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簿记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财务会计理论课件(第一、二章)

财务会计理论课件(第一、二章)
也应反映‛。 ‚每年结账一次总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你和其他人合伙时 尤其如此。会计长在,友谊长存。‛
意大利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特征:
会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业主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反映业主的所有私有事务和营业事务 缺乏会计期间与继续经营的概念
3.现代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1)会计的法律规章制度形成的阶段(1933-1959年)
2. Accounting Theory ,Ahmed Riahi-Belkoui,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现代会计理论,陈令池,立信会计出版社 4.会计理论,薛云奎、钱逢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会计理论(英文版)Wolk.H.I,Teatney.M.G(美),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 6.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李孝林等著,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77.2 7.魏明海等,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会计研究,1977 ~ 2011

2.近代会计
复式簿记的出现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494年,近代会计诞生地——意大利 卢卡.帕乔利——《关于算术、几何和比例概念》
钱 商(Money Merchant)
贷主(Creditor)
借主(Debitor)
‚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就是说,若你记录了贷 方,则你必须同时记录借方‛。
‚不仅买卖双方的姓名需要记录,就是商品的重量、型 号和量度也需要记录,此外,商品的价格以及支付的条款
1.对实务有指导意义
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普遍采用并被实践证明为有效的会计方 法,通常都经历了理论分析、演绎、概括并验证最后推广的过程 。如“会计有用论”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财务会计概
念框架的理论基础。
2.有助于增强对现实的认识

会计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会计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复式记账法在十几年内迅速遍及欧洲主要 国家(荷、德、英、法);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英国创立英式簿记;19世纪 中叶至末叶,英式簿记传入美国; 19世 纪末叶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
2020/6/2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中期至今 ,有以下5个特点
(一)会计准则的创建,形成一套公认会计原则
管理全国钱粮税赋; 宋、元的四柱结算法: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明末清初的龙门账:
“进”-“缴”=“存”-“该” 进缴表相当于利润表,存该表相当于资产负债表。 清代以后的天地合账:复式记账
2020/6/2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建国后会计的发展和改革(8个阶段) 1、1949——1957年:建国初期战后经济迅 速恢复,学前苏联 2、1958——1960年:会计人员树立三大观 点,财会革命 3、1961——1965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 例,增减记账法 4、1966——1975年:只算政治账,不算经 济账, 批管卡压 5、1976——1992年:1985年颁发《中华人 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2年颁发《企业 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
系统性 3、 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程序性
第三节 会计核算前提
二、会计核算前提
是指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空环境等所作的合乎逻辑的推断, 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或先决条件,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环 境下会计工作规律的认识范畴。会计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或会
计假定。多数学者主张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四项: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第二节 会计的概念
• 会计的涵义
3、活动论 主要观点: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继承了会计
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取了最新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 为当前国际国内会计学界具有影响的观点。它将会计作为一 种管理活动并使用“会计管理”的概念。 4、控制论

会计学原理.第1章--绪论完整版本

会计学原理.第1章--绪论完整版本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经济组织。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B 会计 主体
A 会计 主体
C 会计 主体
D 会计 主体
编辑版pppt
46
第三节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与信息质量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 的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 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就是预算资金运动。 2.预算资金的一收一支,资金不能实现周转。
编辑版pppt
36

金 投
供应过程

现金等 货币资金
原材料 储备资金
生产过程
在产品 生产资金

销售过程

退

产成品 成品资金
现金等 货币资金
应付款项 结算资金
工资和其他成本费用
应收款项 结算资金
机器设备 固定资金
计算器
编辑版pppt
34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三、会计学及其学科体系 ✓ 基础会计学 • 财务会计学 • 成本会计学 • 管理会计学 • 税务会计学 • 财务管理学 • 审计学
编辑版pppt
35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与职能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指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 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 (一)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三、会计目标(P12)
(一)决策有用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 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受托责任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通过会计信息向委托 人(所有者)报告受托人(经营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 情况。

2011上本科生会计史教程(备课:第三讲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1

2011上本科生会计史教程(备课:第三讲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1

---
17
1、成熟的中式三帐账簿组织体系

分 类 汇 总 , 一 次 登 记 。
一 张 账 页 记 录 一 个 项 目 , 定 期
根 据 细 流 加 以 归 纳 整 理 , 一 般
有 总 分 类 性 质 的 账 簿 。 它 定 期
总 清 账 又 名 誊 清 账 , 是 一 种 具
正 正 地 转 记 于 细 流 。
日常会计核算中,人们对‚四
柱‛已开始有了初步认识。
7
主要表现之三
• 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活动较为活
跃的商业实践中,围绕着盈亏计算,
已开始分别设臵商品购进、商品销 售、费用开支等方面的专门簿书, 表现出比官厅会计更大的进步。
8
主要表现之四
• 会计记录符号在官厅与民间均开始使 用的过程中得到规范,官厅多用‚入、 出‛,而民间多用‚收、付‛。金额 核算已开始贯穿于商业活动之中,并 开始使用劵书 、劵等具有法律保障的 经济凭证,作为登记帐目的依据。
草 流 上 的 帐 目 通 过 整 理 , 恭 恭
原 始 凭 证 。
仅 起 赶 急 暂 记 的 作 用 , 也 作 为
初 所 使 用 的 一 种 流 水 帐 簿 。 它
草 流 也 叫 作 底 账 , 它 是 人 类 最
的 骨 干 , 是 最 基 本 的 账 簿 设 置 。
种 账 簿 。 它 们 是 中 式 会 计 账 簿
30
(1)“流水账”部分
②细流。是在草流基础 上加以整理的序时帐, 根据不同用途,其下
又分设有三种帐簿。
31
细流 之一
“日清簿‛---为普通序时日 记帐。此簿根据草流整理, 并按照比较正规的格式加以 誊写的,是归类登记总簿

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复习笔记

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复习笔记

针对新政策下的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求学网精心整理了《会计基础》的学习笔记。

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务必多多动脑,带着思考学习,多问为什么。

会计求学网中的试题都是紧贴新大纲,覆盖全部考点的,考生把题库的题做一遍后,一定要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真正的错误原因——是概念理解不正确,是计算错误,还是粗心大意?通过对比反思,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看看考点视频解析,也可以在线提问,有专业老师为你解答。

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2015年都能心想事成,一次性通过会计考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

未特别说明时,本大纲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的基本特征有:(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依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

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计量结果通常无法直接进行汇总、比较;而货币计量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第一章 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外部使用者 ◆内部使用者 (二)财务会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主要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 制约财务会计的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 《会计法》是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作的原则性规定。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与所有者(或股东)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应当分别列示。
(五)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称财务报表要素,简称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定义为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是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编制的,是一张静态报表。该报表包括如下要素:
(四)货币计量: 财务会计只记录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 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是建立在币值不变的基础上的。 (五)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或义务)的发生作为会计项目的确认依据,而无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也称作“应计制”。 早期的应计制只涉及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后来被用于对财务报表的各个要素的确认。

基础会计 第12版 第1章 总论

基础会计 第12版 第1章 总论

会计宏观作用
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会计微观作用
会计 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财务报告目标定义 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 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该定义是双重目标,一方面要反映企业的受托责任, 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学术上将这两种观点概括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
• 会计的目标是为证券 投资者和贷款人的投 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提 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 信息,会计信息要有 助于他们预测未来的 现金流量。
受托责任观
• 受托责任观是以企业 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 分离为前提,认为财 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股 东反映企业管理层履 行受托责任的情况。
1673
3 4
1606
荷兰东印度公司 发行第1张面值 150荷兰盾的股票
1854
第1个会 计职业团 体爱丁堡 特许会计 师协会成 立
美国颁布 《证券法》 和《证券交 易管理法》
大禹在茅山大会
诸侯,汇总稽核他 们的功德业绩,奠 定古代财计、审查 与考核的基旨
B
《周易正义》 “事大,大结 其绳;事小, 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
靠。

Hale Waihona Puke 监督职能职 能会
会计监督是对交易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是对业务发生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是对 会计核算的恰当性和准确性进行监督!
20
有助于 银行等 金融机 构判断 企业的 偿债能 力

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Regulation
Sources of data Nature of reports Measurement Attributes
Reports focus on subunits Within organization
Mainly historical cost Backward looking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例】某企业是一家咨询服务企业,人力资源丰 富,而且这些人力资源都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 济利益,但是人力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往往无法 可靠计量。因此,在现行会计系统中,人力资源 通常不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受托责任学派:会计目标在于完成资源的 受托责任。资源的受托者负有对资源委托者 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
我国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
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 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这一目标既强调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 们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强调了要反映企业管理层的 受托责任。
本章目的
重点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 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熟悉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了解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和财务会计的特征
一、会计的涵义 会计界对会计的涵义存在着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 点: 1.信息系统论。这种观点认为,会计是指为提 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 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管理活动论。这种观点认为,会计是通过收 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 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 计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 以通用的会计准则为指导,对企业资 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所有 者、债权人等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 告会计。

成本会计学基础作业1

成本会计学基础作业1

第一章成本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关键名词1、商业成本: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必要劳动的耗费,其价值量是c+v的等价物。

2、财务成本:也就是会计成本或账面成本,它是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复式簿记原理和规定的成本核算程序所计算的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3、管理成本:是一种分析性成本,它一般以产品的账面成本或财务成本为依据,经过加工管理,按照不同需要计算并分析各种不同的成本,从而达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目的。

4、要素成本: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生产要素原始形态上的耗费,通常表现为劳动资料方面的费用、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和劳动力方面的费用三大类。

是实际工作中,形成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又进一步细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及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等。

5、成本项目:是指为了计算产品成本的需要。

将一定时期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那部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作出的一种分类。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三项基本项目。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以及某些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重要程度考虑是否需要增设成本项目。

6、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有直接管理的成本。

某些生产费用是为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而耗费的,可以直接归集并计入该种产品,因此与该种产品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就形成了该种产品的直接成本。

7、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

8、可控成本:是指可以由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加以有效控制的那部分成本。

9、不可控成本:是指不能由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加以有效控制的那部分成本。

10、成本习性:又称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relevant range)内与业务量(生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成本按成本习性划分,可分为固定成本、劳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1、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谈如何上好《会计基础》第一课

谈如何上好《会计基础》第一课

谈如何上好《会计基础》第一课作者:古丽萍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期谈如何上好《会计基础》第一课古丽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核心课程。

上好第一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今后课程的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文中从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教导学生学习方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上好《会计基础》第一课。

关键词:会计基础;诚信教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1-0-02《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核心课程,是学习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会计基础》第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会计,是学生的会计启蒙教育课。

虽然该专业是学生志愿选择学习的,但是在正式授课前,学生对于“什么是会计”、“学会计有什么用”、“怎样学好会计”以及“会计难不难学”等问题的认识是处于好奇朦胧的状态。

而这些问题,正好是教师在会计第一课中应该要讲的内容。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教师上好《会计基础》第一课,给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毕业后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教师今后《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因此,上好《会计基础》第一课很重要。

那么,作为一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如何上好《会计基础》第一课呢?一、运用首因效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大学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接触学生最多,最能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

辅导员就像是一盏灯,给学生指引成长的方向,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和品质;专业教师则像是一扇窗,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发现职业生涯路上精彩的未来。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请教专业教师问题,无论是专业知识方面的还是职业发展方面的。

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重点(东奥)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重点(东奥)

第一章会计的概念及特征1、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

2、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

(特定单位)3、会计已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新增)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会计的基本特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最基本特征)3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单位。

经营战略、市场竞争力难以用货币计量。

(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监督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反映各种与“货币”有关的经济信息)5、会计的发展历程(1)古代会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会计”称号的命名和职称起源于西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元代“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的发明把我国的簿记发展提到一个较为科学的高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从一定程度上讲,内部控制是所有古代簿记制度的主要特征。

(判)(2)近代会计(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近代会计的核心理论贡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折旧的思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划分资本与收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重视成本会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3)现代会计2006年2月15日颁布《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必须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会计的对象与目标1、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资金运动/价值运动。

会计基础概述 第一章

会计基础概述 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本章考情分析】第一节了解会计概念、会计目标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第二节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熟悉会计基本职能第三节了解收付实现制掌握会计基本假设掌握权责发生制第四节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五节了解会计准则体系一、会计1、概念: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本质: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基本特征:(1)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2)一个经济信息系统(3)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价值计量(实物量度、时间量度)(4)核算和监督:核算是基础,监督是质量保证(5)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核算—最基本的方法、分析、检查3、发展历程:(1)古代会计(2)近代会计意大利卢卡·帕乔里《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簿记论”复式记账法——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3)现代会计·财务会计: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服务,过去的信息·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未来的信息二、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1、概念: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2、资金运动: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1)资金投入:投资者(所有者权益)+ 债权人(债权人权益,即负债),(2)资金运用:供应(采购材料、设备)、生产(支付工资、消耗材料)、销售(卖掉产品)(3)资金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三、会计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四、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内容: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视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有价证券: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①款项(3种)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不定额–可跨省使用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6种)★信用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 - 只付不收-不计利息存出投资款 - 如委托证卷公司炒股国库券②有价证券股票★★(要求记)公司债券非公司债券投资基金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原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房屋、机器)是财产和物资的简称具有实物形态的★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流动资产类在产品–地点在车间财物库存商品–地点在仓库(以完成检验入库)固定资产类一年以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应收和预付款项等【收取款项的权利】债务: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应交款项【需要偿付的现时义务】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资产)应收账款 (赊销)债权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单位与单位之间商业承兑汇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账款 --- 单位与个人之间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还的现时义务★★短期借款 -- 1年以内(含一年)长期借款 -- 超过一年应付账款(赊购)(负债)应付票据 --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债务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福利、保险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账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债权应收债务应付预付预收★★④资本的增减资本又称所有者权益,即资产-负债,投资人对净资产的所有权概念: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肉容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大于注册资本的那部份金额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量——计算和判断单位经营成果及其盈利状况的依据①收入概念: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内容:销售商品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提供劳务收入销售不需要的原材料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利得收到捐赠营业外收入★②概念: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及正常营业外的支出和损失。

会计的历史第一章

会计的历史第一章
(二)会计反作用于经济环境
举例:1.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中国的会计改革 1993.7.1,2001.1.1,2007.1.1
15
会计的含义
(一)管理活动论:它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 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 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 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 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0
让学生摆出来、画出来、做出来
1会计
2、20世纪70年代:
国际会计
环境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
物价变动会计 社会会计
3、 20世纪80年代:会计电算化
14
会计与经济环境:共生与互动
(一)经济环境决定了会计的发展
1.经济越发达,会计越发达 2.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是一种通用商业语言。
11
解释:公认会计原则
~是处理会计对象的标准,是会计核 算的规范,也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 的准绳。~是一个泛称的概念,由 官方与民间的权威性机构公布的各 种公告和实务中被普遍认可的各种 惯例组成。
12
近代会计的特点
1.以企业会计为主 2.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3.普遍采用复式记账法
13
现代会计
计职业出现(指注册会计师)
10
美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 到美国
1938年,成立了“会计程序委员会”,负责制定 “公认会计原则”,简称GAAP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标志着现代会计的产生。
说明:一般来说,(公认)会计准则、(公认) 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准则等是不同的翻译方法, 涵义是相同的。

第一章 成本会计发展及其分类

第一章 成本会计发展及其分类
1.《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sis(第十版)》
Charles.T.Horngren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成本会计学:有效的管理工具》赵桂娟、王伶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成本会计学:以管理为重心(第9版)》[美]Charles. T.Hongren等著,王立彦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一、适时生产制度(Just In Time System, JIT)
(一)JIT • JIT:是一种由需求带动生产的制度,于20世纪70年代试行。 其主要特点是:企业生产是以顾客需求(如订单)为起点, 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 • 适时生产制度的目的:是使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等各类 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zero inventory),以降低存货成本。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成本会计的分类
9
主要内容
Contents
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 关系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分类
10
第一节 成本会计与财务 会计、管理会计 的关系
11

19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
二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跨 国公司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管理现代化、信 息化时代的到来,成本会计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其重 点由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成本分析转到成本预测、决策和 成本计划上,形成了着重于管理的经营性成本会计。 这阶段的新发展有: 开展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实行目标成本计算 实施责任成本核算 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1簿记基本理论

1簿记基本理论

一.簿记的产生与发展
簿 记 产 生 的 基 本 动 机
人类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和经济 管理的客观需要。
第一节 簿记概念
一、簿记的产生与发展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簿记的发展
第一节 簿记的概念
一、簿记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簿记的发展 2、国外簿记的发展
现代会计
二战后的深刻变化
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企业会计正式分为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得到普 遍运用。 会计走向规范化。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实施。
现阶段对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 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 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 统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
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
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簿记的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资金结存(结果)
军队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
-
=
未使 用的 资金
包括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 其他 社会福利 征集的各种附加、集中的不纳入 国家预算的企事业收入和按规定 收取的其他各项预算外收入等。
政府财政簿记对象的内容
资金来源(集中)
税金 预算收入 利润 其他缴款 预算外收入
资金运用(分配)
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 行政管理 基本建设 文教卫生 科学技术
借助一些参考书及资料 利用网络等媒体查阅资料 做好读书、课堂笔记、完成作业、独立思考
第一章 簿记基本理论
第一节 簿记的概念 第二节 簿记的对象和职能 第三节 簿记核算方法和簿记循环 第四节 会计学科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簿记基本理论【内容简介】本章主要阐述簿记基本理论,包括簿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簿记的概念和特点、簿记的对象和职能、簿记核算方法和簿记循环等。

本章重点是对簿记特点、对象和职能的理解,理解簿记的一般对象与具体对象的关系;本章的难点是对簿记核算方法的理解。

学习本章,可以初步熟悉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簿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会计学科体系;2、理解簿记的核算方法和簿记循环;3、掌握簿记的概念、对象和职能。

第一节簿记的概念一、簿记的产生和发展中外学者对“簿记”的认识大体上达成了共识,认为“簿记是会计学中关于记载或核算方法的一个分支”,是会计工作中关于对经济事项的核算部分,无论对于单式簿记或复式簿记,均以簿记作为包含它们的统一名称,把有关核算方法、技术,以及从理论上对于簿记核算原理的解说,称之为会计学的前身或会计学的先导部分——簿记原理或簿记学。

“簿记”是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时从欧美会计中“bookkeeping”一词直译过来的,book具有账册或账簿的含义,keep含有保存、保留、保密、管理等意思,“bookkeeping”的组合为“簿记”。

我国从日本引进时亦沿用了“簿记”这种译法,其实我国在宋代早已把账簿叫做“簿记”了。

一般认为,“簿记”与“会计”(accounting)可以从时间上加以区别,在19世纪50年代前,会计只是簿记,而在此以后,由于产生了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货币计价的原则与方法和审计,这时的会计就不只是簿记了,簿记则逐步变成了会计的记录部分。

(一)簿记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人类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搞清这一点,是关系到会计研究的历史起点。

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由于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原始部落里的经济关系随之复杂,为组织生产活动和合理分配物品,这使得单凭头脑计数及其默记已无法进行下去,仅靠语言和手势的配合也无法达到正确传递信息的目的。

这样客观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头脑之外的自然界去寻找帮助记事的载体、以及进行计量、记录的方法了。

比如当原始人将一个剩余的猎物拖进山洞时,就在山洞外的一块大石板上放一个石子;从山洞里拖出一个猎物时,就从大石板上取下一个石子。

或者,将大石子代表大猎物,小石子代表小猎物。

这样,大石板上的大小石子,就代表着山洞里存放的大小猎物。

这就是堆石记事,也就是会计的萌芽。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会计的重要的启示,会计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记录数据,并且只记录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的数据。

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所采用的计量记录方法有简单刻记和直观绘图。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采用单式簿记的时期。

据史料考证,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的官厅会计核算中,人们最早是按照国家财政项目进行分类分项核算的;以序时记录为特征的流水账是世界各地最早设置和运用的账簿,各国大都经历了“三账”(即原始凭证、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的设置时期,“三账”的设置为复式簿记奠定了基础;到中世纪,凭证已成为记账人员登记账户不可缺少的依据;公元10世纪左右,在意大利出现了一种“平衡账”,即左边列资产,右边列负债、资本和利润。

13~15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渐萌芽,尤其是金融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单式簿记的局限性日渐突出,改进单式簿记势在必行,于是产生了著名的“佛罗伦萨式簿记”、“热那亚式簿记”及“威尼斯式簿记”。

15世纪中叶,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簿记已由单式簿记发展进入复式簿记发展阶段。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也称《数学大全》或《簿记论》)一书,最早对复式簿记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本书对于复式簿记在欧洲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作用,50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它对于簿记学乃至会计学发展的指导性作用是经久不衰的。

会计史学家评价它是“为师者的会计教本,为商者的操作手册”。

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簿记发展进入完善阶段,簿记立法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簿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了“二账系”、“一账系”、“三账系”学说,形成了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式簿记”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英式簿记”。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社会上出现了以查账为职业的特许会计师,再加上这一时期成本计算、会计报表分析和审计等新的内容相继出台,簿记逐渐成长为会计。

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成立,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块里程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崛起,成为会计理论及实务中心。

20世纪30年代后标准成本纳入会计系统,会计理论研究由以商业为重点过渡到以工商企业为重点,为使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西方各国先后研究和制订了会计准则,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会计准则制定与研究的尝试。

在经历了1929年股市崩溃和大萧条之后,从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开始了公认会计原则的研究和制定,由最初的个人定义会计原则,到由会计团体和专门的机构制定会计原则,依次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会计原则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原则委员会的变迁。

20世纪40年代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现代市场经济迅速朝系统化、信息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为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和管理会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管理会计的诞生是现代会计开端的标志,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

1973年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致力于国际间的会计协调。

20世纪最后十年,现代经济开始朝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会计理论、方法、思想面临新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会计国际化成为热点,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参考国际会计准则,欧盟更是要求其成员国从2005年开始遵循国际会计准则。

(二)我国簿记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峙峪人、山顶洞人曾在骨片和鹿角棒上画过一些简单的线条纹道,估计这些线条纹道很可能是他们进行计量活动所留下的标记。

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地出土的原始社会晚期使用的陶体上就发现了许多刻画符号。

原始计量记录法的主要形式有实物记事(如狩猎以后,以猎获动物的头骨作为记事材料,通过所存动物的头骨反映猎获的对象和数量)、绘画记事(利用矿石粉等材料在山洞内岩壁上将重大的活动以形象的图形绘制出来或雕刻出来)、结绳记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及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刻契记事(在某种物体的边缘上刻契缺口、在某种物体的表面上刻契凹槽痕迹,在某种物体的表面上钻穿孔洞)。

簿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有关史籍记载,我国古代王朝,都委任专职官员,掌管朝廷中的钱粮赋税等收支和管理大权,并编制“日成”、“月要”和“岁会”等报告文书。

传统的中国单式簿记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代表着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会计”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记载于《周礼》一书中,清代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对西周会计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而会计的最初发展阶段即为簿记。

宋代,经济发展较快,创建了“四柱结算法”,即把财政收支分为:元管、新收、已支、现在四个部分,用来计算财产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在这一时期就把账簿叫做簿记。

明朝初年,把“四柱结算法”概括为“四柱清册”记账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通过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付出)=实在(期末结存)这一平衡公式进行结账,奠定了我国收付记账法。

明末清初,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四柱清册”的基础上出现了“龙门账”,即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收入)、“缴”(支出)、“存”(资产)、“该”(资本及负债)四大类,它们之间存在着平衡公式:“进—缴=存—该”,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的计算结果(即盈亏)应相等,因此,称之为“合龙门”。

到了清朝,又产生了“天地合账”,即每笔账都需要在账簿中记录两笔,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

登记账簿时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方”,下格记付,称为“付方”,上下两格所记数额应当相等,称之为“天地合”。

以上的四柱结算法、龙门账、天地合账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点。

清朝后期,西方复式簿记开始传入中国。

1905年,学者蔡锡勇所著《连环账谱》一书,首次介绍了西式复式簿记的方法。

之后,谢霖和孟森先生所著的《银行簿记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西式复式簿记在银行业的运用,1908年,大清银行首次采用借贷复式簿记。

民国以后,西式复式簿记的传播、研究和实践在中国开始推广开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式复式簿记与以复式簿记为原理的收付记账法并用,在实践中又探索出增减记账等方法。

国家在财政部设置了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机构,先后制订出多种统一会计制度,强化了对会计工作的组织与指导。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簿记工作进入法治阶段。

1992年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加快了我国簿记工作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从1995年至2004年底,还颁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并且2001年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规范体系得到逐步完善。

在2005年,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20多项新的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对已经实行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38项会计具体准则,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能够独立实施和执行的、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二、簿记的意义和特征簿记是会计工作中关于对经济事项的核算部分。

簿记工作的作用取决于其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簿记对象特点的制约。

簿记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簿记的地位和作用,其所记录、计算和考核的内容、范围,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

不同的会计主体,其簿记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簿记的意义和作用是基本相同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从而提供系统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和用途是各不相同的。

簿记的功能是记录、计算和披露信息,即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计算、分析和比较,及时地为有关部门提供进行管理所必需的数据资料和信息。

比如,为投资者提供资金使用状况和支付报酬等信息资料,为债权人提供资金运转情况、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资料,为内部管理者和员工提供盈利能力、资源耗用和配置的信息资料,为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提供实施管理和监督的信息资料,等等。

(二)监督各会计主体贯彻执行财经政策、法令、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监督是在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反映是监督的基础,在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过程中,依据有关的财经法规和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实行必要的监督,对于违反财经法规、制度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和揭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