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案,主题是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学生将学习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识别和表示简单的集合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集合的概念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球等,以及一些集合的表示方法,如Venn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苹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苹果,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这些苹果。
2. 例题讲解:我会用Venn图来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集合的表示方法来表示题目中的集合。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关于集合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一组确定的对象集合的表示方法:Venn图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不包含关系交叉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苹果B:橙子C:水果答案:1.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表示集合关系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运用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拓展延伸,我建议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集合的题目,并用Venn图或其他方法来表示,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集合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集合的定义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特征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理解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集合的表示方法展示出来。
4.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集合题目,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题目,提高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中,逐步建立起对集合的深入理解。
一、导入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实例,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班级中的学生等。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页的“数学广角”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集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通过示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和补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集合的概念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集合,了解集合的定义和特点。
然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描述事物,并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用集合来描述事物的能力。
3. 使学生明白集合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来描述事物。
难点: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每人一份集合卡片,用于学生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同学们排队做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 讲解集合的定义和特点:利用课件,详细讲解集合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白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3. 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以及如何用集合来描述事物。
4. 探究集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如子集、并集、交集等。
5.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判断哪些图形属于同一个集合,哪些不属于同一个集合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1)教室里的桌子(2)学校的篮球(3)你家附近的超市(1)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答案:1. (1){桌子} (2){篮球} (3){超市}2. (1)不属于同一个集合(2)不属于同一个集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再通过讲解、练习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基本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集合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老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并引出“集合”的定义。
2. 学习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如“元素”、“空集”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集合练习,加深他们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2. 学习继续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规则,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做简单的总结。
2. 提高老师出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错题讲解老师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4.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对集合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集合的运算规则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需要重点加强集合的运算规则的讲解和练习。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引入集合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并学会用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表示集合。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元素,组成一个集合,并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进行分享和交流。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如找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集合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关于集合的命题是否正确,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二、新课讲解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需要清晰地定义集合的概念,并通过丰富的例子来解释集合的构成。
例如,可以定义集合为“由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并强调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并能够用集合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简单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含义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简单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集合的简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含义,运用集合进行逻辑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现象,如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尺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2. 讲授新课(1)集合的含义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元素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可以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
列举法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如{1, 2, 3};描述法是用文字描述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如{x | x是正整数,x < 4}。
(3)集合的简单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
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如A ∪ B;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有元素的集合,如A ∩ B;补集是指在全集中不属于某个集合的元素的集合,如A的补集。
3.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些关于集合的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集合的含义、表示方法和简单运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其他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集合练习题。
2. 收集日常生活中关于集合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1. 集合的含义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1, 2, 3}描述法:{x | x是正整数,x < 4}3. 集合的简单运算并集:A ∪ B交集:A ∩ B补集:A的补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学会用集合表示日常现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集合的运算:学习并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元素的特征。
3. 培养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颜色,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红、蓝、绿}表示喜欢红、蓝、绿颜色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6. 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7. 作业设计:(1)题目:判断下列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并在集合下面画“√”或“×”。
例:{1, 2, 3} √ 4(2)答案:{1, 2, 3} √ 4{5, 6} √ 7{8, 9} × 10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优惠活动等。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集合【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
出示课题:集合)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4)反馈:9+8-3=14(人)①说算理。
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
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1.练习二十三第1题。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该章节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等)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境一: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文具盒吗?请把你的文具盒里的文具列举出来。
情境二:学校举行运动会,有跳绳、跑步、投掷三个项目,请把参加这三个项目的同学分别列举出来。
2. 例题讲解:例1:请同学们帮小猴把它的水果分类,把它喜欢吃的水果和不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列举出来。
解:小猴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
小猴不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西红柿。
例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不同的部分。
解:图形中不同的部分有两个:三角形和圆形。
3. 随堂练习:练习1:请同学们把下面的物品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物品:苹果、香蕉、橘子、葡萄、西红柿。
分类依据:水果的种类。
练习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相同的部分。
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用大括号括起来,里面写上元素。
描述法: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示集合。
5.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
包含: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不属于:一个元素不属于某个集合。
交叉: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
六、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你的家庭成员;(2)你最喜欢的动漫角色;3. 你在学校的好朋友。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逻辑推理通过对集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应用意识让学生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重复问题,能正确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集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集合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参加兴趣小组、运动会报名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实际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维恩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集合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和长方形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讲述:“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不同的项目。
有的同学参加了跑步比赛,有的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那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同学参加了哪些项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集合。
”1.认识集合出示两个小组的学生名单,一组喜欢语文,一组喜欢数学。
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小组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引出集合的概念: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2.用维恩图表示集合介绍维恩图,用两个相交的圆形分别表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学生集合。
把学生名单中的名字分别填到相应的圆形中,中间相交的部分表示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学生。
让学生观察维恩图,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3.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以刚才的学生名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集合图示、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主要内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运算、应用。
3. 重点与难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
4. 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描述并画出一些集合的实例。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3. 课后作业设计要兼顾基础与提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中的集合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含义,学会用集合符号表示物体,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符号表示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的运动员、观众等,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用黑板和粉笔展示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例如{运动员}、{观众}。
3. 集合的基本运算:通过示例,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出的物体,如书本、文具等,并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的座位分配等。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物体:苹果、橙子、香蕉。
答案:{苹果}、{橙子}、{香蕉}2. 题目:已知集合A={1,2,3},求集合A的补集。
答案:{4,5,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同时,我还计划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集合知识的手抄报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3页至第104页2. 教学内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一种无序且元素互异的组合。
2.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3. 让学生学会计算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无序性和元素互异的特点。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让学生掌握这两种表示方法。
3. 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计算方法,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种运算。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和交集、并集的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对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
他们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公式。
他们喜欢通过实际例子和问题解决来学习,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可能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可能不熟悉这种抽象的概念。
他们可能对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计算方法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可能不熟悉这种数学运算。
他们可能对如何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感到挑战,因为他们可能不熟悉如何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存在,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它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个优秀教学案例,希望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趣味性的活动和启发性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使他们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我将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存在。首先,我会利用校园环境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集合,如“校园里的树木”、“教室里的文具”等。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体会到集合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此外,我还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集合图片,如“水果集合”、“交通工具集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内涵与外延,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集合例子,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元素、属性及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2. 集合的元素、属性3.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概念题:让学生解释集合、元素、属性等概念。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运算题:让学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
4.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第三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具体章节为第57页至第5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级里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等问题,引出集合的概念。
2. 讲解教材内容:我按照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4.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和例题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我在课程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等关键知识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小明,小红,小李,小张,小王};(2){小丽,小花,小草,小燕,小美}。
答案:(1)A∩B={2,3},A∪B={1,2,3,4};(2)C∩D={4,5},C∪D={3,4,5,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是集合的组成部分。
2. 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集合图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事物的集合,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集合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用集合来表示事物。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用集合来表示一些事物,然后进行分享。
4. 活动二: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运算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讲解集合的运算方法。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集合的运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学广角—集合》2. 板书内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集合来表示一些事物,并用集合运算进行练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和活动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集合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另外,对于集合的运算,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水果集合(苹果、香蕉、橙子)、动物集合(狮子、老虎、长颈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这节课课题是集合,以前的教材是重复问题,我个人认为集合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重复问题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所以我仍然用重复问题作为课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渗透了集合思想。
数学广角《重复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每生一张题卡,每组一个粘贴板(带有踢毽子跳绳的学生名单),彩笔,u盘,磁铁,教师所用的卡片(重叠问题,参加踢毽子的,参加跳绳的,既参加踢毽子的又参加跳绳的),彩色粉笔,三二班学生的序号课前交流:同学们,咱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课余时间,那么你在课余时间都干些什么呢?生:练书法,弹钢琴,葫芦丝,跳舞,踢毽子,打篮球,,,(师及时表扬学生,你是个阳关帅气的男孩,你的字一定很漂亮,你的歌声一定很美妙,,,)师:你们想了解西关小学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吗?请看,点课件!结束后,师: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可以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
好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前几天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哪位同学大声的读一读?课件1出示通知内容师:根据学校的通知要求,你认为三一班一共要选多少人参加比赛呢?生:11人师:你是怎样计算的?生:5+6=11(人)师:同意吗?生:同意师:真的是这样吗?在11的后面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请看三一班参赛学生的名单。
出示课件2稍停,看到这份名单,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我们刚才的答案怎么样?预设1:有重复的预设2:有的同学两样都参加了(老师的目的是往重复上引导,如果预设1,那师可以问:再用5+6=11可以吗?如果预设2,师可以说:也就是有同学的名字重复了)看来,重复问题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不方便,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是贴课题,边贴边说,生活中重复现象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集合。
二:探究新知1: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要求师:刚才我们通过仔细的查看三一班参赛学生的名单,发现有同学的名字重复了,但是在这份名单中,你能一眼就看出是哪两个同学的名字重复了吗?(稍停)有困难是吧?看来我这样记录不够清楚,请大家想想办法,如果这份名单在你的手中,你应该怎样重新设计整理一下,让我们看的更清楚呢?请看大屏幕课件3温馨提示(可以找生读一读)有同学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样吧,咱们小组合作,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粘贴板,请组长拿出你们的粘贴板,把你们的想法在黏贴板上表示出来。
开始吧/点课件42:学生探究画法,师巡视。
约2分钟,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交流3:展示交流预设1:用彩笔把杨明,刘红圈起来预设2:把重复的同学名字摆在一起,放在了最前面预设3:把重复的同学名字放在中间,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从中选了几份,与大家一起分享。
咱不用这个同学自己介绍,只把他画的图让大家看,我觉得不用自己介绍就能让别人看懂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展示作品1:你们看这组同学的方法,他这样画的意思谁看懂了?生:他把重复的同学圈起来了师:这种方法与刚才的名单比较,你觉得怎么样?生:这样比较清楚的看出谁谁重复了生:这样比较醒目展示作品2: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的方法。
他这样表示你们觉得怎么样?生:他把重复的同学的名字摆在了一起,放到了最前面。
师:那你觉得这种摆法与刚才的作品比较怎么样?生:这样更清楚的看出了谁重复了师:如果我们借鉴作品1的画法,把他们圈在一起怎么样?老师把他们圈起来。
问一下:我圈了几次?生:两次生:这样比刚才的要直观形象了师: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的表示方法,大家觉得怎么样/生:他把重复的两个同学放中间了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生:这样能一下子就看出杨明和刘红两项比赛都参加了教师可以提示:重复的同学他写了几次?师小结:他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同学单独放到了一边更清楚了,而且重复的同学他只写了一次,比刚才两边都要写的方法要简便多了。
可是踢毽子的同学有5人,那为什么左边只剩3个人了呢?生:中间的杨明和刘红既参加了踢毽子比赛也参加了跳绳比赛,所以是3+2=5,那哪位同学能把踢毽子的5个同学用一个大圈把他们圈起来放在一起呢?找生圈一圈?再把跳绳比赛的6个同学也圈起来放在一起。
师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全出来,出现了韦恩图的“雏形’师:孩子们,看明白了吗?这时你有什么发现?生:杨明和刘红圈了两次(师及时表扬,你的眼睛可真亮)师:你觉得这种表示方法怎么样?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能一下子就看出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和跳绳比赛的各是哪些人,而且还能和清楚的看出两项都参加的是哪两个人。
师:看来咱们班孩子呀很有创意,老师把刚才这种方法让电脑大师给咱们展示出来。
点课件5边展示边说:是这样吗?杨明和刘红圈了两次,表示......生:他们两人既参加了踢毽子比赛又参加了跳绳比赛师:孩子们,咱们可以把图画的更漂亮一些。
点课件64:图形与表格比较师:看到这个图,咱们与刚才的名单比较一下,他有什么优点?课件7生:它可以使我们看名单时看的更清楚,并且很快的看出是哪两个同学重复了生:它可以是我们一目了然,知道是谁重复了师:是啊,这个图既美观又漂亮的让我们看出了重复参加比赛的人数,还看出了参加两项比赛的总人数。
5:揭示韦恩图你们太棒了,知道吗?你们设计的这种图形和大数学家韦恩的方法一样,你们不知不觉也当了一次数学家,心里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自豪?这种图形也叫韦恩图,是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维恩发明的。
孩子们是不是来点掌声给自己鼓励一下呢?板书韦恩图点课件8 6:整理画法,完成板书在这里需要告诉你们的是:在数学里韦恩图一般用椭圆表示。
师画韦恩图,为下面的练习做准备师:从这个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能看懂吗?老师考考你?当我指一个区域时,你说一下这个区域代表什么?课件9重点介绍韦恩图,分别介绍大圆,小圆,交叉部分,左边月牙,右边月牙,共五部分师:刚才,咱们只用了简单的两个圆就清楚的表示出来这么多的信息,韦恩图好不好?维恩的发明简单不简单?原来发明创造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可以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7: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对于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咱们已经很明白了,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你能不能根据韦恩图列算式来计算一下:三一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整理算法预设1:5+6-2=9找生说为什么减2?生:因为两个人重复算了两次,所以减去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预设:3+2+4=9师找生回答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如果有5-2+6=9或6-2+5=9也要给予肯定,如果没有就不必说师:从刚才这个韦恩图中,我们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并且学会了解决三一班参加比赛的总人数的方法。
8:“回头看”韦恩图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好了,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静静的思考一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到这个既美观又简单的韦恩图的呢?(稍停)请看我们的第一幅作品是通过圈一圈来找到重复参加比赛的同学,这样比表格要清晰一点;第二组同学把重复参加比赛的同学摆在一起,这样更容易看出,但还不是最直观形象的;最后一幅作品和上两幅比较,他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同学单独放到一边,而且重复的同学他只写了一次,比刚才两边都要写的方法简单多了。
我们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画一画,在不知觉中用到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板书集合思想三:练习巩固师:接下来我们看三二班的报名情况,他们的报名方式是写号。
你能把三二班的报名情况填在下面的韦恩图上吗?在填之前要仔细的想一想,先填什么?后填什么?(稍停)都想试试对不对?请拿出你们的答题卡,开始吧!老师贴参加踢毽子的,参加跳绳的现在我找两名同学上黑板做,一个把号贴在板上,另一个检验(约1分钟)做完了吗?请看黑板刚才这两个同学,他们先填的是什么?再填的是什么?生:先填两项都参加的生:先填重复的同学生:再填只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和只参加跳绳比赛的师贴既参加踢毽子的又参加跳绳的师:从这个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同桌说一说(半分钟)师:男生齐说红圈表示?、女生齐说绿圈表示?男女齐说交叉少部分表示?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出三二班参加比赛的人数吗/汇报:5+6-3=8和2+3+3=8师:回答的真好!在我们解决生活中重复现象的问题时可以把个部分加起来,也可以把重复的部分减去,只计算一次。
四:综合应用1:看来,咱们今天借助韦恩图再解决重复问题就简单多了、那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重复问题吗?接下来咱们进行闯关练习准备好了,第一关课件文具店的问题师:这种问题应先看什么?生:两天重复进的货2:准备进攻第二关课件排队问题找生重点说为什么减 1师:你们可真厉害,解决了一个有一个的难题3:拓展练习师:课上到这儿,同学们还这么有精神,真的很棒!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据学校的通知要求,三三班可能派多少人参加比赛呢?课件展示最多是9人(),最少是6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和理由,然后课件展示答案,边展示边板书,当不重复时是5+6=11人;当重复1个时,是10人;当重复2个时是9人,,,依次板书完。
最后重复5个时,简单一提也就是踢毽子比赛的同学全部参加了跳绳比赛。
最后出示三三班派了8人参加比赛,那么想一下,8是不是在6―――11这个范围内呢?是几个人重复报名了呢?师:同学们,这样一个我们本来觉得很简单的问题,进过我们深入的思考,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五:畅谈收获学生谈完收获后师总结:其实这节课,我们用到的韦恩图(单击)只是集合思想中的一种(单击)叫交集思想(再单击一下),以后我们将用其它的集合思想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