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解题技巧总结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解题技巧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 RNA分子2、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行为和生活经历能够被遗传。

如小鼠在闻到以前给予它们父辈电击而产生恐惧感的气味时,会表现出恐惧。

下列与这个实例有关的是()A.小鼠被喂以高脂肪的食物而出现肥胖症B.双胞胎的遗传信息基本相同,患病的可能性也相似C.亲代早期的生活经历会在遗传物质上打下烙印,并可传递下去D.果蝇的亲代用某种药物处理,使DNA(基因)发生改变,后代果蝇也表现出与亲代一样的变化3、下列与蛋白质、核酸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核糖体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B.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多个金属离子C.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D.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产生多个RNA分子4、细胞内有些反密码子含碱基次黄嘌呤(I)。

含I的反密码子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1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例子反映了密码子的简并性B.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C.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D.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空间结构的不同造成其功能不同5、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②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B.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C.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D.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方向由b到a6、分子发动机,又名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如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它能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分子马达”的组成单位为氨基酸B.肌球蛋白运动的能量由ATP提供C.“分子马达”的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D.RNA聚合酶是沿RNA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7、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B.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C.携带氨基酸的每个tRNA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2个tRNA结合位点D.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都需要核苷酸作为原料8、如图为某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B.一个mRNA分子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不同肽链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③由3′向5′方向移动D.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多选题9、研究表明,细胞核中蛋白 LaminA在维持核DNA结构的稳定性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这种蛋白能让染色质内部形成“交联”,在细胞核中限制DNA的行动,避免遗传物质发生缠结(如果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缠结,DNA就无法正常复制),这种结构既保护了染色质的完整性,同时也允许DNA正常复制。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4章 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转录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4章 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转录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1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概述RNA的结构、种类和功能。

2.概述遗传信息转录的过程。

1.生命观念——比较DNA与RNA的异同和功能联系。

2.科学思维——构建转录过程的模型,分析转录的场所、原料、模板及特点。

知识点1RNA的结构和功能1.RNA的基本单位及组成2.RNA的种类及其作用3.RNA与DNA的比较知识点2遗传信息的转录(1)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共有4种。

(√)(2)RNA主要有三种,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转录时DNA聚合酶能识别DNA分子中特定碱基序列。

(×)(4)转录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5)一个基因的两条链不能同时转录生成两种不同的mRNA。

(√)(6)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

(√)教材P64“图4-1”拓展如图为“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现有一核酸分子,若从化学组成入手,如何判断其是DNA还是RNA?(不考虑特殊情况)提示(1)根据五碳糖种类判断:若有核糖,一定为RNA;若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

(2)根据含氮碱基种类判断:若含T,一定为DNA;若含U,一定为RNA。

(3)根据含氮碱基的含量判断:若嘌呤数≠嘧啶数则肯定不是双链DNA。

探究点一RNA的结构与种类如图为不同类型的RNA,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哪种分子可以携带遗传信息?提示mRNA分子。

(2)rRNA的合成与细胞核中的哪种结构有关?rRNA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是什么?提示rRNA的合成与细胞核中的核仁有关;rRNA参与核糖体的构成。

(3)RNA为什么适合作DNA的信使?提示RNA也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也含有4种碱基使RNA具备准确传递遗传信息的可能;在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4章 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4章 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举例说明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

2.阐述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3.理解表观遗传信息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复杂性。

1.生命观念——结合实例,理解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明确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

2.科学探究——理解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表观遗传及其产生的原因。

知识点1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1)实质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举例2.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1)实质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实例囊性纤维化成因知识点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1.生物体多种性状的形成,都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

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而形态、结构和功能却各不相同。

2.细胞分化的本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表达的基因的类型(1)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核糖体蛋白基因、ATP合成酶的基因。

(2)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

4.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原因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知识点3表观遗传及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1.表观遗传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1)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

(2)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3)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

(1)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2)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均可发生细胞分化。

(×)(3)细胞分化导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的rRNA存在差异。

(×)(4)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必修一生物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生物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生物第四章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主要讲解了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内容。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归纳:1. 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DNA分子有目的地嫁接、组合或重新组合成新的DNA分子,然后将其转入宿主细胞中,并使其发生遗传转化。

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切割、DNA连接、转基因技术等。

2. 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DNA分子的切割、连接以及转导到宿主细胞中实现特定基因的表达。

常用的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基因枪等。

3.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转基因作物的培育。

通过导入耐旱、抗虫害等特性的基因,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4. 基因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生产重组蛋白质药物、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大量纯化的蛋白素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5. 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例如基因工程菌株的应用可以清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污染。

6. 转基因食品的争议:转基因食品指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而来的食品。

由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如不良反应或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方面引发了一些争议。

7.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前景: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学为基础、利用生物分子、细胞和生物体制作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置的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应用于农业、医学、环境保护、能源等多个领域,为人类的生活和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将牛的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的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答案:C试题分析:细胞中含有DNA 和RNA两种核酸,其中含有5种碱基(A、T、C、G、U)和8种核苷酸,A正确。

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DNA中的遗传信息表现为RNA中的遗传密码,B正确。

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用32P标记)的某个细胞,连续有丝分裂n次,形成2n个细胞;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其中只有两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C错误。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有多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对应多种tRNA,D正确。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及有丝分裂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如图为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有转录和翻译B.①链中(A+T)/(G+C)的值与②链中的相同C.一种细菌的③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一定为160个氨基酸D.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作工具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①和②都是DNA单链,其中②链是转录的模板链;③为转录形成的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⑤代表多肽链。

A、图中显示,③是以DNA的一条链(②)为模板合成的,且③中含有碱基U,故③为mRNA,合成mRNA的过程为转录,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为翻译,故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有转录和翻译,A正确;B、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中A+T的数量相等,C+G的数量相等,即①链中(A+T)/(G+C)的值与②链中的相同,B正确;C、③为mRNA,含有480个核苷酸的mRNA共有160个密码子,由于其中有不决定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故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少于160个,C错误;D、在翻译过程中,遗传信息由③(mRNA)传递到⑤(多肽链)需要tRNA作为氨基酸的运输工具,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下图是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内B.甲、乙两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C.参与丙过程的RNA均为单链结构,其内部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D.甲、乙、丙三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乙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丙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翻译过程。

A、由题图可知,甲过程表示DNA复制,乙过程表示转录,丙过程表示翻译。

甲、乙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A正确;B、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B错误;C、参与丙过程的tRNA呈三叶草型,内部存在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D、甲、乙、丙三过程所需原料依次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2、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RNA可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后合成病毒所需的酶,下图是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RNA复制酶B.-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会导致子代病毒变异C.酶1 .酶2和酶3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D.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tRNA来自宿主细胞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新型冠状病毒增殖过程示意图,+RNA在酶1的作用下形成-RNA,-RNA再作为模板在酶3的作用下合成+RNA,-RNA也可作为mRNA翻译成蛋白质。

A、宿主细胞不含RNA复制酶,因此新冠病毒的+RNA可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后合成病毒所需的RNA复制酶,A 正确;B、-RNA中碱基的改变会导致以其为模板复制的+RNA发生改变,即会导致子代病毒发生变异,B错误;C、酶1 .酶2和酶3催化的产物都是RNA,因此都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正确;D、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原料和工具均来自宿主细胞,因此所需的tRNA来自宿主细胞,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DNA,以其中的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此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6-1个肽键(不考虑终止密码子)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③将由3′向5′方向移动D.④是tRNA,不同生物的细胞中,tRNA是相同的,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是DNA分子,作为转录的模板;②是mRNA分子,作为翻译的模板;③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④为tRNA分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A、①是DNA,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该过程RNA聚合酶可起到解旋和催化子链合成的作用,故无需解旋酶,A错误;B、翻译时,若②mRNA上有n个碱基,由于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构成一个密码子,故指导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个数为n/3个,则合成的肽链中最多有肽键n/3-1 个,B错误;C、③是核糖体,图中④从核糖体上脱离下来,则翻译的方向为5′向3′,C错误;D、物质④是tRNA,tRNA上有反密码子,可以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不同生物的细胞中,tRNA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D。

2、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中的α链B.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D.图中②与③配对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答案:D分析:基因经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与基因的其中一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翻译时,tRNA携带着氨基酸,通过自身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而准确将氨基酸带入相应位置,合成肽链。

A、形成mRNA(②链)与β链互补,所以①链是β链,A错误;B、蓝藻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B错误;C、携带酪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同理,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GAU,C错误;D、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考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考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考点总结单选题1、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 a 上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B.组成物质 a、b、c、d 的基本单位共有 8 种C.过程①的产物中有些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过程②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中有水生成答案:A据图分析可知,物质a为基因、物质b为mRNA、物质c为tRNA、物质d为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即酶)。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mRNA上,A项错误;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其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RNA(包括b、c、d)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过程①是以DNA为模板生成RNA的转录过程,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C项正确;过程②表示翻译,其场所是核糖体,在该过程中会发生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水和肽链,D项正确。

小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a、b、c、d所示物质的名称,正确推断①②所示生理过程,据此与所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高温和酶都能加快H2O2分解,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D.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RNA分子上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答案:C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能量,酶作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

A、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与呼吸有关的酶、ATP合成酶等,A 错误;B、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高温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B错误;C、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C正确;D、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位点(基因中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D错误。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艾滋病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DNA,下列是艾滋病病毒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逆转录过程的是()A.AB.BC.CD.D2、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过程中需要多种tRNA,t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也不相同B.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D.①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3、如图为核糖体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 b相比,a 特有的组成成分是尿嘧啶和脱氧核糖B.过程①中RNA聚合酶与启动部位结合后沿整条链运行C.产生核糖体蛋白质和 rRNA的过程都属于基因的表达D.核糖体蛋白质以扩散的方式通过核孔复合体4、“奥密克戎”是迄今为止侵染能力最强的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

能被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侵染的人体细胞都具有一个共性,即细胞膜上有一种跨膜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新冠病毒能利用其表面的S 蛋白识别靶细胞上的ACE2蛋白,然后侵入这些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奥密克戎”侵染能力强,但不能在添加血浆的培养基上繁殖B.高温能使S蛋白失活,该蛋白失活后依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能被“奥密克戎”侵染的众多细胞内ACE2基因都已表达D.“奥密克戎”等病原体侵染的细胞裂解死亡不是基因控制的5、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6、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一般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改变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D.环境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或蛋白质活性而影响性状7、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肽酰转移酶能催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该酶是rRNA的组成部分,用核酸酶处理该酶后蛋白质的合成受阻。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下面是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模式图,①〜③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其中②表示()A.氢键B.脱氧核糖C.碱基D.核苷酸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DNA,考查对DNA化学组成和理解和识记。

明确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图示为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碱基,2为脱氧核糖,3为磷酸,B正确。

故选B。

2、细胞内有些反密码子含碱基次黄嘌呤(I)。

含I的反密码子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1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例子反映了密码子的简并性B.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C.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D.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空间结构的不同造成其功能不同答案:D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tRNA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1) ,其含有的反密码子为CCI,转运的氨基酸是甘氨酸,该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 GGC、 GGA) 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

A、密码子有简并性,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A正确;B、由图示分析可知,I与U、C、A均能配对,因此含I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B正确;C、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互补配对,然后通过氢键链接结合,C正确;D、密码子决定氨基酸序列,反密码子决定哪一种氨基酸在哪一个位置,因此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空间结构的是相同的,其功能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都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答案:D分析:1 .“牝鸡司晨”是指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许多基因的前端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富含CG重复序列)决定着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胞嘧啶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D.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基因前端的特殊碱基序列结合2、拟南芥HPR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孔结构,功能是协助mRNA转移。

与野生型相比,推测该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型细胞中,有更多mRNA分布于()A.细胞核B.细胞质C.高尔基体D.细胞膜3、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才能发育成蜂王,大多数幼虫以一般的蜂蜜为食而发育成工蜂。

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1所示,图2是被甲基化的DNA片段。

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不取食蜂王浆也可直接发育成蜂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B.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干扰RNA聚合酶与DNA结合,从而影响DNA复制C.DNA甲基化后不会改变遗传信息,但可能会改变生物性状D.敲除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对幼虫发育有相同的作用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5、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心法则总结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②基因的两条链可同时转录,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③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④D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在无细胞条件下独立表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

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亲代DNA分子双股链拆开,形成两条模板链B.新合成的子链和模板链的碱基互补配对C.复制后新形成的两条子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与亲代的DNA 分子完全相同D. 以ATP、UTP、CTP、GTP和TDP为合成原料E.半不连续复制*2.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是:A.MendelB.MorganC.HookeD.Watson and CrickE.Sthleiden and Schwann*3.下列哪个不属于基因的功能?A.携带遗传信息B.传递遗传信息C.决定性状D.自我复制E.基因突变4.DNA分子中核苷酸顺序的变化可构成突变,突变的机制一般不包括:A.颠换B.内复制C.转换D.碱基缺失或插入E.不等交换5.下列哪一种结构与割(断)裂基因的组成和功能的关系最小?A.外显子B.内含子C.TATA框D.冈崎片段E.倒位重复顺序*6.在一段DNA片段中发生何种变动,可引起移码突变?A.碱基的转换B.碱基的颠换C.不等交换D.一个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E.3个或3的倍数的碱基对插入或缺失7.从转录起始点到转录终止点之间的DNA片段称为一个:A.基因B.转录单位C.原初转录本D.核内异质RNAE.操纵子8.在DNA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引物是;A.DNAB.RNAC.tRNAD.mRNAE.rRNA9.下列哪一项不是DNA自我复制所必需的条件?A.解旋酶B.DNA多聚酶C.RNA引物D. ATP、GTP、CTP和TTP及能量E.限制性内切酶10.引起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因素是A.羟胺B.亚硝酸C.5-溴尿嘧啶D.吖啶类E.紫外线11.引起DNA发生移码突变的因素是A.焦宁类B.羟胺C.甲醛D.亚硝酸E.5-溴尿嘧啶12.引起DNA分子断裂而导致DNA片段重排的因素A.紫外线B.电离辐射C.焦宁类D.亚硝酸E.甲醛13.可以引起DNA上核苷酸烷化并导致复制时错误配对的因素A.紫外线B.电离辐射C.焦宁类D.亚硝酸E.甲醛14.诱导DNA分子中核苷酸脱氨基的因素A.紫外线B.电离辐射C.焦宁类D.亚硝酸E.甲醛15.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16.在突变点后所有密码子发生移位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17.异类碱基之间发生替换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18.染色体结构畸变属于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19.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A.错义突变B.无义突变C.终止密码突变D.移码突变E.同义突变*20.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无义突变D.终止密码突变E.移码突变21.可以通过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与不同碱基配对的化学物质为A.羟胺B.亚硝酸C.烷化剂D.5-溴尿嘧啶E.焦宁类*22.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A.A和CB.A和TC.T和CD.G和TE.G和C*23.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A.G和TB.A和GC.T和CD.C和UE.T和U(二)多项选择题*1.DNA和RNA分子的主要区别有;A.戊糖结构上的差异B.一种嘌岭的不同C.嘧啶的不同D.在细胞内存在的部位不同E.功能不同2.乳糖操纵子包括:A.调节基因B.操纵基因(座位)C.启动子D.结构基因E.阻遏基因3.真核细胞基因调控包括下列哪些水平?A.翻译水平的调控B. 翻译后水平的调控C.水平的调控D.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E. 转录前水平的调控*4.hnRNA要经过下列哪些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A.转录B.剪接C.翻译D.戴帽E.加尾*5.按照基因表达产物的类别,可将基因分为:A.蛋白质基因B.RNA基因C.结构基因D.割裂基因E.调节基因*6.基因突变的特点A.不可逆性B.多向性C.可重复性D.有害性E.稀有性7.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核酸内切酶D.连接酶E.DNase8.片段突变包括A.重复B.缺失C.碱基替换D.重组E.重排9.属于动态突变的疾病有A.脆性X综合征B.镰状细胞贫血C.半乳糖血症D.Huntington舞蹈症E.β地中海贫血10.属于静态突变的疾病有A.脆性X综合征B.镰状细胞贫血C.半乳糖血症D.Huntington舞蹈症E.β地中海贫血二、名词解释*1.gene 基因2.genome 基因组3.split gene 断裂基因4.transcription 转录5.gene expression 基因表达*6.mutation突变7.dynamic mutation 动态突变8.rame shift mutation 移码突变三、问答1.何为基因突变?它可分为哪些类型?基因突变有哪些后果?2.简述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主要内容基因与生物工程
1. 基因的本质:
- 基因是构成生物遗传信息的单位,由DNA分子组成。

- 基因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2. 基因的发现与探究:
- 核酸的发现:费尔明首先发现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学物质。

- DNA是遗传物质:克里克和沃森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确认了DNA是遗传物质。

- DNA的复制:孟德尔首先提出了基因的遗传规律,梅塞尔森和斯塔尔戈尔德证实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

3.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基因组: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的集合,携带着生物体的所有遗传信息。

- 基因的结构:由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组成。

- 基因的功能:编码蛋白质,控制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4.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组,使其产生特定的改变。

- 基因工程的基本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转化、表达和检测等。

5. 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 重组蛋白质的合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大量的重组蛋白质。

-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实现特定基因的表达。

- 基因治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

6. 基因工程技术的伦理问题:
- 伦理问题:基因工程技术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类幸福和尊严的尊重等。

- 遗传权利:对基因信息的保护和隐私权的尊重是基因工程技术伦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以上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总结(重点)超详细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总结(重点)超详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带答案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经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3、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4、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5、如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过程都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B.多条RNA同时在合成,其碱基序列相同C.真核细胞中,核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跟上图一致D.①处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形成,②处有三种RNA参与6、如图所示是基因表达的某个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图表示的是翻译,核糖体会沿着mRNA移动B.该图表示的是翻译.翻译进行的方向是从左向右C.图中四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D.该过程中密码子和反密码子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7、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序列是5′—GATACC—3′,则其合成的mRNA上相应的碱基序列为()A.5′—CUAUCG—3′B.3′—CUAUGG—5′C.3′—CTATGG—5′D.5′—CTATGG—3′8、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细胞内()A.tRNA不同B.rRNA不同C.mRNA不同D.DNA上的遗传信息不同多选题9、抗生素类抗菌药物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抑制细菌DNA的复制,有的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阻止tRNA与mRNA的结合等。

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亲代DNA分子双股链拆开,形成两条模板链B.新合成的子链和模板链的碱基互补配对C.复制后新形成的两条子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与亲代的DNA分子完全相同D. 以ATP、UTP、CTP、GTP和TDP为合成原料E.半不连续复制*2.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是:and Crick and Schwann*3.下列哪个不属于基因的功能A.携带遗传信息B.传递遗传信息C.决定性状D.自我复制E.基因突变分子中核苷酸顺序的变化可构成突变,突变的机制一般不包括:A.颠换B.内复制C.转换D.碱基缺失或插入E.不等交换5.下列哪一种结构与割(断)裂基因的组成和功能的关系最小A.外显子B.内含子框 D.冈崎片段 E.倒位重复顺序*6.在一段DNA片段中发生何种变动,可引起移码突变A.碱基的转换B.碱基的颠换C.不等交换D.一个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个或3的倍数的碱基对插入或缺失7.从转录起始点到转录终止点之间的DNA片段称为一个:A.基因B.转录单位C.原初转录本D.核内异质RNAE.操纵子8.在DNA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引物是;9.下列哪一项不是DNA自我复制所必需的条件A.解旋酶多聚酶引物D. ATP、GTP、CTP和TTP及能量E.限制性内切酶10.引起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因素是A.羟胺B.亚硝酸溴尿嘧啶 D.吖啶类 E.紫外线11.引起DNA发生移码突变的因素是A.焦宁类B.羟胺C.甲醛D.亚硝酸溴尿嘧啶12.引起DNA分子断裂而导致DNA片段重排的因素A.紫外线B.电离辐射C.焦宁类D.亚硝酸E.甲醛13.可以引起DNA上核苷酸烷化并导致复制时错误配对的因素A.紫外线B.电离辐射C.焦宁类D.亚硝酸E.甲醛14.诱导DNA分子中核苷酸脱氨基的因素A.紫外线B.电离辐射C.焦宁类D.亚硝酸E.甲醛15.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16.在突变点后所有密码子发生移位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17.异类碱基之间发生替换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18.染色体结构畸变属于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19.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A.错义突变B.无义突变C.终止密码突变D.移码突变E.同义突变*20.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A.同义突变B.错义突变C.无义突变D.终止密码突变E.移码突变21.可以通过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与不同碱基配对的化学物质为A.羟胺B.亚硝酸C.烷化剂溴尿嘧啶 E.焦宁类*22.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和C 和T 和C 和T 和C*23.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和T 和G 和C 和U 和U(二)多项选择题*和RNA分子的主要区别有;A.戊糖结构上的差异B.一种嘌岭的不同C.嘧啶的不同D.在细胞内存在的部位不同E.功能不同2.乳糖操纵子包括:A.调节基因B.操纵基因(座位)C.启动子D.结构基因E.阻遏基因3.真核细胞基因调控包括下列哪些水平A.翻译水平的调控B. 翻译后水平的调控C.水平的调控D.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E. 转录前水平的调控*要经过下列哪些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A.转录B.剪接C.翻译D.戴帽E.加尾*5.按照基因表达产物的类别,可将基因分为:A.蛋白质基因基因 C.结构基因 D.割裂基因 E.调节基因*6.基因突变的特点A.不可逆性B.多向性C.可重复性D.有害性E.稀有性7.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聚合酶聚合酶 C.核酸内切酶 D.连接酶8.片段突变包括A.重复B.缺失C.碱基替换D.重组E.重排9.属于动态突变的疾病有A.脆性X综合征B.镰状细胞贫血C.半乳糖血症舞蹈症 E.β地中海贫血10.属于静态突变的疾病有A.脆性X综合征B.镰状细胞贫血C.半乳糖血症舞蹈症 E.β地中海贫血二、名词解释* 基因基因组gene 断裂基因转录expression 基因表达*突变mutation 动态突变shift mutation 移码突变三、问答1.何为基因突变它可分为哪些类型基因突变有哪些后果2.简述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笔记重点大全(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笔记重点大全(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基因表达的某个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图表示的是翻译,核糖体会沿着mRNA移动B.该图表示的是翻译.翻译进行的方向是从左向右C.图中四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D.该过程中密码子和反密码子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答案:C分析:题图分析:一条mRNA分子上结合着四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四条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进行蛋白质的高效表达。

AB、从该图的模板以及场所(核糖体)可知,该图所示的过程为翻译,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模板(mRNA)移动,再根据正在合成的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应是从左向右移动,AB项正确;C、图中的四个核糖体各自合成一个蛋白质分子,而不是四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C项错误;D、该过程发生于核糖体,属于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翻译,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上具有反密码子,翻译过程中密码子和反密码子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项正确。

故选C。

2、关于细胞衰老有不同的观点,衰老基因学说认为生物的寿命主要取决于遗传物质。

DNA上存在一些长寿基因或衰老基因来决定个体的寿命,如在人的1号、4号及X染色体上发现一些衰老相关基因(SAG),这些基因在细胞衰老时,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年轻细胞。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真核生物,平均寿命为 3 .5天,其体内的age-1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

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人的1号,4号及X染色体上发现SAG基因,说明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B.线虫体内的单基因突变就能提高个体的寿命,说明一种性状就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C.在人体和线虫体内都存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它们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衰老基因学说能够用来解释人体的细胞衰老,不能解释线虫的细胞衰老答案:C分析: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师必备用书: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师必备用书: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2节-Word版含答案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习目标] 1.理解中心法则的内容及应用。

2.阐述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 提出者: 克里克。

2.内容①DNA的复制: 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

②转录: 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

③翻译: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蛋白质。

3.发展发展内容信息流动举例RNA自我复制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 烟草花叶病毒RNA逆转录合成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 艾滋病病毒(HIV)4.完善后的中心法则例1 下图为中心法则部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过程1.2一般发生在RNA病毒体内B. 过程1.3.5一般发生于肿瘤病毒的体内C. 过程2.3、4发生于具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D. 过程1~5不可能同时发生于同一个细胞内答案 C解析1为逆转录过程, 只能在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发生, 该生理过程不会发生于病毒体内, A.B项错误;肿瘤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 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需进行逆转录、合成病毒RNA.指导合成其蛋白质外壳等生理过程, 因此1~5能同时发生于宿主细胞内, D项错误。

例2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DNA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B. 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 需要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dC. a、b、c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d、e过程只发生在原核细胞和一些病毒中D.在真核细胞中, 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相同, 但需要的关键酶种类不同答案 C解析图解中a、b、c、d、e分别表示DNA的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的复制。

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 在合成蛋白质时需要tRNA运载氨基酸, d过程需要逆转录酶;a、b、c过程在细胞生物中均能发生, d、e只发生在RNA病毒的寄主细胞中。

分子生物学第四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分子生物学第四章 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4.2 基因命名法
但是在研究不同生物的同一遗传机制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混淆,如 在研究酿酒酵母和粟米酵母的细胞周期有关基因的命名中。此外, 许多基因在不同实验中从相同组织被分离出好几次而具有不同命名: 重要的果蝇的发育基因torpedo便是其中一例——它在筛选不同表 型的过程中三次被鉴定并被命名三种不同名称。果蝇提供了关于遗 传命名的最为丰富的例子,特别是在发育生物学中这种趋势也扩展 至脊椎动物中。
总之:顺反子学说打破了“三位一体”的基 因概念,把基因具体化为DNA分子上特定的 一段顺序--- 顺反子,其内部又是可分的, 包含多个突变子和重组子。 近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序 列,是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其内部存在有许 多的重组子和突变子。 突变子:指改变后可以产生突变型表型的最 小单位。 重组子: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
(三)DNA是遗传物质:1928年Griffith 首先发现了肺炎球菌的转化,证实DNA 是遗传物质而非蛋白质;Avery用生物 化学的方法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 其他物质。 (四)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 20世纪40年代Beadle和Tatum提出一个 基因一个酶的假说,沟通了蛋白质合成 与基因功能的研究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 结构模型,明确了DNA的复制方式。
病毒(+)股RNA为2个拷贝,基本结构为:
5'帽-R-U5-PB - -DLS--gag-pol-env- (onc-)- C-PB+-U3-R-poly(A)n 病毒颗粒中有两条相同的正股RNA+两条来自宿主细胞的 tRNA
A:编码区:所有逆转录病毒均含有3个基本结构基因
gag: pol: 病毒核心蛋白 肽链内切酶,一个逆转录酶,一个与前病毒整 合相关的酶 env: 包膜蛋白 B:非编码区: 与基因组复制和基因表达有关 A: B: C: R区: 两端的重复序列,与cDNA合成有关 引物结合区(primer binding site, PB) U区: U3 含强启动子,起始转录RNA. U5 与转录终止和加polyA有关 D: DLS--C区: DLS:两条病毒(+)RNA链结合位点 : 包装信号:RNA装入病毒颗粒 C: 调控区.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一般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改变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D.环境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或蛋白质活性而影响性状答案:C分析: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节着生物的性状,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A、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直接体现,或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的,A正确;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正确;C、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改变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染色体变异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错误;D、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环境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或蛋白质活性而影响性状,D正确。

故选C。

2、许多基因的前端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富含CG重复序列)决定着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胞嘧啶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D.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基因前端的特殊碱基序列结合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转录过程的理解。

基因表达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是以基因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RNA。

A、在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不是通过氢键连接的,而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A错误;B、胞嘧啶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转录过程,对已经表达的蛋白质的结构没有影响,B错误;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转录有关,而基因转录与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故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有关,C错误;D、根据胞嘧啶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转录可推知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基因前端的特殊碱基序列结合,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分子发动机,又名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如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它能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分子马达”的组成单位为氨基酸B.肌球蛋白运动的能量由ATP提供C.“分子马达”的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D.RNA聚合酶是沿RNA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答案:D分析:分析题文可知:分子发动机,又名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如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它能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

A、“分子马达”是一类蛋白质,其组成单位为氨基酸,A正确;B、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所以“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提供,B正确;C、“分子马达”是一类蛋白质,其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C正确;D、RNA聚合酶属于“分子马达”,能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从而使自身沿DNA模板移动产生运动,D错误。

故选D。

小提示:2、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B.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C.携带氨基酸的每个tRNA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2个tRNA结合位点D.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都需要核苷酸作为原料答案:B解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A、密码子的数目共有64个,其中有三个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此,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A错误;B、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加快了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的效率,B正确;C、除了第一个进入核糖体的tRNA外,其他携带氨基酸的每个tRNA会先后占据核糖体的2个tRNA结合位点,C错误;D、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复制的产物是DNA、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显然多肽链,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都需要核苷酸作为原料,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
学(答案)
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亲代DNA分子双股链拆开,形成两条模板链
B.新合成的子链和模板链的碱基互补配对
C.复制后新形成
的两条子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与亲代的DNA分子完全相同 D. 以ATP、UTP、CTP、GTP和TDP为合成原料
E.半不连续复制
*2.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是:
A.Mendel
B.Morgan
C.Hooke
D.Watson and Crick
E.Sthleiden and Schwann
*3.下列哪个不属于基因的功能?
A.携带遗传信息
B.传递遗传信息
C.决定性状
D.自我复制
E.基因突变
4.DNA分子中核苷酸顺序的变化可构成突变,突变的机制一般不包括:
A.颠换
B.内复制
C.转换
D.碱基缺失或插入
E.不等交换
5.下列哪一种结构与割(断)裂基因的组成和功能的关系最小?
A.外显子
B.内含子
C.TATA框
D.冈崎片段
E.倒位重复顺序
*6.在一段DNA片段中发生何种变动,可引起移码突变?
A.碱基的转换
B.碱基的颠换
C.不等交换
D.一个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
E.3个或3的倍数的碱基对插入或缺失
7.从转录起始点到转录终止点之间的DNA片段称为一个:
A.基因
B.转录单位
C.原初转录本
D.核内异质RNA
E.操纵子
8.在DNA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引物是;
A.DNA
B.RNA
C.tRNA
D.mRNA
E.rRNA
9.下列哪一项不是DNA自我复制所必需的条件?
A.解旋酶
B.DNA多聚酶
C.RNA引物
D. ATP、GTP、CTP和TTP及能量
E.限制性内切酶
10.引起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因素是
A.羟胺
B.亚硝酸
C.5-溴尿嘧啶
D.吖啶类
E.紫外线
11.引起DNA发生移码突变的因素是
A.焦宁类
B.羟胺
C.甲醛
D.亚硝酸
E.5-溴尿嘧啶
12.引起DNA分子断裂而导致DNA片段重排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13.可以引起DNA上核苷酸烷化并导致复制时错误配对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14.诱导DNA分子中核苷酸脱氨基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15.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6.在突变点后所有密码子发生移位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7.异类碱基之间发生替换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8.染色体结构畸变属于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9.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
A.错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终止密码突变
D.移码突变
E.同义突变
*20.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A.同义突变
B.错义突变
C.无义突变
D.终止密码突变
E.移码突变
21.可以通过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与不同碱基配对的化学物质为
A.羟胺
B.亚硝酸
C.烷化剂
D.5-溴尿嘧啶
E.焦宁类
*22.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
A.A和C
B.A和T
C.T和C
D.G和T
E.G和C
*23.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
A.G和T
B.A和G
C.T和C
D.C和U
E.T和U
(二)多项选择题
*1.DNA和RNA分子的主要区别有;
A.戊糖结构上的差异
B.一种嘌岭的不同
C.嘧啶的不同
D.在细胞内存在的部位不同
E.功能不同
2.乳糖操纵子包括:
A.调节基因
B.操纵基因(座位)
C.启动子
D.结构基因
E.阻遏基因
3.真核细胞基因调控包括下列哪些水平?
A.翻译水平的调控
B. 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C.水平的调控
D.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E. 转录前水平的调控
*4.hnRNA要经过下列哪些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
A.转录
B.剪接
C.翻译
D.戴帽
E.加尾
*5.按照基因表达产物的类别,可将基因分为:
A.蛋白质基因
B.RNA基因
C.结构基因
D.割裂基因
E.调节基因
*6.基因突变的特点
A.不可逆性
B.多向性
C.可重复性
D.有害性
E.稀有性
7.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核酸内切酶
D.连接酶
E.DNase
8.片段突变包括
A.重复
B.缺失
C.碱基替换
D.重组
E.重排
9.属于动态突变的疾病有
A.脆性X综合征
B.镰状细胞贫血
C.半乳糖血症
D.Huntington舞蹈症
E.β地中海贫血
10.属于静态突变的疾病有
A.脆性X综合征
B.镰状细胞贫血
C.半乳糖血症
D.Huntington舞蹈症
E.β地中海贫血
二、名词解释
*1.gene 基因
2.genome 基因组
3.split gene 断裂基因
4.transcription 转录
5.gene expression 基因表达
*6.mutation突变
7.dynamic mutation 动态突变
8.rame shift mutation 移码突变
三、问答
1.何为基因突变?它可分为哪些类型?基因突变有哪些后果?
2.简述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B
5.D
6.D
7.B
8.B
9.E 10.E 11.A 12.B 13.E 14.D 15.B 16.A 17.E 18.C
19.B 20.A 21.D 22.C 23.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BCD
3.ABCDE
4.BDE
5.AB
6.BCDE
7.ACD
8.ABDE
9.AD
10.BCE
二、名词解释
1. 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断,带有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酶)的合成,进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2. 基因组指生物成熟生殖细胞(单倍体细胞)DNA分子上的全部基因总和。

3. 断裂基因指编码序列不连续,被非编码序列分隔成嵌合排列的断裂形式的基因。

如人类的结构基因
4. 转录指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5. 基因表达指储存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蛋白质或酶分子,形成生物特定性状的过程。

6.突变,遗传物质一种明显的可遗传的变化。

通常指单个基因的变化(点突变),也适用于染色体畸变。

7. 动态突变指人类基因组的短串连重复序列,尤其是基因编码序列或侧翼序列中的三核苷酸重复,其重复次数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明显增加,从而导致肽链合成异常,可引起某些遗传病。

8. 移码突变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一、两个或多个碱基(非3个碱基或3个的倍数)时引起变化点下游的碱基发生位移,密码子重新组合,导致变化点以后多肽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三、问答题
1.基因突变主要指基因组DNA分子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序列的改变,它通常只涉及到某一基因的部分变化。

一般可以将基因突变分为静态突变和动态突变。

静态突变又包括点突变和片段突变,点突变是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发生的改变,它包括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两种形式;片段突变是DNA链中某些小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缺失、重复或重排。

动态突变是串联重复的三核苷酸序列随着世代的传递而拷贝数逐代累加的突变方式。

2.生物体内存在着多种DNA修复系统,当DNA受到损伤时,在一定条件下,这些修复系统可以部分地修正DNA分子的损伤,从而大大降低突变所引起的有害效应,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主要通过光复活修复、重组修复、切除修复等修复机制进行修复;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通过超快修复、快修复和慢修复机制进行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