令划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字段,由二进制构成,为了执行任何一条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P(1),通过节拍脉冲T4的控制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

硬件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

硬件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

硬件课程设计——复杂模型机设计一. 实验目的: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这在硬件方面是一个提高,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

二. 实验内容: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要求有10条 以上,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传送类指令、 控制转移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令等。

三. 实验思路: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2、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3、确定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总体结构设计包含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列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微命令。

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数据通路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根据指令的复杂程度。

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对于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根据总线结构,需要考虑哪些微操作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微指令中。

5、确定微程序地址:根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

6、根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所有微操作进行二进制代码化,写入到控制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中。

7、组装、调试:在总装调试前,先按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和分调,因为只有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后,才能保证整机的运行正确。

四. 实验原理:4.1指令系统及指令格式:指令系统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访存指令、控制转移指令、I/O 指令、停机指令。

一般指令格式:指令系统如: ADD RS,RD MOV DATA,RD MOV RS,[ADDR] JZ ADDR IN RD HALT其中RS 、RD 为R0、R1、R2中之一 ,DA TA 为立即数,ADDR 为内存地址。

DATA/ADDROP-CODE RS RD DATA/ADDR00 M OPCODE RD4.2微指令格式:WE A9 A80 0 0 INPUT0 0 1 RAM读1 0 1 RAM写1 1 0 LED,写接口0 1 1 无0 1 0 写接口299移位控制表299-b s1s0m功能0 0 0 任意保持0 1 0 0 循环右移0 1 0 1 带进位循环右移0 0 1 0 循环左移0 0 1 1 带进位循环左移任意 1 1 任意装数4.3微程序地址入口的形成:P(1)是用来译码指令寄存器的I7、I6、I5、I4 ,用于一般指令,微程序入口址为OP+10HP(2)是用来译码指令寄存器的I3、I2 ,用于不同寻址方式指令,入口地址转OP+20HP(3)是用来译码判断标志位C、Z ,用于条件转移指令,条件成立转OP+30H,条件不成立转OP+20HP(4)是用来译码控制台操作的SWB、SW A ,用于手动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班级计123班姓名流星雪雨学号指导教师顾辉日期目录1 设计目的1.融会贯通教材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加深计算机工作中“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学习设计和调试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和调试的实践和经验。

2 设计内容1.根据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设计一台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根据设计图,在QUARTUS II环境下仿真调试成功。

3.在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包括:(1)总框图(数据通路图);(2)微程序控制器逻辑图;(3)微程序流程图;(4)微程序代码表;(5)设计说明书及工作小结。

3 设计要求(1)对指令系统中的各条指令进行分析,得出所需要的占领周期与操作序列,以便确定各器件的类型和数量;(2)设计总框图草图,进行各逻辑部件之间的互相连接,即初步确定数据通路,使得由指令系统所要求的数据通路都能实现,并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3)检查全部指令周期的操作序列,确定所需要的控制点和控制信号;(4)检查所设计的数据通路,尽可能降低成本,简化线路,优化性能。

以上过程可以反复进行,以便得到一个较好的方案。

4 数据格式与指令系统4.1 数据格式数据字规定采用定点整数补码表示法,字长8位,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14.2 指令系统本实验设计使用5条机器指令,其格式与功能说明如下:7 6543210INADDSTAOUTJMPIN指令为单字长(字长为8bits)指令,其功能是将数据开关的8位数据输入到R0寄存器。

ADD指令为双字长指令,第一个字为操作码,第二个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功能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与内存中地址为A的数相加,结果存放在R0寄存器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一、设计思路按照要求设计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从而可以想到如下指令: (1)24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 XRD XRD :: 外部设备读信号,当给出了外设的地址后,输出此信号,从指定外设读数据。

定外设读数据。

EMWR EMWR:: 程序存储器EM 写信号。

写信号。

EMRD EMRD:: 程序存储器EM 读信号。

读信号。

PCOE PCOE:: 将程序计数器PC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EMEN EMEN:: 将程序存储器EM 与数据总线DBUS 接通,由EMWR 和EMRD 决定是将DBUS 数据写到EM 中,还是从EM 读出数据送到DBUS DBUS。

IREN IREN:: 将程序存储器EM 读出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 和微指令计数器uPC uPC。

EINT EINT::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ELP ELP:: PC 打入允许,与指令寄存器的IR3IR3、、IR2位结合,控制程序跳转。

转。

MAREN MAR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MAR。

MAROE MAROE:将地址寄存器:将地址寄存器MAR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OUTEN OUT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送到输出端口寄存器OUT 里。

里。

STEN STEN:: 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 中。

中。

RRD RRD:: 读寄存器组读寄存器组R0-R3R0-R3,寄存器,寄存器R?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充当简单的外设 。各控制信号都是断开的, 没有连接, 目的就是让学生 自己连接 , 以完成演示性和验证性的 实验 , 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设计 出各式各样的整机电路。
本实验装置利用 了现有实验箱的单脉冲发生器 、 连续脉 冲发生器 ( 、 H) 电平检测器 、 电源电路和电平发 生器( 0K 5 。所有控制信号的高低 电平均可由开关 K . 1 提供 。 I . 1) ( 0K 5
2 运算执行部件和数据通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如图 1 所示 , D 由L E数据指示器( 0B 发光二极管)7 L 1 1数据输入开关 D P 、4 S 7 、4 S7 B -7 、 S8 、 4 I3 7L 337L 23 等器件组成。它能提供不同指令所要求的各种数据通路和 1至 4 个通用寄存器 。当虚线连通 时, 整机 内部
学生手动操作完成数据传输实验及运算功能验证实验 , 还可作为整机 的执行部件。
图 1 实验装置 系统原理图
3 主存部件和读 写逻辑 电路模块 的设计与实现
存储器读写有 时序要求 。计算机大部 分的时间都在与存储器 打交道 。进行 一次存储器 的读写 , 需要
T 、2T 、4 1T 、 3T 这四个 T周期 , 即一个 C U周期( P 也称为机器周期 ) 。在对存储器读写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 当前所处的状态 , 否则不能正常进行读写操作。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在 1 以前要给地址锁存器 A R准备好地
收稿 日期:0 7 1 一 7 20 — O 2 作者简介: 明海( 9 3 , , 梁 1 6 一) 男 汉族 广西扶绥人 , 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讲1 卷 8
片 7L 11 4 S 8 组成E 。它的运算对象是挂在总线上的两个暂存器 D 1 D 2. 4 S 8 的具体运算功能由 ¨ R 和 R 7L 11 控制信号 ¥ S S S 和 M、 N决定。它的逻辑功能表参见有关的教材[ 。运算器的进位输出被保存在标志 3 2 10 C ¨ 寄存器中, 可供操作控制器使用。如果学生所设计的整机不需要实现所有的运算功能, 只需实现几种常用的 算术和逻辑运算 , 那么某些控制信号也可以接到固定电位上 , 不必加以控制。本 电路模块可单独使用 , 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一、教学目的、任务与实验设备1.教学目的(1)融会贯通本课程各章节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加深计算机工作中“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学习设计和调试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使用软件仿真工具和集成电路的基本技能。

(3)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与组装调试的实践和经验。

2.设计与调试任务(1)按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在所提供的器件范围内,设计一台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根据设计图纸,在MAX+PLUS 平台上进行仿真,并下载到EL教学实验箱上进行调试成功。

(3)在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其他文件。

包括:①总框图(数据通路图);②微程序控制器逻辑图;②微程序流程图;④微程序代码表;⑤元件排列图(或VHD 程序清单);⑥设计说明书;⑦调试小结。

2.实验设备(1)PC机一台(2)EL教学实验箱(3)MAX+PLUS Ⅱ配套软件二、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本模型机是一个8位定点二进制计算机,具有四个通用寄存器:R0~R3,能执行11条指令,主存容量为256KB。

1.数据格式数据按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字长为8位,其中最高位(第7位)为符号位,小数点位置定在符号位后面,其格式如下:数值相对于十进制数的表示范围为:-1≤X ≤1―2―72. 指令格式及功能由于本模型机机器字只有8位二进制长度,故使用单字长指令和双字长指令。

⑴ LDR Ri ,D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M (D )(2) STR Ri ,D格式 7 4 3 2 1 0功能:M (D )←(Ri )(3) ADD Ri ,Rj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Ri )+ (Rj )(4) SUB Ri ,Rj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Ri)-(Rj)(5)AND Ri,Rj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Ri)∧(Rj)(6)OR Ri,Rj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Ri)∨(Rj)(7)MUL Ri,Rj格式 7 4 3 2 1 0功能:Ri ←(Ri)×(Rj)(8)转移指令格式 7 4 3 2 1 0功能:条件码 00 无条件转移 PC ← D01 有进位转移 PC ← D10结果为0转移 PC ← D11结果为负转移 PC ← D⑼ IN R i,M j格式 7 4 3 2 1 0其中M j为设备地址,可以指定四种外围设备,当M j=01时,选中实验箱的二进制代码开关。

功能:R i←(M j)⑽ OUT R i,M j格式 7 4 3 2 1 0当M j=10时,选中实验箱的显示灯。

功能:(M j)← R i⑾ HALT(停机指令)格式 7 4 3 2 1 0功能:用于实现停机。

三、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1) 选定CPU中所使用的产要器件;(2) 根据指令系统、选用的器件和设计指标,设计指令流的数据通路;(3) 根据指令系统、选用的器件和设计指标,设计数据流的数据通路。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质上是不同的数据流在控制信号作用下在限定的数据通路中进行传送。

数据通路不同,指令所经过的操作过程也不同,机器的结构也就不—样,因此数据通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数据通路的设计,也就是确定机器各逻辑部件相对位置的总框图。

数据远路的设计,目前还没有非常标准的方法。

主要是依据设计者的经验,并参考现有机器的三种典型形式(单总线、双总线或三总线结构),根据指令系统的要求,可采用试探方法来完成。

其主要步骤如下:(1) 对指令系统中的各条指令进行分析,得出所需要的指令周期与操作序列,以便决定各器件的类型和数量。

(2) 构成一个总框图草图,进行各逻辑部件之间的互相连接,即初步确定数据通路,使得由指令系统所包涵的数据通路都能实现,并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

(3) 检验全部指令周期的操作序列,确定所需要的控制点和控制信号。

(4) 检查所设计的数据通路,尽可能降低成本,简化线路。

以上过程可以反复进行,以便得到一个较好的方案。

图1给出了一个没有考虑乘法除法指令操作的总框图参考方案,注意,在此方案确定之后,应该检查所选用的各个器件是否满足数据通路的要求。

实际上,数据通路的设计与器件的选择应同时进行而不能分离地工作。

其次,接入总线的器件都要有三态输出,以便与总线连接。

另外,在信息传送过程中应当注意器件原码和反码输出的配合关系。

图1所示的方案采用单总线结构,使用的许多器件都是三态输出,这种方案便于总线的连接和扩展,但缺点是指令和数据的传送都要经过总线,因此对总线的使用权就要分配得当。

另外,执行算术逻辑指令时,先将第一个操作数由通用寄存器R i送至缓冲寄存器DR1,然后再由通用寄存器R j取第二个操作数送至缓冲寄存器DR2,之后送往ALU进行运算。

显然,执行—条算术逻辑指令的时间相应要长一些。

图1 模型机数据通路框图四、微程序控制器数据通路框图—旦确定,指令流与数据流的通路也就随之最后确定,因而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大部分结构也就确定下来了。

图1中各功能器件上还标注了控制点及其控制信号.这些控制信号就是微程序控制器进行设计的依据。

1.微指令格式微指令格式建议采用水平型微指令,微命令编码采用直接表示法和分段直接译码法相结合的混合表示法,以缩短微指令长度。

后继地址采用断定方式。

微指令格式如下:同学们应根据本模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各字段的长度。

2.微程序控制器根据微指令和微程序的长度,确定控制存储器需选用几片EPROM(2716)用位扩展方式组成。

3.微程序设计将机器的全部指令系统采用微指令序列实现的过程,叫做微程序设计。

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11条机器指令应当对应11个微程序。

微指令格式确定后,微程序的横向设计在于正确地选择数据通路,纵向设计在于确定后继微指令地址.事实上,微程序设计的关键在于纵向设计,即如何确定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通常的做法是先确定微程序分支处的微地址,因为微程序分支处需要进行判别测试。

这些微地址确定以后,就可以在一个“微地址表”中把相应的微地址单元填进去,以免后面的设计中重复使用而未发现,以致造成设计错误。

五、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是人机联系的重要手段,输入可采用开关、键盘等方式,输出可采用字符显示或打印输出等方式。

考虑到成本与设备因素,本模型机采用最简单的二进制开关输入和发光二极管显示的方法,换句话说,本模型机中只使用两种“外部设备”:一种是二进制代码开关,它作为输入设备;另一种是发光二极管,它作为输出设备。

本设计为了节省器件,输入输出时可以不设置专门的数据缓冲寄存器。

例如输入时,二进制开关数据直接经过三态门送到总线上,只要开关状态不变,输入的信息也就不变。

输出时,将输出数据送到数据总线BUS上,驱动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

如果采用正规的输入输出方法,可采用相应的器件构成接口电路。

六、组装与调试1.元器件的布局与连接由图1看出,数据通路一旦确定之后,在调试过程中将会很少有变化。

因此从组装和调试的角度来看,模型机总框图可划分为如下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1)运算器、存储器和系统总线(2)时序产生器(3)微程序控制器本模型机所使用的器件较多,布线的工作量相当大,希望同学们认真、细致地工作。

元器件布局的一般原则是尽心能地按功能电路相对集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器件之间的连线较短,同时也便于组装和调试.为了安装和调试检查方便,集成电路应当以相同方向排列。

通常总是把集成电路片的定位缺口向左,此时它的电源脚在左上角,接地脚在右下角。

这种排列有利于设置电源线与地线。

规整的布线不仅对调试维修带来方便,也可以保证线路可靠地工作,任何马马虎虎的接线将会给调试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在布线前必须对布线质量给予高度重视。

2.分调试按功能模块进行分调是实现总调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各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后,才能保证全机的正确运行。

为此必须—步一个脚印、精心做好分调试,切不可赶急图快,以免在未做好分调的情况下进入总调,而最后又不得不返回头来重新分调。

分调的重点放在时序产生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上。

3.总调当各模块分调正常后,可将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线接到相应的功能部件中去,转入全机总调试。

总调的第一步,事实上是检查全部微程序流程图。

方法是用单步方式读出并执行微指令。

进行的顺序是:先执行控制台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然后执行机器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

当全部微程序流程图检查完毕后,如果存储器和运算器功能执行正确,就算总调第一步完成。

第二步是在内存中装入包括有全部指令系统的一段程序和有关数据,进一步可采用单指令方式或连续方式执行,以验证机器执行指令的正确性。

第三步是编写一段表演程序,令机器运行。

第四步是运行指导教师给出的验收程序。

如果通过,就算大功告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