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因体位的改变引起不适。
拔管
1
正常情况下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 3~4天,有时延长至7天
2
拔管前一天夹闭引流管或试行抬高引流管,如患者无头痛、呕吐等颅内
压增高症状即可拔管,反之则推迟拔管。
3
拔管后注意引流管是否完整,并严格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及局部有无
脑脊液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临床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引 流 管
头部引流
颅内创腔引流 颅内脓腔引流 脑室引流
硬脑膜下引流
胃管
胃肠减压管 三腔二囊管 胃肠造瘘管 鼻胆引流管 十二指肠营养管
胸腔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 T管 尿管
心包 纵膈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陶氏腔 盆腔 胰腺 脾高引流管 腹腔冲洗管
脾肾造瘘管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 膀胱造瘘管 输尿管导管
管道标识
2.脑室引流
• 目的:是经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后,置引流管
于脑室内,引流出脑脊液以解除脑脊液循环受阻, 降低脑内压,缓解脑疝形成。以维持颅内压在一 定程度。
• 脑室引流 :
术后引流袋悬挂高 于床头10-15CM,以维 持正常的颅内压,注意引 流速度及引流量,每日引 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 术后脑脊液略带血性,以 后转为橙黄色,脑室引流 管一般不超过3-4天,拔 管时先试夹管1-2天,观 察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即 可拔管。
总结:颅脑术后各种引流管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首先了解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引流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免造 成不应有的错误引流。如脑室引流,引流袋的位置过高,达不到引流目的, 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多过快,会引起头痛、呕吐、严重的甚至诱发颅内出血或 血肿形成。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记录引流量及其性状 ,定期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接头处严密消 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保持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妇科术后各种引流管道的护理PPT课件

妇科术后各种引流管道的护理PPT课件
记录引流液的量,若持续 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病 情变化,需及时报告医生 。
颜色观察
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变化, 如鲜红色可能提示出血, 暗红色可能为陈旧性出血 ,黄色可能为渗出液等。
异常情况判断与处理措施
堵塞判断
若引流不畅,可能提示管道堵 塞,需及时检查并处理,必要
时更换引流管。
感染判断
若引流液出现脓性、异味等, 可能提示感染,需遵医嘱给予
进行处理。
固定引流管
对脱落或移位的引流管进行重 新固定,确保引流通畅。
密切观察
在重新固定引流管后,需密切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引流
液的量、颜色、性质等。
做好记录
对引流管脱落或移位的情况及 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为后
续治疗提供参考。
06
拔除引流管道时机及注意事项
拔除时机评估标准
引流物性质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和性状,若引流物清澈、量少且无脓性分 泌物,可考虑拔除。
性和安全性。
04
引流管道护理操作规范
无菌操作原则执行情况检查
01
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在接触引流管道前后 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02
定期检查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包括引流袋、连接管路和穿刺
部位等,确保无污染。
对于疑似污染的引流装置,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03
定期更换引流袋和连接管路
02
引流管道选择与放置技巧
根据手术类型选择适当引流管道
妇科手术类型多样,如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等,不同手术对引流管道的需 求不同。
选择引流管道时,需考虑其材质、直径、长度、引流效果及患者舒适度等因素。
常见的引流管道包括硅胶管、橡胶管、塑料管等,应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选择 适当的类型。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02
CATALOGUE
普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引流管的固定与清洁
固定
确保引流管稳固,避免移位或脱落。 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如胶带、绷带 等进行固定,并定期检查其牢固性。
清洁
保持引流管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定 期清洁引流管,避免污垢和细菌的滋 生。在清洁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
引流管的观察与记录
针对不同引流管的个性化护理建议
T型引流管护 避免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 性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堵塞;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腹腔引流管护理
注意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和深度,避免 过深或过浅;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 情况,确保其稳定性。
观察
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等,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
详细记录引流物的观察结果,包括每日的引流量、引流物性 状的变化等。这些记录对于后续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
引流管的更换与拔除
更换
根据医生指示或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管。在更换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 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 普外科引流管概述 • 普外科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 常见普外科引流管的护理案例 • 普外科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普外科引流管护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普外科引流管概述
引流管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流管的作用
引流管在普外科中主要用于引流 出体内的液体,如脓液、血液、 消化液等,以降低感染、促进伤 口愈合和维护患者健康。
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措施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课件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课件

伤口引流管护理
05
伤口引流管的种类及特点
纱布引流条
一种较柔软的引流条,具有较好 的引流效果,适用于浅表伤口的
引流。
橡胶引流条
一种较硬的引流条,适用于深部伤 口的引流。
硅胶引流管
一种柔软、透明的引流管,具有较 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腐蚀性,适用 于各种伤口的引流。
伤口引流管插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插入前准备
2. 选择合适的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条或引流管。
伤口引流管护理操作流程及规范
3. 插入引流条或引流管
将选择好的引流条或引流管插入伤口。
4. 固定引流条或引流管
使用无菌纱布或胶布将引流条或引流管固定在伤口周围皮肤上。
5.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引流情况,包括引流量、颜色、性状等。
伤口引流管护理操作流程及规范
、体内出血、局部水肿等。
02 03
预防措施
为避免引流管堵塞,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弯 曲;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或分泌物堵塞;保持半卧位,以利于引 流。
处理方法
若发生堵塞,可采取以下措施: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钠进行冲洗;通过 改变体位或重新放置引流管来改善引流效果;如仍无法通畅,需及时就 医。
3. 插管后,应定期检查胃管是否通畅, 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
2. 插管时,应注意患者的反应,如出现 呼吸困难、呛咳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拔 出胃管。
注意事项
1. 插管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鼻腔情 况。
胃管护理操作流程及规范
01
02
操作流程:洗手、备齐 用物、核对患者、解释 目的及配合方法、置妥 胃管、确定胃管位置、 固定胃管、记录插入长 度、清洁鼻腔、连接胃 肠减压器、妥善固定胃 肠减压器、整理用物、 记录。

各种引流管护理课件

各种引流管护理课件

3、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不少供给性或排 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 测压管、动脉测压管等。
4、综合性管道
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 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
常见导管安全问题?
常见导管安全问题:
Ø 管道脱出 Ø 连接错误 Ø 管道堵塞 Ø 管道受压及扭曲 Ø 发生并发症
四、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各类引流管
常见管道的护理
• 人工气道 • 脑室引流管 • 胸腔引流管 • 深静脉置管
1、气管插管 2、气管切开套管
气管插管
衔接管 管腔 套囊 牙垫
气管插管
套囊: 充入4-8ml空气。 ≥72h,损害气管壁,造成气管食管漏。 气囊压力表4h-8h监测一次压力
气管插管 固定:
4
胶布固定完成
寸带再一次固定插管,并把气 囊固定在一侧,避免牵拉
气管插管
保持通畅: 吸痰护理 选择适宜的吸痰管 注意无菌操作 吸痰时间少于15秒。
气管插管
加强气道湿化: 调节适当氧浓度 氧管深度--气管导管内一半 痰液粘稠时,加强雾化次数 24h连续气道内滴液≤250ml
气管切开套管
衔接管 管腔 套囊 固定架
反复抽吸.如仍抽不出血液多是因为导 管内血块栓塞.必要时请医生用尿激酶 行导管内溶栓。
封管
• 脉冲式: • 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
加强冲管效果。
封管
正压封管--边推边封
撕透明辅料的方法
用胶带粘卷起敷料一边
一手固定套管针,另一手由外周至中央水平揭除 敷料,动作宜轻柔(尤其是皮肤脆弱的病人)
观察记录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 明,无沉淀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处理
引流管的更换和拔除
更换引流管的时机
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
0 50
40 30 20 1
引流管周围皮肤红肿、疼痛 引流管有渗漏或脱落风险 患者病情好转,不再需要引流管 医生建议更换引流管
拔除引流管的指征
引流量减少, 颜色变浅
引流管堵塞 或破损
医生建议拔 除引流管
01
03
05
02
患者病情稳 定,不需要 继续引流
04
患者对引流 管产生不适 或过敏反应
拔除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确认引流管是 否已经达到拔 除标准
拔除前,确保 患者处于稳定 状态
拔除过程中, 避免损伤周围 组织
拔除后,观察 患者反应,确 保没有不适
拔除后,注意 保持伤口清洁, 避免感染
汇报人:XXX
04
观察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应 保持固定,避免移位、打折或 扭曲,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 要及时报告医生。
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01
保持引流管清 洁,避免污染
02
定期更换引流 袋,防止细菌
滋生
03
观察引流管是 否通畅,防止
堵塞
04
避免引流管受 压,
防止感染
06
出现感染症状 时,及时就医
适用人群:尿 道疾病患者、 术后患者等
使用方法:根 据医生建议进 行使用和护理
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01
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 畅
02
观察引流管是否出现堵 塞或扭曲
03
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避 免脱落或移位
04
及时处理引流管周围的 渗出液,保持皮肤干燥
05
定期更换引流管,避免 细菌感染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共49张PPT)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共49张PPT)
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
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3.通过对胃固肠定减胃管压的吸两出种线物的判断,可观察
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胃胃肠肠减减压压管护护理理要要点点
1、胃管插入40—45cm表示已达贲门,50—60cm已
达胃内(相当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 60—65cm已达幽门。 2、近期有上消道大出血史及极度衰弱病人慎用。 3、保持引流管通畅,保存负压状态。
• (1)通知医生。 留置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
情况,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及量,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可能,做好急诊手术。 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
5、无水柱波动?宣教? 一般在患侧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

空肠造瘘管
目的: 提供肠内营养
、引流。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要点
1.每次灌注(水或饮食)前后应先灌入少量温水,灌注量逐渐增加
,以不觉腹胀为准或根据患者的排便情况而定。每次灌注完毕, 用无菌敷料包好。
2. 24~48h开始试灌 。 3. 5%GNS 50ml qh---瑞能200ml---瑞素(能全力)500ml-
8、肛门排气、腹胀消除,肠蠕动 恢复,即可拨管,拨管时应捏 紧导管,瞩病人作深呼吸,迅 速拔出。
胃管标识
(四). 分析? • 如何根据病情分析胃管内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 留置胃管,在手术当天如果出现出血,有鲜红血液自胃管 流出,伴有脉速、血压下降、冷汗等休克症状,应立即报 告医生及时处理;如胃管内流出淡咖啡色液且量少,是原 先陈旧血液,一般不用处理。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PPT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PPT

❖ 妥善固定 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所接引
流袋或负压吸引器。临床上我们通常将胃肠减压管的负压吸 引器放置于一无色透明塑料袋里,将袋子系于枕头口的绳子 上,或者系于上衣纽扣上,这样可以防止半卧位的患者胃管 自行脱落。医嘱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起身时松开袋口,取出 负压吸引器,防止脱落,翻身时亦应注意;一般的切口负压 吸引球,理顺引流管,将引流球放置于切口旁;对于腹腔引 流管所接引流袋我们通常用小别针将引流袋别于床单边沿或 用绳子系于床边的小孔上,接负压吸引器的直接将其放于引 流口旁。带有多根引流管者,应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并贴 于引流管上以利辨认 。
旦湿润应提示有引流管阻塞的可能应及时处理,每日观察引
流液的量和性质为医生提供准确数据,便于决定拔管的时间。
在护理中还加强基础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尿道口应每 日用碘伏棉球擦洗1~2次,引流袋应每日更换一次。严密监 测T、P、R的变化。
T型引流管
❖ 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常规放置T 型管引流。
❖ 1目的;1引流胆汁。2引流残余结石。3 支撑胆道。
❖ 4)防止逆行感染:保持水封瓶应置于胸腔水 平以下60厘米左右,病人活动时避免提高引 流瓶使引流液逆流。定时倾倒引流瓶中的液 体并更换生理盐水为底液,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 5)观察并记录引流气体的情况:气胸病人置 管后胸膜腔内的气体逐渐引出,积气较多时 平静呼吸水封瓶中即有气泡溢出,以后逐渐 减少,仅在深呼吸甚至咳嗽时才有气泡溢出。
❖ 2.8 当病情好转,无明显腹胀,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 后应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拔管时,应先将吸引装置与减压管 分离,钳闭减压管,嘱病人屏气,迅速拔除减压管。若为肠 内减压,使用双腔管者,腹胀消除后,将双腔气囊内空气抽 尽,双腔管仍留在肠内1~2d,待肠梗阻解除后再拔出。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1
准备一方一长胶布
4.再把引 流管粘贴 于方胶布 上
4
2
长胶布包绕引流管
5
编辑版ppt
3
方胶布粘于患者皮 肤或敷料上
5.注明引流 管的种类 和日期
29
3、明确标识,严防差错
• 当病人携带的管道繁多时,会造成护理观察不便,引起护 理差错,因此要对各个管道明确标识。
• 盆腹腔引流,头颅引流,应明确标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 • 对多个静脉通道应用可分为普通补液通路、输血通路和特
编辑版ppt
33
4、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 进行不间断病情观察,定时检查各类管道,保持管道通畅 有效,及时观察、准确记录输入液量及引流液的色泽及流 量。
• 观察贴膜、胶布及固定带,受潮、松脱时及时更换。 • 查看引流管固定用缝针针眼处有无脓液,缝线有无脱落。 • 对于昏迷、躁动、谵妄、意识不清要使用约束带将患者妥
编辑版ppt
19
五常法(5s)管理
4、常规范: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各种 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管道护理流程,使大 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5、常自律: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检查自己护理管道的 工作方法,并积极学习管道护理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能 力。
编辑版ppt
20
三、ICU导管护理要点
心包 纵膈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盆腔 胰腺 脾窝引流管 腹腔冲洗管
T管
尿管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 胆管引流
膀胱造瘘管 输尿管导管
创口引流管

伤口引流管 伤口负压引流管
编辑V版SpDp引t 流
4
一、ICU管道分类
编辑版ppt
5
供给性管道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共32张PPT)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共32张PPT)

置T管目的
❖ 1、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防止胆道渗 漏、感染
❖ 2、防止发生胆道狭窄 ❖ 3、术后可经T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是
否有残余结石等情况 ❖ 4、术后可经过局部窦道处理残余结石等
护理要点
置管期间的护理
❖ 1、无菌:定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袋,定时做胆 汁常规和细菌培养,平时注意引流袋位置勿高于引流口, 平卧时不高于腋中线,以防胆汁倒流增加感染的机会, 保证无菌是T管引流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 (5)需要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 注意维持负压状态。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 达20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 (6)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 若已稳定应在24-72小时内拔除,或更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腹腔内引流管如2-3天不能拔除者则2-3天转动皮管一次, 以防长期固定造成继发性损伤。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腹壁引流管出口 (8)若为双套管引流管,注意要保持排气管的通畅,不可将其折叠,外套一薄膜手套,留出孔不可扎紧,以利排气,防止管壁塌陷.
❖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腹壁引流管出口处每日用75%乙醇消毒,擦净分泌物,以剪开一缺口的纱布围绕引流管,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
更换敷料;
处每日用75%乙醇消毒,擦净分泌物,以 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护理。
拔管
预防性的应用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内拔除, 如果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 则应在术后备4-6天拔除。若引流腹膜炎的 脓液根据流出物的具体情况决定,若为引 流脓肿的脓腔则引流管应逐渐拔除以免形 成口小腔大的残腔
T型管
胆总管切开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可引起胆 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漏,引起胆汁性腹 膜炎、隔下脓肿等并发症,肿瘤或外伤造 成的胆道狭窄需支持治疗,或需置管溶石 排石,术毕常规在胆总管内放置T型引流管, 其目的是为支撑胆道,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 不承受过高的张力而造成胆汁外溢,促进炎 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胆总管狭窄梗阻 等并发症的发生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低应及早拔管 试夹管24h: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
颅内压再次增高的表现
(九)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
1.脑内压低于0.98-1.47kpa 证实办法:降低引流袋(瓶)降低观察有无脑脊液
流出
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一)引流袋高度
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
㎝(即外耳道水平) 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
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 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
(二)标记
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 流 管上
脑疝
当脑内一分腔占位病变时,该腔压力高于邻腔, 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 剂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脑内压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成人
0.69~1.96kpa(70~200mmh20)儿童0.49~0.98kpa(50~
100mmh20)颅内容物由颅组织、脑脊液、血液 组成
(4)拔管:置管3-4日脑脊液转清即可拔

开脑室壁
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 注射器轻轻外抽
5.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占颅内血 肿的10‰,
特点:外伤轻微、出血缓慢、缓解期时间长 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颅骨钻孔 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管道、标记醒目 体位:术后 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引流袋高度:低于创腔30㎝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量、性状、色 拔管:常于3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Page ▪ 13
YOUR LOGO
胃管
鼻饲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避免过冷或过 热;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 凝块;药片应研碎溶解后注入。 长期鼻饲者应每日精选口腔护理2次,并定期 更换胃管,普通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 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
Page ▪ 14
YOUR LOGO
胃管
7、灌注食物 ①每次灌注食物前应抽吸胃液以确定胃管在胃 内及胃管是否通畅。 ②温开水可润滑官腔,防止鼻饲液粘附于管壁 。
Page ▪ 11
YOUR LOGO
胃管
(2)缓慢注入鼻饲液或药液。 要点与说明:
①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大于2h, 每次注入前应先用水温计测试温度,以38~40℃为 宜。
YOUR LOGO
Page ▪ 18
胸腔引流管
5、保持引流通畅,如不通畅,可调整管道的 位置或变换体位。如上述无效,再用注射器 抽取肝素盐水冲管
6、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注意观察敷料是否干燥,穿刺点有无红肿, 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给予处理。
YOUR LOGO
Page ▪ 19
操作过程应加强无菌操 作。
YOUR LOGO
临床常见的引流管
1
胃管
2
胸腔引流管
3
心包引流管
4留置导尿管5深静脉置管Page ▪ 6
YOUR LOGO
胃管
鼻饲法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 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馆内灌注流质食 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Page ▪ 7
YOUR LOGO
②每次抽吸鼻饲液后应反折胃管末端,避免灌入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3
19
胃管的护理:
1保持口鼻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擦 拭口唇,涂以甘油等润唇剂,以减轻口 渴口唇干燥
2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水,须胃管注药时, 注药后须夹管30分钟,以免将药物吸出, 影响疗效。
2020/11/13
20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
全麻清醒6小时后给予半坐卧位,变换体 位时,调节好引流管长度,嘱患者勿过 度活动头颈部,适当制动或减少说话, 避免剧烈咳嗽
挂管道标识牌
告知
2020/11/13
14
胃肠减压管:
1胃肠营养支持 2胃肠减压
有效的胃肠减压将积聚胃肠内的液 体气体吸出,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 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 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3术前准备
2020/11/13
15
鼻胃管固定方法
1、用剪刀将胶带剪成“T”字型 2、“T”字型尺寸:宽4cm,长7cm,中间剪裁为2cm
2020/11/13
10
引流通畅的判断
持续有液体或气体引出,若引流 量突然减少,病人有发热涨痛, 或腹胀、憋尿、呼吸困难等,应 检查是否有阻塞
定时挤压引流管,如有阻力感, 检查是否有阻塞。
2020/11/13
11
加强无菌管理
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 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置管
口的平面,防止逆流
观察敷料渗血和颈部肿胀情况,引流液 的量、颜色性质
2020/11/13
21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
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完好,避免漏 气,保持引流通畅,保持有效的 负压吸引。负压包位置低于引流 管。
2020/11/13
22
腹腔引流管
1 引流管应贴标签注明,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经常从近端至远 端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或脓液 堵塞。
2020/11/13
12
注意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 准确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 记录置管时间,定期更换(尿管) 测量管道外露并记录
2020/11/13
13
接手术时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回病房应了解查看有无 导管,是何种导管,有几根
做好标记,接好引流装置
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妥善固定
2020/11/13
6
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的引流管 胃肠减压管、颈部引流管、胸腔引流管、 尿管、腹腔引流管、胆道引流管、胰管引 流、腹腔冲洗引流管、胃造瘘管、胃空肠 造瘘管、膀胱造瘘管、输尿管造瘘管、盆 腔引流管、阴道引流管等。
2020/11/13
7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妥善固定导管 保持引流通畅 加强无菌管理 注意观察记录 做好心理护理
2020/11/13
16
鼻胃管固定
2020/11/13
17
胃管的固定
2020/11/13
18
胃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并准确标记,避免脱出,一旦拖 出后不可自行插回,因下管可能损伤吻合 口造成吻合口瘘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叠等, 经常挤压防止堵塞。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色、量等。术 后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液体, 若有较多鲜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引流管的护理
2020/11/13
1
引流管的护理
一、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 全教育、加强固定。
(一)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 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 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 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
2020/11/13
25
T管的护理:
T管是手术后经常留置的引流管, 对肝、胆道疾病的诊治起着重要的 作用。T管引流的目的是在行胆总管 探查术后引出分泌物,从而起到消 除炎症及解除梗阻的作用;也可以 经T管注入造影剂行胆道造影;T管 内注药。
2020/11/13
8
妥善固定导管
指导病人在翻身及下床活动时, 勿脱出
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移位脱 出
注意管道密闭情况,检查引流接 头处有无松动漏气
2020/11/13
9
保持引流通畅
检查引流管有无打折受压 挤压引流管,避免阻塞 酌情给予半卧位,引流位置不能
高于置管处 保持负压装置的有效性
2020/11/13
23
腹腔引流管
2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 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病人伴有腹 胀、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 塞或引流管是否滑脱。
2020/11/13
24
腹腔引流管
3 普通引流管应每日更换,抗反流引流管 可2—3日更换一次,更换时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原则。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 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一分为二以作鼻胃管交叉环绕固定用 3、将胶带背面离型纸撕开,去除一端离型纸 4、将胶带宽部位固定于鼻翼,去除右边胶带离型纸,
进行鼻胃管螺旋环绕固定,使导管和鼻之间嵌入些胶 布,减少导管对鼻黏膜的刺激 5、再去除左边胶带离型纸,以相反方面对鼻胃管进行 螺旋环绕固定,再将导管稍向鼻内置入0.5cm 6、将修改时余下的小胶带条,用高举平台法固定于脸 颊处
情况随时评估。 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三)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发生导管滑脱、
拔除各类导管必须及时记录。 (四)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滑脱者,24小
时内上报护理部。
202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中危导管用黄色 标识 、低危导管用蓝色标识,一律使用 黑色字体标明导管名称。
(二)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 流管、深静脉置管、PICC。
(三)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 外周静脉导管。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护理要求
二、导管评估、记录要求 (一)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
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 (二)评估:高危导管——至少每4小时评估一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