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浅谈《土壤污染防治法》学习资料
《土壤污染防治法》对土壤污染预防有哪些规定

Not every effort will yield results, but every harvest must be worked hard. This is an unfair and irreversiblepropositio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土壤污染防治法》对土壤污染预防有哪些规定导读: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对土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应当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等规定。
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有时极难被发现,具有很深的隐蔽性、滞后性和累积性等特点,一旦土壤得到污染,恢复工作极其困难,很大程度上被污染的土壤是很难恢复原状的。
《土壤污染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第三章预防和保护第十八条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对土壤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应当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等内容。
第十九条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回收、处置、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避免土壤受到污染。
第二十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根据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对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筛查评估,公布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并适时更新。
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向社会公开并适时更新。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二)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三)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作者:王兆平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3期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防范与应急法律机制研究》(14JK1773)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的专门性法律,确立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风险管理制度和治理修复制度,但该法的实施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设定与积极性调动,二是国家土壤环境污染基金的建立与使用,三是提高土壤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予。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法》;责任主体;基金;公众参与土壤作为万物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过量的重金属和其他物质排放到自然环境,进入土壤之中,引发土壤污染。
总体而言,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的污染严重,危及人体健康,引发群体性事件。
2018年8月31日,我国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该法贯彻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以及公众健康保障的目的。
本法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其中确定了土壤污染预防和治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但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下述三个问题。
一、责任主体设定与积极性调动土壤污染的治理与大气、水、矿产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密切相关,对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事关生态环境利益的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个人权利的保障,因此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众多,彼此之间保护土壤的动力不同。
以农用地修复为例,修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无法满足所需的巨大资金,所以国家鼓励农用地修复,但土地权利人的积极性明显不足。
土壤污染治理涉及到的政府责任主体有各级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督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1. 前言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各国纷纷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对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进行探讨。
2. 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造成很大的威胁。
污染物通过土壤进入农作物、水体和大气,进而影响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生命安全。
同时,土壤污染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灾害和环境变化。
3.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的制定各国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规的目的是确保土壤环境的质量,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法规通常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土壤修复要求、土壤环境监测等内容。
3.1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原则。
根据国情和地方特点,各国制定了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
这些标准通常与大气和水体污染的法规相协调,共同形成综合的环境保护体系。
3.2 土壤修复要求土壤修复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各国制定了土壤修复要求,确保修复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修复要求通常包括修复目标、修复方案、修复技术和修复效果评估等方面。
3.3 土壤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制定了土壤环境监测的法规和标准,确保监测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监测内容包括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迁移规律等,为污染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4. 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除了法规和标准,各国还采取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涉及土壤管理、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4.1 土壤管理政策各国通过完善土壤管理制度,加强土壤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方案等,确保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2 农业生产政策农业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各国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4.3 污染治理和修复措施各国在污染治理和修复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实施污染源防控、推广修复技术和加强环境监测等。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举措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土壤作为重要的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生产生活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手段和科技方法,加强废弃物排放和处置,保护我国的土壤环境安全。
1土壤污染特征及危害1)土壤污染不容易发现,具有隐蔽性。
有害物质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相结合,虽然部分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不容易被降解,这些有害物长期在土壤中存在,很难从土壤中分离和排出。
农业种植区的土壤受到污染后,土壤中的有害物经过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2)土壤污染容易积累吸附。
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性,有害物进入到土壤中容易被吸附,从而造成有害物积累和影响范围扩大。
如很多金属污染物长期积聚在土壤环境中难以被降解处理,对土壤的危害性很大[1]。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像大气环境污染一样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土壤污染一般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容易蒸发消散。
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去除长期积累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十分困难,普通的稀释或者降解难以达到净化的标准,而且经过降解后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也需要进行验证。
更严重的是,一旦土壤污染中的有害物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其危害便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我国土地安全。
4)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长。
土壤污染隐蔽性强而且处理难度大,一旦发生污染,其修复和净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一些污染严重地区的土壤修复甚至需要几十年或者更长。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类型从2018年我国土壤污染统计数据看,我国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是铅、铬、砷等污染,污染耕地面积超过11950万hm 2,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集中在工业区和矿山开采区,这些区域及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很高。
除了重金属污染以外,土壤污染还包括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2]。
1)重金属污染。
城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收稿日期:2022-01-08作者简介:林芝梅(1987—),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防治及治理等。
2019年法宣学习-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学习专题套题(含答案)

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学习专题1、(单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B.安装使用监测设备C.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D.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正确答案:B2、(单选题)《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分解落实。
A.国务院B.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正确答案:D3、(单选题)当事人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期限从()计算。
A.从损害行为发生时起B.当事人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C.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行为时起D.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正确答案:D4、(单选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逐步推行()交易,对重点大气污染物实行()控制。
A.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总量B.碳排放权,浓度C.碳排放权,总量D.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浓度正确答案:A5、(单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
A.建设环境保护项目B.缴纳排污费C.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D.推进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正确答案:C6、(单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
A.进行环境影响评价B.编制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C.安装自动监测设备D.获得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正确答案:A7、(单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D.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为依据正确答案:A8、(单选题)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

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 种修复和治理方法,提高治
理效果。
以效果为导向,确保治理和 修复后的土壤达到预期效果 ,实现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
。
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制度
总结词
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社会监督
信息公开
及时公开土壤污染防治相关信息,让公众了 解情况,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发挥社会 力量的作用,共同推进土壤环境保护。
事件概述
某地有一片工业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当地政府决 定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修复工程方案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对污染土壤 进行修复。同时,加强园区管理,禁止乱倒垃圾等行为。
处理结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
续发展。
02
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地方层面法律法规
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土壤污染防治概述 • 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责任 • 土壤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土壤污染防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 、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 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防治法》解读提纲资料

基金分两类,一类是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 资金,另一类是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基金的用途分为三种,一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防
2
治,二是在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 无法认定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三是
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
3
对历史遗留污染地块问题的解决。对于该法生效之前 即2019年之前产生的、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
由土地使用权人实际承担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
也可以申请,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比如原始用途为工业用地、现在为居住性质的污染地
块治理和修改。
4 由于基金怎么建尚未明确,只提到了鼓励和提供社会各
类捐赠,具体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农业 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 制定。
《土壤污染防治法》解读
1 防治法出台背景及整体框架 2 责任主体有哪些 3 有哪些土壤污染风险管理要求 4 罚责条款如何强化 5 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1 防治法出台背景及 整体框架
土壤污染危害
土壤污染特点
隐蔽性、滞后性 累积性 不均匀性 难可逆性
艰巨性,修复周期长、治理成本高
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背景
土壤污染关乎食品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但是由于隐蔽性、滞后 性和累积性,对其规制的法律出台,相对于我国最早的污染防领域的立法, 即1984的《水污染防治法》,整整晚了34年!这部耗时12年、共7章99 条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哪些主要内容,企业如何有效应对,下面将展 开简要的说明。
立法的整体框架特点
■运用了类型化的方法和技巧
3 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 格管控类,对农用地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施策,而不是简单僵化地“一刀切”。
土壤污染防治法学习心得体会

土壤污染防治法学习心得体会引言土壤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土壤污染,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研究,特此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研究内容在研究土壤污染防治法时,我主要了解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壤污染的概念和影响:了解了土壤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可能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慢性危害,因此对土壤污染进行防治至关重要。
2. 土壤污染的评估和监测:研究了土壤污染的评估方法和监测技术,明确了如何准确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如何监测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评估和监测是制定有效防治策略的基础。
3. 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框架:研究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相关规定,了解了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要求和标准。
同时,也了解了国际上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一些典型案例,有助于借鉴和提升我国的防治工作。
4. 土壤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技术:探讨了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和相关技术。
包括土壤修复技术、污染源控制、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措施和技术对于减少土壤污染和恢复受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心得体会通过研究土壤污染防治法,我对土壤污染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了解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我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广:土壤污染防治法是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法律工具,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该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提升监测评估技术水平:土壤污染的评估和监测是制定有效防治策略的关键,需要不断提升监测评估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有助于更精确地判断土壤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加强污染源控制和减少排放:控制和减少污染源是防治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管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输送到土壤中的可能。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第十四章土壤污染与防治内容提要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土壤净化污染物的过程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一节土壤污染的概念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人体食物链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污染还危害其他环境要素如水体,大气等。
据报道中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总计:2000万公顷中国有机物污染农田总计:6000万公顷二、土壤污染的原因土壤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土壤发生污染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净积累。
人类活动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质,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导致土壤污染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如开矿、冶炼、化工生产、施肥等等。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决定从2006年起“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2006年7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视频会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7月18日在北京启动。
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由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共同承担,包括八个专题,总经费预算约为10亿元,将在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展开,计划在三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
三、土壤污染的定量化 1. 定量方法如何判断土壤受到了污染,污染严重程度多少,方法: 生物--土壤系统法化学法背景值法土壤污染指数法生物,土壤系统法:以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后,其可食部分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或产量因污染而减少10,时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为土壤污染临界值,超过该值为污染; 化学法:是在生物--土壤系统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标准、普查和监测第三章预防和保护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农用地第三节建设用地第五章保障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法解读

《土壤污染防治法》解读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基础弱,未建立起完备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体系,土壤防治工作面临标准不健全、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晰、监管缺依据等问题。
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首次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填补了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完善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体系,《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实施,意味着我国大气、水、土壤三大环境领域的污染防治法已经全部齐备。
该法就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土壤污染防治基本制度、预防保护、管控和修复、经济措施、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重要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的政府责任《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内容。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确立了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同时,由各级农业、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等其他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管理体制,以避免“九龙治水、多头管理”可能导致的监管真空弊端。
二、建立土壤污染责任人制度《土壤污染防治法》在“谁污染,谁治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理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责任、强化污染者责任,促使土壤污染防治追责主体更加明确。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同时,鉴于土壤污染防治的特殊性,《土壤污染防治法》特别强化了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时的保护土壤义务,规定其应当对可能污染土壤的行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法》在第四十五条中确立了按照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和政府的先后顺序承担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的基本制度框架,并且在第四十七条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变更的,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履行相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并承担相关费用。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引言:土壤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保护土壤环境对于维护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防治土壤污染,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规、规程和标准,以规范土壤污染的治理和管理。
本文将围绕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展开论述,包括基本原则、监测与评估、治理与修复、立法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第一节:基本原则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依法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应从源头控制入手,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
同时,必须实施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各项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
土壤污染防治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重视立法与管理工作,确保土壤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
小节一:监测与评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
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方法,以确保监测与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流动监测,可以通过采样、样品分析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
评估则是根据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土壤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等因素,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评价。
小节二:治理与修复治理与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的核心任务。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
常见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重金属迁移转化、土壤修复剂的应用等。
治理与修复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确保治理与修复后的土壤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小节三:立法与管理土壤污染防治法规的立法与管理对于确保土壤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立法工作应重视立法原则、立法过程和立法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和标准。
管理工作涉及监管、执法、宣传等多个方面,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
结语: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对于保护土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立法和管理力度,同时加强监测与评估、治理与修复工作,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土壤污染防治法解析

土壤污染防治法解析一、土壤污染的背景与严重性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然而,在工业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土壤污染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难题。
土壤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环境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法定基础和目标1. 法定基础2018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成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依据。
该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评估与修复要求,加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体系。
2. 目标土壤污染防治法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其中包括:(1)减少土壤污染物输入,控制污染源头。
(2)加强土壤环境监测,提高监测能力与水平。
(3)建立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基金,推动土壤修复工作。
(4)加强对土壤污染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1. 污染源管控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完善土壤污染源清单,对重点行业和区域进行监管,并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同时,该法还明确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以及责任追究机制,以维护土壤环境的公共利益和生态安全。
2. 监测与评估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其对人体、生态系统的风险程度等。
基于评估结果,政府将有针对性地制定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
3. 修复与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基金,用于推动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
同时,该法还明确了土壤修复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加强了土壤修复工作的规范性。
四、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意义与挑战1. 意义《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对于保护土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管控和修复,可以降低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农产品安全的风险,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
土壤污染防治法

土壤污染防治法
一、引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
化进程的加快,土壤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
减少土壤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我国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
本文将针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
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背景
三、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及解读
1.法律适用范围
2.土壤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a)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
b)农用地土壤质量监测
c)工业、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
d)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3.土壤污染源监控与排放限值
4.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
5.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和修复
四、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意义和影响
1.保护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
2.推动可持续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五、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与挑战
1.法律实施情况
2.面临的主要挑战
a)监管和执法难题
b)环境修复技术与投入问题
c)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d)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六、结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
土壤污染?
土 壤 污 染
土壤污染危害
土壤污染特点
隐蔽性、滞后性 累积性 不均匀性 难可逆性
艰巨性,修复周期长、治理成本高
土壤 污染 事件
著名的武汉“赫山地块”事件。赫山地块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
1 道与京广铁路线交会处,紧邻武汉市中心,总面积约242亩。该地块
曾在2006年挂牌出让,由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公司以4.055亿元的价 格竞得。该地块 在 2007年年初开工建设进行桩基作业时,工人挖到 深层土壤,陆续出现中毒反应,严重者出现倒地昏迷,经检测发现 这是一块“毒地”。
1、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 当会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 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规划要 求、土地用途、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监测结果等, 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 布实施。
浅谈《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9年8月19日
一 防治法出台背景 二 土壤污染防治主要工作环节 三 土壤污染防治法工作制度 四 强化责罚
一 防治法出台背景
土壤污染
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土壤是“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干净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 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
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 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 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重点监测
3、制定风险管控标准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土壤污染状况、 公众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科学技术水平, 并按照土地用途,制定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 控标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土壤污染 风险管控标准;对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土壤 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标准。地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应当报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 下列建设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 •(一)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曾用于固体废物堆放、填埋的; •(三)曾发生过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 •(四)国务院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农业 用地
建设 用地
2、实施土壤环境监测
国家实行土壤环境监测制度。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土壤环境监测规 范,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 乡建设、水利、卫生健康、林业草原等主管部 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土壤环境监测 站(点)的设置。
土壤环境重点监测
•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下列农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 •(一)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的; •(二)作为或者曾作为污水灌溉区的; •(三)用于或者曾用于规模化养殖,固体废物堆放、填埋的; •(四)曾作为工矿用地或者发生过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 •(五)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周边的; •(六)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 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土壤污染关乎食品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但是由于隐蔽性、滞后性和累积性, 对其规制的法律出台,相对于我国最早的污染防领域的立法,即1984的《水污染防治 法》,整整晚了34年,这部耗时12年、共7章99条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才实施。
土壤污染防治基本原则
二
土壤污染防治主要工 作环节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环节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4、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 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 原等主管部门,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业、本行政区域实际 情况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来自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背景
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问题。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 基础弱、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专门法律,为土壤污染防治 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污染防治法》),并将于2019 年1 月1 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大气、水、土壤三大环境领域的污染防治法已全部齐备。
2 “赫山地块”事件发生后,2016年4月,位于江苏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也
陷入了舆论旋涡。央视新闻报道,自2015年9月份常州外国语学校 搬到新北新校址后,至少493名初中生因为环境污染出现了各种不 适症状。一切的根源在于学校对面一路之隔的化工厂原址,在土地 修复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学校的地下水和空气中检测出非城市 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污染物。这些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土壤污 染带来的危害。
此时,这家地产商才知道该地块大部分都被化学有害物质污染。 地块原为武汉农药厂,检测显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六六六、DDT等 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的 化 学 成 分 。此外,农药厂经营期间多次发生 泄漏等安全事故,导致污染严重。这样的土地上显然不适合开发住 宅。在荒废4年后,2010年,开发商将土地退还给武汉市土地储备中 心,除退回买地款之外,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还向企业赔偿各项损 失共计1.2亿元,当时被称为全国最大“毒地”被退事件。
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背景
为了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 环境质量而制定的法规,2016年5月28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由国务院印发并实 施。
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背景
危废偷埋、废水偷排偷倒等也加剧了部分地区 土壤污染情况。近年来,江苏省泰州、盐城、 连云港等多地接连曝出固废偷埋、废液偷排、 废水处理不规范等环境污染问题。有企业为排 污掘地30米埋暗管,污染物随意露天堆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