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幸福渠”边的沉思——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渠”边的沉思——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有感
带着“朝圣”的心情,我走进了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枣园为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还原了延安时期那段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当年的金戈铁马,早已被秀丽的景色、幽静的环境所取代,但流经园内的“幸福渠”却仍在诉说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幸福渠”由延安驻地八路军于1940年4月修建,长6公里,灌溉了周边五个村庄的1400多亩土地,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农民获得了丰收,也获得了幸福,因此将水渠取名为“幸福渠”。如果说毛泽东在枣园写下了《论联合政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雄韬伟略,那么这条承载着百姓幸福的“幸福渠”则很好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站在渠边,我沉思良久,那潺潺流水带走的是疑惑,带来的却是对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一、必须坚定一种信念。群众观念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幸福渠”也是“连心渠”,连着党中央与边区人民,使党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而战无不胜。作为共产党人,要时刻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青年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
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相比,个人总是渺小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二、必须担当一份责任。为群众办实事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历来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幸福渠”也是“责任渠”,昭示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中青年干部一定要“撸起袖子解民难”,力戒形式主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常思群众是否满意,常想群众是否高兴,多办利民之事,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这是新时期中青年干部的责任担当。
三、必须保持一身正气。不谋私利是为人民服务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身正气。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重要标准。为了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不仅教育党员为人民谋利益,而且还要执行严格的纪律,与一切脱离群众和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幸福渠”也是“为民渠”,检验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从而取得了人民的信任。现实中,极少数党员干部损公肥私,侵害群众利益,受到群众唾弃,说到底,这些极少数党员干部背离了党的宗旨,疏远人民群众,脑里装的只是个人利益,心里想的只是私利。这必须引起中青年干部的警醒。打铁还需自身硬,中青年干部唯有树立正气、保持正气,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幸福渠”悠悠流水承载着百姓的幸福,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感情!