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合集下载

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起点,掌握好高一语文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修辞手法1.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来表达某种意义,增强表现能力。

2.拟人:将人的特点赋予事物,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形象感。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形态或程度,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引起阅读者的注意。

4.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总结、说明或强调。

5.设问: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阅读的吸引力。

二、修辞手法在古文中的运用古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修辞手法在古文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1.比兴手法:比如用景物来象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2.夸张手法: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强调事物的特点。

3.排比手法:用以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4.反问手法:通过提出反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古文阅读技巧古文阅读是高中语文中的难点,下面介绍几种古文阅读技巧:1.抓住文意:首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通过上下文推断整篇文章的意思。

2.注重常识: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事背景等常识,认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3.掌握关键词: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含义,揭示文章的主题和逻辑关系。

4.分段梳理:将句子拆分成短语或短句,逐句理解,再将各句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四、现代文阅读技巧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现代文阅读技巧:1.了解背景:通过了解文本所涉及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信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把握结构: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段落结构等,理解作者的组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理解论证:重点理解作者的论述过程和论证方法,揭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4.辨析选项:在阅读题中,要善于分析选项的表述,结合文本理解进行选择。

五、作文写作技巧高一语文中的作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以下是几种写作技巧:1.语言表达:选用准确简练的语言,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11.词语悼(dào)词肤(fū)浅衷(zhōng)心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ū)蔑2、成语豁然开朗:明白,通达。

坚忍不拔:坚持而不动摇。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繁芜丛杂:繁多杂乱。

不可估量:不可估计。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文学常识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2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虽董之以严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于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室西连于中闺(和)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然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之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动词)顷之(凑足音节)吾妻死之年(那)抚之甚厚(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2024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古诗文篇1.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古文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文的主题和时代背景4.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5.鉴赏古代文学名篇二、文言文篇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4.历史故事与文言文阅读5.文言文名篇欣赏三、现代文阅读篇1.现代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现代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4.现代戏剧的阅读方法与技巧5.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四、修辞格与写作篇1.修辞格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应用3.修辞格在现代文中的应用4.写作技巧与示范分析5.修辞手法的演绎与运用五、古代文化篇1.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与发展3.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代表作品鉴赏4.古代文化与传统节日的关系与意义5.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六、现代语言应用篇1.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与发展2.规范汉语与地方方言的关系与特点3.现代汉语语法与文字运用4.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运用5.现代汉语写作与口语表达七、中国文学史篇1.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与特点2.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与特点3.中国现当代名人及其代表作品鉴赏4.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与影响5.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作品八、名著阅读篇1.古代名著阅读方法与技巧2.现代名著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代名著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4.古代名著与现代文学的互动与影响5.名著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永恒价值九、古代故事与寓言篇1.古代寓言的发展与传播2.古代寓言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3.古代故事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4.古代故事与童话故事的关系与共通之处5.古代故事与人生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十、文化常识与跨文化交流篇1.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2.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与发展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比研究4.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与传播5.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应对与处理以上是____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包括古诗文篇、文言文篇、现代文阅读篇、修辞格与写作篇、古代文化篇、现代语言应用篇、中国文学史篇、名著阅读篇、古代故事与寓言篇、文化常识与跨文化交流篇等十个篇章,总计____字。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上)一、文学常识1.文学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2.小说常见的叙事方式:一、完全叙述法,二、交叉叙述法,三、倒叙叙述法,四、回忆叙述法,五、插叙叙述法。

3.小说的叙述结构:一、线性结构,二、环形结构,三、辐射结构,四、平行结构,五、错综结构。

4.小说的人物特点:一、个性独特,二、形象丰满,三、构思合理,四、情感真实,五、有代表性。

5.诗歌形式:一、四行诗,二、五言绝句,三、七言绝句,四、五言律诗,五、七言律诗。

6.诗歌的结构:一、抒情结构,二、叙事结构,三、议论结构。

二、文化常识1.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一、思想文化,二、文艺文化,三、物质文化,四、社会文化。

2.唐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诗歌,二、艺术绘画,三、语言文字。

3.宋代文化的代表:一、经学思想,二、官僚文化,三、社会艺术。

4.元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思想,二、美术雕塑,三、音乐舞蹈。

5.明清文化的代表:一、文艺流派,二、书法篆刻,三、科举制度。

6.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思想:一、儒家思想,二、道家思想,三、佛教思想。

三、文学批评常识1.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诠释、评价、批判。

2.文学批评的主要理论: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意识流批评、后现代主义。

3.文学批评的主要标准:真实性、艺术性、表现力、感染力。

4.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创作思想、主题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

5.文学批评的主要手段:分析比较、批评评论、评价鉴赏、修辞研究。

6.文学批评的主要作用:指导艺术创作、提高文艺水平、推动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下)四、文艺评论常识1.文艺评论的主要内容:艺术创作、文化文明、社会现象、时代价值。

2.文艺评论的主要任务:分析阐释、评价评判、推介指导、思考启示。

3.文艺评论的主要形式:书评、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批评。

4.文艺评论的基本观点:审美立场、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艺术感受。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诗文背诵1. 《诗经》选篇- 《关雎》- 《蒹葭》- 《卷耳》2. 唐诗宋词- 李白《将进酒》- 杜甫《春望》- 苏轼《水调歌头》- 李清照《如梦令》3. 文言文-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出师表》 - 诸葛亮二、现代文阅读1. 散文- 朱自清《背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小说- 鲁迅《阿Q正传》- 茅盾《子夜》节选三、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新文化运动2. 文学术语-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仗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 引言- 正文- 结尾2. 修辞手法- 夸张- 反问- 设问五、语言知识1. 成语- 必背成语100条 - 成语故事2. 古诗文默写- 课本内古诗文- 经典文言文篇章六、阅读理解1. 主旨大意-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作者意图2. 细节把握- 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七、古文翻译1. 直译与意译- 理解古文原意- 现代汉语表达2. 词汇与句式- 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结构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此文档旨在为高一学生提供必背的语文知识点概览,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指导。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1. 诗歌鉴赏: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了解古代和现代相关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
作品。

2.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病句的修复,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古文观止:熟悉《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章,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4.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学习现代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5.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代表作品,掌握文学
史和作家的基本知识。

6.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分类和运用,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分析和理解
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

7. 文学批评方法: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如评点、评述、评析等,能够分
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8. 作文写作技巧: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等,能够写出符合语文表达要求的优秀作文。

9. 古代文化与文学: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
作品。

10. 现代文化与文学:了解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现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作品。

注意:以上列出的是高一语文的必背知识点,但实际上,语文知识点非常广泛,学生还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篇1)一、通假字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二、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

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

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1.适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2.谢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3.令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4.举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5.为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6.相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⑧不图子自归(自己)自誓不嫁举动自专由进止敢自专哪得自任专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篇2)《鸿门宴》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鸿门宴》重难点】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高一语文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今天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寥廓: (天空)高原空旷。

《沁园春》中指宇宙的广阔辽阔: (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离骚》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 ,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 ,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 ,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 ,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 ,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_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常考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常考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常考一、文言文常考知识点:1. 古文阅读:应重点掌握古代文人的传世佳作,如《古文观止》等文集中的文章,理解古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 古文背诵:掌握古文的背诵篇目,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著作,背诵过程中要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3. 句式和修辞: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能够在阅读中理解并灵活运用。

4. 句读:掌握文言文的准确朗读方法,注意声调、停顿和语气的把握,能够让文言文更加生动有力。

5. 文言文的翻译: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句子,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二、现代文常考知识点:1. 文章阅读:能够准确理解现代文的主题和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2. 写作技巧:掌握现代文写作的常见技巧,如描述描写、议论说明、批判评价等写作形式,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

3. 修辞手法:掌握现代文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4. 文字表达:注意文字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文句通顺流畅。

5. 稿件写作:掌握新闻、评论、议论等不同类型的稿件写作方法,了解写作结构和语言风格的特点。

三、修辞手法常考知识点: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特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夸张:语言的夸张和放大,用以突出事物的重要性或特点。

4. 反问:表达思想观点或判断时,用反问句来暗示答案或强调论证。

5. 对偶:通过对比两个相似而相反的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和对立面。

四、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1. 古代诗词:掌握《诗经》、《唐诗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的背诵和理解,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古代小说: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优秀10篇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优秀10篇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优秀10篇高一语文必背篇目有哪些篇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高一语文必背篇目有哪些篇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高一语文重要的知识点最全版

高一语文重要的知识点最全版

高一语文重要的知识点最全版高一语文重要的知识点一、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云销雨霁(“销”通“消”,云气消散)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二、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三、重点字词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俊采星驰(有才能的人)3、都督阎公之雅望(美好的声望)4、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5、千里逢迎(迎接)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序:季节的次序。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凫,野鸭;渚,水中小洲;穷,极)8、舸舰弥津(渡口)9、落霞与孤鹜齐飞(野鸭子)10、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11、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急速)12、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3、穷睇眄于中天(穷:极。

睇眄:斜视。

)14、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地。

娱游:欢乐。

)15、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失路:迷路,不得志。

)17、命途多舛(不顺)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艰难,不得志;将;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1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远;旋风)2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缨,绳。

请缨,请求给他一根长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等:等同。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2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小步快走;叨,谦辞)2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

再:第二次)23、兰亭已矣(已:过去)24、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四、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将)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初中语文提分技巧1.循序渐进。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字音缪公(mù)避匿(nì)缪贤(miào)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盆缶(fǒu)案图(àn)可予不(fǒu)渑池(miǎn)诈佯(yáng)列观(guàn)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不怿(yì)衣褐(yìhè)睨柱(nì)通假字⑴可与不(不=否,表疑问语气)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捧,用手捧)⑶拜书送于庭庭=廷,朝廷⑷召有司案图案=按,察看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穆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熟,仔细解释下列词语⑴拜为上卿授予官职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⑶布衣之交平民(借代)⑷请指示王指出,给。

看⑸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⑹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古今异义1、窃计欲亡走燕。

古:跑;今:行走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古:尊重;今:严格3、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呈献;今:演奏或取得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古:离开;今:前往5、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命令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扬言,动词;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妃嫔;今:美貌的女子8、位在廉颇之右。

古:上;今:与左相对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

“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李凭箜篌引篇二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一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一、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高一语文中必考的重点知识点。

在古文阅读中,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和分析古文的词义、句义以及篇章整体的结构和意义。

同时,还需要对古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作者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1. 古文词义辨析:学生需要掌握古文中常见词汇的含义,包括近义词的辨析和生僻字的理解。

比如,明、显、白等词语在古文中的用法区别。

2. 句义理解:学生需要通过对句子结构、字词意义以及上下文的理解,准确把握古文句子的意思。

比如,学会通过排除法分析句子中的状语、谓语等成分的作用。

3. 篇章结构分析: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古文的整体结构,明确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信息衔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比如,通过分析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的内容,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文学作品高一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作品的作者、背景、主题以及艺术特点等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同时也要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和鉴赏。

1. 古诗词鉴赏:学生需要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格律和韵脚要求,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中的意境和艺术表达。

同时,还需要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分析。

2. 散文阅读与鉴赏:学生需要阅读并分析一定数量的古代散文作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同时,还需要注意散文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等。

3. 古代小说欣赏:学生需要学习和鉴赏一些古代小说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意义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是高一语文中必考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具备阅读现代文的能力,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和作者意图等。

同时,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要求写出符合规范和逻辑性的作文。

1. 文章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现代文,包括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理解文中的主旨、论点和论证方式等。

高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和做题技巧

高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和做题技巧

高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和做题技巧一、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1.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乃”“则”等高频词语的多义性和用法。

2.文学常识熟记必背篇目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文学背景,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篇目的文学特色。

3.古诗词鉴赏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手法及典型意象,尤其是常考的比兴、对仗等手法。

4.现代文阅读理解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论证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5.修辞手法理解并识别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与作用。

6.作文写作强化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结构,特别是论点的明确、论据的恰当引用与语言的流畅性。

7.成语与病句掌握常见成语的正确用法,以及病句的类型与修改方法。

二、高一语文成绩逆袭提升的高效做题技巧1. 抓住重点,集中复习复习时要集中力量攻克必考的知识点,尤其是高频出现的文言文实词、虚词、诗文默写等。

根据往年考题,总结出高频考点并进行针对性复习。

2.多背诵,打牢基础古诗文背诵和默写是拉开分差的关键。

每天坚持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并结合默写进行巩固,确保在考试时能够准确写出所有内容。

3.精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题往往考查对文章结构和论点的理解,复习时可选择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题,做精读训练,逐步提高分析能力和答题速度。

4.文言文注重词语积累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是重点,要多做积累。

将每篇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分类归纳,并多做练习巩固,用词典帮助理解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式。

5.反复练习,形成写作思路写作是语文考试中分值较高的一部分。

要通过写作训练,掌握文章的结构技巧、论点布局等,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6.定期整理错题,查漏补缺将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中,并定期翻看、总结。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和提升。

7.注重答题技巧,提高得分率语文考试中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答题技巧也同样重要。

对于选择题、阅读理解题,要学会用关键词、中心句定位,尽量简洁答题,保证得分率。

高一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整合2024

高一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整合2024

高一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整合2024
以下是高一年级语文必背的知识点整合:
1. 古代文学基本常识:
- 古代文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古文和诗歌。

- 古文包括骈文、散文和小说,代表作品有《孔子家语》、《史记》和《红楼梦》等。

- 诗歌主要包括古诗和近体诗,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和《南京条约》等。

2. 《红楼梦》:
-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 小说分为120回,内容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 小说以描绘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为主要特点,被称为“气韵派”。

3. 文言文基本句式:
-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其基本句式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和动宾结构等。

- 文言文注重修辞和典故的使用,常用修辞手法有象征、比喻、夸张等。

4. 修辞手法的应用:
- 修辞手法是作者运用语言进行修辞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

- 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5. 古代诗歌的特点:
- 古代诗歌通常以抒发情感和抒发意境为主要目的。

-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描写、象征等。

- 古代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律诗注重押韵和格式,而绝句则更加自由。

6. 文学常识:
-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反映和思考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文学诗、文学散文和文学小说等不同类型。

这些是高一年级语文必背的知识点整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书必背知识点归纳作为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知识点非常多。

下面将对高一语文书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供学生们复习和参考。

一、古文阅读1. 古文基础知识(1)理解古文的基本方法:拆字解义、疏通句意、品味意境。

(2)古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比喻、夸张等。

(3)古文的篇章结构:承接、转折、扣题等。

2. 名篇赏析(1)《离骚》:了解屈原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论语》: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会体会其中的哲理。

(3)《史记》:了解司马迁的写作风格,感受历史故事的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1. 散文阅读(1)名家散文:鲁迅、朱自清、丁玲等的代表作品。

(2)阅读策略:提炼主旨、分析段落、品味修辞、发掘文化内涵。

2. 小说阅读(1)名家小说:《红楼梦》、《老人与海》、《茶馆》等的作者和主要情节。

(2)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解读。

三、古诗文1. 诗歌鉴赏(1)学会理解古代诗歌作品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2)熟悉唐宋诗的作家、作品及其特点,如李白、杜甫、陆游等。

2. 文言文(1)背诵典籍:《诗经》、《论语》等的篇目和主题。

(2)读懂经典:《孟子》、《庄子》等的诵读和理解。

四、作文技巧1. 作文基本功(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的灵活运用。

(2)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的语句构建。

2. 文章结构(1)开头引入:引发读者兴趣的方法和技巧。

(2)承接中间:论证观点、添加论据的方式。

(3)总结收尾:归纳主要观点、留下深思等的方式。

五、修辞手法1. 比喻手法(1)形象比喻:用一个生动的形象来说明事物。

(2)修辞比喻:以某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加强表达效果。

2. 拟人手法(1)借助人的行为来描写非人物,赋予其生命和感情。

(2)以人的感官和行动来描写事物,使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只是高一语文书必背知识点中的一部分,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些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新高考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新高考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新高考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诗、赋、文、曲、辞、章、书等。

2. 古代文学家:杜甫、苏轼、白居易、辛弃疾等。

3.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二、古代文言文知识1. 句读点: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的使用。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的运用。

3. 典故:四书五经、史记、左传等的内容了解。

三、现代文学常识1. 季羡林、钱钟书、余华、莫言等当代作家。

2. 当代文学作品:《呐喊》、《白鹿原》、《红高粱家族》等。

3. 新诗、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四、修辞手法与鉴赏1. 比喻:直接比喻、暗喻和拟人比喻的意义与辨析。

2. 推理与比较:归类、举例、对比等思维模式的运用。

3. 表达技巧:修辞、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作欣赏。

五、古诗词鉴赏与写作1. 唐诗宋词:《登鹳雀楼》、《静夜思》、《水调歌头》等。

2.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古诗形式与创作格律。

3. 押韵、平仄和诗题的理解与运用。

六、古代散文1. 孔子、韩愈、柳宗元等古代散文名家。

2. 阅读与鉴赏:《论语选读》、《韩非子》、《陶渊明集》等。

3. 散文修辞手法与特点:议论、描写、抒情的写作方式。

七、现代散文1. 鲁迅、丁玲、徐志摩等现代散文家。

2. 当代散文与批判现实:《狂人日记》、《三重门》等作品。

3. 现代散文写作特点:生活感悟、社会批判的表达方式。

八、古代戏剧与京剧1. 昆剧、京剧、豫剧等不同地方戏曲形式的特点。

2. 古代戏剧名作:《长生殿》、《江洲司马青衫湿》等。

3. 京剧与角色扮演:武生、老生、净派等表演特点与技巧。

九、现代戏剧与话剧1. 巴金、曹禺、任伯年等现代戏剧家。

2. 当代话剧:《雷雨》、《日出》、《茶馆》等经典作品。

3. 话剧的舞台表演艺术和对人性、社会等主题的表达。

十、小说与阅读1. 莫言、余华、刘慈欣等现当代小说家。

2. 经典小说:《活着》、《围城》、《1984》等著名作品。

高一上册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册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册语文必背知识点【篇一】高一上册语文必背知识点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 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 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 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 位于卿之下, 士之上。

今义:医生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 缺陷, 矛盾, 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 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田地或疆域。

10.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 荒年。

今义:凶恶。

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1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

今义:增加。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音cān, 验, 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14.假舆马者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 不真实的1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腿, 蟹脚。

今义:两腿弯曲, 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16.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 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一种贵重金属【篇二】高一上册语文必背知识点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4、吾师道也。

(学习)传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经文的著作)穷1、穷回溪。

(走到尽头)2、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

(尽头)绝1、而绝江河。

(横渡)2、不绝如缕。

(断)梦1、卧而梦。

(做梦)2、梦亦同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一)一、重点词语解释1、赵太后新用事(新:刚刚)2、老妇必唾其面(唾:吐唾沫)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谢:道歉)4、老妇恃辇而行(恃:依靠,依赖)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6、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置办,配备)二、通假字1、必勿使反(反:返)2、少益耆食(耆:嗜)三、多义词1、质:文质彬彬(本质)质疑问难(询问)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做人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2、及: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用 )3、甚:若长安君主甚(厉害)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目似瞑,意暇甚(很)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4、异:永州之野产异蛇(奇异)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5、少: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 6、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做,准备)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做,治)四、词类活用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作动,封侯;继:动作名,继承人)2、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作状,每日)3、没死以闻(闻:使动,使……听闻)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动,使……尊)五、古今异义词1、至于:至于赵之为赵古义:到,上推到;今义:多作副词,表示另提到一事六、文言句式1、赵氏求救于齐(状语后置)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宾语前置)七、重点翻译句1、日食饮得无衰乎?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译:我私下认为您喜欢燕后超过喜爱长安君。

3、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译:难道这不是为他作长远的打算,希望他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做国君吗?4、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译:从这一代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算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他的继承人有在的吗?5、微独赵,诸侯有在者平?译:不仅仅是赵王,其他诸侯的子孙继承人有在的吗?6、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译:这样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他们身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他们的子孙身上。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译:父母爱惜自己的子女,就替他们作长远的打算。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二)一. 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亿有三千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医生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田地或疆域。

10.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凶恶。

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1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

今义:增加。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音cān,验,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14.假舆马者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腿,蟹脚。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16.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一种贵重金属三.常见实词归类1.〈〈烛之武退秦师〉〉则名微而众寡(低微)微微闻鼠有作作索索(隐隐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疆,以…….为边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欢,高兴)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2.〈〈勾践灭吴(节选)〉〉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知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自杀未遂(实现,成功)遂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就)遂使之行成于吴(最终)3.〈〈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圆)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方)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刚、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是可忍。

孰不可忍(什么)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善良,善事) 王曰:“善。

”(好,表示同意的应答词)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副词,确实,实在)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间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夹杂)4.〈触龙说赵太后〉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甚目似瞑,意暇甚(很)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及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徐公何能及君也(赶得上)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少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shòo)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异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质(质地)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抵押品,做人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询问)5.〈寡人之于国也〉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兵器,代指武力)兵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部队)草木皆兵(士兵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弯”相对)直直不百步耳,是亦直也(只,不过)理直气壮(公正的,正义的)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钱)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失去)夺喧宾夺主(压倒)6.〈劝学〉用心一也(因,由)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用途,用处)用兵精足用,英雄乐业(物资财用)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采用)皇上欲大用康先生(任用) 虽有槁暴(pù,晒) 暴暴殄(tiǎn)天物(bào,糟蹋) 性情暴躁(bào,急噪)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 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圣心备焉(具备) 备有备无患(准备) 关怀备至(详备,完全到位)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qiáng,强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主强(qiáng,强壮,强大,健壮) 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有余,有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强,强迫)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佛印绝类弥勒(极,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三)一.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敞(敞)开僻(僻静) 缀(点缀)敝(敝帚自珍) 避(躲避) 辍(辍学)蔽(遮蔽) 啜(啜泣) 弊(针砭时弊) 掇(拾掇)铄(众口铄金) 泻(倾泻) 倩(倩影)烁(闪烁) 泄(发泄) 靖(绥靖)砾(瓦砾). 躁(烦躁) 靓(靓丽) 谐(和-谐)燥(枯燥、干燥) 婧(婧女) 楷(正楷)噪(噪音)辨(辨别) 采(神采) 髓(脑髓)辩(辩论) 彩(彩色) 隋(隋朝)蹩(蹩进、蹩脚 ) 镂(镂空) 晤(晤见)瞥(瞥见) 褛(褴褛) 梧(梧桐)缕(丝缕)芜(芜杂) 嫉(嫉恨) 竟(竟然)怃(怃然) 疾(疾病) 竞(竞争)频(频繁) 嬉(嬉戏) 嘉(嘉宾)濒(濒临) 嘻(嘻嘻哈哈) 佳(佳丽)驿(驿站) 砺(砥砺) 遐(遐想) 绎(演绎) 厉(严厉) 暇(闲暇)怿(不怿) 寥(寂寥) 蔼(和蔼) 喋(喋血)廖(姓廖) 霭(暮霭) 谍( __) 牒(通牒)污(玷污) 黯(黯然) 囿(苑囿)诬(诬陷) 暗(暗淡) 宥(宽宥)殒(殒命) 弦(弦歌) 怯(怯懦)陨(陨落) 舷(舷窗) 祛(祛除)销(积毁销骨) 侍(侍奉) 宵(宵衣旰食)消(消化) 恃(恃才傲物) 霄(霄壤之别)悚(毛骨悚然)竦(竦身一摇)二.词语解释1.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2.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3.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5. 跫音:脚步声。

6. 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

指愿望实现。

7. 深邃:深的;幽深。

8. 幽僻:形容环境偏远、幽静。

9.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10. 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