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黑陶简介
黑陶的总结
![黑陶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d237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6.png)
黑陶的总结
引言
黑陶是中国传统陶瓷的一种,其独特的黑色外观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在艺术
界和收藏界备受追捧。
本文将介绍黑陶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其在传统陶瓷中的地位和特点。
历史背景
黑陶是中国古老的陶瓷类别之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
历史。
据考古发现,黑陶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地区,尤以陕西、河南、湖南等省份为主要产地。
在古代,黑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礼仪祭祀活动中,被视为贵族地位的象征。
制作工艺
黑陶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原料准备:选择高质量的陶土作为基础原料,并根据需要添加其他
的添加剂。
2.成型:将原料经过混合、搅拌等处理后,通过轮盘制作、手工成型
等方式将陶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3.干燥:成型后的陶器需要进行适当的自然风干,以控制湿度,避免
炉火过旺引起烧毁。
4.掐胚:在干燥后,进行细致的修整和打磨,使陶器的外观更加光滑、
均匀。
5.烧制:将掐胚后的陶器置于封闭式窑中,经过高温烧制过程,使陶
器逐渐变硬、变黑。
6.表面修饰:可以根据需要,在烧制完成后对黑陶进行一些表面修饰,
增加其观赏性。
地位和特点
在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中,黑陶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特点:
1.独特的黑色:黑陶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深黑色的外观。
这种黑色通
常是通过特殊的烧制工艺和矿石掺杂而成,给人一种古朴、神秘的感觉。
2.纯朴自然:黑陶不添加任何绘画或装饰,以其朴素自然的外观吸引
着人们的眼球。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中的。
[指导]黑陶的知识
![[指导]黑陶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2fa4c0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6.png)
长久以来,关于黑陶有这样的定语:“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
“薄如纸”是形容龙山出土的蛋壳陶其陶体如同纸一样薄,有其真实的一面,“声如磬”是说陶在烧制后有一定的硬度,经过弹击会发出相对清脆的声音,但镂空充分的陶,由于弹击后声音从镂空部分孔中散掉,所以不会发出“如磬”之声,但可感受到陶的硬度。
而“硬如瓷、亮如漆”则未免言过其实。
从硬度上讲,陶与瓷是有明显区别的,其区别之一是制作原料的不同,陶器多为粘土所制,质地结构不够紧密,透气性强是其特点,瓷结构较紧密。
二是烧制温度不同,陶器烧制温度一般在800—900度之间,有些硬陶烧制温度也仅在1000度左右,瓷则在1200度以上到1400度左右,工业用瓷烧制温度更高。
由于烧制温度不同,陶与瓷硬度明显不同,因此,“硬如瓷”用语不够准确。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个性特点,陶器硬度不及瓷器,但瓷器的透气性能也不及陶器,二者各有用处,从使用看也各有优点,既然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为什么一定要以已之短比他人之长呢?“亮如漆”或叫“明如镜”更是不知从何而来,据有关人员考证,龙山黑陶表面似乎涂一层类似树脂的物质,表面较光亮,而为何要涂一层东西至今无定论。
陶与瓷视觉上的不同在于瓷明如镜,原因在于表面有一层釉,陶器由于陶土质地松散表面不施釉因而没有“亮如漆”或“明如镜”的条件,特别是经过渗炭工序后,大量炭粒子渗入陶体及表面,呈乌黑亚光是其本性,只有施釉的陶器和烧后抛光的建水紫陶才有明如镜的特征,不施釉的陶何来的“亮如漆”、“明如镜”?也正因为追求这种“明如镜”,大部分制陶者盲目地把黑陶表面涂上鞋油,造成表面“明如镜或亮如漆”,更有甚者,将沥青涂在陶表面经过低温烧制,使沥青渗入陶体,使表面有一定的光亮,凡此种种使目前的黑陶制作误入歧途,这就象一个本来美丽的少女,一定要隐去自然之美,化重妆效仿她人,以假乱真,湮灭了自身的天生丽质。
被誉为“土与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最著名的黑陶当属山东的龙山黑陶和浙江的良渚黑陶。
中国德州之文化篇——黑陶
![中国德州之文化篇——黑陶](https://img.taocdn.com/s3/m/845836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0.png)
中国德州之文化篇——黑陶德州黑陶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产于德州市。
德州黑陶德州陶器起源于龙山文化,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德州黑陶由山东民间灰陶深化发展而来。
它的祖承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中的陶器,在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今天的黑陶产品,仍保持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留存着大汶口——龙山文化陶器传统的轨迹。
1简介发展历程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黑陶作为陶艺奇葩,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上可追溯到早在父系氏族著名的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有四五千年。
黑陶文化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黑陶主要以砂质泥质为主,有部分磨光的、器表多为素面,有的饰以弦纹、划纹、镂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黑陶的制作工艺也不断提高。
中晚期的黑陶以表里透黑的砂质陶和细泥陶为主,还出现了制陶水平最高的蛋壳陶,蛋壳陶乌黑光亮,胎薄质坚。
由此说明制陶业在当时已经掌握了快轮旋制技术和高温焙烧以及氧化还原等方法。
随着商代青铜器的出现及发展,黑陶的生产也由盛转衰,渐至消失。
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
这种典型的龙山文化,又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复活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齐鲁北大地上,一批年轻的德州艺人,在黑陶沉寂了几千年之后,经过多方挖掘和整理,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作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使“龙山文化”在德州复活,德州市黑陶研究所应运而生。
2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
陶器的种类很多。
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醉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
黑陶流行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
中国黑陶发展简史
![中国黑陶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593c7c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4.png)
中国⿊陶发展简史本⽂字数5422字阅读时间12分钟中国⿊陶发展简史袁野紫云1什么是⿊陶⿊陶,是⼀种⽆釉陶器,是在史前⽂明时代,先民采⽤黄河或长江流域的胶质粘⼟以还原焰烧制⼯艺烧制⽽成的⿊⾊陶器,烧制温度约900~1000℃左右,有泥质⿊陶、夹砂⿊陶、细泥⿊陶三种。
其成型技术从初期的以泥⽚贴筑成型发展⾄泥条盘筑,再到轮制时期巅峰的快轮⼿拉坯成型。
⿊陶器也从最初的粗糙发展到极其精美,以龙⼭⽂化遗址出⼟的蛋壳⿊陶⾼柄杯为典型代表,其⾼超精湛的制作和烧制⼯艺,在现代也是难以达到的⾼难度⼯艺。
它是中国新⽯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制陶⼯艺的⼀个⾼峰,是与中国古代彩陶制陶⼯艺相媲美的光辉创造。
2中国陶器史简述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出现陶器的时间距今已有约14000年左右。
张绪球说:“制陶是新⽯器时代最重要的⼿⼯业,也是新⽯器时代区别旧⽯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中国陶器史发展⾄今⽇,有历经了新⽯器时代早期的距今约⼀万年的裴李岗⽂化和⼋千多年的磁⼭⽂化的红陶、七千多年的仰韶⽂化的彩陶、四千多年的屈家岭⽂化的⿊陶和龙⼭⽂化(4300~3800)的蛋壳⿊陶、及⾄商代的⽩陶和西周的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到了宋代,瓷器兴盛,陶器渐没落,因其吸⽔率较⾼,不及施釉瓷器实⽤,陶器逐渐退出了⽇⽤器的舞台,除了施彩釉的较具实⽤性和欣赏性的陶器品种,如宋、辽时期三彩器,明代的法华器,⽯湾陶塑外,⽆釉的陶器仅紫砂陶⼀枝独秀,⼀直流传⾄今。
3⿊陶的渊源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显⽰,⿊陶在江汉平原的屈家岭⽂化(屈家岭下层⽂化)、长江中游的⼤溪⽂化、黄河中游的⼤汶⼝⽂化、龙⼭⽂化、长江下游的良渚⽂化、马桥⽂化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均有发现。
(1)江汉平原和黄河中游的⿊陶其中,在京⼭屈家岭、⽑家岭遗址上,发掘发现的新⽯器⽂化遗存中,⿊陶⽂化遗存早于彩陶⽂化遗存。
屈家岭⽂化下层,发现了⼀⽀早于屈家岭典型⽂化以薄胎⿊陶为主,迥异于中原地区龙⼭⽂化(也称为⿊陶⽂化)中厚胎⿊陶的⽂化遗存(是夹碳陶在烧造技术上不如龙⼭⽂化先进)。
黑陶资料
![黑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99452350b4c2e3f5727638a.png)
佛头寺黑陶包装方案黑陶包装方案(含市场调研资料)小组成员:孙树方张文广鲁俊逢马新孔海鹏目录(一) 黑陶文化简介(二) 历史传承(三) 竞争市场状况分析(四) 黑陶品牌理念(五) 黑陶品牌定位分析(六) 目标市场策略(七) 黑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方案(八)佛头寺黑陶一、黑陶文化简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黄河中下游地区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约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于公元前2,900年至2,100年。
一九二八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首次被发现,故称龙山文化。
其中黑陶被视为龙山文化的典型标志,故又称黑陶文化。
中国黄河流域文化不论从思想内涵,还是高深的学术造诣,以及完整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体系。
黑陶文化可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人类历史发展中最辉煌的篇章。
被当今社会各界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黑陶文化是影响早起中国思想内涵及文化体系形成的伟大因素,起着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是广泛性的文化,具有深远影响,黑陶以历史底蕴深厚和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构成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陶是源于我国古代的陶器,它的出现成为划分新石器时代前后期的重要标志,距今约五千年。
黑陶是中原地区继彩陶文化后的一种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山东龙山,所以称龙山文化,被誉为“国宝”。
黑陶产品的重新问世,震惊陶坛,成为世界陶林中的一朵民族奇葩。
黑陶文化既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黑陶采用黄河故道沉积淤泥为原料,经过风化、陈腐、洗练。
二、历史传承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中华思想文化的渊源龙脉。
随后,在鲁、陕、晋、豫、冀等地都有类似发现。
黑陶文化_文档
![黑陶文化_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c914a9902d276a200292ebf.png)
黑陶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
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简介黑色陶器。
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
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
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
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历史传承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中华思想文化的渊源龙脉。
随后,在鲁、陕、晋、豫、冀等地都有类似发现。
失传四千多年的先进陶艺技术,现经几代学者61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9年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继续发扬光大,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
工艺特点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击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黑陶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做。
泥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
黑陶产地
![黑陶产地](https://img.taocdn.com/s3/m/c71f6b12a300a6c30c229f83.png)
黑陶产地一、云梦山黑陶上溯至新石器晚期,穿越四千多年,传承民族文化精华,云梦山黑陶既有古陶纯朴自然之美,又开创现代陶艺夸张浪漫之风;既有新奇别致的优美造型,又有阴阳交错、变幻万千的神奇雕工。
欣赏云梦山黑陶就是欣赏历史、欣赏文化、欣赏自然、欣赏生活。
她给人带来的不仅是享受和愉悦,还有深深的感悟和思考。
云梦山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馨,质地细腻,制作精美,端庄大方。
云梦山黑陶选用沉积距今约120万年前的黄河游泥为主要原料,经过历练、压缩、抽真空、手工拉坯、湿刻、印坯、打磨、亮光、高温碳化等古法烧制而成。
集陶艺、雕塑、浮雕、镂空、漆艺等手法于一身,形成了十几个系列、五百多个纯手工品种。
二、绥棱黑陶绥棱灵透黑陶被誉为“黑土国宝"是远古文化的结晶。
绥棱作为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制造历史,绥棱也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土陶工艺品之乡”,被文化部确认为“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透黑陶是2008年6月由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获得了“黑陶的制备方法”、“炎黄陶的制备方法”两项国家专利,绥棱灵透黑陶先后被许多博物馆和收藏爱好者珍藏。
三、日照黑陶日照黑陶被誉为“华夏艺术之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日照历史悠久,在日照境内目前发现的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
日照的黑陶制作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陶文化源远流长。
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
关于两城类型的黑陶文化特征,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曾说:这种陶器最占优势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就有了“黑陶文化”的称号。
两城类型的陶系以黑陶居多数,其中以陶质细腻、表面磨光而呈黝黑光亮尤为突出。
其它还有灰陶、褐陶、红陶、白陶、黄陶。
两城类型的陶器外表修饰以素雅光洁为其特征,故多为素面,有的经磨光,即使有纹饰者也一般都很熟练。
并且陶器制法先进,快轮普遍使用,一般陶器胎薄而轻巧。
黑陶简介
![黑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4053fc2b14e852458fb57e8.png)
黑陶简介
黑陶的主要特点:黑薄光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距今4000到4500年。
人类祖先以灵动的智慧制造出“黑如漆、亮如镜、叩如磬”的黑陶,生动的传递了史前社会文化的形态,形成了继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之后的新文化———龙山文化,史学界称之为黑陶文化.黑陶是中国新石器晚期文化的代表之作,是中国古代制陶技艺进入顶峰的重要标志,被史学家誉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代表品---蛋壳陶,用于祭祀礼器,是黑陶中绝无仅有的珍品。
现代黑陶:在高温烧制成型的黑陶表面,用刻刀以线、面、点、印文等进行雕刻,融入书法、绘画等文化,使黑陶艺术承载力更加丰富。
德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上古时因制陶业发达而称为“有鬲氏之国”,数千年流逝,黑陶技艺逐步遗失。
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州在全国率先让失传千年的黑陶技艺重新焕发光彩,并与现代技艺结合,使其成为展示中华经典文化的艺术珍品。
黑陶文化及产业的崛起,使德州成为现代黑陶的发轫中兴之地,荣膺“中国黑陶城”桂冠。
德州现有黑陶城博物馆,是黑陶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内有《盛世祥龙》等收藏精品。
现代黑陶代表作有毛军大师的《倾城娇韵》《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谱》;张振斌大师的《方章》《兰亭序硬刻卷筒》。
执着弘扬陶艺文化的匠师李思月
![执着弘扬陶艺文化的匠师李思月](https://img.taocdn.com/s3/m/2d3470036c85ec3a87c2c511.png)
执着弘扬陶艺文化的匠师李思月陈步峰匿迹于世的黑陶是如何复生的?是谁听见了古老文明的召唤,是谁把惊艳绝伦的黑陶文化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是谁将卫河沿岸的红泥变成艺术珍品?卫水河畔的一个农家子弟,怀着一颗对黑陶文化热爱之心,历经千辛万苦,踏遍百里河堤,经过20多年的苦苦探索,不但掘开了厚厚的黄沙层捧出了尘封几千年的卫河红泥,再现了匿迹几千年的黑陶文化,通过把先人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让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原始的泥土价值得以升华。
这位黑陶文化的传承人,就是执着于谱写黑陶断代文化的李思月。
4600年前,随着仰韶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历史上孕育出了“黑陶文化”,即“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黑陶工艺可谓我国工艺美术幼年时期的一颗珍珠。
而黑陶工艺的艺术特征,明显地区别于较早的仰韶文化彩陶工艺。
它的器物造型特点是规整、单纯、更富于直线变化。
以直线为主,直曲相关,圆锐相间,凸凹相衬,比例适中。
1928年春,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处距今四千多年的以生产磨光黑陶为主的窑址。
这不仅使黑陶文化遗址得以重见天日,同时也确凿地证明了“龙山文化”的存在。
然而,这种失传已久的古典文化能否重焕异彩,成了国人的期待。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思月获悉:馆陶县是我国龙山文化的区域,过去有72座庙82处窑之说。
此番话激起了他追求黑陶艺术的欲望。
李思月沿着卫运河沿岸古老的文化遗址,开始了他的黑陶之旅。
他采集到100多种胶泥的样土,到处拜师求教,询问用这些土料制黑陶的可能性。
一年多之后,李思月从一位老专家口中得知本地的红胶泥就是上好的制陶原料。
陶山黑陶在历史的岁月中曾销声匿迹,直到1987年,以李思月名字命名的思月陶艺有限公司在邯郸馆陶县诞生了。
自此,人们才得以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欣赏到黑陶的艺术,品味古老的黑陶文化所创造的断代文明。
……为学习陶艺工艺,李思月多次赴京寻访高人指点迷津,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画家汪易扬教授被李思月立志献身陶艺事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欣然出任技术指导。
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馆陶县黑陶产业基地[共4页]
![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馆陶县黑陶产业基地[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3c4694fa2af90242a995e525.png)
场邯郸篇383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馆陶县黑陶产业基地核心提示【馆陶的黑陶具有足够的艺术含量。
现代社会,文化艺术只有与产业结合才能永葆青春,发扬光大。
馆陶黑陶已经与产业结合,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产业的“块头”与它的艺术价值比还不够大,我们期待着馆陶黑陶产业与艺术比翼齐飞。
】产业源起土与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黑陶是45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属于断代文明。
馆陶位于“齐鲁燕赵”交界之地,是古代名邑,为陶山文化一部分。
古代馆陶之名,始于陶山黑陶;现代馆陶出名,亦赖于黑陶。
黑陶距今也已经有4 000多年的历史,是陶器中的极品,被誉为“土与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馆陶黑陶产于邯郸东部的馆陶县。
据史书记载;馆陶因此得名。
馆陶处在黄河中下游,为黄河冲积平原,大量优质的黏土是制陶的天然原材料,为制陶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在境内出土的许多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西汉、唐代、宋代、元代及明、清时期的黑陶、灰陶和红陶;在卫河岸边的毛圈、刘圈一带,挖掘发现了皇城砖窑72座。
经考证多为明代砖窑遗址,除生产彩砖外,也生产部分陶器,证实了馆陶制陶业的历史。
现馆陶黑陶,采用当地黄河古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红胶泥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工艺,最后采用独制的“封窑熏烟渗碳”方法烧制而成。
制作过程中选料严、澄料细,制坯实、造型雅、雕刻精、烧制方法科学,并把制陶技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融为一体。
其黑陶制品“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古朴典雅,浑厚庄重。
馆陶黑陶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美学家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原始文化的瑰宝”。
馆陶与陶山
![馆陶与陶山](https://img.taocdn.com/s3/m/a8232bb5960590c69ec37612.png)
馆陶与黑陶“民国17年(1928年),在山东临沂龙山镇出土了约公元前2010-前1530年的大量陶器,晚期以黑陶、灰陶为主,称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渊源于黄河中下游。
馆陶处于黄河中下游,馆陶制陶业是‘龙山文化’的一部分。
馆陶为黄河冲击平原,大量优质的粘土是制陶的天然原材料。
为制陶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在境内出土的许多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西汉、唐代、宋代、元代及明、清时期的黑陶、灰陶和红陶;在卫河岸边的毛圈、刘圈一带,挖掘发现了皇城砖窑72座。
经考证多为明代砖窑遗址,除生产彩砖外,也生产部分陶器,证实了馆陶制陶业的历史。
‘龙山文化’以后,黑陶数量减少,被有实用价值的红陶和陶瓷代替,境内的黑陶工艺渐渐失传。
1987年,李思月挖掘开发失传的黑陶工艺,成立陶山陶艺公司。
截止1996年底,陶山陶艺公司已开发出黑陶、漆陶、镶陶、红陶四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
黑陶特点古朴典雅、温馨庄重,漆陶具有漆画的特点,复彩为佳,色彩艳丽,纹饰繁复;镶陶以镶锡为主,特点是光泽明亮,高雅华贵;红陶为暗红色,特点是古朴典雅,寓立体感。
”《馆陶县志》馆陶县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河北省南端偏东,地处东经115060,至115040,,北纬36027,,至36047,,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西与广平、曲周、丘县接壤,南靠大名县,北连林西县。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地形为西南东北狭长地带,地面平坦,境域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13公里,全县辖4镇4乡277个行政村,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总人口29.9万人。
馆陶县城位于县中南部东边,卫运河西岸。
馆陶古称陶山。
相传,古时候馆陶县有座大山叫陶山,陶山一带以盛产黑陶而闻名,据说馆陶的名字就源于陶山黑陶,古人所谓“陶山者,山如陶,陶如山也”即为明证。
沿馆陶卫河两岸的毛圈、刘圈一带有皇窑72座,主要烧制皇城砖和黑陶。
据有关专家考证,北京紫禁城所用砖即产于此地,这一点从窑址残存的残迹和发掘出的古陶制品已证实。
黑陶文化产品介绍
![黑陶文化产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0d76a0ffc4ffe473368abc8.png)
翔龙黑陶工艺品简介山西当代黑陶的生产制作最早应始于1986年左右,以太原古城黑陶,晋南高平黑陶为代表的制作作坊开始生产,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及工艺演变许多小型的黑陶制作作坊相继消失停产,仅存的几家也步履维艰。
到了1996年以山西翔龙黑陶为首的现代型企业崛起,掀起了新一轮黑陶艺术发展的高峰。
黑陶工艺品生产是一项艺术性、技术性特强的一门行业,对职工的基本素质、文化修养要求很高,同时,黑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成为山西翔龙黑陶工艺品有限公司重要工作之一。
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终使销声匿迹了五千年的古老黑陶重新放射出灿烂的艺术光华,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开发,使黑陶工艺品的设计生产工艺已十分成熟,工艺技术在全国黑陶工艺界处于领先地位。
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将黑陶艺术研究所建于我公司,同时,根据我们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出大批的优秀职工,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把我公司作为“重点保护企业”,工商局命名我公司为“诚信单位”。
2001年10月,作品《火魂》获得的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同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黑陶《龙凤呈祥》荣获金奖;2002年8月,黑陶《葫芦趣》获中国工艺美术“2002'华艺杯”银奖;2004年8月作品《锦绣花苑》入选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在2004年9月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黑陶《仲秋金菊》获金奖;2004年10月作品《龙凤呈祥》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万件民间艺术珍品展”金奖;同年10月《玄音系列》获2004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05年2月“象钮刻字罍”在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银奖并被山西民俗博物馆收藏;2005年3月《杞菊金秋》获2005年“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铜奖;2007年10月《如意夔龙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并被永久收藏,同年《万寿鼎》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2008年8月在北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中《龙凤百花薰》获优秀奖并被选送参加“奥林匹克之旅—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共同见证北京奥运辉煌历史时刻,《龙凤百花薰》被评为优秀奖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永久收藏;2010年6月《狮象万寿鼎》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2013年6月在中国日用消费品及陶瓷艺术品博览会获“中国陶瓷协会大地奖”金奖;2013年产品《文方四宝》、《黑陶米罐》分别获“山西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意大赛”金奖和银奖,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爱我馆陶 长大建设馆陶
![爱我馆陶 长大建设馆陶](https://img.taocdn.com/s3/m/ed434d681ed9ad51f01df281.png)
今天的馆陶
四通八达的高速
环保节能的电网
迷人的夜景
秀丽的滨河
黑陶文化
陶山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 纸、硬如瓷”,被国家有关部门命 名为“黑陶彩陶创作研究基地”, 陶艺产品已累计开发上千个品种, 年产值1.2亿元,远销海内外,受到 中外顾客的青睐。
馆陶农牧
在馆陶县 寿山寺乡 翟庄村流 传着一句 顺口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夫妻天 天围着菜 棚转,一 年至少能 挣十多万
馆陶贤士哲人
馆陶县人杰地灵,造就了盛唐名相魏徵、抗日民 族英雄范筑先等一代又一代贤士哲人。如盛唐名 相魏徵、民族英雄范筑先;新中国省、部领导原 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 部长肖寒、原四川省省长鲁大东、原国家劳动人 事部副部长焦善民;清代大诗人、著名书画家张 问陶;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雁翼、著名漆画家乔 十光等等。
畅想馆陶
”。
馆陶的历史
馆陶县始建于西汉初年,已有2200多 年的建城历史。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 丘,赵置驿馆于其侧,故名馆陶。春 秋时期,馆陶是晋国的冠氏邑。
馆陶变更
馆陶县古为冀州地。春秋时为冠氏邑(即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 后属赵国。西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置馆陶县,属魏郡。三国魏、 晋属阳平郡。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馆陶县曾改名永济,不久又 复为馆陶县。宋建隆四年(公元962年)修永济渠于馆陶县分置永 济县。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济县为镇并入馆陶县属大名 府。(公元1928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37年“七.七”事变 后,成立馆陶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建国后,属邯郸专 区,1952年10月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又属聊城专区。 1955年3月县城由北馆陶迁至南馆陶,1958年12月并入山东省冠 县,1961年7月恢复馆陶建制,1965年1月以卫河为界,河东划 给山东省冠县、临清二县,河西仍称馆陶县,但改属河北省邯郸 专区。
龙山黑陶杯的介绍
![龙山黑陶杯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364d7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c.png)
龙山黑陶杯的介绍
龙山黑陶杯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制作的一种黑陶器皿,具有以下特点:
1. 造型:龙山黑陶杯的造型以高柄杯为主,粗柄高足,柄部镂空。
杯身有薄如蛋壳的、也有相对较厚的。
其中,粗柄高足杯以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最多,杯壁有薄至公分者。
2. 装饰:黑陶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
它的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
3. 烧制技术: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封窑烟董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
4. 材质:黑陶采用磨光黑陶,有轮制痕迹,系典型的山东龙山文化遗物。
5. 窑温:龙山文化时期已使用竖穴窑,窑烧温度可达到摄氏1050度。
通常在窑烧最后阶段,再以浓烟薰翳,使陶胎渗透大量的炭粒,于是就成为黑陶了。
6. 打磨:烧好的黑陶还要用砾石或兽皮加以打磨,使之熠熠发光。
龙山黑陶杯代表了古代陶艺的精华,是绝代之作,是古代陶艺的杰出成就。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历史研究价值。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龙山黑陶杯的信息,可以查阅历史书籍或咨询历史学家。
陶山文化
![陶山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1978a966bec0975f465e2dc.png)
十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我们几位朋友结伴而行,来到了陶山探寻拜谒了范蠡墓,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一次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关于范蠡,史书多有记载,范蠡,字少伯,楚国人,越国大夫,著名的政治家。他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功成名就,完成了复国大业,但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与越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于是他便审时度势,激烈勇退,携美女西施,不辞而别,弃官归隐,安度晚年。关于范蠡居于何地,现颇有争议,有山东定陶之说,有苏州太湖之说,有山东肥城陶山之说。清代著名学者唐仲冕所著《岱览》中记载:“越后扁舟至齐,止于陶,号陶朱公,即今肥之陶山也”。探寻访古,大量遗迹足以证明,范蠡就隐居于肥城陶山,弃官从商十余年,当时,齐王约他到齐国为官,被他婉言谢绝。
一九九七年四月在肥城召开的全国范蠡研讨会上,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原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杭州大学教授陈桥驿等权威人士一致确认,范蠡死后葬于陶山,范蠡墓在肥城陶山无疑。石碑的出土,对于两千年前范蠡在陶山一代隐居经商、死后葬于陶山之说,提供了又一证据。(完)
肥城陶山地质公园探幽(2007-03-05 10:46:36)
山东出土新证:范蠡葬于肥城陶山
据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幽栖寺村近日出土的三块明代石碑记载证实,被誉为中国商家鼻祖的范蠡死后确实葬于肥城陶山。
范蠡,中国战国时期越国大夫,善于经商,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后,退出官场,遁世经商。据《史记》记载,范蠡“浮海出齐,止于陶”。陶即陶山,战国时期属于齐国。
位于肥城市北部,属泰山山脉,中华商祖范蠡和美女西施曾在此隐居经商,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祥地。陶山山势险峻,方棱四削,峰顶平缓,负阴抱阳,遍身披翠,伟岸挺拔。山中奇石遍布,天然石洞星罗棋布,相传有72名洞,古时山前为湖,风光秀丽,是《水浒传》中提到的八百里水路的一部分。有诗赞曰:“泉美林秀何处再觅佳境,水抱山环此地即是蓬莱”。陶山文物古迹众多,现有20多处,主要景点有范蠡墓、范蠡祠、幽栖寺、朝阳洞、小泰山等,是您访古探险的理想选择。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龙山黑陶非遗,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龙山黑陶非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adc9e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e.png)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龙山黑陶非遗,作文
星期六,我们小记者去了梁子黑陶工业园。
一位工作人员先带我们参观了黑陶展厅,我们看见了许多黑陶工艺品,真是漂亮极了!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黑陶知识,我也来当一回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最初出现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即“仰韶半坡彩陶艺术”,它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
黑陶是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黑陶文化又以发掘遗址所在地而被称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陕、晋、豫、鲁等地。
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从未见过史前遗存黑陶。
从吴金鼎先生发现黑陶残片之后,几代学者经过61年不懈地研究和发掘,黑陶的制作工艺终于在1989年被诠释破译。
研究表明,我们的先人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科学的“熏烟渗碳”技术,将烟中的碳粒渗入了坯体而呈黑色。
黑陶的“熏烟渗碳法”被载入了世界工艺美术史……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黑陶有更深的了解了吧?德州是黑陶
文化城,我们应该为此献一份力,争做黑陶文化宣传员,将德州的黑陶文化发扬光大!。
馆陶县陶山黑陶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馆陶县陶山黑陶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12c70b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01.p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馆陶县陶山黑陶科技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馆陶县陶山黑陶科技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馆陶县陶山黑陶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生产、销售;黑陶制作技艺体验;陶瓷产品研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黑陶产地
![黑陶产地](https://img.taocdn.com/s3/m/c71f6b12a300a6c30c229f83.png)
黑陶产地一、云梦山黑陶上溯至新石器晚期,穿越四千多年,传承民族文化精华,云梦山黑陶既有古陶纯朴自然之美,又开创现代陶艺夸张浪漫之风;既有新奇别致的优美造型,又有阴阳交错、变幻万千的神奇雕工。
欣赏云梦山黑陶就是欣赏历史、欣赏文化、欣赏自然、欣赏生活。
她给人带来的不仅是享受和愉悦,还有深深的感悟和思考。
云梦山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馨,质地细腻,制作精美,端庄大方。
云梦山黑陶选用沉积距今约120万年前的黄河游泥为主要原料,经过历练、压缩、抽真空、手工拉坯、湿刻、印坯、打磨、亮光、高温碳化等古法烧制而成。
集陶艺、雕塑、浮雕、镂空、漆艺等手法于一身,形成了十几个系列、五百多个纯手工品种。
二、绥棱黑陶绥棱灵透黑陶被誉为“黑土国宝"是远古文化的结晶。
绥棱作为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制造历史,绥棱也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土陶工艺品之乡”,被文化部确认为“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透黑陶是2008年6月由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获得了“黑陶的制备方法”、“炎黄陶的制备方法”两项国家专利,绥棱灵透黑陶先后被许多博物馆和收藏爱好者珍藏。
三、日照黑陶日照黑陶被誉为“华夏艺术之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日照历史悠久,在日照境内目前发现的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
日照的黑陶制作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陶文化源远流长。
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
关于两城类型的黑陶文化特征,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曾说:这种陶器最占优势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就有了“黑陶文化”的称号。
两城类型的陶系以黑陶居多数,其中以陶质细腻、表面磨光而呈黝黑光亮尤为突出。
其它还有灰陶、褐陶、红陶、白陶、黄陶。
两城类型的陶器外表修饰以素雅光洁为其特征,故多为素面,有的经磨光,即使有纹饰者也一般都很熟练。
并且陶器制法先进,快轮普遍使用,一般陶器胎薄而轻巧。
黑陶制作工艺
![黑陶制作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3dbcd142f7ec4afe04a1df82.png)
黑陶制作工艺陶器的制作和生产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至于我国在何时发明了陶器,由于资料不足,还难以定论,但至少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已广泛的在生活中使用了陶器。
在中原地区还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如河南的裴李岗、河北的磁山等文化遗址里已经有不少陶器有相当高的制作水平,年代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从新石器早、中、晚各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看,陶器的色泽有红色(包括橙红色、橙黄色、土黄色)、灰色、黑色和白色。
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为的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
何色陶器出现在先,据已有考古资料和出土的陶片数量及完整的陶器器皿来看,红陶、灰陶最早被发现,黑陶次之,白陶略晚些。
从这里看出,我国陶器从原料的发现、选择和利用到窑的烧制工艺探索有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从新石器中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碳黑陶、夹砂黑陶河泥质黑陶(约公元前4360-前3360年)就证明了黑陶烧制工艺的出现。
与它同时期和稍晚些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也出现了夹砂黑陶和泥质黑陶。
到新石器晚期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发现了量更多和面更广,选料做工也都精致。
尤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泥质黑陶最为代表性,具有“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夏商之际的黑陶也较多。
说明黑陶工艺的出现至今已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
随着原始瓷的发明和普及使用,黑陶及其他有色陶虽已不再占有主要地位,但仍然与瓷器分别以两条线向前发展。
今天,黑陶的制作和生产仍较普遍,尤以山东为中心的北方省市,有许多生产厂家。
主要制作生产工艺性黑陶。
但大多数生产厂家生产的黑陶从造型、成型装饰和烧制工艺上普遍存在许多问题,反映在烧制工艺上尤为突出:胎体强度不够、色泽不黑、或只表皮黑、里面红等。
厂家之间固步自封、工艺相互保密,造型装饰相互模仿和抄袭,致使黑陶的生产泛滥又无精品,影响黑陶制品健康的发展。
一、黑陶种类1、夹碳黑陶:此陶正像上文所提到,首先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第四文化层出土大量的陶片中发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山黑陶简介
陶山黑陶—这一“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中原明珠、陶山瑰宝,传承于失传五千余年的中国龙山文化遗传,是由现代黑陶的发源地—馆陶县思月陶艺公司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共同挖掘、整理、开发出来的,已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经理李思月被命名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技艺传承人。
陶山黑陶质地细腻、形体素雅、制作精湛,目前已形成了镂空、浮雕、影雕、彩绘、漆画、镶嵌、麦饭石等八大系列、两千余个品种。
近年来,荣获“全国首届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中国黑陶艺术之乡”、“中国著名品牌”、“中国黑陶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黑陶产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北博物馆、总设计师邓小平、江泽民主席等领导的书房均有陈设。
陶山黑陶远销世界各地,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大奇葩。
(馆陶县思月陶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