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制作全过程..( 组图)
新闻联播发展史
七、《新闻联播》发展史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首都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36年英国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起,电视便成为了20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发展电视。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
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
周恩来总理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原广播大楼西侧四层楼上的一个6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改建成为简陋的导演控制室,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
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
”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
当时,除纪录、科教影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
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
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
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
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事业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
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特定对象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性、娱乐性栏目。
新闻联播主持词开场白及基本流程
0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和补充。
05
节目内容策划与呈现方式
新闻报道选题策略
01
重要性原则
优先选择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 会议、重大政策等具有重大新闻 价值的选题。
时效性原则
02
03
贴近性原则
紧跟时事热点,及时报道最新发 生的事件和新闻,满足观众的知 情权。
关注民生问题,选择与人民群众 切身利益相关的选题,提高新闻 的贴近性和亲和力。
结束语
主持人用简短的话语总结本次新闻联 播的内容,感谢观众的收看,并预告 下次节目的时间和主题。
01
02
新闻播报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依次播报国 内外重要新闻,包括政治、经济、社 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03
嘉宾访谈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 进行访谈,深入解读新闻背景和意义 。
05
04
观众互动环节
预告下期内发观众的期待和关 注。
04
主持人角色定位与职责
主持人形象塑造要求
穿着整洁、大方、得体,符合新闻节目的形象要 求。
面部表情自然,微笑亲切,展现出自信、专业的 形象。
身体语言得体,站姿端正,手势自然,不夸张。
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培养
01
具备清晰、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01
创新表达方式
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 法来设计开场白,如使用比喻、排比等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02
03
突出节目特色
可以根据节目的定位和特色来设计开 场白,如强调节目的深度、广度或独 特视角等,塑造节目的品牌形象。
03
基本流程梳理与解读
前期准备工作安排
解析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 如何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新闻节目
解析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如何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间播出的重点新闻节目,其结构安排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节目内容的组织和观众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入手,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新闻节目。
一、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新闻联播的结构安排一般分为开场、新闻报道、时政报道、重大新闻专题、国际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要闻快讯、天气预报和收官等部分。
这种结构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全面、有序地呈现当天的重要新闻内容,给观众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新闻信息。
二、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新闻节目1. 开场:开场是新闻联播的引子,目的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可以选择一个热门或引人关注的新闻话题作为开场,同时可以配以醒目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以提高观众的观看欲望。
2. 新闻报道:这是新闻联播的核心部分,需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
可以按照重要性、紧迫性、时效性等因素来决定新闻报道的顺序,同时注意做好衔接和过渡,使节目内容更连贯流畅。
3. 时政报道:时政报道是新闻联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政府部门工作报告、重要会议和活动的宣传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要闻等。
时政报道需要结合背景资料和专家评论,以加深观众对时事的理解和认知。
4. 专题报道:重大新闻专题是新闻联播的亮点之一,可以通过深度报道、采访等方式对重大事件进行全面解析和讲述。
专题报道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形式多样,如纪实性报道、对话性报道、短片报道等,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给观众。
5. 国际新闻:国际新闻通常包括涉及中国自身利益的国际动态、重大国际事件和重要历史纪念日等。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可以加入相关专家的评论,以提供更加客观和多元化的视角。
6. 军事、社会、体育、经济、科技、文化新闻:这些板块是新闻联播的常规内容,需要按照重要性和时效性进行排列,以满足观众对多方面新闻信息的需求。
7. 要闻快讯:要闻快讯是新闻联播中的一个短板块,通常用于播放一些短小的、重要的新闻信息,目的是迅速告知观众当天的焦点事件。
新闻生产的工序揭密——新闻传播过程
第三讲 新闻生产的流程揭密 ——新闻传播过程
一、可消费的新闻纸,看不见的新闻生产 二、符号学及其结构与功能 三、中国新闻选择的“双重标准”——新 闻价 值与新闻政策 四、新闻生产的一般流程——从信源到 “新闻超市” 五、新闻的生产、传播与接受
一、可消费的新闻纸,看不见的 新闻生产
比较:香港传媒的数量精准与内地传媒的模糊策略
知人老只及据媒□ 。冷总有真的发中 暖一报相策行国 谁 人 知 自个社,略数传
2008年全球报纸百大排行榜之前十
1. 读卖新闻(Yomiuri Shimbun)﹐ 日本﹐1002.1万份 2 朝日新闻 (Asahi Shimbun)﹐日本﹐ 805.4万份 3 每日新闻 (Mainichi Shimbun)﹐日本﹐ 391.2万份 4 图片报 (Bild)﹐德国﹐ 354.8万份 5 参考消息﹐中国﹐318.3万份 6 印度时报 (The Times of India)﹐印度﹐314.6万份 7 日本经济新闻 (Nikkei)﹐日本﹐ 305.4万份 8 太阳报 (The Sun )﹐英国﹐298.6万份 9 人民日报﹐中国﹐280.8万份 10 中日新闻 (Chunichi Shimbun)﹐日本﹐ 275.5万份
2、符号与信号的区别(P86)
信号:动物所具备的、只局限于固定的时空 场合、用声音、动作、物象、颜色等代替某 种条件激励以引起动物的反射。 符号:人所特有的,是人为自己所构建的时 空联系的意义世界,有提示意义的功能,其 重要性在于它能进入到人类的意义世界,并 具有功能的价值。
中央电视台编目通则
中央电视台视频节目编目细则第一部分总则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北京捷成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录1 总则 (1)1.1说明 (1)1.2著录原则 (1)1.2.1忠实著录原则 (1)1.2.2规范著录原则 (1)1.2.3实用著录原则 (1)1.3著录用文字 (1)1.3.1标点符号的位置 (1)1.3.2数字用法 (2)2 视频节目编目原则 (3)2.1著录对象 (3)2.2编目层次 (3)3 视频节目编目细则 (3)3.1节目层著录项 (3)3.1.1题名项 (3)3.1.2主题项 (5)3.1.3主要人物 (6)3.1.4描述项 (6)3.1.5日期项 (7)3.1.6类型项 (8)3.1.7格式项 (8)3.1.8语种项 (8)3.1.9版权项 (9)1总则1.1 说明视频节目编目以《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为基本标准,著录/标引的基本元数据要反映央视国际视频节目的特点,方便该类节目的检索和再利用。
1.2 著录原则1.2.1忠实著录原则所谓著录/标引就是对视音频数据的形式和内容特征进行信息分析、归纳、记录并赋予检索标识的过程。
在著录/标引时一定要遵循忠实著录的原则,记录和描述视音频数据的所有形式和内容特征信息,客观、全面地向使用者展现视音频数据的基本信息,以便使用者能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视音频数据。
1.2.2规范著录原则在著录/标引时要遵循编目数据的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著录用文字要规范,要采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颁布的简化字;2、著录用名词术语要规范,人名、地名、机构名、会议名等应尽量采用全称;3、著录的主题标引、分类标引要规范,应采用标准的主题词表和分类表;4、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要规范,应该遵循《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中的规定进行著录。
1.2.3实用著录原则在著录编目数据时,要依据实用性原则。
尤其是在进行主题标引时,要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分析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检索角度,以便于标引出的数据很容易被检索者掌握,并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所需要的视音频数据。
三十五年,《新闻联播》这样炼成
三十五年,《新闻联播》这样炼成作者:游免津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2年第03期比央视历史还要长警车开道,一直开进了中央电视台。
从上面下来的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而是新闻胶片。
洗印工人已经做好准备,胶片迅速被洗印出来,“然后由编辑一点一点地把它剪接起来,同时文稿编辑就写稿子,然后马上就播出。
”据原央视主持人赵忠祥介绍,《新闻联播》刚开办的那几年,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
一开始,它还不叫《新闻联播》,而是叫《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1976年7月1日开播。
新闻片由全国各地电视台提供。
当时由于技术落后,新闻片由胶片拍摄,运送新闻片都是通过飞机或者火车进行,“加上洗印编录,有的要几天后才能与全国观众见面。
”赵忠祥说。
经过近两年的试播,1978年《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原来冗长的名字被弃用。
当天的头条新闻是“邓副主席出席国务院办公室招待会,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
在串联稿上,这条新闻本来排在中间的位置,后来被一条长长的箭头勾到了第一条,原位置上的“河北马万水工程队勇夺新高峰”被安排到了第二条。
当时还没有中央电视台,这档节目是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新闻联播》正式开播三个多月后,1978年4月18日,据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办公室下发的第001号文件,北京电视台才“经华主席、党中央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对外简称CCTV。
《新闻联播》不是中央电视台的当时的《新闻联播》并没有受到今天这般重视。
据《南方周末》报道,最初几年,国家领导人到哪个省去,都不愿意让《新闻联播》的人跟随报道,因为觉得可能不太重要。
情况在1980年11月发生了变化。
《新闻联播》陆续播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报道,一时万人空巷,创造了《新闻联播》历史上的第一个收视高峰。
亿万观众第一次通过电视新闻共同目睹了国家重大时政事件,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影响力开始为国人瞩目。
第二年四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新闻联播流程
新闻联播流程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一档重要新闻节目,是中国人民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的重要渠道。
新闻联播的制作流程经过精心设计,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新闻联播的制作流程。
首先,新闻联播的制作流程通常从新闻收集开始。
新闻联播的编辑团队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重要的新闻资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新闻。
他们会浏览各大新闻网站、阅读报纸杂志、观看新闻节目,以确保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接下来,编辑团队会对收集到的新闻进行筛选和整理。
他们会根据新闻的重要性、时效性和客观性,选择出最具代表性和价值的新闻报道。
然后,他们会对新闻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方面的整合,以便后续的制作和播出。
在新闻整理完成后,编辑团队会进行新闻报道的编排和排版工作。
他们会根据新闻的重要性和时效性,确定新闻的播放顺序和时长。
同时,他们还需要考虑到新闻报道的多样性,确保各个领域的新闻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随后,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和解说员会对新闻报道进行准备和排练。
他们需要熟悉每条新闻的内容和背景,以确保在播报时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解说和报道。
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以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新闻内容。
最后,新闻联播的制作团队会进行节目的录制和后期制作。
他们会根据节目的整体要求和时间安排,进行现场录制和后期剪辑工作。
同时,他们还需要对节目的画面、音效等进行调整和处理,以确保整个节目的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新闻联播的制作流程经过了严格的筛选、整理、编排、准备和制作等多个环节,以确保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档内容丰富、准确客观的新闻节目。
这也正是新闻联播能够成为国内外观众信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Flash新闻联播片头
Flash新闻联播⽚头新闻联播⽚头本实例模仿“新闻联播”的⽚头制作了⼀个动画,⾸先我们利⽤蒙板制作了⼀个旋转的世界地图作为背景,然后分别为“新闻联播”4个字设置动画,创建天外飞字效果,使⽚头动画更具活⼒。
(1) 启动Flash,建⽴⼀个新⽂件。
在Properties⾯板中将场景颜⾊设置为淡蓝⾊(RGB:0、204、205),然后双击矩形⼯具按钮,打开Rectamgle Settings 对话框,如图9-205所⽰。
在其中设置Corner为10,单击OK按钮完成矩形⼯具的设置。
(2) 使⽤矩形⼯具在场景中绘制⼀个圆⾓矩形,在Info⾯板中设置矩形的⾼度和宽度为239,矩形变成了正⽅形,然后对正⽅形进⾏由蓝⾊到⿊⾊的辐射渐变填充,并将轮廓删除,效果如图9-206所⽰。
接着按下F8键将正⽅形转换为图形符号,命名为beijng。
图9-205 Rectamgle Settings对话框图9-206 绘制圆⾓正⽅形(3) 导⼊⼀幅地图图⽚,将其转换为⽮量图,再对其进⾏复制,将两个地图⽔平排列在⼀起,如图9-207所⽰,然后全选地图,将其颜⾊更改为50%的灰⾊,再按下F8键将地图转换为图形符号,命名为ditu。
图9-207 创建ditu符号(4) 按下Ctrl+F8组合键新建⼀个电影夹符号,命名为xuanzhuan,从Library⾯板中拖动beijing符号到新建符号中,在第40帧按下F5键创建⼀个普通帧,如图9-208所⽰。
(5) 新建图层2,将ditu符号拖动到新建图层中,如图9-209所⽰调整地图的位置,使其左端与正⽅形有⼀段重叠。
图9-208 将beijing符号添加到xuanzhuan符号中图9-209 加⼊ditu符号(6) 在图层2的第40帧创建关键帧,如图9-210所⽰调整地图的位置,使其右端与正⽅形有⼀段重叠,注意,⼀定要使在该帧中重叠的部分与第1帧中相同,否则在后⾯⽣成动画后会有跳帧现象。
第三章-新闻节目策划PPT课件
2021/6/7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焦点访谈
• 开播时间:1994.4.1 • 播出频道:CCTV-1、CCTV-新闻 • 播出时间:(首播)每天19:38-19:51在综合频
道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重播)次日3:30- 3:43、5:45-5:58在新闻频道播出 • 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 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 4、电视新闻杂志:《东方时空》
• 5、电视新闻直播节目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指利用微波与卫星信号传
输系统,将设在新闻现场的多个拍摄机位摄录的
画面、音响,综合背景资料,通过现场记者与演
播室主持人的采访、串联与述评,现场切换编辑,
实时传达给观众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势。
2021/6/7
13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 2003年8月26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 在《焦点访谈》演播室赠言“与祖国同在,与人 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
2021/6/7
9
第二节 电视新闻节目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
•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 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 实的报道。
• 新闻七要素: 五“W”:何时(when)何地(where ) 何事(what)何因(why )何人(who ) 一“H”:如何(how) 一“M”:内涵意义(meaning)
•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选题策划重点不是报道什么, 而是如何报道。分两种,一是对可以预见的重 大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二是对不可预期的突 发新闻事件的直播。
2021/6/7
新闻媒体内容制作流程
新闻媒体内容制作流程第1章前期策划 (4)1.1 市场调研 (4)1.2 选题定位 (4)1.3 策划构思 (5)1.4 预算安排 (5)第2章信息收集 (5)2.1 数据采集 (5)2.2 采访安排 (5)2.3 资料整理 (5)2.4 信息验证 (5)第3章内容构思 (5)3.1 核心观点提炼 (5)3.2 结构设计 (5)3.3 表现手法选择 (5)3.4 风格定位 (5)第4章撰稿编写 (5)4.1 文章框架搭建 (5)4.2 内容填充 (5)4.3 语言表达 (5)4.4 逻辑梳理 (5)第5章图片与视频制作 (5)5.1 图片拍摄与处理 (5)5.2 视频拍摄与剪辑 (5)5.3 音频处理 (5)5.4 动画设计 (5)第6章内容审核 (5)6.1 初审 (5)6.2 复审 (5)6.3 终审 (5)6.4 修改完善 (5)第7章编辑排版 (5)7.1 文字排版 (5)7.2 图片排版 (6)7.3 样式设计 (6)7.4 校对检查 (6)第8章发布与推广 (6)8.1 发布平台选择 (6)8.2 发布时间策略 (6)8.3 推广渠道拓展 (6)8.4 数据分析 (6)第9章跨媒体整合 (6)9.2 内容调整与优化 (6)9.3 跨媒体传播策略 (6)9.4 合作与联动 (6)第10章互动与反馈 (6)10.1 粉丝互动 (6)10.2 评论管理 (6)10.3 投稿与举报处理 (6)10.4 用户反馈分析 (6)第11章风险防控 (6)11.1 法律法规遵守 (6)11.2 舆情监控 (6)11.3 知识产权保护 (6)11.4 应急预案 (6)第12章团队建设与管理 (6)12.1 人员配置 (6)12.2 培训与激励 (6)12.3 工作流程优化 (6)12.4 绩效考核与评估 (6)第1章前期策划 (6)1.1 市场调研 (7)1.2 选题定位 (7)1.3 策划构思 (7)1.4 预算安排 (7)第2章信息收集 (8)2.1 数据采集 (8)2.1.1 数据采集方法 (8)2.1.2 数据采集工具 (8)2.1.3 注意事项 (8)2.2 采访安排 (9)2.2.1 确定采访对象 (9)2.2.2 制定采访提纲 (9)2.2.3 安排采访时间和地点 (9)2.2.4 准备采访工具和设备 (9)2.3 资料整理 (9)2.3.1 数据清洗 (9)2.3.2 数据分类 (9)2.3.3 数据编码 (9)2.3.4 数据存储 (9)2.4 信息验证 (10)2.4.1 交叉验证 (10)2.4.2 专家审核 (10)2.4.3 实地考察 (10)第3章内容构思 (10)3.2 结构设计 (10)3.2.1 背景分析 (10)3.2.2 痛点与挑战 (10)3.2.3 创新与改革策略 (10)3.2.4 案例分析 (10)3.2.5 未来展望 (10)3.3 表现手法选择 (11)3.3.1 数据分析 (11)3.3.2 图表展示 (11)3.3.3 文献综述 (11)3.3.4 深度访谈 (11)3.4 风格定位 (11)4.1 严谨务实 (11)4.2 简洁明了 (11)4.3 具有前瞻性 (11)第4章撰稿编写 (11)4.1 文章框架搭建 (11)4.2 内容填充 (12)4.3 语言表达 (12)4.4 逻辑梳理 (12)第5章图片与视频制作 (12)5.1 图片拍摄与处理 (12)5.1.1 拍摄技巧 (13)5.1.2 图片处理 (13)5.2 视频拍摄与剪辑 (13)5.2.1 拍摄技巧 (13)5.2.2 剪辑技巧 (13)5.3 音频处理 (13)5.4 动画设计 (14)第6章内容审核 (14)6.1 初审 (14)6.1.1 审核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14)6.1.2 审核内容是否涉及敏感话题,是否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14)6.1.3 审核内容是否存在侵权、抄袭等违法行为; (14)6.1.4 审核内容的质量,包括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等。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作者:高嘉鸿来源:《活力》2016年第01期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需要经历前期的选题、策划,中期采访、摄像,后期剪辑、编播等过程。
在这条节目制作的生产流水线上,电视新闻编辑的身影始终贯穿于始终,在不同的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职能。
从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整体过程来看,电视新闻编辑是最前沿的指挥员,从报道计划的制定到人员的组织和安排、现场采访拍摄,电视新闻编辑都要亲自参与和组织;电视新闻编辑是最前沿的战斗员,他亲临采访现场,有时就拿起话筒,充当主持人的角色。
在收到记者的新闻作品后,他要进行文稿修改校核、画面剪辑;电视新闻编辑又是最后作品检验员,当新闻节目制作完成后,要认真审核,进行最后的把关,防止哪怕是细微的差错的发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总集中、总整理、总加工、总装配、总检验。
在一系列程序中,剪辑合成是电视新闻编辑最重要的工作环节。
整体流程:在电视节目制作的系统工程中,从节目选题、采访摄像、画面剪辑、节目组合到编排播出,形成了一条连续的生产流水线。
如果以开始剪接工作开始为界,可以把这条流程分为前期和后期。
在这两个阶段中,电视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如下:(一)制订报道计划报道计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策划几个层次,宏观计划是整个电视台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宣传总的指导思想;中观计划是具体的部门在不同阶段的报道重点;微观计划则是某栏目每周、每日甚至每一次重点活动的报道计划。
在新闻来源越来越共有的情况下,对同一新闻素材不同的报道方寨和报道的角度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最后的效果的差别。
好的新闻报道计划是在激烈的新闻战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二)筛选新闻素材电视台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新闻来稿,这些文稿从形式上看,一类是电视新闻解说词,一类是供口播的文字稿。
对这些来稿,要精心选择。
电视新闻由声画两种语言组成,对一条电视新闻价值的判断应该综合考虑到解说词和画面两种元素。
(三)进行语言和文字编辑电视长于展示、短于说理、顺序播出、难以保存等传播特点,决定了编辑需要对某些新闻信息进行语言和文字上的弥补与突出,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做以下一些文字编辑的工作:1.撰写新闻提要在每期电视新闻栏目播出开始,把最精彩的新闻镜头与最凝练生动的语言将本期新闻的核心内容预告给观众,用来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锁定观众的遥控器到节目完全播出的最后一分钟。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1)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1)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以2012年“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为例王琼李姝含【内容摘要】201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贴近、鲜活、真实、生动的报道特色为《新闻联播》带来新气象,注入新活力。
本文谨从播音员、主持人的角度出发,选取2012年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典型节目为例,分析《新闻联播》播音员以出镜记者身份参与新闻现场报道的角色转换,从而引发对于转变《新闻联播》播音员刻板印象的启示,并探讨由电视新闻播音员走向真正的“电视新闻主播”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播音员角色转变作者联系方式:王琼:139********、moqiying@李姝含:151********、leehellen@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安排,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2011年8月22日正式开播“走基层”栏目。
央视新闻中心从2012年1月10日起推出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新春走基层”,共派出180余路、610多名记者、主持人,奔赴全国各地,深入厂矿社区、深山老林、边疆海岛、大漠荒滩展开采访。
报道要求用记者现场配音代替播音员配音,大量采用同期声,抓拍细节,展现过程,记录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该系列报道共播发50余条,引起广泛社会鸣。
据统计,新闻频道2012年春节期间相关节目收视率比去年提升17%,比2010年提升64%。
同时《新闻联播》的相关报道收视率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
①在此系列报道中,由《新闻联播》主播担当出镜记者的节目给观众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其重要原因在于该节目不仅创新了《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出境模式,而且打破了传统播报方式留给受众的刻板印象,为新闻报道三贴近提供了有意借鉴。
一、传统印象中《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刻板形象从叙事学(Narratology)角度看,“当某一件事具备‘叙事者通过叙事行为将某些叙述载体(叙述内容)传达给叙述接受者’时,这一过程便是一个完整的叙事行为”②。
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
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作者:潘亚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9期摘要:时政评论新闻传播是现如今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新闻传播形式。
人们通过观看这些时政热点新闻,不仅可以深刻了解一个国家近期发生的大事,还可以密切关注一个国家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时政广播新闻节目作为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内容的一部分,它的制作要求也很严格,比如新闻拍摄过程要求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拍摄制作手法一定要多种多样,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考虑采取视频录制现场新闻声音或特写镜头的方式来丰富新闻画面。
画面内容要求长度适中,但还要强调突出主要党员领导,主次分明。
本文就电视台新闻时政频道图像拍摄和电视画面图像编辑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理论阐述。
关键词:时政新闻;拍摄;画面剪辑时政热点新闻报道是通过各种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体报道的重要消息,是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环节的一部分,所以电视台一定要对有关时政热点新闻的媒体报道,以及其工作流程和拍摄电视画面等环节予以高度重视。
对于新闻的整体拍摄而言,除了我们要注意确保新闻拍摄前的工作流程能够完全具备严谨性之外,还要注意确保新闻拍摄工作手法多种多样,要通过全景特写镜头拍摄来有效增强时政新闻的整体画面感。
对于一条时政新闻的主要画面内容编辑而言,要根据新闻的主题对新闻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相关的匹配,还要注意确保一篇时政新闻稿的画面编辑长度适中,确保其内容具备一个主次分明的内容特征。
一、时政新闻拍摄要点(一)会议类时政新闻拍摄要点大型会议全景拍摄时,对画面的要求有很多。
全景画面可以分为大景、小全景和近景中全景三类,每类的拍摄角度的要求更多,所有要达到的视觉手法也可以更多,才能充分突出这次会议全景画面的视觉层次感。
在拍摄的整个过程中还要重点拍摄坐在会议室和主席台上的各位领导,在其他领导宣布大会开幕和做工作报告的时候还要分别进行会议全景的拍摄,以此方式来更好地突出本次大会的热烈欢乐氛围,突出大会主题。
新闻联播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各地方 电视台的新闻影片改用微波干线传送至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改为30分钟。7月7日,《新闻联播》后 面开始播出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1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向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该节目成为《新闻联播》的雏形。
1977年11月,分别召开了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 办好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问题。
新闻联播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
01 节目历史
03 节目评价
目录
02 节目形式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 刚强、潘涛、宝晓峰、严於信、郑丽担任主播。
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
节目于1978年1月1日起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003年5月1日,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试 播,该节目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2019年8月1日,因CCTV-7由“军事·农业频 道”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该节目每日19: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新闻频道 (CCTV-13)和国防军事频道(CCTV-7)并机直播。同时各省级卫视频道和部分地方台进行转播,每期为30分钟 (有时可能会延长)。
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 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节目宗旨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 性,而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通常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务活动(包 括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等),思想教育类短片,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 采,国内简讯,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想知道新闻联播是怎样制作的吗?今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借此向搏友介绍几张照片,看看怎样播出的。
每当你坐在沙发上,喝着茶,舒舒服服看新闻联播时,你可想到,在现场有多少人为这半小时的直播付出了多大阿!每当前方记者拍完新闻回到台里,就急急忙忙赶到编辑机房进行剪编、配音,作字幕,然后领导审查,如果还得再编、配音、检查,直到每条新闻都完成好了,才能送到导播室去串联节目。
播音员配完音、化好妆,就得音台上,摄像师需调整画面、灯光师需布好光、技术人员需要调机……等到7点开始播出,为这半小时,要由五场紧张工作。
在播出中,任何人都不会随便说话和走动的,各工种默契配合、专心志致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时候,联播正在进行中,又有记者刚拍完一条重要新闻要在联播中播出,他们回来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赶快步送到导播台上,播音员就会念到“下面是本台刚刚收到的信息...”,这条新闻就急忙插播了。
每天的新闻联播就秒必争、认真负责、安全顺利地完成的。
真是时间就是新闻,新闻就是政治任务。
02.jpg(19.78 KB, 下载次数: 48)
记者采访急忙归来
03.jpg(22.89 KB, 下载次数: 18)
马上到机房进行编辑
04.jpg(21.88 KB, 下载次数: 21)在录音室配音
05.jpg(22.05 KB, 下载次数: 14)在审看间审片
06.jpg(27.4 KB, 下载次数: 12)化妆师给播音员化妆
07.jpg(23.03 KB, 下载次数: 13)播音员走进播出区
08.jpg(28.36 KB, 下载次数: 12)摄像人员与灯光师迅速取景和布光
09.jpg(24.14 KB, 下载次数: 49)美术作片头和上字幕
010.jpg(24.62 KB, 下载次数: 23)技术人员调机和对画面
011.jpg(27.19 KB, 下载次数: 12)导播室工作人员作精心播出准备
012.jpg(25.14 KB, 下载次数: 14)紧急新闻边走边对稿
013.jpg(19.42 KB, 下载次数: 14)快跑赶快送稿件
014.jpg(18.96 KB, 下载次数: 15)领导在播出现场审看
015.jpg(26.88 KB, 下载次数: 14)新闻联播直播开始了
preview1203509009553_439275.jpg(22.98 KB, 下载次数: 18)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